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7106 |
上一章 五十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涒滩四月,尽阏蒙单阏九月,凡七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 ◎ 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四六八年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初,巂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建方发巴蜀十二州兵讨之。蛮酋双舍帅众拒战,建方击败之,杀获千馀人。群蛮震慑,亡窜山⾕。建方分遣使者谕以利害,皆来归附,前后至者七十部,户十万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莫不 ![]() 己未,契丹辱纥主曲据帅众內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 甲子,乌胡镇将古神 ![]() ![]() ![]() ![]() 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大破之。 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兵最強,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诸国皆遣使⼊贡。会尸罗逸多卒,国中大 ![]() 六月,乙丑,以⽩别部为居延州。 癸酉,特进宋公萧瑀卒,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上曰:“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子锐嗣,尚上女襄城公主。上 ![]() 上以⾼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舰。上从之。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強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请帅所部从讨⻳兹。 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屡昼见,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 ![]()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宮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微赴⽟华宮,肩舆⼊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宮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馀责。”乃上表谏,以为:“《老子》曰:‘知⾜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决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膳,止音乐者,重人命也。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愍乎!向使⾼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能为国中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国中,內为前代雪 ![]() ![]() ![]()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 ![]() 八月,己酉朔,⽇有食之。 丁丑,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 辛未,遣左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出金山道击薛延陀馀寇。 九月,庚辰,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击处月、外密,破之,馀众悉降。 癸未,薛万彻等伐⾼丽还。万彻在军中,使气陵物,裴行方奏其怨望,坐除名,流象州。 己丑,新罗奏为百济所攻,破其十三城。 己亥,以⻩门侍郞褚遂良为中书令。 強伟等发民造船,役及山獠,雅、邛、眉三州獠反。壬寅,遣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发陇右、峡中兵二万馀人以击之。蜀人苦造船之役,或乞输直雇潭州人造船;上许之。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价踊贵,剑外 ![]() 冬,十月,癸丑,车驾还京师。 回纥吐 ![]() ![]() ![]() ![]() ![]() ![]() 阿史那社尔既处破月、处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趋⻳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兹,保其东境。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馀骑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兹王诃利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帅众五万拒战。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兹惧,将却,继叔乘之,⻳兹大败,逐北八十里。 甲戌,以回纥吐 ![]() 十一月,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帅所部內属。以契丹部为松漠府,以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别帅达稽等部为峭落等九州,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以奚部为饶乐府,以可度者为都督;又以其别帅阿会等部为弱⽔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辛丑,置东夷校尉官于营州。 十二月,庚午,太子为文德皇后作大慈恩寺成。 ⻳兹王布失毕既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 ![]() 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郞将权祗甫诣诸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馀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主,⻳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 戊寅,以昆丘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癸未,新罗相金舂秋及其子文王⼊见。舂秋,真德之弟也。上以舂秋为特进,文王为左武卫将军。舂秋请改章服从国中,內出冬服赐之。 ◎ 贞观二十三年己酉,公元四六九年 舂,正月,辛亥,⻳兹王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师,上责让而释之,以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郞将。 西南徒莫祗等蛮內附,以其地为傍、望、览、丘四州,隶朗州都督府。 上以突厥车鼻可汗不⼊朝,遣右骁卫郞将⾼侃发回纥、仆骨等兵袭击之。兵⼊其境,诸部落相继来降。拔悉密吐屯肥罗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 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戊子,以左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使燕然都护李素立兼都督。 去冬旱,至是始雨。辛酉,上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 ![]() 夏,四月,乙亥,上行幸翠微宮。 上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 ![]() 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薨。 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不食,发有变⽩者。上泣曰:“汝能孝 ![]() 太子拥无忌颈,号恸将绝。无忌揽涕,请处分众事以安內外。太子哀号不已,无忌曰:“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乃秘不发丧。庚午,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继太子而至,顿于两仪殿。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郞⾼季辅兼中书令。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四夷之人⼊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剺面、割耳,流⾎洒地。 六月,甲戌朔,⾼宗即位,赦天下。 丁丑,以叠州都督李勣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 ![]() 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连言者勿避;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讳者。 