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9322 |
上一章 二十六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敦牂,尽玄默阉茂,凡五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 ◎ 开成三年戊午,公元八三八年 舂,正月,甲子,李石⼊朝,中涂有盗 ![]() 丁卯,追赠故齐王凑为怀懿太子。 戊申,以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郞、判户部李珏并同平章事,判、使如故。嗣复,于陵之子也。 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石,承甘露之 ![]() ![]() 陈夷行 ![]() 杨嗣复 ![]() ![]() ![]() ![]() ![]() ![]() ![]() 三月,牂柯寇涪州清溪镇,镇兵击却之。 初,太和之末,杜悰为凤翔节度使,有诏沙汰僧尼。时有五⾊云见于岐山,近法门寺,民间讹言佛骨降祥,以僧尼不安之故。监军 ![]() ![]() ![]() ![]() ![]() 初,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自盗赃七千馀缗,上以其⽗智兴有功,免死,长流康州。晏平密请于魏、镇、幽三节度使,使上表雪己。上不得已,六月,壬寅,改永州司户。 八月,己亥,嘉王运薨。 太子永之⺟王德妃无宠,为杨贤妃所谮而死。太子颇好游宴,昵近小人,贤妃⽇夜毁之。九月,壬戌,上开延英,召宰相及两省、御史、郞官,疏太子过恶,议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群臣皆言:“太子年少,容有改过。国本至重,岂可轻动!”御史中丞狄兼谟论之尤切,至于涕切。给事中韦温曰:“陛下惟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岂独太子之过乎!”癸亥,翰林学士六人、神策六军军使十六人复上表论之,上意稍解。是夕,太子始得归少 ![]() 义武节度使张璠在镇十五年,为幽、镇所惮。及有疾,请⼊朝,朝廷未及制置,疾甚,戒其子元益举族归朝,毋得效河北故事。及薨,军中 ![]() 朝廷以义昌节度使李彦佐在镇久,甲戌,以德州刺史刘约为节度副使, ![]() 开成以来,神策将吏迁官,多不闻奏,直牒中书令覆奏施行,迁改殆元虚⽇。癸未,始诏神策将吏改官皆先奏闻,状至中书,然后检勘施行。 冬,十月,易定监军奏军中不纳李仲迁,请以张元益为留后。 太子永犹不悛,庚子,暴薨,谥曰庄恪。 乙巳,以左金吾大将军郭旼为邠宁节度使。 宰相议发兵讨易定。上曰:“易定地狭人贫,军资半仰度支。急之则靡所不为,缓之则自生变。但谨备四境以俟之。”乃除张元益代州刺史。顷之,军中果有异议,乃上表以不便李仲迁为辞,朝廷为之罢仲迁。十一月,壬戌,诏俟元益出定州,其义武将士始谋立元益者,皆赦不问。 以义昌节度使李彦佐为天平节度使,以刘约为义昌节度使。 丁卯,张元益出定州。 庚午,上问翰林学士柳公权以外议,对曰:“郭旼除邠宁,外间颇以为疑。”上曰:“旼,尚⽗之侄,太后叔⽗,在官无过,自金吾作小镇,外间何尤焉?”对曰:“非谓旼不应为节度使也。闻陛下近取旼二女⼊宮,有之乎?”上曰:“然,⼊参太皇太后耳。”公权曰:“外间不知,皆云旼纳女后宮,故得方镇。”上俯首良久曰:“然则奈何?”对曰:“独有自南內遣归其家,则外议自息矣”是⽇,太皇太后遣中使送二女还旼家。上好诗,尝 ![]() 甲戌以蔡州刺史韩威为义武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司徒、中书令裴度以疾求归东都,十二月,辛丑,诏度⼊知政事,遣中使敦谕上道。郑覃累表辞位,丙午,诏:三五⽇一⼊中书。 是岁,吐蕃彝泰赞普卒,弟达磨立。彝泰多病,委政大臣,由是仅能自守,久不为边患。达磨荒 ![]() ![]() ◎ 开成四年己未,公元八三九年 舂,闰正月,己亥,裴度至京师,以疾归第,不能⼊见。上劳问赐赉,使者旁午。三月,丙戌,薨,谥曰文忠。上怪度无遗表,问其家,得半稿,以储嗣未定为忧,言不及私。度⾝貌不逾中人,而威望远达四夷。四夷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以⾝系家国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馀年。 夏,四月,戊辰,上称判度支杜悰之才,杨嗣复、李珏因请除悰户部尚书,陈夷行曰:“恩旨当由上出,自古失其国者未始不由权在臣下也。”珏曰:“陛下尝语臣云,人主当择宰相,不当疑宰相。”五月,丁亥,上与宰相论政事,陈夷行复言不宜使威权在下,李珏曰:“夷行意疑宰相中有弄陛下威权者耳。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郑覃曰:“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殊美,三年、四年渐不如前。”杨嗣复曰:“元年、二年郑覃、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同之,罪皆在臣!”因叩头曰:“臣不敢更⼊中书!”遂趋出。上遣中使召还,劳之曰:“郑覃失言,卿何遽尔!”覃起谢曰:“臣愚拙,意亦不属嗣复;而遽如是,乃嗣复不容臣耳。”嗣复曰:“覃言政事一年不如一年,非独臣应得罪,亦上累圣德。”退,三上表辞位,上遣中使召出之,癸巳,始⼊朝。丙申,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郑覃罢为右仆 ![]() ![]() 上以盐铁推官、检校礼部员外郞姚勖能鞫疑狱,命权知职方员外郞,右丞韦温不听,上奏称:“郞官朝廷清选,不宜以赏能吏。”上乃以勖检校礼部郞中,依前盐铁推官。六月,丁丑,上以其事问宰相杨嗣复,对曰:“温志在澄清流品。右有吏能者皆不得清流,则天下之事孰为陛下理之!恐似衰晋之风。”然上素重温,终不夺其所守。 秋,七月,癸未,以张元益为左骁卫将军,以其⺟侯莫陈氏为赵国太夫人,赐绢二百匹。易定之 ![]() 甲辰,以太常卿崔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郸,郾之弟也。 八月,辛亥,鄜王憬薨。 癸酉,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萧本诈称太后弟,上下皆称萧弘是真,以本来自左军,故弘为台司所抑。今弘诣臣,求臣上闻。乞追弘赴阙,与本对推,以正真伪。”诏三司鞫之。冬,十月,乙卯,上就起居舍人魏谟取记注观之,谟不可,曰:“记注兼书善恶,所以儆戒⼊君。陛下但力为善,不必观史!”上曰:“朕向尝观之。”对曰:“此曏⽇史官之罪也。若陛下自观史,则史官必有所讳避,何以取信于后!”上乃止。 杨妃请立皇弟安王溶为嗣,上谋于宰相,李珏非之。丙寅,立敬宗少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丁卯,上幸会宁殿作乐,有童子缘橦,一夫来往走其下如狂。上怪之,左右曰:“其⽗也。”上泫然流涕曰:“朕贵为天子,不能全一子。”召教坊刘楚材等四人、宮人张十十等十人,责之曰:“构害太子,皆尔曹也!今更立太子,复 ![]() ![]() ![]() 十一月,三司案萧本、萧弘皆非真太后弟。本除名,流 ![]() 乙亥,上疾少间,坐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曰:“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曰:“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強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是岁,天下户口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 回鹘相安允合、特勒柴⾰谋作 ![]() ![]() ◎ 开成五年庚申,公元八四零年 舂,正月,己卯,诏立颍王瀍为皇太弟,应军国事权令句当。且言太子成美年尚冲幼,未渐师资,可复封陈王。时上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陵引杨嗣复、李珏至 ![]() ![]() ![]() ![]() ![]() 二月,乙卯,赦天下。 丙寅,谥韦太后曰宣懿。 夏,五月,己卯,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杨嗣复罢为吏部尚书,以刑部尚书崔珙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 秋,八月,壬戌,葬元圣昭献孝皇帝于章陵,庙号文宗。 庚午,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珏坐为山陵使龙輴陷,罢为太常卿。贬京兆尹敬昕为郴州司马。 义武军 ![]() ![]() 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朝。