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8309 |
上一章 五十二纪晋 下一章 ( → ) | |
起重光协洽,尽旃蒙大渊献,凡五年。 太宗简文皇帝 ◎ 咸安元年辛未,公元三七一年 舂,正月,袁瑾、硃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 ![]() 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诸因 ![]() ![]() 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兗州刺史, ![]() 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秦后将军金城俱难攻兰陵太守张闵子于桃山,大司马温遣兵击却之。 秦西县侯雅、杨安、五统、徐成及羽林左监硃肜、扬武将军姚苌帅步骑七万伐仇池公杨纂。 代将长孙斤谋弑代王什翼犍,世子寔格之,伤胁,遂执斤,杀之。 夏,四月,戊午,大赦。 秦兵至鹫峡,杨纂帅众五万拒之。梁州刺史弘农杨亮遣督护郭宝、卜靖帅千馀骑助纂,与秦兵战于峡中;纂兵大败,死者什三、四。宝等亦没,纂收散兵遁还。西县侯雅进攻仇池,杨统帅武都之众降秦。纂惧,面缚出降,雅送纂于长安。以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仇池。 王猛之破张天锡于枹罕也,获其将敦煌 ![]() 吐⾕浑王辟奚闻杨纂败,五月,遣使献马千匹、金银五百斤于秦。秦以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而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患之。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王,恶地曰:“王仁而无断,⽩之必不从。万一事 ![]() ![]() 视连立,不饮酒游畋者七年,军国之事,委之将佐。钟恶地谏,以为:“人主当自乐娱,建威布德。”视连泣曰:“孤自先世以来,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念友 ![]() 代世子寔病伤而卒。 秋,七月,秦王坚如洛 ![]() 代世子寔娶东部大人贺野⼲之女,有遗腹子,甲戌,生男,代王什翼犍为之赦境內,名曰涉圭。 大司马温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名,八月,以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益、梁二州诸军事,领益州刺史。仲孙,光之子也。 秦以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武始。 王猛以潞川之功,请以邓羌为司隶。秦王坚下诏曰:“司隶校尉,董牧皇畿,吏责甚重,非所以优礼名将。光武不以吏事处功臣,实贵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 ![]() 九月,秦王坚还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卒于上邽,坚复以俨子辩为河州刺史。 冬,十月,秦王坚如鄴,猎于西山,旬馀忘返。伶人王洛叩马谏曰:“陛下群生所系,今久猎不归,一旦患生不虞,奈太后、天下何!”坚为之罢猎还宮。王猛因进言曰:“畋猎诚非急务,王洛之言,不可忘也。”坚赐洛帛百匹,拜官箴左右,自是不复猎。 大司马温恃其材略位望, ![]() ![]() ![]() ![]() ![]() ![]() ![]() ![]() 十一月,癸卯,温自广陵将还姑孰,屯于⽩石。丁未,诣建康,讽褚太后,请废帝,立丞相会稽王昱,并作令草呈之。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內侍启云:“外有急奏。”太后出,倚户视奏数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索笔益之曰:“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 ![]() 己酉,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既旷代所无,莫有识其故典者,百官震忄栗。温亦⾊动,不知所为。尚书仆 ![]() ![]() ![]() 太宰武陵王晞,好习武事,为温所忌, ![]() ![]() 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初,殷浩卒,大司马温使人赍书吊之。浩子涓不答,亦不诣温,而与武陵王晞游。广州刺史庾蕴,希之弟也,素与温有隙。温恶殷、庾宗強, ![]() ![]() ![]() ![]() 戊午,大赦,增文武位二等。 己未,温如⽩石,上书求归姑孰。庚申,诏进温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温固辞,仍请还镇。辛酉,温自⽩石还姑孰。 秦王坚闻温废立,谓群臣曰:“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不能思愆自贬以谢百姓,方更废君以自说,六十之叟,举动如此,将何以自容于四海乎!谚曰:‘怒其室而作⾊于⽗。’其桓温之谓矣。” 秦车骑大将军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辄已停寝,别乞一州自效。坚报曰:“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陕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衮⾐西归。”仍遣侍中梁谠诣鄴谕旨,猛乃视事如故。 十二月,大司马温奏:“废放之人,屏之以远,不可以临黎元。东海王宜依昌邑故事,筑第吴郡。”太后诏曰:“使为庶人,情有不忍,可特封王。”温又奏:“可封海西县侯。”庚寅,封海西县公。 温威振內外,帝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常惧废黜。先是,荧惑守太微端门,逾月而海西废。辛卯,荧惑逆行⼊太微,帝甚恶之。中书侍郞郗超在直,帝谓超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计,故当无复近⽇事 ![]() 郗超以温故,朝中皆畏事之。谢安尝与左卫将军王坦之共诣超,⽇旰未得前,坦之 ![]() ![]() ![]() 秦以河州刺史李辩领兴晋太守,还镇枹罕。徙凉州治金城。张天锡闻秦有兼并之志,大惧,立坛于姑臧南,刑三牲。帅其官属,遥与晋三公盟。遣从事中郞韩博奉表送盟文,并献书于大司马温,期以明年夏同大举,会于上邽。是岁,秦益州刺史王统攻陇西鲜卑乞伏司繁于度坚山,司繁帅骑三万拒统于苑川。统潜袭度坚山,司繁部落五万馀皆降于统;其众闻 ![]() ◎ 咸安二年壬申,公元三七二年 舂,二月,秦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征旷兄默及清河崔逞、燕国韩胤为尚书郞,北平 ![]() ![]() 冠军将军慕容垂言于秦王坚曰:“臣叔⽗评,燕之恶来辈也,不宜复污圣朝,愿陛下为燕戮之。”