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6461 |
上一章 八十六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上章摄提格,尽柔兆涒滩,凡七年。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 ◎ 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八七零年 舂,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使摄参谋,与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共修守备,选将校,分职事,立战棚,具砲檑,造器备,严警逻。先是,西川将士多虚职名,亦无禀给。至是,揭榜募骁勇之士,补以实职,厚给粮赐,应募者云集。庆复乃谕之曰:“汝曹皆军中弟子,年少材勇,平居无由自进,今蛮寇凭陵,乃汝曹取富贵之秋也,可不勉乎!”皆 ![]() 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馀 ![]() 南诏进军新津,定边之北境也。卢耽遣同节度副使谭奉祀致书于杜元忠,问其所以来之意。蛮留之不还。耽遣使告急于朝,且请遣使与和,以纾一时之患。朝廷命知四方馆事、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蛮以耽待之恭,亦为之盘桓,而成都守备由是 ![]() ![]() 癸酉,废定边军,复以七州归西川。 是⽇,蛮军抵成都城下。前一⽇,卢耽遣先锋游弈使王昼至汉州诇援军,且趣之。时兴元六千人、凤翔四千人已至汉州,会窦滂以忠武、义成、徐宿四千人自导江奔汉州,就援军以自存。丁丑,王昼以兴元、资、简兵三千馀人军于毘桥,遇蛮前锋,与战不利,退保汉州。时成都⽇望援军之至,而窦滂自以失地, ![]() ![]() ![]() 二月,癸未朔,蛮合梯冲四面攻成都,城上以钩缳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攻者皆死。卢耽以杨庆复、摄左都押牙李骧各帅突将出战,杀伤蛮二千馀人,会暮,焚其攻具三千馀物而还。蜀人素怯,其突将新为庆复所奖拔,且利于厚赏,勇气自倍,其不得出者,皆愤郁求奋。后数⽇,贼取民篱,重沓 ![]() 乙酉,支详遣使与蛮约和。丁亥,蛮敛兵请和。戊子,遣使 ![]() ![]() 初,韦皋招南诏以破吐蕃,既而蛮诉以无甲弩,皋使匠往教之,数岁,蛮中甲驽皆精利。又,东蛮苴那时、勿邓、梦冲三部助皋破吐蕃有功。其后边吏遇之无状,东蛮怨唐深,自附于南诏,每从南诏⼊寇,为之尽力,得人唐,皆 ![]() 朝廷贬窦滂为康州司户,以颜庆复为东川节度使,凡援蜀诸军,皆受庆复节制。癸巳,庆复至新都,蛮分兵往拒之。甲午,与庆复遇,庆复大破蛮军,杀二千馀人,蜀民数千人争 ![]() 初,朝廷使颜庆复救成都,命宋威屯绵,汉为后继。威乘胜先至城下,破蛮军功居多,庆复疾之。威饭士, ![]() ![]() 先是,西川牙将有职无官,及拒却南诏,四人以功授监察御史,堂帖,人输堂例钱三百缗;贫者苦之。 三月,左仆 ![]() 夏,四月,丙午,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郞韦保衡同平章事。 徐贼馀 ![]() 五月,丁丑,以邛州刺史吴行鲁为西川留后。 光州民逐刺史李弱翁,弱翁奔新息。左补阙杨堪等上言:“刺史不道,百姓负冤,当诉于朝廷,置诸典刑,岂得群 ![]() ![]() 上令百官议处置徐州之宜。六月,丙午,太子少傅李胶等状,以为:“徐州虽屡构祸 ![]() ![]() 加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兼侍中。 秋,八月,乙未,同昌公主薨。上痛悼不已,杀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二十馀人,悉收捕其亲族三百馀人系京兆狱。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刘瞻召谏官使言之,谏官莫敢言者,乃自上言,以为:“修短之期,人之定分。昨公主有疾,深轸圣慈。宗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备施方术,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竟成差跌,原其情状,亦可哀矜。而械系老幼三百馀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奈何以达理知命之君,涉肆暴不明之谤!盖由安不虑危,忿不思难之故也。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上览疏,不悦。瞻又与京兆尹温璋力谏于上前,上大怒,叱出之。 魏博节度使何全皞年少,骄暴好杀,又减将士⾐粮。将士作 ![]() 丙辰,以刘瞻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贬温璋振州司马。璋叹曰:“生不逢时,死何⾜惜!”是夕,仰药卒。庚申,敕曰:“苟无蠹害,何至于斯!恶实贯盈,死有馀责。宜令三⽇內且于城外权瘗,俟经恩宥,方许归葬,使中外快心, ![]() ![]() ![]() ![]() 冬,十月,癸卯,以西川留后吴行鲁为节度使。 十一月,辛亥,以兵部尚书、盐铁转运使王鐸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鐸起之兄子也。 丁卯,复以徐州为 ![]() 十二月,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同平章事,以左金吾上将军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 ◎ 咸通十二年辛卯,公元八七一年 舂,正月,辛酉,葬文懿公主。韦氏之人争取庭祭之灰,汰其金银。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以锦绣、珠⽟为仪卫、明器,辉焕二十馀里。赐酒百斛、饼饣炎四十橐驼,以饲体夫。上与郭淑妃思公主不已,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其声忄 ![]() 以魏博留后韩君雄为节度使。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素相表里,势倾天下。既而争权,浸有隙,保衡遂短岩于上。夏,四月,癸卯,以岩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岩出城,路人以瓦砾掷之。权京兆尹薛能,岩所擢也,岩谓能曰:“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能徐举笏对曰:“向来宰相出,府司无例发人防卫。”岩甚惭。能,汾州人也。 五月,上幸安国寺,赠僧重谦、僧澈沉檀讲座二,各⾼二丈。设万人斋。 秋,七月,以兵部尚书卢耽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冬,十月,以兵部侍郞、盐铁转运使刘鄴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 咸通十三年壬庚,公元八七二年 舂,正月,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得风疾,请委军政就医。许之,以其子简会为留后。疾甚,遣使上表纳旌节。丙申,薨。允伸镇幽州二十三年,勤俭恭谨,边鄙无警,上下安之。 二月,丁巳,以兵部侍郞、同平章事于琮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刑部侍郞、判户部奉天赵隐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 平州刺史张公素,素有威望,为幽人所服。张允伸薨,公素帅州兵来奔丧。张简会惧,三月,奔京师,以为诸卫将军。 夏,四月,立皇子保为吉王,杰为寿王,倚为睦王。 以张公素为平卢留后。 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诣阁门告郭淑妃弟內作坊使敬述 ![]() ![]() ![]() 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辛巳,贬尚书左承李当、吏部侍郞王沨、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郞张杨、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癸未,贬工部尚书严祁、给事中李贶、给事中张鐸、左金吾大将军李敬仲、起居舍人萧遘、李渎、郑彦特、李藻,皆处之湖、岭之南,坐与琮厚善故也,贶,汉之子;遘,置之子也。甲申,贬前平卢节度使于琄为凉王府长史、分司,前湖南观察使于瑰袁州刺史。瑰、琄,皆琮之兄也。寻再贬琮韶州刺史。琮 ![]() 六月,以卢龙留后张公素为节度使。 韦保衡 ![]() ![]() ![]() 冬,十二月,追上宣宗谥曰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振武节度使李国昌,恃功恣横,专杀长吏。