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5460 |
上一章 三纪陈 下一章 ( → ) | |
起昭![]() 世祖文皇帝下 ◎ 天嘉四年癸未,公元五六三年 舂,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 ![]() 甲申,周迪众溃,脫⾝逾岭,奔晋安,依陈宝应。官军克临川,获迪 ![]() 虞寄与宝应书,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厌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翦 ![]() ![]() ![]() ![]() ![]() ![]() ![]() ![]() ![]() ![]() 周梁躁公侯莫陈崇从周主如原州。帝夜还长安,人窃怪其故,崇谓所亲曰:“吾此闻术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忽夜还,不过晋公死耳。”或发其事。乙酉,帝召诸公于大德殿,面责崇,崇惶恐谢罪。其夜,冢宰护遣使将兵就崇第, ![]() 壬辰,以⾼州刺史⻩法为南徐州刺史,临川太守周敷为南豫州刺史。 周主命司宪大夫拓跋迪造《大律》十五篇。二月,庚子,颁行之。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五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五曰死刑,罄、绞、斩、枭、裂;凡二十五等。 庚戌,以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为江州刺史。辛酉,周诏:“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护抗表固让。 三月,乙丑朔,⽇有食之。 齐诏司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常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 丙戌,齐以兼尚书右仆 ![]() ![]() 夏,四月,乙未,周以柱国达奚武为太保。 周主将视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谨上表固辞,不许,仍赐以延年杖。戊午,帝幸太学。谨⼊门,帝 ![]() 司空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 ![]() ![]() ![]() ![]() ![]()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称安都谋反。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于石头。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赐死,宥其 ![]() 初,⾼祖在京口,尝与诸将宴,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为寿,各称功伐。⾼祖曰:“卿等悉良将也,而并有所短。杜公志大而识暗,狎于下而骄于上;周侯 ![]() 乙卯,齐主使兼散骑常侍崔子武来聘。 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內宴赏,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不归,一⽇数⼊;或放还之后,俄顷即追,未至之间,连骑督趣, ![]() ![]() 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河南康献王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岂可与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赵郡王睿,其⽗死于非命,不可亲近。”由是睿及士开共谮之。士开言孝瑜奢僭,睿言“山东唯闻有河南王,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孝瑜窃与尔硃御女言,帝闻之,大怒。庚申,顿饮孝瑜酒三十七杯。孝瑜体肥大, ![]() 秋,七月,戊辰,周主幸原州。 八月,辛丑,齐以三台宮为大兴圣寺。 九月,壬戌,广州刺史 ![]() ![]() 甲子,周主自原州登陇。 周迪复越东兴岭为寇,辛未,诏护军章昭达将兵讨之。 丙戌,周主如同州。 初,周人 ![]() ![]() ![]() ![]() ![]() 公卿请发十万人击齐,柱国杨忠独以为得万骑⾜矣。戊子,遣忠将步骑一万,与突厥自北道伐齐,又遣大将军达奚武帅步骑三万,自南道出平 ![]() ![]() 冬,十一月,辛酉,章昭达大破周迪。迪脫⾝潜窜山⾕,民相与匿之,虽加诛戮,无肯言者。 十二月,辛卯,周主还长安。 丙申,大赦。 章昭达进军度岭,趣建安,讨陈宝应,诏益州刺史余孝顷督会稽、东 ![]() 是岁,初祭始兴昭烈王于建康,用天子礼。 周杨忠拔齐二十馀城。齐人守陉岭之隘,忠击破之。突厥木杆、地头、步离三可汗以十万骑会之。己丑,自恒州三道俱⼊。时大雪数旬,南北千馀里,平地数尺。齐主自鄴倍道赴之,戊午,至晋 ![]() ![]() ![]() ![]() ![]() ◎ 天嘉五年甲申,公元五四六年 舂,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 ![]() 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下去城二里许。诸将咸 ![]() ![]() ![]() 达奚武至平 ![]() 光见帝于晋 ![]() 初,齐显祖之世,周人常惧齐兵西度,每至冬月,守河椎冰。及世祖即位,嬖幸用事,朝政渐紊,齐人椎冰以备周兵之 ![]() ![]()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庚寅朔,⽇有食之。 初,齐显祖命群官刊定魏《麟趾格》为《齐律》,久而不成。时军国多事,决狱罕依律文,相承谓之“变法从事”世祖即位,思⾰其弊,乃督修律令者,至是而成,《律》十二篇,《令》四十卷。其刑名有五:一曰死,重者轘之,次枭首,次斩,次绞;二曰流,投边裔为兵;三曰刑,自五岁至一岁;四曰鞭,自百至四十;五曰杖,自三十至十;凡十五等。其流內官及老、小、阉、痴并过失应赎者,皆以绢代金。三月,辛酉,班行之,因大赦。是后为吏者始守法令。又敕仕门弟子常讲习之,故齐人多晓法。 又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还田,免租调。一夫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牛受六十亩。大率一夫一妇调绢一匹,绵八两,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垦租送台,义租送郡以备⽔旱。 己巳,齐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共劫太师彭城景思王浟为主,诈称使者,径向浟第,至內室,称敕,牵浟上马,临以⽩刃, ![]() 庚辰,周初令百官执笏。 齐以斛律光为司徒,武兴王普为尚书左仆 ![]() 夏,四月,辛卯,齐主使兼散骑常侍皇甫亮来聘。 庚子,周主遣使来聘。 癸卯,周以邓公河南窦炽为大宗伯。五月,壬戌,封世宗之子贤为毕公。 甲子,齐主还鄴。 壬午,齐以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前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以段韶为太师。丁亥,以任城王湝为大将军。 壬辰,齐主如晋 ![]() 周以太保达奚武为同州刺史。 六月,齐主杀乐陵王百年。时⽩虹围⽇再重,又横贯而不达,⾚星见,齐主 ![]() ![]() 庚寅,周改御伯为纳言。 