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9953 |
上一章 十纪陈 下一章 ( → ) | |
起阏逢执徐,尽著雍涒滩,凡五年。 长城公下 ◎ 至德二年甲辰,公元五八四年 舂,正月,甲子,⽇有食之。 己巳,隋主享太庙;辛未,祀南郊。 壬申,梁主⼊朝于隋,服通天冠、绛纱袍,北面受郊劳。及⼊见于大兴殿,隋主服通天冠、绛纱袍,梁主服远游冠、朝服,君臣并拜。赐缣万匹,珍玩称是。 隋前华州刺史张宾、仪同三司刘晖等造《甲子元历》成,奏之。壬辰,诏颁新历。 癸巳,大赦。 二月,乙巳,隋主饯梁主于灞上。 突厥苏尼部男女万余口降隋。 庚戌,隋主如陇州。 突厥达头可汗请降于隋。 夏,四月,庚子,隋以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右仆 ![]() 帝以陇西频被寇掠,而俗不设村坞,命子⼲勒民为堡,仍营田积⾕。子幹上书曰:“陇右、河西,土旷民稀,边境未宁,不可广佃。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屯田疏远者请皆废省。但陇右之人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自安。但使镇戍连接,烽堠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帝从之。以子幹晓习边事,丁巳,以为榆关总管。 五月,以吏部尚书江总为仆 ![]() 隋主以渭⽔多沙,深浅不常,漕者苦之,六月,壬子,诏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帅⽔工凿渠,引渭⽔,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馀里,名曰广通渠。漕运通利,关內赖之。 秋,七月,丙寅,遣兼散骑常侍谢泉等聘于隋。 八月,壬寅,隋邓恭窦炽卒。 乙卯,将军夏侯苗请降于隋,隋主以通和,不纳。 九月,甲戌,隋主以关中饥,行如洛 ![]() 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 ![]() ![]() ![]() ![]() 突厥沙钵略可汗数为隋所败,乃请和亲。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隋主女。隋主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使于沙钵略,更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广请因衅乘之,隋主不许。 沙钵略遣使致书曰:“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致书大隋皇帝:皇帝,妇⽗,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如一。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羊马,皆皇帝之畜。彼之缯彩,皆此国之物。” 帝复书曰:“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善意。既为沙钵略妇翁,今⽇视沙钵略与儿子不异。时遣大臣往彼省女,复省沙钵略也。”于是遣尚书右仆 ![]() 沙钵略陈兵列其珍宝,坐见庆则,称病不能起,且曰:“我诸⽗以来,不向人拜。”庆则责而谕之。千金公主私谓庆则曰:“可汗豺狼 ![]() ![]() ![]() 冬,十一月,壬戌,隋主遣兼散骑常侍薛道衡等来聘,戒道衡“当识朕意,勿以言辞相折。” 是岁,上于光昭殿前起临舂、结绮、望仙三阁,各⾼数十丈,连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沈、檀为之,饰以金⽟,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內有宝 ![]() 上自居临舂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 ![]() ![]() ![]() 张贵妃名丽华,本兵家女,为龚贵嫔侍儿,上见而悦之,得幸,生太子深。贵妃发长七尺,其光可鉴, ![]() ![]() 孔范与孔贵嫔结为兄妹;上恶闻过失,每有恶事,孔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由是宠遇优渥,言听计从。群臣有谏者,辄以罪斥之。中书舍人施文庆,颇涉书史,尝事上于东宮,聪敏強记,明闲吏职,心算口占,应时条理,由是大被亲幸。又荐所善吴兴沈客卿、 ![]() ![]() 孔范自谓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上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上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亦以为然;司马申复赞之。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夺任忠部曲以配范及蔡征。由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 ◎ 至德三年乙巳,公元五八五年 舂,正月,戊午朔,⽇有食之。 隋主命礼部尚书牛弘修五礼,勒成百卷;戊辰,诏行新礼。 三月,戊午,隋以尚书左仆 ![]() 丰州刺史章大宝,昭达之子也,在州贪纵,朝廷以太仆卿李晕代之。晕将至,辛酉,大宝袭杀晕,举兵反。 隋大司徒郢公王谊与隋主有旧,其子尚帝女兰陵公主。帝待之恩礼稍薄,谊颇怨望。或告谊自言名应图谶,相表当王;公卿奏谊大逆不道。壬寅,赐谊死。 戊申,隋主还长安。 章大宝遣其将杨通攻建安,不克。台军将至,大宝众溃,逃⼊山,为追兵所擒,夷三族。 隋度支尚书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主从之。五月,甲申,初诏郡、县置义仓。平,俭之子也。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弊政,户口租调, ![]() ![]() ![]() 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长安者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梁主殂,谥曰孝明皇帝,庙号世宗,世宗孝慈俭约,境內安之。太子琮嗣位。 初,突厥阿波可汗既与沙钵略有隙,分而为二,阿波浸強,东距都斤,西越金山,⻳兹、铁勒、伊吾及西域诸胡悉附之,号西突厥。隋主亦遣上大将军元契使于阿波以抚之。 秋,七月,庚申,遣散骑常侍王话等聘于隋。 突厥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畏契丹,遣使告急于隋,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道川。隋主许之,命晋王广以兵援之,给以⾐食,赐之车服鼓吹。沙钵略因西击阿波,破之。而阿拔国乘虚掠其 ![]() ![]() 八月,丙戌,库合真至长安。隋主下诏曰:“沙钵略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因命肃告郊庙,普颁远近;凡赐沙钵略诏,不称其名。宴库合真于內殿,引见皇后,赏劳甚厚。沙钵略大悦,自是岁时贡献不绝。 九月,将军湛文彻侵隋和州,隋仪同三司费宝首击擒之。 丙子,隋使李若等来聘。 冬,十月,壬辰,隋以上柱国杨素为信州总管。 初,北地傅縡以庶子事上于东宮,及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负才使气,人多怨之。