坚乃出评为范 ![]() 臣光曰:古之人,灭人之国而人悦,何哉?为人除害故也。彼慕容评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暗贪 ![]() ![]() ![]() 三月,戊年,遣侍中王坦之征大司马温⼊辅,温复辞。 秦王坚诏:“关东之民学通一经,才成一艺者,在所郡县以礼送之。在官百石以上,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者,罢遣还民。” 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敕吴国內史刁彝防卫,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彝,协之子也。 六月,癸酉,秦以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 ![]() 庾希、庾邈与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遵,聚众夜⼊京口城,晋陵太守卞眈逾城奔曲阿。希诈称受海西公密旨诛大司马温。建康震扰,內外戒严。卞眈发诸县兵二千人击希,希败,闭城自守。温遣东海內史周少孙讨之。秋,七月,壬辰,拔其城,擒希、邈及其亲 ![]() 甲寅,帝不豫,急召大司马温⼊辅,一⽇夜一发四诏。温辞不至。初,帝为会稽王,娶王述从妹为妃,生世子道生及弟俞生。道生疏躁无行,⺟子皆以幽废死。馀三子,郁、硃生、天流,皆早夭。诸姬绝孕将十年,王使善相者视之,皆曰:“非其人。”又使视诸婢媵,有李陵容者,在织坊中,黑而长,宮人谓之“昆仑”,相者惊曰:“此其人也!”王召之侍寝,生子昌明及道子。己未,立昌明为皇太子,生十年矣。以道子为琅 ![]() 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曰:“当须大司马处分。”尚书仆 ![]() 温望简文临终禅位于己,不尔便当居摄。既不副所望,甚愤怨,与弟冲书曰:“遗诏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温疑王坦之、谢安所为,心衔之。诏谢安征温⼊辅,温又辞。 八月,秦丞相猛至长字,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总督戎机,出纳帝命,文武两寄,巨细并关,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四上,秦王坚不许,曰:“朕方混壹四海,非卿谁可委者?卿之不得辞宰相,犹朕不得辞天下也。” 猛为相,坚端拱于上,成官总己于下,军国內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強,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 融尝坐擅起学舍为有司所纠,遣主簿李纂诣长安自理;纂忧惧,道卒。融问申绍:“谁可使者?”绍曰:“燕尚书郞⾼泰,清辩有胆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屡辟泰,泰不起;至是,融谓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复辞!”泰乃从命。至长安,丞相猛见之,笑曰:“⾼子伯于今乃来,何其迟也!”泰曰:“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猛曰:“何谓也?”泰曰:“昔鲁僖公以泮宮发颂,刘宣王以稷下垂声。今 ![]() ![]() 九月,甲寅,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李氏为淑妃。 冬,十月,丁卯,葬简文帝于⾼平陵。 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事之者八百馀家。十一月,遣弟子许龙如吴,晨,到海西公门,称太后密诏,奉 ![]() ![]() ![]() ![]() 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镇十馀年,鲜卑、匈奴惮而 ![]() 三吴大旱,饥,人多饿死。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宁康元年癸酉,公元三七三年 舂,正月,己丑朔,大赦,改元。 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 ![]() ![]() ![]() 温治卢悚⼊宮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安之为右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甲午,还姑孰。 夏,代王什翼犍使燕凤⼊贡于秦。 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宏密谋于彪之,彪之曰:“闻彼病⽇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更小迟回。”宏从之。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其意以为,己存,彼必不敢立异,死则非冲所制;若害之,无益于冲,更失时望故也。温以世子熙才弱,使冲领其众。于是桓秘与熙弟济谋共杀冲,冲密知之,不敢⼊。俄顷,温薨,冲先遣力士拘录熙、济而后临丧。秘遂被废弃,熙、济俱徙长沙。诏葬温依汉霍光及安平献王故事。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封南郡公。 庚戌,加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征西将军,督荆、杨、雍、 ![]() ![]() 谢安以天子幼冲,新丧元辅, ![]() ![]() ![]() 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诸戌皆委城奔溃。亮惧,退守磬险。九月,安进攻汉川。 丙申,以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 ![]() 以吴国內史刁彝为徐、兗二州刺史,镇广陵。 冬,秦王坚使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硃肜帅卒二万出汉川,前 ![]() ![]() 秦王坚 ![]() 周仲孙坐失守免官。桓冲以冠军将军⽑虎生为益州刺史,领建平太守,以虎生子球为梓潼太守。虎生与球代秦,至巴西,以粮乏,退屯巴东。 以侍中王坦之为中书令,领丹杨尹。 是岁,鲜卑 ![]() ![]() 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馀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秦太史令张孟言于秦王坚曰:“尾、箕,燕分;东井,秦分也。