朝廷不能平,徙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国昌称疾不赴。 ◎ 咸通十四年癸巳,公元八七三年 舂,三月,癸巳,上遣敕使诣法门寺 ![]() ![]() ![]() ![]() ![]() ![]() 五月,丁亥,以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中书令。 南诏寇西川,又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少不敌,弃城奔荆南。荆南节度使杜悰囚而奏之。六月,乙未,敕斩匡谋,籍没其家赀,亲族应缘坐者,令有司搜捕以闻。匡谋,凤翔人也。 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王鐸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时韦保衡挟恩弄权,以刘瞻、于琮先在相位,不礼于己,谮而逐之。王鐸,保衡及第时主文也,萧遘,同年进士也,二人素薄保衡之为人,保衡皆摈斥之。 秋,七月,戊寅,上疾大渐,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立少子普王俨。庚辰,制:“立俨为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辛巳,上崩于咸宁殿。遗诏书韦保衡摄冢宰。僖宗即位。八月,丁未,追尊⺟王贵妃为皇太后,刘行深、韩文约皆封国公。 关东、河南大⽔。 九月,有司上先太后谥曰惠安。 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韦保衡,怨家告其 ![]() 冬,十月,乙未,以左仆 ![]() 韦保衡再贬崖州澄迈令,寻赐自尽;又贬其弟翰林学士、兵部侍郞保乂为宾州司户,所亲翰林学士、户部侍郞刘承雍为涪州司马。承雍,禹锡之子也。 癸卯,赦天下。 西川节度使路岩,喜声⾊游宴,委军府政事于亲吏边咸、郭筹,皆先行后申,上下畏之。尝大阅,二人议事,默书纸相示而焚之,军中以为有异图,惊惧不安。朝廷闻之,十一月,戊辰,徙岩荆南节度使。咸、筹潜知其故,遂亡命。 以右仆 ![]() 十二月,巳亥,诏送佛骨还法门寺。 再贬路岩为新州刺史。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上 ◎ 乾符元年甲午,公元八七四年 舂,正月,丁亥,翰林学士卢携上言,以为:“陛下初临大宝,宜深念黎元。家国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 ![]() ![]() 路岩行至江陵,敕削官爵,长流儋州。岩美姿仪,囚于江陵狱再宿,须发皆⽩,寻赐自尽,籍没其家。岩之为相也,密奏,“三品以上赐死,皆令使者剔取结喉三寸以进,验其必死。”至是,自罹其祸,所死之处乃杨收赐死之榻也。边咸、郭筹捕得,皆伏诛。初,岩佐崔铉于淮南,为支使,铉知其必贵,曰:“路十终须作彼一官。”既而⼊为监察御史,不出长安城,十年至宰相。其自监察⼊翰林也,铉犹在淮南,闻之,曰:“路十今已⼊翰林,如何得老!”皆如铉言。以太子少傅于琮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二月,甲午,葬昭圣恭惠孝皇帝于简陵,庙号懿宗。 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隐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以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以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瞻之贬也,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 ![]() 夏,五月,乙未,裴坦薨。以刘瞻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初,瞻南迁,刘鄴附于韦、路,共短之。及瞻还为相,鄴內惧。秋,八月,丁巳朔,鄴延瞻,置酒于盐铁院。瞻归而遇疾,辛未,薨。时人皆以为鄴鸩之也。 以兵部侍郞、判度支崔彦昭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彦昭,群之从子也。兵部侍郞王凝,正雅之从孙也,其⺟,彦昭之从⺟。凝、彦昭同举进士,凝先及第,尝衩⾐见彦昭,且戏之曰:“君不若举明经。”彦昭怒,遂为深仇。及彦昭为相,其⺟谓侍婢曰:“为我多作袜履,王侍郞⺟子必将窜逐,吾当与妹偕行。”彦昭拜且泣,谢曰:“必不敢。”凝由是获免。 冬,十月,以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刘鄴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以吏部侍郞郑畋为兵部侍郞,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郞卢携守本官,并同平章事。 十一月,庚寅,⽇南至,群臣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改元。 魏博节度使韩允中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简为留后。 南诏寇西川,作浮梁,济大渡河。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景复俟其半济,击之,蛮败走,断其浮梁。蛮以中军多张旗帜当其前,而分兵潜出上、下流各二十里,夜,作浮梁,诘朝,俱济,袭破诸城栅,夹攻景复。力战三⽇,景复 ![]() 十二月, ![]() ![]() ![]() 南诏乘胜陷黎州,⼊邛峡关,攻雅州。大渡河溃兵奔⼊邛州,成都惊扰,民争⼊城,或北奔他州。城中大为守备,而堑垒比向时严固。骠信使其坦绰遗节度使牛丛书云:“非敢为寇也, ![]() ![]() ![]() ![]() 以韩简为魏博留后。 商州刺史王枢以军州空窘,减折籴钱,民相帅以⽩梃殴之,又殴杀官吏二人。朝廷更除刺史李诰到官,收捕民李叔汶等三十人,斩之。 初,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郗宗莒诣其国。会回鹘为吐⾕浑、嗢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诏宗莒以⽟册、国信授灵盐节度使唐弘夫掌之,还京师。 上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楯。自懿宗以来,奢侈⽇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县兵少,加以承平⽇久,人不习战,每与盗遇,官军多败。是岁,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 乾符二年乙未,公元八七五年 舂,正月,丙戌,以⾼骈为西川节度使。 辛已,上祀圆丘;赦天下。 ⾼骈至剑州,先遣使走马开成都门。或谏曰:“蛮寇 ![]() ![]() 上之为普王也,小马坊使田令孜有宠,及即位,使知枢密,遂擢为中尉。上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令孜,呼为“阿⽗”令孜颇读书,多巧数,招权纳贿,除官及赐绯紫皆不关⽩于上。每见,常自备果食两盘,与上相对饮啖,从容良久而退。上与內园小儿狎昵,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蔵空竭。令孜说上籍两市商旅宝货悉输內库,有陈诉者,付京兆杖杀之。宰相以下,钳口莫敢言。 ⾼骈至成都,明⽇,发步骑五千追南诏,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擒其酋长数十人,至成都,斩之。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皆蛮⼊蜀之要道也,各置兵数千戍之。自是蛮不复⼊寇。骈召⻩景复,责以大渡河失守, ![]() ![]() 三月,以魏博留后韩简为节度使。 去岁, ![]() ![]() 初,南诏围成都,杨庆复以右职优给募突将以御之,成都由是获全。及⾼骈至,悉令纳牒,又托以蜀中屡遭蛮寇,人未复业,停其禀给,突将皆忿怨。骈好妖术,每发兵追蛮,皆夜张旗立队,对将士焚纸画人马,散小⾖,曰:“蜀兵懦怯,今遣玄女神兵前行。”军中壮士皆 ![]() ![]() ![]() 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侍中。 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而不给⾐粮,郢等论诉不获,遂劫库兵作 ![]() ![]() 五月,以太傅、分司令狐綯同平章事,充凤翔节度使。 司空、同平章事萧亻放薨。 六月,以御史大夫节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辛未,⾼骈 ![]() ![]() ![]() 王仙芝及其 ![]() ![]() 卢龙节度使张公素, ![]() 秋,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所过⾚地。