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21213 |
上一章 一纪周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 ◎ 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四零三年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 ![]() ![]() ![]() ![]() 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以陈,贵 ![]() ![]() 夫礼,辨贵 ![]() ![]() ![]()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之所恶也。不然,叔⽗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而心不忍哉?乃畏 ![]() ![]() 呜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害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 ![]() ![]() ![]() ![]()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 ![]() ![]() ![]() ![]() ![]() ![]() ![]()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可以灌安邑,绛⽔可以灌平 ![]() ![]() ![]()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脣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末遂而谋 ![]() ![]() ![]()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強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 ![]() ![]() ![]() ![]() ![]() ![]() ![]() 三家分智氏之田。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 ![]() ![]() ![]() ![]() ![]() ![]() ![]() ![]() 魏文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自罢之。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 ![]() ![]() ![]() ![]() ![]() ![]() ![]() ![]()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 ![]() ![]() ![]() ![]() ![]() ![]() ![]() ![]() 燕湣公薨,子僖公立。 ◎ 二十四年己卯,公元前四零二年 王崩,子安王骄立。 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安王 ◎ 元年庚辰,公元前四零一年 秦伐魏,至 ![]() ◎ 二年辛巳,公元前四零零年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 ![]() 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 三年壬午,公元前三九九年 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 ◎ 四年癸未,公元前三九八年 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子 ![]() ◎ 五年甲申,公元前三九七年 ⽇有食之。 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 ![]() ![]() ◎ 六年乙酉,公元前三九六年 郑驷子 ![]() ![]() 宋悼公薨,子休公田立。 ◎ 八年丁亥,公元前三九四年 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郑负黍叛,复归韩。 ◎ 九年戊子,公元前三九三年 魏伐郑。 晋烈公薨,子孝公倾立。 ◎ 十一年庚寅,公元前三九一年 秦伐韩宜 ![]() 初,田常生襄子盘,盘生庄子⽩,⽩生太公和。是岁,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使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 十二年辛卯,公元前三九零年 秦、晋战于武城。 齐伐魏,取襄 ![]() 鲁败齐师于平陆。 ◎ 十三年壬辰,公元前三八九年 秦侵晋。 齐田和会魏文侯、楚人、卫人于浊泽,求为诸侯。魏文侯为之请于王及诸侯,王许之。 ◎ 十五年甲午,前三八七年年 秦伐蜀,取南郑。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久之,魏相公叔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 ![]() 秦惠公薨,子出公立。 赵武侯薨,国人复立烈侯之太子章,是为敬侯。 韩烈侯薨,子文侯立。 ◎ 十六年乙未,公元前三八六年 初命齐大夫田和为诸侯。 赵公子朝作 ![]() ◎ 十七年丙申,公元前三八五年 秦庶长改逆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沉之渊旁。 齐伐鲁。 韩伐郑,取 ![]() 齐太公薨,子桓公午立。 ◎ 十九年戊戌,公元前三八三年 魏败赵师于兔台。 ◎ 二十年己亥,公元前三八二年 ⽇有食之,既。 ◎ 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三八一年 楚悼王薨,贵戚大臣作 ![]() ![]() ![]() ◎ 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三八零年 齐伐燕,取桑丘。魏、韩、赵伐齐,至桑丘。 ◎ 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三七九年 赵袭卫,不克。 齐康公薨,无子,田氏遂并齐而有之。 是岁,齐桓公亦薨,子威王因齐立。 ◎ 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三七八年 狄败魏师于浍。 魏、韩、赵伐齐,至灵丘。 晋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 ◎ 二十五年甲辰,公元前三七七年 蜀伐楚,取兹方。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 ![]() 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 二十六年乙巳,公元前三七六年 王崩,子烈王喜立。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烈王 ◎ 元年丙午,公元前三七五年 ⽇有食之。 韩灭郑,因徒都之。 赵敬侯薨,子成侯种立。 ◎ 三年戊申,公元前三七三年 燕败齐师于林狐。 鲁伐齐,⼊ ![]() 魏伐齐,至博陵。 燕僖公薨,子辟公立。 宋休公薨,子桓公立。 卫慎公薨,子声公训立。 ◎ 四年己酉,公元前三七二年 赵伐卫,取都鄙七十三。 魏败赵师于北蔺。 ◎ 五年庚戌,公元前三七一年 魏伐楚,取鲁 ![]() 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初,哀侯以韩廆为相而 ![]() 魏武侯薨,不立太子,子与公中缓争立,国內 ![]() ◎ 六年辛亥,公元前三七零年 齐威王来朝。是时周室微弱,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天下以此益贤威王。 赵伐齐,至鄄。 魏败赵师于怀。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民人贫馁。昔⽇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強于天下。 楚肃王薨,无子,立其弟良夫,是为宣王。 宋辟公薨,子剔成立。 ◎ 七年壬子,公元前三六九年 ⽇有食之。 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 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 ![]() 太史公曰:魏惠王之所以⾝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適子,其国可破也。” 译文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 臣司马光曰:我知道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侯、卿、大夫等官爵。 四海之广,亿民之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纪朝纲的作用吗!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员官,卿、大夫员官又统治士人百姓。权贵支配 ![]() ![]() ![]() ![]() 周文王演绎排列《易经》,以乾、坤为首位。孔子解释说:“天尊贵,地卑微, ![]() ![]() ![]() ![]() 所谓礼教,在于分辨贵 ![]() ![]() ![]() 王每天都要兢兢业业地处理成千上万件事情。”就是指这类防微杜渐的例子。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之所恶也。不然,叔⽗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強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而心不忍哉,乃畏 ![]()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強盛,虽 ![]() 乌呼!君臣之礼既坏矣,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生民之类糜灭几尽,岂不哀哉! 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他不如智宵。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美发⾼大是长处,精于骑 ![]() 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把他的⽇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分别 ![]() ![]() 赵简子派尹铎去晋 ![]() ![]() ![]()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襄子智瑶当政,他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瑶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招来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瑶说:“人的生死灾祸都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临灾祸,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又说:“这话可不妥。《夏书》中说:‘一个人屡次三番犯错误,结下的仇怨岂能在明处,应该在它没有表现时就提防。’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现在主公一次宴会就开罪了人家的主君和臣相,又不戒备,说:‘不敢兴风作浪。’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蚊子、蚂蚁、 ![]() 智瑶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智瑶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家相任章问:“为崐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来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強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员官的警惧;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也 ![]() 智瑶又向赵襄子要蔡和皋狼的地方。赵襄子拒绝不给。智瑶 ![]() ![]() ![]() 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 ![]() ![]() ![]() 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说:“我听说 ![]() ![]() ![]() ![]() 臣司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強、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用来作恶。持有才⼲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够的 ![]() ![]() ![]() ![]() ![]() ![]()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瑶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瑶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宮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瑶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豫让用漆涂⾝,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 ![]() ![]() ![]() ![]() 赵襄子因为赵简子没有立哥哥伯鲁为继承人,自己虽然有五个儿子,也不肯立为继承人。他封赵伯鲁的儿子于代国,称代成君,早逝;又立其子赵浣为赵家的继承人。赵襄子死后,弟弟赵桓子就驱逐赵浣,自立为国君,继位一年也死了。赵家的族人说:“赵桓子做国君本来就不是赵襄子的主意。”大家一起杀死了赵桓子的儿子,再 ![]() 魏文侯魏斯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奏乐间,下起了大雨,魏文侯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乐,外面又下着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呢?”