令彗起尾、箕而扫东井,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慕容⽗子兄弟,我之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莫二,臣窃忧之,宜翦其抱魁桀者,以消天变。”坚不听。 ![]() ◎ 宁康二年甲戌,公元三七四年 舂,正月,癸未朔,大赦。 己酉,刁彝卒。二月,癸丑,以王坦之为都督徐、兗、青三州诸军事、徐、兗二州刺史,镇广陵。诏谢安总中书。安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丝竹,士大夫效之,遂以成俗。王坦之屡以书苦谏之曰:“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安不能从。 三月,秦太尉建宁列公李威卒。 夏,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击秦,有众二万,遣使来请兵。秦王坚遣镇军将军邓羌帅甲士五万讨之。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帅众三万攻垫江,姚苌兵败,退屯五城。瑶、石虔屯巴东。张育自号蜀王,与巴獠酋帅张重、尹万等五万馀人进围成都。六月,育改元黑龙。秋,七月,张育与张重等争权,举兵相攻,秦杨安、邓羌袭育,败之,育与杨光退屯绵竹。八月,邓羌败晋兵于涪西。九月,杨安败张重、尹万于成都南,重死,斩首二万三千级。邓羌击张育、杨光于绵竹,皆斩之。益州复⼊于秦。 冬,十二月,有人⼊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秦王坚命执之,不获。秘书监硃肜、秘书侍郞略 ![]() 是岁,代王什翼犍击刘卫辰,南走。 ◎ 宁康三年乙亥,公元三七五年 舂,正月,辛亥,大赦。 夏,五月,丙午,蓝田献侯王坦之卒;临终与谢安、桓冲书,惟以家国为忧,言不及私。 桓冲以谢安素有重望, ![]() ![]() 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猛疾少疗,为之赦殊死以下。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合六,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 ![]() 八月,癸巳,立皇后五氏,大赦。后,濛之孙也。以后⽗晋陵太守蕴为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封建昌县侯,蕴固辞不受。 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和籍,延儒士。谢安荐东莞徐邈补中书舍人,每被顾问,多所匡益。帝或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时议以此多邈。 冬,十月,癸酉朔,⽇有食之。 秦王坚下诏曰:“新丧贤辅,百司或未称朕心,可置听讼观于未央南,朕五⽇一临,以求民隐。今天下虽未大定,权可偃武修文,以称武侯雅旨。其增崇儒教, ![]() ![]() 段译 太宗简文皇帝咸安元年(辛未、371) 晋纪二十五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辛未,公元371年) [1]舂,正月,袁瑾、朱辅求救于秦,秦王坚以瑾为扬州刺史,辅为 ![]() [1]舂季,正月,袁瑾、朱辅向前秦求救,前秦王苻坚任命袁瑾为扬州刺史,朱辅为 ![]() ![]() [2]秦王坚徙关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关中,处乌桓于冯翊、北地,丁零翟斌于新安、渑池。诸因 ![]() ![]() [2]前秦王苻坚迁徙关东豪杰及杂夷部族十五万户到关中地区,把乌桓人安置在冯翊、北地,把丁零人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渑池。众多因战 ![]() [3]二月,秦以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 ![]() [3]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韦钟为青州刺史,中垒将军梁成为兖州刺史, ![]() ![]() [4]三月,壬辰,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卒。 [4]三月,壬辰(二十三⽇),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5]秦后将军金城俱难攻兰陵太守张闵子于桃山,大司马温遣兵击却之。 [5]前秦后将军金城人俱难在桃山攻打兰陵太守张闵的儿子,大司马桓温派兵击退了他。 [6]秦西县侯雅、杨安、王统、徐成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帅步骑七万伐仇池公杨纂。 [6]前秦西县侯苻雅、杨安、王统、徐成以及羽林左监朱肜、扬武将军姚苌率领步、骑兵七万人讨伐仇池公杨纂。 [7]代将长孙斤谋弑代王什翼犍,世子格之,伤胁,遂执斤,杀之。 [7]代国将领长孙斤图谋杀掉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攻打他,伤了两肋,但终于擒获了长孙斤,把他杀掉了。 [8]夏,四月,戊午,大赦。 [8]夏季,四月,戊午(二十⽇),东晋实行大赦。 [9]秦兵至鹫峡;杨纂帅众五万拒之。梁州刺史弘农杨亮遣护郭宝、卜靖帅千余骑助纂,与秦兵战于峡中;纂兵大败,死者什三、四,宝等亦没,纂收散兵遁还。西县侯雅进攻仇池,杨统帅武都之众降秦。纂惧,面缚出降,雅送纂于长安。以统为南秦州刺史;加杨安都督南秦州诸军事,镇仇池。 [9]前秦的军队抵达鹫峡,杨纂率领五万兵众抵御他们。梁州刺史弘农人杨亮派督护郭宝、卜靖率领一千多骑兵帮助杨纂,与前秦的军队在峡中 ![]() 王猛之破张天锡于罕也,获其将敦煌 ![]() 王猛在罕攻破张天锡的时候,俘获了他的将领敦煌人 ![]() ![]() ![]() ![]() 吐⾕浑王辟奚闻杨纂败,五月,遣使献马千匹、金银五百斤于秦。秦以辟奚为安远将军、川侯。辟奚,叶延之子也,好学,仁厚无威断,三弟专恣,国人患之。长史钟恶地,西羌豪也,谓司马乞宿云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诘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王之左右皆吾羌子,转目一顾,立可擒也。”宿云请先⽩王,恶地曰:“王仁而无断,⽩之必不从;万一事 ![]() ![]() 吐⾕浑王辟奚听说杨纂失败,五月,派使者向前秦进献一千匹马、五百斤金银。前秦任命辟奚为安远将军、川侯。辟奚是叶延的儿子,好学,待人仁慈宽厚,但缺乏威严决断,他的三个弟弟专权放纵,国人对他们都很厌恨。长史钟恶地,是西羌族中有势力的人,他对司马乞宿云说:“辟奚的三个弟弟横行无忌,权势⾼出了君王,快要亡国了。