京兆尹杨知至奏“蝗⼊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 八月,李茂勋为卢龙节度使。 九月,左补阙董禹谏上游畋、乘驴击球,上赐金帛以褒之。邠宁节度使李侃奏为假⽗华清宮使道雅求赠官,禹上疏论之,语颇侵宦官。枢密使杨复恭等列诉于上,冬,十月,禹坐贬郴州司马。复恭,钦义之养孙也。 昭义军 ![]() 回鹘还至罗川,十一月,遣使者同罗榆禄⼊贡;赐拯接绢万匹。 群盗侵 ![]() ![]() ◎ 乾符三年丙申,公元八七六年 舂,正月,天平军奏遣将士张晏等救沂州,还,至义桥,闻北境复有盗起,留使扞御。晏等不从,喧噪趣郓州。都将张思泰、李承祐走马出城,裂袖与盟,以俸钱备酒肴 ![]() ![]() 二月,敕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刺史,皆训练士卒。又令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以备群盗。赐兗海节度号泰宁军。 三月,卢龙节度使李茂勋请以其子幽州左司马可举知留后,自求致仕。诏茂勋以左仆 ![]()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彦昭罢为太子太傅。以左仆 ![]() 南诏遣使者诣⾼骈求和而盗边不息,骈斩其使者。蛮之陷 ![]() ![]() ![]() 原州刺史史怀 ![]() ![]() 赐宣武、 ![]() 五月,昭王汭薨。 以卢龙留后李可举为节度使。 六月,抚王纮薨。 雄州地震裂,⽔涌,坏州城及公私户舍俱尽。 秋,七月,以前岩州刺史⾼杰为左骁卫将军,充缘海⽔军都知兵马使,以讨王郢。 鄂王润薨。 加魏博节度使韩简同平章事。 宋威击王仙芝于沂州城下,大破之,仙芝亡去。威奏仙芝已死,纵遣诸道兵,⾝还青州。百官皆⼊贺。居三⽇,州县奏仙芝尚在,攻剽如故。时兵始休,诏复发之,士皆忿怨思 ![]() ![]() ![]() 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中书令。 九月,乙亥朔,⽇有食之。 丙子,王仙芝陷汝州,执刺史王镣。镣,鐸之从⽗兄弟也。东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乙酉敕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招谕之。仙芝陷 ![]() 西川节度使⾼骈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蜀土疏恶,以甓甃之,还城十里內取土,皆划丘垤平之,无得为坎埳以害耕种;役者不过十⽇而代,众乐其均,不费扑挞而功办。自八月癸丑筑之,至十一月戊子毕功。役之始作也,骈恐南诏扬声⼊寇,虽不敢决来,役者必惊扰,乃奏遣景仙托行游⼊南诏,说谕骠信使归附国中,仍许 ![]() ![]() ![]() 王仙芝攻郢、复二州,陷之。 王郢因温州刺史鲁寔请降,寔屡为之论奏,敕郢诣阙。郢拥兵迁延,半年不至,固求望海镇使;朝廷不许,以郢为右率府率,仍令左神策军补以重职,其先所掠之财,并令给与。 十二月,王仙芝攻申、光、庐、寿、舒、通等州。淮南节度使刘鄴奏求益兵,敕 ![]() ![]() 青、沧军士戍安南,还至桂州,逐观察使李瓚。瓚,宗闵之子也。以右谏议大夫张禹谟为桂州观察使。桂管监军李维周骄横,瓚曲奉之,浸不能制。桂管有兵八百人,防御使才得百人,馀皆属监军。又预于逐帅之谋,強取两使印,擅补知州官,夺昭州送使钱。诏禹谟并按之。禹谟,彻之子也。 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奏尚君长弟让据查牙山,官军退保邓州。复光,玄价之养子也。 王仙芝攻蕲州,蕲州刺史裴渥,王鐸知举时所擢进士也。王镣在贼中,为仙芝以书说渥。渥与仙芝约,敛兵不战,许为之奏官;镣亦说仙芝许以如约。渥乃开城延仙芝及⻩巢辈三十馀人⼊城,置酒,大陈货贿以赠之,表陈其状。诸宰相多言:“先帝不赦庞勋,期年卒诛之。今仙芝小贼,非庞勋之比,赦罪除官,益长 ![]() 段译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下咸通十一年(庚寅、870) 唐纪六十八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公元870年) [1]舂,正月,甲寅朔,群臣上尊号曰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赦天下。 [1]舂季,正月,甲寅朔(初一),唐朝群臣给皇帝李上尊号,称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大赦天下。 [2]西川之民闻蛮寇将至,争走⼊成都。时成都但有子城,亦无壕,人所占地各不过一席许,雨则戴箕盎以自庇;又乏⽔,取摩诃池泥汁,澄而饮之。 [2]西川民人听说南诏蛮军将要⼊侵,争相避难逃⼊成都,使城中人爆口満。当时成都只有內城,连护城壕也没有,每人平均所占不过一席之地,因无住房,下雨天只好戴斗笠和木盆以避雨淋。又缺乏饮⽔,只好取摩诃池泥汁,待沉淀见清后饮用。 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召彭州刺史吴行鲁使摄参谋,与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共修守备,选将校,分职事,立战棚,具炮檑,造器备,严警逻。先是,西川将士多虚职名,亦无禀给。至是,揭榜募骁勇之十,补以实职,厚给粮赐,应募者云集。庆复乃谕之曰:“汝曹皆军中弟子,年少材能,平居无由自进,今蛮寇凭陵,乃汝曹取富贵之秋也,可不勉乎!”皆 ![]() 西川军队缺少训练,将士不习武备,节度使卢耽为此召彭州刺史吴行鲁充当参谋,与前泸州刺史杨庆复共同修复守备,选拔将校,分配守城职事。又搭起临时战棚,储存大量石炮和檑木,修造各种军用器械。并在城內设警备巡逻。先前,西川将士中很多是虚额职名,也没有固定的粮饷给养。至此开始揭榜公开招募,招徕骁勇之士以补充军队缺额,充实军官队伍,并厚给粮饷,因而应募的人很多。杨庆复教谕应募者说:“你们都是军人弟子,年轻有为,有智有勇,平时太平无事,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而今南蛮⼊侵,欺凌百姓,这正是你们报效家国,获取功名富贵的时刻,与诸位共勉,切莫错失良机啊!”应募者听后都情绪⾼涨, ![]() 戊午,蛮至眉州,耽遣同节度副使王偃等赍书见其用事之臣杜元忠,与人约和。蛮报曰:“我辈行止,只系雅怀。” 戊午(初五),南诏军队进行至眉州,卢耽派遣同节度副使王偃等人带着书信往见蛮军掌握权柄的员官杜元忠,与其约和,杜元忠称:“我军的行止,一定尊重贵方” [3]路岩、韦保衡上言:“康承训讨庞勋时,逗桡不进,又不能尽其余 ![]() [3]路岩、韦保衡向唐懿宗上言弹劾康承训说:“康承训征讨庞勋时,逗留不进,既不能剿尽庞勋余 ![]() [4]南诏进军新津,定边之北境也。卢耽遣同节度副使谭奉祀致书于杜元忠,问其所以来之意;蛮留之不还。耽遣使告急于朝,且请遣使与和,以纾一时之患。朝廷命知四方馆事、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蛮以耽待之恭,亦为之盘桓,而成都守备由是 ![]() [4]南诏进军新津,进⼊定边北境。唐西川节度使卢耽又遣同节度副使谭奉祀致书于杜元忠,质问南诏军来犯意图,杜元忠将谭奉祀扣留。卢耽于是遣使向朝廷告急,希望朝廷出面遣使与南诏王国请和,以缓解当前的边患。朝廷任命知四方馆事、太仆卿支详为宣谕通和使,赶赴成都。南诏军见卢耽待他们相当恭顺,也就稍事盘桓,进军速度放慢,而成都城內的守备由此得以大致完工。 甲子,蛮长驱而北,陷双流。庚午,耽遣节度副使柳往见之,杜元忠授书一通,曰:“此通和之后,骠信与军府相见之仪也。”其仪以王者自处,语极骄慢。又遣人负彩幕至城南,云 ![]() 甲子(十一⽇),南诏军队长驱北进,攻陷双流。庚午(十七⽇),卢耽再遣节度副使柳⼊南诏军见其统帅,杜元忠授予柳一封书信,说“信中写有关于此次通和之后,我南诏骠信与贵节度使府相见的礼仪”,其言语极端骄横傲慢,而其信中所规定的礼仪,更是处处以王者自居。杜元忠甚至派人将彩⾊帷幕搬到成都城南,声称要在城內蜀王厅布置,以便南诏骠信居处。 癸酉,废定边军,复以七州归西川。 癸酉(二十⽇),唐废定边军,将其所领七州复归西川节度使管辖。 是⽇,蛮军抵成都城下。前一⽇,卢耽遣先锋游弈使王昼至汉州援军,且趣之。时兴元六千人、凤翔四千人已至汉州,会窦滂以忠武、义成、徐宿四千人自导江奔汉州,就援军以自存。丁丑,王昼以兴元、资、简兵三千余人军于毗桥,遇蛮前锋,与战不利,退保汉州。时成都⽇望援军之至,而窦滂自以失地, ![]() ![]() ![]() 这一天,南诏军队进抵成都城下,而前一天,卢耽已派遣先锋游奕使王昼往汉州催促援军。当时有兴元兵六千人、凤翔兵四千人已到达汉州,恰在此时窦滂也以忠武、义成、徐宿之兵四千人自导江来到汉州,与援军会合以自保。丁丑(二十四⽇),王昼率兴元、资州、简州之兵三千余人进军于毗桥,与南诏军前锋遭遇,王昼出战失利,退保汉州。当时成都军民⽇夜盼望援军的到来,而窦滂自以为所领定边军辖地尽失,希望西川也相继失陷,以便分担和减轻自己的罪责,因而每有援军自北而至,即往游说:“南蛮兵众多于官军数十倍,官军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最好不要贸然前进。”