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之邦,不敢从命。”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讨伐韩国,魏文侯仍然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去。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 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 ![]()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 ![]() ![]() ![]() ![]()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 ![]() ![]() ![]() 吴起者,卫人,仕于鲁。齐人伐鲁,鲁人 ![]() ![]() ![]() ![]()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 ![]() ![]() ![]() ![]() 燕公薨,子僖公立。 二十四年(己卯、前402) 王崩,子安王骄立。 盗杀楚声王,国人立其子悼王。 安王元年(庚辰、前401) 秦伐魏,至 ![]() 二年(辛巳、前400) 魏、韩、赵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 ![]() 韩景侯薨,子烈侯取立。 赵烈侯薨,国人立其弟武侯。 秦简公薨,子惠公立。 三年(壬午、前399) 王子定奔晋。 虢山崩,壅河。 四年(癸未、前398) 楚围郑。郑人杀其相驷子 ![]() 五年(甲申、前397) ⽇有食之。 三月,盗杀韩相侠累。侠累与濮 ![]() ![]() ![]() 六年(乙酉,公元前396年) 郑国宰相驷子 ![]() ![]() 宋国宋悼公去世,其子宋田即位,是为宋休公。 八年(丁亥,公元前394年) 齐国攻打鲁国,攻占最地。 郑国的负黍地方反叛,复归顺韩国。 九年(戊子,公元前393年) 魏国攻打郑国。 晋国晋烈公去世,其子姬倾即位,是为晋孝公。 十一年(庚寅,公元前391年) 秦国攻打韩国宜 ![]() 起初,齐国田常生襄子田盘,田盘生庄子田⽩,田⽩再生太公田和。这年,田和把国君齐康公流放到海边,让他保有一个城的赋税收⼊,以承继祖先祭祀。 十二年(辛卯,公元前390年) 秦国与晋国大战于武城。 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襄 ![]() 鲁国在平陆击败齐军国队。 十三年(壬辰,公元前389年) 秦国⼊侵晋国。 齐国田和在浊泽约会魏文侯及楚国、卫国贵族,要求作诸侯。魏文侯替他向周安王及各国诸侯申请,周安王准许。 十五年(甲午,公元前387年)*秦伐蜀,取南郑。 魏文侯薨,太子击立,是为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居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久之,魏相公叔尚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起为人刚劲自喜。子先言于君曰:‘吴起,贤人也,而君之国小,臣恐起之无留心也。君盍试延以女,起无留心,则必辞矣。’子因与起归而使公主辱子,起见公主之 ![]() 楚悼王素闻其贤,至则任之为相。起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強兵,破游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強;而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者。 秦惠公薨,子出公立。 赵国赵武侯去世,国中贵族又拥立赵烈侯的太子赵章即位,是为赵敬侯。 韩国韩烈侯去世,其子即位,是为韩文侯。 十六年(乙未,公元前386年) 周王朝开始任命齐国大夫田和为诸侯国君。 赵国公子赵朝作 ![]() 十七年(丙申,公元前385年) 秦国名叫改的庶长在河西 ![]() 齐国攻打鲁国。 韩国攻打郑国,夺取 ![]() 齐国太公田和去世,其子田午即位,是为齐桓公。 十九年(戊戌,公元前383年) 魏国在兔台击败赵军国队。 二十年(己亥,公元前382年) 出现⽇全食。 二十一年(庚子,公元前381年) 楚悼王去世。贵族国戚和大臣作 ![]() ![]() ![]() ![]() ![]() 二十二年(辛丑,公元前380年) 齐国攻打燕国,夺取桑兵。魏、韩、赵三国攻打齐国,兵至桑丘。 二十三年(壬寅,公元前379年) 赵国袭击卫国,未能攻克。 流放的齐康公去世,没有儿子。田氏家族于是把姜氏的齐国全部兼并了。 当年,齐桓公也去世,其子田因齐即位,是为齐威王。 二十四年(癸卯,公元前378年) 魏、韩、赵伐齐,至灵丘。 晋孝公薨,子靖公俱酒立。 二十五年(甲辰、前377) 蜀伐楚,取兹方。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 ![]()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已,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鲁穆公薨,子共公奋立。 韩文侯薨,子哀侯立。 二十六年(乙巳、前376) 王崩,子烈王喜立。 魏、韩、赵共废晋靖公为家人而分其地。 烈王元年(丙午、前375)*周烈王元年(丙午,公元前375年) 出现⽇食。 韩国灭掉郑国,于是把国都迁到新郑。 赵国赵敬侯去世,其子赵种即位,是为赵成侯。 三年(戊申,公元前373年) 燕国在林狐击败齐军国队。 鲁国攻打齐国,进⼊ ![]() 魏国攻打齐国,抵达博陵。 燕国燕僖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燕桓公。 宋国宋休公去世,其子即位,是为宋辟公。 卫国卫慎公去世,其子卫训即位,是为卫声公。 四年(己酉,公元前372年) 赵国攻打卫国,夺取七十三个村镇。 魏国在北蔺击败赵军国队。 五年(庚戌,公元前371年) 魏国攻打楚国,夺取鲁 ![]() 韩国严遂杀死韩哀侯,国中贵族立哀侯之子,是为韩懿侯。当初,韩哀侯曾任命韩为国相却宠 ![]() 魏国魏武侯去世,没有立太子,他的儿子魏与公中缓争位,国內大 ![]() 六年(辛亥,公元前370年) 齐威王朝拜周烈王。当时周王室已十分衰弱,各诸侯国都不来朝拜,唯独齐王仍来朝拜,因此天下人愈发称赞齐威王贤德。 赵国攻打齐国,直至鄄地。 魏国在怀地击败赵军国队。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定安。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內臣谋求內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強盛的家国。 楚国楚肃王去世,他没有儿子,弟弟良夫即位,是为楚宣王。 宋国宋辟公去世,其子宋剔成即位。 七年(壬子,公元前369年) 出现⽇食。 周烈王去世,弟弟姬扁即位,是为周显王。 魏国大夫王错逃奔韩国。公孙颀对韩懿侯说:“魏国內 ![]() ![]() 太史公司马迁曰:魏惠王之所以能自⾝不死,家国不被瓜分,是由于韩、赵两国意见不和。如果按照其中一家的办法去做,魏国一定会被瓜分。所以说:“国君死时,无继承人,家国就会被击破。”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