癸未,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帝许之,仍令以大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癸巳,以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阿史那社尔之破⻳兹也,行军长史薛万备请因兵威说于阗王伏阇信⼊朝,社尔从之。秋,七月,己酉,伏阇信随万备⼊朝,诏⼊谒梓宮。 八月,癸酉,夜,地震,晋州尤甚, ![]() 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请杀⾝殉葬,上遣人谕以先旨不许。蛮夷君长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马门內。 丁酉,礼部尚书许敬宗奏弘农府君庙应毁,请蔵主于西夹室;从之。 九月,乙卯,以李勣为左仆 ![]() 冬,十月,以突厥诸部置舍利等五州隶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定襄都督府。 乙亥,上问大理卿唐临系囚之数,对曰:“见囚五十馀人,唯二人应死。”上悦。上尝录系囚,前卿所处者多号呼称冤,临所处者独无言。上怪,问其故。囚曰:“唐卿所处,本自无冤。”上叹息良久,曰:“治狱者不当如是 ![]() 上以吐蕃赞普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赞普致书于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十二月,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 ◎ 永徽元年庚戌,公元六五零年 舂,正月,辛丑朔,改元。 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后,思政之孙也。以后⽗仁祐为特进、魏国公。 己未,以张行成为侍中。 辛酉,上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引刺史十人⼊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有洛 ![]() 太宗女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有司以为服既公除, ![]() 二月,辛卯,立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杞王,素节为雍王。 夏,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弄赞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孙为赞普。赞普幼弱,政事皆决于国相禄东赞。禄东赞 ![]() 六月,⾼侃击突厥,至阿息山。车鼻可汗召诸部兵皆不赴,与数百骑遁去。侃帅精骑追至金山,擒之以归,其众皆降。 初,阿史那社尔虏⻳兹王布失毕,立其弟为王。唐兵既还,其酋长争立,更相攻击。秋,八月,壬午,诏复以布失毕为⻳兹王,遣归国,抚其众。 九月,庚子,⾼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释之,拜左武卫将军,处其馀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以⾼侃为卫将军。于是突厥尽为封內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癸亥,上出畋,遇雨,问谏议大夫昌乐⾕那律曰:“油⾐若为则不漏?”对曰:“以瓦为之,必不漏。”上悦,为之罢猎。 李勣固求解职;冬,十月,戊辰,解勣左仆 ![]() 己未,监察御史 ![]() ![]() 十二月,庚午,梓州都督谢万岁、兗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琰州叛獠;万岁、法兴⼊洞招 ![]() ◎ 永徽二年辛亥,公元六五一年 舂,正月,乙巳,以⻩门侍郞宇文节、中书侍郞柳奭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奭,亨之兄子,王皇后之舅也。 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谋袭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知其谋,表言之,上遣通事舍人桥宝明驰往 ![]() ![]() 焉耆王婆伽利卒,国人表请复立故王突骑支;夏,四月,诏加突骑支右武卫将军,遣还国。 金州刺史滕王元婴骄奢纵逸,居亮 ![]() 元婴与蒋王恽皆好聚敛,上尝赐诸王帛各五百段,独不及二王,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两车以为钱贯。”二王大惭。 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略数千人。诏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癸巳,诏诸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以⾼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八月,己巳,以于志宁为左仆 ![]() ![]() 己卯,郞州⽩⽔蛮反,寇⿇州,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发兵讨之。 九月,癸巳,废⽟华宮为佛寺。戊戌,更命九成宮为万年宮。 庚戌,左武候引驾卢文 ![]() ![]() ![]() 上谓宰相曰:“闻所在官司,行事犹互观颜面,多不尽公。”长孙无忌对曰:“此岂敢言无;然肆情曲法,实亦不敢。至于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冬,十一月,辛酉,上祀南郊。 癸酉,诏:“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马者,罪之。” 戊寅,特浪羌酋董悉奉求、辟惠羌酋卜檐莫各帅种落万馀户诣茂州內附。 窦州、义州蛮酋李宝诚等反,桂州都督刘伯英讨平之。 郞州道总管赵孝祖讨⽩⽔蛮,蛮酋秃磨蒲及俭弥于帅众据险拒战,孝祖皆击斩之。会大雪,蛮饥冻,死亡略尽。孝祖奏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 ![]() ![]() ![]() ![]() ![]() 十二月,壬子,处月硃 ![]() ![]() 是岁,百济遣使⼊贡,上戒之,使“勿与新罗、⾼丽相攻,不然,吾将发兵讨汝矣。” ◎ 永徽三年壬子,公元六五二年 舂,正月,己未朔,吐⾕浑、新罗、⾼丽、百济并遣使⼊贡。 癸亥,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大处破月硃 ![]() ![]() 己巳,以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丙子,以飨太庙;丁亥,飨先农,躬耕籍田。 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戏。乙卯,上谓侍臣曰:“昨登楼, ![]() 三月,辛巳,以宇文节为侍中,柳奭为中书令,以兵部侍郞三原韩瑷守⻩门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四月,赵孝祖大破西南蛮,斩小 ![]() ![]() 甲午,澧州刺史彭思王元则薨。 六月,戊申,遣兵部尚书崔敦礼等将并、汾步骑万人往茂州。发薛延陀馀众渡河,置祁连州以处之。 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赦天下。王皇后无子,柳奭为后谋,以忠⺟刘氏微 ![]() 丁丑,上问户部尚书⾼履行:“去年进户多少?”履行奏:“去年进户总一十五万。”因问隋代及今⽇见户,履行奏:“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即今户三百八十万。”履行,士廉之子也。 九月,守中书侍郞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 冬,十一月,庚寅,弘化长公主自吐⾕浑来朝。 癸巳,濮恭王泰薨于均州。 散骑常侍房遗 ![]() ![]() ![]() ![]() ![]() ![]() ![]()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朝,与遗 ![]() ![]() ![]() ![]() ![]() ![]() ![]() ![]() ![]()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 ![]() ![]() ![]() ◎ 永徽四年癸丑,公元六五三年 舂,二月,甲申,诏遗 ![]() ![]() ![]() ![]()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 ![]() ![]() ![]() ![]() ![]() 开府仪同三司李勣为司空。 初,林邑王范头利卒,子真龙立,大臣伽独弑之,尽灭范氏。伽独自立,国人弗从,乃立头利之婿婆罗门为王。国人咸思范氏,复罢婆罗门,立头利之女为王。女不能治国,有诸葛地者,头利之姑子也,⽗为头利所杀,南奔真腊,大臣可伦翁定遣使 ![]() ![]() 秋,九月,壬戌,右仆 ![]() ![]() 冬,十月,庚子,上幸骊山温汤;乙巳,还宮。 初,睦州女子陈硕贞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 ![]() ![]() ![]() 癸丑,以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 十二月,庚子,侍中蓚宪公⾼季辅薨。 是岁,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卒,其子颉苾达度设号真珠叶护,始与沙钵罗可汗有隙,与五弩失毕共击沙钵罗,破之,斩首千馀级。 ◎ 永徽五年甲寅,公元六五四年 舂,正月,壬戌,羌酋冻就內附,以其地置剑州。 三月,戊午,上行幸万年宮。 庚申,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 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后疾子。