唐援军将领听后都狐疑不敢进。成都十将李自孝暗中与南诏军通款,企图焚城东仓为蛮军作內应,被城中军民察觉,而被逮捕处死。数天后,蛮军果然来攻城,等待许久,未得城中李自孝的接应而退兵。 二月,癸未朔,蛮合梯冲四面攻成都,城上以钩缳挽之使近,投火沃油焚之,攻者皆死。卢耽以杨庆复、摄左都押牙李骧各帅突将出战,杀伤蛮二千余人,会暮,焚其攻具三千余物而还。蜀人素怯,其突将新为庆复所奖拔,且利于厚赏,勇气自倍,其不得出者,皆愤郁求奋。后数⽇,贼取民篱,重沓 ![]() 二月,癸未朔(初一),南诏蛮军架云梯和冲车向成都城四面围攻,城上唐军用环钩套住云梯,向下浇滚烫的沸油,并投火烧焚,城下攻城的蛮军大都被烧死。卢耽命杨庆复和摄左都押牙李骧各率突将出城袭击,杀伤南诏蛮军二千余人,至⽇暮之时,焚南诏攻城器械三千余具,回到城中。蜀人一向懦怯,而“突将”却是最近选子套来的勇士,加上给赏优厚,所以勇气百倍,未能出城作战的人,也个个求战请缨,深为自己未能出战而惋惜。几天之后,南诏军又取民间的篱笆,用⽔浇 ![]() 乙酉,支详遣使与蛮约和。丁亥,蛮敛兵请和。戊子,遣使 ![]() ![]() 乙酉(初三),唐朝廷宣谕通和使支详遣使与南诏通和。丁亥(初五),南诏始收兵请和,戊子(初六),又派遣使者来 ![]() ![]() ![]() 初,韦皋招南诏以破吐蕃,即而蛮诉以无甲弩,皋使匠教之,数岁,蛮中甲弩皆精利。又,东蛮苴那时、勿邓、梦冲三部助皋破吐蕃有功,其后边吏遇之无状,东蛮怨唐深,自附于南诏,每从南诏⼊寇,为之尽力,得人唐,皆 ![]() 先前,韦皋招致南诏军队以进攻吐蕃,南诏军声称没有兵甲弓弩,韦皋于是派工匠往南诏教其制造,几年后,南诏所造兵甲弓弩都很精制锋利。另外,东蛮苴那时、勿邓、梦冲三部曾协助韦皋击破吐蕃军队,有功于唐朝,而后来唐朝的边境官吏却对他们敲诈勒索,引致东蛮怨恨唐朝,依附于南诏,经常随南诏军⼊侵唐朝边境,为南诏尽力,凡捕获人唐,都横加 ![]() 朝廷贬窦滂为康州司户,以颜庆复为东川节度使,凡援蜀诸军,皆受庆复节制。癸巳,庆复至新都,蛮分兵往拒之。甲午,与庆复遇,庆复大破蛮军,杀二千余人,蜀民数千人争 ![]() 朝廷将窦滂贬为康州司户,任颜庆复为东川节度使,凡援蜀的诸路军队,全都受颜庆复节制。癸巳(十一⽇)颜庆复到达新都,南诏分兵往新都抗拒颜庆复。甲午(十二⽇),南诏军与颜庆复所统率的唐军相遇,颜庆复指挥唐军大破南诏蛮军,杀死二千多人,蜀中老百姓数千人也拿着刀和木 ![]() 初,朝廷使颜庆复救成都,命宋威屯绵、汉为后继。威乘胜先至城下,破蛮军功居多,庆复疾之。威饭士 ![]() ![]() 起初,朝廷派颜庆复往救成都,而命宋威率军屯于绵州、汉州作后继。但宋威乘胜先至成都城下,破南诏蛮军所立战功最多,遭到颜庆复的妒嫉。南诏蛮军乘夜逃走后,宋威令士兵赶紧吃饭,企图追击蛮军,成都城中的战士也想与自北而来的唐军合势共同追击,颜复行文给宋威,收夺其兵权,令宋威归汉州据守。南诏蛮军退至双流,被新穿⽔阻挡,一时造桥不成,军队狼狈拥挤失去控制,三天后才造好桥,得以通过新穿⽔,其兵甲器物⾐服很多都遗弃于路上。蜀中人士对颜庆复不准宋威追击蛮军的举动极为痛恨。黎州刺史严师本收集散卒数千人保据邛州,被南诏军围困,围攻两天不能克,南诏军也只得舍城而去。 颜庆复始教蜀人筑壅门城,穿堑引⽔満之,植鹿角,分营铺,蛮知有备,自是不复犯成都矣。 颜庆复开始教蜀中士民筑壅门城,即于城门之外再筑垣墙以遮住城门,又挖壕堑并灌満⽔,在城外空旷之地 ![]() 先是,西川牙将有职无官,及拒却南诏,四人以功授监察御史,堂贴,人输堂例钱三百缗;贫者苦人之。 先前,西川牙将虽有其职而无其官,及至击退南诏蛮军后,有四人以功授官为监察御史,按照政事堂的通知,每人要 ![]() ![]() [5]三月,左仆 ![]() [5]三月,左仆 ![]() [6]夏,四月,丙午,以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郞韦保衡同平章事。 [6]夏季,四月,丙午(二十四⽇),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待郞韦保衡为同平章事。 [7]徐贼余 ![]() [7]徐州庞勋余 ![]() [8]五月,丁丑,以邛州刺史吴行鲁为西川留后。 [8]五月,丁丑(二十六⽇),任命邛州刺史吴行鲁为西川留后。 [9]光州民逐刺史李弱翁,弱翁奔新息。左补阙杨堪等上言:“刺史不道,百姓负冤,当诉于朝廷,置诸典刑,岂得群 ![]() ![]() [9]光州民众驱逐刺史李弱翁,出奔李弱翁新息。左补阙杨堪等向朝廷进言称:“刺史贪暴无道,使百姓冤狱遍地,应当及时上诉于朝廷,按朝廷刑典来进行处置,怎么可以民众群 ![]() ![]() [10]上令百官议处置徐州之宜。六月,丙午,太子少傅李胶等状,以为:“徐州虽屡构祸 ![]() ![]() [10]唐懿宗令朝廷百官议论如何处置徐州的 ![]() ![]() ![]() ![]() ![]() ![]() [11]加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兼侍中。 [11]朝廷加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官,命他兼任侍中。 [12]秋,八月,乙未,同昌公主薨。上痛悼不已,杀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二十余人,悉收捕其亲族三百余人系京兆狱。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刘瞻召谏官使言之,谏官莫敢言者,乃自上言,以为:“修短之期,人之定分。昨公主有疾,深轸圣慈。宗劭等诊疗之时,惟求疾愈,备施方术,非不尽心,而祸福难移,竟成差跌,原其情状,亦可哀矜。而械系老幼三百余人,物议沸腾,道路嗟叹。奈何以达理知命之君,涉肆暴不明之谤!盖由安不虑危,忿不思难之故也。伏愿少回圣虑,宽释系者。”上览疏,不悦。瞻又与京兆尹温璋力谏于上前;上大怒,叱出之。 [12]秋季,八月,乙未(十五⽇),同昌公主病死。唐懿宗极为痛苦,悲伤不已,竟下令杀翰林院医官韩宗劭等二十余人,并将他们的亲族三百余人全部逮捕,关押在京兆监狱。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刘瞻召请诸谏官,请他们上言劝谏,但谏官竟没有一人敢进谏,刘瞻只好自己上言,认为:“生命的长短,每个人都有定分。昨天公主患有疾病,受到陛下深深的慈 ![]() ![]() ![]() [13]魏博节度使何全年少,骄暴好杀,又减将士⾐粮。将士作 ![]() [13]魏博节度使何全年纪较轻,骄横残暴,动不动就杀人,又减扣将士的⾐粮。其部下将士作 ![]() ![]() [14]丙辰,以刘瞻同平章事,充荆南节度使,贬温璋振州司马。璋叹曰:“生不逢时,死何⾜惜!”是夕,仰药卒。敕曰:“苟无蠹害,何至于斯!恶实贯盈,死有余责。宜令三⽇內且于城外权瘗,俟经恩宥,方许归葬,使中外快心, ![]() ![]() ![]() ![]() [14]丙辰,(初七),唐懿宗命刘瞻以同平章事衔,充当荆南节度使,贬温璋为振州司马。温璋叹息说:“生不逢时,死又保⾜惜”!这天晚上,饮药杀自而亡。唐懿宗为此下敕:“如果不是蠹害,何至于此!温璋实在是恶贯満盈,死有余辜,三天內暂且埋尸于城外,待有恩宥之时,方许归葬,使中外人心大快, ![]() ![]() ![]() [15]冬,十月,癸卯,以西川留后吴行鲁为节度使。 [15]冬季,十月,癸卯(二十五⽇),唐廷任命西川留后吴行鲁为西川节度使。 [16]十一月,辛亥,以兵部尚书、盐铁转运命名王铎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铎,起之兄子也。 [16]十一月,辛亥(初三),唐懿宗任命兵部尚书、盐铁转运使王铎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王铎是王起之兄王炎的儿子。 [17]丁卯,复以徐州为 ![]() [17]丁卯(十九⽇),朝廷复以徐州为 ![]() [18]十二月,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同平章事。以左金吾上将军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 [18]十二月,唐懿宗下令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为同平章事。任命左金吾上将军李国昌为振武节度使。 十二年(辛卯、817) 十二年(辛,公元871年) [1]舂,正月,辛酉,葬文懿公主。韦氏之人争庭祭之灰,汰其金银。凡服玩,每物皆百二十舆,以锦绣、珠⽟为仪卫、明器、辉焕三十余里;赐酒百斛,饼四十橐驼,以饲体夫。上与郭淑妃思公主不已,乐工李可及作叹百年曲,其声凄惋,舞者数百人,发內库杂宝为其首饰,以八百匹为地⾐,舞罢,珠玑覆地。 [1]舂季,正月,辛酉(十四⽇),为文懿公主下葬。在韦氏的家中设祭,韦氏家人争相拾取庭祭后的灰,淘出其中的金银。公主的服装玩具,每种都有一百二十车,送葬时用锦绣、珠⽟为仪卫、明器,五彩缤纷的送葬队伍延绵三十余里。又赐酒一百多斛,装了四十骆驼的饼,以给抬柩的役夫食用。唐懿宗与郭淑妃追思公主不已,乐工李可及为此创作了《叹百年曲》,曲声切惋转, ![]() [2]以魏博留后韩君雄为节度使。 [2]朝廷正式任命魏博留后韩君雄为节度使。 [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素相表里,势倾天下。