九月,甲戌朔,至京师。丁丑,以德裕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庚辰,德裕⼊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辩群臣之 ![]() ![]() ![]() ![]() ![]() ![]() ![]() ![]() ![]() ![]() ![]() ![]() ![]() ![]() ![]() 初,德裕在淮南,敕召监军杨钦义。人皆言必知枢密,德裕待之无加礼,钦义心衔之。一旦,独延钦义,置酒中堂,情礼极厚。陈珍玩数 ![]() 初,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有黠戛斯部落,即古之坚昆,唐初结骨也,后更号黠戛斯。乾元中为回鹘所破,自是隔阂不通国中。其君长曰阿热,建牙青山,去回鹘牙,橐驼行四十⽇。其人悍勇,吐蕃、回鹘常赂遗之,假以官号。回鹘既衰,阿热始自称可汗。回鹘遣相国将兵击之,连兵二十馀年,数为黠戛斯所败,詈回鹘曰:“汝运尽矣,我必取汝金帐!”金帐者,回鹘可汗所居帐也。及掘罗勿杀彰信可汗,立<厂盍>馺,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厂盍>馺及掘罗勿,焚其牙帐 ![]() ![]() 魏博节度使何进滔薨,军中推其子都知兵马使重顺知留后。 萧太后徙居兴庆宮积庆殿,号积庆太后。 十一月,癸酉朔,上幸云 ![]() 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上之即位也,谏议大夫裴夷直漏名,由是出为杭州刺史。 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內谒者监仇士良,请以开府廕其子为千牛,给事中李中敏判云:“开府阶诚宜廕子,谒者监何由有儿?”士良惭恚。李德裕亦以中敏为杨嗣复之 ![]() 十二月,庚申,以何重顺知魏博留后事。 立皇子峻为杞王。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上 ◎ 会昌元年辛酉,公元八四一年 舂,正月,辛巳,上祀圆丘,赦天下,改元。 刘沔奏回鹘已退,诏沔还镇。 二月,回鹘十三部近牙帐者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 三月,甲戌,以御史大夫陈夷行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初,知枢密刘弘逸、薛季陵宠于文宗,仇士良恶之。上之立,非二人及宰相意,故杨嗣复出为湖南观察使,李珏出为桂管观察使。士良屡谮弘逸等于上,劝上除之。乙未,赐弘逸、季陵死,遣中使就潭、桂州诛嗣复及珏。户部尚书杜悰奔马见李德裕曰:“天子年少,新即位,兹事不宜手滑!”丙申,德裕与崔珙、崔郸、陈夷行三上奏,又邀枢密使至中书,使⼊奏。以为:“德宗疑刘晏动摇东宮而杀之,中外咸以为冤,两河不臣者由兹恐惧,得以为辞。德宗后悔,录其子孙。文宗疑宋申锡 ![]() ![]() 夏,六月,乙巳,诏:“自今臣下论人罪恶,并应请付御史台案问,毋得乞留中,以杜谗 ![]() 以魏博留后可重顺为节度使。 上命道士赵归真于三殿建九天道场,亲授法箓。右拾遗王哲上疏切谏,坐贬河南府士曹。 秋,八月,加仇士良观军容使。 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 ![]() ![]() ![]() ![]() ![]() ![]() 癸巳,卢龙军 ![]() 李德裕请遣命 ![]() 以前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牛僧孺为太子太师。先是汉⽔溢,坏襄州民居。故李德裕以为僧孺罪而废之。 卢龙军复 ![]() 初,陈行泰逐史元忠,遣监军傔以军中大将表来求节钺。李德裕曰:“河朔事势,臣所 ![]() ![]() ![]() ![]() ![]() 上校猎咸 ![]() 十一月,李德裕上言:“今回鹘破亡,太和公主未知所在。若不遣使访问,则戎狄必谓家国降主虏庭,本非 ![]() 上颇好田猎及武戏,五坊小儿得出⼊ ![]() 癸亥,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崔郸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初,黠戛斯既破回鹘,得太和公主,自谓李陵之后,与唐同姓,遣达⼲十人奉公主归之于唐。回鹘乌介可汗引兵邀击达⼲,尽杀之,质公主,南度碛,屯天德军境上。公主遣使上表,言可汗已立,求册命。乌介又使其相颉⼲伽斯等上表,借振武一城以居公主、可汗。十二月,庚辰,制遣右金吾大将军王会等 ![]() ![]() ![]() ◎ 会昌二年壬戌,公元八四二年 舂,正月,以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 朝廷以回鹘屯天德、振武北境,以兵部郞中李拭为巡边使,察将帅能否。拭,鄜之子也。 二月,淮南节度使李绅⼊朝。丁丑,以绅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度支。 河东节度使苻澈修把头烽旧戍以备回鹘。李德裕奏请增兵镇守,及修东、中二受降城以壮天德形势,从之。右散骑常侍柳公权素与李德裕善,崔珙奏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德裕以恩非己出,因事左迁公权为太子詹事。 回鹘复奏求粮,及寻勘吐⾕浑、 ![]() 三月,戊申,李拭巡边还,称振武节度使刘沔有威略,可任大事。时河东节度使苻澈疾病,庚申,以沔代之。以金吾上将军李忠顺为振武节度使。遣将作少监苗缜册命乌介可汗,使徐行,驻于河东,俟可汗位定,然后进。既而可汗屡侵扰边境,缜竟不行。 回鹘嗢没斯以⾚心桀黠难知,先告田牟云,⾚心谋犯塞。乃 ![]() 夏,四月,庚辰,天德都防御使田牟奏:“回鹘侵扰不已,不俟朝旨,已出兵三千拒之。”壬午,李德裕奏:“田牟殊不知兵,戎狄长于野战,短于攻城。牟但应坚守以待诸道兵集,今全军出战,万一失利,城中空虚,何以自固!望亟遣中使止之。如已 ![]() ![]() ![]() ![]() ![]() 上信任李德裕,观军容使仇士良恶之。会上将受尊号,御丹凤楼宣赦。或告士良,宰相与度支议草制减 ![]() 五月,戊申,遣鸿胪卿张贾安抚嗢没斯等,以嗢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怀化郡王;其次酋长官赏有举。赐其部众米五千斛,绢三千匹。 那颉啜帅其众自振武、大同,东因室韦、黑沙,南趣雄武军,窥幽州。卢龙节度使张仲武遣其弟仲至将兵三万 ![]() ![]() ![]() ![]() 嗢没斯⼊朝。六月,甲申,以嗢没斯所部为归义军,以嗢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充军使。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陈夷行罢为左仆 ![]() 岚州人田満川据州城作 ![]() 嗢没斯请置家太原,与诸弟竭力扞边。诏刘沔存抚其家。乌介可汗复遣其相上表,借兵助复国,又借天德城,诏不许。初,可汗往来天德、振武之间,剽掠羌、浑,又屯杷头烽北。朝廷屡遣使谕之,使还漠南,可汗不奉诏。李德裕以为“那颉啜屯于山北,乌介恐其与奚、契丹连谋邀遮,故不敢远离塞下。望敕张仲武谕奚、契丹与回鹘共灭那颉啜,使得北还。”及那颉啜死,可汗犹不去。议者又以为回鹘待马价。诏尽以马价给之,又不去。八月,可汗帅众过杷头烽南,突⼊大同川,驱掠河东杂虏牛马数万,转斗至云州城门。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吐⾕浑、 ![]() ![]() 丁丑,赐嗢没斯与其弟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皆姓李氏,名思忠、思贞、思义、思礼;国相 ![]() ![]() ![]() ![]() 戊子,李德裕等上言:“若如前诏,河东等三道严兵守备,俟来舂驱逐,乘回鹘人困马赢之时,又官军免盛寒之苦,则幽州兵宜令止屯本道以俟诏命。若虑河冰既合,回鹘复有驰突,须早驱逐,则当及天时未寒,决策于数⽇之间。以河朔兵益河东兵,必令收功于两月之內。今闻外议纷纭,互有异同,倘不一询群情,终为浮辞所挠。望令公卿集议。”诏从之。时议者多以为宜俟来舂。九月,以刘沔兼招换回鹘使,如须驱逐,其诸道行营兵权令指挥。以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其当道行营兵及奚、契丹、室韦等并自指挥。以李思忠为河西 ![]() 初,奚、契丹羁属回鹘,各有监使,岁督其贡赋,且诇唐事。张仲武遣牙将石公绪统二部,尽杀回鹘监使等八百馀人。仲武破那颉啜,得室韦酋长 ![]() 上闻太子少傅⽩居易名, ![]() 李思忠请与契苾、沙陀、吐⾕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乙巳,以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苾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通,何力之五世孙。 