初,周太祖之从贺拔岳在关中也,遣人 ![]() ![]() ![]() ![]() ![]() ![]() 秋,八月,丁亥朔,⽇有食之。 周遣柱国杨忠将兵,会突厥伐齐,至北河而还。 戊子,周以齐公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以卫公直为大司马。追录佐命元功,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昞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凤为徐公。昞,虎之子;凤,惠之子也。 乙丑,齐主封其子绰为南 ![]() 突厥寇齐幽州,众十馀万,⼊长城,大掠而还。 周皇姑之归也,齐主遣人为晋公护⺟作书,言护幼时数事,又寄其所着锦袍,以为信验。且曰:“吾属千载之运,逢大齐之德,矜老开恩,许得相见。禽善草木,⺟子相依。吾有可罪,与汝分离!今复何福,还望见汝!言此悲喜,死而更苏。世间所有,求皆可得,⺟子异国,何处可求!假汝贵极王公,富过山海,有一老⺟,八十之年,飘然千里,死亡旦夕,不得一朝暂见,不得一⽇同处,寒不得汝⾐,饥不得汝食。汝虽穷荣极盛,光耀世间,于吾何益!吾今⽇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养,事往何论;今⽇以后,吾之残命,唯系于汝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护得书,悲不自胜。复书曰:“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受形禀气,皆知⺟子,谁同萨保,如此不教!子为公侯,⺟为俘隶,暑不见⺟暑,寒不见⺟寒,⾐不知有无,食不知饥 ![]() ![]() 齐人留护⺟,使更与护书,邀护重报,往返再三。时段韶拒突厥军于塞下,齐主遣⻩门徐世荣乘传赍周书问韶。韶以“周人反覆,本无信义,比晋 ![]() 阎氏至周,举朝称庆,周主为之大赦。凡所资奉,穷极华盛。每四时伏腊,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 ![]() 晋公护新得其⺟,未 ![]() 护军至潼关,遣柱国尉迟迥帅精兵十万为前锋,趣洛 ![]() 周迪复出东兴,宣城太守钱肃镇东兴,以城降迪。吴州刺史陈详将兵击之,详兵大败,迪众复振。 南豫州刺史西丰脫侯周敷帅所部击之,至定川,与迪对垒。迪绐敷曰:“吾昔与弟戮力同心,岂规相害!今愿伏罪还朝,因弟披露心腑,先乞 ![]() 陈宝应据建安、晋安二郡,⽔陆为栅,以拒章昭达。昭达与战,不利,因据上流,命军士伐木为筏,施拍其上。会大雨江涨,昭达放筏冲宝应⽔栅,尽坏之,又出兵攻其步军。方合战,上遣将军余孝顷自海道适至,并力乘之。十一月,己丑,宝应大败,逃至莆口,谓其子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昭达追擒之,并擒留异及其族 ![]() 上闻虞寄尝谏宝应,命昭达礼遣诣建康。既见,劳之曰:“管宁无羌?”以为衡 ![]() 周晋公护进屯弘农。甲午,尉迟迥洛 ![]() 戊戌,齐主使兼散骑常侍刘逖来聘。 初,周杨檦为邵州刺史,镇捍东境二十馀年,数与齐战,未尝不捷,由是轻之。既出轵关,独引兵深⼊,又不设备。甲辰,齐太尉娄睿将兵奄至,大破剽军,檦遂降齐。 权景宣围悬瓠,十二月,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之。景宣使开府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送士良、世怡及降卒千人于长安。 周人为土山、地道以攻洛 ![]() ![]() ![]() 齐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 ![]() ![]() ![]() ![]() ![]() ![]() ![]() 己未,齐太宰平原靖翼王淹卒。 段韶自晋 ![]() ![]() ![]() 周人以步兵在前,上山逆战。韶且战且却以 ![]()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周军,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周师在城下者亦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穀⽔,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満川泽。唯齐公宪、达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后,勒兵拒战。 王雄驰马冲斛律光陈,光退走,雄追之。光左右皆散,唯馀一奴一矢。雄按槊不及光者丈馀,谓光曰:“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光 ![]() 齐公宪拊循督励,众心小安。至夜,收军,宪 ![]() ![]() ![]() 丁卯,齐主至洛 ![]() ![]() 杨忠引兵出沃野,应接突厥,军粮不给,诸军忧之,计无所出。忠乃招 ![]() ![]() ![]() ![]() 晋公护本无将略,是行也,又非本心,故无功,与诸将稽首谢罪。周主 ![]() 是岁,齐山东大⽔,饥死者不可胜计。 宕昌王梁弥定屡寇周边,周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置宕州。 ◎ 天嘉六年乙酉,公元五六五年 舂,正月,癸卯,齐以任城王湝为大司马。齐主如晋 ![]() 二月,辛丑,周遣陈公纯、许公贵、神武公窦毅、南 ![]() 丙寅,周以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 壬申,周主如岐州。 夏,四月,甲寅,以安成王顼为司空。 顼以帝弟之重,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恃顼势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上见陵章服严肃,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顼在殿上侍立,仰视上,流汗失⾊,陵遣殿中御史引顼下殿。上为之免顼侍中、中书监,朝廷肃然。 丙午,齐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坐事免。 齐著作郞祖珽,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尝为⾼祖中外府功曹,因宴失金叵罗,于珽髻上得之;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它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 ![]() 世祖为长广王,珽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征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郞,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 ![]() 珽私说士开曰:“君之宠幸,振古无比。宮车一⽇晚驾, ![]() ![]() 会有慧星见。太史奏云:“慧,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珽于是上书言:“陛下虽为天子,未为极贵,宜传位东宮,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显祖禅子故事。齐主从之。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太子纬。太子即皇帝位于晋 ![]() ![]() 祖珽拜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被亲宠,见重二宮。