上之为太子也,⼊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 ![]() ![]() ![]() ![]() ![]() 乙丑,上幸凤泉汤;己巳,还万年宮。 夏,四月,大食发兵击波斯,杀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之子卑路斯奔吐火罗。大食兵去,吐火罗发兵立卑路斯为波斯王而还。 闰月,丙子,以处月部置金満州。 丁丑,夜,大雨,山⽔涨溢,冲玄武门,宿卫士皆散走。右领军郞将薛仁贵曰:“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门桄大呼以警宮內。上遽出乘⾼,俄而⽔⼊寝殿,⽔漂溺卫士及麟游居人,死者三千馀人。 壬辰,新罗女王金真德卒,诏立其弟舂秋为新罗王。 六月,丙午,恒州大⽔,呼沱溢,漂溺五千三家百。 中书令柳奭以王皇后宠衰,內不自安,请解政事;癸亥,罢为吏部尚书。 秋,九月,丁酉,车驾至京师。 戊戌,上谓五品以上曰:“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不绝;岂今⽇独无事 ![]() 冬,十月,雇雍州四万一千人筑长安外郭,三旬而毕。癸丑,雍州参军薛景宣上封事,言:“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于志宁等以景宣言涉不顺,请诛之。上曰:“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遂赦之。 ⾼丽遣其将安固将⾼丽、靺鞨兵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御之,大败⾼丽于新城。 是岁大稔,洛州粟米斗两钱半,粳米斗十一钱。 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奭⼊见六宮,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 ![]() ![]() ![]() ◎ 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舂,正月,壬申朔,上谒昭陵;甲戌,还宮。 己丑,巂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 庚寅,立皇子弘为代王,贤为潞王。 ⾼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舂秋遣使求援。二月,乙丑,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郞将苏定方发兵击⾼丽。 夏,五月,壬午,名振等渡辽⽔,⾼丽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逆战。名振等奋击,大破之,杀获千馀人,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 癸未,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壬辰,以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 六月,武昭仪诬王后与其⺟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 ![]() ![]() ![]() 唐因隋制,后宮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 ![]() 中书舍人饶 ![]() ![]() 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员外同正自孝璋始。 长安令裴行俭闻将立武昭仪为后,以家国之祸必由此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议其事。袁公瑜闻之,以告昭仪⺟杨氏,行俭坐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行俭,仁基之子也。 九月,戊辰,以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上一⽇退朝,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內殿。遂良曰:“今⽇之召,多为中宮,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勣称疾不⼊。无忌等至內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 ![]() ![]() 韩瑗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瑗又上疏谏曰:“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皇后⺟仪万国,善恶由之,故嫫⺟辅佐⻩帝,妲己倾覆殷王,《诗》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每览前古,常兴叹息,不谓今⽇尘黩圣代。作而不法,后嗣何观!愿陛下详之,无为后人所笑!使臣有以益国,菹醢之戮,臣之分也!昔吴王不用子胥之言而麋鹿游于姑苏。臣恐海內失望,棘荆生于阙庭,宗庙不⾎食,期有⽇矣!”来济上表谏曰:“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择礼教名家,幽闲令淑,副四海之望,称神礻氏之意。是故周文造舟以 ![]() ![]() 它⽇,李勣⼊见,上问之曰:“朕 ![]() ![]() ![]() 段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 唐纪十五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1]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松外蛮,破之。 [1]夏季,四月,丁巳(初七),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击败松外蛮。 初,州都督刘伯英上言:“松外诸蛮暂降复叛,请出师讨之,以通西洱、天竺之道。”敕建方发巴蜀十三州兵讨之。蛮酋双舍帅众拒战,建方击败之,杀获千余人。群蛮震慑,亡窜山⾕。建方分遣使者谕以利害,皆来归附,前后至者七十部,户十万九千三百,建方署其酋长蒙和等为县令,各统所部,莫不 ![]() 起初,州都督刘伯英上书言道:“松外各个蛮族暂时降附如今又叛 ![]() ![]() ![]() [2]己未,契丹辱纥主曲据帅众內附,以其地置玄州,以曲据为刺史,隶营州都督府。 [2]己未(初九),契丹首领曲据率领兵众归附唐朝,唐朝在其居住地设置玄州,任命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 [3]甲子,乌胡镇将古神 ![]() ![]() ![]() [3]甲子(十四⽇),乌胡镇守将领古神 ![]() ![]() ![]() ![]() [4]初,西厥乙毗咄陆可汗以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多逻斯⽔,在西州北千五百里,统处月、处密、始苏、歌罗禄、失毕五姓之众。乙毗咄陆奔吐火罗,乙毗 ![]() [4]起初,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任命阿史那贺鲁为叶护,居住在多逻斯河畔,在西州以北一千五百多里的地方,统辖处月、处密、始苏、歌逻禄、失毕五个部落的兵众。乙毗咄投奔吐火罗时,乙毗 ![]() [5]五月,庚子,右卫率长史王玄策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大破之。 [5]五月,庚子(二十⽇),右卫率长史王玄策进攻帝那伏帝王阿罗那顺,将其打得大败。 初,中天竺王尸罗逸多兵最強,四天竺皆臣之,玄策奉使至天竺,诸国皆遣使⼊贡。会尸罗逸多卒,国中大 ![]() 起初,中天竺国王尸罗逸多兵力最強,东、西、南、北四天竺都臣服于他,王玄策奉使节到天竺,各国都派使者进献贡品。恰巧尸罗逸多去世,国內大 ![]() ![]() ![]() ![]() [6]六月,乙丑,以⽩别部为居延州。 [6]六月,乙丑(十六⽇),唐朝以⽩别部所居地为居延州。 [7]癸酉,特进宋公萧卒,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上曰:“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子锐嗣,尚上女襄城公主。上 ![]() [7]癸酉(二十⽇),特进宋公萧去世,太常寺议定其谥号为德,尚书省议定谥号为隶。太宗说:“谥号本是标明人的行迹的,应当符合实际,可加谥号为贞褊公。”萧的儿子萧锐继承其⽗的食邑爵位,并娶太宗女儿襄城公主为 ![]() [8]上以⾼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舰。上从之。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強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8]太宗认为⾼丽正值穷困凋弊,议定在明年征发三十万兵力,一举灭掉它。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必须储备一年的粮食,而牲畜并不能运载那么多,应当准备舟船用⽔运。隋朝末年惟独剑南地区没有寇盗与兵 ![]() [9]庚寅,西突厥相屈利啜请帅所部从讨⻳兹。 [9]庚寅(十一⽇),西突厥丞相屈利啜请求率领本部跟从唐军讨伐⻳兹。 [10]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玄武门,时太⽩屡昼见,主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传《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宮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尔勇健!”又以君羡官称封邑皆有“武”字,深恶之,后出为华州刺史。