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0759 |
上一章 二十五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重光大荒落,尽旃蒙作噩,凡五年。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 ◎ 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八零一年 舂,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 ![]() 五月,壬戌朔,⽇有食之。 朔方邠、宁,庆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乙酉,薨。 初,浑瑊遣兵马使李朝寀将兵戌定平。瑊薨,朝寀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 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迁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它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 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遗⾼品薛盈珍赍诏诣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寀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寀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 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 ![]() ![]() ![]() ![]() ![]() ![]() ![]() ![]() ![]() 李钅奇既执天下利权,以贡献固主恩,以馈遗结权贵,恃此骄纵,无所忌惮,盗取县官财,所部官属无罪受戮者相继。浙西布⾐崔善贞诣阙上封事,言宮市、进奉及盐铁之弊,因言锜不法事。上览之,不悦,命械送锜。锜闻其将至,先凿坑于道旁。己亥,善贞至,并锁械內坑中,生瘗之。远近闻之,不寒而栗。锜复 ![]() ![]() 己酉,以⾼固为邠宁节度使。固,宿将,以宽厚得众,节度使忌之,置于散地,同列多轻侮之;及起为帅,一无所报复,由是军中遂安。 丁巳,成德节度使王武俊薨。 秋,七月,戊寅,吐蕃寇盐州。 辛巳,以成德节度副使王士真为节度使。 己丑,吐蕃陷麟州,杀刺史郭锋,夷其城郭,掠居人及 ![]() 上遣使敕韦皋出兵深⼊吐蕃以分其势,纾北边患。皋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 ![]() 河东节度使郑儋暴薨,不及命后事,军中喧哗,将有它变。中夜,十馀骑执兵召掌记书令狐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使草遗表。楚在⽩刃之中, ![]() 九月,韦皋奏大破吐蕃于雅州。 左神策中尉窦文场致仕,以副使杨志廉代之。 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凡拨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馀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冬,十月,庚子,加皋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南康王。南诏王异牟寻虏获尤多,上遣中使 ![]() 戊午,盐州剌史杜彦先弃城奔庆州。 ◎ 贞元十八年壬午,公元八零二年 舂,正月,骠己摩罗思那遣其子悉利移⼊贡。骠国在南诏西南六千八百里,闻南诏內附而慕之。因南诏⼊见,仍献其乐。 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西川兵据险设伏以待之。吐蕃至,出千人挑战,虏悉众追之,伏发,虏众大败,擒论莽热,士卒死者太半。维州、昆明竟不下,引兵还。乙亥,皋遣使献论莽热,上赦之。 浙乐观察使裴肃既以进奉得进,判官齐总代掌后务,刻剥以求媚又过之。三月,癸酉,诏擢总为衢州剌史。给事中长安许孟容封还诏书,曰:“衢州无它虞,齐总无殊绩,忽此超奖,深骇群情。若总必有可录,愿明书劳课,然后超资改官,以解众疑。”诏遂留中。己亥,上召孟容, ![]() 秋,七月,辛未,嘉王府咨议⾼弘本正牙奏事,自理逋债。乙亥,诏“公卿庶僚自今勿令正牙奏事,如有陈秦,宜延英门请对。”议者以为:“正牙奏事,自武德以来未之或改,所以达群情,讲政事。弘本无知,黜之可也,不当因人而废事。” 淮南节度使杜佑累表求代。冬,十月,丁亥,以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副节度使兼行军司马。 己酉,鄜坊节度使王栖曜薨。中军将何朝宗谋作 ![]() ◎ 贞元十九年癸未,公元八零三年 舂,二月,丁亥,名安⻩军曰奉义。 己亥,安南牙将王季元逐其观察使裴泰,泰奔硃鸢。明⽇,左兵马使赵匀斩季元及其 ![]() ![]() 甲辰,杜佑⼊朝。三月,壬子朔,以佑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以王锷为淮南节度使。 鸿胪卿王权请迁献、懿二祖于德明、兴圣庙,每禘祫,正太祖东向之位;从之。 乙亥,以司农卿李实兼京兆尹。实为政暴戾,上 ![]() 夏,四月,泾原节度使刘昌奏请徙原州治平凉,从之。 乙亥,吐蕃遣其臣论颊热⼊贡。 六月,辛卯,以右神策中尉副使孙荣义为中尉,与杨志廉皆骄纵招权,依附者众,宦官之势益盛。 壬辰,遣右龙武大将军薛伾使于吐蕃。 陈许节度使上官涚薨,其婿田偁 ![]()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己未,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齐抗以疾罢为太子宾客。 初,翰林待诏王伾善书,山 ![]() ![]() ![]() ![]() ![]() ![]() 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郞王仲舒、主客员外郞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 ![]() ![]() ![]() ![]() 丁巳,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损薨。 十一月,戊寅朔,以李兴幹为盐州刺史,得专奏事,自是盐州不隶夏州。 十二月,庚申,以太常卿⾼郢为中书侍郞,吏部侍郞郑珣瑜为门下侍郞,并同平章事。珣瑜,馀庆之从⽗兄弟也。 建中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系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案,有冤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监察御史崔薳遇下严察,下吏 ![]() 京兆尹嗣道王实务征求以给进奉,言于上曰:“今岁虽旱而禾苗甚美。”由是租税皆⽔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麦苗以输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监察御史韩愈上疏,以“京畿百姓穷困,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征未得者,请俟来年蚕麦。”愈坐贬 ![]() ◎ 贞元二十年甲申,公元八零四年 舂,正月,丙戌,天德军都防御团练使、丰州刺史李景略卒。初,景略尝宴僚佐,行酒者误以醯进。判官京兆任迪简以景略 ![]() ![]() 吐蕃赞普死,其弟嗣立。 夏,四月,丙寅,名陈许军曰忠武。 