既而争权,浸有隙,保衡遂短岩于上。夏,四月,癸卯,以岩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岩出城,路人以瓦砾掷之。权京兆尹薛能,岩所擢也,岩谓能曰:“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能徐举笏对曰:“来宰相出,府司无例发人防卫。”岩甚惭。能,汾州人也。 [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相互勾结,互为表里,权势倾于天下。但不久两人互相争权,渐渐有了隔阂。韦保衡于是在唐懿宗面前揭路岩的短,并进行诋毁。夏季,四月癸卯(初七),唐懿宗命路岩挂同平章事衔,充任西川节度使,贬出京城。路岩出长安城时,街道上的百姓用瓦砾向他掷去。当时暂任京兆尹的薛能是路岩所提拔,路岩于是向薛能打招呼,说;“我临行时,恐怕要受到瓦砾的饯行”!薛能慢 ![]() ![]() [4]五月,上幸安国寺,赐僧重谦、僧澈沈檀讲座二,各⾼二丈。设万人斋。 [4]五月,唐懿宗来安国寺,赐予佛僧重谦、僧澈两个用沉香、檀香木制作的讲座椅子,每个都有二丈⾼。又设万人斋戒。 [5]秋,七月,以兵部尚书卢耽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5]秋季,七月,唐懿宗任命兵部尚书卢耽挂同平章事衔,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6]冬,十月,以兵部侍郞、盐铁转运使刘邺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6]冬季,十月,唐懿宗任命兵部侍郞、盐铁转运使刘邺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十三年(壬辰、872) 十三年(壬辰、公元872年) [1]舂,正月,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得风疾,请委军政就医;许之,以其子简会知留后。疾甚,遣使上表纳旌节;丙申,薨。允伸镇幽州二十三年,勤俭恭谨,边鄙无警,上下安之。 [1]舂季,正月,唐幽州节度使张允伸患中风病,向朝廷请求将幽州镇军政事务委 ![]() ![]() [2]二月,丁巳,以兵部侍郞、同平章事于琮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刑部侍郞、判户部奉天赵隐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 [2]二月,丁巳(初五)唐懿宗任命兵部侍郞、同平章事于琮出朝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任命刑部侍郞、判户部奉天人赵隐为户部侍郞、同平章事。 [3]平州刺吏张公素,素有威望,为幽人所服。张允伸薨,公素帅州兵来奔丧。张简会惧,三月,奔京师,以为诸卫将军。 [3]唐平州刺史张公素,平时很有威望,为幽州人所信服。张允伸死后,张公素率领平州兵为幽州奔丧。张简会害怕张公素将不利于己,三月,投奔京城,被朝廷任命为诸卫将军之一。 [4]夏,四月,立皇子保为吉王,杰为寿王,倚为睦王。 [4]夏季,四月,唐懿宗立皇子李保为吉王,李杰为寿王,李倚为睦王。 [5]以张公素为平卢留后。 [5]朝廷任命张公素为卢龙留后。 [6]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诣阁门告郭淑妃弟內作坊使敬述 ![]() ![]() ![]() [6]五月,国子司业韦殷裕来到 ![]() ![]() ![]() [7]丙子,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傅、分司,韦保衡谮之也。辛巳,贬尚书左丞李当、吏部侍郞王、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郞张裼、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癸未,贬工部尚书严祁、给事中李贶、给事中张铎、左金吾大将军李敬仲、起居舍人萧遘、李渎、郑彦特、李藻,皆处之湖、岭之南,坐与琮厚善故也。贶,汉之子;遘,之子也。甲申,贬前平卢节度使于为凉王府长史、分司,前湖南观察使于为袁州刺史。、,皆琮之兄也。寻再贬琮韶州刺史。 [7]丙子(初七),唐懿宗下令贬山南东道节度使于琮为普王李俨的师傅、分司东都。这也是由于韦保衡的诋毁。辛巳(十二⽇),朝廷又贬尚书左丞李当、吏部侍郞王、左散骑常侍李都、翰林学士承旨兵部侍郞张裼、前中书舍人封彦卿、左谏议大夫杨塾等人的官,癸未(十四⽇),再贬工部尚书严祁、给事中李贶、给事中张铎、左金吾大将军李敬仲、起居舍人萧遘、李渎、郑彦特、李藻等人的官,全都流放湖南、岭南,而遭贬的原因,也都是平素与于琮相友善。李贶是李汉的儿子;萧遘是萧的儿子。甲申(十五⽇),贬前平卢节度使于为凉王府长史、分司东都,贬前湖南观察使于为袁州刺史。于、于都是于琮之兄。不久,再贬于琮为韶州刺史。 琮 ![]() 于琮的 ![]() ![]() [8]六月,以卢龙留后张公素为节度使。 [8]六月,朝廷任命卢龙留后张公素为节度使。 [9]韦保衡 ![]() ![]() [9]韦保衡企图用自己的 ![]() [10]八月,归义节度使张义 ![]() [10]八月,唐归义军节度使张义 ![]() ![]() [11]冬,十二月,追上宣宗谥⽇元圣至明成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11]冬季,十二月,唐懿宗令朝臣追上唐宣宗谥号为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12]振武节度使李国昌,恃功恣横,专杀长吏。朝廷不能平,徙国昌为大同军防御使,国昌称疾不赴。 [12]唐振武节度使李国昌自恃有功,骄横恣肆,专杀朝廷任命的官吏。朝廷对此极表不満,于是将李国昌调换为大同军防御使,李国昌抗拒朝令,竟假称有病而不赴大同。 十四年(癸巳、873) 十四年(癸巳,公元873年) [1]舂,三月,癸巳,上遣敕使诣法门寺 ![]() ![]() ![]() ![]() ![]() ![]() [1]舂季,三月,癸巳(二十九⽇),唐懿宗派遣宦官使者往法门寺 ![]() ![]() ![]() ![]() ![]() ![]() ![]() ![]() ![]() ![]() ![]() [2]五月,丁亥,以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中书令。 [2]五月,丁亥(二十四⽇),唐懿宗命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任中书令。 [3]南诏寇西川,又寇黔南,黔中经略使秦匡谋兵不少敌,弃城奔荆南;荆南节度使杜囚而奏之。六月,乙未,敕斩匡谋,籍没其家赀,亲族应缘坐者,令有司搜捕以闻。匡谋,凤翔人也。 [3]南诏派军队犯侵西川,又犯侵黔南,唐经略使秦匡谋因兵少不能抵御,弃黔中城逃奔荆南;荆南节度使杜将秦匡谋囚 ![]() [4]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王铎同平章事,充宣武节度使。时韦保衡挟恩弄权,以刘瞻、于琮先在相位,不礼于己,谮而逐之。王铎,保衡及第时主文也,萧遘,同年进士也,二人素薄保衡之为人,保衡皆摈斥之。 [4]朝廷任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王铎为同平章事,充任宣武节度使。当时韦保衡仗恃着唐懿宗对他的恩宠专政弄权,由于刘瞻、于琮在他之先居宰相位,对自己不够恭敬,因此在唐懿宗面前进行谮毁,以致被贬逐远外。王铎是韦保衡科举试考及第时的礼部校文主司,萧遘与韦保衡是同年进士,二人一贯鄙薄韦保衡的为人,为此韦保衡又将二人都摈斥排挤。 [5]秋,七月,戊寅,上疾大渐,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立少子普庄俨。庚辰,制:“立俨为皇太子,权句当军国政事。”辛巳,上崩于咸宁殿,遗诏以韦保衡摄冢宰。僖宗即位。八月,丁未,追尊⺟王贵妃为皇太后,刘行深、韩文约皆封国公。 [5]秋季,七月,戊寅(十六⽇),唐懿宗得病转危,神策军左军中尉刘行深、右军中尉韩文约立懿宗最小的儿子普王李俨嗣位。庚辰(十八⽇)诏“立李俨为皇太子,暂时掌管军国政事。”辛巳(十九⽇),懿宗于咸宁殿驾崩,立下遗诏以韦保衡摄冢宰。当天唐僖宗李俨即皇帝位。八月,丁未(十五⽇),唐僖宗追尊其生⺟王贵妃为皇太后,刘行深、韩文约皆被封为国公。 [6]关东、河南大⽔。 [6]关东、河南地区发生大⽔灾。 [7]九月,有司上先太后谥曰惠安。 [7]九月,有关官府给已去世的皇太后王氏上谥号,称惠安太后。 [8]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韦保衡,怨家告其 ![]() [8]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韦保衡因冤家告发他的 ![]() 乐工李可及流岭南。可及有宠于懿宗,尝为子娶妇,懿宗赐之酒二银壶,启之无酒而中实。右军中尉西门季玄屡以为言,懿宗不听。可及尝大受赐物,载以官车;季玄谓曰:“汝他⽇破家,此物复应以官车载还;非为受赐,徒烦牛⾜耳!”