有布⾐员道信,自言能绝粒,晓佛法,君羡深敬信之,数相从,屏人语。御史奏君羡与妖人 ![]() [10]起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人李君羡掌管玄武门宿卫,当时金星多次在⽩天出现,太史占卜说:“女主将兴起。”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太宗听后非常厌恶。正赶上太宗在宮中与众位武将饮宴,行酒令,让每个人各讲小名。李君羡自称小名五娘,太宗非常惊讶,进而笑着说:“什么女子,竟这么勇健!”又因为君羡官衔封爵籍贯都有一个“武”字,非常厌恶,随后让他出任华州刺史。有个布⾐名叫员道信,自称能够不进饮食,通晓佛法,李君羡非常敬慕相信他,多次与他形影相随,窃窃私语。御史上奏称君羡勾通妖人,图谋叛 ![]() 上密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所云,信有之乎?”对曰:“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宮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杀唐子孙殆尽,其兆既成矣。”上曰:“疑似者尽杀之,何如?”对曰:“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往三十年,其人已老,庶几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借使得而杀之,天或生壮者肆其怨毒,恐陛下子孙,无遗类矣!”上乃止。 太宗曾秘密地问太史令李淳风:“《秘记》上所说的谣传,真有其事吗?”答道:“我仰观天象,俯察历数,这个人现在已在陛下宮中了,是陛下亲属,从今往后不超过三十年,这个人当做天下的君王,并将大唐皇室子孙杀得不剩几个,其征兆已经形成了。”太宗说:“凡是有怀疑的统统杀掉,怎么样?”李淳风答道:“此乃天命,人们不能够违抗。未来称王的人死不了,反而⽩⽩地杀死无辜。而且今后三十年,那个人也已经老了,也许该存有慈善心肠,祸害可能会小些。如今即使找到此人将其杀死,老天或许会降生更加強壮的人大肆发 ![]() [11]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京师,疾笃,上征赴⽟华宮,肩舆⼊殿,至御座侧乃下,相对流涕,因留宮下,闻其小愈则喜形于⾊;加剧则忧悴。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互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老子》曰:‘知⾜不辱,知止不殆。’陛下功名威德亦可⾜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且陛下每决一重囚,必令三覆五奏,进素膳,止音乐者,重人命也。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愍乎!向使⾼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能为国中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国中,內为前代雪 ![]() ![]() ![]() [11]司空梁文昭公房玄龄留守在京城,病情加重,太宗征召他到⽟华宮,乘坐轿子进⼊殿內,到太宗御座旁边才下轿,与太宗相对流泪,太宗将房玄龄留在宮中,听说病情好转则喜形于⾊;病情加重则忧虑憔悴。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我蒙受皇上的隆恩,如今天下无事,只有东征⾼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其非而不说话,真是死有余辜啊。”于是上表章劝谏,认为:“《老子》说:‘知道満⾜,不会遭到困辱,知道适可而止,不会遇到危险。’陛下的功名威德也可以知⾜了,开拓疆土也当适可而止,而且陛下每次叛决一个死刑犯人,一定要三次复议五次上奏,进素食,停止音乐,这正是重视人的 ![]() ![]() ![]() ![]() ![]() ![]()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 ![]() 柳芳曰: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直到死于宰相位上,共三十二年,天下人号称为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寻,道德也达到至⾼境界。所以太宗平定祸 ![]() [12]八月,己酉朔,⽇有食之。 [12]八月,己酉朔(初一),出现⽇食。 [13]丁丑,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 [13]丁丑(二十九⽇),敕令越州都督府以及婺、洪等州修造海船及双舫船一千一百艘。 [14]辛未,遣左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出金山道击薛延陀余寇。 [14]辛未(二十三⽇),派遣左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从金山道出兵进攻薛延陀残余势力。 [15]九月,庚辰,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击处月、处密,破之,余众悉降。 [15]九月,庚辰(初二),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进攻处月、处密,将其击败,余众全部投降。 [16]癸未,薛万彻等伐⾼丽还。万彻在军中,使气陵物,裴行方奏其怨望,坐除名,流象州。 [16]癸未(初五),薛万彻等人征伐⾼丽返回朝廷。万彻在军中,恃才傲物,盛气凌人,裴行方上奏称其有怨言,因而被罢官除掉名籍,流放到象州。 [17]己丑,新罗奏为百济所攻,破其十三城。 [17]己丑(十一⽇),新罗向朝廷上奏表称百济进攻其国,攻克十三座城。 [18]己亥,以⻩门侍郞褚遂良为中书令。 [18]己亥(二十一⽇),任命⻩门侍郞褚遂良为中书令。 [19]強伟等发民造船,役及山獠,雅、邛、眉三州獠反。壬寅,遣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发陇右、峡中兵二万余人以击之。蜀人苦造船之役,或乞输直雇潭州人造船;上许之。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价踊贵,剑外 ![]() [19]強伟等人征发百姓造船,山獠人也去做力役,雅、邛、眉三州獠民造反。壬寅(二十四⽇),朝廷派茂州都督张士贵、右卫将军梁建方征发陇右、峡中的士兵二万多人进攻獠民。蜀人苦于造船的劳役,有人请求出价钱雇佣潭州人造船,太宗允许。州县官吏督促过急,百姓们甚至卖田地宅院、卖儿卖女都供不上,粮价猛涨,引起剑外一带 ![]() [20]冬,十月,癸丑,车驾还京师。 [20]冬季,十月,癸丑(初六),太宗车驾回到京城。 [21]回纥吐 ![]() ![]() ![]() ![]() ![]() ![]() [21]回纥吐 ![]() ![]() ![]() ![]() ![]() ![]() ![]() [22]阿史那社尔既处破月、处密,引兵自焉耆之西趋⻳兹北境,分兵为五道,出其不意,焉耆王薛婆阿那支弃城奔⻳兹,保其东境。社尔遣兵追击,擒而斩之,立其从⽗弟先那准为焉耆王,使修职贡。⻳兹大震,守将多弃城走。社尔进屯碛口,去其都城三百里,遣伊州刺史韩威帅千余骑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兹王诃利布失毕、其相那利、羯猎颠帅众五万拒战。锋刃甫接,威引兵伪遁,⻳兹悉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兹惧,将却,继叔乘之,⻳兹大败,逐北八十里。 [22]阿史那社尔打败处月、处密后,领兵从焉耆的西面直抵⻳兹北部边境,分兵五路,出其不意,焉耆国王薛婆阿那支弃城投奔⻳兹,据守其东部边境。阿史那社尔派兵追击,生擒并杀掉他,立他的堂弟先那准为焉耆国王,让他继续向唐朝进贡。⻳兹大为震动,守城将士多弃城逃走。阿史那社尔进驻碛口,离⻳兹都城三百里,派伊州刺史韩威率领一千多骑兵为前锋,骁卫将军曹继叔紧随其后。到了多褐城,⻳兹国王诃利布失华、丞相那利、羯猎颠率领五万兵众抵抗。短兵相接,韩威引兵假装后退,⻳兹兵倾巢出兵追击,跑了有三十里,韩威与曹继叔的军队会合。⻳兹兵害怕,想要退却,曹继叔乘机反击,⻳兹大败,北逃八十里。 [23]甲戌,以回纥吐 ![]() [23]甲戌(二十七⽇),唐朝任命回纥吐 ![]() [24]十一月,庚子,契丹帅窟哥、奚帅可度者并帅所部內属。以契丹部为松漠府,以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别帅达稽等部为峭落等九州,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以奚部为饶乐府,以可度者为都督;又以其别帅阿会等部为弱⽔等五州,亦各以其辱纥主为刺史。辛丑,置东夷校尉官于营州。 [24]十一月,庚子(二十三⽇),契丹将领窟哥、奚族将领可度者一同率领本部归附唐朝。朝廷将契丹本部改为松漠府,任命窟哥为都督;又以其将领达稽等部为峭落等九州,各自任命他们的首领为刺史。以奚族本部为铙乐府,任命可度者为都督;又以其将领阿会等部为弱⽔等五州,也是各任命其部族首领为刺史。辛丑(二十四⽇),在营州设置东夷校尉官。 [25]十二月,庚午,太子为文德皇后作大慈恩寺成。 [25]十二月,庚午(二十四⽇),太子李治为文德皇后建造大慈恩寺竣工。 [26]⻳兹王布失毕既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 ![]() [26]⻳兹国王布失毕兵败后,退保都城,阿史那社尔急行军 ![]() 张张,据守拨换城,社尔领兵攻城,用了四十天,闰十二月,丁丑(初一),攻陷城池,生擒布失毕以及羯猎颠。那利只⾝逃走,暗中引勾西突厥的兵力与本国兵力合在一处共一万多人,袭击郭孝恪。郭孝恪在城外安营扎帐,有的⻳兹人告诉他那利即将赶来,孝恪不以为意。那利忽然大兵 ![]() ![]() ![]() ![]() ![]() ![]() ![]() 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郞将权祗甫诣诸城,开示祸福,皆相帅请降,凡得七百余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老,宣国威灵,谕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王;⻳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纪功而还。 