我们二人位居辅臣之首,岂能坐而视之!明天早晨⽇月相望,文官武将都要会集,我将要在那里讨伐他。国王周围全都是我们羌族弟子,只要我一使眼⾊,马上就可以擒获他。”乞宿云请求先告诉国王,钟恶地说:“国王仁慈而优柔寡断,告诉他一定不会同意,万一事情败露,我们就要被斩尽杀绝。事情已经说出来了,怎么能中途改变!”于是钟恶地按计划在座位上拘捕了辟奚的三个弟弟,把他们杀掉了。辟奚惊慌恐怖,躲到了 ![]() 视连立,不饮酒游畋者七年,军国之事,委之将佐。钟恶地谏,以为人主当自乐娱,建威布德。视连泣曰:“孤自先世以来,以仁孝忠恕相承。先王念友 ![]() 视连继立,七年拒绝饮酒游猎,军队家国的事务,全都委托给将领、辅臣们处理。钟恶地劝他,认为人主应当自己 ![]() ![]() ![]() [10]代世子病伤而卒。 [10]代国的世子拓跋因伤势恶化而死亡。 [11]秋,七月,秦王坚如洛 ![]() [11]秋季,七月,前秦王苻坚到洛 ![]() [12]代世子娶东部大人贺野⼲之女,有遗腹子,甲戌,生男,代王什翼犍为之赦境內,名曰涉圭。 [12]代国世子拓跋娶东部大人贺野⼲的女儿为 ![]() ![]() [13]大司马温以梁、益多寇,周氏世有威名,八月,以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益、梁二州诸军事,领益州刺史。仲孙,光之子也。 [13]大司马桓温考虑到梁州、益州多有寇贼,周氏则世代都有显赫的名声,八月,任命宁州刺史周仲孙监益、梁二州诸军事,兼任益州刺史。周仲孙是周光的儿子。 [14]秦以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武始。 [14]前秦任命光禄勋李俨为河州刺史,镇守武始。 [15]王猛以潞川之功,请以邓羌为司隶。秦王坚下诏曰:“司隶校尉,董牧皇畿,吏责甚重,非所以优礼名将。光武不以吏事处功臣,实贵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 ![]() [15]王猛依据洛川的战功,请求任命邓羌为司隶校尉。前秦王苻坚下达诏令说:“司隶校尉负责督察京城周围的地区,职责重大,不能用来优待名将。汉光武帝不以政务官职赏赐功臣,实际上是更看重他们。邓羌有廉颇、李牧那样的才能,朕准备将征伐的事情 ![]() ![]() [16]九月,秦王坚还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卒于上、坚复以俨子辩为河州刺史。 [16]九月,前秦王苻坚返回长安。归安元侯李俨在上去世,苻坚又任命李俨的儿子李辩为河州刺史。 [17]冬,十月,秦王坚如邺,猎于西山,旬余忘返。伶人王洛叩马谏曰:“陛下群生所系,今久猎不归,一旦患生不虞,柰太后、天下何!”坚为之罢猎还宮。王猛因进言曰:“畋猎诚非急务,王洛之言,不可忘也。”坚赐洛帛百匹,拜官箴左右,自是不复猎。 [17]冬季,十月,前秦王苻坚到邺城,在西山打猎,竟然十多天还留连忘返。乐官王洛勒住马劝谏说:“陛下为百姓所依托,如今久猎不归,一旦出现不测之患,让太后、天下人怎么办呢!”苻坚因此停止打猎回到了王宮。王猛接着进言说:“打猎确实不是当务之急,王洛的话,不可忘记。”苻坚赏赐王洛一百匹帛,授官箴左右,从此就不再打猎了。 [18]大司马温,恃其材略位望, ![]() ![]() ![]() ![]() ![]() ![]() ![]() ![]() [18]大司马桓温,倚仗他的才能与地位、声望,暗中怀有背叛皇帝的心志,曾经抚枕慨叹道:“男子汉不能流芳百世,也应当遗臭万年!”方术之士杜炅,能预测人的贵 ![]() ![]() ![]() ![]() ![]() ![]() 十一月,癸卯,温自广陵将还姑孰,屯于⽩石。丁未,诣建康,讽褚太后,请废帝立丞相会稽王昱,并作令草呈之。太后方在佛屋烧香,內侍启云:“外有急奏。”太后出,倚户视奏数行,乃曰:“我本自疑此!”至半,便止,索笔益之曰:“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 ![]() 十一月,癸卯(初九),桓温准备从广陵返回姑孰,驻扎在⽩石。丁未(十三⽇),抵达建康,含蓄地劝说褚太后,请求废黜废帝司马奕,立丞相会稽王司马昱,同时还草拟了诏令进呈给褚太后。太后正在佛室烧香,內侍报告说:“外边有紧急奏章。”褚太后出来,倚着门看奏章,刚看了几行字就说:“我自己本来就怀疑是这样!”看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向內侍要来笔加上了这样的话:“我不幸遭受了这样的种种忧患,想到死去的和活着的,心如刀绞!” 己酉,温集百官于朝堂。废立既旷代所无,莫有识其故典者,百官震栗。温亦⾊动,不知所为。尚书左仆 ![]() ![]() ![]() 己酉(十五⽇),桓温把百官召集到朝堂。废立皇帝既然是历代所没有过的事情,所以没有人知道过去的典则,百官们都震惊恐惧。桓温也神⾊紧张,不知该怎么办。尚书左仆 ![]() ![]() 太宰武陵王,好习武事,为温所忌, ![]() ![]() 太宰武陵王司马,喜好习武练兵,被桓温所忌恨,想废黜他,就把此事告诉了王彪之。王彪之说:“武陵王是皇室的亲族尊者,没有明显的罪过,不能因为猜忌随便废黜他。您要建立贤明的君主,应当尊崇辅佐王室,与伊尹、周公具有同样的美德。这件大事,应该再仔细考虑!”桓温说:“这已经是我决定了的事情,你不要再说了!”乙卯(二十一⽇),桓温进上表章:“司马收罗招纳轻浮之士,儿子司马综自负忍残。袁真叛逆,事情与他有牵连。近来他猜疑恐惧,将会成为祸 ![]() 庚戌,尊褚太后曰崇德太后。 庚戌(十六⽇),尊奉褚太后为崇德太后。 初,殷浩卒,大司马温使人赍书吊之。浩子涓不答,亦不诣温,而与武陵王游。广州刺史庾蕴,希之弟也,素与温有隙。温恶殷、庾宗強, ![]() ![]() ![]() ![]() 当初,殷浩去世的时候,大司马桓温派人送信吊唁他。殷浩的儿子殷涓没有答复,也没有到桓温那里去,而是与武陵王司马游玩。广州刺史庚庾蕴,是庾希的弟弟,一直和桓温有隔阂。桓温厌恨殷涓、庾蕴宗族的強大,想要灭掉他们。辛亥(十七⽇),桓温派他的弟弟桓秘 ![]() ![]() ![]() ![]() ![]() ![]() 温既诛殷、庾,威势翕赫,侍中谢安见温遥拜。温惊曰:“安石,卿何乃尔?”安曰:“未有君拜于前,臣揖于后。” 桓温诛杀了殷、庾等人以后,威势显赫至极,侍中谢安看见桓温,在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叩拜。桓温吃惊地说:“谢安,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谢安说:“没有君主叩拜于前,臣下拱手还礼于后的。” 戊午,大赦,增文武位二等。 戊午(二十四⽇),东晋实行大赦,为文武员官增加品位二等。 己未,温如⽩石,上书求归姑孰。庚申,诏进温丞相,大司马如故,留京师辅政;温固辞,乃请还镇。辛酉,温自⽩石还姑孰。 己未(二十五⽇),桓温到⽩石,上书请求返归姑孰。庚申(二十六⽇),简文帝下达诏令,进升桓温为丞相,大司马职位则仍旧,留在京师辅佐朝政。桓温固执地辞让,还请求回到镇所。辛酉(二十七⽇),桓温从⽩石返回姑孰。 秦王坚闻温废立,谓群臣曰:“温前败灞上,后败枋头,不能思愆自贬以谢百姓,方更废君以自说,六十之叟,举动如此,将何以自容于四海乎!