及流岭南,籍没其家,果如季玄言。 乐工李可及被流放到岭南。李可及得到唐懿宗的宠 ![]() [9]以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侍中,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中书令,魏博节度使韩君雄、卢龙节度使张公素、天平节度使⾼骈并同平章事。君雄仍赐名允中。 [9]唐僖宗命西川节度使路岩兼任侍中,加给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中书令的官号,并加给魏博节度使韩君雄、卢龙节度使张公素、天平节度使⾼骈等人同平章事的官号,均为使相。又赐韩君雄名为韩允中。 [10]冬,十月,乙未,以左仆 ![]() [10]冬季,十月,乙未(初四),任命左仆 ![]() [11]韦保衡再贬崖州澄迈令,寻赐自尽。又贬其弟翰林学士、兵部侍郞保义为宾州司户,所亲翰林学士、户部侍郞刘承雍为涪州司马。承雍,禹锡之子也。 [11]再贬韦保衡为崖州澄迈县令,不久又赐韦保衡自尽。又贬韦保衡之弟翰林学士、兵部侍郞韦保义为宾州司户,韦保衡的亲信翰林学士、户部侍郞刘承雍被贬为涪州司马。刘承雍是刘禹锡的儿子。 [12]癸卯,赦天下。 [12]癸卯(十二⽇),宣告大赦天下囚徒。 [13]西川节度使路岩,喜声⾊游宴,委军府政事于亲吏边咸、郭筹,皆先行后申,上下畏之。尝大阅,二人议事,默书纸相示而焚之,军中以为有异图,惊惧不安。朝廷闻之,十一月,戊辰,徒岩荆南节度使。咸、筹潜知其故,遂亡命。 [13]唐西川节度使路岩喜好声⾊,游宴无度,将节度使军府的政事委托给其所亲信的官吏边咸、郭筹等人,边咸、郭筹处置军政事务时都是先自行其事,然后才申报路岩,上下官吏对二人十分畏惧。有一次军府议事,边咸与郭筹二人不说话,却互相在纸条上写字,传阅后烧毁,军府官兵疑惑不解,以为二人密谋有异图,都惊恐不安。朝廷得之这些情况后,于十一月戊辰(初七),将路岩调任为荆南节度使。边咸、郭筹私下里也得知路岩改官的原因,于是赶忙逃走。 [14]以右仆 ![]() [14]唐僖宗任命右仆 ![]() [15]十二月,己亥,诏送佛骨还法门寺。 [15]十二月,己亥(初八),唐僖宗下诏将佛骨送还法门寺。 [16]再贬路岩为新州刺史。 [16]朝廷再将路岩贬为新州刺史。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上乾符元年(甲午、874) 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公元874年) [1]舂,正月,丁亥,翰林学士卢携上言,以为:“陛下初临大宝,宜深念黎元。家国之有百姓,如草木之有 ![]() ![]() [1]舂季,正月,丁亥(二十七⽇),翰林学士卢携向唐僖宗上言,认为:“陛下刚刚登临皇帝宝座,应该多关心百姓的生活。家国有百姓,就象草木有 ![]() ![]() ![]() ![]() ![]() ![]() [2]路岩行至江陵,敕削官爵,长流儋州。岩美姿仪,囚于江陵狱再宿,须发皆⽩。寻赐自尽,籍没其家。岩之为相也,密奏,“三品以上赐死,皆令使者剔取结喉三寸以进,验其以必死。”至是,自罹其祸,所死之处乃杨收赐死之榻也。边咸、郭筹捕得,皆伏诛。 [2]路岩行至江陵,又得到唐僖宗敕令,削去一切官爵,长流于儋州。路岩仪表堂堂,被囚 ![]() ![]() ![]() 初,岩佐崔铉于淮南,为支使,铉知其必贵,曰:“路十终须作彼一官。”既而⼊为监察御史,不出长安城,十年至宰相。其自监察⼊翰林也,铉犹在淮南,闻之,曰:“路十今已⼊翰林,如何得老!”皆如铉言。 先前,路岩在淮南任崔铉的佐吏,为掌文书的支使,崔铉测知路岩⽇后必定有富贵,亲昵地称路岩的排行说:“路十最终将做到宰相的⾼位。”不久路岩即调到朝廷任监察御史,以后迁官不出长安城,十年后升任宰相。当路岩由监察御史升任翰林学士时,崔铉却仍然在淮南任观察使,崔铉得到消息时羡慕地说:“路十如今已⼊翰林官,哪里得老?还会升迁!”果然,路岩官运亨通,就象崔铉所预言的那样。 [3]以太子少傅于琮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3]唐僖宗任命太子少傅于琮以同平章事衔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4]二月,甲午,葬昭圣恭惠孝皇帝于简陵,庙号懿宗。 [4]二月,甲午,(初五)将昭圣恭惠孝皇帝葬于简陵,庙号为懿宗。 [5]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隐同平章事,充镇海节度使;以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5]唐僖宗任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隐以同平章事衔,充任镇海节度使;又任华州刺史裴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6]以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瞻之贬也,人无贤愚,莫不痛惜。及其还也,长安两市人率钱雇百戏 ![]() [6]唐僖宗任命虢州刺史刘瞻为刑部尚书。刘瞻贬官之时,人们不管是贤者愚者,没有不深 ![]() ![]() ![]() [7]夏,五月,乙未,裴坦薨。以刘瞻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7]夏季,五月,乙未(初八),裴坦去世,唐僖宗任命刘瞻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初,瞻南迁,刘邺附于韦、路,共短之。及瞻还为相,邺內惧。秋,八月,丁巳朔,邺延瞻,置酒于盐铁院,瞻归而遇疾,辛未,薨;时人皆以为邺鸩之也。 先前,刘瞻贬官南迁,刘邺依附于韦保衡、路岩,共同诋毁刘瞻。及刘瞻回京再任宰相,刘邺內心十分恐惧。秋季,八月,丁巳朔(初一),刘邺邀请刘瞻,于盐铁院设宴置酒,刘瞻宴罢归宅后发病,辛未(十五⽇)病逝;当时人都认为是刘邺在酒中下毒将刘瞻鸠杀。 [8]以兵部侍郞、判度支崔彦昭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彦昭,群之从子也。兵部侍郞王凝,王雅之从孙也,其⺟,彦昭之从⺟。凝、彦昭同举进士,凝先及第,尝衩⾐见彦昭,且戏之曰:“君不若举明经。”彦昭怒,遂为深仇。及彦昭为相,其⺟谓侍婢曰:“为我多作袜履,王侍郞⺟子必将窜逐,吾当与妹偕行。”彦昭拜且泣,谢曰:“必不敢。”凝由是获免。 [8]唐僖宗任命部侍郞、判度支崔彦昭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崔彦昭是崔群的侄子。兵部侍郞王凝是王正雅的侄孙,而其⺟亲又是崔彦昭的姨⺟。王凝与崔彦昭一同参加科举进士科试考,王凝先进士及第,曾经穿着便⾐往见崔彦昭,戏辱崔彦昭说:“你还不如去参加明经科的试考呢!”崔彦昭被羞辱后十分愤怒,于是表兄弟俩结下了深仇。及崔彦昭当上宰相,其⺟亲吩咐侍侯她的婢女说:“为我多制作些袜子和鞋子,我儿必定要将王侍郞⺟子贬逐至边远,我将跟随我妹妹同行。”崔彦昭听到后赶忙下拜并哭泣,拜谢⺟亲说:“儿必不敢妄为。”王凝于是免除了贬官流放的命运。 冬,十月,以门下待郞、同平章事刘邺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以吏部侍郞郑畋为兵部侍郞,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郞卢携守本官,并同平章事。 冬季,十月,唐僖宗任命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刘邺以同平章事衔,充当淮南节度使。又任命吏部侍郞郑畋为兵部侍郞,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郞卢携仍旧任户部侍郞,二人均为同平章事。 [9]十一月,庚寅,⽇南至,群臣上尊号曰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改元。 [9]十一月,庚寅(初五),冬至,満朝大臣给唐僖宗上尊号,称圣神聪睿仁哲孝皇帝;改年号为乾符。 [10]魏博节度使韩允中薨,军中立其子节度副使简为留后。 [10]魏博节度使韩允中去世,军中立韩允中之子魏博节度副使韩简为留后。 [11]南诏寇西川,作浮梁,济大渡河。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景复俟其半济,击之,蛮败走,断其浮梁。蛮以中军多张旗帜当其前,而分兵潜出上、下流各二十里,夜,作浮梁,诘朝,俱济,袭破诸城栅,夹攻景复。力战三⽇,景复 ![]() [11]南诏派军队犯侵西川,架浮桥渡过大渡河。唐防河都知兵马使、黎州刺史⻩景复待南诏军队刚渡过一半时,突然发兵袭击,南诏蛮军被击败退走,唐军将浮桥拆断。南诏以中路军举着许多旗帜走在前面,而分兵两路偷偷地潜往大渡河上游和下游各二十里,⼊夜,又造起浮桥,到第二天早上,全部渡过大渡河,袭破唐军许多城堡栅寨,并夹击⻩景复军。⻩景复率唐军奋力拼战了三天,假装败走,南诏蛮军全力追击,⻩景复设伏三处等待着,待蛮军通过了三分之二,即发伏兵攻击,南诏蛮兵被打得大败,杀死二千余人,唐军一直追到大渡河南才还军,并修复好城栅进行防守。