左金吾大将军李升云将 ![]() ![]() 昭义节度使李长荣薨,上遣中使以手诏授本军大将,但军士所附者即授之。时大将来希皓为众所服,中使将以后诏付之。希皓言于众曰:“此军取人,合是希皓,但作节度使不得。若朝廷以一束草来,希皓亦必敬事。”中使言:“面奉进止,只令此军取大将校与节铖,朝廷不别除人。”希皓固辞。兵马使卢从史其位居四,潜与监军相结,起出伍曰:“若来大夫不肯受诏,从史请且句当此军。”监军曰:“卢中丞若如此,此亦固合圣旨。”中使因探怀取诏以授之。从史捧诏,再拜舞蹈。希皓亟回挥同列,北面称贺。军士毕集,更无一言。秋,八月,己未,诏以从史为节度使。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 永贞元年乙酉,公元八零五年 舂,正月,辛未朔,诸王、亲戚⼊贺德宗,太子独以疾不能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是得疾,⽇益甚。凡二十馀⽇,中外不通,莫知两宮安否。癸已,德宗崩。苍猝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至金銮殿草遗诏。宦官或曰:“ ![]() ![]() ![]() 时顺宗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宮中施帘帷,独宦官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自德宗大渐,王伾先⼊,称诏召王叔文,坐翰林中使决事。伾以叔文意⼊言于忠言,称诏行下,外初无知者。以杜佑摄冢宰。二月,癸卯,上始朝百官于紫宸门。 己酉,加义武节度使张茂昭同平章事。 辛亥,以吏部郞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 ![]() 壬子,李师古发兵屯西境以胁滑州。时告哀使未至诸道,义成牙将有自长安还得遗诏者,节度使李元素以师古邻道, ![]() ![]() ![]() ![]() 吴少诚以牛⽪鞋材遗师古,师古以盐资少诚,潜过宣武界,事觉,弘皆留,输之库,曰:“此于法不得以私相馈。”师古等皆惮之。 辛酉,诏数京兆尹道王实残暴掊敛之罪,贬通州长史。市里 ![]() ![]() ![]() ![]() ![]() ![]() 甲子,上御丹凤门,赦天下,诸⾊逋负,一切蠲免,常贡之外,悉罢进奉。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宮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先是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闾里者,皆为暴横以取人钱物,至有张罗网于门,不许人出⼊者,或张井上使不得汲者。近之,辄曰:“汝惊供奉鸟雀!”即痛殴之,出钱物求谢,乃去。或相聚饮食于酒食之肆,醉 ![]() ![]() 乙丑,罢盐铁使月进钱。先是,盐铁月进羡馀而经⼊益少,至是,罢之。 三月,辛未,以王伾为翰林学士。 德宗之末,十年无赦,群臣以微过谴逐者皆不复叙用,至是始得量移。壬申,追忠州别驾陆贽、郴州别驾郑馀庆、杭州刺史韩皋、道州刺史 ![]() ![]() ![]() 丙戌,加杜佑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以浙西观察使李锜为镇海节度使,解其盐转运使。锜虽失利权而得节旄,故反谋亦未发。 戊子,名徐州军曰武宁,以张愔为节度使。 加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同平章事。 以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先是叔文与其 ![]() ![]() ![]() ![]() ![]() ![]() ![]() ![]() ![]() ![]() 上疾久不愈,时扶御殿,群臣瞻望而已,莫有亲奏对者。中外危惧,思早立太子,而王叔文之 ![]() ![]() ![]() 贾耽以王叔文 ![]() ![]() ![]() 夏,四月,壬寅,立皇弟谔为钦王,诚为珍王;子经为郯王,纬为均王,纵为溆王,纾为莒王,绸为密王,总为郇王,约为邵王,结为宋王,缃为集王,絿为冀王,绮为和王,绚为衡王,纁为会王,绾为福王,纮为抚王,绲为岳王,绅为袁王,纶为桂王,繟为翼王。 乙已,上御宣政殿,册太子。百官睹太子仪表,退,皆相贺,至有 ![]() ![]() ![]() ![]() 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甲戌,以度支郞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內外所憎疾, ![]() 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郞,依前充度支、盐铁转运副使。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叔文⽇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则无因而至矣。”王伾即为疏请,不从。再疏,乃许三五⽇一⼊翰林,去学士名。叔文始惧。 六月,己亥,贬宣歙巡官羊士谔为汀州宁化尉。士谔以公事至长安,遇叔文用事,公言其非。叔文闻之,怒, ![]() ![]() ![]() 癸丑,韦皋上表,以为:“陛下哀毁成疾,重劳万机,故久而未安,请权令皇太子亲监庶政,俟皇躬痊愈,复归舂宮。臣位兼将相,今之所陈,乃其职分。”又上太子笺,以为:“圣上远法⾼宗,亮 ![]() ![]() ![]() ![]() 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泰主京西神策军,诸宦者尚未寤。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等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驰归⽩之,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其⺟病甚。丙辰,叔文盛具酒馔,与诸学士及李忠言、俱文珍、刘光琦等饮于翰林。叔文言曰:“叔文⺟病,以⾝任国事之故,不得亲医药,今将求假归侍。叔文比竭心力,不避危难,皆为朝廷之恩。一旦去归,百谤 ![]() 秋,七月,丙子,加李师古检校侍中。 王叔文既有⺟丧,韦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 ![]() ![]() ![]() 癸巳,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薨,以其子副使执恭为留后。 乙未,制以“积疢未复,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句当。”时內外共疾王叔文 ![]() 八月,庚子,制“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制敕称诰。”辛丑,太上皇徙居兴庆宮,诰改元永贞,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后,宪宗之⺟也。 壬寅,贬王伾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伾寻病死贬所。明年,赐叔文死。 乙巳,宪宗即位于宣政殿。 丙午,升平公主献女口五十。上曰:“上皇不受献,朕何敢违!”遂却之。庚戌,荆南献⽑⻳二,上曰:“联所宝惟贤。嘉禾、神芝,皆虚美耳,所以《舂秋》不书祥瑞。自今凡有嘉瑞,但准令申有司,勿复以闻。及珍禽奇兽,皆毋得献。” 癸丑,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赋敛,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士卒婚嫁死丧,皆供其资费,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乐为之用,服南诏,摧吐蕃。幕僚岁久官崇者则为刺史,已复还幕府,终不使还朝,恐 ![]() 郞州武陵、龙 ![]() 壬午,奉义节度使伊慎⼊朝。 