施文庆、沈客卿共谮縡受⾼丽使金,上收縡下狱。 縡于狱中上书曰:“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 ![]() ![]() ![]() 书奏,上大怒。顷之,意稍解,遣使谓縡曰:“我 ![]() 上每当郊祀,常称疾不行,故縡言及之。是岁,梁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安公,不克而还。 隋主征梁主叔⽗太尉吴王岑⼊朝,拜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梁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荆州刺史宜⻩侯慧纪;谋 ![]() 隋主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历七百里,以遏胡寇。 ◎ 至德四年丙午,公元五八六年 舂,正月,梁改元广运。 甲子, ![]() 庚午,隋颁历于突厥。 二月,隋始令刺史上佐每岁暮更⼊朝,上考课。 丁亥,隋复令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丙申,立皇弟叔谟为巴东王,叔显为临江王,叔坦为新会王,叔隆为新宁王。 庚子,隋大赦。 三月,己未,洛 ![]() 夏,四月,己亥,遣周磻等聘于隋。 五月,丁巳,立皇子庄为会稽王。 秋,八月,隋遣散骑常侍裴豪等来聘。 戊申,隋申明公李穆卒,葬以殊礼。 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 ![]() 隋上柱国郕公梁士彦讨尉迟迥,所当必破,代迥为相州刺史。隋主忌之,召还长安。上柱国杞公宇文忻与隋主少相厚,善用兵,有威名。隋主亦忌之,以谴去官。与柱国舒公刘昉皆被疏远,闲居无事,颇怀怨望,数相往来, ![]() 忻 ![]() ![]() 九月,辛巳,隋主素服临 ![]() ![]() 冬,十月,己酉,隋以兵部尚书杨尚希为礼部尚书。隋主每旦临朝,⽇昃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帝善之而不能从。 癸丑,隋置山南道行台于襄州;以秦王俊为尚书令。俊妃崔氏生男,隋主喜,颁赐群官。 直秘书內省博陵李文博,家素贫,人往贺之,文博曰:“赏罚之设,功过所存。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闻者愧之。 癸亥,以尚书仆 ![]() ![]() 十一月,己卯,大赦。 吐⾕浑可汗夸吕在位百年,屡因喜怒废杀太子。后太子惧,谋执夸吕而降;请兵于隋边吏,秦州总管河间王弘请以兵应之,隋主不许。太子谋 ![]() 是岁,嵬王诃复惧诛,谋帅部落万五千户降隋,遣使诣阙,请兵 ![]() ![]() ◎ 祯明元年丁未,公元五八七年 舂,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癸巳,隋主享太庙。 乙未,隋制诸州岁贡士三人。 二月,丁巳,隋主朝⽇于东郊。 遣兼散骑常侍王亨等聘于隋。 隋发丁男十万馀人修长城,二旬而罢。夏,四月,于扬州开山 ![]() 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其子⼊贡于隋,因请猎于恒、代之间,隋主许之,仍遣人赐以酒食。沙钵略帅部落再拜受赐。 沙钵略寻卒,隋为之废朝三⽇,遣太常吊祭。 初,沙钵略以其子雍虞闾懦弱,遗令立其弟叶护处罗侯。雍虞闾遣使 ![]() ![]() ![]() 隋使车骑将军长孙晟持节拜之,赐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谋,以隋所赐旗鼓西击阿波;阿波之众以为得隋兵助之,多望风降附。遂生擒阿波,上书请其死生之命。 隋主下其议,乐安公元谐请就彼枭首;武 ![]() ![]() 甲戌,隋遣兼散骑常侍杨同等来聘。 五月,乙亥朔,⽇有食之。 秋,七月,己丑,隋卫昭王 ![]() 八月,隋主征梁主⼊朝。梁主帅其群臣二百馀人发江陵;庚申,至长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都州,梁主叔⽗太傅安平王岩、弟荆州刺史义兴王献等恐弘度袭之,乙丑,遣其都官尚书沈君公诣荆州刺史宜⻩侯慧纪请降。九月,庚寅,慧纪引兵至江陵城下。辛卯,岩等驱文、武、男、女十万口来奔。 隋主闻之,废梁国;遣尚书左仆 ![]() 甲午,大赦。 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十一月,丙子,以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讠献为吴州刺史。 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甲午,隋主如冯翊,亲祠故社;戊戌,还长安。 是行也,內史令李德林以疾不从,隋主自同州敕书追之,与议伐陈之计。及还,帝马上举鞭南指曰:“待平陈之⽇,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以东无及公者。” 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马礼遣之,而⾼宗犹不 ![]() ![]() 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仲方上书曰:“今唯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度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于流头、荆门、延洲、安公、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军鼓行以前。彼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无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为基州刺史。 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颎曰:“我为民⽗⺟,岂可限一⾐带⽔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百馀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龙”,置兵百人。自馀平乘、舴艋各有等差。 晋州刺史皇甫续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曰:“大 ![]() 时江南妖异特众,临平湖草久塞,忽然自开。帝恶之,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厌之。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 吴兴章华,好学,善属文。朝臣以华素无伐阅,竞排诋之,除大市令。华郁郁不得志,上书极谏,略曰:“昔⾼祖南平百越,北诛逆虏,世祖东定吴会,西破王琳,⾼宗克复淮南,辟地千里,三祖之功勤亦至矣。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 ![]() ![]() ◎ 祯明二年戊申,公元五八八年 舂,正月,辛巳,立皇子为东 ![]() 三月,甲戌,隋遣兼散骑常侍程尚贤等来聘。 