南诏蛮军因败归国,行至之罗⾕,遇到南诏国发出的援兵,新旧两军相合,锣鼓声震 ![]() ![]() [12]十二月, ![]() [12]十二月, ![]() [13] ![]() ![]() [13]徐州 ![]() ![]() ![]() [14]南诏乘胜陷黎州,⼊邛崃关,攻雅州。大渡河溃兵奔⼊邛州,成都惊扰,民争⼊城,或北奔他州。城中大为守备,而堑垒比向时严固。骠信使其坦绰遗节度使牛丛书云:“非敢为寇也, ![]() ![]() ![]() ![]() [14]南诏蛮军乘胜攻陷黎州,进⼊邛崃关,又攻雅州。大渡河溃散下来的唐兵逃奔⼊邛州,消息传来,成都一片惊慌,士民争先恐后地逃⼊成都城,有的人还向北逃奔其他州府。成都城中更加強守备,修筑的堑壕与保垒比先时更中严固。南诏骠信遣其员官给唐节度使牛丛送信,声称:“我们不敢犯侵唐境,是想⼊朝见唐天子,当面诉说数十年来南诏受小人进谗离间所遭受的冤屈事,若蒙唐天子的圣恩怜悯和抚恤,我们就将与牛尚书永远结为睦邻友好。今天借道来到贵军府,希望能借成都城內的蜀王厅留住数天,然后我们就东上长安。”牛丛一向胆小懦怯,想要准许南诏的要求,杨庆复认为这样做不可;于是斩南诏使者,仅留下二人,让他们持回信回到南诏蛮军中。牛丛的复信尽数南诏蛮军犯侵唐境的罪恶,并恶语辱骂,南诏军进至新津后即退走。牛丛恐怕蛮军来攻,事先将成都城外的居民住屋烧了个精光,使蜀地百姓非常怨恨。唐僖宗颁下诏书调发河东、山南西道、东川的军队救援成都,并且命令天平军节度使⾼骈前往西川布置和指挥对南诏蛮军抗战之事。 [15]以韩简为魏博留后。 [15]朝廷任命韩简为魏博留后。 [16]商州刺史王枢以军州空窘,减折钱,民相帅以⽩梃殴之,又殴杀官吏二人。朝廷更除刺史李诰到官,收捕民李叔汶等三十余人,斩之。 [16]商州刺史王枢因军府库和州府库均相当空虚,下令减少唐德宗以来形成的以税物折钱,使输米粟的折钱,让民户 ![]() ![]() [17]初,回鹘屡求册命,诏遣册立使郗宗莒诣其国。会回鹘为吐⾕浑、末所破,逃遁不知所之,诏宗莒以⽟册、国信授灵盐节度使唐弘夫掌之,还京师。 [17]起初,回鹘屡屡请求唐朝给予册命,于是唐僖宗下诏派遣册立使郗宗莒来到回鹘。恰值回鹘被吐⾕浑、吐蕃末部攻破,其可汗酋领不知逃往何处,于是唐僖宗诏命郗宗莒将⽟册、国印 ![]() [18]上年少,政在臣下,南牙、北司互相矛盾。自懿宗以来,奢侈⽇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州县兵少,加以承平⽇久,人不习战,每与盗遇,官军多败。是岁,濮州人王仙芝始聚众数千,起于长垣。 [18]唐僖宗年龄尚小,军国大政多听从臣下,南衙朝官和北司宦官为争权互相攻击,矛盾很深。自从唐懿宗以来,奢侈之费一⽇甚过一⽇,加上用兵不息,加给民人的赋税也愈益急迫。潼关以东地区连年⽔旱灾害,州县官吏不以实情上报朝廷,上下蒙骗,百姓却大批饿死,处于⽔深火热中的农民无处控诉,只好相聚为盗,以求生路,于是到处盗贼成群,犹如蜂起云涌。唐地方州县的兵员很少,加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子,一般人也久不习惯于战阵,每次遭遇盗贼,官军多半被打败。这一年,濮州人王仙芝开始聚众数千人,在长垣县起事。 二年(乙未、875) 二年(乙未,公元875年) [1]舂,正月,丙戌,以⾼骈为西川节度使。 [1]舂季,正月,丙戌(初二),朝廷任命⾼骈为西川节度使。 [2]辛巳,上祀圜丘;赦天下。 [2]辛巳(疑误,或二月二十七⽇)唐僖宗在圆丘祭天;大赦天下。 [3]⾼骈于剑州,先遣使走马开成都门。或曰:“蛮寇 ![]() ![]() [3]⾼骈来到剑州,先派遣使者骑马让成都打开诸城门,有人声称:“南诏蛮寇已 ![]() ![]() ![]() [4]上之为普王也,小马坊使田令孜有宠,及即位,使知枢密,遂擢为中尉。上时年十四,专事游戏,政事一委令孜,呼为“阿⽗”令孜颇读书,多巧数,招权纳贿,除官及赐绯紫皆不关⽩于上。每见,常自备果食两盘,与上相对饮啖,从容良久而退。上与內园小儿狎昵,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蔵空竭。令孜说上籍两市商旅宝货悉输內库,有陈诉者,付京兆杖杀之;宰相以下,钳口莫敢言。 [4]唐僖宗为普王时,宦官小马坊使田令孜受到宠 ![]() ![]() ![]() ![]() ![]() ![]() ![]() ![]() [5]⾼骈至成都,明⽇,发步骑五千追南诏,至大渡河,杀获甚众,擒其酋长数十人,至成都,斩之。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又筑城于戎州马湖镇,号平夷军,又筑城于沐源川,皆蛮⼊蜀之要路也,各置兵数千戍之。自是蛮不复⼊寇。骈召⻩景复,责以大渡河失守, ![]() [5]⾼骈到达成都,第二天即调发步兵和骑兵五千人追击南诏军队,至大渡河,俘获和杀死南诏军人很多,并擒获南诏酋长几十人,送至成都斩首。⾼骈又下令修复邛崃关和大渡河诸城堡、栅寨,并于戎州马湖镇筑城,号为平夷军,又于沐源川筑城,这些城堡都是南诏⼊蜀的要路,每个城堡和栅寨均各置数千士兵戍守。此后南诏蛮军不再敢犯侵蜀地。⾼骈将⻩景复召至西川节度使府,指责他在大渡河失守,处以 ![]() 先是,南诏督 ![]() 先前,南诏督 ![]() [6]三月,以魏博留后韩简为节度使。 [6]三月,朝廷正式任命魏博留后韩简为魏博节度使。 [7]去岁, ![]() ![]() [7]去年, ![]() ![]() [8]初,南诏围成都,扬庆复以右职优给募突将以御之,成都由是获全。及⾼骈至,悉令纳牒。又托以蜀中屡遭蛮寇,人未复业,停其禀给,突将皆忿怨。骈好妖术,每发兵追蛮,皆夜张旗立队,对将士焚纸画人马,散小⾖,曰:“蜀兵懦怯,今遣玄女神兵前行。”军中壮士皆 ![]() [8]起初,南诏军队围困成都时,杨庆复用军职和优厚的俸给招募突将抵御蛮军,使成都获得全安。⾼骈来到成都后,命令突将们职牒全部 ![]() ![]() ![]() ![]() ![]() 夏,四月,突将作 ![]() ![]() 夏季,四月,成都突将起事作 ![]() ![]() ![]() ![]() [9]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侍中。 [9]朝廷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官,使其兼任侍中。 [10]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有战功,节度使赵隐赏以职名而不给⾐粮,郢等论诉不获,遂劫库兵作 ![]() ![]() [10]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等六十九人因作战而立有战功,浙西节度使赵隐仅赏给他们空头职名,却不赏给⾐服粮食,王郢等人不服,上诉论理而未得结果,于是抢劫府库兵器进行叛 ![]() ![]() ![]() [11]五月,以太傅、分司令狐同平章事,充凤翔节度使。 [11]五月,唐僖宗任命太傅、分司东都为闲官的令狐以同平章事衔,充任凤翔节度使。 [12]司空、同平章事萧薨。 [12]司空、同平章事萧去世。 [13]六月,以御史大夫李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13]六月,唐僖宗任命御史大夫李蔚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14]辛未,⾼骈 ![]() ![]() ![]() [14]辛未(二十⽇),⾼骈暗中记下突将的姓名,派人乘夜逮捕突将,他们先将突将的家围住,跳墙破户⼊其宅,不管是老幼和孕妇病人,全都赶出去处死,有的婴儿被扑杀于门阶上,有的被在柱上撞死,一时流⾎成渠,哭喊之声震天,被杀死者达数千人。夜晚,派人用车载以尸体投⼊江中。有一位妇女临刑时挥手大骂:“⾼骈!你无辜剥夺有功将士的职名和⾐粮, ![]() ![]() ![]() ![]() [15]王仙芝及其 ![]() [15]王仙芝及其 ![]() 冤句人⻩巢亦聚众数千人应仙芝。巢少与仙芝皆以贩私盐为事,巢善骑 ![]() ![]() 冤句人⻩巢也聚集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巢少年时与王仙芝都以贩私盐为生,⻩巢善于骑马 ![]() ![]() ![]() ![]() [16]卢龙节度使张公素, ![]() [16]唐卢龙节度使张公素, ![]() [17]秋,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所过⾚地。京兆尹杨知至奏“蝗⼊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宰相皆贺。 [17]秋季,七月,蝗虫自东飞到西边,遮天蔽⽇,所过之地尽为⾚地,草木五⾕皆被吃尽。京兆尹杨知至向唐僖宗上奏称:“蝗虫飞⼊京畿地区,不吃庄稼,全都抱着荆棘而死去。”宰相们都来致贺。 [18]八月,李茂勋为卢龙节度使。 [18]八月,朝廷正式任命李茂勋为卢龙节度使。 [19]九月,右补阙董禹谏上游畋、乘驴击毯;上赐金帛以褒之。宁节度使李侃奏为假⽗华清宮使道雅求赠官,禹上疏论之,语颇侵宦官。枢密使杨复恭等列诉于上,冬,十月,禹坐贬郴州司马。复恭,钦义之养孙也。 [19]九月,右补阙董禹上言谏唐僖宗施猎太过、乘驴击球,僖宗赐给董禹金、帛,以示褒奖。宁节度使李侃是已故宦官华清宮使道雅的义子,因而上奏僖宗为其义⽗求赠官,董禹又上疏对此事提出异论,其疏文有一些冒犯宦官的言语。