辛卯,夏绥节度使韩全义⼊明。全义败于溵⽔而还,不朝觐而去,上在籓邸,闻其事而恶之。全义惧,乃请⼊朝。 刘辟使诸将表求节钺,朝廷不许。己未,以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度支秦裴延龄所置别库,皆减正库之物别贮之。请并归正库,从之。 辛酉,遣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 ![]() ![]() 癸亥,以尚书左丞郑馀庆同平章事。 九月,戊辰,礼仪使奏:“曾太皇太皇沈氏岁月滋深, ![]() 壬申,监修国史韦执谊奏,始令史官撰《⽇历》。 己卯,贬神策行军司马韩泰为抚州刺史,司封郞中韩晔为池州刺史,礼部员外郞柳宗元为邵州刺史,屯田员外郞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冬,十月,丁酉,右仆 ![]() 戊戌,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袁滋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征刘辟为给事中。 舒王谊薨。 太常议曾太皇太后谥曰睿真皇后。 山人罗令则自长安如普润,矫称太上皇诰,征兵于秦州刺史刘澭,且说澭以废立。澭执送长安,并其 ![]() 己酉,葬神武孝文皇帝于崇陵,庙号德宗。 十一月,己巳,祔睿真皇后、德宗皇帝主于太庙。礼仪使杜⻩裳等议,以为:“家国法周制,太祖犹后稷,⾼祖犹文王,太宗犹武王,皆不迁。⾼宗在三昭三穆之外,请迁主于西夹室。”从之。 壬申,贬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执谊为崖州司马。执谊以尝与王叔文异同,且杜⻩裳婿,故独后贬。然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知祸且至,虽尚为相,常不自得,奄奄无气,闻人行声,辄惶悸失⾊,以至于贬。 戊寅,以韩全义为太子少保,致仕。 刘辟不受征,阻兵自守。袁滋畏其強,不敢进。上怒,贬滋为吉州刺史。 复以右庶子武元衡为御史中丞。 朝议谓王叔文之 ![]() 回鹘怀信可汗卒,遣鸿胪少卿孙杲临吊,册其嗣为腾里合野俱录毘伽可汗。 十二月,甲辰,加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同平章事。 以奉义节度使伊慎为右仆 ![]() 己酉,以给事中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计故也。右谏议大夫韦丹上疏,以为:“今释辟不诛,则朝廷可以指臂而使者,惟两京耳。此外谁不为叛!”上善其言。壬子,以丹为东川节度使。丹,津之五世孙也。 辛酉,百官请上上皇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孝德皇帝。上许上上皇尊号而自辞不受。 壬戌,以翰林学士郑絪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以刑部郞中杜兼为苏州刺史。兼辞行,上书称李锜且反,必奏族臣。上然之,留为吏部郞中。 段译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十一贞元十七年(辛巳、801) 唐纪五十二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辛巳,公元801年) [1]舂,正月,甲寅,韩全义至长安,窦文场为掩其败迹;上礼遇甚厚。全义称⾜疾,不任朝谒,遣司马崔放⼊对。放为全义引咎,谢无功,上曰:“全义为招讨使,能招来少诚,其功大矣,何必杀人然后为功 ![]() [1]舂季,正月,甲寅(二十一⽇),韩全义来到长安,窦文场替他遮掩军队溃败的行迹,德宗以非常隆重的礼仪厚待他。韩全义声称得了脚病,不能上朝谒见,派遣司马崔放⼊朝回答德宗的提问。崔放替韩全义承认过失,以没有取得成效而谢罪。德宗说:“韩全义担任招讨使,能够将吴少诚招来,这个功劳就够大的了,为什么一定要将人们杀死,然后才算是功劳呢?”闰正月,甲戌(十一⽇),韩全义回夏州去了。 [2]韦士宗既⼊黔州,妄杀长吏,人心大扰。士宗惧,三月,脫⾝亡走。夏,四月,辛亥,以右谏议大夫裴佶为黔州观察使。 [2]韦士宗进⼊黔州以后,胡 ![]() ![]() [3]五月,壬戌朔,⽇有食之。 [3]五月,壬戌朔(初一),出现⽇食。 [4]朔方、宁、庆节度使杨朝晟防秋于宁州,乙酉,薨。 [4]朔方、宁、庆节度使杨朝晟在宁州防御吐藩。乙酉(二十四⽇),杨朝晟去世。 初,浑遣兵马使李朝将兵戍定平。薨,朝请以其众隶神策军;诏许之。 当初,浑派遣兵马使李朝领兵戍守定平。浑去世以后,李朝请示将他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德宗颁诏答应了他的请求。 杨朝晟疾亟,召僚佐谓曰:“朝晟必不起,朔方命帅多自本军,虽徇众情,殊非国体。宁州刺史刘南金,练习军旅,宜使摄行军,且知军事,比朝廷择帅,必无虞矣。”又以手书授监军刘英倩,英倩以闻。军士私议曰:“朝廷命帅,吾纳之,即命刘君,吾事之;若命帅于他军,彼必以其麾下来,吾属被斥矣,必拒之。” 杨朝晟病情加剧,便召集僚属对他们说:“我肯定不行了,对朔方军主帅的任命,人选往往出自本军,虽是顺从大家的意愿,但实在不符合家国的体统。宁州刺史刘南金 ![]() ![]() 己丑,上遣中使往察军情,军中多与南金。辛卯,上复遣⾼品薛盈珍赍诏诏宁州。六月,甲午,盈珍至军,宣诏曰:“朝所将本朔方军,今将并之,以壮军势,威戎狄,以李朝为使,南金副之,军中以为何如?”诸将皆奉诏。 己丑(二十八⽇),德宗派遣中使前往朔方察看军中的情势,军中将士多数亲附刘南金。辛卯(三十⽇),德宗再次派遣⾼品薛盈珍携带诏书前往宁州。六月,甲午(初三),薛盈珍来到军中,宣布诏旨说:“李朝率领的军队本来属于朔方军,现在准备将此军与你们合并,以便壮大军队的声势,威慑异族之人,任命李朝为节度使,让刘南金任他的副职,军中将士认为怎么样呢?”各将领都接受了诏命。 丙申,都虞候史经言于众曰:“李公命收弓刀而送甲胄二千。”军士皆曰:“李公 ![]() ![]() ![]() ![]() ![]() ![]() 丙申(初五),都虞候史经对大家说:“李公命令收缴弓箭刀剑,并且送去两千套盔甲。”将士们都说:“李公打算收纳自己的部下两千人,作为亲信,我们的 ![]() 戊戌,制以李朝为宁节度使。是⽇,宁州告变者至,上追还制书,复遣薛盈珍往军情。壬寅,至军,军中以⾼固为请,盈珍即以上旨命固知军事。 戊戌(初七),德宗颁发制书任命李朝为、宁节度使。就在这一天,报告宁州变 ![]() 或传戊戌制书至州,军惑,不知所从, ![]() ![]() ![]() 有人将戊戌⽇颁布的制书传到州,州军惶惑犹疑,不知道应当听从哪一个诏命, ![]() ![]() ![]() ![]() ![]() ![]() [5]李既执天下利权,以贡献固主恩,以馈遗结权贵,恃此骄纵,无所忌惮,盗取县官财,所部官属无罪受戮者相继。浙西布⾐崔善贞诣阙上封事,言宮市、进奉及盐铁之弊,因言不法事。上览之,不悦,命械送。闻其将至,先凿坑于道旁;己亥,善贞至,并锁械內坑中,生瘗之。远近闻之,不寒而栗。复 ![]() ![]() [5]李执掌国全的财政大权后,通过进献贡物来巩固主上的恩宠,通过赠送财物来结纳地位⾼、有权势的人、依仗着这一点而骄横放纵,没有一点顾忌与畏惧,非法盗占国库的财物,他统领的属吏中无罪而遭到杀害的人相继不断。浙西平民崔善贞前往朝廷进献秘密奏章,谈论宮市、进献贡物以及经营盐铁的弊病,因而讲到李不守法纪的事情。德宗看了他的奏章,很不⾼兴,命令将他用枷锁拘 ![]() ![]() ![]() [6]己酉,以⾼固为宁节度使。固,宿将,以宽厚得众,节度使忌之,置于散地,同列多轻侮之;及起为帅,一无所报复,军中遂安。 [6]己酉(十八⽇),德宗任命⾼固为宁节度使。⾼固是一员老将,因待人宽和仁厚而得到大家的拥护,过去的节度使妒忌他,给他安排了一个闲散的职务,同事们大多轻视侮辱他。及至被起用为主帅,⾼固没有对任何一人实行报复,于是军中将士定安下来。 [7]丁巳,成德节度使王武俊薨。 [7]丁巳(二十六⽇),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去世。 [8]秋,七月,戊寅,吐蕃寇盐州。 [8]秋季,七月,戊寅(十八⽇),吐潘犯侵盐州。 [9]辛巳,以成德节度副使王士真为节度使。 [9]辛巳(二十一⽇),德宗任命成德节度副使王士真为节度使。 [10]己丑,吐藩陷麟州,杀刺史郭锋,夷其城郭,掠居人及 ![]() [10]己丑(二十九⽇),吐蕃攻陷麟州,杀死刺史郭锋,铲平了麟州城廓,对当地居民以及 ![]() 僧延素为虏所得。虏将有徐舍人者,谓延素曰:“我英公五代孙也。武后时,吾⾼祖建义不成,子孙流播异域,虽代居禄位典兵,然思本之心不忘,顾宗族大,无由自拔耳。今听汝归。”遂纵之。 僧人延素被吐蕃俘获后,有个叫做徐舍人的吐蕃将领对延素说:“我是英国公李的五世玄孙。在武后时期,我的⾼祖徐敬业树立义旗,没有成功,子孙后代流亡迁徒到异国他乡。虽然我家世代⾝居官位,掌管军事,然而怀念故土之心难以忘却,只是照顾到我的宗族人口众多,没有机会自己解脫出来罢了。现在,我准许你回国。”于是徐舍人放走了延素。 上遣使敕韦皋出兵深⼊吐蕃以分其势,纾北边患。皋遣将将兵二万分出九道,攻吐蕃维、保、松州及栖 ![]() 德宗派遣使者敕令韦皋派兵深⼊到吐蕃疆域中去,以便分散他们的势力,缓解北部边疆的战祸。韦皋派遣将领率兵两万人分别由九条路线进发攻打吐蕃的维州、保州和松州以及栖 ![]() [11]河东节度使郑儋暴薨,不及命后事,军中喧哗,将有他变。中夜,十余骑执兵召掌书令狐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使草遗表。楚在⽩刃之中, ![]() [11]河东节度使郑儋突然去世,来不及安排后事,军中将士噪杂地大声喊叫,将要发生异常的变故。半夜时分,十多个人骑着马,握着兵器,将掌记书令狐楚召到军营门口,各将领围绕着他,让他起草郑儋的临终表章。在明晃晃的兵器中间,令狐楚拿起笔来,一会儿就写成了。令狐楚是令孤德的同族后人。八月,戊午(二十八⽇),德宗任命河东行军司马严绶为节度使。 [12]九月,韦皋奏大破吐蕃于雅州。 [12]九月,韦皋奏称在雅州大破吐蕃。 [13]左神策中尉窦文场致仕,以副使杨志廉代之。 [13]左神策中尉窦文场辞官归居,德宗让左神策中尉副使杨志廉替代他的职务。 [14]韦皋屡破吐蕃,转战千里,凡拔城七,军镇五,焚堡百五十,斩首万余级,捕虏六千,降户三千,遂围维州及昆明城。冬,十月,庚子,加皋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南康郡王。南诏王异牟寻虏获尤多,上遣中使 ![]() [14]韦皋屡次打败吐蕃,转战千里,共计攻克城池七座,军镇五个,烧焚堡垒一百五十个,斩首一万多,捉住吐蕃六千人,招降人口三千户,并包围了维州以及昆明城。冬季,十月,庚子(十一⽇),德宗加封韦皋检校司徒兼中书令,赐爵为南康郡王。南诏王异牟寻俘获掳掠尤其繁多,德宗派遣中使 ![]() [15]戊午,盐州刺史杜彦先弃城奔庆州。 [15]戊午(二十九⽇),盐州刺史杜彦先放弃州城,逃奔庆州。 十八年(壬午、802) 十八年(壬午,公元802年) [1]舂,正月,骠王摩罗思那遣其子悉利移⼊贡。骠国在南诏西南六千八百里,闻南诏內附而慕之,因南诏⼊见,仍献其乐。 [1]舂季,正月,骠国国王摩罗思那派遣他的儿子悉利移⼊朝进贡。骠国在南诏西南方六千八百里处,听说南诏归附朝廷,也产生了向往之情,于是通过南诏⼊京朝见,还献上他们的音乐。 [2]吐蕃遣其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将兵十万解维州之围,西川兵据险设伏以待之。吐蕃至,出千人挑战,虏悉众追之,伏发,虏众大败,擒论莽热,士卒死者太半。维州,昆明竟不下,引兵还。乙亥,皋遣使献论莽热,上赦之。 [2]吐蕃遣国中大相兼东部边邑五道节度使论莽热率领十万兵马,前来解除维州的包围,西川兵马凭依险要,设下埋伏,等待论莽热的到来。吐蕃来到后,西川军出派一千人前来挑战,吐蕃以全军追击他们,伏兵发动,吐蕃人马大败,论莽热被擒获,士兵死去了一多半。然而,西川军最终还是没有攻克维州与昆明城,只好领兵返回。乙亥(十八⽇),韦皋派遣使者献上论莽热,德宗赦免了他。 [3]浙东观察使裴肃既以进奉得进,判官齐总代掌后务,刻剥以求媚又过之。三月,癸酉,诏擢总为衢州刺史。给事中长安许孟容封还诏书,曰:“衢州无他虞,齐总无殊绩,忽此超奖,深骇群情。若总必有可录,愿明书劳课,然后超资改官,以解众疑。”诏遂留中。己亥,上召孟容, ![]() [3]浙东观察使裴肃靠着进献贡物得以升迁后,判官齐总代替他掌管留后事务,他通过剥削财物来讨好德宗的行为,又超过了裴肃。三月,癸酉(十七⽇),德宗颁诏提拔齐总为衢州刺史。给事中长安人许孟容将诏书封合退还,他说:“衢州没有别的忧患,齐总没有特殊的政绩,忽然如此破格奖拔于他,使大家深 ![]() ![]() [4]秋,七月,辛未,嘉王府谘议⾼弘本正牙奏事,自理逋债。乙亥,诏“公卿庶僚自今勿令正牙奏事,如有陈奏,宜延英门请对。”议者以为:“正牙奏事,自武德以来未之或改,所以达群情,讲政事;弘本无知,黜之可也,不当因人而废事。” [4]秋季,七月,辛未(十七⽇),嘉王府谘议参军⾼弘本在正殿奏报事情时,私自在殿上处理债务。乙亥(二十一⽇),德宗颁诏说:“从今以后,不要让公卿与众臣僚在正殿奏陈事情,如果需要奏陈,应当到延英门去请求召问对答。”议论此事的人们认为:“在正殿陈奏事情,自从武德年间以来,从来没有丝毫的改变,为的是传达众人之情,讲论如何施政办事。⾼弘本不懂规矩,将他贬黜就可以了,不应当因⾼弘本一人而废除正常的制度。” [5]淮南节度使杜佑累表求代,冬,十月,丁亥,以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副节度使兼行军司马。 [5]淮南节度使杜佑多次上表请求派人替代自己。冬季,十月,丁亥(初四),德宗任命刑部尚书王锷为淮南副节度使,兼任行军司马。 [6]己酉,坊节度使王栖曜薨。中军将何朝宗谋作 ![]() [6]己酉(二十六⽇)坊节度使王栖曜去世。中军将领何朝宗图谋发起变 ![]() 十九年(癸未、803) 十九年(癸未,公元803年) [1]舂,二月,丁亥,名安⻩军曰奉义。 [1]舂季,二月,丁亥(初六),朝廷将安⻩军命名为奉义军。 [2]己亥,安南牙将王季元逐其观察使裴泰,泰奔朱鸢。明⽇,左兵马使赵匀斩季元及其 ![]() ![]() [2]己亥(十八⽇),安南牙将王季元驱逐本地观察使裴泰,裴泰逃奔朱鸢。第二天,左兵马使赵匀斩杀王季元以及他的同伙, ![]() [3]甲辰,杜佑⼊朝。三月,壬子朔,以佑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以王锷为淮南节度使。 [3]甲辰(二十三⽇),杜佑⼊京朝见。三月,壬子朔(初一),德宗任命杜佑为检校司空、同平章事,任命王锷为淮南节度使。 [4]鸿胪卿王权请迁献、懿二祖于德明、兴圣庙,每,正大祖东向之位;从之。 [4]鸿胪卿王权请求将献祖、懿祖二人的神主迁移到供奉德明皇帝、兴圣皇帝神主的庙堂中,每当对诸祖神主举行盛大的合祭时,将太祖的神主安置在朝着正东方向的位子上,德宗听从了这一建议。 [5]乙亥,以司农卿李实兼京兆尹。实为政暴戾,上 ![]() [5]乙亥(二十四⽇),德宗任命司农卿李实兼京兆尹。李实处理政务 ![]() ![]() [6]夏,四月,泾原节度使刘昌奏请徙原州治平凉;从之。 [6]夏季,四月,泾原节度使刘昌上奏请求将原州的治所迁徙到平凉,德宗依从了他。 [7]乙亥,吐蕃遣其臣论颊热⼊贡。 [7]乙亥(疑误),吐蕃派遣臣下论颊热⼊朝进贡。 [8]六月,辛卯,以右神策中尉副使孙荣义为中尉,与杨志廉皆骄纵招权,依附者众,宦官之势益盛。 [8]六月,辛卯(十二⽇),德宗任命右神策中尉副使孙荣义为中尉。孙荣义与杨志廉都骄横放纵,招揽大权,依附他们的人很多,宦官的势力愈加盛大。 [9]壬辰,遣右龙武大将军薛使于吐蕃。 [9]壬辰(十三⽇),德宗派遣右龙武大将军薛出使吐蕃。 [10]陈许节度使上官薨,其婿田 ![]() [10]陈许节度使上官去世后,他的女婿田准备胁迫上官的儿子承袭军中大政。牙将王沛,也是上官的女婿,了解田的谋划后,便将此事报告监军范⽇用,讨伐并擒获了田。乙未(十六⽇),德宗任命陈许行军司马刘昌裔为节度使。王沛是许州人。 [11]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11]由正月起,一直持续到秋季七月份,都不曾下雨。 [12]己未,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齐抗以疾罢为太子宾客。 [12]己未(疑误),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齐抗因病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13]初,翰林待诏王善书,山 ![]() [13]当初,翰林待诏王善长书法,山 ![]() 叔文谲诡多计,自言读书知治道,乘间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太子尝与诸侍读及叔文等论及宮市事,太子曰:“寡人方 ![]() ![]() ![]() 王叔文诡计多端,自称读过书而懂得治理家国的道理,经常趁机向太子讲说民间的疾苦。太子曾经与各位侍读以及王叔文等人谈论到宮市的事情,太子说:“寡人正准备就此事尽力进言。”大家都表示称赞,唯独王叔文不发一言。大家退去后,太子亲自将王叔文留下来,对他说:“刚才只有你不发一言,恐怕是有用意的吧!”王叔文说:“我承蒙太子的钟 ![]() ![]() 叔文因为太子言:“某可为相,某可为将,幸异⽇用之。”密结翰林学士韦执谊及当时朝士有名而求速进者陆淳、吕温、李景俭、韩哗、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定为死友。而凌准、程异等又因其 ![]() ![]() 王叔文趁机对太子说:“某人可以担任宰相,某人可以担任将领,希望太子在将来起用他们。”王叔文暗中结 ![]() ![]() 左补阙张正一上书,得召见。正一与吏部员外郞王仲舒、主客员外郞刘伯刍等相亲善,叔文之 ![]() ![]() ![]() 左补阙张正一上书言事,得到德宗的召见。张正一与吏部员外郞王仲舒和主客员外郞刘伯刍等人相互亲近友善,王叔文一伙怀疑张正一讲过自己的秘事,便让韦执谊向德宗诬陷张正一等人,说他们私结朋 ![]() ![]() [14]盐夏节度判官崔文先权知盐州,为政苛刻。冬,闰十月,庚戌,部将李庭俊作 ![]() [14]盐夏节度判官崔文先暂且掌管盐州事宜,处理政务繁琐刻薄。冬季,闰十月,庚戌(初三),部将李庭俊发起变 ![]() [15]丁巳,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损薨。 [15]丁巳(初十),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损去世。 [16]十一月,戊寅朔,以李兴⼲为盐州刺史,得专奏事;自是盐州不隶夏州。 [16]十一月,戊寅朔(初一),德宗任命李兴⼲为盐州刺史,允许他单独奏报事情。从此,盐州不再隶属于夏州。 [17]十二月,庚申,以太常卿⾼郢为中书侍郞,吏部侍郞郑瑜为门下侍郞,并同平章事。瑜,馀庆之从⽗兄弟也。 [17]十二月,庚申(十三⽇),德宗任命太常卿⾼郢为中书侍郞,任命吏部侍郞郑瑜为门下侍郞,一并同平章事。郑瑜是郑馀庆的堂兄弟。 [18]建中初,敕京城诸使及府县系囚,每季终委御史巡按,有冤滥者以闻;近岁,北军移牒而已。监察御史崔遇下严察,下吏 ![]() [18]建中初年,德宗敕令京城各使以及府县,对于在押的囚犯,在每季度终结时,要委托御史分行各地,予以按察,对确实冤枉失实的案件,要上报朝廷闻知。近年以来,北军只转发一道公文就算了事。监察御史崔对待下属严厉而苛察,下属官吏打算陷害他,便领着他进⼊右神策军。神策军使以下的人们惊怕恐惧,拟成奏章上报了他的事状。德宗大怒,将崔杖责四十 ![]() [19]京兆尹嗣道王实务征求以给进奉,言于上曰:“今岁虽旱而禾苗甚美。”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麦苗以输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19]京兆尹嗣道王李实专务征收财富,以便进献贡物。他对德宗说:“虽然今年发生旱情,但庄稼长得很好。”因此朝廷对租税一概不予免除,以致人们穷困到拆除房屋,出卖屋瓦檩木与麦苗来 ![]() 监察御史韩愈上疏,以“京畿百姓穷困,应今年税钱及草粟等征未得者,请俟来年蚕麦。”愈坐贬 ![]() 监察御史韩愈进献奏疏认为:“京城周围地区的百姓贫穷困顿,对于所有未能征收上来的今年的税钱以及草秧、⾕物等,请等到明年蚕成麦 ![]() ![]() 二十年(甲申、804) 二十年(甲申,公元804年) [1]舂,正月,丙戌,天德军都防御团练使、丰州刺史李景略卒。初,景略尝宴僚佐,行酒者误以醯进。判官京兆任迪简以景略 ![]() ![]() [1]舂季,正月,丙戌(初十),天德军都防御团练使、丰州刺史李景略去世。当初,李景略曾经设宴招待辅佐自己的官吏们,巡行劝酒的人错把醋送了上来。由于李景略生 ![]() [2]吐蕃赞普死,其弟嗣立。 [2]吐蕃赞普去世,他的弟弟继位。 [3]夏,四月,丙寅,名陈许军曰忠武。 [3]夏季,四月,丙寅(二十二⽇),朝廷将陈许军命名为忠武军。 [4]左金吾大将军李升云将 ![]() ![]() [4]左金吾大将军李升云带领 ![]() ![]() [5]昭义节度使李长荣薨,上使中使以手诏授本军大将,但军士所附者即授。时大将来希皓为众所服,中使将以手诏付之。希皓言于众曰:“此军取人,合是希皓,但作节度使不得。若朝廷以一束草来,希皓亦必敬事。”中使言:“面奉进止,只令此军取大将拔与节铖,朝廷不别除人。”希皓固辞。兵马使卢从史其位居四,潜与监军相结,起出伍曰:“若来大夫不肯受诏,从史请且句当此军。”监军曰:“卢中丞若如此,此亦固合圣旨。”中使因探怀取诏以授之。从史捧诏,再拜舞蹈。希皓亟回挥同列,北面称贺。军士毕集,更无一言。秋,八月,己未,诏以从史为节度使。 [5]昭义节度使李长荣去世,德宗让中使带着手诏授给本军中的大将,只要是将士都归心的人,便可授给。当时,大将来希皓为大家所敬服,中使准备把手诏 ![]() [6]九月,太子始得风疾,不能言。 [6]九月,太子开始⾝患中风,不能讲话。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永贞元年(乙酉、805) 唐顺宗永贞元年(乙酉,公元805年) [1]舂,正月,辛未朔,诸王、亲戚⼊贺德宗,太子独以疾不能来,德宗涕泣悲叹,由是得疾,⽇益甚。凡二十余⽇,中外不通,莫知两宮安否。 [1]舂季,正月,辛未朔(初一),诸王、亲戚前来宮中向德宗祝贺,唯独太子因病不能到来,德宗流着眼泪,哀声叹气,从此患病,并一天比一天加重,大约二十多天,內宮与外廷断了消息,都不知道德宗与太子平安与否。 癸巳,德宗崩;苍猝召翰林学士郑、卫次公等至金銮殿草遗诏。宦官或曰:“ ![]() ![]() ![]() 癸巳(二十三⽇),德宗驾崩。人们匆匆忙忙地把翰林学士郑、卫次公等人叫到金銮殿,起草德宗的遗诏。有个宦官说:“內廷计议册立谁人还没有确定呢。”大家都不敢答话。卫次公赶忙说:“虽然太子⾝患疾病,但是⾝居嫡长的地位,为朝廷內外所归向。如果没有别的办法,也应该册立广陵王。否则,肯定要出大 ![]() 甲午,宣遗诏于宣政殿,太子服见百官;丙申,即皇帝位于太极殿。卫士尚疑之,企⾜引领而望之,曰:“真太子也!”乃喜而泣。 甲午(二十四⽇),德宗的遗诏在宣政殿宣布了,太子穿着丧服,接见朝廷员官。丙申(二十六⽇),太子在太极殿正式继承皇位。卫士们仍然怀疑登位的是不是太子,便跷着脚,伸着脖子,向殿上张望了一番,这才说:“的确是真正的太子!”于是,卫士们⾼兴得哭了。 时顺宗失音,不能决事,常居宮中施帘帷,独宦者李忠言、昭容牛氏侍左右;百官奏事,自帷中可其奏。自德宗大渐,王先⼊,称诏召王叔文,坐翰林中使决事。以叔文意⼊言于忠言,称诏行下,外初无知者。以杜佑摄冢宰。二月,癸卯,上始朝百官于紫宸门。 当时,顺宗无法讲话,不能处理朝中事务,经常住在宮中,周围挂着帘幕,只有宦官李忠言、牛昭容在顺宗⾝边侍奉,朝中员官奏请什么事情,顺宗便在帘幕中认可他们的奏请。自从德宗病情垂危以来,王率先进⼊內廷,声称有诏传召王叔文,让他坐在翰林院中处理朝中事务。王将王叔文的意图带进內廷,告诉李忠言,便声称诏书颁发下来,外界起初没有人知道这一內情。任命杜佑为摄冢宰。二月,癸卯(初三),顺宗在紫宸门初次受朝中员官的朝见。 [2]己酉,加义武节度使张茂昭同平章事。 [2]己酉(九⽇),顺宗加封义武节度使张茂昭为同平章事。 [3]辛亥,以吏部郞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 ![]() [3]辛亥(十一⽇),顺宗任命吏部郞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王叔文打算执掌家国大政,便首先延引韦执谊出任宰相,自己在內廷当权,与他相互呼应。 [4]壬子,李师古发兵屯西境以胁滑州。时告哀使未至诸道,以成牙将有自长安还得遗诏者,节度使李元素以师古邻道, ![]() ![]() ![]() ![]() [4]壬子(十二⽇),李师古派兵驻扎在本道的西部边境上,以便威胁滑州。当时,告哀使还没有来到各道,有个义成牙将从长安回来,得到了德宗的 遗诏,义成节度使李元素觉着李师古是与自己相邻的州道,打算显示不把他当作外人看,便派遣使者秘密地把遗诏让他看了。李师古打算趁着家国大丧事侵 ![]() ![]() 吴少诚以牛⽪鞋材遗师古,师古以盐资少诚,潜过宣武界,事觉,弘皆留,输之库,曰:“此于法不得以私相馈。”师古等皆惮之。 吴少诚将制作牛⽪鞋的材料赠送给李师古,李师古用食盐资助吴少诚,在偷越宣武边界时,事情被察觉了。韩弘将他们运送的物品全部扣留,运进仓库,还说:“ ![]() [5]辛酉,诏数京兆尹道王实残暴掊敛之罪,贬通州长史;市井 ![]() [5]辛酉(二十一⽇),顺宗颁诏历数京兆尹道王李实忍残暴 ![]() [6]壬戌,以殿中丞王为左散骑常侍,依前翰林待诏,苏州司功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6]壬戌(二十二⽇),顺宗任命殿中丞王为左散骑常侍,依然如前充任翰林待诏,任命苏州司功王叔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寝陋、吴语,上所亵狎;而叔文颇任事自许,微知文义,好言事,上以故稍敬之,不得如出⼊无阻。叔文⼊至翰林,而⼊至柿林院,见李忠言、牛昭容计事。大抵叔文依,依忠言,忠言依牛昭容,转相 ![]() ![]() ![]() ![]() ![]() 王状貌丑陋,口 ![]() ![]() ![]() ![]() ![]() ![]() [7]甲子,上御丹凤门,赦天下,诸⾊逋负,一切蠲免,常贡之外,悉罢进奉。贞元之末政事为人患者,如宮市、五坊小儿之类,悉罢之。 [7]甲子(二十四⽇),顺宗驾临丹凤门,大赦天下;对各种名目的租税拖欠,一律免除;在固定的贡品以外,停止所有的贡物进献。对贞元末年损害百姓利益的施政措施,如宮市和、鹘、鹞、鹰、狗五坊给役一类,全部罢除。 先是,五坊小儿张捕鸟雀于里者,皆为暴横以取人钱物,至有张罗网于门不许人出⼊者,或张井上使不得汲者,近之,辄曰:“汝惊供奉鸟雀!”即痛殴之,出钱物求谢,乃去。或相聚饮食于酒食之肆,醉 ![]() ![]() 在此之前,在民间张网捕捉鸟雀的五坊给役,尽做些暴 ![]() ![]() ![]() ![]() [8]乙丑,罢盐铁使月进钱。先是,盐铁月进羡余而经⼊益少;至是,罢之。 [8]乙丑(二十五⽇),顺宗免除盐铁使每月进献的月进钱。在此之前,盐铁使每月进献正税以外的杂税钱,但正常的经费收⼊却越来越少。至此,便将月进钱免除了。 [9]三月,辛未,以王为翰林学士。 [9]三月,辛未(初二),顺宗任命王为翰林学士。 [10]德宗之末,十年无赦,群臣以微过谴逐者皆不复叙用,至是始得量移。壬申,追忠州别驾陆贽、郴州别驾郑馀庆,杭州刺史韩皋、道州刺史 ![]() [10]德宗在位的末期,有十年时间没有发布过大赦令,因微小过失被谪降斥逐的众多员官全都不能再按等级次第得以进用。至此,他们才得以量情升迁。壬申(初三),顺宗追召忠州别驾陆贽、郴州别驾郑馀庆、杭州刺史韩皋、道州刺史 ![]() 贽之秉政也,贬驾部员外郞李吉甫为明州长史,既而徙忠州刺史。贽昆弟门人咸以为忧,至而吉甫忻然以宰相礼事之。贽初犹惭惧,后遂为深 ![]() ![]() 陆贽执掌朝政时,将驾部员外郞李吉甫贬为明州长史,不久,又将他改任为忠州刺史,陆贽的兄弟和弟子们都为此担忧。陆贽来到忠州以后,李吉甫欣然以对待宰相的礼数事奉他,起初陆贽还 ![]() ![]() ![]() [11]丙戌,加杜佑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以浙西观察使李为镇海节度使,解其盐铁转运使。虽失利权而得节旄,故反谋亦未发。 [11]丙戌(十七⽇),顺宗加封杜佑为度支使和诸道盐铁转运使,任命浙西观察使李为镇海节度使,解除他盐铁转运使的职务。李虽然失去了财政大权,但得到了节度使的旌节,所以他反叛朝廷的 ![]() [12]戊子,名徐州军曰武宁,以张为节度使。 [12]戊子(十九⽇),顺宗将徐州军命名为武宁军,任命张为武宁节度使。 [13]加彰义节度使吴少诚同平章事。 [13]顺宗加封彰义节度使吴少诚为同平章事。 [14]以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先是叔文与其 ![]() ![]() [14]顺宗任命王叔文为度支副使和盐铁转运副使。在此之前,王叔文与他的同 ![]() ![]() ![]() 以御史中丞武元衡为左庶子。德宗之末,叔文之 ![]() ![]() ![]() ![]() 顺宗任命御史中丞武元衡为左庶子。德宗在位的末期,王叔文的同 ![]() ![]() ![]() 侍御史窦群奏屯田员外郞刘禹锡挟 ![]() ![]() ![]() ![]() 侍御史窦群奏陈屯田员外郞刘禹锡居心 ![]() ![]() ![]() ![]() [15]上疾久不愈,时扶御殿,群臣瞻望而已,莫有亲奏对者,中外危惧;思早立太子,而王叔文之 ![]() ![]() ![]() [15]顺宗的疾病许久不能痊愈,只好不时让人扶着他登上大殿,会见群臣,群臣也只有从远处看一看顺宗罢了,从没有亲自回答过顺宗的提问。朝廷內外的员官们都 ![]() ![]() ![]() [16]贾耽以王叔文 ![]() ![]() ![]() [16]贾耽因王叔文一 ![]() ![]() ![]() ![]() [17]夏,四月,壬寅,立皇弟谔为钦王,诚为珍王;子经为郯王,纬为均王,纵为溆王,纾为莒王,绸为密王、总为郇王,约为邵王,结为宋王,缃为集王,为冀王,绮为和王,绚为衡王,为会王,绾为福王,为抚王,绲为岳王,绅为袁王,纶为桂王,为翼王。 [17]夏季,四月,壬寅(初三),顺宗册立弟弟李谔为钦王,李诚为珍王;册立儿子李经为郯王,李纬为均王,李纵为溆王,李纾为莒王,李绸为密王,李总为郇王,李约为邵王,李结为宋王,李缃为集王,李为冀王,李绮为和王,李绚为衡王,李为会王,李绾为福王,李为抚王,李绲为岳王,李绅为袁王,李纶为桂王,李为翼王。 [18]乙巳,上御宣政殿,册太子。百官睹太子仪表,退,皆相贺,至有 ![]() ![]() [18]乙巳(初六),顺宗驾临宣政殿,册封太子。员官们目睹太子仪表堂堂,退下来以后,纷纷互相庆贺,以至有人 ![]() ![]() 先是,太常卿杜⻩裳为裴延龄所恶,留滞台阁,十年不迁,及其婿韦执谊为相,始迁太常卿。⻩裳劝执谊帅群臣请太子监国,执谊惊曰:“丈人甫得一官,奈何启口议 ![]() ![]() 在此之前,太常卿杜⻩裳遭到裴延龄的嫌恶,因而停留在侍御史的职位上,历时十年,不得升迁,及至他的女婿韦执谊出任宰相后,才被提升为太常卿。杜⻩裳劝说韦执谊率领群臣请求太子代理国政,韦执谊吃惊地说:“丈人刚刚得以进升官职,怎么能够开口就议论宮廷中的事情!”杜⻩裳气得脸⾊都变了,他说:“我蒙受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恩典,难道能够凭着升迁一个官职就把我收买了吗!”于是,杜⻩裳生气地用手 ![]() 戊申,以给事中陆淳为太子侍读,仍更名质。韦执谊自以韦权,恐太子不悦,故以质为侍读,使潜伺太子意,且解之。及质发言,太子怒曰:“陛下令先生为寡人讲经义耳,何为预他事!”质惶惧而出。 戊申(初九),顺宗任命给事中陆淳为太子侍读,还给他改名为陆质。韦执谊认为自己独揽大权,唯恐太子心中不快,所以使陆质出任侍读,让他暗中察看太子的意向,而且就便向他解释。及至陆质谈这方面的內容时,太子生气地说:“陛下命令先生为寡人讲解经书义理而已,为什么要把别的事情拉扯进来!”陆质只好惶恐地走出去。 [19]五月,辛未,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宮节度使。甲戌,以度支郞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王叔文自知为內外所憎疾, ![]() [19]五月,辛未(初三),顺宗任命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甲戌(初六),任命度支郞中韩泰为范希朝的行军司马。