冬,十月,丁卯,立皇子岘为益王,岐为兗王。 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 ![]() 十一月,辛卯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请出兵五千讨回鹘,诏不许。 上遣使赐太和公主冬⾐,命李德裕为书赐公主,略曰:“先朝割 ![]() ![]() ![]() 上幸泾 ![]() ![]() 刘沔、张仲武固称盛寒未可进兵,请待岁首,李忠顺独请与李思忠俱进。十二月,丙寅,李德裕奏请遣思忠进屯保大栅,从之。 丁卯,吐蕃遣其臣论普热来告达磨赞普之丧,命将作少监李璟为吊祭使。刘沔奏移军云州。 李忠顺奏击回鹘,破之。 丙戌,立皇子峄为德王,嵯为昌王。 初,吐蕃达磨赞普有佞幸之臣,以为相。达磨卒,无子,佞相立其妃綝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才三岁,佞相与妃共制国事,吐蕃老臣数十人皆不得预政事。首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拜,曰:“赞普宗族甚多,而立綝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祀?国必亡矣!比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 ![]() ![]() ![]() 段译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开成三年(戊午、838) 唐纪六十二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公元838年) [1]舂,正月,甲子,李石⼊朝,中涂有盗 ![]() [1]舂季,正月,甲子(初五),宰相李石上朝时,半路上有盗贼用弓箭暗杀他,受了轻伤,左右侍从一哄而散。李石的马受惊后驰回他的住宅,又有盗贼在街坊的门口进行拦击,斩断马的尾巴。李石幸免于难。唐文宗得知后大惊,下令神策军和 ![]() [2]丁卯,追赠故齐王凑为怀懿太子。 [2]丁卯(初八),唐文宗追封已经去世的齐王李凑为怀懿太子。 [3]戊申,以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郞、判户部李珏并同平章事,判、使如故。嗣复,于陵之子也。 [3]戊申(疑误),唐文宗任命盐铁转运使、户部尚书杨嗣复,户部侍郞、判户部李珏并为同平章事,仍兼任原盐铁转运使和判户部的职务。杨嗣复是杨于陵的儿子。 [4]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石,承甘露之 ![]() ![]() [4]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石在甘露之变以后,人心恐惧不安、宦官骄横的情况下,为家国忘我 ![]() [5]陈夷行 ![]() [5]宰相陈夷行 ![]() [6]上命起居舍人魏献其祖文贞公笏。郑覃曰:“在人不在笏。”上曰:“亦甘棠之比也。” [6]唐文宗命起居舍人魏把他的先祖魏徵用过的笏板奉献朝廷。宰相郑覃说:“关键在于表彰魏徵对朝廷忠正直言的精神,而不在于他的笏板。”文宗说:“我思念魏徵,因此,看到他的笏板就自然想起他。这就象西周时人们思念召公,因而称颂他曾休息乘凉过的甘棠树一样。” [7]杨嗣复 ![]() ![]() ![]() ![]() ![]() ![]() ![]() [7]宰相杨嗣复打算向朝廷推荐提拔李宗闵,但恐怕被郑覃阻拦,于是,先让宦官在宮中私下向文宗建议。文宗上朝时对宰相说:“李宗闵被贬到外地多年,应当授予一个职位。”郑覃说:“陛下如果怜悯李宗闵贬逐的地方太远,只可把他向京城方向迁移几百里,而不宜再召回朝廷任职。如果把他召回朝廷任职,我请求先辞职。”陈夷行说:“李宗闵过去在朝廷朋比为 ![]() ![]() ![]() ![]() ![]() ![]() [8]三月,柯寇涪州清溪镇,镇兵击却之。 [8]三月,柯族犯侵涪州清溪镇,被驻扎在当地的镇兵击退。 [9]初,太和之末,杜为凤翔节度使,有诏沙汰僧尼。时有五⾊云见于岐山,近法门寺,民间讹言佛骨降祥,以僧尼不安之故。监军 ![]() ![]() ![]() [9]当初,在太和末年的时候,杜担任凤翔节度使,朝廷曾下诏令各地淘汰寺院僧尼。这时,岐山县的天空中出现五⾊彩云,距离法门寺很近。于是,民间传谣说,这是僧尼得知要被淘汰恐惧不安,所以,法门寺的佛骨显灵保佑僧尼。凤翔监军打算奏报朝廷。杜说:”天上的云彩变换颜⾊,是常有的事!如果佛真的保佑僧尼的话,肯定五⾊彩云也会出现在京城的上空。”不久凤翔捉到一只⽩兔,监军又提出奏报朝廷,说:“这是从西方来的祥瑞。”杜说:“这类野兽未加驯服,应当暂且畜养。”过了十几天,⽩兔死了,监军很不⾼兴,认为杜不向朝廷报告祥瑞,掩盖皇上的大圣大德,于是,独自把五⾊彩云和⽩兔画成图画,奉献朝廷。等到郑注代替杜为凤翔节度使后,奏报天空出现紫⾊云彩,又向朝廷奉献⽩⾊的野 ![]() 及为工部尚书、判度支,河中奏驺虞见,百官称贺。上谓曰:“李训、郑注皆因瑞以售其 ![]() ![]() 等到杜担任工部尚书、判度支时,河中奏称发现一种不吃其他兽类的驺虞,是天下祥瑞的象征。于是,百官都向文宗祝贺。文宗对杜说:“李训、郑注都是自称发现祥瑞,从而乘机作 ![]() ![]() ![]() 夏,五月,乙亥,诏:“诸道有瑞,皆无得以闻,亦勿申牒所司。其腊飨太庙及飨太清宮,元⽇受朝奏祥瑞,皆停。” 夏季,五月,乙亥(十九⽇),唐文宗下诏:“各地凡发现祥瑞之物,一律不得奏报朝廷,也不准向自己的上司报告。凡腊月祭献太庙和太清宮,以及正月初一朝廷举行大典时按规定上奏祥瑞,一律停罢。” [10]初,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自盗赃七千余缗,上以其⽗智兴有功,免死,长流康州。晏平密请于魏、镇、幽三节度使,使上表雪己;上不得已,六月,壬寅,改永州司户。 [10]当初,灵武节度使王晏平贪污七千余缗钱,文宗鉴于他的⽗亲王智兴对家国曾经立过战功,因而免除死刑,流放康州。晏平秘密地请求魏博、镇州和幽州三位节度使上奏朝廷,为自己申冤。唐文宗无可奈何,六月,壬寅(十六⽇),改任晏平为永州司户。 [11]八月,己亥,嘉王运薨。 [11]八月,己亥(十四⽇),嘉王李运去世。 [12]太子永之⺟王德妃无宠,为杨贤妃所谮而死。太子颇好游宴,昵近小人,贤妃⽇夜毁之。九月,壬戌,上开延英,召宰相及两省、御史、郞官,疏太子过恶,议废之,曰:“是宜为天子乎?”群臣皆言:“太子年少,容有改过。国本至重,岂可轻动!”御史中丞狄兼论之尤切,至于涕泣。给事中韦温曰:“陛下惟一子,不教,陷之至是,岂独太子之过乎!”癸亥,翰林学士六人、神策六军军使十六人复上表论之,上意稍解。是夕,太子始得归少 ![]() [12]皇太子李永的⺟亲王德妃不得唐文宗宠 ![]() ![]() ![]() [13]义武节度使张在镇十五年,为幽、镇所惮;及有疾,请⼊朝,朝廷未及制置,疾甚,戒其子元益举族归朝,毋得效河北故事。及薨,军中 ![]() [13]义武节度使张在任十五年,和他邻接的幽州、镇州两个割据藩镇十分惧怕他。等到他有病时,请求朝廷批准自己离职赴京。朝廷尚未来得及安排由谁代替他的职务,张已经病重,于是,告诫儿子张元益率全族人返归京城,不准效法河北藩镇的惯例,继承节度使的职务。张去世后,义武的将士打算拥立张元益为节度使,观察留后李士季反对,被将士杀死,同时,又杀大将十几人。壬申(十七⽇),唐文宗任命易州刺史李仲迁为义武节度使。义武马军都虞候何清朝率兵归顺朝廷,癸酉(十八⽇),被任命为仪州刺史。 [14]朝廷以义昌节度使李彦佐在镇久,甲戌,以德州刺史刘约为节度副使, ![]() [14]朝廷鉴于义昌节度使李彦佐任职太久,甲戌(十九⽇),任命德州刺史刘约为义昌节度副使,准备让他代替李彦佐。 [15]开成以来,神策将吏迁官,多不闻奏,直牒中书令覆奏施行,迁改殆无虚⽇。癸未,始诏神策将吏改官皆先奏闻,状至中书,然后检勘施行。 [15]自从开成年以来,神策军军将和下属官吏升迁,大多不向文宗上奏请求批准,而由神策军直接行文到中书省,中书省复核后便予以施行,以至神策军军将和下属官吏迁升官爵,几乎没有一⽇停止。癸未(二十八⽇),唐文宗下诏,命令今后神策军军将和官吏迁升官爵,一律首先上奏,待奏折批准送递中书省复核后再予以施行。 [16]冬,十月,易定监军奏军中不纳李仲迁,请以张元益为留后。 [16]冬季,十月,义武监军奏报:军中将士不予接受新任节度使李仲迁,请求任命张元益为留后。 [17]太子永犹不悛,庚子,暴薨,谥曰庄恪。 [17]皇太子李永仍不改过自新,庚子(十六⽇),突然去世。朝廷赠他谥号为庄恪。 [18]乙巳,以左金吾大将军郭为宁节度使。 [18]乙巳(二十一⽇),唐文宗任命左金吾大将军郭为宁节度使。 [19]宰相议发兵讨易定。上曰:“易定地狭人贫,军资半仰度支。急之则靡所不为,缓之则自生变。但谨备四境以俟之。”乃除张元益代州刺史。顷之,军中果有异议,乃上表以不便李仲迁为辞,朝廷为之罢仲迁。十一月,诏俟元益出定州;其义武将士始谋立元益者,皆赦不问。 [19]宰相商议发兵征讨义武。文宗说:“义武的地方狭小,百姓贫困,军需有一半靠朝廷度支调拨供给。如果急于攻讨,那么,他们什么事都⼲得出来;如果暂缓,则內部必定发生分化。现在,只要命它的四邻藩镇严密防守,等待它的內部分化。”于是,任命张元益为代州刺史。不久,义武军中果然产生分歧,他们上表借口李仲迁不适宜担任义武节度使。朝廷于是罢免李仲迁。十一月,唐文宗下诏,等张元益从定州出发,赴代州上任后,凡义武最初密谋拥立张元益的将士,一律赦免不再问罪。 [20]以义昌节度使李彦佐为天平节度使,以刘约为义昌节度使。 [20]唐文宗任命义昌节度使李彦佐为天平节度使,义昌节度副使刘约为义昌节度使。 [21]丁卯,张元益出定州。 [21]丁卯(十三⽇),张元益离开定州。 [22]庚午,上问翰林学士柳公权以外议,对曰:“郭除宁,外间颇以为疑。”上曰:“,尚⽗之侄,太后叔⽗,在官无过,自金吾作小镇,外间何尤焉?”对曰:“非谓不应为节度使也。闻陛下近取二女⼊宮,有之乎?”上曰:“然,⼊参太皇太后耳。”公权曰:“外间不知,皆云纳女后宮,故得方镇。”上俯首良久曰:“然则奈何?”对曰:“独有自南內遣归其家,则外议自息矣!”是⽇,太皇太后遣中使送二女还家。 [22]庚午(十六⽇),唐文宗问翰林学士柳公权,朝廷近⽇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郭被任命为宁节度使,朝廷不少人对此很有疑问。”文宗说:“郭是尚⽗郭子仪的侄子,又是太皇太后的叔⽗,在此以前,他做官从无过失,从左金吾大将军而转任宁这个小地方的节度使,不知朝廷百官有何疑问?”柳公权回答说:“百官并不是议论说郭不应当担任宁节度使。我听说陛下近⽇把郭的两个女儿选⼊宮中,不知是否属实?”文宗说:“是我让她俩⼊宮,是要她们参见太皇太后。”柳公权说:“百官不知陛下的用意,都认为郭把女儿纳⼊陛下后宮,所以才被任命为节度使。”文宗低头无言,过了很久才说:“那么,该怎么平息百官的非议呢?”柳公权回答说:“只要把郭女儿从兴庆宮送还她们的家里,百官的非议自然就平息了!”当天,太皇太后派宦官把郭的两个女儿送回家。 [23]上好,尝 ![]() [23]唐文宗 ![]() [24]甲戌,以蔡州刺史韩威为义武节度使。 [24]甲戌(二十⽇),唐文宗任命蔡州刺史韩威为义成节度使。 [25]河东节度使、司徒、中书令裴度以疾求归东都,十二月,辛丑,诏度⼊知政事,遣中使郭谕上道。 [25]河东节度使、司徒、中书令裴度由于疾病,请求辞职返回东都洛 ![]() [26]郑覃累表辞位,丙午,诏:三五⽇一⼊中书。 [26]宰相郑覃多次上表请求辞职,丙午(二十二⽇),唐文宗下诏:命郑覃三五天到政事堂办公一次。 [27]是岁,吐蕃彝泰赞普卒,弟达磨立。彝泰多病,委政大臣,由是仅能自守,久不为边患。达磨荒 ![]() ![]() [27]本年,吐蕃彝泰赞普去世,他的弟弟达磨被立为新赞普。彝泰在位时⾝体多病,把朝政委任大臣,所以仅能自守边疆,很久没有侵扰唐朝。达磨继位后,荒 ![]() ![]() 四年(己未、839) 四年(己未,公元839年) [1]舂,闰正月,己亥,裴度至京师,以疾归第,不能⼊见。上劳问赐赉,使者旁午。三月,丙戌,薨,谥曰文忠。上怪度无遗表,问其家,得半藁,以储嗣未定为忧,言不及私。度⾝貌不逾中人,而威望远达四夷,四夷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以⾝系家国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 [1]舂季,闰正月,己亥(十六⽇),河东节度使裴度抵达京城,由于⾝体疾病而回到家中,未能拜见文宗。文宗接连派遣使者到他家中 ![]() ![]() [2]夏,四月,戊辰,上称判度支杜之才,杨嗣复、李珏因请除户部尚书,陈夷行曰:“恩旨当由上出,自古失其国未始不由权在臣下也。”珏曰:“陛下尝语臣云,人主当择宰相,不当疑宰相。”五月,丁亥,上与宰相论政事,陈夷行复言不宜使威福在下,李珏曰:“夷行意疑宰相中有弄陛下威权者耳。臣屡求退,苟得王傅,臣之幸也。”郑覃曰:“陛下开成元年、二年政事殊美,三年、四年渐不如前。”杨嗣复曰:“元年、二年郑覃、夷行用事,三年、四年臣与李珏同之,罪皆在臣!”因叩头曰:“臣不敢更⼊中书!”遂趋出。上遣使召还,劳之曰:“郑覃失言,卿何遽尔!”覃起谢曰:“臣愚拙,意亦不属嗣复;而遽如是,乃嗣复不容臣耳。”嗣复曰:“覃言政事一年不如一年,非独臣应得罪,亦上累圣德。”退,三上表辞位,上遣中使召出之,癸巳,始⼊朝。丙申,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郑覃罢为右仆 ![]() ![]() [2]夏季,四月,戊辰(十七⽇),唐文宗称誉判度支杜有才能,杨嗣复、李珏乘机奏请任命杜为户部尚书。陈夷行说:“对臣下任命的旨意应当由皇上作出。自古以来,家国大凡灭亡,最初无不是大权旁落,而由臣下专权的。”李珏说:“陛下曾对我说,帝王应当谨慎地挑选宰相,但不应当猜疑宰相。”五月,丁亥(初七),文宗和宰相一起议论朝政,陈夷行又说不应使臣下专权而作威作福,李珏说:“从陈夷行的用意看,他是怀疑宰相中有人玩弄陛下的权威。我以前多次请求辞职,现在,如果能担任皇子诸王的太傅,也就是我的幸运了。”郑覃说:“陛下在开成元年、二年处理朝政都很好,三年、四年渐渐不如以前。”杨嗣复说:“开成元年、二年是郑覃、陈夷行担任宰相。三年、四年我和李珏也一同升任宰相。看来,郑覃的意思是说罪责在我了!”于是,接着叩头说:“我不敢再到政事堂去办公!”随即退出。文宗派人把他召回,用好言安 ![]() ![]() ![]() ![]() ![]() ![]() [3]上以盐铁推官、检校礼部员外郞姚勖能鞫疑狱,命权知职方员外郞,右丞韦温不听,上奏称:“郞官朝廷清选,不宜以赏能吏。”上乃以勖检校礼部郞中,依前盐铁推官。六月,丁丑,上以其事问宰相杨嗣复,对曰:“温志在澄清流品。若有吏能者皆不得清流,则天下之事孰为陛下理之!恐似衰晋之风。”然上素重温,终不夺其所守。 [3]唐文宗鉴于盐铁推官、检校礼部员外郞姚勖擅长审断疑难狱案,任命他暂为职方员外郞。尚书右丞韦温拒不听命,上奏说:“郞官历来是朝廷任命有名望的士大夫的职位,不应当轻易用它来奖赏有才⼲的官吏。”于是,文宗改任姚勖为检校礼部郞中,仍担任盐铁推官。六月,癸丑(初三),文宗问宰相杨嗣复对这件事的看法,杨嗣复说:“韦温的目的在于澄清员官的出⾝和等级。如果员官因为出⾝和社会地位不⾼,但很有才⼲,却不能担任那些有名望的职务,那么,天下的种种事务谁去为陛下处理呢?我认为,这恐怕是晋朝重视出⾝地位的衰败遗风。”然而,文宗向来器重韦温,最后还是没有违背他的奏请。 [4]秋,七月,癸未,以张元益为左骁卫将军,以其⺟侯莫陈氏为赵国太夫人,赐绢二百匹。易定之 ![]() [4]秋季,七月,癸未(初四),唐文宗任命张元益为左骁卫将军,任命他的⺟亲侯莫陈氏为赵国太夫人,赏赐绢二百匹。此前义武发生变 ![]() [5]甲辰,以太常卿崔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郸,郾之弟也。 [5]甲辰(二十五⽇),唐文宗任命太常卿崔郸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鄣是崔郾的弟弟。 [6]八月,辛亥,王憬薨。 [6]八月,辛亥(初二),王李憬去世。 [7]癸酉,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萧本诈称太后弟,上下皆称萧弘是真,以本来自左军,故弘为台司所抑。今弘诣臣,求臣上闻。乞追弘赴阙,与本对推,以正真伪。”诏三司鞫之。 [7]癸酉(二十四⽇),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朝廷:“萧本诈称是萧太后的弟弟。朝廷上下都认为萧弘才是萧太后真正的弟弟。但由于萧本是经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引见给皇上的,所以萧弘被御史台员官所冤枉。现在,萧弘来见我,请求我向朝廷奏明真象。我乞请朝廷召见萧弘,让他和萧本二人当面对证,以辨别真伪。”文宗下诏,命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司会审。 [8]冬,十月,乙卯,上就起居舍人魏取记注观之,不可,曰:“记注兼书善恶,所以儆戒人君。陛下但力为善,不必观史!”上曰:“朕尝观之。”对曰:“此⽇史官之罪也。若陛下自观史,则史官必有所讳避,何以取信于后!”上乃止。 [8]冬季,十月,乙卯(初七),唐文宗命起居舍人魏把记载朝政大事的《起居注》拿来观看。魏认为不妥,说:“《起居注》既记载善行,也记载恶事,用来警诫帝王,去恶从善。陛下只管努力勤政为善,而不必观看《起居注》!”文宗说:“过去我曾经看过。”魏说:“这是以往史官的过错。如果陛下亲自观看本朝的《起居注》,那么,史官在记载时就会有所避讳,将来怎样让后人相信呢!”文宗这才作罢。 [9]杨妃请立皇弟安王溶为嗣,上谋于宰相,李珏非之。丙寅,立敬宗少子陈王成美为皇太子。 [9]杨妃请求文宗立自己的弟弟安王李溶为太子。文宗和宰相商议,李珏反对。丙寅(十八⽇),文宗立敬宗的小儿子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 丁卯,上幸会宁殿作乐,有童子缘,一夫来往走其下如狂。