阿史那社尔前后共攻下大城五座,派左卫郞将权祗甫到各个城中,晓以祸福,各城相继请求投降,共得七百多城,俘虏男女几万人。社尔于是召集城中⽗老,宣示朝廷的威严神灵,讲明征伐有罪之国的道理,立⻳兹国王的弟弟叶护为国王;⻳兹人非常⾼兴。西域地区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着送骆驼马匹和军粮,社尔刻石碑纪功,而后班师回朝。 [27]戊寅,以昆兵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以鼓纛,使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27]戊寅(初二),唐朝任命昆丘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赐给鼓和大旗,让他招抚讨伐未归服的西突厥人。 [28]癸未,新罗相金舂秋及其子文王⼊见。舂秋,真德之弟也。上以舂秋为特进,文王为左武卫将军。舂秋请改章服从国中,內出冬服赐之。 [28]癸未(初七),新罗国丞相金舂秋与他的儿子金文王来到唐朝拜见太宗。金舂秋是金真德的弟弟。太宗封舂秋为特进,文王为左武卫将军。舂秋请求按照唐朝的式样改⾰新罗员官的礼服,太宗拿出冬服赐给他。 二十三年(巳酉、649) 二十三年(巳酉,公元649年) [1]舂,正月,辛亥,⻳兹王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等至京师,上责让而释之,以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郞将。 [1]舂季,正月,辛亥(初六),⻳兹国王布失毕及其丞相那利等人被押到了京城,太宗予以责备后将他们放了,任命布失毕为左武卫中郞将。 [2]西南徒莫祗等蛮內附,以其地为傍、望、览、丘四州,隶朗州都督府。 [2]西南地区徒莫祗等蛮族归附唐朝,以其辖地设傍、望、览、丘四州,隶属于朗州都督府。 [3]上以突厥车鼻可汗不⼊朝,遣右骁卫郞将⾼侃发回纥、仆骨等兵袭击之。兵⼊其境,诸部落相继来降。拔悉密吐屯肥罗察降,以其地置新黎州。 [3]太宗因突厥车鼻可汗不来朝见,派右骁卫郞将⾼侃征发回纥、仆骨等兵马袭击突厥。军队到了突厥境內,各部相继前来投降。拔悉密首领肥罗察投降,唐朝在其原地设置新黎州。 [4]二月,丙戌,置瑶池都督府,隶安西都护;戊子,以左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4]二月,丙戌(十一月),唐朝设置瑶池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戊子(十三⽇),任命左卫将军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 [5]三月,丙辰,置丰州都督府,使燕然都护李素立兼都督。 [5]三月,丙辰(十三⽇),唐朝设置丰州都督府,由燕然都护李素立兼任都督职。 [6]去冬旱,至是始雨。辛酉,上力疾至显道门外,赦天下。丁卯,敕太子于金 ![]() [6]上一年冬季大旱,到此时才下了第一场雨。辛酉(十七⽇),太宗支撑病体到了显道门外,大赦天下。丁卯(二十三⽇),太宗敕令太子李治在金 ![]() [7]夏,四月,乙亥,上行幸翠微宮。 [7]夏季,四月,乙亥(初一),太宗行幸翠微宮。 [8]上谓太子曰:“李世才智有余,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 ![]() [8]太宗对太子说:“李世才智有余,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不能够敬服你。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 ![]() [9]辛酉,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薨。 [9]辛酉(十八⽇),开府仪同三司卫景武公李靖去世。 [10]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不食,发有变⽩者。上泣曰:“汝能孝 ![]() [10]太宗病情加重,上吐下 ![]() ![]() ![]() 太子拥无忌颈,号恸将绝,无忌揽涕,请处分众事以安內外,太子哀号不已,无忌曰:“主上以宗庙社稷付殿下,岂得效匹夫唯哭泣乎!”乃秘不发丧。庚午,无忌等请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继太子而至,顿于两仪殿。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郞⾼季辅兼中书令。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军国大事,不可停阙;平常细务,委之有司。诸王为都督、刺史者,并听奔丧,濮王泰不在来限。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四夷之人⼊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面、割耳,流⾎洒地。 太子抱着长孙无忌的脖子,号淘痛哭,悲痛 ![]() ![]() 六月,甲戌朔,⾼宗即位,赦天下。 六月,甲戌朔(初一),⾼宗李治即位,大赦天下。 [11]丁丑,以叠州都督李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 ![]() [11]丁丑(初四),任命叠州都督李世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 ![]() [12]先是,太宗二名,令天下不连言者勿避;至是,始改官名犯先帝讳者。 [12]先前,太宗“世民”二字,令天下不连在一起写的不用避讳;到了此时,开始更改犯先帝名讳的官名。 [13]癸未,以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帝许之,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癸巳,以李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3]癸未(初十),任命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门下二省事务。无忌执意辞退掌管尚书省,⾼宗答允,于是命他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癸巳(二十⽇),任命李世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14]阿史那社尔之破⻳兹也,行军长史薛万备请因兵威说于阗王伏信⼊朝,社尔从之。秋,七月,己酉,伏信随万备⼊朝,诏⼊谒梓官。 [14]阿史那社尔打败⻳兹后,行军长史薛万备请求借着军队威慑劝说于阗国王伏信⼊京朝见,社尔听从其意见。秋季,七月,己酉(初六),伏信随薛万备⼊朝,⾼宗下诏让他谒见太宗灵柩。 [15]八月,癸酉,夜,地震,晋州尤甚, ![]() [15]八月,癸酉(初一),夜里,发生地震,晋州震情尤其严重,死五千多人。 [16]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杀⾝殉葬,上遣上谕以先旨不许。蛮夷君长为先帝所擒服者颉利等十四人,皆琢石为其像,刻名列于北司马门內。 [16]庚寅(十八⽇),安葬太宗皇帝于昭陵,庙号太宗。阿史那社尔、契何力请求杀自殉葬,⾼宗派人告诉他们先帝遗旨不允许。被太宗擒获归服的各部族首领颉利等十四人,都雕刻他们的石人像,并刻上名字排列在北司马门內。 [17]丁酉,礼部尚书许敬宗奏弘农府君庙应毁,请蔵主于西夹室,从之。 [17]丁酉(二十五⽇),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请应毁掉弘农府君庙,请将供奉的神主蔵在太庙的西夹室,⾼宗依准。 [18]九月,乙卯,以李为左仆 ![]() [18]九月,乙卯(十三⽇),任命李世为尚书左仆 ![]() [19]冬,十月,以突厥诸部置舍利等五州隶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定襄都督府。 [19]冬季,十月,在突厥各部设置舍利等五州隶属于云中都督府,苏农等六州隶属定襄都督府。 [20]乙亥,上问大理卿唐临系囚之数,对曰:“见囚五十余人,唯二人应死。”上悦。上尝录系囚,前卿所处者多号呼号称冤,临所处者独无言。上怪问其故。囚曰:“唐卿所处,本自无冤”上叹息良久,曰:“治狱者不当如是 ![]() [20]乙亥(初四),⾼宗询问大理寺卿唐临在押的囚犯数目,答道:“现关押五十多人,只有二人应当处死。”⾼宗听后十分⾼兴。⾼宗曾亲自讯问犯人的罪状,前任大理寺卿处置过的犯人多大声喊冤。唐临处置的犯人却不发一言。⾼宗 ![]() ![]() [21]上以吐蕃赞普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赞普致书于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 [21]⾼宗任命吐蕃赞普弃宗弄赞为驸马都尉,封为西海郡王。赞普寄书给长孙无忌等人写道:“大唐天子刚刚即位,大臣有不忠诚的,理当率兵赴国內讨伐除灭。” [22]十二月,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 [22]十二月,⾼宗颁布诏令允许濮王李泰开设府署设置僚属,车马服饰与珍贵膳食等,特加优惠供给。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上永徽元年(庚戌、650) 唐⾼宗永徽元年(庚戌,公元650年) [1]舂,正月,辛丑朔,改元。 [1]舂季,正月,辛丑朔(初一),改年号为永徽。 [2]丙午,立妃王氏为皇后。后,思政之孙也。以后⽗仁为特进、魏国公。 [2]丙午(初六),⾼宗立妃子王氏为皇后。皇后乃是王思政的孙女。封皇后的⽗亲王仁为特进、魏国公。 [3]己未,以张行成为侍中。 [3]己未(十九⽇),任命张行成为侍中。 [4]辛酉,上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引刺史十人⼊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 [4]辛酉(二十一⽇),⾼宗召见各地的朝集使,对他们说:“朕刚刚即位,有对百姓不便利的事情你们都应奏陈,未说透彻的再次上书启奏。”从此每天带十名刺史进⼊阁中,询问民间百姓疾苦,及其从政措施。 有洛 ![]() 有一个洛 ![]() [5]太宗女衡山公主应适长孙氏,有司以为服既公除, ![]() [5]太宗的女儿衡山公主应当下嫁长孙氏,有关员官认为天子既已因公脫去丧服,想让公主在当年秋季成婚。于志宁上书言道:“汉文帝立下不必穿丧服三年的制度,本来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公主服丧本应穿上 ![]() [6]二月,辛卯,立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杞王,素节为雍王。 [6]二月,辛卯(二十二⽇),立皇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 [7]夏,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弄赞卒,其嫡子早死,立其孙为赞普。赞普幼弱,政事皆决于国相禄东赞。禄东赞 ![]() [7]夏季,五月,壬戌(二十四⽇),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去世,他的嫡长子早已死去,便立他的孙子为赞普。赞普年幼懦弱,政事都由吐蕃的丞相禄东赞裁决。禄东赞 ![]() [8]六月,⾼侃击突厥,至阿息山。车鼻可汗召诸部兵皆不赴,与数百骑遁去。侃帅精骑追至金山,擒之以归,其众皆降。 [8]六月,⾼侃进攻突厥,到达阿息山。车鼻可汗征召各部兵马都不赴命,无可奈何率领几百名骑兵逃走。⾼侃率领精锐骑兵追到金山,生擒车鼻可汗后返回,其手下兵众纷纷投奔。 [9]初,阿史那社尔虏⻳兹王布失毕,立其弟为王。唐兵既还,其酋长争立,更相攻击。秋,八月,壬午,诏复以布失毕为⻳兹王,遣归国,抚其众。 [9]起初,阿史那社尔俘虏了⻳兹国王布失毕,立他的弟弟为国王。唐朝军队返回朝廷后,各部落首领争夺王位,相互攻击。秋季,八月,壬午(十六⽇),⾼宗颁布诏令让布失毕重新做⻳兹国王,派遣他回到本国,安抚民众。 [10]九月,庚子,⾼侃执车鼻可汗至京师,释之,拜左武卫将军,处其余众于郁督军山,置狼山都督府以统之。以⾼侃为卫将军。于是突厥尽为封內之臣,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单于领狼山、云中、桑乾三都督,苏农等一十四州;瀚海领瀚海、金徽、新黎等七都督,仙萼等八州;各以其酋长为刺史、都督。 [10]九月,庚子(初四),⾼侃将车鼻可汗押送到京城,释放了他,拜官左武卫将军,将突厥剩余民众安置在郁督军山,并设置狼山都督府以统率他们。任命⾼侃为卫将军。从此突厥人全部为大唐封土內的臣民,分别设置单于、瀚海二个都护府。单于都护府统领狼山、云中、桑⼲三个都督府,苏农等十四个州;瀚海都护府管辖瀚海、金徽、新黎等七个都督府,仙萼等八个州;各自任命其部落首领为刺史、都督。 [11]癸亥,上出畋,遇雨,问谏议大夫昌乐⾕那律曰:“油⾐若为则不漏?”对曰:“以瓦为之,必不漏。”上悦,为之罢猎。 [11]癸亥(二十七⽇),⾼宗出城游猎,遇上大雨,便问谏议大夫昌乐人⾕那律:“遮雨的油⾐怎么样才能不漏⽔?”答道:“用瓦片做的,肯定不会漏。”⾼宗听后⾼兴,为此停止打猎。 [12]李固求解职;冬,十月,戊辰,解左仆 ![]() [12]李世执意请求辞职;冬季,十月,戊辰(初三),解除李世的尚书左仆 ![]() [13]己未,监察御史 ![]() ![]() [13]己未(疑误),监察御史、 ![]() ![]() ![]() [14]十二月,庚午,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讨琰州叛獠;万岁、法兴⼊洞招 ![]() [14]十二月,庚午(初五),梓州都督谢万岁、兖州都督谢法兴,与黔州都督李孟尝合兵讨伐琰州反叛的獠民;万岁、法兴二人进⼊獠民居住的山洞里招抚他们,被獠民杀死。 二年(辛亥、651) 二年(辛亥,公元651年) [1]舂,正月,乙巳,以⻩门侍郞宇文节、中书侍郞柳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亨之兄子,王皇后之舅也。 [1]舂季,正月,乙巳(十一⽇),唐朝任命⻩门侍郞宇文节、中书侍郞柳二人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柳是柳亨的侄子,王皇后的舅舅。 [2]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离散,庐帐渐盛,闻太宗崩,谋袭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知其谋,表言之,上遣通事舍人桥宝明驰往 ![]() ![]() [2]左骁卫将军、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招集当地离散的百姓,草庐帐篷渐渐多起来,听说唐太宗驾崩后,便谋划着偷袭攻取西、庭二州。庭州刺史骆弘义得悉他的计谋,上表给朝廷讲明其事,⾼宗派通事舍人桥宝明飞奔前往安抚。宝明劝说阿史那贺鲁,让他的长子运到朝中当宿卫官,授官为右骁卫中郞将,不久唐朝又遣送运回去。运于是劝说他⽗亲领兵往西走,打败乙毗 ![]() [3]焉耆王婆伽利卒,国人表请复立故王突骑支;夏,四月,诏加突骑支右武卫将军,遣还国。 [3]焉耆国王婆伽利去世,本国人上表请求重新拥立老王突骑支;夏季,四月,⾼宗下诏加封突骑支为右武卫将军,让他回到国中。 [4]金州刺史滕王元婴骄奢纵逸,居亮 ![]() [4]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婴骄奢 ![]() 元婴与蒋王恽皆好聚敛,上尝赐诸王帛各五百段,独不及二王,敕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两车以为钱贯。”二王大惭。 李元婴与蒋王李恽都喜好收敛财物,⾼宗曾经赐给众王每人五百段绢帛,惟独没有滕、蒋二王的,敕令说:“滕王皇叔与蒋王皇兄自己能够经营聚敛,不必赐给财物;只给⿇两车串钱用。”二王大为愧羞。 [5]秋,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浦类县,杀略数千人。诏左武候大将军建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发秦、成、岐、雍府兵三万人及回纥五万骑以讨之。 [5]秋季,七月,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进犯庭州,攻陷金岭城以及蒲类县,杀死抢夺几千人。⾼宗下诏任命左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德逸、右武候将军薛孤吴仁为副总管,征发秦、成、岐、雍府兵力三万人,以及回纥五万骑兵讨伐突厥。 [6]癸巳,诏诸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以⾼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6]癸巳(初二),⾼宗下诏令各位礼仪官、学士们商议朝廷的明堂制度,将⾼祖皇帝配享五位天帝,太宗皇帝配享五位人帝。 [7]八月,己巳,以于志宁为左仆 ![]() ![]() [7]八月,己巳(初八),任命于志宁为尚书左仆 ![]() ![]() [8]己卯,郞州⽩⽔蛮反,寇⿇州,遣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发兵讨之。 [8]己卯(十八⽇),郞州⽩⽔蛮族人反叛,进犯⿇州,唐朝派左领军将军赵孝祖等人发兵讨伐。 [9]九月,癸巳,废⽟华宮为佛寺。戊戌,更命九成宮为万年宮。 [9]九月,癸巳(初三),废掉⽟华宮,改为佛寺。戊戌(初八),将九成宮改名为万年宮。 [10]庚戌,左武候引驾卢文 ![]() ![]() ![]() [10]庚戌(二十⽇),左武候引驾卢文 ![]() ![]() ![]() [11]闰月,长孙无忌等上所删定律令式;甲戌,诏颁之四方。 [11]闰九月,长孙无忌等人进呈所删定的律令式;甲戌(十四⽇),⾼宗下诏将其颁行国全。 [12]上谓宰相曰:“闻所在官司,行事犹互观颜面,多不尽公。”长孙无忌对曰:“此岂敢言无;然肆情曲法,实亦不敢。至于小小收取人情,恐陛下尚不能免。”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 [12]⾼宗对宰相们说:“听说你们所在的官署,员官们还要互相观察脸⾊行事,大多不能完全公正。”长孙无忌答道:“这些怎么能敢说没有呢?然而徇情枉法,也实在不敢。至于说稍稍地考虑一些人表因素,恐怕陛下也不能避免。”无忌以元舅⾝份辅佐朝政,凡有所建言,⾼宗无不赞许采纳。 [13]冬,十有一月,辛酉,上祀南郊。 [13]冬季,十一月,辛酉(初二),⾼宗到南郊祭祀。 [14]癸酉,诏:“自今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马者,罪之。” [14]癸酉(十四⽇),⾼宗颁布诏令:“今后朝中员官及外州有进献鹰鹘及狗马者,一律定罪。” [15]戊寅,特浪羌酋董悉奉求、辟惠羌酋卜檐莫各帅种落万余户诣茂州內附。 [15]戊寅(十九⽇),特浪羌族首领董悉奉求、辟惠羌族首领卜檐莫各自率领本部落一万多户到茂州归附唐朝。 [16]窦州、义州蛮酋李宝诚等反,桂州都督刘伯英讨平之。 [16]窦州、义州蛮族首领李宝诚等人谋反,桂州都督刘伯英予以讨伐平定。 [17]郞州道总管赵孝祖讨⽩⽔蛮,蛮酋秃磨蒲及俭弥于帅众据险拒战,孝祖皆击斩之。会大雪,蛮饥冻,死亡略尽。孝祖奏言:“贞观中讨昆州乌蛮,始开青蛉、弄栋为州县。弄栋之西有小 ![]() ![]() ![]() ![]() ![]() [17]郞州道总管赵孝祖讨伐⽩⽔蛮族人,其首领秃磨蒲及俭弥于率领兵众占据险要抵抗,孝祖将他们全都杀死。正赶上天降大雪,蛮族人饥寒 ![]() ![]() ![]() ![]() ![]() ![]() [18]十二月,壬子,处月朱 ![]() ![]() [18]十二月,壬子(二十四⽇),处月部落的朱 ![]() ![]() [19]是岁,百济遣使⼊贡,上戒之,使“勿与新罗、⾼丽相攻,不然,吾将发兵讨汝矣。” [19]这一年,百济国派使者进献贡品,⾼宗告诫来使,让百济“不要与新罗、⾼丽相互攻伐,不然的话,我大唐将要征发大军讨伐你们。” 