丁丑,齐以贺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润为司徒,赵郡王睿为司空,河南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 ![]() ![]() 五月,突厥遣使至齐,始与齐通。 六月,己巳,齐主使兼散骑常侍王季⾼来聘。 秋,七月,辛巳朔,⽇有食之。 上遣都督程灵洗自鄱 ![]() ![]() 庚寅,周主如秦州;八月,丙子,还长安。 己卯,立皇子伯固为新安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夏王。 冬,十月,辛亥,周以函⾕关城为通洛防,以金州刺史贺若敦为中州刺史,镇函⾕。 敦恃才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返,谓宜受赏,翻得除名,对台使出怨言。晋公护怒,征还, ![]() 十一月,癸未,齐太上皇至鄴。 齐世祖之为长广王也,数为显祖所捶,心常衔之。显祖每见祖珽,常呼为贼,故珽亦怨之;且 ![]() 十二月,乙卯,封皇子伯礼为武陵王。 壬戌,齐上皇如晋 ![]() 庚午,齐改谥文宣皇帝为景烈皇帝,庙号威宗。 ◎ 天康元年丙戌,公元五六六年 舂,正月,己卯,⽇有食之。 癸未,周大赦,改元天和。 辛卯,齐主祀圜丘;癸巳,祫太庙。 丙申,齐以吏部尚书尉瑾为右仆 ![]() 庚子,齐主如晋 ![]() 周遣小载师杜杲来聘。 二月,庚戌,齐上皇还鄴。 丙子,大赦,改元。 三月,己卯,以安成王顼为尚书令。 丙午,周主祀南郊。夏,四月,大雩。 上不豫,台阁众事,并令尚书仆 ![]() ![]() ![]() 臣光曰:夫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礼义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廷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 ![]() ![]() ![]() 癸酉,上殂。 上起自艰难,知民疾苦。 ![]() 太子即位,大赦。 五月,己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后太后。 乙酉,齐以兼尚书左仆 ![]() 吐⾕浑龙涸王莫昌帅部落附于周,以其地为扶州。 庚寅,以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丁酉,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为司空,以吏部尚书袁枢为左仆 ![]() ![]() 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滥,乃为书示众曰:“梁元帝承侯景之凶荒,王太尉接荆州之祸败,故使官方,穷此纷杂。永安之时,圣朝草创,⽩银难得,⻩札易营,权以官阶,代于钱绢。致令员外、常侍,路上比肩,咨议、参军,市中无数,岂是朝章固应如此!今⾐冠礼乐,⽇富年华,何可犹作旧意,非理望也!”众咸服之。 己亥,齐立上皇子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平王,仁光为淮南王。 六月,齐遣兼散骑常侍韦道儒来聘。 丙寅,葬文皇帝于永宁陵,庙号世祖。 秋,七月,戊寅,周筑武功等诸城以置军士。 丁酉,立妃王氏为皇后。 八月,齐上皇如晋 ![]() 周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攻陷⽩帝, ![]() 腾军于汤口,令贤于江南据险要,置十城,远结涔 ![]() ![]() ![]() ![]() ![]() 向五子王据石黑城,使其子宝胜据双城。⽔逻既平,腾频遣谕之,犹不下。进击,皆擒之,尽斩诸向酋长,捕虏万馀户。 信州旧治⽩帝,腾徙之于八陈滩北,以司马裔为信州刺史。 小吏部陇西辛昂,奉使梁、益,且为腾督军粮。时临、信、楚、合等州民多众 ![]() 庚申,帝享太庙。 十一月,乙亥,周遣使来吊。 丙戌,周主行视武功等新城;十二月,庚申,还长安。 齐河间王孝琬怨执政,为草人而 ![]() ![]() ![]() 会孝琬得佛牙,置第內,夜有光。上皇闻之,使搜之,得填库槊幡数百。上皇以为反具,收讯。诸姬有陈氏者,无宠,诬孝琬云:“孝琬常画陛下像而哭之。”其实世宗像也。上皇怒,使武卫赫连辅玄倒鞭挝之。孝琬呼叔,上皇曰:“何敢呼我为叔!”孝琬曰:“臣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之甥,何为不得呼叔!”上皇愈怒,折其两胫而死。安德王延宗哭之,泪⾚。又为草人,鞭而讯之曰:“何故杀我兄!”奴告之,上皇覆延宗于地,马鞭鞭之二百,几死。 是岁,齐赐侍中、中书监元文遥姓⾼氏,顷之,迁尚书左仆 ![]() 魏末以来,县令多用厮役,由是士流 ![]() 段译 世祖文皇帝下天嘉四年(癸未、563) 陈纪三 陈文帝天嘉四年(癸未,公元563年) [1]舂,正月,齐以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 ![]() [1]舂季,正月,北齐任命太子少傅魏收兼尚书右仆 ![]() 兖州刺史毕义云作书与⾼元海,论叙时事,元海⼊宮,不觉遗之。给事中李孝贞得而奏之,帝由是疏元海,以孝贞兼中书舍人,征义云还朝。和士开复谮元海,帝以马鞭棰元海六十,责曰:“汝昔教我反,以弟反兄,几许不义!以邺城兵抗并州,几许无智!”出为兖州刺史。 兖州刺史毕义云写信给⾼元海,信里议论时局,⾼元海在进宮时,不知不觉地把信遗失了。给事中李孝贞得到了这封信,奏报给武成帝,武成帝因此疏远⾼元海,任用李孝贞兼职中书舍人,召回毕义云。和士开再次对武成帝说⾼元海的坏话,武成帝命令打⾼元海六十下马鞭,斥责说:“你以前唆使我反叛,以弟弟反叛兄长,多么不义!用邺城的兵力抵抗并州,多么愚笨!”贬出朝延做兖州刺史。 [2]甲申,周迪众溃,脫⾝逾岭,奔晋安,依陈宝应。官军克临川,获迪 ![]() [2]甲申(十九⽇)周迪的部下溃败,他脫⾝越过东兴岭,逃奔到晋安,投靠陈宝应。官军攻下临州,俘虏了周迪的 ![]() 虞寄与宝应书,以十事谏之曰:“自天厌梁德,英雄互起,人人自以为得之,然夷凶翦 ![]() ![]() ![]() ![]() ![]() ![]() ![]() ![]() ![]() ![]() ![]() 虞寄写信给陈宝应,举出十件事情规劝他说:“自从上天厌恶梁朝德业不修以来,英雄纷起,人人以为天下非已莫属,然而除凶平 ![]() ![]() ![]() ![]() ![]() ![]() ![]() ![]() ![]() ![]() ![]() [3]周梁躁公侯莫陈崇从周主如原州。帝夜还长安,人窃怪其故,崇谓所亲曰:“吾比闻术者言,晋公今年不利,车驾今忽夜还,不过晋公死耳。”或发其事。乙酉,帝召诸公于大德殿,面责崇,崇惶恐谢罪。其夜,冢宰护遣使将兵就崇第,副令杀自,葬如常仪。 [3]北周的梁躁公侯莫陈崇跟随北周国主武帝去原州。武帝当晚就回长安,人们私下怀疑其中的原因,侯莫陈崇告诉亲信说:“我近来听方士说,晋公宇文护今年不吉利,皇上今天突然在晚上赶回来,不过是晋公宇文护死了。”有人把这件事告发了。乙酉(二十⽇),武帝在大德殿召见了公侯们,当面斥责侯莫陈崇,侯莫陈崇诚惶诚恐地承认有罪。这天晚上,冢宰宇文护派遣使者带领士兵到侯莫陈崇家里, ![]() [4]壬辰,以⾼州刺史⻩法氍为南徐州刺史,临川太守周敷为南豫州刺史。 [4]壬辰(二十七⽇),陈朝任命⾼州刺史⻩法氍为南徐州刺史,临川太守周敷为南豫州刺史。 [5]周主命司宪大夫拓跋迪造《大律》十五篇。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五曰死刑,磬、绞、斩、枭、裂;凡二十五等。 [5]北周武帝命令司宪大夫拓跋迪制定《大律》十五篇,规定对犯罪的惩罚:一是杖刑,杖十到五十下;二是鞭刑,鞭打六十到一百下;三是徒刑,刑期从一年到五年;四是流刑,流放二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五是死刑,分缢崐死、绞死、斩首、将首级悬挂示众、用车裂尸;一共分二十五等。 [6]庚戌,以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为江州刺史。 [6]庚戌(十六⽇),陈朝任命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为江州刺史。 [7]辛酉,周诏:“大冢宰晋国公,亲则懿昆,任当元辅,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护抗表固让。 [7]辛酉(二十七⽇),北周武帝下诏:“大冢宰晋国公,是我的兄长,职位是朝延为首的大臣,今后凡是诏令诰书和所有官署的文书里,不准直呼其名。”宇文护对诏令坚决不服从,表示谦让。 [8]三月,乙丑朔,⽇有食之。 [8]三月,乙丑朔(初一),出现⽇食。 [9]齐诏司空斛律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 [9]北齐武成帝⾼湛诏令司空斛律光督带二万名步、骑兵,到轵关建造勋掌城,构筑了二百里的长城,设立十二个戌所。 [10]丙戌,齐以兼尚书右仆 ![]() ![]() [10]丙戌(二十四⽇),北齐任命兼尚书右仆 ![]() ![]() [11]夏,四月,乙未,周以柱国达奚武为太保。 [11]夏季,四月,乙未(初二),北周任命柱国达奚武为太保。 [12]周主将视学,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谨上表固辞,不许,仍赐以延年杖。戊午,帝幸太学。谨⼊门,帝 ![]() [12]北周武帝准备巡视学校,任命太傅燕国公于谨为掌管家国教化的“三老”于谨上书坚决推辞,没有得到准许,仍旧赏赐他“延年杖”戊午(二十五⽇),武帝驾临太学。于谨进门时,武帝在大门和屏风之间 ![]() ![]() [13]司空侯安都恃功骄横,数聚文武之士骑 ![]() ![]() ![]() ![]() ![]() [13]陈朝的司空侯安都自恃有功骄傲蛮横,屡次纠集文人武士骑 ![]() ![]() ![]() 及周迪反,朝议谓当使安都讨之,而上更使吴明彻。又数遣台使按问安都部下,检括亡叛。安都遣其别驾周弘实自托于舍人蔡景历,并问省中事。景历录其状,具奏之,因希旨称安都谋反。上虑其不受召,故用为江州。 到了周迪造反时,朝中议论说应该派侯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另派了吴明彻。文帝还屡次派御史台的员官审讯侯安都的部下,清查他们逃亡叛 ![]() ![]() 五月,安都自京口还建康,部伍⼊于石头。六月,帝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囚于嘉德西省,又收其将帅,尽夺马仗而释之。因出蔡景历表,以示于朝,乃下诏暴其罪恶,明⽇,赐死,宥其 ![]() 五月,侯安都从京口回建康,部下的军队开进石头城。六月,文帝招侯安都到嘉德殿宴饮,又召集侯安都部下的将帅到尚书省的大厅见面,于是逮捕了侯安都,把他囚 ![]() ![]() 初,⾼祖天京口,尝与诸将宴,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为寿,各称功伐。⾼祖曰:“卿等悉良将也,而并有所短。杜公志大而识暗,狎于下而骄于上;周侯 ![]() 当初,陈武帝在京口时曾经和将军们宴会,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为他祝寿,各自夸耀战功。陈武帝说:“诸位都是良将,但各有不⾜之处。杜公志向虽大而见识不明,对下亲密对上骄傲;周侯不能有选择地结 ![]() ![]() [14]乙卯,齐主使兼散骑常侍崔子武来聘。 [14]乙卯(二十三⽇),北齐武成帝派兼散骑常侍崔子武来陈朝聘问。 [15]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內宴赏,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不归,一⽇数⼊;或放还之后,俄顷即追,未至之间,连骑督趣。 ![]() ![]() [15]北齐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得到武成帝的宠 ![]() ![]() ![]() ![]() 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河南康献王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岂可与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赵郡王睿,其⽗死于非命,不可亲近。”由是睿及士开共谮之。士开言孝瑜奢僭,睿言“山东唯闻河南王,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帝闻之,大怒。庚申,顿饮孝瑜酒三十七杯。孝瑜体肥大, ![]() 武成帝叫和士开和胡后玩“握槊”的博赌游戏。河南康献王⾼孝瑜规劝说:“皇后是天下人的⺟亲,怎么可以和臣子的手接触!”又说:“赵郡王⾼睿,他的⽗亲死于非命,不可以和他亲近。”因此⾼睿和士开一起说⾼孝瑜的坏话。和士开说⾼孝瑜生活奢侈超过他的⾝份,⾼睿说:“山东只听说有河南王,没有听说有您陛下。”武成帝因此产生了嫉妒。⾼孝瑜偷偷地和尔朱御女说话,关系暧昧,武成帝听到这事, ![]() ![]() ![]() [16]秋,七月,戊辰,周主幸原州。 [16]秋季,七月,戊辰(初六),北周武帝驾临原州。 [17]八月,辛丑,齐以三台宮为大兴圣寺。 [17]八月,辛丑(初十),北齐把三台宮改为大兴圣寺。 [18]九月,壬戌,广州刺史 ![]() ![]() [18]九月,壬戌(初一),陈朝的广州刺史 ![]() ![]() ![]() [19]甲子,周主自原州登陇。 [19]甲子(初三),北周武帝从原州登上陇坂。 [20]周迪复越东兴岭为寇,辛未,诏护军章昭达将兵讨之。 [20]陈朝因周迪又越过东兴岭犯侵,辛未(初十),诏命护军章昭达率领军队去讨伐。 [21]丙戌,周主如同州。 [21]丙戌(二十五⽇),北周武帝去同州。 [22]初,周人 ![]() ![]() ![]() ![]() ![]() [22]起初,北周要和突厥木杆可汗联军讨伐北齐,答允娶可汗的女儿做皇后,派御伯大夫杨荐和左武伯太原人王庆去联系。北齐听了害怕,也派使者到突厥去求婚,馈赠厚礼。木杆可汗贪图北齐的厚礼,企图捉了杨荐等人送给北齐。杨荐知道后,斥责木杆可汗说:“太祖从前和可汗共同敦守友好相处, ![]() ![]() ![]() 公卿请发十万人击齐,柱国杨忠独以为得万骑⾜矣。戊子,遣忠将步骑一万,与突厥自北道伐齐,又遣大将军达奚武帅步骑三万,自南道出平 ![]() ![]() 北周的公卿请发兵十万攻打北齐,柱国杨忠认为只要一万名骑兵就⾜够了。戊子(二十七⽇),武帝派杨忠率领一万名步骑兵,和突厥从北面的道路讨崐伐北齐,又派大将军达奚武率领三万名步、骑兵,从南面的道路由平 ![]() ![]() [23]冬,十一月,辛酉,章昭达大破周迪。迪脫⾝潜窜山⾕,民相与匿之,虽加诛戮,无肯言者。 [23]冬季,十一月,辛酉(初一),陈朝章昭达大破周迪。周迪脫⾝潜伏逃窜到山⾕里,老百姓把他隐蔵起来,虽然受到诛杀,却没人肯说出来。 [24]十二月,辛卯,周主还长安。 [24]十二月,辛卯(初一),北周武帝回长安。 [25]丙申,大赦。 [25]丙申(初六),陈朝大赦国全。 [26]章昭达进军,度岭,趣建安,讨陈宝应,诏益州刺史余孝顷督会稽、东 ![]() [26]陈朝的章昭达进军,经过东兴岭,向建安急进,讨伐陈宝应,文帝诏命益州刺史余孝顷督率会稽、东 ![]() [27]是岁,初祭始兴昭烈王于建康,用天子礼。 [27]这一年,陈朝在建康第一次祭祀始兴昭烈王,用天子的祭礼。 [28]周杨忠拔齐二十余城。齐人守陉岭之隘,忠击破之。突厥木杆、地头、步离三可汗以十万骑会之。已酉,自恒州三道俱⼊。时大雪数旬,南北千余里,平地数尺。齐主自邺倍道赴之,戊午,至晋 ![]() ![]() ![]() ![]() ![]() [28]北周杨忠攻克北齐的二十多座城池。北齐人防守陉岭的山口,杨忠攻破这里的防守。