谚曰:‘怒其室而作⾊于⽗’,其桓温之谓矣。” 前秦王苻坚听说了桓温废立皇帝的事情,对群臣们说:“桓温先在灞上失败,后又在枋头失败,不能反思过错自我贬责以向百姓谢罪,反而还废黜君主以自我解说,六十岁的老叟,举动如此,将怎样自容于天下呢!民谚曰:‘对 ![]() [19]秦车骑大将军王猛,以六州任重,言于秦王坚,请改授亲贤;及府选便宜,辄已停寝,别乞一州自效。坚报曰:“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虽复桓、昭之有管、乐,玄德之有孔明,自谓逾之。夫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既以六州相委,则朕无东顾之忧,非所以为优崇,乃朕自求安逸也。夫取之不易,守之亦难,苟任非其人,患生虑表,岂独朕之忧,亦卿之责也,故虚位台鼎而以分陕为先。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铨补;俟东方化洽,当兖⾐西归。”仍遣侍中梁谠诣邺谕旨,猛乃视事如故。 [19]前秦车骑大将军王猛,考虑到都督六州的责任重大,向前秦王苻坚进言,请求将此重任改授给亲近而又贤明的人。还有受命相机选拔六州郡县官吏的工作,也已经停止了,王猛请求自己去镇守一州以效力。苻坚回复王猛说:“朕和你的关系,从道义上讲是君臣,从亲情上讲则胜过骨⾁,虽然这又像齐桓公、燕昭王拥有管仲、乐毅,刘备拥有孔明,但我认为要超过他们。人主寻求有才能的人时辛劳费力,得到人才就省力放心了。既然把六州委托给你,那么朕就解除了东顾之忧,不是以此来对你表示优待尊崇,而是朕自己寻求消闲安逸。打江山不易,坐江山也难,假如任非其人,祸患出现于我们预料之外,岂止仅是朕的忧患,也是你的责任,所以宁肯让三公的职位空虚也要首先分职陕东。你不了解朕的心愿,有违朕本来的期望。刚刚建立的权政急需人才,应该尽快选拔充实官吏,等到东方教化融洽以后,理当让你⾝着上公礼服西返。”苻坚于是派侍中梁谠到邺城去传达诏令,王猛也就像从前一样地处理政事。 [20]十二月,大司马温奏:“废放之人,屏之以远,不可以临黎元。东海王宜依昌邑故事,筑第吴郡。”太后诏曰:“使为庶人,情有不忍,可特封王。”温又奏:“可封海西县侯。”庚寅,封海西县公。 [20]十二月,大司马桓温上奏章说:“废黜放逐之人,应该把他屏弃到遥远的地方,不能让他接近黎民百姓。对东海王司马奕,应该按照过去废黜昌邑王的办法,让他到吴郡居住。”太后下达诏令说:“让东海王成为庶人,于心不忍,可以特别地封他为王。”桓温又上奏章说:“可以封他为海西县侯。”庚寅(二十六⽇),封司马奕为海西县公。 温威振內外,帝虽处尊位,拱默而已,常惧废黜。先是,荧惑守太微端门,逾月而海西废。辛卯,荧惑逆行⼊太微,帝甚恶之。中书侍郞超在直,帝谓超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计,故当无复近⽇事 ![]() 桓温威振朝廷內外,简文帝虽然⾝处至尊地位,实际上也仅仅是拱手沉默而已,常常害怕被废黜。此前,火星居于太微、南蕃之间,过了一个月,司马奕就被废黜。辛卯(二十七⽇),火星逆行进⼊太微星坦,简文帝对此很讨厌。中书侍郞郗超在宮中当班,简文帝对郗超说:“命运长短,本来就并不计较,所以应该不再出现前不久废黜皇帝那样的事情了吧?”郗超说:“大司马臣桓温,正在对內稳定家国,对外开拓江山,我愿用百余家口来保他,不会发生那种不正常的事变。”等到郗超急于要请假回去看望他⽗亲时,简文帝说:“告诉尊⽗,宗族家国之事,最终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我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 ![]() ![]() ![]() 郗超以温故,朝中皆畏事之。谢安尝与左卫将军王坦之共诣超,⽇旰未得前,坦之 ![]() ![]() ![]() 郗超因为桓温的缘故,朝廷里的人都害怕事奉他。谢安曾经与左卫将军王坦之一起到郗超那里,太 ![]() ![]() [21]秦以河州刺史李辩领兴晋太守,还镇罕。徙凉州治金城。张天锡闻秦有兼并之志,大惧,立坛于姑臧西,刑三牲,帅其官属,遥与晋三公盟。遣从事中郞韩博奉表送盟文,并献书于大司马温,期以明年夏会于上。 [21]前秦任命河州刺史李辩兼任兴晋太守,回去镇守罕。将凉州的治所迁移到金城。张天锡听说前秦有兼并他的想法,十分害怕,便在姑臧城西设立祭坛,杀了牛、羊、猪三牲,率领他的官属们遥望东晋,与东晋的三公致意起誓结盟。派从事中郞韩博去奉献表章,送达盟约,同时还带信给大司马桓温,约定明年夏天在上盟会。 [22]是岁,秦益州刺史王统攻陇西鲜卑乞伏司繁于度坚山,司繁帅骑三万拒统于苑川。统潜袭度坚山,司繁部落五万余皆降于统;其众闻 ![]() [22]这一年,前秦益州刺史王统在度坚山攻打陇西的鲜卑人乞伏司繁,乞伏司繁率领三万骑兵在苑川抵抗王统。王统偷袭了度坚山,乞伏司繁部落的五万多部众全都投降了王统,他的兵众们听说 ![]() 二年(壬申、372) 二年(壬申,公元372年) [1]舂,二月,秦以清河房旷为尚书左丞,征旷兄默及清河崔逞、燕国韩胤为尚书郞,北平 ![]() ![]() [1]舂季,二月,前秦任命清河人房旷为尚书左丞,征召房旷的哥哥房默以及清河人崔逞、燕国人韩胤为尚北郞,北平人 ![]() ![]() ![]() ![]() 冠军将军慕容垂言于秦王坚曰:“臣叔⽗评,燕之恶来辈也,不宜复污圣朝,顾陛下为燕戮之。”坚乃出评为范 ![]() 冠军将军慕容垂对前秦王苻坚进言说:“臣的叔⽗慕容评,是燕国像商代的恶来一样的人,不应该让他再玷污圣朝,愿陛下为燕国杀掉他。”苻坚于是调动慕容评任范 ![]() 臣光曰:古之人,灭人之国而人悦,何哉?为人除害故也。彼慕容评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暗贪 ![]() ![]() ![]() 臣司马光曰:上古时候的人,有时他们的家国被灭了他们反而⾼兴,为什么呢?因为替他们除掉祸害。那个慕容评,蒙蔽君主,专擅朝政,猜忌贤能,嫉恨功臣,愚顽昏暗,贪婪暴 ![]() ![]() ![]() ![]() [2]三月,戊午,遣侍中王坦之征大司马温⼊辅;温复辞。 [2]三月,戊午(二十五⽇),东晋朝廷派侍中王坦之征召大司马桓温⼊朝辅政,桓温又一次推辞了。 [3]秦王坚诏:“关东之民学通一经、才成一艺者,在所以礼送之。在官百石以上,学不通一经、才不成一艺者,罢遣还民。” [3]前秦王苻坚下达诏令说:“关东的百姓有学问能够精通一经,才能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所在州县应按礼仪把他们送到官府。享受百石以上俸禄的官吏,学问不能精通一经,才能没有一技之长的,罢官遣送,恢复普通百姓的⾝份。” [4]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吴县西柴里,敕吴国內史刁彝防卫,又遣御史顾允监察之。彝,协之子也。 [4]夏季,四月,将海西公司马奕迁徙到吴县的西柴里,敕令吴国內史刁彝负责防卫,又派御史顾允前去监察。刁彝是刁协的儿子。 [5]六月,癸酉,秦以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如故; ![]() [5]六月,癸酉(十二⽇),前秦任命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其特进、常侍、持节、将军、侯爵则仍旧保留。