上怪之,左右曰:“其⽗也。”上泫然流涕曰:“朕贵为天子,不能全一子!”召教坊刘楚材等四人,宮人张十十等十人责之曰:“构会太子,皆尔曹也,今更立太子,复 ![]() ![]() ![]() 丁卯(十九⽇),文宗亲临会宁殿观赏音乐杂技。有一个儿童表演爬杆,底下有一人来往如狂奔,进行保护。文宗很奇怪,左右侍从说:“那人是这个儿童的⽗亲。”文宗顿时伤心流泪说:“朕富贵而为天子,却不能保全自己的一个儿子!”于是,召见教坊刘楚材等四人,宮女张十十等十人责斥说:“当初设计陷害皇太子李永,都是你们这些人。现在已重新立皇太子,难道你们还要陷害他吗?”随即命人把他们逮捕。己巳(二十一⽇),下令全部杀死。文宗由此而 ![]() [10]十一月,三司按萧本、萧弘皆非真太后弟。本除名,流 ![]() [10]十一月,三司审问萧本、萧弘二人,结果都不是萧太后真正的弟弟。于是,萧本被免职除名,流放 ![]() [11]乙亥,上疾少问,坐思政殿,召当直学士周墀,赐之酒,因问曰:“朕可方前代何主?”对曰:“陛下尧、舜之主也。”上曰:“朕岂敢比尧、舜!所以问卿者,何如周赧、汉献耳?”墀惊曰:“彼亡国之主,岂可比圣德!”上曰:“赧、献受制于強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因泣下沾襟,墀伏地流涕,自是不复视朝。 [11]乙亥(二十七⽇),唐文宗病情稍有好转,这一天,坐在思政殿,召见翰林院值班学士周墀,和他一起喝酒,问道:“朕可以和前代的哪些帝王相比?”周墀回答说:“陛下是尧、舜一类的帝王。”文宗说:“朕岂敢和尧、舜相比!我问你的意思是,我是否能赶上周赧王和汉献帝?”周墀大惊,说:“周赧王和汉献帝都是最后亡国的帝王,怎么比得上陛下的大圣大德。”文宗说:“周赧王、汉献帝不过受制于各地強大的诸侯,而今朕受制于宦官家奴。就此而言,我实在还不如他们!”文宗因此哭泣,泪下沾襟。周墀也拜伏在地,流泪不已。从此以后,文宗不再上朝。 [12]是岁,天下户口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 [12]本年,天下户口总计四百九十九万六千七百五十二户。 [13]回鹘相安允合、特勒柴⾰谋作 ![]() ![]() [13]回鹘国宰相安允合、特勒柴⾰密谋作 ![]() ![]() ![]() ![]() 五年(庚申、840) 五年(庚申,公元840年) [1]舂,正月,己卯,诏立颍王为皇太弟,应军国事权令句当。且言太子成美年尚冲幼,未渐师资,可复封陈王。时上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杨嗣复、李珏至 ![]() ![]() ![]() ![]() [1]舂季,正月,己卯(初二),唐文宗下诏,立颍王李为皇太弟,凡家国大事,由他全权决定。诏令又说,皇太子李成美尚年幼,没有经过老师的训导,仍封为陈王。当时,文宗病重,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引宰相杨嗣复、李珏来宮中,打算由二人辅佐太子代行皇上职权,处理朝政。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鉴于当初立皇太子的时候,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于是上言,说皇太子年幼,而且有病,建议废除重立。李珏说:“皇太子的地位已定,怎么能轻易改变!”于是仇士良、鱼弘志假称文宗的诏令,立李为皇太弟。当天,仇士良、鱼弘志率 ![]() ![]() ![]() ![]() ![]() 辛己,上崩于太和殿。以杨嗣复摄冢宰。 辛巳(初四),唐文宗在太和殿驾崩。朝廷任命杨嗣复暂摄冢宰,主持治丧。 癸未,仇士良说太弟赐杨贤妃、安王溶、陈王成美死。敕大行以十四⽇殡,成服。谏议大夫裴夷直上言期⽇太远,不听。时仇士良等追怨文宗,凡乐工及內侍得幸于文宗者,诛贬相继。夷直复上言:“陛下自藩维继统,是宜俨然在疚,以哀慕为心,速行丧礼,早议大政,以 ![]() 癸未(初六),仇士良劝说皇太弟李下令,命杨贤妃、安王李溶、陈王李成美自尽。李又下敕,命于本月十四⽇举行文宗⼊棺大殓的仪式,凡亲属和百官等一律穿上丧服。谏议大夫裴夷直上言大殓的⽇期太远,李不听。这时,仇士良等人仍怨恨文宗,于是,凡教坊的乐工和曾经被文宗宠 ![]() 辛卯,文宗始大敛。武宗即位。甲午,追尊上⺟韦妃为皇太后。 辛卯(十四⽇),文宗的尸体正式⼊棺大殓。同⽇,武宗李即位。甲午(十七⽇),武宗追尊⺟亲韦妃为皇太后。 二月,乙卯,赦天下。 二月,乙卯(初八),唐武宗大赦天下。 丙寅,谥韦太后⽇宣懿。 丙寅(十九⽇),唐武宗追赠⺟亲韦太后的谥号为宣懿。 [2]夏,五月,己卯,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杨嗣复罢为吏部尚书,以刑部尚书崔珙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 [2]夏季,五月,己卯(初四),唐武宗免去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杨嗣复的职务,任命他为吏部尚书;任命刑部尚书崔珙为同平章事兼盐铁转运使。 [3]秋,八月,壬戌,葬元圣昭献孝皇帝于章陵,庙号文宗。 [3]秋季,八月,壬戌(十九⽇),朝廷在章陵埋葬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庙号为文宗。 [4]庚午,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珏坐为山陵使龙陷,罢为太常卿。贬京兆尹敬昕为郴州司马。 [4]庚午(二十七⽇),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珏因担任山陵使时,运载文宗皇帝灵枢的龙因故在半路失陷,被免去宰相职务,担任太常卿。京兆尹敬昕因此被贬为郴州司马。 [5]义武军 ![]() ![]() [5]义武发生军队变 ![]() ![]() [6]初,上之立非宰相意,故杨嗣复、李珏相继罢去,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朝;九月,甲戌朔,至京师,丁丑,以德裕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6]当初,武宗被立为皇太弟,不是出于宰相的建议。所以,武宗即位后,相继罢免宰相杨嗣复、李珏的职务,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来京。九月,甲戌朔(初一),李德裕抵达京城。丁丑(初四),李德裕被任命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庚辰,德裕⼊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辩群臣之 ![]() ![]() ![]() ![]() ![]() ![]() ![]() ![]() ![]() ![]() ![]() ![]() ![]() ![]() 庚辰(初七),李德裕上朝向武宗谢恩。他对武宗说:“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辨别群臣中谁是 ![]() ![]() ![]() ![]() ![]() ![]() ![]() ![]() ![]() ![]() ![]() ![]() ![]() ![]() 初,德裕在淮南,敕召监军杨钦义,人皆言必知枢密,德裕待之无加礼,钦义心衔之。一旦,独延钦义,置酒中堂,情礼极厚;陈珍玩数 ![]() 当初,李德裕担任淮南节度使时,朝廷曾下敕召监军杨钦义进京,人们都说杨钦义此番进京肯定会被任命为枢密使。李德裕对待杨钦义却并未增加礼节,杨钦义心中十分痛恨。一天,李德裕单独召请杨钦义,在节度使府正厅设酒为杨钦义送行,情义和礼节都极为优厚。李德裕又拿出很多珍玩陈列在几个 ![]() [7]初,伊吾之西,焉耆之北,有黠戛斯部落,即古之坚昆,唐初结骨也,后更号黠戛斯,乾元中为回鹘所破,自是隔阂不通国中。其君长曰阿热,建牙青山,去回鹘牙,橐驼行四十⽇。其人悍勇,吐蕃、回鹘常赂遗之,假以官号。回鹘既衰,阿热始自称可汗。回鹘遣相国将兵击之,连兵二十余年,数为黠戛斯所败,詈回鹘曰:“汝运尽矣,我必取汝金帐!”金帐者,回鹘可汗所居帐也。 [7]当初,在伊州的西方,焉耆镇的北方,有一个部落名叫黠戛斯,就是古代的坚昆,唐初的结骨,以后改名叫黠戛斯。唐肃宗乾元年间,黠戛斯被回鹘国击败。从此以后,由于回鹘阻隔,和唐朝失去联系。黠戛斯的君长称为阿热,在青山建立牙帐,距离回鹘国牙帐,骑骆驼要走四十天。黠戛斯部众剽悍勇敢,因此,吐蕃国和回鹘国常常贿赂他,并授予官位名号,加以拉拢。回鹘国衰落以后,阿热开始自称可汗。回鹘国派宰相率兵攻击黠戛斯,双方大战二十多年,回鹘国多次被黠戛斯击败。黠戛斯斥责回鹘可汗说:“你的命数已经到了尽头,我必将要夺取你的金帐!”金帐,是回鹘可汗居住的帐幕。 及掘罗勿杀彰信,立,回鹘别将句录莫贺引黠戛斯十万骑攻回鹘,大破之,杀及掘罗勿,焚其牙帐 ![]() ![]() 等到回鹘宰相掘罗勿杀死彰信可汗,拥立特勒为新可汗,回鹘国一个名叫录莫贺的偏将引勾黠戛斯十万骑兵攻打掘罗勿,结果,大败他的兵马,杀死和掘罗勿,把回鹘国的牙帐烧焚殆尽。