突厥的木杆、地头、步离三个可汗率领十万骑兵来会合。已酉(十九⽇),从恒州分三路一齐进⼊。当时下了几十天的大雪,南北一千多里,平地积雪几尺。北齐武成帝从邺城兼程赶去,戊午(二十八⽇),到晋 ![]() ![]() ![]() ![]() ![]() 五年(甲申、564) 五年(甲申,公元564年) [1]舂,正月,庚申朔,齐主登北城,军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尔言齐 ![]() ![]() [1]舂季,正月,庚申朔(初一),北齐武成帝登上晋 ![]() ![]() 周人以步卒为前锋,从西山下去城二里许。诸将咸 ![]() ![]() ![]() 北周军队以步兵为前锋,从西山下来,离城二里多路。北齐将领们都准备 ![]() ![]() ![]() ![]() 达奚武至平 ![]() 北周的达奚武到平 ![]() 光见帝于晋 ![]() 斛律光在晋 ![]() 初,齐显祖之世,周人常惧齐兵西渡,每至冬月,守河椎冰。及世祖即位,嬖幸用事,朝政渐紊,齐人椎冰以备周兵之 ![]() ![]() 当初,文宣帝在世时,北周常常怕北齐军队西渡,每到冬天,守在⻩河边凿开冰凌。到武成帝即位, ![]() ![]() ![]() [2]辛巳,上祀南郊。 [2]辛巳(二十二⽇),陈文帝到南郊祭天。 [3]二月,庚寅朔,⽇有食之。 [3]二月,庚寅朔(初一),出现⽇食。 [4]初,齐显祖命群官刊定魏《麟趾格》为《齐律》,久而不成。时军国多事,决狱罕依律文,相承谓之“变法从事”世祖即位,思⾰其弊,乃督修律令者,至是而成,律十二篇,令四十卷。其刑名有五:一曰死,重者之,次枭首,次斩,次绞;二曰流,投边裔为兵;三曰刑,自五岁至一岁;四曰鞭,自百至四十;五曰杖,自三十至十;凡十五等。其流外官及老、小、阉、痴并过失应赎者,皆以绢代金。三月,辛酉,班行之,因大赦。是后为吏者始守法令。又敕仕门弟子常讲习之,故齐人多晓法。 [4]当初,文宣帝下令群臣刊定魏朝的《麟趾格》为《齐律》,过了很久还没有完成。这时军务和家国的事情很多,叛决案件很少依据法律条文,习惯上叫做“变法从事。”武成帝即位后,想⾰除这种弊病,于是督促修订法律条令,这才制订了《律》十二篇,《令》四十卷。刑法的名目有五种:第一是死,罪重的车裂,依次是割下头示众、斩杀、绞死;第二是流,充军到边域;第三是刑,刑期从五年到一年不等;第四是鞭,从一百到四十下不等;第五是杖,从三十到十下不等;一共分十五等。凡是流放去外地的员官以及年老、年幼、太监、痴呆和犯有过失可以赎罪的,都允许用绢代替罚金。三月,辛酉(初三),《律》、《令》颁布实行,大赦在此以前的犯人。自此以后官吏才按照法律办案。又下令官吏家庭的弟子经常学习,所以北齐人都知道法律。 又令民十八受田输租调,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还田,免租调。一夫受露田八十亩,妇人四十亩,奴婢依良人,牛受六十亩。大率一夫一妇调绢一匹,绵八两,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垦租送台,义租纳郡以备⽔旱。 又命令老百姓中満十八岁的授给田地并 ![]() ![]() [5]已巳,齐群盗田子礼等数十人,共动太师彭城景思王为主,诈称使者,径向第,至內室,称敕,牵上马,临以⽩刃, ![]() [5]已巳(十三⽇),北齐的田子礼等数十名盗贼,要裹胁太师彭城景思王⾼当首领,诈称是使者,去到⾼的宅第,进了內室,说是皇帝的命令,拉⾼上马,用刀对着他,要他领着去皇宮的南殿。⾼大叫不肯服从,被盗贼杀死。 [6]庚辰,周初令百官执笏。 [6]庚辰(二十四⽇),北周第一次令百官上朝时手执“朝笏” [7]齐以斛律光为司徒,武兴王普为尚书左仆 ![]() ![]() [8]夏,四月,辛卯,齐主使兼散骑常侍皇甫亮来聘。 [8]夏季,四月,辛卯(初三),北齐武成帝派兼散骑常侍皇甫亮来陈朝聘问。 [9]庚子,周主遣使来聘。 [9]庚子(十二⽇),北周武帝派使者来陈朝聘问。 [10]癸卯,周以邓公河南窦炽为大宗伯。五月,壬戌,封世宗之子贤为毕公。 [10]癸卯(十五⽇),北周任命邓公河南窦炽为大宗伯。五月,壬戌(初五),封明帝的儿子宇文贤为毕公。 [11]甲子,齐主还邺。 [11]甲子(初七),北齐武成帝回邺城。 [12]壬午,齐以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前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以段韶为太师。丁亥,以任城王为大将军。 [12]壬午(二十五⽇),北齐任命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以前的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二十七⽇),任命段韶为太师。丁亥(三十⽇),任命任城王⾼为大将军。 [13]壬辰,齐主如晋 ![]() [13]壬辰(疑误),北齐武成帝去晋 ![]() [14]周以太保达奚武为同州刺史。 [14]北周任命太保达奚武为同州刺史。 [15]六月,齐主杀乐陵王百年。时⽩虹晕⽇两重,又横贯而不达,⾚星见,齐主 ![]() ![]() [15]六月,北齐武成帝杀死乐陵王⾼百年。当时太 ![]() ![]() ![]() [16]庚寅,周改御伯为纳言。 [16]庚寅(初三),北周把御伯改变纳言。 [17]初,周太祖之从贺拔岳在关中也,遣人 ![]() ![]() ![]() ![]() ![]() ![]() [17]当初,北周太祖在关中追随贺拔岳时,曾派人到晋 ![]() ![]() ![]() ![]() [18]秋,八月,丁亥朔,⽇有食之。[18]秋季,八月,丁亥朔(初一),发生⽇食。 [19]周遣柱国杨忠会突厥伐齐,至北河而还。 [19]北周派柱国杨忠会同突厥讨伐北齐,兵到北河就返回了。 [20]戊子,周以齐公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以卫公直为大司空。追录佐命元功,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凤为徐公。,虎之子;凤,惠之子也。 [20]戊子(初二),北周任命齐公宇文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丁巳(初二),任命卫公宇文直为大司空。追录当初辅佐君主的元勋功臣,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凤为徐公。李是李虎的儿子,若⼲凤是若⼲惠的儿子。 [21]乙丑,齐主封其子绰为南 ![]() [21]乙丑(初十),北齐武成帝封儿子⾼绰为南 ![]() [22]突厥寇齐幽州,众十余万,⼊长城,大掠而还。 [22]突厥⼊侵北齐的幽州,共有十多万人,进⼊长城,在大肆抢掠后退去。 [23]周皇姑之归也,齐主遣人为晋公护⺟作书,言护幼时数事,又寄其所著锦袍,以为信验。且曰:“吾属千载之运,蒙大齐之德,老开恩,许得相见。禽兽草木,⺟子相依。吾有何罪,与汝分离!今复何福,还望见汝!言此悲喜,死而更苏。世间所有,求皆可得,⺟子异国,何处可求!假汝贵极王公,富过山海,有一老⺟,八十之年,飘然千里,死亡旦夕,不得一朝见,不得一⽇同处,寒不得汝⾐,饥不得汝食,汝虽穷荣极盛,光耀世间,于吾何益!吾今⽇之前,汝既不得申其供养,事往何论;今⽇以后,吾之残命,唯系于汝尔。戴天履地,中有鬼神,勿云冥昧,而可欺负!” [23]北周武帝的姑⺟回去时,北齐武成帝派人代晋公宇文护的⺟亲写了回信,信中说到宇文护年幼时的几件事,还寄去自己穿的锦袍,作为证明。信上说:“我遇到千载难逢的运气,蒙受大齐的恩德,怜悯我年老特别开恩,允许我们⺟子见面。就是禽兽草木,也都⺟子相依为命。我犯了什么罪孽,竟会和你分离!现在又得到什么福气,还能回去和你相见!说到这些,悲喜 ![]() 护得书,悲不自胜。复书曰:“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受生禀气,皆知⺟子,谁同萨保,如此不孝!子为公侯,⺟为俘隶,暑不见⺟暑,寒不见⺟寒,⾐不知有无,食不知饥 ![]() ![]() 宇文护接到书信,忍不住悲痛。