戊寅,隋主下诏曰:“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 ![]() ![]() ![]() ![]() 太子胤, ![]() ![]() ![]() ![]() 帝遇沈后素薄,张贵妃专后宮之政,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居俭约,⾐服无锦绣之饰,唯寻阅图史及释典为事,数上书谏争。帝 ![]() 冬,十月,己亥,立皇子蕃为吴郡王。 己未,隋置淮南行省于寿舂,以晋王广为尚书令。 帝遣兼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聘于隋,隋人留于客馆。琬等屡请还,不听。 甲子,隋以出师,有事于太庙,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广出合六,俊出襄 ![]() ![]() ![]() 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乙亥,至定城,陈师誓众。 丙子,立皇弟叔荣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 隋主如河东;十二月,庚子,还长安。突厥莫何可汗西击邻国,中流矢而卒。国人立雍虞闾,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隋军临江,⾼颎谓行台吏部郞中薛道衡曰:“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道衡曰:“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国中合。’今此数将周,一也。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 ![]() 秦王俊督诸军国屯汉口,为上流节度。诏以散骑常侍周罗睺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 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将军戚昕以青龙百馀艘、守狼尾滩,地势险峭,隋人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下船,彼见我虚实,滩流迅 ![]() 素帅⽔军东下,舟舻被江,旌甲曜⽇。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皆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江滨镇戍闻隋军将至,相继奏闻;施文庆、沈客卿并抑而不言。 初,上以萧岩、萧献,梁之宗室,拥众来奔,心忌之,故远散其众,以岩为东扬州刺史,献为吴州刺史;使领军任忠出守吴兴郡,以襟带二州。使南平王嶷镇江州,永嘉王彦镇南徐州。寻召二王赴明年元会,命缘江诸防船舰悉从二王还都,为威势以示梁人之来者。由是江中无一斗船,上流诸州兵皆阻杨素军,不得至。 湘州刺史晋熙王叔文,在职既久,大得人和,上以其据有上流, ![]() ![]() ![]() 未发间,二人共掌机密。护军将军樊毅言于仆 ![]() 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宪等殷勤奏请,至于再三。文庆曰:“元会将 ![]() 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 ![]() ![]() ![]() 是岁,吐⾕浑裨王拓跋木弥请以千馀家降隋。隋主曰:“溥天之下,皆是朕臣,朕之抚育,俱存仁孝。浑贼惛狂, ![]() ![]() ![]() ![]() 河南王移兹裒卒,隋主令其弟树归袭统其众。 段译 长城公下至德二年(甲辰、584) 陈纪十 陈长城公至德二年(甲辰,公元584年) [1]舂,正月,甲子,⽇有食之。 [1]舂季,正月,甲子(初一),出现⽇食。 [2]己巳,隋主享太庙;辛未,祀南郊。 [2]己巳(初六),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辛未(初八),隋文帝在长安城南郊祭天。 [3]壬申,梁主⼊朝于隋,服通天冠、绛纱袍,北面受郊劳。及⼊见于大兴殿,隋主服通天冠、绛纱袍,梁主服远游冠、朝服,君臣并拜。赐缣万匹,珍玩称是。 [3]壬申(初九),后梁国主亲自到长安朝见隋天子,头戴通天冠,⾝穿深红⾊的纱袍,在郊外受到 ![]() [4]隋前华州刺史张宾、仪同三司刘晖等造《甲子元历》成,奏之。壬辰,诏颁新历。 [4]隋朝前任华州刺史张宾、仪同三司刘晖等人修成《甲子元历》,进呈给隋文帝。壬辰(二十九⽇),文帝下诏令颁布新的历书。 [5]癸巳,大赦。 [5]癸巳(疑误),陈朝大赦天下。 [6]二月,乙巳,隋主饯梁主于灞上。 [6]二月,乙巳(十三⽇),隋文帝在灞上设宴为后梁国主饯行。 [7]突厥苏尼部男女万余口降隋。 [7]突厥苏尼部落男女一万多口归降隋朝。 [8]庚戌,隋主如陇州。 [8]庚戌(十八⽇),隋文帝驾幸陇州。 [9]突厥达头可汗请降于隋。 [9]突厥达头可汗请求降附隋朝。 [10]夏,四月,庚子,隋以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右仆 ![]() [10]夏季,四月,庚子(初九),隋朝任命吏部尚书虞庆则为尚书右仆 ![]() [11]隋上大将军贺娄子⼲发五州兵击吐⾕浑,杀男女万余口,二旬而还。 [11]隋朝上大将军贺娄子⼲调发河西凉、甘、瓜、鄯、廓五州的军队攻打吐⾕浑,斩杀吐⾕浑部落男女一万多口,历时二十天才班师还军。 帝以陇西频被寇掠,而俗不设村坞,命子⼲勒民为堡,仍营田积⾕。子⼲上书曰:“陇右、河西,土旷民稀,边境未宁,不可广佃。比见屯田之所,获少费多,虚役人功,卒逢践暴;屯田疏远者请皆废省。但陇右之人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自安。但使镇戍连接,烽堠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帝从之。 隋文帝由于陇西一带经常遭到外族犯侵虏掠,而民间从来不建立永久 ![]() 以子⼲晓习边事,丁巳,以为榆关总管。 隋文帝由于贺娄子⼲ ![]() [12]五月,以吏部尚书江总为仆 ![]() [12]五月,南陈朝廷任命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 ![]() [13]隋主以渭⽔多沙,深浅不常,漕者苦之,六月,壬子,诏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帅⽔工凿渠,引渭⽔,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漕运通利,关內赖之。 [13]隋文帝因为渭河多沙,河⽔深浅不固定,漕运的丁役深以为苦,六月,壬子(二十二⽇),下诏令太子左庶子宇文恺率领民工开凿渠道,引渭⽔,自新都大兴城向东直到潼关,共三百余里,名叫“广通渠”以利漕运和通商,关內都依赖它。 [14]秋,七月,丙寅,遣兼散骑常侍谢泉等聘于隋。 [14]秋季,七月,丙寅(初六),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谢泉等人出使隋朝。 [15]八月,壬寅,隋邓恭公窦炽卒。 [15]八月,壬寅(十三⽇),隋朝邓恭公窦炽去世。 [16]乙卯,将军夏侯苗请降于隋,隋主以通和,不纳。 [16]乙卯(二十六⽇),陈朝将军夏侯苗请求归降隋朝,隋文帝因为与陈朝 ![]() [17]九月,甲戌,隋主以关中饥,行如洛 ![]() [17]九月,甲戍(十五⽇),隋文帝由于关內出现饥荒,驾幸洛 ![]() [18]隋主不喜词华,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 ![]() ![]() ![]() ![]() [18]隋文帝不喜好文章用词华丽,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泗州刺史司马幼之的文章奏表浮华 ![]() ![]() ![]() ![]() ![]() ![]() ![]() [19]突厥沙钵略可汗数为隋所败,乃请和亲。