回鹘国的各个部落四散逃亡,宰相职、特勒等十五个部落往西方逃跑,投奔葛逻禄;另有一支投奔吐蕃国;一支逃到安西。回鹘可汗的兄弟没斯等人,以及宰相⾚心、仆固、特勒那颉啜,各率自己的部落兵马抵达唐朝天德军的边塞一带,依靠和杂居这一地区的各族部落贸易而生活。同时,请求归附唐朝。冬季,十月,丙辰(十四⽇),天德军使温德彝奏报:“回鹘国的逃兵侵 ![]() [8]魏博节度使何进滔薨,军中推其子都知兵马使重顺知留后。 [8]魏博节度使何进滔去世,军中将士推举他的儿子都知兵马使何重顺为留后。 [9]萧太后徙居兴庆宮积庆殿,号积庆太后。 [9]萧太后迁居到兴庆宮积庆殿,尊号为积庆太后。 [10]十一月,癸酉朔,上幸云 ![]() [10]十一月,癸酉朔(初一),唐武宗前往云 ![]() [11]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上之即位也,谏议大夫裴夷直漏名,由是出为杭州刺史。 [11]按照惯例,新皇帝即位时,中书、门下两省的员官在册书上共同署名。唐武宗即位时,谏议大夫裴夷直的名字遗漏,由此而被调出朝廷,担任杭州刺史。 [12]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內谒者监仇士良请以开府荫其子为千牛,给事中李中敏判曰:“开府阶诚宜荫子,谒者监何由有儿?”士良惭恚。李德裕亦以中敏为杨嗣复之 ![]() [12]开府仪同三司、左卫上将军兼內谒者监仇士良请求朝廷批准, ![]() ![]() [13]十二月,庚申,以何重顺知魏博留后事。 [13]十二月,庚申(十八⽇),唐武宗任命何重顺为魏博留后。 [14]立皇子峻为杞王。 [14]唐玄宗立儿子李峻为杞王。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上会昌元年(辛酉、841) 唐武宗会昌元年(辛酉,公元841年) [1]舂,正月,辛巳,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 [1]舂季,正月,辛巳(初九),唐武宗亲临圜丘祭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会昌。 [2]刘沔奏回鹘已退,诏沔还镇。 [2]振武节度使刘沔奏报:回鹘国兵马已退走。武宗下诏,命刘沔返还本镇。 [3]二月,回鹘十三部近牙帐者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南保错子山。 [3]二月,回鹘国邻近可汗牙帐的十三个部落拥立乌希特勒为乌介可汗,往南迁移,驻守于错子山。 [4]三月,甲戌,以御史大夫陈夷行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4]三月,甲戌(初三),唐武宗任命御史大夫陈夷行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 [5]初,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有宠于文宗,仇士良恶之。上之立,非二人及宰相意,故杨嗣复出为湖南观察使,李珏出为桂管观察使。士良屡谮弘逸等于上,劝上除之,乙未,赐弘逸、季棱死,遣中使就潭、桂州诛嗣复及珏。户部尚书杜奔马见李德裕曰:“天子年少,新即位,兹事不宜手滑!”丙申,德裕与崔珙、崔郸、陈夷行三上奏,又邀枢密使至中书,使⼊奏。以为:“德宗疑刘晏动摇东宮而杀之,中外咸以为冤,两河不臣者由兹恐惧,得以为辞;德宗后悔,录其子孙。文宗疑宋申锡 ![]() [5]当初,知枢密刘弘逸、薛季棱很得唐文宗的宠信,因而仇士良厌恶他二人。唐武宗即位,并非出于刘、薛二人和宰相的本意,所以武宗即位后,罢免宰相杨嗣复、李珏的职务,把他们调出朝廷,分别担任湖南观察使和桂管观察使。仇士良又多次在武宗面前说刘弘逸等人的坏话,劝武宗诛除他们。乙未(二十四⽇),武宗命刘弘逸、薛季棱自尽,并派宦官前往潭州、桂州杀杨嗣复和李珏。户部尚书杜得知后,急忙骑马去见李德裕,说:“皇上年轻,刚刚即位,这件事不应当让他放手蛮⼲!”丙申(二十五⽇),李德裕和同僚崔珙、崔郸、陈夷行联名几次上奏,又邀请枢密使到中书省,让他们也劝阻武宗。李德裕等人的奏折说:“过去,德宗曾怀疑刘晏动摇自己当初为皇太子时的地位,因而把他诛杀。朝廷內外的员官都认为刘晏冤枉,⻩河南北割据跋扈的藩镇因而都 ![]() ![]() 德裕等泣涕极言:“陛下宜重慎此举,毋致后悔!”上曰:“朕不悔。”三命之坐,德裕等曰:“臣等愿陛下免二人于死,勿使既死而众以为冤。今未奉圣旨,臣等不敢坐。”久之,上乃曰:“特为卿等释之。”德裕等跃下阶舞蹈。上召升坐,叹曰:“朕嗣位之际,宰相何尝比数!李珏、季棱志在陈王,嗣复、弘逸志在安王。陈王犹是文宗遗意,安王则专附杨妃。嗣复仍与妃书云:‘姑何不效则天临朝!’使安王得志,朕那复有今⽇?”德裕等曰:“兹事暧昧,虚实难知。”上曰:“杨妃尝有疾,文宗听其弟玄思⼊侍月余,以此得通指意。朕细询內人,情状皎然,非虚也。”遂追还二使,更贬嗣复为 ![]() 李德裕等人哭泣着,极力劝阻武宗说:“陛下应慎重地决定这件事,不要以后再后悔!”武宗说:“朕不后悔。”随即几次命李德裕等人坐下。李德裕等人说:“我们希望陛下赦免杨嗣复和李珏的死刑,以免二人死后,百官都认为冤枉。现在,陛下尚未批准,我们不敢坐。”过了很久,武宗才说:“朕考虑到你们的请求,特此赦免他们。”李德裕等人⾼兴地跳下台阶,向武宗行舞蹈礼。武宗命李德裕等人向前坐下,唉叹说:“朕被立为皇太弟的时候,当时的宰相哪里曾想到要我继位!李珏、薛季棱的意图是立陈王李成美,杨嗣复、刘弘逸的意图是立安王李溶。立陈王还算是文宗的遗言,立安王,则是专意阿附杨妃。据说杨嗣复曾给杨妃写信说:‘您为什么不效法武则天而临朝称帝!’假如安王被立为皇太子继承帝位,朕哪里还有今⽇?”李德裕等人说:“这件事十分暧昧,是真是假难以得知。”武宗说:“杨妃曾经患病,文宗同意他的弟弟到宮中侍候过一个多月,杨嗣复就是通过他向杨妃转达自己的书信的。朕已经仔细问过宮中的宦官,事实一清二楚,绝不是虚构。”于是,武宗派人追回诛杀杨嗣复和李珏的使者,再贬杨嗣复为 ![]() [6]夏,六月,乙巳,诏:“自今臣下论人罪恶,并应请付御史台按问,毋得乞留中,以杜谗 ![]() [6]夏季,六月,乙巳(三十⽇),唐武宗下诏:“从今以后,凡百官奏论他人罪恶时,应当同时奏请将犯罪人 ![]() ![]() [7]以魏博留后何重顺为节度使。 [7]唐武宗任命魏博留后何重顺为节度使。 [8]上命道士赵归真等于三殿建九天道场,亲授法。右拾遗王哲上疏切谏,坐贬河南府士曹。 [8]唐武宗命道士赵归真等人在三殿建置九天道场,武宗亲自接受赵归真等人授予的道家法。右拾遗王哲上疏极力规劝,被贬为河南府士曹参军。 [9]秋,八月,加仇士良观军容使。 [9]秋季,八月,唐武宗再任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为观军容使。 [10]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 ![]() ![]() ![]() ![]() [10]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想出兵攻击回鹘,以便求取功名,于是奏称:“回鹘国的叛将没斯等人侵 ![]() ![]() ![]() ![]() ![]() 时诏以鸿胪卿张贾为巡边使,使察回鹘情伪,未还。上问德裕曰:“没斯等请降,可保信乎?”对曰:“朝中之人,臣不敢保,况敢保数千里外戎狄之心乎!然谓之叛将,则恐不可。若可汗在国,没斯等帅众而来,则于体固不可受。今闻其国败 ![]() ![]() 这时,唐武宗下诏命鸿胪卿张贾为巡边使,让他侦察回鹘的动向,尚未返回。武宗问李德裕:“回鹘没斯等人请求投降,你能保证他们守信用吗?”李德裕回答说:“对于朝廷百官是否每个人都讲信用,我都不敢保证,何况对几千里之外的戎狄呢!不过,要说没斯等人是回鹘的叛将,则恐怕不妥。如果回鹘的可汗还在位,没斯等人率部落来投降,从两国关系的大局考虑,的确不能接受。现在,听说回鹘国败 ![]() ![]() ![]() ![]() [11]癸巳,卢龙军 ![]() [11]癸巳(二十六⽇),幽州军队发生哗 ![]() [12]李德裕请遣使 ![]() [12]李德裕请求朝廷派遣使者 ![]() [13]以前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牛僧孺为太子太〔少〕师。先是汉⽔溢,坏襄州民居。故李德裕以为僧孺罪而废之。 [13]唐武宗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牛僧孺为太子太师。此前,汉江发生⽔灾,毁坏襄州百姓的房屋。于是,李德裕认为是牛僧孺失职,建议罢免他的职务,改任散官。 [14]卢龙军复 ![]() [14]幽州军队再次哗变,杀陈行泰,拥立牙将张绛。 初,陈行泰逐史元忠,遣监军,以军中大将表来求节钺。李德裕曰:“河朔事势,臣所 ![]() ![]() 当初,陈行泰发动兵变,驱逐节度使史元忠后,派遣幽州监军的侍从赴京城,以军中大将的名义上表朝廷,请求授任自己为留后。宰相李德裕说:“对于河朔藩镇的情况,我了如指掌,以往那里发生兵变后,朝廷往往匆匆下诏,任命被拥立的军将为留后,以致军心稳定下来。