王叔文知道自己被朝廷內外的员官们所憎恶忌恨,打算夺取宦官手中的兵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借着范希朝作为朝廷宿将的声望,让他在名义上主持军事,但实际上是让韩泰专擅兵权。人们猜不出他们要做些什么,愈加疑惑恐惧。 [20]辛卯,以王叔文为户部侍郞,依前充度支、盐铁转运副使。俱文珍等恶其专权,削去翰林之职。叔文见制书,大惊,谓人曰:“叔文⽇时至此商量公事,若不得此院职事,则无因而至矣。”王即为疏请,不从。再疏,乃许三五⽇一⼊翰林,去学士名。叔文始惧。 [20]辛卯(二十三⽇),顺宗任命王叔文为户部侍郞,依然如前充任度支副使和盐铁转运副使。俱文珍等人憎恶王叔文独揽大权,设法免除了他翰林学士的职务。王叔文看到制书后,大为震惊,他对别人说:“我每天按时到这里来商量公务,如果不能够在翰林院担任职务,就没有到这里来的理由了。”王当即替王叔文上疏请求保留学士职务,顺宗不肯听从。王再次上疏,顺宗才允许王叔文隔三五天到翰林院来一次,但仍免除翰林学士的职称,王叔文开始恐惧了。 [21]六月,己亥,贬宣歙巡官羊士谔为汀州宁化尉。士谔以公事至长安,遇叔文用事,公言其非。叔文闻之,怒, ![]() [21]六月,己亥(初二),顺宗将宣歙巡官羊士谔贬为汀州宁化县尉。羊士谔因公务来到长安,适逢王叔文当权,便公开谈论他的错误。王叔文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打算发布诏书,将他斩杀,韦执谊不肯同意。王叔文又打算用杖刑将他打死,韦执谊认为也不能这样做,于是将羊士谔以贬官论处。自此,王叔文开始非常嫌恶韦执谊,在他们二人门下往来的人们都恐惧起来了。 先时,刘辟以剑南支度副使将韦皋之意于叔文,求都领剑南三川,谓叔文曰:“太尉使辟致微诚于公,若与某三川,当以死相助;若不与,亦当有以相酬。”叔文怒,亦将斩之,执谊固执不可。辟尚游长安未去,闻贬士锷,遂逃归。执谊初为叔文所引用,深附之,既得位, ![]() ![]() 不久前,剑南支度副使刘辟把韦皋的意图转达给王叔文,要求统领剑南三川。刘辟对王叔文说:“韦太尉让我向您致以卑微的诚意,他说:倘若您把三川 ![]() ![]() ![]() [22]癸丑,韦皋上表,以为:“陛下哀毁成疾,重劳万机,故久而未安,请权令皇太子亲监庶政,候皇躬痊愈,复归舂宮。臣位兼将相,今之所陈,乃其职分。”又上太子笺,以为:“圣上远法⾼宗,亮 ![]() ![]() ![]() ![]() [22]癸丑(十六⽇),韦皋进献表章认为:“陛下因哀痛亲人谢世而⾝染疾病,每天又为处理纷纭繁重的政务而加重了烦劳,所以这么长时间⾝体还没有康复。请陛下暂时让皇太子亲自监理各项政务,等陛下⾝体痊愈后,再让皇太子回返东宮。我⾝兼大将与宰相的职务,现在我所奏陈的事情,正是我应尽的本分。”韦皋又向太子进献笺书认为:“圣上远效法⾼宗皇帝,居丧而不肯发言,将朝廷大政 ![]() ![]() ![]() ![]() ![]() ![]() [23]王叔文既以范希朝、韩泰主京西神策军,诸宦者尚未寤。会边上诸将各以状辞中尉,且言方属希朝。宦者始寤兵柄为叔文等所夺,乃大怒曰:“从其谋,吾属必死其手。”密令其使归告诸将曰:“无以兵属人。”希朝至奉天,诸将无至者。韩泰驰归⽩之,叔文计无所出,唯曰:“奈何!奈何!”无几,其⺟病甚。丙辰,叔文盛具酒馔,与诸学士及李忠言、俱文珍、刘光琦等饮于翰林。叔文言曰:“叔文⺟病,以⾝任国事之故,不得亲医药,今将求假归侍。叔文比竭心力,不避危难,皆为朝廷之恩。一旦去归,百谤 ![]() [23]王叔文使范希朝、韩泰主持京西神策军以后,诸宦官还没有明⽩其中的道理。适逢边疆各将领各自呈送书状向中尉陈辞,而且提到他们刚刚归属范希朝统辖。宦官们开始明⽩兵权已经被王叔文等人夺走,于是大为恼怒地说:“如果按照他们的计谋⼲下去,我们这些人肯定要死在他们手里。”于是秘密命令各边防来使回去禀告各将领说:“不要将军队归属别人。”范希朝来到奉天时,各将领没有前来的。韩泰骑马回来报告了这一情况,王叔文无计可施,只是说:“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没过多久,王叔文的⺟亲病情严重。丙辰(十九⽇),王叔文备办了丰盛的酒食,与各位翰林学士和李忠言、俱文珍、刘光琦等人在翰林院饮酒。王叔文说:“我的⺟亲有病,过去因我承担着家国政务的原故,无法亲自为⺟亲求医访药,现在我准备请假回家侍奉⺟亲。近来我竭尽心力,不避危险艰难,这都是为了报答朝廷的恩典。我一旦离开朝廷,返回家乡去,各种诽谤纷至沓来,谁肯体察我的隐衷,说一句话帮助我呢?”俱文珍总是随着王叔文的话抢⽩他,王叔文无法对答,只好斟満了酒劝大家喝,酒过数巡,便散了宴席。丁巳(二十⽇),王叔文因⺟亲去世而免除了官位。 [24]秋,七月,丙子,加李师古检校侍中。 [24]秋季,七月,丙子(初九),顺宗加封李师古为检校侍中。 [25]王叔文既有⺟丧,韦执谊益不用其语。叔文怒,与其 ![]() [25]王叔文为⺟亲服丧后,韦执谊益发不肯采用他的意见。王叔文大怒,与他的同 ![]() 自叔文归第,王失据,⽇诣宦官及杜佑请起叔文为相,且总北军;既不获,则请以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不得;其 ![]() ![]() 自从王叔文回家后,王失去着落,便天天到宦官和杜佑那里请求起用王叔文担任宰相,并且统领北军。既然没有得到认可,他便请求任命王叔文为威远军使、平章事,又没有得到认可。他的同 ![]() ![]() ![]() [26]癸巳,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薨,以其子副使执恭为留后。 [26]癸巳(二十六⽇),横海军节度使程怀信去世,顺宗任命他的儿子节度副使程执恭为留后。 [27]乙未,制以“积未复,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句当。”时內外共疾王叔文 ![]() [27]乙未(二十八⽇),顺宗颁布制书称:“由于朕旧病在⾝,未能康复,军务与国政中的一切施政要务,暂时命令皇太子李纯代为理办。”当时,朝廷內外的员官们都痛恨王叔文的 ![]() ![]() 八月,庚子,制“令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制敕称诰。” 八月,庚子(初四),顺宗颁布制书称:“命令太子即帝位,朕号称太上皇,朕颁布的制书敕令称作诰。” 辛丑,太上皇徙居兴庆宮,诰改元永贞,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后,宪宗之⺟也。 辛丑(初五),太上皇迁移到兴庆宮居住,颁布诰命,改年号为永贞,将良娣王氏立为太上皇后。太上皇后是宪宗的⺟亲。 壬寅,贬王开州司马,王叔文渝州司户。寻病死贬所。明年,赐叔文死。 壬寅(初六),将王贬为开州司马,将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不久,王在贬地病死。第二年,宪宗赐王叔文自裁而死。 乙巳,宪宗即位于宣政殿。 乙巳(初九),宪宗在宣政殿即位。 [28]丙午,升平以主献女口五十。上曰:“上皇不受献,朕何敢违!”遂却之。庚戌,荆南献⽑⻳二,上曰:“朕所宝惟贤。嘉禾、神芝,皆虚美耳,所以《舂秋》不书祥瑞。自今凡有嘉瑞,但准令申有司,勿复以闻。及珍禽奇兽,皆毋得献。” [28]丙午(初十),升平公主进献女子五十人。宪宗说:“太上皇不接受进献,朕怎么敢违背他呢!”于是,将进献的女子推却了。庚戌(十四⽇),荆南进献两只⽑⻳,宪宗说:“朕只把贤人当作宝物,嘉禾、神芝一类,都是徒有美名罢了,所以《舂秋》才不肯记载祥征瑞兆。从今以后,凡是发现吉庆祥瑞之物,只允许依照令式申报有关部门,不需要再行奏朕闻知。至于珍奇的禽兽,一概不许进献。” [29]癸丑,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薨。皋在蜀二十一年,重加赋敛,丰贡献以结主恩。厚给赐以抚士卒,士卒婚嫁死丧,皆供其资费,以是得久安其位而士卒乐为之用,服南诏,摧吐蕃。幕僚岁久官崇者则为刺史,已复还幕府,终不使还朝,恐 ![]() [29]癸丑(十七⽇),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去世。