枢密使杨复恭等人在僖宗面前列举诉说,冬季,十月,董禹因冒犯宦官被贬为郴州司马。杨复恭是杨钦义的养孙。 [20]昭义军 ![]() [20]唐藩镇昭义军发生变 ![]() [21]回鹘还至罗川,十一月,遣使者同罗榆禄⼊贡;赐拯接绢万匹。 [21]回鹘部族回到罗川,十一月,派遣同罗榆禄为使节向唐朝进贡,唐僖宗赐给绢万匹,以接济回鹘。 [22]群盗侵 ![]() ![]() [22]各路盗贼势力转盛,攻掠十余个州,势力达于淮南,多的有千余人,少的也有数百人;唐僖宗颁下诏书命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等五军节度使、监军迅速加以征讨搜捕,并用计怀柔招抚。十二月,王仙芝率军侵⼊沂州,唐平卢节度使宋威上表,请求发步兵和骑兵五千人,另给招讨使名义,让他兼领本道兵在盗贼众多的地方进行征讨。朝廷于是任命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并调发 ![]() ![]() 三年(丙申、876) 三年(丙申,公元876年) [1]舂,正月,天平军奏遣将士张晏等救沂州,还,至义桥,闻北境复有盗起,留使捍御;晏等不从,喧噪趣郓州。都将张思泰、李承走马出城,裂袖与盟,以俸钱备酒肴 ![]() ![]() [1]舂季,正月,唐天平军上奏朝廷,宣称已经派遣将士张晏等人往沂州救授,大军归还时,来到义桥,闻知北方又有盗贼起事,于是留下来捍卫,张晏等人不服从命令,大喊大闹前往郓州。郓州都将张思泰、李承骑马出城,撕下袖子与张晏等人起盟,并用自已的薪俸买酒菜抚 ![]() ![]() [2]敕福建、江西、湖南诸道观察、剌史,皆训练士卒;又令天下乡村各置弓刀鼓板以备群盗。 [2]唐僖宗下令福建、江西、湖南等诸道观察使、刺史,都应训练本道士卒;又命令国全各地乡村都应自备弓箭、刀 ![]() [3]赐兖海节度号泰宁军。 [3]朝廷给兖海节度使府赐以泰宁军的称号。 [4]三月,卢龙节度使李茂勋请以其子幽州左司马可举知留后,自求致仕。诏茂勋以左仆 ![]() [4]三月,唐卢龙节度使李茂勋请求让他的儿子幽州左司马李可举为留后,自己请求退休。唐僖宗下诏给李茂勋以左仆 ![]() [5]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彦昭罢为太子太傅;以左仆 ![]() [5]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崔彦昭被唐僖宗罢,任太子太傅,又命左仆 ![]() [6]南诏遣使诣⾼骈求和而盗边不息,骈斩其使者。蛮之陷 ![]() ![]() ![]() [6]南诏一面派遣使者至成都向⾼骈求和,一面又不断地侵盗边境,⾼骈于是将南诏使者斩首。南诏于唐懿宗咸通六年攻陷 ![]() ![]() ![]() [7]原州刺史史怀 ![]() ![]() [7]唐原州刺史史怀 ![]() ![]() ![]() ![]() [8]赐宣武、 ![]() [8]唐僖宗赐予宣武军节度使、 ![]() [9]五月,昭王薨。 [9]五月,唐宣宗之子昭王李去世。 [10]以卢龙留后李可举为节度使。 [10]朝廷任命卢龙留后李可举为卢龙节度使。 [11]六月,抚王薨。 [11]六月,唐顺宗之子抚王李去世。 [12]雄州地震裂,⽔涌,坏州城及公私庐舍俱尽。 [12]雄州发生地震,地表裂开,⽔ ![]() [13]秋,七月,以前岩州刺史⾼杰为左骁卫将军,充沿海⽔军都知兵马使,以讨王郢。 [13]秋季,七月,朝廷任命前岩州刺史⾼杰为左骁卫将军,充任沿海⽔军都知兵马使,专门征讨王郢。 [14]鄂王润薨。 [14]唐宣宗之子鄂王李润去世。 [15]加魏博节度使韩简同平章事。 [15]朝廷加魏博节度使韩简同平章事的官街。 [16]宋威击王仙芝于沂州城下,大破之,仙芝亡去。威奏仙芝已死,纵遣诸道兵,⾝还青州;百官皆⼊贺。居三⽇,州县奏仙芝尚在,攻剽如故。时兵始休,诏复发之,士皆忿怨思 ![]() ![]() ![]() [16]宋威在沂州城下讨伐王仙芝,大破王仙芝军,王仙芝因兵败逃走。宋威上奏称王仙芝已死,请将诸道讨贼军遣还,自己回到青州;朝廷百官听说王仙芝已被宋威打死,都⼊朝向唐僖宗祝贺。过了三天,州、县上奏称王仙芝仍然生存,并且和原先一样攻剽州县。当时诸道兵刚开始休整,即又得到诏命被调发去追剿,士兵几经腾折,也都愤怒怨恨,一心想造反作 ![]() ![]() ![]() ![]() ![]() [17]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中书令。 [17]朝廷加成德节度使王景崇兼任中书令。 [18]九月,乙亥朔,⽇有食之。 [18]九月,乙亥朔(初一),出现⽇食。 [19]丙子,王仙芝陷汝州,执刺史王镣。镣,铎之从⽗兄弟也。东都大震,士民挈家逃出城。乙酉,敕赦王仙芝、尚君长罪,除官,以招谕之。仙芝陷 ![]() [19]丙子(初二),王仙芝攻陷汝州城,活捉唐汝州刺史王镣。王镣是王铎的叔伯堂兄弟。消息传来,东都洛 ![]() ![]() [20]西川节度使⾼骈筑成都罗城,使僧景仙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蜀土疏恶,以甓之,环城十里內取土,皆铲丘垤平之,无得为坎以害耕种;役者不过十⽇而代,众乐其均,不费扑挞而功办。自八月癸丑筑之,至十一月戊子毕功。 [20]西川节度使⾼骈在成都修筑罗城,让和尚景仙进行设计规划,罗城周长二十五里,并将所辖县的县念悉数召来,让他们将各县的赋税尽行 ![]() 役之始作也,骈恐南诏扬声⼊寇,虽不敢决来,役者必惊扰,乃奏遣景仙托行游⼊南诏,说谕骠信使归附国中,乃许 ![]() ![]() ![]() 罗城修筑开始,⾼骈恐怕南诏扬言⼊侵,虽然不一定敢真的闯来,但在心理上必定会造成役夫的惊慌,于是上奏朝廷派遣和尚景仙托言云游而⼊南诏之境,劝说南诏骠信归附国中,并且许以唐朝公主和亲,景仙与南诏骠信议论两国礼仪,各不相让,因此久议不能决。⾼骈又声言要巡视边境,自早至晚烽火通天,来到大渡河,却并不前行,南诏蛮人听说⾼骈率军南下,惶恐不安。于是一直到罗城筑完,边防哨所没有出现一点警报。先前,西川将吏去南诏,均无一例外地要向南诏骠信行跪拜礼,⾼骈却以南诏有崇尚佛教的风俗,特意派遣景仙前往,由于景仙是⾼僧大德,南诏骠信果然率国中大臣 ![]() [21]王仙芝攻郢、复二州,陷之。 [21]王仙芝率军攻陷郢州、复州。 [22]王郢因温州刺史鲁请降,屡为之论奏,敕郢诣阙。郢拥兵迁延,半年不至,固求望海镇使,朝廷不许,以郢为右率府率,仍令左神策军补以重职,其先所掠之财,并令给与。 [22]王郢向唐温州刺史鲁请降,鲁屡次为王郢向朝廷上表论奏,唐僖宗于是下诏让王郢前往长安朝见。王郢拥兵拖延,半年未能⼊朝,并请求任望海镇使;朝廷不答应,任王郢官为右率府率,并且许王郢⼊朝可于左神策 ![]() [23]十二月,王仙芝攻申、光、庐、寿、舒、通等州。淮南节度使刘邺奏求益兵,刺 ![]() [23]十二月,王仙芝率军进攻申州、光州、庐州、寿州、舒州、通州等地。唐淮南节度使刘邺上奏朝廷要求增派军队。唐僖宗下诏命令 ![]() 郑畋以言计不行,称疾逊位,不许;乃上言:“自沂州奏捷之后,仙芝愈肆猖狂,屠陷五六州,疮痍数千里。宋威衰老多病,自妄奏以来,诸道尤所不服,今淹留毫州,殊无进讨之意。曾元裕拥兵蕲、⻩,专 ![]() 郑畋由于自己谋划讨平贼 ![]() ![]() ![]() [24]青、沧军士戍安南,还,至桂州,逐观察使李瓒。瓒,宗闵之子也。以右谏议大夫张禹谟为桂州观察使。 [24]青州、沧州军远戍安南,归还原籍时,来到桂州,将桂州观察使李瓒驱逐。李瓒是李宗闵的儿子。朝廷为此任命右谏议大夫禹谟为桂州观察使。 桂管监军李维周骄横,瓒曲奉之,浸不能制。桂管有兵八百人,防御使才得百人,余皆属监军;又预于逐帅之谋,強取两使印,擅补知州官,夺昭州送使钱。诏禹谟并按之。禹谟,彻之子也。 桂管监军李维周骄横暴 ![]() ![]() ![]() [25]招讨副使、都监杨复光奏尚君长弟让据查牙山,官军退保邓州。复光,玄价之养子也。 [25]招讨副使、都监宦官杨光上奏朝廷,告尚君长之弟尚让率军占据查牙山,唐官军退保邓州。杨复光是宦官杨玄价的养子。 [26]王仙芝攻蕲州。蕲州刺史裴握,王锋知举时所擢进士也。王镣在贼中,为仙芝以书说。与仙芝约,敛兵不战,许为之奏官;镣亦说仙芝许以如约。乃开城延仙芝及⻩巢辈三十余人⼊城,置酒,大陈货贿以赠之,表陈其状。诸宰相多言:“先帝不赦庞勋,期年卒诛之。今仙芝小贼,非庞勋之比,赦罪除官,益长 ![]() [26]王仙芝率军攻蕲州。蕲州刺史裴是王铎主掌科举试考时所选取的进士。王镣被俘后在贼军中,为王仙芝写书信劝说裴,于是裴与王仙芝约和,将军队收回不再进行争战,并答应为王仙芝向朝廷奏请求得一个官爵。王镣也劝说王仙芝准许裴的约和请求。于是裴大开蕲州城请王仙芝及⻩巢等三十余人⼊城,置酒投宴,并摆出大量的宝货赠送给王仙芝等人,以表示其约和的城意。朝廷诸宰相大都以为不可,说:“先帝唐懿宗不赦宠勋之罪,当年就将庞勋诛除,今天王仙芝不过是一个小贼,其势力无法与庞勋相比,赦免他的罪而给予官爵,只能是更加助长 ![]() 仙芝得之甚喜,镣、皆贺。未退,⻩巢以官不及已,大怒曰:“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余众安所归乎!”因殴仙芝,伤其首,其众喧噪不已。仙芝畏众怒,遂不受命,大惊蕲州,城中之人,半驱半杀,焚其庐舍。奔鄂州,敕使奔襄州,镣为贼所拘。贼乃分其军三千余人从仙芝及尚君长,二千余人从巢,各分道归去。 王仙芝得到委任状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