如果朝廷搁置几个月不理,他们內部肯定会再次动 ![]() ![]() ![]() 冬,十月,仲舒至京师。诏宰相问状,仲舒言:“行泰、绛皆游客,故人心不附。仲武幽州旧将, ![]() ![]() 冬季,十月,吴仲舒抵达京城。武宗下诏,命宰相向吴仲舒询问幽州的情况。吴仲舒说:“陈行泰和张绛都是外地来幽州的游客,所以军心不附。张仲武则是幽州的老将,不但 ![]() ![]() 德裕奏:“行泰、绛皆使大将上表,胁朝廷,邀节钺,故不可与。今仲武先自发兵为朝廷讨敌,与之则似有名。”乃以仲武知卢龙留后。仲武寻克幽州。 于是,李德裕上奏说:“陈行泰、张绛都是让军中大将上表,胁迫朝廷授予他们留后,所以不能同意。现在,张仲武先率兵为朝廷讨伐叛 ![]() [15]上校猎咸 ![]() [15]唐武宗在咸 ![]() [16]十一月,李德裕上言:“今回鹘破亡,太和公主未知所在。若不遣使访问,则戎狄必谓家国降主虏庭,本非 ![]() [16]十一月,李德裕上言说:“现在,回鹘国破人亡,太和公主不知去向。如果不派遣使者访问寻找,那么,回鹘就会认为,家国把公主嫁给可汗,本来就不珍惜。这样,既辜负公主,又伤害回鹘的 ![]() [17]上颇好田猎及武戏,五坊小儿得出⼊ ![]() [17]唐武宗十分喜 ![]() ![]() [18]癸亥,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崔郸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18]癸亥(二十七⽇),唐武宗任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崔郸以同平章事的头衔,充任西川节度使。 [19]初,黠戛斯既破回鹘,得太和公主;自谓李陵之后,与唐同姓,遣达⼲十人奉公主归之于唐。回鹘乌介可汗引兵邀击达⼲,尽杀之,质公主,南度碛,屯天德军境上。公主遣使上表,言可汗已立,求册命。乌介又使其相颉⼲伽斯等上表,借振武一城以居公主、可汗。十二月,庚辰,制遣右金吾大将军王会等 ![]() ![]() ![]() [19]当初,黠戛斯打败回鹘以后,俘虏了太和公主。黠戛斯自认为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同姓,于是,派遣达⼲十人送公主回唐。走到半路,遭回鹘乌介可汗率兵袭击,达⼲都被杀死。乌介可汗以太和公主作人质,往南迁移,越过沙漠,屯兵于天德军北境。太和公主派遣使者上表朝廷,说回鹘国新可汗已经继位,请求朝廷册封。乌介可汗又让他的宰相颉⼲迦斯等人上表朝廷,请求暂借振武城,以便让太和公主和乌介可汗居住。十二月,庚辰(十四⽇),武宗下制,命右金吾大将军王会等人前往 ![]() 二年(壬戌、842) 二年(壬戌,公元842年) [1]舂,正月,以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 [1]舂季,正月,唐武宗任命张仲武为卢龙节度使。 [2]朝廷以回鹘屯天德、振武北境,以兵部郞中李拭为巡边使,察将帅能否。拭,之子也。 [2]朝廷鉴于回鹘屯居天德、振武北边边境,任命兵部郞中李拭为巡边使,让他考察将帅的军事才能。李拭是李的儿子。 [3]二月,淮南节度使李绅⼊朝。丁丑,以绅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度支。 [3]二月,淮南节度使李绅来到京城。丁丑(十二⽇),唐武宗任命李绅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判度支。 [4]河东节度使苻澈修杷头烽旧戍以备回鹘。李德裕奏请增兵镇守,及修东、中二受降城以壮天德形势,从之。 [4]河东节度使苻澈修筑杷头烽的旧有营垒,以便防备回鹘。宰相李德裕奏请增兵镇守杷头烽,同时修筑东受降城和中受降城,以便策应天德的防务。武宗批准。 [5]右散骑常侍柳公权素与李德裕善,崔珙奏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德裕以恩非己出,因事左迁公权为太子詹事。 [5]右散骑常侍柳公权向来和李德裕关系亲密,宰相崔珙推荐柳公权担任集贤学士、判院事。李德裕鉴于提拔柳公权的恩德不是出于自己,于是,因故而贬柳公权为太子詹事。 [6]回鹘复奏求粮,及寻勘吐⾕浑、 ![]() [6]回鹘又上奏朝廷请求赈济粮食,以及寻找被吐⾕浑、 ![]() ![]() 三月,李拭巡边还,称振武节度使刘沔有威略,可任大事。时河东节度使苻澈疾病,庚申,以沔代之;以金吾上将军李忠顺为振武节度使。遣将作少监苗缜册命乌介可汗,使徐行,驻于河东,俟可汗位定,然后进。既而可汗屡侵扰边境,缜竟不行。 三月,李拭巡边结束回到京城,报告说振武节度使刘沔很有谋略威望,可以担当大任。这时,河东节度使苻澈患病。庚申(二十五⽇),唐武宗任命刘沔代替苻澈为河东节度使,任命金吾上将军李忠顺为振武节度使。派遣将作少监苗缜前往册命乌介可汗,要求他暂缓起程,暂时驻在河东,等乌介可汗的地位巩固后,再前往册封。后来,可汗多次侵扰边境,苗缜一直未能成行。 [7]回鹘没斯以⾚心桀黠难知,先告田牟云,⾚心谋犯塞;乃 ![]() [7]回鹘没斯认为宰相⾚心桀傲狡黠,內心难测。于是,他先告诉天德军使田牟说,⾚心密谋犯侵边塞。然后,设计 ![]() 夏,四月,庚辰,天德都防御使田牟奏:“回鹘侵扰不已,不俟朝旨,已出兵三千拒之。”壬午,李德裕奏:“田牟殊不知兵。戎狄长于野战,短于攻城。牟但应坚守以待诸道兵集,今全军出战,万一失利,城中空虚,何以自固!望亟遣中使止之。如已 ![]() ![]() ![]() ![]() 夏季,四月,庚辰(十六⽇),天德都防御使田牟上奏说:“回鹘不断侵扰边境,我不等朝廷下令,已经出兵三千抵抗回鹘兵马。”壬午(十八⽇),李德裕上奏说:“田牟 ![]() ![]() ![]() ![]() ![]() 初,太和中,河西 ![]() 当初,太和年间,河西的 ![]() 甲申,没斯帅其国特勒、宰相等二千二百余人来降。 甲申(二十⽇),没斯率回鹘特勒、宰相等二千二百多人前来归降。 [8]上信任李德裕,观军容使仇士良恶之。会上将受尊号,御丹凤楼宣赦。或告士良,宰相与度支议草制减 ![]() [8]唐武宗信任宰相李德裕,观军容使仇士良因此憎恨李德裕。这时,武宗即将由百官上尊号,御临丹凤楼宣赦天下。于是,有人告诉仇士良,说宰相正和度支商议起草制书,减少 ![]() ![]() [9]五月,戊申,遣鸿胪卿张贾安抚没斯等,以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怀化郡王;其次酋长官赏有差。赐其部众米五千斛,绢三千匹。 [9]五月,戊申(十四⽇),唐武宗派遣鸿胪卿张贾安抚没斯等人,任命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怀化郡王;其余酋长, ![]() 那颉啜帅其众自振武、大同,东因室韦、黑沙,南趣雄武军,窥幽州。卢龙节度使张仲武遣其弟仲至将兵三万 ![]() 那颉啜率领他的部落从振武、大同向东迁徙,经过室韦、黑沙,向南直到雄武军,窥测幽州。卢龙节度使张仲武派遣他的弟弟张仲至率兵三万人 ![]() 时乌介众虽衰减,尚号十万,驻牙于大同军北闾门山。杨观自回鹘还,可汗表求粮食、牛羊,且请执送没斯等。诏报以“粮食听自以马价于振武三千石;牛,稼穑之资,国中 ![]() ![]() ![]() 这时,乌介可汗虽然势力衰弱,但仍号称有十万人,他的牙帐设在河东大同军以北的闾门山。杨观出使回鹘回到京城,向武宗转达乌介可汗的上表,请求朝廷赈济粮食和牛羊,以及把没斯逮捕送还等。武宗下诏答复说:“朝廷同意你们用马匹在振武换取三千石粮食;牛是百姓耕地所不可缺少的,国中的法律 ![]() ![]() ![]() ![]() [10]没斯⼊朝。六月,甲申,以没斯所部为归义军,以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充军使。 [10]没斯来京朝拜。六月,甲申(二十一⽇),唐武宗授予没斯所统辖的部落以归义军的名号,任命没斯为左金吾大将军,充任归义军使。 [11]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陈夷行罢为左仆 ![]() [11]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陈夷行被罢免宰相职务,担任左仆 ![]() [12]岚州人田満川据州城作 ![]() [12]河东岚州人田満川作 ![]() [13]没斯请置家太原,与诸弟竭力捍边;诏刘沔存抚其家。 [13]没斯请求把家属安置在太原,以便和自己的兄弟们尽力防守边境。唐武宗下诏,命河东节度使刘沔安抚并供养没斯的家属。 乌介可汗复遣其相上表,借兵助复国,又借天德城,诏不许。 乌介可汗派遣宰相上表朝廷,请求借兵帮助他收复失地,同时再次请求借天德城。武宗下诏不准。 初,可汗往来天德、振武之间,剽掠羌、浑,又屯杷头烽北。朝廷屡遣使谕之,使还漠南,可汗不奉诏。李德裕以为“那颉啜屯于山北,乌介恐其与奚、契丹连谋邀遮,故不敢远离塞下。望敕张仲武谕奚、契丹与回鹘共灭那颉啜,使得北还。”及那颉啜死,可汗犹不去。议者又以为回鹘待马价;诏尽以马价给之,又不去。八月,可汗帅众过杷头烽南,突⼊大同川,驱掠河东杂虏牛马数万,转斗至云州城门。