韦皋在蜀中任职二十一年,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通过进献丰美的贡物,来维系主上的恩典,靠着发放优厚的军饷来安抚部下的将士,遇到将士婚配丧葬时,一概供给他们所需的费用,所以他能够长期任职,安然无恙,而将士们也愿意为他效力,终于得以慑服南诏,挫败吐蕃。对于在幕府供事多年,官位已⾼的僚属,韦皋便让他们出任刺史,当他们任职期満以后,便让他们重返幕府,到底不肯让他们回朝供职,这是因为韦皋担心他们将自己的所做所为 ![]() 支度副使刘辟自为留后。 支度副使刘辟自命为西川留后。 [30]朗州武陵、龙 ![]() [30]朗州的武陵县和龙 ![]() [31]壬午,奉义节度使伊慎⼊朝。 [31]壬午(疑误),奉义节度使伊慎⼊京朝见。 [32]辛卯,夏绥节度使韩全义⼊朝。全义败于 ![]() [32]辛卯(疑误),夏绥节度使韩全义⼊京朝见。韩全义在⽔战败后返回京城,没有朝见便离开了。宪宗在王府生活时,得知此事而憎恶韩全义。韩全义害怕,便请求⼊京朝见。 [33]刘辟使诸将表求节,朝廷不许;己未,以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33]刘辟指使诸将领上表请求任命自己为节度使,朝廷不肯答应。己未(二十三⽇),宪宗任命袁滋为剑南东西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 [34]度支奏裴延龄所置别库,皆减正库之物别贮之。请并归正库,从之。 [34]度支奏称,裴延龄设置的别库,一概是减少正库的物品,移至别库,分别储存,请求将别库的物品一并归还正库,宪宗听从了这一建议。 [35]辛酉,遣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 ![]() ![]() [35]辛酉(二十五⽇),宪宗派遣度支、盐铁转运副使潘孟 ![]() [36]癸亥,以尚书左丞郑馀庆同平章事。 [36]癸亥(二十七⽇),宪宗任命尚书左丞郑馀庆为同平章事。 [37]九月,戊辰,礼仪使奏:“曾太皇太后沈氏岁月滋深, ![]() [37]九月,戊辰(初二),礼仪使上奏说:“曾太皇太后沈氏失踪年深月久,在情理上说,已经没有继续访求 ![]() ![]() [38]壬申,监修国史韦执谊奏,始令史官撰《⽇历》。 [38]壬申(初六),监修国史韦执谊奏称,开始命令史官修撰《⽇历》。 [39]己卯,贬神策行军司马韩泰为抚州刺史,司封郞中韩晔为池州刺史,礼部员外郞柳宗元为邵州刺史,屯田员外郞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39]己卯(十三⽇),宪宗将神策行军司马韩泰贬为抚州刺史,将司封郞中韩晔贬为池州刺史,将礼部员外郞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将屯田员外郞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 [40]冬,十月,丁酉,右仆 ![]() [40]冬季,十月,丁酉(初二),右仆 ![]() [41]戊戌,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袁滋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征刘辟为给事中。 [41]戊戌(初三),宪宗任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袁滋为同平章事,充任西川节度使,征召刘辟为给事中。 [42]舒王谊薨。 [42]舒王李谊去世。 [43]太常议曾太皇太后谥曰睿真皇后。 [43]太常寺计议将曾太皇太后沈氏的谥号称作睿真皇后。 [44]山人罗令则自长安如普润,矫称太上皇诰,征兵于秦州刺史刘,且说以废立;执送长安,并其 ![]() [44]山人罗令则从长安前往普润,诈称太上皇颁布诰命,向秦州刺史刘征调兵马,而且劝说刘再行废立。刘将罗令则捉送长安,朝廷将罗令则连同他的同伙一并以杖刑处死。 [45]己酉,葬神武孝文皇帝于崇陵,庙号德宗。 [45]己酉(十四⽇),宪宗将神武孝文皇帝在崇陵安葬,庙号称作德宗。 [46]十一月,己巳,睿真皇后、德宗皇帝主于太庙。礼仪使杜⻩裳等议,以为:“国守法周制,太祖犹后稷,⾼祖犹文王,太宗犹武王,皆不迁。⾼宗在三昭三穆之外,请迁主于西夹室;”从之。 [46]十一月,己巳(初四),宪宗将睿真皇后与德宗皇帝的神主奉⼊太庙,举行祭。礼仪使杜⻩裳等人经过计议,主张:“家国效法周朝的制度,太祖犹如后稷,⾼祖犹如周文王,太宗犹如周武王,他们的神主一律不宜迁移。⾼宗列在三昭三穆以外,所以请将⾼宗的神主迁移到西夹室中去。”宪宗听从了这一建议。 [47]壬申,贬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执谊为崖州司马。执谊以尝与王叔文异同,且杜⻩裳婿,故独后贬。然叔文败,执谊亦自失形势,知祸将至,虽尚为相,常不自得,奄奄无气,闻人行声,辄惶悸失⾊,以至于贬。 [47]壬申(初七),宪宗将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执谊贬为崖州司马。由于韦执谊曾经与王叔文意见分歧,而且又是杜⻩裳的女婿,所以只有他在最后才遭贬斥。然而,在王叔文失败后,韦执谊也失去了原来的权力与地位,他知道祸事即将来临,尽管仍然担任着宰相职务,但是经常心不自安,变得气息奄奄,就是听到行人的脚步声,都会惊惶失⾊,直到被贬,都是这个样子。 [48]戊寅,以韩全义为太子少保,致仕。 [48]戊寅(十三⽇),宪宗任命韩全义为太子少保,退休。 [49]刘辟不受征,阻兵自守;袁滋畏其強,不敢进。上怒,贬滋为吉州刺史。 [49]刘辟不肯接受征召,拥兵自守。袁滋害怕刘辟強悍难制,不敢前去。宪宗生气了,便将袁滋贬为吉州刺史。 [50]复以右庶子武元衡为御史中丞。 [50]宪宗将右庶子武元衡重新任命为御史中丞。 [51]朝议谓王叔文之 ![]() [51]朝廷大臣的议论认为,王叔文一 ![]() [52]回鹘怀信可汗卒,遣鸿胪少卿孙杲临吊,册其嗣为腾里合野俱录毗伽可汗。 [52]回鹘怀信可汗去世,宪宗派遣鸿胪少卿孙杲前往吊唁,将怀信可汗的后嗣册立为腾里合野俱录毗伽可汗。 [53]十二月,甲辰,加山南东道节度使于同平章事。 [53]十二月,甲辰(初九),宪宗加封山南东道节度使于为同平章事。 [54]以奉义节度使伊慎为右仆 ![]() [54]任命奉义节度使伊慎为右仆 ![]() [55]己酉,以给事中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讨故也。右谏议大夫韦丹上疏,以为:“今释辟不诛,则朝廷可以指臂而使者,惟两京耳。此外谁不为叛!”上善其言。壬子,以丹为东川节度使。丹,津之五世孙也。 [55]己酉(十四⽇),任命给事中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事,这是由于宪宗认为自己刚刚继位,没有⾜够的力量去讨伐他的原故。右谏议大夫韦丹上疏主张;“如今开释了刘辟的死罪,朝廷可以挥臂指使的地区,便只有东西两京了。在两京以外,还有谁不想背叛朝廷呢!”宪宗很重视韦丹的意见。壬子(十七⽇),宪宗任命韦丹为东川节度使。韦丹是韦津的五世孙。 [56]辛酉,百官请上上皇尊号曰应乾圣寿太上皇;上尊号曰文武大圣孝德皇帝。上许上上皇尊号而自辞不受。 [56]辛酉(二十六⽇),百官请求给太上皇进献尊号,称作应乾圣寿太上皇,给宪宗进献尊号,称作文武大圣孝德皇帝。宪宗允许给太上皇进献尊号,但对自己的尊号却推辞不受。 [57]壬戌,以翰林学士郑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57]壬戌(二十七⽇),宪宗任命翰林学士郑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58]以刑部郞中杜兼为苏州刺史。兼辞行,上书称李且反,必奏族臣;上然之,留为吏部郞中。 [58]宪宗任命刑部郞中杜兼为苏州刺史。杜兼辞别赴任时,上书声称李将要造反,必定要奏请将他的家族诛灭。宪宗同意杜兼的看法,将他留任为吏部郞中。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