三年(壬子、652) 三年(壬子,公元652年) [1]舂,正月,己未朔,吐⾕浑、新罗、⾼丽、百济并遣使⼊贡。 [1]舂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吐⾕浑、新罗、⾼丽、百济纷纷派使者到朝廷进献贡品。 [2]癸亥,梁建方、契何力等大处破月朱 ![]() ![]() [2]癸亥(初五),梁建方、契何力等人在牢山大败处月朱 ![]() ![]() [3]己巳,以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3]己巳(十一⽇),任命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4]丙子,以飨太庙;丁亥,飨先农,躬耕藉田。 [4]丙子(十八⽇),⾼宗祭献太庙;丁亥(二十九⽇),祭献神农祠,⾼宗躬行藉田礼。 [5]二月,甲寅,上御安福门楼,观百戏。乙卯,上谓侍臣曰:“昨登楼, ![]() 冀杜胡人窥望之情,亦因以为诫。” [5]二月,甲寅(二十七⽇),⾼宗亲临安福门城楼,观看各种杂耍。乙卯(二十八⽇),⾼宗对⾝边大臣说:“昨⽇登上城楼,想要观察风俗民情的奢侈与节俭,并非为了声乐之娱。朕听说西域人擅长击的游戏,曾想亲自看一看。昨⽇初次登上城楼,即有众多的西域人击,好像以为朕笃好击。帝王所作所为,岂能那么随意轻率?朕已经将那烧焚,希望以此来杜绝西域人窥探帝王喜好的想法,也是引以为戒。” [6]三月,辛巳,以宇文节为侍中,柳为中书令,以兵部侍郞三原韩瑗守⻩门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 [6]三月,辛巳(二十四⽇),任命宇文节为侍中,柳为中书令,任命兵部侍郞三原人韩瑗代理⻩门侍郞、同中书门下三品。 [7]夏,四月,赵孝祖大破西南蛮,斩小 ![]() ![]() [7]夏季,四月,赵孝祖大败西南蛮族人,杀死小 ![]() ![]() [8]甲午,澧州刺史彭思王元则薨。 [8]甲午(初七),澧州刺史、彭思王李元则去世。 [9]六月,戊申,遣兵部尚书崔敦礼等将并、汾步骑万人往茂州。发薛延陀余众渡河,置祁连州以处之。 [9]六月,戊申(二十二⽇),⾼宗派兵部尚书崔敦礼等人统率并、汾州步骑兵一万人前往茂州。征调薛延陀剩余民众渡过⻩河,设置祁连州安置他们。 [10]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赦天下。王皇后无子,柳为后谋,以忠⺟刘氏微 ![]() [10]秋季,七月,丁巳(初二),⾼宗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王皇后没有子嗣,柳为皇后谋划,因李忠生⺟刘氏出⾝微 ![]() [11]丁丑,上问户部尚书⾼履行:“去年进户多少?”履行奏:“去年进户总一十五万。”因问隋代及今⽇见户,履行奏:“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即今户三百八十万。”履行,士廉之子也。 [11]丁丑(二十二⽇),⾼宗问户部尚书⾼履行:“去年增加了多少户口?”履行奏称:“去年增加户口总计十五万。”进而询问隋代与今⽇户口数,履行奏道:“隋朝开皇年间,有八百七十万户,本朝现有三百八十万户。”履行是⾼士廉的儿子。 [12]九月,守中书侍郞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 [12]九月,任命代理中书侍郞来济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13]冬,十一月,庚寅,弘化长公主自吐⾕浑来朝。 [13]冬季,十一月,庚寅(疑误),弘化长公主从吐⾕浑回来朝见。 [14]癸巳,濮王泰薨于均州。 [14]癸巳(疑误),濮王李泰在均州去世。 [15]散骑常侍房遗 ![]() ![]() ![]() ![]() ![]() ![]() ![]() [15]散骑常侍房遗 ![]() ![]() ![]() ![]() 我申辩,太宗对公主大加责备,由此失宠;公主闷闷不乐。恰巧此时御史弹劾盗窃案,搜得僧人辩机的宝枕,辩机称是公主赐给他的。公主与辩机私通,送 给他无以数计的财物,改让另两个女人侍候房遗 ![]() ![]() ![]() ![]() 先是,驸马都尉薛万彻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朝,与遗 ![]() ![]() ![]() ![]() ![]() ![]() ![]() ![]() ![]() 先前,驸马都尉薛万彻获罪被除去名籍,降职为宁州刺史。到朝廷来,与房遗 ![]() ![]() ![]() ![]() ![]() ![]() ![]() ![]() ![]() ![]()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恪⺟,隋炀帝女也。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 ![]() ![]() ![]()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文武全才,太宗常常觉得他像自己,想要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争辩才作罢,由此李恪与长孙无忌关系恶化。李恪平素名望较⾼,为人心所向,无忌非常忌恨他,想要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房遗 ![]() 四年(癸丑、653) 四年(癸丑,公653年) [1]舂,二月,甲申,诏遗 ![]() ![]() ![]() ![]() [1]舂季,二月,甲申(初二),⾼宗诏令将房遗 ![]() ![]() ![]() 乙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卿江夏王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并坐与房遗 ![]() ![]() ![]() ![]() ![]() 乙酉(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 ![]() ![]() ![]() ![]() ![]() [2]开府仪同三司李为司空。 [2]改任开府仪同三司李世为司空。 [3]初,林邑王范头利卒,子真龙立,大臣伽独弑之,尽灭范氏。伽独自立,国人弗从,乃立头利之婿婆罗门为王。国人咸思范氏,复罢婆罗门,立头利之女为王。女不能治国,有诸葛地者,头利之姑子也,⽗为头利所杀,南奔真腊,大臣可伦翁定遣使 ![]() ![]() [3]起初,林邑国王范头利死后,他的儿子真龙即位,大臣伽独杀死真龙,将范氏宗族斩尽杀绝。伽独自立为国王,国人都不从命,于是立头利的女婿婆罗门为国王。国內百姓都思念范氏一家,又罢免婆罗门,立头利的女儿为国王。他的女儿不能够治理国政,有个名叫诸葛地的,是头利姑⺟的儿子,⽗亲被头利杀死后,向南投奔到真腊。大臣可伦翁定派使者将他 ![]() [4]秋,九月,壬戌,右仆 ![]() ![]() [4]秋季,九月,壬戌(十三⽇),尚书左仆 ![]() ![]() [5]冬,十月,庚子,上幸骊山温汤;乙巳,还宮。 [5]冬季,十月,庚子(二十二⽇),⾼宗巡幸骊山温泉;乙巳(二十七⽇),回到宮中。 [6]初,睦州女子陈硕真以妖言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 ![]() ![]() ![]() [6]起初,睦州女子陈硕真用妖术筮言蛊惑民众,与妹夫章叔胤举兵反唐,自称文佳皇帝,任命叔胤为仆 ![]() ![]() ![]() [7]癸丑,以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 [7]癸丑(初五),任命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 [8]十二月,庚子,侍中宪公⾼季辅薨。 [8]十二月,庚子(二十三⽇),侍中宪公⾼季辅去世。 [9]是岁,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卒,其子颉达度设号真珠叶护,始与沙钵罗可汗有隙,与五弩失毕共击沙钵罗,破之,斩首千余级。 [9]这一年,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死,他的儿子颉达度设自号真珠叶护,开始与沙钵罗可汗有隔阂,与五弩失毕联合进攻沙钵罗,大败沙钵罗,杀死一千多人。 五年(甲寅、654) 五年(甲寅,公元654年) [1]舂,正月,壬戌,羌酋冻就內附,以其地置剑州。 [1]舂季,正月,壬戌(十五⽇),羌族首领冻就归附朝廷,在其所在地设置剑州。 [2]三月,戊午,上行幸万年宮。 [2]三月,戊午(十二月),⾼宗行幸万年宮。 [3]庚申,加赠武德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官。 [3]庚申(十四⽇),追赠武德朝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的官爵。 初,王皇后无子,萧淑妃有宠,王后疾之。上之为太子也,⼊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太宗崩,武氏随众 ![]() ![]() ![]() ![]() ![]() 起初,王皇后没有儿子,萧淑妃得⾼宗宠幸,王皇后十分忌妒。⾼宗做太子的时候,进寝宮侍奉太宗,看见才人武氏便十分喜 ![]() ![]() ![]() ![]() ![]() [4]乙丑,上幸凤泉汤;乙巳,还万年宮。 [4]乙丑(十九⽇),⾼宗巡幸凤泉汤;己巳(二十三⽇),回到万年宮。 [5]夏,四月,大食发兵击波斯,杀波斯王伊嗣侯,伊嗣侯之子卑路斯奔吐火罗。大食兵去,吐火罗发兵立卑路斯为波斯王而还。 [5]夏季,四月,大食国出兵进攻波斯国,杀死波斯国王伊嗣侯,伊嗣侯的儿子卑路斯投奔吐火罗。大食军队退去,吐火罗派兵护送卑路斯回到国中,立为波斯国王。 [6]闰月,丙子,以处月部置金満州。 [6]闰五月,丙子(初二),唐朝在处月部设置金満州。 [7]丁丑,夜,大雨,山⽔涨溢,冲玄武门;宿卫士皆散走。右领军郞将薛仁贵曰:“安有宿卫之士,天子有急而敢畏死乎!”乃登门桄大呼以警宮內。上遽出乘⾼,俄而⽔⼊寝殿,⽔溺卫士及麟游居人,死者三千余人。 [7]丁丑(初三),夜里,天下大雨,山洪爆发,大⽔冲击玄武门;宿卫士兵纷纷逃散。右领军郞将薛仁贵说:“怎么能出现天子有急难而宿卫士兵怕死的情况?”于是登门框大声呼喊警告皇宮里的人。⾼宗急忙走出宮內登上⾼处,一会儿大⽔漫⼊寝殿,溺淹卫士及住在麟游县的人,死三千多人。 [8]壬辰,新罗女王金真德卒,诏立其弟舂秋为新罗王。 [8]壬辰(十八⽇),新罗女王金真德去世,⾼宗下诏立她的弟弟金舂秋为新罗国王。 [9]六月,丙午,恒州大⽔,呼沱溢,漂溺五千三家百。 [9]六月,丙午(初二),恒州发大⽔,呼沱河⽔涨満,淹没五千三家百。 [10]中书令柳以王皇后宠衰,內不自安,请解政事;癸亥,罢为吏部尚书。 [10]中书令柳因为王皇后失宠,內心很不安稳,请求解除相职;癸亥(十九⽇),罢黜柳中书令,改任吏部尚书。 [11]秋,七月,丁酉,车驾至京师。 [11]秋季,七月,丁酉(二十四⽇),⾼宗车驾回到京城。 [12]戊戌,上谓五品以上曰:“顷在先帝左右,见五品以上论事,或仗下面陈,或退上封事,终⽇不绝;岂今⽇独无事 ![]() [12]戊戌(二十五⽇),⾼宗对五品以上员官说:“以前在先帝⾝边,看见五品以上员官议论朝政,有的在立仗的诸卫士之前当面陈情,有的退朝后上书奏事,连⽇不断;难道惟独现在无事可奏吗,你们为什么都不上书言事呢?” [13]冬,十月,雇雍州四万一千人筑长安外郭,三旬而毕。癸丑,雍州参军薛景宣上封事,言:“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于志宁等以景宣言涉不顺,请诛之。上曰:“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遂赦之。 [13]冬季,十月,朝廷雇佣雍州四万一千人修筑长安外城,三十天后竣工。癸丑(十一⽇),雍州参军薛景宣上书言事,说道:“汉惠帝修筑长安城,不久死去;如今又要修城,一家会有大的不幸。”于志宁等人认为景宣言语涉于妖妄,请求将他处斩。⾼宗说:“景宣虽然出言狂妄,如果因为上书言事而获罪,恐怕会断绝言路。”于是宽赦了薛景宣。 14]⾼丽遣其将安固将⾼丽、兵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御之,大败⾼丽于新城。 [14]⾼丽国派其将领安固统率⾼丽、军队进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率兵抵抗,在新城大败⾼丽军队。 [15]是岁大稔,洛州粟米斗两钱半,粳米斗十一钱。 [15]这一年大丰收,洛州粟米一斗才值两钱半,粳米一斗十一钱。 [16]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更相谮诉,上不信后、淑妃之语,独信昭仪。后不能曲事上左右,⺟魏国夫人柳氏及舅中书令柳⼊见六宮,又不为礼。武昭仪伺后所不敬者,必倾心与相结,所得赏赐分与之。由是后及淑妃动静,昭仪必知之,皆以闻于上。 [16]王皇后、萧淑妃与武昭仪之间相互诬告诽谤,⾼宗不相信王后、萧妃的话,惟独信任武昭仪。王皇后不会曲意事奉⾼宗⾝边的人,她的⺟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进见六宮妃嫔,又不讲礼节。武昭仪观察到皇后讨厌的人,便与之倾心相 ![]() 后宠虽衰,然上未有意废也。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 ![]() ![]() ![]() 王皇后虽然失宠,但⾼宗并未有废后的想法。正巧此时武昭仪生下一个女孩,皇后怜 ![]() ![]() ![]() ![]() 六年(乙卯、655) 六年(乙卯,公元655年) [1]舂,正月,壬申朔,上谒昭陵;甲戌,还宮。 [1]舂季,正月,壬申朔(初一),⾼宗亲谒昭陵;甲戌(初三),回到宮中。 [2]己丑,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破胡丛、显养、车鲁等蛮于斜山,拔十余城。 [2]己丑(十八⽇),州道行军总管曹继叔在斜山一带打败胡丛、显养、车鲁等蛮族,攻克十余座城。 [3]庚寅,立皇子弘为代王,贤为潞王。 [3]庚寅(十九⽇),立皇子李弘为代王,李贤为潞王。 [4]⾼丽与百济、连兵,侵新罗北境,取三十三城;新罗王舂秋遣使求援。二月,乙丑,遣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郞将苏定方发兵击⾼丽。 [4]⾼丽与百济、合兵一处,犯侵新罗北部边境,攻取三十三座城;新罗国王金舂秋派使者到唐朝请求援助。二月,乙丑(二十五⽇),唐朝派营州都督程名振、左卫中郞将苏定方征发军队进攻⾼丽。 [5]夏,五月,壬午,名振等渡辽⽔,⾼丽见其兵少,开门渡贵端⽔逆战,名振等奋击,大破之,杀获千余人,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 [5]夏季,五月,壬午(十三⽇),程名振等人渡过辽⽔,⾼丽看见唐军兵力很少,便大开城门渡过贵端⽔ ![]() [6]癸未,以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6]癸未(十四月),任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7]壬辰,以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 [7]壬辰(二十三⽇),任命韩瑗为侍中,来济为中书令。 [8]六月,武昭仪诬王后其⺟魏国夫人柳氏为厌胜,敕 ![]() ![]() ![]() [8]六月,武昭仪诬陷王皇后和她的⺟亲魏国夫人柳氏求巫施厌胜术诅咒昭仪,⾼宗敕令 ![]() ![]() ![]() 唐因隋制,后宮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皆视一品。上 ![]() 唐朝因袭隋朝制度,后宮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是正一品。⾼宗想要特别设置一个宸妃,封给武昭仪,韩瑗、来济谏阻,认为无旧例可循,于是作罢。 中书舍人饶 ![]() ![]() 中书舍人、饶 ![]() ![]() [9]乙酉,以侍中崔敦礼为中书令。 [9]乙酉(二十七⽇),任命侍中崔敦礼为中书令。 [10]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员外特置,仍同正员。员外同正自孝璋始。 [10]八月,尚药局奉御蒋孝璋为定员二人之外的特置人员,品级仍同正员。员外同正的官职从孝璋开始。 [11]长安令裴行俭闻将立武昭仪为后,以家国之祸必自此始,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议其事。袁公瑜闻之,以告昭仪⺟杨氏,行检坐左迁西州都督府长史。行俭,仁基之子也。 [11]长安县令裴行俭听说朝廷将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认为家国的祸患必定从此开始,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袁公瑜听说后,将这一情况告诉武氏⺟亲杨氏,行俭因此获罪,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行俭是裴仁基的儿子。 [12]九月,戊辰,以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12]九月,戊辰(初一),任命许敬宗为礼部尚书。 上一⽇退朝,召长孙无忌、李、于志宁、褚遂良⼊內殿。遂良曰:“今⽇之召,多为中宮,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茅,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之,何以下见先帝!”称疾不⼊。无忌等至內殿,上顾谓无忌曰:“皇后无子,武昭仪有子,今 ![]() ![]() 有一天⾼宗退朝后,宣召长孙无忌、李世、于志宁、褚遂良进⼊內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宮的事,皇上的主意既已定了,违抗者必是死罪。太尉是元舅,司空是功臣,不可以让皇上承担杀元舅与功臣的不好名声。我褚遂良乃是自平民起家,没有汗马功劳,到了今⽇这个地位,而且接受先帝托孤,不以死谏诤,无颜去见先帝!”李世称病没去內殿。无忌等人到了內殿,⾼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昭仪有,如今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褚遂良答道:“皇后出⾝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 ![]() ![]() 韩瑗因间奏事,涕泣极谏,上不纳。明⽇又谏,悲不自胜,上命引出。瑗又上疏谏曰:“匹夫匹妇,犹相选择,况天子乎!皇后⺟仪万国,善恶由之,故嫫⺟辅佐⻩帝,妲己倾覆殷王,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每览前古,常兴叹息,不谓今⽇尘黩圣代。作而不法,后嗣何观!顾陛下详之,无为后人所笑!使臣有以益国,菹醢之戮,臣之分也!昔吴王不用子胥之言而麋鹿游于姑苏。臣恐海內失望,棘荆生于阙庭,宗庙不⾎食,期有⽇矣!”来济上表谏曰:“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择礼教名家,幽闲令淑,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意。是故周文造舟以 ![]() ![]() 韩瑗找个时机上奏疏,流泪极力劝阻废皇后,⾼宗不予采纳。他第二天又劝谏,悲伤得不能自已,⾼宗命人将他带出去。韩瑗又上奏疏劝谏道:“一般的夫妇,还要相互选择后再结合,何况天子呢?皇后乃是天下妇女的仪范,善恶由她而生,所以说嫫⺟辅佐⻩帝;妲己倾覆殷朝,《诗经》说:‘赫赫有名的宗周,就灭在褒姒之手。’每次观览前朝史事,常会发出 ![]() ![]() ![]() ![]() 他⽇,李⼊见,上问之曰:“朕 ![]() ![]() ![]() 又一天,李世进宮见⾼宗,⾼宗问他:“朕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李世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呢!”⾼宗废后主意于是定了下来。许敬宗在朝中扬言道:“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要换个老婆呢?何况天子要立皇后,人们又何必管那么多事而妄生异议呢?”武昭仪让⾝边的人将此话讲给⾼宗听。庚午(初三),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