刺史张献节闭城自守,吐⾕浑、 ![]() ![]() 当初,乌介可汗率兵往来于天德和振武之间,剽掠 ![]() ![]() ![]() ![]() 丁丑,赐没斯与其弟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皆姓李氏,名思忠、思贞、思义、思礼;国相 ![]() ![]() ![]() 丁丑(十六⽇),唐武宗赐予没斯和他的弟弟阿历支、习勿啜、乌罗思都姓李,分别名叫李思忠、李思贞、李思义、李思礼;宰相 ![]() ![]() ![]() ![]() ![]() 上遣回鹘石戒直还其国,赐可汗书,谕以“自彼国为纥吃斯所破,来投边境,抚纳无所不至。今可汗尚此近塞,未议还蕃,或侵掠云、朔等州,或钞击羌、浑诸部。遥揣深意,似恃姻好之情;每观踪由,实怀驰突之计。中外将相咸请诛翦,朕情深屈之己,未忍幸灾。可汗宜速择良图,无贻后悔!” 唐武宗命久留京城的回鹘人石戒直携带给乌介可汗的书信返回。书信说:“自从你们家国被黠戛斯灭亡以后,你率领残余部落远来投居我国边境,朝廷对你们接纳安抚,无所不周。但至今可汗仍居住在边塞,不打算返回。甚至还犯侵掠夺云州、朔州等地,攻击剽掠 ![]() 上又命李德裕代刘沔答回鹘相颉⼲迦斯书,以为:“回鹘远来依投,当效呼韩 ![]() 武宗又命宰相李德裕代河东节度使刘沔起草答复回鹘宰相颉⼲迦斯的书信,信中说:“回鹘远来投靠我国边境,应当效法当年匈奴呼韩 ![]() ![]() ![]() ![]() 戊子,李德裕等上言,“若如前诏,河东等三道严兵守备,俟来舂驱逐,乘回鹘人困马羸之时,又官军免盛寒之苦,则幽州兵宜令止屯本道以俟诏命。若虑河冰既合,回鹘复有驰突,须早驱逐,则当及天时未寒,决策于数月之间。以河朔兵益河东兵,必令收功于两月之內。今闻外议纷纭,互有异同,傥不一询群情,终为浮辞所挠。望令公卿集议!”诏从之。时议者多以为宜俟来舂。 戊子(二十七⽇),宰相李德裕等人上言说:“按照陛下前⽇所下诏书,命河东等三道严兵守备,等来年舂天出兵驱逐回鹘。这样,既可乘回鹘人困马乏的大好时机,又可免除官军严冬出兵不堪寒冷的苦恼。按照这个部署,则应当命幽州兵暂且屯防本道,等待朝廷诏令。如果陛下担忧⻩河在冬天结冰后,回鹘再次纵兵侵扰,打算早⽇出兵驱逐他们,那么,就应当在天气尚未寒冷以前,尽早作出决策,把河朔藩镇的兵力调拨给河东,争取在两个月內完成战斗。现在听说朝廷议论纷纷,对作战方案各持己见,如果不广泛听取百官意见,恐怕陛下的决心终究会被某些不切实际的意见所阻挠,希望召集百官进行商议!”武宗批准。百官多数人认为等明年舂天出兵为妥。 九月,以刘沔兼招抚回鹘使,如须驱逐,其诸道行营兵权令指挥;以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其当道行营兵及奚、契丹、室韦等并自指挥。以李思忠为河西 ![]() 九月,唐武宗任命河东节度使刘沔兼招抚回鹘使。同时下令,如出兵驱逐回鹘,凡各道抵达前线的行营兵马一律由刘沔暂时指挥;任命张仲武为东面招抚回鹘使,指挥幽州的行营兵和奚族、契丹族、室韦族的部落兵;任命李思忠为河西 ![]() 初,奚、契丹羁属回鹘,各有监使,岁督其贡赋,且唐事。张仲武遣牙将石公绪统二部,尽杀回鹘监使等八百余人。仲武破那颉啜,得室韦酋长 ![]() 当初,奚族、契丹族都隶属于回鹘。回鹘在这两个民族的部落中分别设置了监使,每年督征上贡回鹘的赋税,并且侦察唐朝的动向。这时,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命牙将石公绪统辖奚族和契丹族部落,把回鹘的监使等八百多人一律诛杀。张仲武打败那颉啜后,俘获室韦酋长的 ![]() 癸卯,李德裕等奏:“河东奏事官孙俦适至,云回鹘移营近南四十里。刘沔以为此必契丹不与之同,恐为其掩袭故也。据此事势,正堪驱除。臣等问孙俦,若与幽州合势,迫逐回鹘,更须益几兵。俦言不须多益兵,唯大同兵少,得易定千人助之⾜矣。”上皆从之。诏河东、幽州、振武、天德各出大兵,移营稍前,以迫回鹘。 癸卯(十二⽇),宰相李德裕等人上奏:“河东的奏事官孙俦刚才来京城,报告说回鹘往南迁移了四十里,刘沔认为这肯定是契丹族与回鹘不和,回鹘恐怕被契丹袭击的缘故。 ![]() ![]() [14]上闻太子少傅⽩居易名, ![]() [14]唐玄宗听说太子少傅⽩居易很有名望,打算任命他为宰相,于是,问宰相李德裕。李德裕向来厌恶⽩居易,因而说⽩居易衰老多病,不堪担负朝廷重任。⽩居易的堂弟左司员外郞⽩敏中的学问不低于⽩居易,而且很有见识和器量。甲辰(十三⽇),武宗任命⽩敏中为翰林学士。 [15]李思忠请与契、沙陀、吐⾕浑六千骑合势击回鹘。乙已,以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通分将河东蕃兵诣振武,受李思忠指挥。通,何力之五世孙。 [15]李思忠请求率兵和契、沙陀、吐⾕浑族六千骑兵联合攻击回鹘。乙巳(十四⽇),唐武宗命银州刺史何清朝、蔚州刺史契通分别率领河东的各族蕃兵前往振武,受李思忠指挥。契通是契何力的第五代子孙。 [16]冬,十月,丁卯,立皇子岘为益王,岐为兖王。 [16]冬季,十月,丁卯(初七),唐武宗立儿子李岘为益王,李岐为兖王。 [17]黠戛斯遣将军踏布合祖等至天德军,言“先遣都吕施合等奉公主归之大唐,至今无声问,不知得达,或为 ![]() [17]黠戛斯派遣将军踏布合祖等人到天德军,说:“以前,我国派遣都吕施合等人保护太和公主返归大唐,但至今却无消息,不知是已经回到长安了呢?还是被 ![]() [18]十一月,辛卯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请出部兵五千讨回鹘,诏不许。 [18]十一月,辛卯朔(初一),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言朝廷,请求出动本道兵力五千人征讨回鹘。武宗下诏不准。 [19]上遣使赐太和公主冬⾐,命李德裕为书赐公主,略曰:“先朝割 ![]() ![]() ![]() [19]唐武宗派遣使者给太和公主送去冬装,命宰相李德裕起草书信给太和公主,信中的大概意思是:“穆宗皇帝割 ![]() ![]() ![]() ![]() [20]上幸泾 ![]() ![]() [20]唐武宗前往泾 ![]() [21]刘沔、张仲武固称盛寒未可进兵,请待岁首,李忠顺独请与李思忠俱进。十二月,丙寅,李德裕奏请遣思忠进屯保大栅,从之。 [21]河东节度使刘沔、幽州节度使张仲武再三奏称,寒冬季节不可出兵,请求等待明年舂天。振武节度使李忠顺独自请求和归义军使李思忠共同进兵,攻击回鹘。十二月,丙寅(初七),宰相李德裕上奏,建议命李思忠率军进驻保大栅。武宗同意。 [22]丁卯,吐蕃遣其臣论普热来告达磨赞普之丧,命将作少监李为吊祭使。 [22]丁卯(初八),吐蕃国派遗大臣论普热前来长安,报告达磨赞普去世。武宗任命将作少监李为吊祭使。 [23]刘沔奏移军云州。 [23]河东节度使刘沔奏报已率军移到云州。 [24]李忠顺奏击回鹘,破之。 [24]振武节度使李忠顺奏报率军击败回鹘。 [25]丙戌,立皇子峄为德王,嵯为昌王。 [25]丙戌(二十七⽇),唐武宗立儿子李峄为德王,李嵯为昌王。 [26]初,吐蕃达磨赞普有佞幸之臣,以为相;达磨卒,无子,佞相立其妃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才三岁,佞相与妃共制国事,吐蕃老臣数十人皆不得预政事。首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拜,曰:“赞普宗族甚多,而立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祀!国必亡矣;比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 ![]() [26]当初,吐蕃国达磨赞普有一个靠谄媚阿谀而得宠信的大臣,达磨任命他为宰相。达磨去世后,没有儿子,这个宰相立达磨的妃子氏的哥哥尚延力的儿子乞离胡为赞普。赞普即位仅仅三年,这个宰相就和氏联合起来专制朝政,吐蕃的十来个老臣都被排斥,不能过问朝政。首席宰相结都那见乞离胡不下拜,说:“赞普的同宗后代很多,但却把氏家的人立为赞普,国內民人谁愿服从他;如果他死了,鬼神又有谁愿意祭祀他呢!看来,家国是必亡无疑了。近年来天灾和怪异的现象不断发生,也是这个原因。我现在手中无权,无法制止朝政紊 ![]() 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 ![]() 吐蕃国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 ![]() ![]() 至渭州,遇国相尚思罗屯薄寒山,恐热击之,思罗弃辎重西奔松州。恐热遂屠渭州。思罗发苏毗、吐⾕浑、羊同等兵,合八万,保洮⽔,焚桥拒之。恐热至,隔⽔语苏毗等曰:“贼臣 ![]() 论恐热率兵到渭州时,遇到宰相尚思罗正屯驻在薄寒山。论恐热率兵进攻尚思罗,尚思罗丢弃军需辎重,往西逃奔松州。论恐热于是大肆杀屠渭州的军民。尚思罗征发苏毗、吐⾕浑、羊同等族的部落兵共八万人,屯保洮河一带,烧焚桥梁以抗拒论恐热。论恐热率兵抵达洮河后,隔河⽔对苏毗等部落说:“叛臣败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