复信说:“天下四分五袭,遭遇灾祸,离开⺟亲,已经三十五年。禀 ![]() ![]() ![]() ![]() 齐人留护⺟,使更与护书,邀护重报,往返再三。时段韶拒突厥军于塞下崐,齐主使⻩门徐世荣乘传赍周书问韶。韶以“周人反覆,本无信义,比晋 ![]() 北齐人留下宇文护的⺟亲,再次给宇文护去信,希望宇文护再次回信,这样往返了好几次。当时段韶在边塞抵御突厥的军队,北齐武成帝派⻩门郞徐世荣乘驿车带了北周的书信去问段韶的意见。段韶表示“周人反复无常,本来就没有信义,比照晋 ![]() ![]() 阎氏至周,举朝称庆,周主为之大赦。凡所资奉,穷极华盛。每四时伏腊,周主帅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觞上寿。 阎氏回到北周,満朝 ![]() [24]突厥自幽州还,留屯塞北,更集诸部兵,遣使告周, ![]() [24]突厥从幽州返回,屯兵在塞北,进一步召集各部落的军队,派使者告诉北周,打算象以前所约定那样共同进攻北齐。闰月,乙巳(二十⽇),突厥⼊侵北齐幽州。 晋公护新得其⺟,未 ![]() 晋公宇文护刚 ![]() ![]() ![]() 护军至潼关,遣柱国尉迟迥帅精兵十万为前锋,趣洛 ![]() 宇文护的军队抵达潼关,派柱国尉迟迥领十万精兵做前锋,向洛 ![]() ![]() [25]周迪复出东兴,宣城太守钱肃镇东兴,以城降迪。吴州刺史陈详将兵击之,详兵大败,迪众复振。 [25]周迪再次进攻东兴岭,宣城太守钱肃镇守东兴,献出城池向周迪投降。吴州刺史陈详领兵攻击周迪,陈详的军队大败,周迪的部众又振作起来。 南豫州刺史西丰脫侯周敷帅所部击之,至定州,与迪对垒。迪绐敷曰:“吾昔与弟戮力同心,岂规相害!今愿伏罪还朝,因弟披露心腑,先乞 ![]() 南豫州刺史西丰脫侯周敷率领所属队部去攻打周迪,抵达定川,和周迪两军对垒。周迪欺骗周敷说:“我以前和弟弟同心协力,怎会谋划加害于你!现在我愿意认罪归顺朝廷,乘弟弟前来时表露我心里的想法,先请你 ![]() [26]陈宝应据晋安、建安二郡,⽔陆为栅,以拒章昭达。昭达与战,不利,因据上流,命军士伐木为筏,施拍其上。会大雨江涨,昭达放筏冲宝应⽔栅,尽坏之,又出兵攻其步军。方合战,上遣将军余孝顷自海道适至,并力乘之。十一月,己丑,宝应大败,逃至莆口,谓其子曰:“早从虞公计,不至今⽇。”昭达追擒之,并擒留异及其族 ![]() [26]陈宝应占据晋安和建安两郡,在⽔路和陆路修起栅栏,用来抗拒章昭达。章昭达和他打仗,很不顺利。因此占据江⽔上游,命令军士砍树木造木筏,筏上配备了“拍竿”恰巧大雨以后江⽔猛涨,章昭达放木筏顺流而下,冲撞陈宝应在⽔中设立的栅栏,全部破坏。又出兵进攻陈宝应的步军。正当双方崐会战时,陈文帝派将军余孝顷从海路赶到,和章昭达合力围攻。十一月,已丑(初五),陈宝应大败,逃到莆口,对儿子说:“如果早听虞寄的计谋,不致于象今天这样。”章昭达追到将他捉住,还一并抓获留异和他的族 ![]() ![]() 上闻虞寄尝谏宝应,命昭达礼遣诣建康。既见,劳之曰:“管宁无恙。”以为衡 ![]() 陈文帝听说虞寄曾经规劝过陈宝应,于是命章昭达礼请虞寄到建康来。见面时,陈文帝 ![]() ![]() [27]周晋公护进屯弘农。尉迟迥围洛 ![]() [27]北周晋公宇文护进屯弘农。尉迟迥包围了洛 ![]() [28]戊戌,齐主遣兼散骑常侍刘逖来聘。 [28]戊戌(十四⽇),北齐国主派遣兼散骑常侍刘逖来陈朝聘问。 [29]初,周杨为邵州刺史,镇捍东境二十余年,数与齐战,未尝不捷,由是轻之。既出轵关,独引兵深⼊,又不设备。甲辰,齐太尉娄睿将兵奄至,大破军,遂降齐。 [29]起初,北周杨做邵州刺史,镇守捍卫东边国境二十多年,好几次和北齐打仗,战无不胜,因此轻敌。这次出了轵关,独自领兵深⼊敌方,又不设防。甲辰(二十⽇),北齐太尉娄睿领兵突然来到,大败杨的军队,杨便向北齐投降。 权景宣围悬瓠,十二月,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并以城降之。景宣使开府郭彦守豫州,谢撤守永州,送士良、世怡及降卒千人于长安。 权景宣围困悬瓠,十二月,北齐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太原王⾼士良、永州刺史萧世怡一起献城投降北周。权景宣任命开府郭彦守豫州,谢彻守永州,把⾼士良、萧世怡和降兵一千人送到长安。 周人为土山、地道以攻洛 ![]() ![]() ![]() 周人筑土山、挖地道攻打洛 ![]() ![]() ![]() 齐遣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洛 ![]() ![]() ![]() ![]() ![]() ![]() ![]() 北齐派兰陵王⾼长恭、大将军斛律光救援洛 ![]() ![]() ![]() ![]() ![]() ![]() [30]已未,齐太宰平原靖翼王淹卒。 [30]已未(初五),北齐太宰平原靖翼王⾼淹去世。 [31]段韶自晋 ![]() ![]() ![]() [31]段韶从晋 ![]() ![]() ![]() ![]() 周人以步兵在前,上山逆战。韶且战且却以 ![]() 周人以步兵在前,上山 ![]() ![]()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周军,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周师在城下者亦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満川泽。唯齐公宪、达奚武及庸忠公王雄在后,勒兵拒战。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名骑兵冲进北周军队的包围圈,到了金墉城下。城上的人不认识他,⾼长恭脫去甲胄露出自己的面孔,城上派了弓箭手下来救他。在城下的北周军队也解围逃走,丢下营帐,从邙山到⾕⽔的三十里间的川泽之地,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辎重。只有齐公宇文宪、达奚武和庸忠公王雄在后面统率兵士抵抗作战。 王雄驰马冲斛律光陈,光退走,雄追之。光左右皆散,唯余一奴一矢。雄按不及光者丈余,谓光曰:“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光 ![]() 王雄策马冲⼊斛律光的阵营,斛退光退走,王雄紧紧追赶。斛律光的左右都走散了,只剩下一名奴仆和一支箭。王雄手按着长矛离斛律光不到一丈多远,对他说:“我因为 ![]() ![]() 齐公宪拊循督励,众心小安。至夜,收军,宪 ![]() ![]() ![]() 齐公宇文宪抚 ![]() ![]() ![]() 丁卯,齐主至洛 ![]() ![]() 丁卯(十三⽇),北齐国主到洛 ![]() ![]() 杨忠引兵出沃野,应接突厥,军粮不给,诸军忧之,计无所出。忠乃招 ![]() ![]() ![]() ![]() 杨忠领兵从沃野出发,接应突厥,由于军粮短缺,军中担忧,想不出办法。杨忠便召集 ![]() ![]() ![]() 晋公护本无将略,是行也,又非本心,故无功,与诸将稽首谢罪。周主 ![]() 晋公宇文护本来就没有将帅的胆略本领,这次行动,又不是他的本意,所以无功而归,只得和将领们向周武帝听头请罪。北周国主对他们加以 ![]() [32]是岁,齐山东大⽔,饥死者不可胜计。 [32]这一年,北齐的山东⽔灾,饿死的人数不胜数。[33]宕昌王梁弥定屡寇周边,周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置宕州。 [33]宕昌王梁弥定屡次进犯北周的边界,北周的大将军田弘将他讨平,在那里设置宕州。 六年(乙酉、565) 六年(乙酉,公元565年) [1]舂,正月,癸卯,齐以任城王为大司马。 [1]舂季,正月,癸卯(二十⽇),北齐任命任城王⾼为大司马。 [2]齐主如晋 ![]() [2]北齐国主去晋 ![]() [3]二月,辛丑,周遣陈公纯、许公贵、神武公窦毅、南 ![]() [3]二月,辛丑(疑误),北周派陈公宇文纯、许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 ![]() ![]() [4]丙寅,周以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 [4]丙寅(十三⽇),北周任命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 [5]壬申,周主如岐州。 [5]壬申(十九⽇),北周国主去岐州。 [6]夏,四月,甲寅,以安成王顼为司空。 [6]夏季,四月,甲寅(初二),陈朝任命安成王陈顼为司空。 顼以帝弟之重,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恃顼势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上见陵章服严肃,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顼在殿上侍立,仰视上,流汗失⾊。陵遣殿中御史引顼下殿。上为之免顼侍中、中尽监。朝延肃然。 陈顼因为是陈文帝的弟弟而显赫,势力 ![]() [7]丙午,齐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坐事免。 [7]戊午(初六),北齐的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因事获罪被免职。 [8]齐著作郞祖,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尝为⾼祖中外府功曹,因宴失金叵罗,于髻上得之;又坐诈盗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 ![]() [8]北齐著作郞祖,有文才,多技艺,但是不拘小节,品行不好。他曾经是神武帝的中外府功曹。因为宴会时曾经丢失过金酒杯,结果在祖的发髻中找到;又因为诈骗盗窃三千石官粟的罪行,曾被鞭打二百下,发配去甲坊服役。文宣帝时,祖任秘书丞,偷走《华林遍略》一书,又发现他有其他贪赃行为,本来应该被绞死,后来改判⾰去官职当老百姓。文宣帝虽然厌恶他常常犯法,但是喜 ![]() 世祖为长广王,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征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郞,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 ![]() 北齐武成帝早年被封为长广王时,祖做了胡桃油献给他,还说:“殿下有非同寻常的骨相。我还梦见殿下乘龙上天。”长广王说:“如果真是这样,当然使您老兄大富大贵。”等到长广王即位做了皇帝,提拔他为中书侍郞,升迁为散骑常侍。他同和士开一起作恶,巴结奉承武成帝。 私说士开曰:“君之宠幸,振古无比。宮车一⽇晚驾, ![]() ![]() 祖私下对和士开说:“皇上对我们的宠幸,自古以来无法可比。皇上一崐旦驾崩,用什么办法来保持我们的结局?”和士开便向他问计。祖说:“应当向皇上劝说:‘文襄、文宣、孝昭等皇上的太子,都没能立为皇上,现在应当令皇太子早登皇位,决定君臣之分。’如果事情成功,皇后、皇太子一定会 ![]() ![]() 会有彗星见。太史奏云:“彗,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于是上书言:“陛下虽为天子,未为极贵,宜传位东宮,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显祖禅子故事。齐主从之。 正巧天上出现彗星。太史奏报说:“彗星,是除旧更新的迹象,应当有皇帝传位的事发生。”祖于是向武成帝上书说:“陛下虽是天子,但还不是极贵,应该传位给皇太子,以顺应天道。”还说了北魏献文帝传位给儿子的故事。武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太子纬。太子即皇帝位于晋 ![]() ![]() 丙子(二十四⽇),北齐武成帝派太宰段韶手持符节捧着皇帝的⽟玺和绶带,传位给太子⾼纬。太子在晋 ![]() 祖拜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被亲宠,见重二宮。 祖被授职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受宠信,被太上皇和皇帝所看重。 [9]丁丑,齐以贺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润为司徒,赵郡王睿为司空,河南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 ![]() ![]() [9]丁丑(二十五⽇),北齐任命驾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润为司徒,赵郡王⾼睿为司空,河南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二十六⽇),任命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 ![]() ![]() [10]五月,突厥遣使至齐,始与齐通。 [10]五月,突厥派使者到北齐,开始和北齐联系。 [11]六月,乙巳,齐主使兼散骑常侍王季⾼来聘。 [11]六月,己巳(十八⽇),北齐国主派兼散骑常侍王季⾼来陈朝访问。 [12]秋,七月,辛巳朔,⽇有食之。 [12]秋季,七月,辛乙朔(初一),有⽇食。 [13]上遣都督程灵洗自鄱 ![]() ![]() [13]陈文帝派都督程灵洗从鄱 ![]() ![]() ![]() [14]庚寅,周主如秦州;八月,丙子,还长安。 [14]庚寅(初十),北周国主去秦州;八月,丙子(二十六⽇),回长安。 [15]已卯,立皇子伯固为新安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夏王。 [15]已卯(二十九⽇),陈朝立皇子陈伯固为新安王,陈伯恭为晋安王,陈伯仁为庐陵王,陈伯义为江夏王。 [16]冬,十月,辛亥,周以函⾕关城为通洛防,以金州刺史贺若敦为中州刺史,镇函⾕。[16]冬季,十月,辛亥(初二),北周以函⾕关的关城为通洛防,任命金州刺史贺若敦做中州刺史,镇守函⾕。 敦恃才负气,顾其流辈皆为大将军,敦独未得,兼以湘州之役,全军而返,谓宜受赏,翻得除名,对台使出怨言。晋公护怒,征还, ![]() 贺若敦依仗自己的才能,看不起别人,见到和自己差不多的人都是大将军,而唯独自己不是,加上湘州那次战役,全军都返回没有损失,认为本该受到赏赐,结果反被除名,所以对朝廷的使臣口出怨言。晋公宇文护大怒,将他召回, ![]() [17]十一月,癸未,齐太上皇至邺。 [17]十一月,癸未(初五),北齐太上皇帝到了邺城。 [18]齐世祖之为长广王也,数为显祖所捶,心常衔之。显祖每见祖,常呼为贼,故亦怨之;且 ![]() [18]齐武成帝⾼湛当长广王时,屡次被文宣帝用鞭子责打,心中常常衔恨。文宣帝每次见到祖,常常称他为贼,所以祖也怨恨他;因为要讨好武成帝,便对他说:“文宣帝 ![]() ![]() [19]十二月,乙卯,封皇子伯礼为武陵王。 [19]十二月,乙卯(初七),陈朝封皇子陈伯礼为武陵王。 [20]壬戌,齐上皇如晋 ![]() [20]壬戌(十四⽇),北齐太上皇武成帝去晋 ![]() [21]庚午,齐改谥文宣皇帝为景烈皇帝,庙号威宗。 [21]庚午(二十二⽇),北齐把文宣皇帝的谥号改为景烈皇帝,庙号威 宗。 天康元年(丙戌、566) 天康元年(丙戌、公元566年) [1]舂,正月,己卯,⽇有食之。 [1]舂季,正月,已卯(初二),出现⽇食。 [2]癸未,周大赦,改元天和。 [2]癸未(初六),北周大赦国全,改年号为天和。 [3]辛卯,齐主祀圜丘;癸巳,袷太庙。 [3]辛卯(十四⽇),北齐国主到圜丘祭天;癸巳(十六⽇),在太庙举行袷祀。 [4]丙申,齐以吏部尚书尉瑾为右仆 ![]() [4]丙申(十九⽇),北齐任命吏部尚书尉瑾为右仆 ![]() [5]已亥,周主耕藉田。 [5]已亥(二十二⽇),北周国主在藉田举行耕种仪式。 [6]庚子,齐主如晋 ![]() [6]庚子(二十三⽇),北齐国主去晋 ![]() [7]周遣小载师杜杲来聘。 [7]北周派小载师杜杲来陈朝聘问。 [8]二月,庚戌,齐上皇还邺。 [8]二月,庚戌(初三),北齐太上皇武成帝回邺城。 [9]丙子,大赦,改元。 [9]丙子(二十九⽇),陈朝大赦国全,改年号为天康。 [10]三月,已卯,以安成王顼为尚书令。 [10]三月,已卯(初三),陈朝任命安成王陈顼为尚书令。[11]丙午,周主祀南郊。夏,四月,辛亥,大雩。 [11]丙午(三十⽇),北周国主到南郊祭天。夏季,四月,辛亥(初五),因天旱而举行盛大的雩祭。 [12]上不豫,台阁众事,并令尚书仆 ![]() ![]() ![]() [12]陈文帝生病,台阁等官署的事情,令尚书仆 ![]() 臣光曰:夫人臣之事君,宜将顺其美,正救其恶。孔奂在陈,处腹心之重任,决社稷之大计,苟以世祖之言为不诚,则当如窦婴面辩,袁盎延争,防微杜渐以绝觊觎之心。以为诚 ![]() ![]() ![]() 臣司马光曰:作为臣子服事君主,应该顺随他做得对的好事,以匡正补救他做得不对的坏事。孔奂在陈朝,负有心腹大臣的重任,决定家国的大计,假如认为陈文帝的话不是真心实意,就应当像窦婴那样当面辩论,像袁盎那样在朝延上力争,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使它发展,杜绝非分企图之心。如果认为真心实意,就应当请皇帝明下诏书,向中外宣布,可以使陈文帝有宋宣公舍子立弟的美德,陈宣帝无楚灵王杀兄自立的恶行。不然,说太子是嫡系王位继承人,不能动摇,要辅佐他,使他没有危险,就应当尽忠全节,像晋国的荀息,赵国的肥义那样。奈何在君主活着时,预先猜度他的想法而 ![]() ![]() [13]癸酉,上殂。 [13]癸酉(二十七⽇),陈文帝去世。 上起自艰难,知民疾苦。 ![]() ![]() 陈文帝出⾝于艰苦困难之中,知道民间的疾苦。他生 ![]() 太子即位,大赦。五月,已卯,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太子临海王陈伯宗即皇帝位,大赦国全。五月,已卯(初三),尊称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 [14]乙酉,齐以兼尚书左仆 ![]() [14]乙酉(初九),北齐任命兼尚书左仆 ![]() [15]吐⾕浑龙涸王莫昌率领部落归附北周,北周在他们的居住地区设置扶州。 [16]庚寅,以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丁酉,以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为司空,以吏部尚书袁枢为左仆 ![]() ![]() [16]庚寅(十四⽇),陈朝以安成王顼为骠骑大将军、司徒、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丁酉(二十一⽇),任命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度为司空,任命吏部尚书袁枢为左仆 ![]() ![]() 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滥,乃为书示众曰:“梁元帝承侯景之凶荒,王太尉接荆州之祸败,故使官方,穷此纷杂。永定之时,圣朝草创,⽩银难得,⻩札易营,权以官阶,代于钱绢。致令员外、常侍,路上比肩,谘议、参军,市中无数,岂是朝章固应如此!今⾐冠礼乐,⽇富年华,何可犹作旧意非理想也!”众咸服之。 徐陵认为梁朝末年以来,选官授职大多宽滥,就给大家写了一封公开信,说:“梁元帝继承了侯景叛 ![]() ![]() ![]() [17]已亥,齐立上皇子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平王,仁光为淮南王。 [17]已亥(二十三⽇),北齐立太上皇帝的儿子⾼弘为齐安王,⾼仁固为北平王,⾼仁英为⾼平王,⾼仁光为淮南王。 [18]六月,齐遣兼散骑常侍韦道儒来聘。 [18]六月,北齐派兼散骑常侍韦道儒来陈朝聘问。 [19]丙寅,葬文皇帝于永宁陵,庙号世祖。 [19]丙寅(二十一⽇),陈朝把文帝葬在永宁陵,庙号世祖。 [20]秋,七月,戊寅,周筑武功等诸城以置军士。 [20]秋季,七月,戊寅(初三),北周修筑武功等城池设置军队。 [21]丁酉,立妃王氏为皇后。 [21]丁酉(二十二⽇),陈朝立妃子王氏为皇后。 [22]八月,齐上皇如晋 ![]() [22]八月,北齐太上皇武成帝去晋 ![]() [23]周信州蛮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巴峡反,攻陷⽩帝, ![]() [23]北周信州的蛮人冉令贤、向五子王等据有巴峡叛变,攻陷⽩帝城, ![]() 腾军于汤口,令贤于江南据险要,置十城,远结涔 ![]() ![]() ![]() ![]() ![]() 陆腾把军队驻扎在汤口,冉令贤在长江南面据守险要地形,设置十个城池,勾结远处的涔 ![]() ![]() ![]() ![]() ![]() 向五子王据石墨城,使其子宝胜据双城。⽔逻既平,腾频遣谕之,犹不下。进击,皆擒之,尽斩诸向酋长,捕虏万余口。 向五子王占据石墨城,叫他的儿子向宝胜据守双城。⽔逻城被平定后,陆腾不断派人去劝说,他们还是不肯投降。陆腾于是发起进攻,把他们全部捉到,将姓向的各个酋长全都杀掉,还捉到一万多个俘虏。 信州旧治⽩帝,腾徙之于八陈滩北,以司马裔为信州刺史。 信州的旧治所在⽩帝城,陆腾把治所迁到八陈滩的北面,任命司马裔为信州刺史。 小吏部陇西辛昂,奉使梁、益,且为腾督军粮。时临、信、楚、合等州,民多从 ![]() 小吏部、陇西人辛昂,奉命出使梁州、益州,并且替陆腾 ![]() ![]() ![]() ![]() [24]冬,十月,齐以侯莫陈相为太傅,任城王为太保,娄睿为大司马,冯翊王润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韩祖念为司徒。 [24]冬季,十月,北齐任命侯莫陈相为太傅,任城王⾼为太保,娄睿为大司马,冯翊王⾼润为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韩祖念为司徒。 [25]庚申,帝享太庙。 [25]庚申(十七⽇),陈废帝陈伯宗到太庙祭祀。 [26]十一月,乙亥,周遣使来吊。 [26]十一月,乙亥(初二),北周派使者来陈朝吊丧。 [27]丙戌,周主行视武功等新城;十二月,庚申,还长安。 [27]丙戌(十三⽇),北周国主巡行视察武功等新城;十二月,庚申(十八⽇),回长安。 [28]齐河间王孝琬怨执政,为草人而 ![]() ![]() ![]() [28]北齐河间王⾼孝琬怨恨执政大臣,扎了草人当靶子用箭 ![]() ![]() ![]() 会孝琬得佛牙,置第內,夜有光。上皇闻之,使搜之,得填库幡数百,上皇以为反具,收讯。诸姬有陈氏者,无宠,诬孝琬云:“孝琬常画陛下像而哭之”,其实世宗像也。上皇怒,使武卫赫连辅玄倒鞭挝之。孝琬呼叔。上皇曰:“何敢呼我为叔!”孝琬曰:“臣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之甥,何为不得呼叔!”上皇愈怒,折其两胫而死。 恰逢⾼孝琬得到佛牙,将它放在宅第內,佛牙在夜间发光。太上皇听说之后,派人去搜导,发现仓库里放着几百件长矛和旗幡,太上皇认为这是图谋造反的用具,便逮捕他加以审讯。⾼孝琬的妾妃中有个陈氏,因为得不到主人的宠 ![]() ![]() ![]() 安德王延宗哭之,泪⾚。又为草人,鞭而讯之曰:“何故杀我兄?”奴告之,上皇覆延宗于地,马鞭鞭之二百,几死。 安德王⾼延宗说后大哭,直到哭出⾎来。⾼延宗又扎了个草人,对它一面鞭打一面责问说:“你为什么要杀我的哥哥?”奴仆检举了这件事,太上皇把⾼延宗掀翻在地,用马鞭鞭打二百,⾼延宗几乎被打死。 [29]是岁,齐赐侍中、中书监元文遥姓⾼氏,顷之,迁尚书左仆 ![]() [29]这一年,北齐赐侍中、中书监元文遥姓⾼,不久,又升职为尚书左仆 ![]() 魏末以来,县令多用厮役,由是士流 ![]() 魏朝末年以来,多用出⾝低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