任命 ![]() [6]庾希、庾邈与故青州刺史武沈之子遵聚众夜⼊京口城,晋陵太守卞眈逾城奔曲阿。希诈称受海西公密旨诛大司马温。建康震扰,內外戒严,卞眈发诸县兵二千人击希,希败,闭城自守。温遣东海內史周少孙讨之。秋,七月,壬辰,拔其城,擒希、邈及其亲 ![]() [6]庾希、庾邈与过去的青州刺史武沈的儿子武遵聚集兵众,趁夜进⼊京口城,晋陵太守卞眈翻越出城逃奔到曲河。庾希诈称接受了海西公的秘密旨令,诛杀大司马桓温。建康城里震惊混 ![]() ![]() [7]甲寅,帝不豫,急召大司马温⼊辅,一⽇夜一发四诏;温辞不至。初,帝为会稽王,娶王述从妹为妃,生世子道生及弟俞生。道生疏躁无行,⺟子皆以幽废死。余三子,郁、朱生、天流,皆早夭。诸姬绝孕将十年,王使善相者视之,皆曰:“非其人。”又使视诸婢媵,有李陵容者,在织坊中,黑而长,宮人谓之“昆仑”相者惊曰:“此其人也!”王召之侍寝,生子昌明及道子。己未,立昌明为皇太子,生十年矣。以道子为琅 ![]() [7]甲寅(二十三⽇),简文帝⾝体不适,紧急征召大司马桓温⼊朝辅政,一天夜一接连发出四道诏令,桓温推辞不来。当初,简文帝为会稽王时,娶了王述的堂妹为妃,生下了长子司马道生及弟弟司马俞生。司马道生 ![]() ![]() ![]() 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曰:“当须大司马处分。”尚书仆 ![]() 乃定。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崇德太后令,以帝冲幼,加在谅暗,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王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事遂不行。 群臣疑惑不解,没敢确立嗣子。有人说:“应当让大司马桓温来处理。”尚书仆 ![]() 温望简文临终禅位于己,不尔便当居摄。既不副所望,甚愤怨,与弟冲书曰:“遗诏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温疑王坦之、谢安所为,必衔之。诏谢安征温⼊辅;温又辞。 桓温希望简文帝临终前将皇位禅让给自己,不这样的话,也应当让他摄政。此后这个愿望没能实现,非常怨恨愤怒,给弟弟桓冲写信说:“简文帝遗诏让我按诸葛亮、王导的旧例辅政。”桓温怀疑这事是王坦之、谢安⼲的,对他们怀恨在心。朝廷诏令谢安前去征召桓温⼊朝辅政,桓温又推辞了。 [8]八月,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储傅之尊,端右事繁,京牧任大,总督戎机,出纳帝命,文武两寄,巨细并关,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四上,秦王坚不许,曰:“朕方混一四海,非卿无可委者;卿之不得辞宰相,犹朕不得辞天下也。” [8]八月,前秦丞相王猛抵达长安,又加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推辞说:“丞相的重任,太傅的尊位,尚书令政务纷繁,司隶校尉责任重大,总领督察军务,上传下达皇帝的命令,文武职务集于一⾝,大小事务都要亲躬,以伊尹、吕望、萧何、邓禹那样的贤明,尚且不能兼备,何况臣王猛这样不肖呢!”表示辞让的表章进上了三四次,前秦王苻坚不同意,说:“朕正在统一四海,除了你再没有人可以委以重任。你不能推辞宰相,就像朕不能推辞天下一样。” 猛为相,坚端拱于上,百官总己于下,军国內外之事,无不由之。猛刚明清肃,善恶著⽩,放黜尸素,显拔幽滞,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強,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坚敕太子宏及长乐公丕等曰:“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王猛为宰相,苻坚敛手无为于其上,百官统属其下,军队及家国內政外 ![]() ![]() ![]() 融尝坐擅起学舍为有司所纠,遣主簿李纂诣长安自理;纂忧惧,道卒。融问申绍:“谁可使者?”绍曰:“燕尚书郞⾼泰,清辩有胆智,可使也。”先是丞相猛及融屡辟泰,泰不起,至是,融谓泰曰:“君子救人之急,卿不得复辞!”泰乃从命。至长安,猛见之,笑曰:“⾼子伯于今乃来,何其迟也!”泰曰:“罪人来就刑,何问迟速!”猛曰:“何谓也?”泰曰:“昔鲁僖公以泮宮发颂,刘宣王以稷下垂声,今 ![]() ![]() 苻融曾经因为擅自建造学舍而被官府纠劾,他派主簿李纂到长安去陈述理由。李纂担心害怕,半路上就死了。苻融问申绍:“还有谁可以派去?”申绍说:“燕国尚书郞⾼泰,清晰明辩,有胆有谋,可以派去。”此前丞相王猛及苻融多次征召⾼泰,⾼泰都不就任,到这时,苻融对⾼泰说:“君子救助别人的危急,你不能再推辞了!”⾼泰于是就听从了命令。到达长安后,王猛见到他笑着说:“⾼泰到今天才来,为什么这样迟呢!”⾼泰说:“犯了罪的人前来接受刑罚,还问什么迟早!”王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泰说:“过去鲁僖公因为在泮⽔建立学宮而被歌颂,齐宣王因为在稷下建立学宮而声名远扬,如今 ![]() ![]() ![]() ![]() ![]() [9]九月,追尊故会稽王妃王氏曰顺皇后,尊帝⺟李氏为淑妃。 [9]九月,东晋追尊过去的会稽王妃王氏为顺皇后,尊孝武帝的生⺟李氏为淑妃。 [10]冬,十月,丁卯,葬简文帝于⾼平陵。 [10]冬季,十月,丁卯(初八),东晋在⾼平陵安葬了简文帝。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大道祭酒,事之者八百余家。十一月,遣弟子许龙如吴,晨,到海西公门,称太后密诏,奉 ![]() ![]() ![]() ![]() [11]彭城妖人卢悚,自称是大道祭酒,效忠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卢悚派弟子许龙去到吴县,早晨,到了海西公司马奕门口,称太后下达秘密诏令,奉 ![]() ![]() ![]() [12]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卒。平老在镇十余年,鲜卑、匈奴惮而 ![]() [12]前秦都督北蕃诸军事、镇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镇守朔方十多年,鲜卑、匈奴人对他既怕又 ![]() [13]三吴大旱,人多饿死。 [13]三吴地区发生大旱,许多人都饿死了。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上宁康元年(癸酉、373)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癸酉,公元373年) [1]舂,正月,己卯朔,大赦改元。 [1]舂季,正月,己卯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改换年号为宁康。 [2]二月,大司马温来朝;辛巳,诏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 ![]() ![]() ![]() [2]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晋见孝武帝。辛巳(二十四⽇),孝武帝诏令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 ![]() 则神⾊不变,说:“晋朝国运的存亡,取决于此行。”桓温抵达朝廷以后,百官夹道叩拜。桓温部署重兵守卫,接待会见朝廷百官,有地位名望的人全都惊慌失⾊。王坦之汗流浃背,连手版都拿倒了。谢安从容就座,坐定以后,对桓温说:“谢安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明公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笑着说:“正是由于不能不这样做。”于是就命令左右的人让他们撤走,与谢安笑谈良久。郗超经常作为桓温的主谋,谢安和王坦之去见桓温,桓温让郗超蔵在帐子中听他们谈话。风吹开了帐子,谢安笑着说:“郗超可谓⼊帐之宾。”当时天子年幼力弱,外边又有強臣,谢安与王坦之竭尽忠诚辅佐护卫,最终使晋王室得以安稳。 温治卢悚⼊宮事,收尚书陆始付廷尉,免桓秘官,连坐者甚众;迁⽑安之为左卫将军。桓秘由是怨温。 桓温处理卢悚攻⼊宮廷的事件,拘捕了尚书陆始,并送 ![]() 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甲午,还姑孰。 三月,桓温生病,在建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初七),返回姑孰。 [3]夏,代王什翼犍使燕凤⼊贡于秦。 [3]夏季,代王拓跋什翼犍让燕凤去向前秦进献贡奉。 [4]秋,七月,己亥,南郡宣武公桓温薨。 [4]秋季,七月,己亥(十四⽇),南郡宣武公桓温去世。 初,温疾笃,讽朝廷求九锡,屡使人趣之。谢安、王坦之故缓其事,使袁宏具草。宏以示王彪之,彪之叹其文辞之美,因曰:“卿固大才,安可以此示人!”谢安见其草,辄改之,由是历旬不就。宏密谋于彪之,彪之曰:“闻彼病⽇增,亦当不复支久,自可更小迟回。” 当初,桓温病重的时候,暗示朝廷给他以加九锡的礼遇,多次派人去催促。谢安、王垣之故意拖延此事,让袁宏草拟诏令。袁宏草拟完以后让王彪之审阅,王彪之赞叹他文辞的优美,接着说:“你本来是杰出的人才,怎么能写这样的文章让别人看呢!”谢安见到了袁宏写的草稿,就对其加以修改,因此前后十多天也没有最后定稿。袁宏暗地里和王彪之商量,王彪之说:“听说桓温的病情⽇益严重,应该不会再支持多久了,自然可以再稍微晚一点回复。” 温弟江州刺史冲,问温以谢安、王坦之所任,温曰:“渠等不为汝所处分。”其意以为,己存,彼必不敢立异,死则非冲所制;若害之,无益于冲,更失时望故也。 桓温的弟弟江州刺史桓冲,向桓温询问谢安、王坦之应该担任什么职务,桓温说:“他们不由你来安排。”这话的意思是,自己活着的时候,他们一定不敢公开抗衡,自己死了以后,则不是桓冲所能控制的,如果谋害了他们,无益于桓冲,因为这反而会失去声望。 温以世子熙才弱,使冲领其众。于是桓秘与熙弟济谋共杀冲,冲密知之,不敢⼊。俄顷,温薨,冲先遣力士拘录熙、济而后临丧。秘遂被废弃,熙、济俱徙长沙。诏葬温依汉霍光及安平献王故事。冲称温遗命,以少子玄为嗣,时方五岁,袭封南郡公。 桓温考虑到世子桓熙才能不⾜,就让桓冲统领他的兵众。因为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济谋划,要一起去杀掉桓冲。桓冲私下里知道了此事,不敢进⼊府內。不久,桓温死了,桓冲先派⾝強力壮的士兵拘捕了桓熙、桓济,然后才前去吊丧。桓秘于是也被废黜了,桓熙、桓济都被迁徙到长沙。孝武帝下诏,安葬桓温依据汉代霍光及安平献王的旧例。桓冲称桓温留下遗嘱,以小儿子桓玄为继承人。当时桓玄刚刚五岁,继承南郡公的爵位。 庚戌,加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征西将军、督荆·杨·雍· ![]() ![]() 庚戌(二十五⽇),东晋朝廷加任右将军荆州刺史桓豁为征西将军,督荆、扬、雍、 ![]() ![]() 谢安以天子幼冲,新丧元辅, ![]() ![]() ![]() 谢安因为太子年幼,辅佐首臣又刚刚死去,想请崇德太后临朝处理国政。王彪之说:“前代人主年幼,尚在襁褓,⺟子不可分离,所以可以让太后临时朝。即便如此,太后也不能擅自决定国事,还需要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如今主上已经十多岁,快到加冠完婚的年龄了,反而让堂嫂临朝,显示人主年幼力弱,这难道是用来发扬光大圣德的做法吗?你们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我无法制止,所痛惜的是丧失了伦理大义。”谢安不想把重任 ![]() [5]梁州刺史杨亮遣其子广袭仇池,与秦梁州刺史杨安战,广兵败,沮⽔诸戍皆委城奔溃。亮惧,退守磬险。九月,安进攻汉川。 [5]梁州刺史杨亮派他的儿子杨广攻袭仇池,与前秦梁州刺史杨安 ![]() [6]丙申,以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 ![]() [6]丙申(十二⽇),东晋任命王彪之为尚书令,谢安为仆 ![]() ![]() [7]以吴国內史刁彝为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 [7]东晋任命吴国內史刁彝为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 [8]冬,秦王坚使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帅卒二万出汉川,前 ![]() ![]() [8]冬季,前秦王苻坚让益州刺史王统、秘书监朱肜率领二万士卒从汉川出征,让前 ![]() ![]() ![]() 秦王坚 ![]() 前秦王苻坚想任命周为尚书郞,周说:“我蒙受了晋朝厚重的恩宠,只是因为老⺟亲被擒获,才丧失气节,落⾝秦guó。⺟子得以全⾝,这是秦国的恩惠。即使给我以公、侯的⾼贵地位,我都不以为荣,何况是一个郞官呢!”于是便拒绝就任。每当见到苻坚,周有时就叉开腿傲慢地一坐,喊苻坚为氐贼。有一次正当正月初一的朝会,仪仗隆重,卫士众多,苻坚问周说:“晋朝正月初一的朝会,与此相比怎么样?”周捋起袖子厉言正⾊地说:“⽝羊相聚,怎么敢和天朝相比!”前秦人因为周不恭顺,多次请求把他杀掉,而苻坚却对待他更加优厚。 周仲孙坐失守免官。桓冲以冠军将军⽑虎生为益州刺史,领建平太守,以虎生子球为梓潼太守。虎生与球伐秦,至巴西,以粮乏,退屯巴东。 周仲孙因益州失守坐罪而被免官。桓冲任命冠军将军⽑虎生为益州刺史,兼建平太守,任命⽑虎生的儿子⽑球为梓潼太守。⽑虎生与⽑球讨伐前秦,已经到达了巴西,因为粮食缺乏,退到巴东驻扎。 [9]以侍中王坦之为中书令,领丹杨尹。 [9]东晋任命王坦之为中书令,兼任丹杨尹。 [10]是岁,鲜卑 ![]() ![]() [10]这一年,鲜卑人 ![]() ![]() [11]有彗星出于尾箕,长十余丈,经太微,扫东井;自四月始见,及秋冬不灭。