千金公主自请改姓杨氏,为隋主女。隋主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使于沙钵略,更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广请因衅乘之,隋主不许。 [19]突厥沙钵略可汗数次被隋朝打败,于是请求与隋朝和亲。千金公主宇文氏也请求改姓杨氏,作隋文帝的女儿。于是隋文帝派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沙钵略可汗,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杨广请求乘突厥內外 ![]() 沙钵略遣使致书曰:“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沙体略可汗致书大隋皇帝:皇帝,妇⽗,乃是翁比。此为女夫,乃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如一。自今子子孙孙,乃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终不违负!此国羊马,皆皇帝之畜。彼之缯彩,皆此国之物。” 沙钵略可汗派遣使者致书隋文帝说:“从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伊利居卢设莫何沙钵略可汗致书大隋天子:皇帝陛下,您是我夫人的⽗亲,也就等于是我的⽗亲。我是您的女婿,自然应该算是您的儿子。我们两国的礼俗虽然不同,但人们的情义却是一样的。自今以后,子子孙孙以至万世,亲好不绝。上天为证,永不违负!我国的牛羊驼马,都是皇帝陛下的牲畜;贵国的缯彩绢帛,也都是我国的财物。” 帝复书曰:“大隋天子贻书大突厥沙钵略可汗:得书,知大有善意。既为沙钵略妇翁,今⽇视沙钵略与儿子不异。时遣大臣往彼省女,复省沙钵略也。”于是遣尚书右仆 ![]() 隋文帝复书沙钵略可汗说:“大隋天子致书大突厥沙钵略可汗:收到来信,知道你有和好的善意。朕既然是沙钵略可汗的岳⽗,现在就将沙钵略可汗当作儿子一样看待。朕即刻就派遣大臣到突厥去看望女儿,同时也看望沙钵略可汗。”于是派遣尚收右仆 ![]() 沙钵略陈兵列其珍宝,坐见庆则,称病不能起,且曰:“我诸⽗以来,不向人拜。”庆则责而谕之。千金公主私谓庆则曰:“可汗豺狼 ![]() ![]() ![]() 突厥沙钵略可汗陈列军队,摆放珍宝,坐在座位上接见虞庆则,称⾝体有病而不能起立,并且说:“从我⽗亲那辈以来,从不跪拜别人。”虞庆则对他加以责备并晓以大义。千金公主私下对虞庆则说:“沙钵略可汗豺狼本 ![]() ![]() ![]() ![]() [20]冬,十一月,壬戌,隋主遣兼散骑常侍薛道衡等来聘,戒道衡“当识朕意,勾以言辞相折” [20]冬季,十一月,壬戌(初四),隋文帝派遣兼散常侍薛道衡等人出使陈朝,并在临行前告诫薛道衡说:“你应当明⽩朕的意思,不要在言辞上与对方争⾼低。” [21]是岁,上于光昭殿前起临舂、结绮、望仙三阁,各⾼数十丈,连延数崐十间,其窗、牖、壁带、县楣、栏、槛皆以沈、檀为之,饰以金⽟,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內有宝 ![]() [21]这年,陈后主在皇宮光昭殿前修建临舂、结绮、望仙三栋楼阁。楼阁各⾼数十丈,连延数十间,窗户、壁带、悬楣、栏杆等都是用沉木和檀木制成,并用⻩金、⽟石或者珍珠、翡翠加以装饰,楼阁门窗均外挂珠帘,室內有宝 ![]() 上自居临舂阁,张贵妃居结绮阁,龚、孔二贵嫔居望仙阁,并复道 ![]() ![]() ![]() 陈后主自己居住在临舂阁,张贵妃居住在结绮阁,龚、孔两贵嫔居住在望仙阁,通过各楼阁之间的复道互相往来。另外,后宮里还有王美人、李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容,都受到了陈后主的宠 ![]() ![]() ![]() 张贵妃名丽华,本兵家女,为龚贵嫔侍儿,上见而悦之,得幸,生太子深。贵妃发长七尺,其光可鉴, ![]() ![]() 张贵妃名叫张丽华,家中世代为兵,是龚贵妃的侍女,陈后主一见钟情。她得到陈后主的宠幸后,生下了皇太子陈深。张贵妃的一头秀发约长七尺,油光发亮,又聪明颖慧,富有富采,举止优雅,每当她顾盼凝视时,更显得光彩照人,映动左右。张贵妃善于体察陈后主的心意,向后主引荐宮女;因此后宮妃、嫔、宮女都对她 ![]() ![]() ![]() 孔范与孔贵嫔结为兄妹;上恶闻过失,每有恶事,孔范必曲为文饰,称扬赞美,由是宠遇优渥,言听计从。群臣有谏者,辄以罪斥之。中书舍人施文庆,颇涉书史,尝事上于东宮,聪敏強记,明闲吏职,心算口占,应时条理,由是大被亲幸。又荐所善吴兴沈客卿、 ![]() ![]() 都官尚书孔范与孔贵嫔结拜为兄妹;陈后主厌恶听到说自己犯有过失的话,所以每当他做错了事,孔范必然设法为他掩饰开脫,并称颂赞美他的圣明。因此陈后主对孔范的宠信礼遇有加,言听计从。百官大臣有敢于直言进谏者,孔范都要构之以罪,然后将他斥逐出朝。中书舍人施文庆读书颇多,陈后主为皇太子时曾在东宮供职,他聪明敏慧,记忆力強,通晓 ![]() ![]() ![]() ![]() ![]() ![]() ![]() ![]() 孔范自谓文武才能,举朝莫及,从容⽩上曰:“外间诸将,起自行伍,匹夫敌耳。深见远虑,岂其所知!”上以问施文庆,文庆畏范,亦以为然;司马申复赞之。自是将帅微有过失,即夺其兵,分配文吏;夺任忠部曲以配范及蔡徵。由是文武解体,以至覆灭。 孔范自以为有文武全才,朝中无人能比,于是神⾊自若地对陈后主说:“朝外那些带兵的将帅都是行伍出⾝,只有匹夫之勇。至于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岂是他们所能知晓的!”陈后主以此向施文庆征询意见,施文庆因为惧怕孔范的权势,就随声附和;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也表示赞成孔范的见解。自此以后,将帅如果稍有过失,就立刻削夺他们的军队,分配给文职官吏;曾经夺取领军将军任忠的部曲分配给孔范和蔡徵。因此文臣武将都离心离德,终至覆灭。 三年(乙巳、585) 三年(乙巳,公元585年) [1]舂,正月,戊午朔,⽇有食之。 [1]舂季,正月,戊午朔(初一),出现⽇食。 [2]隋主命礼部尚书牛弘修五礼,勒成百卷;戊辰,诏行新礼。 [2]隋文帝命令礼部尚书牛弘撰修吉、凶、军、宾、嘉五礼,编为百卷;戊辰(十一⽇),诏令颁行新礼。 [3]三月,戊午,隋以尚书左仆 ![]() [3]三月,戊午(初二),隋朝任命尚书左仆 ![]() [4]丰州刺史章大宝,昭达之子也,在州贪纵,朝廷以太仆卿李晕代之。晕将至,辛酉,大宝袭杀晕,举兵反。 [4]陈朝丰州刺史章大宝是章昭达的儿子,他在丰州贪纵不法,朝廷派遣太仆卿李晕接替他的职务。在李晕快要到达的时候,辛酉(初五),章大宝率军袭杀李晕,起兵造反。 [5]隋大司徒郢公王谊与隋主有旧,其子尚帝女兰陵公主。帝待之恩礼稍薄,谊颇怨望。或告谊自言名应图谶,相表当王;公卿奏谊大逆不道。壬寅,赐谊死。 [5]隋朝大司徒郢公王谊与隋文帝有旧 ![]() ![]() [6]戊申,隋主还长安。[6]戊申(疑误),隋文帝从洛 ![]() [7]章大宝遣其将杨通攻建安,不克。台军将至,大宝众溃,逃⼊山,为追兵所擒,夷三族。 [7]陈朝章大宝派遣部将杨通率叛军攻打建安,没有攻克。这时朝廷的军队快要到达,章大宝部众溃散,自己逃⼊山中,被追兵擒获,灭了三族。 [8]隋度支尚书长孙平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为差,储之当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主从之。五月,甲申,初诏郡、县置义仓。时民间多妄称老、小以免赋役,山东承北齐之弊政,户口租调, ![]() ![]() ![]() [8]隋朝度支尚书长孙平上奏说:“请下令民间每年秋天一家拿出粟麦一石以下, ![]() ![]() ![]() ![]() ![]() 诸州调物,每岁河南自潼关,河北自蒲坂,输长安者相属于路,昼夜不绝者数月。 隋朝国全各地每年上调给央中的各种物资,⻩河以南的经由潼关,⻩河以北的经由蒲坂,向长安运输的车辆接连不断,昼夜不停,前后长达数月之久。 [9]梁主殂,谥曰孝明皇帝,庙号世宗。世宗孝慈俭约,境內安之。太子琮嗣位。 [9]后梁国主去世,谥号孝明皇帝,庙号世宗。世宗孝顺慈善,俭约 ![]() [10]初,突厥阿波可汗既与沙钵略有隙,阿波浸強,东距都斤,西越金山,⻳兹、铁勒、伊吾及西域诸胡悉附之,号西突厥。隋主亦遣上大将军元契使于阿波以抚之。 [10]起初,突厥阿波可汗与沙钵略可汗结下怨恨,后来阿波可汗势力逐渐強盛,东抵都斤山,西越金山,这一广大地区的⻳兹、铁勒、伊吾各国以及居住在西域的胡人部落都归附了他,号称西突厥。隋文帝也派遣上大将军元契出使阿波可汗,以安抚西突厥。 [11]秋,七月,庚申,遗散骑常侍王话等聘于隋。 [11]秋季,七月,庚申(初六),陈朝派遣散骑常侍王话等人到隋朝聘问。 [12]突厥沙钵略既为达头所困,又畏契丹,遣使告急于隋,请将部落度漠南,寄居⽩道州。隋主许之,命晋王广以兵援之,给以⾐食,赐之车服鼓吹。沙钵略因西击阿波,破之。而阿拔国乘虚掠其 ![]() [12]突厥沙钵略可汗既为达头可汗困扰,又畏惧契丹逐渐強大,于是派遣使者到隋朝告急,请求允许他率所属部落迁徙到大漠南面,在⽩道川一带暂住。隋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命令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并供给他⾐服食品,赏赐他车驾服饰及乐器。沙钵略可汗借助隋兵到来的声势,率军向西攻打阿波可汗,打败了他。可是阿拔国乘沙钵略可汗后方兵力空虚之机发兵偷袭,虏走了他的 ![]() 沙钵略大喜,乃立约,以碛为界,因上表曰:“天无二⽇,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 ![]() 沙钵略可汗十分⾼兴,于是与隋朝订立盟约,以砂碛作为两国的分界,因崐此上表说:“天无二⽇,地无二主,大隋皇帝是真正的皇帝,我岂敢再凭恃险隘,阻兵抗命,窃取名号,妄称天子!今⽇因羡慕淳朴风俗,归心有道之君,情愿屈膝跪拜,永远做大隋的藩附属国。”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库合真⼊朝。 八月,丙戌,库合真至长安。隋主下诏曰:“沙钵略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因命肃告郊庙,普颁远近;凡赐沙钵略诏,不称其名。宴库合真于內殿,引见皇后,赏劳甚厚。沙钵略大悦,自是岁时贡献不绝。 八月,丙戌(初二),库合真来到长安。隋文帝下诏书说:“突厥沙钵略可汗以往虽然与隋朝和亲 ![]() [13]九月,将军湛文彻侵隋和州,隋仪同三司费宝首击擒之。 [13]九月,陈朝将军湛文彻犯侵隋朝的和州,隋仪同三司费宝首率军打败陈朝军队,俘虏了湛文彻。 [14]丙子,隋使李若等来聘。 [14]丙子(二十三⽇),隋朝派遣李若等人到陈朝聘问。 [15]冬,十月,壬辰,隋以上柱国杨素为信州总管。 [15]冬季,十月,壬辰(初九),隋朝任命上柱国杨素为信州总管。 [16]初,北地傅以庶子事上于东宮,及即位,迁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负才使气,人多怨之。施文庆、沈客卿共谮受⾼丽使金,上收下狱。 [16]以前,北地人傅曾以太子庶子的⾝份侍奉陈后主于东宮,等后主即位,傅晋升为秘书监、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由于他恃才傲物,因此百官群臣大都不喜 ![]() 于狱中上书曰:“夫君人者,恭事上帝,子 ![]() ![]() ![]() 傅在狱中上书说:“做帝王的,应该恭奉上天, ![]() ![]() ![]() ![]() ![]() 书奏,上大怒。顷之,意稍解,遣使谓曰:“我 ![]() 傅上书呈奏,陈后主读后 ![]() ![]() ![]() 上每当郊祀,常称疾不行,故言及之。 陈后主每当举行郊祀的时候,经常称病不亲临现场,所以傅在上书中提及这件事。 [17]是岁,梁大将军戚昕以舟师袭安公,不克而还。 [17]这一年,后梁大将军戚昕率⽔军攻打陈朝荆州治所安公城,没有攻克而退军。 隋主征梁主叔⽗太尉吴王岑⼊朝,拜大将军,封怀义公,因留不遣;复置江陵总管以监之。 隋文帝诏令征召后梁国主的叔⽗太尉吴王萧岑⼊朝,任命他为大将军,封怀义公,趁机将他留在长安,不让回国;又重新设置江陵总管监视后梁国。梁大将军许世武密以城召荆州刺史宜⻩侯慧纪;谋 ![]() 后梁大将军许世武暗中以江陵城招引陈朝荆州刺史宜⻩侯陈慧纪;密谋 ![]() [18]隋主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历七百里,以遏胡寇。 [18]隋文帝又派遣司农少卿崔仲方征发壮丁三万人,在朔方、灵武一线修筑长城,东起⻩河,西至绥州,绵延七百里,用来遏制北方胡人⼊侵。 四年(丙午、586) 四年(丙午,公元586年) [1]梁改元广运。 [1]后梁改年号广运。 [2]甲子, ![]() [2]甲子(十三⽇), ![]() [3]庚午,隋颁历于突厥。 [3]庚午(十九⽇),隋朝向突厥颁行新历。 [4]二月,隋始令刺史上佐每岁暮更⼊朝,上考课。 [4]二月,隋朝下令每年岁末各州刺史以及⾼级僚属轮流⼊朝,呈奏本州官吏的当年政绩,由朝廷进行考核升降。 [5]丁亥,隋复令崔仲方发丁十五万,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数十城。 [5]丁亥(初六),隋文帝又命令崔仲方征发壮丁十五万人,在朔方以东,沿边境的险要地方修筑数十座城堡。 [6]丙申,立皇弟叔谟为巴东王,叔显为临江王,叔坦为新会王,叔隆为新宁王。 [6]丙申(十五⽇),陈朝立皇弟陈叔谟为巴东王,陈叔显为临江王,陈叔坦为新会王,陈叔隆为新宁王。 [7]庚子,隋大赦。 [7]庚子(十九⽇),隋朝大赦天下。 [8]三月,己未,洛 ![]() [8]三月,己未(初八),洛 ![]() [9]夏,四月,己亥,遣周等聘于隋。 [9]夏季,四月,己亥(十九⽇),陈朝派遣周等人到隋朝聘问。 [10]五月,丁巳,立皇子庄为会稽王。 [10]五月,丁巳(初七),陈朝立皇子陈庄为会稽王。 [11]秋,八月,隋遣散骑常侍裴豪等来聘。 [11]秋季,八月,隋朝派遣散骑常侍裴豪等人到陈朝聘问。 [12]戊申,隋申明公李穆卒,葬以殊礼。 [12]戊申(三十⽇),隋朝申明公太师李穆去世,用特别隆重的礼节安葬。 [13]闰月,丁卯,隋太子勇镇洛 ![]() [13]闰月,丁卯(十九⽇),隋朝皇太子杨勇出镇洛 ![]() [14]隋上柱国公梁士彦讨尉迟迥,所当必破,代迥为相州刺史;隋主忌之,召还长安。上柱国杞公宇文忻与隋主少相厚,善用兵,有威名;隋主亦忌之,以谴去官,以柱国舒公刘皆被疏远,闲居无事,颇怀怨望,数相往来, ![]() [14]起初,隋朝上柱国公梁士彦讨伐尉迟迥,英勇善战,所战必胜,代尉迟迥为相州刺史。后来隋文帝猜忌他,将他召回长安。隋朝上柱国杞公宇文忻与隋文帝少年时 ![]() ![]() ![]() 宇文忻想使梁士彦于蒲州起兵,自己在长安作內应,梁士彦的外甥裴通参预了他们的密谋,又告发了他们。