秦太史令张孟言于秦王坚曰:“尾、箕,燕分;东井,秦分。今彗起尾、箕而扫东井,十年之后,燕当灭秦;二十年之后,代当灭燕。慕容⽗子兄弟,我之仇敌,而布列朝廷,贵盛莫二,臣窃忧之,宜翦其魁桀者以消天变。”坚不听。 [11]有彗星出现在尾宿、箕宿之间,长达十多丈,经过太微星垣,扫掠东井 星宿。从四月开始出现,到秋冬还未消失。前秦太史令张孟对前秦王苻坚进言说:“尾宿、箕宿,是燕国的分野;东井,是秦国的分野。如今彗星出现于尾宿、箕宿而扫掠东井,十年以后,燕国要灭掉秦国;二十年以后,代国要灭掉燕国。慕容的⽗子兄弟,是我们的仇敌,然而却布満了朝廷,尊贵显赫无人可比,臣私下里为此担忧,应该杀掉他们的首领以消除上天的灾变。”苻坚没听从。 ![]() ![]() ![]() 二年(甲戌、374) 二年(甲戌,公元374年) [1]舂,正月,癸未朔,大赦。 [1]舂季,正月,癸未朔(初一),东晋实行大赦。 [2]己酉,刁彝卒。二月,癸丑,以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徐·兖二州刺史,镇广陵。诏谢安总中书。安好声律,期功之惨,不废丝竹,士大夫效之,遂以成俗。王坦之屡以书苦谏之曰:“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安不能从。 [2]己酉(二十七⽇),刁彝去世。二月,癸丑(初一),任命王坦之为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及徐、兖二州刺史,镇守广陵。诏令谢安总领中书职事。谢安喜好音乐,就连悲惨的服丧期间,也不停奏丝竹器乐。士大夫们效仿他,以致于成为一种时尚。王坦之屡屡写信恳切地劝谏他,说:“礼仪法度,是天下之宝,应当为天下而 ![]() [3]三月,秦太尉建宁烈公李威卒。 [3]三月,前秦太尉建宁烈公李威去世。 [4]夏,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击秦,有众二万,遣使来请兵。秦王坚遣镇军将军邓羌帅甲士五万讨之。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帅众三万攻垫江,姚苌兵败,退屯五城。瑶、石虔屯巴东。张育自号蜀王,与巴獠酉帅张重、尹万万余人进围成都。六月,育改元黑龙。秋,七月,张育与张重等争权,举兵相攻,秦杨安、邓羌袭育,败之,育与杨光退屯绵竹。八月,邓羌败晋兵于涪西。九月,杨安败张重、尹万于成都南,重死,斩首二万三千级。邓羌击张育、杨光于绵竹,皆斩之。益州复⼊于秦。 [4]夏季,五月,蜀人张育、杨光起兵攻打前秦,拥有兵众二万人,派使者来东晋请求援军。前秦王苻坚派镇军将军邓羌率领五万披甲士兵讨伐他们。益州刺史竺瑶、威远将军桓石虔率领三万兵众攻打垫江,姚苌的军队被打败,退到五城驻城。竺瑶、桓石虔驻扎在巴东。张育自称蜀王,与巴獠酋长张重、尹万的一万多人进军包围了成都。六月,张育改年号为黑龙。秋季,七月,张育与张重等人争夺权力,起兵相攻,前秦杨安、邓羌攻袭张育,打败了他,张育与杨光退守绵竹。八月,邓羌在涪西打败了东晋的军队。九月,杨安在成都以南打败了张重、尹万,张重战死,士兵被斩首的有二万三千人。邓羌在绵竹攻打张育、杨光,全都斩杀了他们。益州又归前秦所有。 [5]冬,十二月,有人⼊秦明光殿大呼曰:“甲申、乙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秦王坚命执之,不获。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郞略 ![]() [5]冬季,十二月,有人进⼊前秦的明光殿大喊道:“甲申、乙酉之年,鱼羊吃人,悲惨啊,没有人活着剩下来!”(鱼羊合为“鲜”字,暗指鲜卑人。)前秦王苻坚命令抓住此人,但没有抓获。秘书监朱肜、秘书侍郞略 ![]() ![]() [6]是岁,代王什翼犍击刘卫辰,南走。 [6]这一年,代王拓跋什翼犍攻打刘卫辰,向南逃走。 三年(乙亥、375) 三年,公元375年 [1]舂,正月,辛亥,大赦。 [1]舂季,正月,辛亥(初五),东晋实行大赦。 [2]夏,五月,丙午,蓝田献侯王坦之卒;临终与谢安、桓冲书,惟以家国为忧,言不及私。 [2]夏季,五月,丙午(初二),蓝田献侯王坦之去世。临终前给谢安、桓冲写信。只是对家国的事情表示忧虑,没有谈及个人的事情。 [3]桓冲以谢安素有重望, ![]() ![]() [3]桓冲考虑到谢安历来深孚重望,想把扬州让给他,自己则请求到外地任职。桓氏家庭的人都认为这不是好办法,全都扼腕痛惜,苦苦劝谏,郗超也竭力劝阻他,桓冲全都不予听从,恬静地对待此事。甲寅(初十),朝廷下达诏令,任命桓冲为都督徐、豫、兖、青、扬五州诸军事及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任命谢安兼扬州刺史,全都加任侍中。 [4]六月,秦清河武侯王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南、北郊及宗庙、社稷,分遣侍臣遍祷河、岳诸神。猛疾少瘳,为之赦殊死以下。猛上疏曰:“不图陛下以臣之命而亏天地之德,开辟已来,未之有也。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合六,九州百郡,十居其七,平燕定蜀,有如拾芥。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秋,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 ![]() ![]() [4]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患病卧 ![]() ![]() [5]八月,癸巳,立皇后王氏,大赦。后,之孙也。以后⽗晋陵太守蕴为光禄大夫,领五兵尚书,封建昌侯;蕴固辞不受。 [5]八月,癸巳(二十⽇),东晋立王氏为皇后,实行大赦。王皇后是王的孙女。任命王皇后的⽗亲晋陵太守王蕴为光禄大夫,兼五兵尚书,封为建昌侯。王蕴坚决辞让,不接受任命。 [6]九月,帝讲《孝经》,始览典籍,延儒士。谢安荐东莞徐邈补中书舍人,每被顾问,多所匡益。帝或宴集,酣乐之后,好为手诏诗章以赐侍臣,或文词率尔,所言秽杂;邈应时收敛还省刊削,皆使可观,经帝重览,然后出之。时议以此多邈。 [6]九月,东晋孝武帝讲习《孝经》,开始阅览典籍,邀请儒士。谢安荐举东莞人徐邈补中书舍人,他经常接受孝武帝的询问,匡正补益颇多。孝武帝有时宴集群臣,酣饮歌乐之后,喜 ![]() [7]冬,十月,癸酉朔,⽇有食之。 [7]冬季,十月,癸酉朔(初一),出现⽇食。 [8]秦王坚下诏曰:“新丧贤辅,百司或未称朕心,可置听讼观于未央南,朕五⽇一临,以求民隐。今天下虽未大定,权可偃武修文,以称武侯雅旨。其增崇儒教; ![]() ![]() 前秦王苻坚下达诏令说:“刚刚丧失了贤明的辅佐,百官当中有的不称朕的心愿,可以在未央宮以南设置听理诉讼的台观,朕五天亲临一次,以访求隐没在民间的人才。如今天下虽然还没有完全平定,但暂且可以停息武备,修明文教,以实现王猛⾼雅的旨趣。应该进一步尊崇儒家学说,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