隋文帝把这件事先掩盖下来,任命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打算观察他的意向;梁士彦非常⾼兴,对刘等人说:“天意让我们成功!”他又奏请朝廷任命仪同三司薛摩儿为晋州长史,隋文帝也答应了他。后来梁士彦等人与公卿大臣一起朝谒,隋文帝命令左右侍卫人员在朝拜行列中拿下梁士彦、宇文忻、刘三人,审问他们,开始他们还不伏罪,这时薛摩儿被捕获带到,隋文帝命他与三人在殿堂上当面对质,薛摩儿全部招供了梁士彦等三人谋反始末,梁士彦大惊失⾊,对薛摩儿说:“是你杀死了我!”丙子(二十八⽇),梁士彦、宇文忻、刘三人都被处死,他们的叔侄、兄弟免死除名为民。 九月,辛巳,隋主素服临 ![]() ![]() 九月,辛巳(初四),隋文帝⾝穿⽩⾊服装亲临 ![]() ![]() ![]() [15]冬,十月,己酉,隋以兵部尚书杨尚希为礼部尚书。隋主每旦临朝,⽇昃不倦,尚希谏曰:“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帝善之而不能从。 [15]冬季,十月,己酉(初三),隋朝任命兵部尚书杨尚希为礼部尚书。隋文帝每天天一亮就临朝听政,直到天黑也不 ![]() [16]癸丑,隋置山南道行台于襄州;以秦王俊为尚书令。俊妃崔氏生男,隋主喜,颁赐群官。 直秘书內省博陵李文博,家素贫,人往贺之,文博曰:“赏罚之设,功过所存。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闻者愧之。 [16]癸丑(初六),隋朝在襄州设立山南道行台,任命秦王杨俊为行台尚书令。杨俊妃子崔氏生了男孩,隋文帝很⾼兴,于是下令赏赐群臣百官。 隋朝直秘书內省博陵人李文博家中素来贫穷。有人去向他道贺受赏,他说:“朝廷设立赏罚,是为了赏功罚罪。现今王妃生了男孩,与群臣百官有什么关系,而妄求受赏!”听到的人都 ![]() [17]癸亥,以尚书仆 ![]() ![]() [17]癸亥(十六⽇),陈朝任命尚书仆 ![]() ![]() [18]十一月,己卯,大赦。 [18]十一月,己卯(初三),陈朝大赦天下。 [19]吐⾕浑可汗夸吕在位百年,屡因喜怒废杀太子。后太子惧,谋执夸吕而降;请兵于隋边吏,秦州总管河间王弘请以兵应之,隋主不许。 [19]吐⾕浑可汗夸吕在位长达百年,曾多次因为喜怒无常而废掉或诛杀太子。后来太子惧怕,密谋劫持夸吕可汗降附隋朝,于是派遣使者向隋朝边防官吏请求援兵,秦州总管河间王杨弘向朝廷请求派兵接应,隋文帝不答应。 太子谋 ![]() 吐⾕浑太子密谋 ![]() 是岁,嵬王诃复惧诛,谋帅部落万五千户降隋,遣使诣阙,请兵 ![]() ![]() ![]() 祯明元年(丁未、587) 陈长城公祯明元年(丁未,公元587年) [1]舂,正月,戊寅,大赦,改元。 [1]舂季,正月,戊寅(初三),陈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祯明。 [2]癸巳,隋主享太庙。 [2]癸巳(十八⽇),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 [3]乙未,隋制诸州岁贡士三人。 [3]乙未(二十⽇),隋朝规定各州每年向朝廷推荐三位士人。 [4]二月,丁巳,隋主朝⽇于东郊。 [4]二月丁巳(十二⽇),隋文帝在东郊举行祭祀太 ![]() [5]遣兼散骑常侍王亨等聘于隋。 [5]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王亨等人到隋朝聘问。 [6]隋发丁男十万余人修长城,二旬而罢。夏,四月,于扬州开山 ![]() [6]隋朝征发壮丁十万余人修筑长城,二十天而止。夏季,四月,隋朝在扬州开凿山 ![]() [7]突厥沙钵略可汗遣其子⼊贡于隋,因请猎于恒、代之间,隋主许之,仍遣人赐以酒食。沙钵略帅部落再拜受赐。 [7]突厥沙钵略可汗派遣他的儿子向隋朝进贡,并请求朝廷允许突厥在恒州、代州之间打猎,隋文帝答应了突厥的请求,并派遣使者赐给沙钵略可汗酒食。沙钵略可汗率领突厥部落跪拜接受赏赐。 沙钵略寻卒,隋为之废朝三⽇,遣太常吊祭。 不久,沙钵略可汗去世,隋朝为他罢朝三天,以示哀悼,并派遣太常寺卿前去吊唁。 初,沙钵略以其子雍虞闾懦弱,遗令立其弟叶护处罗侯。雍虞闾遣使 ![]() ![]() ![]() 起初,沙钵略可汗因为儿子雍虞闾懦弱,留下遗言令立弟弟叶护处罗侯为可汗。这时,雍虞闾派遣使者前往 ![]() ![]() ![]() 隋使车骑将军长孙晟持节拜之,赐以鼓吹、幡旗。莫何勇而有谋,以隋所赐旗鼓西击阿波;阿波之众以为得隋兵助之,多望风降附。遂生擒阿波,上书请其死生之命。 隋朝派遣车骑将军长孙晟为使者,持节册拜莫何可汗,并赏赐给他鼓吹、幡旗。莫何可汗智勇双全,他打着隋朝所赏赐的幡旗和鼓吹,向西攻打西突厥阿波可汗。阿波可汗的军队以为莫何可汗得到了隋军的助战,纷纷望风降附。莫何可汗于是生擒阿波可汗,又派遣使者向隋朝上书,请示如何处置他。隋主下其议,乐安公元谐请就彼枭首;武 ![]() ![]() 隋文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此事,乐安公元谐建议将阿波可汗就地斩首示众,武 ![]() ![]() ![]() [8]甲戌,隋遣兼散骑常侍杨同等来聘。 [8]甲戌(三十⽇),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杨同到陈朝聘问。 [9]五月,乙亥朔,⽇有食之。 [9]五月,乙亥朔(初一),出现⽇食。 [10]秋,七月,己丑,隋卫昭王 ![]() [10]秋季,七月,己丑(十六⽇),隋朝卫昭王杨 ![]() [11]八月,隋主征梁主⼊朝。梁主帅其群臣二百余人发江陵;庚申,至长安。 [11]八月,隋文帝征召后梁国主萧琮⼊朝。萧琮率领群臣百官二百余人由江陵出发;庚申(十八⽇),到达长安。 隋主以梁主在外,遣武乡公崔弘度将兵戍江陵。军至都州,梁主叔⽗太傅安平王岩、弟荆州刺史义兴王等恐弘度袭之,乙丑,遣都官尚书沈君公诣荆州刺史宜⻩侯慧纪请降。九月,庚寅,慧纪引兵至江陵城下。辛卯,岩等驱文、武、男、女十万口来奔。 隋文帝因为后梁国主离开了家国,就派遣武乡公崔弘度率军戍守江陵。崔弘度军至都州,后梁国主的叔⽗太傅安平王萧岩、弟弟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等人害怕崔弘度趁机袭取江陵,乙丑(二十三⽇),萧岩、萧派遣都官尚书沈君公向陈朝荆州刺史宜⻩侯陈慧纪请求降附。九月,庚寅(十八⽇),陈慧纪率军抵达江陵城下。辛卯(十九⽇),萧岩、萧等人带领后梁国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共十万人投奔陈朝。 隋主闻之,废梁国;遣尚书左仆 ![]() 隋文帝得知此事,下令废掉后梁;又派遣尚书左仆 ![]() [12]甲午,大赦。 [12]甲午(二十二⽇),陈朝大赦天下。 [13]冬,十月,隋主如同州;癸亥,如蒲州。 [13]冬季,十月,隋文帝巡幸同州;癸亥(二十二⽇),又巡幸蒲州。 [14]十一月,丙子,以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谳为吴州刺史。 [14]十一月,丙子(初五),陈朝任命萧岩为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 史,萧谳为吴州刺史。 [15]丁亥,以豫章王叔英兼司徒。 [15]丁亥(十六⽇),陈朝任命豫章王陈叔英兼任司徒。 [16]甲午,隋主如冯翊,亲祠故社;戊戌,还长安。 [16]甲午(二十三⽇),隋文帝巡幸冯翊,亲自祭祀他出生地的社神,戊戌(二十七⽇),返回长安。 是行也,內史令李德林以疾不从,隋主自同州敕书追之,与议伐陈之计。乃还,帝马上举鞭南指曰:“待平陈之⽇,以七宝装严公,使自山以东无及公者。”隋文帝这次出巡,內史令李德林由于生病没有随行,文帝从同州下敕书召他前去,与他商议讨伐南陈的计划。等回到长安,文帝骑马举鞭指向南方说:“待平定南陈时,用七宝来装饰您,使崤山以东的士大夫,没有人能像你那样显贵。 [17]初,隋主受禅以来,与陈邻好甚笃,每获陈谍,皆给⾐马礼遣之,而⾼宗犹不 ![]() [17]起初,隋文帝受禅即位以来,与陈朝十分友好,每次抓获陈朝的间谍,都赠送⾐服、马匹,客气地予以遣返。然而陈宣帝还是不断地让军队侵扰隋朝边境。所以在太建末年,隋朝军队对南陈发动了一次进攻,适逢陈宣帝去世,隋文帝即下令班师退军,又派遣使者前去吊唁,在给陈后主的信中有“杨坚顿首”之语。陈后主的回信却越发狂妄自大,信末说:“想你统治的区域內安好,这里是天下清平。”隋文帝看了回信很不⾼兴,并把它展示给朝臣,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臣下该死,再一次跪拜叩头请罪。 隋主问取陈之策于⾼,对曰:“江北地寒,田收差晚;江南⽔田早 ![]() 隋文帝向⾼询问平定陈朝的策略,⾼回答说:“长江以北地区天气寒冷,田里庄稼的收获要晚一些;而江南地区⽔田里庄稼要成 ![]() ![]() 于是杨素、贺若弼及光州刺史⾼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江南之策。仲方上书曰:“今唯须武昌以下,蕲、和、滁、方、吴、海等州,更帖精兵,密营度计;益、信、襄、荆、基、郢等州,速造舟楫,多张形势,为⽔战之具。蜀、汉二江是其上流,⽔路冲要,必争之所。贼虽流头、荆门、延洲、安公、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置船,然终聚汉口、峡口,以⽔战大决。若贼必以上流有军,令精兵赴援者,下流诸将即须择便横渡;如拥众自卫,上江诸军鼓行以前。彼虽恃九江、五湖之险,非德无以为固;徒有三吴、百越之兵,非恩不能自立矣。”隋主以仲方为基州刺史。 于是上柱国杨素、吴州总管贺若弼以及光州刺史⾼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都争献平定陈朝的策略。崔仲方上书说:“如今必须自武昌以下,在蕲、和、滁、方、吴、海等州增加精兵,秘密进行部署、筹划;在益、信、襄、荆、基、郢等州立刻建造舟船,同时尽量壮大声势,作⽔战的准备。蜀、汉二江在长江的上流,是⽔陆要地,势所必争。陈朝虽然在流头、荆门、延州、安公、巴陵、隐矶、夏首、蕲口、湓城等地置备了船只,但最终还是要聚集大军于汉口、峡口,通过⽔战来与我们决战。如果陈朝断定我们只在上游部署有重兵,因而命令精锐队部赶赴上游增援,我们在下游的将帅即可率军乘机横渡长江;如果陈朝把精锐队部都部署在下游守卫,我们的上游诸军即可顺流而下,鼓行向前。陈朝虽然有九江、五湖之险可资凭恃,但失德则难以固守;徒有精锐骁勇的三吴、百越之兵,因无恩则不能自立。”于是隋文帝任命崔仲方为基州刺史。 及受萧岩等降,隋主益忿,谓⾼曰:“我为民⽗⺟,岂可限一⾐带⽔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何密之有!”使投其柿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吾复何求!” 等到陈朝接受后梁萧岩等人投降,隋文帝更加愤怒,对⾼说:“我作为崐天下百姓的⽗⺟,怎么能因为有长江一条⾐带宽的⽔而不去拯救他们呢!”于是命令大造战船。有人建议应该秘密准备,隋文帝说:“我将要替天行道,进行讨伐,有什么可保密的呢!”并让造船者把砍削下的碎木片投进江里,使其顺流而下,说:“如果陈朝害怕,改过自新,我还能再要求什么呢!” 杨素在永安,造大舰,名曰“五牙”上起楼五层,⾼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次曰“⻩龙”,置兵百人。自余平乘、舴艋各有等差。 杨素率军在永安,建造大船,名叫“五牙”在船上建五层楼,⾼一百余尺;又在船的左右前后设置了六 ![]() 晋州刺史皇甫续将之官,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曰:“大 ![]() 隋朝晋州刺史皇甫续将要赴任,在向隋文帝辞行时叩头行礼上言平定陈朝有三条理由。隋文帝问具体情况,皇甫续回答说:“第一是以大国 ![]() ![]() 时江南妖异特众,临平湖草久塞,忽然自开。帝恶之,乃自卖于佛寺为奴以厌之。又于建康造大皇寺,起七级浮图;未毕,火从中起而焚之。 当时江南妖异怪事极多,临平湖久被⽔草堵塞,此时突然散开。陈后主非常厌恶,于是自卖于佛寺为奴隶,想以此来镇住妖异。又下令在建康城中修建大皇寺,在寺中建造七层宝塔;还未完工,佛塔就从中起火被焚毁。 吴兴章华,好学,善属文,朝臣以华素无伐阅,竞排诋之,除太市令。华郁郁不得志,上书极谏,略曰:“昔⾼祖南平百越,北诛逆虏,世祖东定吴会,西破王琳,⾼宗克复淮南,辟地千里,三祖之功勤亦至矣。陛下即位,于今五年,不思先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宠,惑于酒⾊;祠七庙而不出,拜三妃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莽,谄佞谗 ![]() ![]() 吴兴人章华,好学不倦,工于诗文,朝中群臣因为他没有功劳,又缺乏资历,竞相诋毁他,任命他为太市令。章华郁郁不得志,于是上书尽力谏诤,大略说:“以前,⾼祖武皇帝南面平定百城,北面诛灭了叛逆的侯景;世祖文皇帝东面平定了吴兴、会稽地区,西面打败了王琳;⾼宗宣皇帝收复了淮南,拓地千里。三位先主的功绩劳苦已到极点。可是自陛下即位以来,至今已有五年,不思先帝创业的艰难,不知天命震怒之可畏;溺 ![]() ![]() ![]() 二年(戊申、588) 二年(戊申,公元588年) [1]舂,正月,辛巳,立皇子东 ![]() [1]舂季,正月,辛巳(十一⽇),陈朝立皇子陈为东 ![]() [2]遣散骑常侍袁雅等聘于隋;又遣散骑常侍九江周罗将兵屯峡口,侵隋峡州。 [2]陈朝派遣散骑常侍袁雅等人到隋朝聘问;又派遣散骑常侍九江人周罗率军驻扎峡口,犯侵隋朝峡州。 三月,甲戌,隋遣兼散骑常侍程尚贤等来骋。 三月,甲戌(初五),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程尚贤等人到陈朝聘问。 戊寅,隋主下诏曰:“陈叔宝据手掌之地,恣溪壑之 ![]() ![]() ![]() ![]() 戊寅(初九),隋文帝下诏书说:“陈叔宝盘据着巴掌大的地方,却 ![]() ![]() ![]() ![]() ![]() ![]() ![]() [3]太子胤, ![]() ![]() ![]() ![]() [3]陈朝皇太子陈胤聪明敏慧,喜好文学,但是多有不良行为,太子詹事袁宪恳切进谏,陈胤不听。当时沈皇后失宠,而她⾝边的近侍随从多次往来东宮,皇太子也多次派人到皇后寝宮,因此陈后主怀疑他们心怀怨恨,所以十分厌恶他们。张、孔二贵妃又⽇夜在陈后主面前说皇后和太子的坏话,都官尚书孔范等人又在朝外推波助澜。于是陈后主打算废掉皇太子陈胤,另立张贵妃的儿子始安王陈深为太子,并非正式提出了这件事。吏部尚书蔡徵顺从陈后主的旨意,极力称赞,袁宪正颜厉⾊反驳他说:“皇太子是家国将来的皇上,万民敬仰,你算什么人,胆敢随便谈说废立大事!”陈后主最终还是听从了蔡徵的建议。夏季,五月,庚子(疑误),陈后主废掉皇太子陈胤,改封为吴兴王,册立扬州刺史始安王陈深为皇太子。蔡徵是蔡景历的儿子。陈深也很聪明敏慧,有志气,品行端正,仪容举止庄严肃穆,即便是他的近侍随从,也从未见过他⾼兴和恼怒。陈后主听说袁宪曾经规谏过陈胤,当即任命他为尚书右仆 ![]() 帝遇沈后素薄,张贵妃专后宮之政,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居俭约,⾐服无锦绣之饰,唯寻阅经史及释典为事,数上书谏争。帝 ![]() 陈后主对待沈皇后一向冷淡,张贵妃在后宮专权当政,沈皇后坦然处之,从没有表示过忌恨不満,躬行俭约,⾐着朴素,每天只是阅读经史书籍和佛经,并且还多次上书向陈后主进谏。陈后主想要废掉沈皇后而立张贵妃,正赶上亡国,没有实现。 [4]冬,十月,己亥,立皇子蕃为吴郡王。 [4]冬季,十月,己亥(初三),陈朝立皇子陈蕃为吴郡王。 [5]己未,隋置准南行省于寿舂,以晋王广为尚书令。 [5]己未(二十三⽇),隋朝于寿舂设立淮南行台,任命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 帝遣兼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聘于隋,隋人留于客馆。琬等屡请还,不听。 陈后主派遣散骑常侍王琬、兼通直散骑常侍许善心出使隋朝,隋朝将他们二人扣留在客馆。王琬等人多次请求回国复命,隋文帝不答应。 甲子,隋以出师,有事于太庙,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杨素皆为行军元帅。广出合六,俊出襄 ![]() ![]() ![]() 甲子(二十八⽇),隋文帝要出师讨伐陈朝,在太庙祭告祖先,并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三人都为行军元帅。命令杨广统率军队从合六出发,杨俊统率军队从襄 ![]() ![]() ![]() 十一月,丁卯,隋主亲饯将士;乙亥,至定城,陈师誓众。 十一月,丁卯(初二),隋文帝亲自为出征将士饯行;乙亥(初十),文帝又驾临定城,举行誓师大会。 [6]丙子,立皇弟叔荣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 [6]丙子(十一⽇),陈朝立皇弟陈叔荣为新昌王,陈叔匡为太原王。 [7]隋主如河东;十二月,庚子,还长安。 [7]隋文帝驾幸河东;十二月,庚子(初五),返回长安。 [8]突厥莫何可汗西击邻国,中流矢而卒。国人立雍虞闾,号颉伽施多那都蓝可汗。 [8]突厥莫何可汗向西攻打邻国,被流箭 ![]() [9]隋军临江,⾼谓行台吏部郞中薛道衡曰:“今兹大举,江东必可克乎?”道衡曰:“克之。尝闻郭璞有言:‘江东分王三百年,复与国中合,’今此数将周,一也。主上恭俭勤劳,叔宝荒 ![]() [9]隋朝军队进至长江北岸,晋王元帅府长史⾼问行台吏部郞中薛道衡:“此次大举出兵伐陈,江东地区必定能攻下吗?”薛道衡回答说:“一定能攻下。我听说晋朝著名术士郭璞曾经预言:‘江东地区分王立国三百年后,当复与中原统一。’现在三百年的时间已到,这是其一。皇上生活节俭,勤于政事,而陈叔宝却荒 ![]() 秦王俊督诸军屯汉口,为上流节度。诏以散骑常侍周罗都督巴峡缘江诸军事以拒之。 隋朝秦王杨俊督率各部军队进驻汉口,节度指挥上游各军。南陈后主诏令散骑常侍周罗负责指挥监督巴峡一带沿江的军事防务,抵抗隋朝军队。 杨素引舟师下三峡,军至流头滩。将军戚昕以青龙百余艘守狼尾滩,地势险峭,隋人患之。素曰:“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下船,彼见我虚实,滩流迅 ![]() 杨素率领⽔军顺流而下,越过三峡,进至流头滩。陈朝将军戚昕率领青龙战船一百余艘防守狼尾滩,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隋朝将士因而担忧。杨素说:“成败在此一举。我军如果⽩天下船进攻,敌军就会知道我军虚实,加上滩流迅急,船只难以掌握,我们就失去了居于上游的便利条件;不如在夜里崐突然袭击敌军。”于是杨素亲自率领⻩龙舰船数千艘,将士衔枚,顺流而下,又派遣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领步兵由长江南岸攻打戚昕别处营垒,大将军刘仁恩率领骑兵由北岸向⽩沙进发,黎明而各军皆至,于是一起发起进攻;戚昕战败逃走,隋军俘获了陈朝全部将士, ![]() 素帅⽔军东下,舟舻被江,旌甲曜⽇。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皆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 于是杨素率领⽔军顺流东下,舟舻舰船布満江面,旌旗甲胄鲜明耀⽇。杨素坐在一只平板大船上,仪表堂堂,陈朝人看见后,都心中惧怕,说:“清河公真像是长江⽔神!” 江滨镇戍闻隋军将至,相继奏闻;施文庆、沈客卿并抑而不言。 陈朝沿江镇戍要塞听说隋军将到,相继飞书奏报朝廷;但是中书舍人施文庆、沈客卿把奏疏全部 ![]() 初,上以萧岩、萧,梁之宗室,拥众来奔,心忌之,故远散其众,以岩为东扬州刺史,为吴州刺史;使领军任忠出守吴兴郡,以襟带二州。使南平王嶷镇江州,永嘉王彦镇南徐州。寻召二王赴明年元会,命缘江诸防船舰悉从二王还都,为威势以示梁人之来者。由是江中无一斗船,上流诸州兵皆阻杨素军,不得至。 以前,陈后主因为萧岩、萧是后梁宗室,在他们率领江陵军民降附南陈后,心中猜忌他们,于是把随他们而来的军民分散到边远地区,而任命萧岩为东扬州刺史,萧为吴州刺史,并派遣领军将军任忠镇守吴兴郡,以挟制二州,加以防范。又派遣南平王陈嶷镇守江州,永嘉王陈彦镇守南徐州。不久就征召陈嶷、陈彦二王回京师参加明年正月的元会,并命令沿江镇防戍守的船只全都跟从二王开返建康,想借机向后梁降附军民显示強大的声势,所以江面上没有一只战船,而上游各州的军队都受到杨素军队的阻拦,无法增援。 湘州刺史晋熙王叔文,在职既久,大得人和,上以其据有上流, ![]() ![]() ![]() 陈朝湘州刺史晋熙王陈叔文,在职时间长,非常得民心,陈后主因为他据有长江上游,心中猜忌他。陈后主自觉平时对百官大臣很少恩惠,恐怕他们不肯为自己卖力,又没有可以放心任用的人,于是提拔中书舍人施文庆为都督、湘州刺史,调给他精兵两千人,打算命令他西上就职。并征召陈叔文回朝。施文庆非常⾼兴得到这一任命,但又害怕自己出朝之后,继任者掌握自己当权时的內幕,于是推荐他的 ![]() 未发间,二人共掌机密。护军将军樊毅言于仆 ![]() 在施文庆还没有赴任的一段时期內,他与沈客卿两人共同执掌朝政。护军将军樊毅对尚书仆 ![]() ![]() 及隋军临江,间谍骤至,宪等殷勤奏请,至于再三。文庆曰:“元会将 ![]() 到了隋军进至长江北岸,江南地区也突然出现了大批间谍探子以后,袁宪等人又多次上奏请求。施文庆对陈后主说:“元旦的大朝会即将来临,南郊大祀那天,太子必须率领较多军队;现在如果向京口、采石以及江面派遣军队和舰船,南郊大祀之事就得废省。”陈后主说:“现在暂且出派军队,到时候如果北边场战无事,就顺便使用这支⽔军跟从到南郊,参加祭祀,又有什么不可以!”施文庆又回答说:“这样做会被邻国知道,隋朝便会认为我国弱小。”后来施文庆又用金银财物贿赂尚书令江总,于是江总又⼊宮为施文庆游说,陈后主不好违背江总的意见,但又迫于群臣百官再三奏请,于是就下令由朝廷百官大臣再仔细商议决定。而江总又利用职权多方 ![]() 帝从容谓侍臣曰:“王气在此。齐兵三来,周师再来,无不摧败。彼何为者 ![]() ![]() ![]() 陈后主曾经若无其事地对侍卫近臣说:“帝王的气数在此地。自立国以来,齐军曾经三次大举进犯,周军也曾经两次大兵 ![]() ![]() [10]是岁,吐⾕浑裨王拓跋木弥请以千余家降隋。隋主曰:“普天之下,皆是朕臣,朕之抚育,俱存仁孝。浑贼狂, ![]() ![]() ![]() ![]() [10]这一年,吐⾕浑裨王拓跋木弥请求率领所属部落一千余家降附隋朝。隋文帝说:“普天之下,都是朕的臣民,腾抚育苍生黎民,用的是仁孝之心。吐⾕浑可汗夸吕昏愦狂暴,为政苛刻,以至连他的 ![]() ![]() ![]() [11]河南王移兹裒卒,隋主令其弟树归袭统其众。 [11]归附隋朝的吐⾕浑河南王移兹裒去世,隋文帝诏令他的弟弟树归承袭王位,统领归附的吐⾕浑部落。隋帝王世系表帝王年号公元本书卷次文帝开皇(20)581──600(杨坚)仁寿(4)601──604卷177──180炀帝(杨广)大业(14)605──618卷181──183恭帝(杨侑)义宁(2)617──618卷183──184。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