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3106 |
上一章 二纪唐后 下一章 ( → ) | |
起阏逢涒滩,尽旃蒙作噩十月,凡一年有奇。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 ◎ 同光二年甲申,公元九二四年 舂,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卢⾰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崇韬固辞。上曰:“然则谁可者?”崇韬曰:“孔谦虽久典金⾕,若遽委大任,恐不叶物望,请复用张宪。”帝即命召之。谦弥失望。 岐王闻帝⼊洛,內不自安,遣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继严⼊贡,始上表称臣。帝以其前朝耆旧,与太祖比肩,特加优礼,每赐诏但称岐王而不名。庚戌,加继严兼中书令,遣还。 敕:“內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內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畜者,不以贵 ![]() 契丹出塞。召李嗣源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李继严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癸丑,表请正籓臣之礼,优诏不许。 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卢⾰曰:“钱⾕细事,一健吏可办耳。魏都 ![]() ![]() 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 ![]() ![]() ![]() ![]() ![]() 二月,己巳朔,上祀南郊,大赦。孔谦 ![]() 郭崇韬初至汴、洛,颇受籓镇馈遗,所亲或谏之,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藉外财!但以伪梁之季,贿赂成风,今河南籓镇,皆梁之旧臣,主上之仇雠也,若拒,其意能无惧乎!吾特为家国蔵之私室耳。”及将祀南郊,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先是,宦官劝帝分天下财赋为內外府,州县上供者⼊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內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于是外府常虚竭无馀而內府山积。及有司办郊祀,乏劳军钱,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倾家所有以所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內府之财以赐有司。”上默然久之,曰:“吾晋 ![]() 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榷安邑、解县盐,每季输省课。己卯,以继麟充制置两池榷盐使。 辛己,进岐王爵为秦王,仍不名、不拜。 郭崇韬知李绍宏怏怏,乃置內句使,掌句三司财赋,以绍宏为之,冀弭其意,而绍宏终不悦,徒使州县增移报之烦。崇韬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己任,权侔人主,旦夕车马填门。 ![]() ![]() ![]() ![]() ![]() ![]() ![]() 先是,上 ![]() 是时皇太后诰,皇后教,与制敕 ![]() 诏蔡州刺史硃勍浚索⽔,通漕运。 三月,己亥朔,蜀主宴近臣于怡神亭,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哗自恣。知制诰京兆李⻳祯谏曰:“君臣沉湎,不忧国政,臣恐启北敌之谋。”不听。 乙巳,镇州言契丹将犯塞,诏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京北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帅骑兵分道备之;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屯邢州。绍斌本姓赵,名行实,幽州人也。 丙午,加⾼季兴兼尚书令,时封南平王。 李存审自以⾝为诸将之首,不得预克汴之功, ![]() 庚戌,幽州奏契丹寇新城。 勋臣畏伶宦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內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求解兵柄,帝不许。 自唐末丧 ![]() ![]() ![]() 夏,四月,己巳朔,群臣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帝遣客省使李严使于蜀,严盛称帝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且言硃氏篡窃,诸侯曾无勤王之举。王宗俦以其语侵蜀,请斩之,蜀主不从。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言:“晋王有凭陵我家国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蜀主乃以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 乙亥,加楚王殷兼尚书令。 庚辰,赐前保义留后霍彦威姓名李绍真。 秦忠敬王李茂贞卒,遣奏以其子继严权知凤翔军府事。 初,安义牙将杨立有宠于李继韬,继韬诛,常邑邑思 ![]() ![]() 孔谦贷民钱,使以 ![]() 汉主引兵侵闽,屯于汀、漳境上;闽人击之,汉主败走。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汴之⽇,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內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以是不行。逾年,伶人屡以为言,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五月,壬寅,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乙巳,右谏议大夫薛昭文上疏,以为:“诸道僭窃者尚多,征伐之谋,未可遽息。又,士卒久从征伐,赏给未丰,贫乏者多,宜以四方贡献及南郊羡馀,更加颁赉。又,河南诸军皆梁之精锐,恐僭窃之国潜以厚利 ![]() 戊申,蜀主遣李严还。初,帝因严⼊蜀,令以马市宮中珍玩,而蜀法 ![]() ![]() ![]() ![]() 帝以潞州叛故,庚戌,诏天下州镇无得修城浚隍,悉毁防城之具。 壬子,新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卒于幽州。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蔵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起家如此也。” 幽州言契丹将⼊寇,甲寅,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充东北面行营招讨使,将大军渡河而北。契丹屯幽州东南城门之外,虏骑充斥,馈运多为所掠。 壬戌,以李继严为凤翔节度使。 乙丑,以权知归义留后曹义金为节度使。时瓜、沙与吐蕃杂居,义金遣使间道⼊贡,故命之。 李嗣源大军前锋至潞州,⽇已暝;泊军方定,张廷蕴帅麾下壮士百馀辈逾堑坎城而上,守者不能御,即斩关延诸军⼊。比明,嗣源及李绍荣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悦。丙寅,嗣源奏潞州平。六月,丙子,磔杨立及其 ![]() 丙戌,以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留宿卫,宠遇甚厚。帝或时与太后,皇后同至其家。帝有幸姬,⾊美,尝生子矣,刘后妒之。会绍荣丧 ![]() ![]() 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內外马步总管。 秋,七月,壬寅,蜀以礼部书许寂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孔谦复短王正言于郭崇韬,又厚赂伶宦,求租庸使,终不获,意怏怏,癸卯,表求解职。帝怒,以为避事,将置于法,景进救之,得免。梁所决河连年为曹、濮患,甲辰,命右监门上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塞之。未几,复坏。 庚申,置威塞军于新州。 契丹恃其強盛,遣使就帝求幽州以处卢文进。时东北诸夷皆役属契丹,惟渤海未服;契丹主谋⼊寇,恐渤海掎其后,乃先举兵击渤海之辽东,遣其将秃馁及卢文进据营、平等州以扰燕地。 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乙亥,以长直马军使林思谔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以备唐。 租庸使王正言病风,恍惚不能治事,景进屡以为言。癸酉,以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右威卫大将军孔循为副使。循即赵殷衡也,梁亡,复其姓名。谦自是得行其志,重敛急征以充帝 ![]() 帝复遣使者李彦稠⼊蜀,九月,己亥,至成都。 癸卯,帝猎于近郊。时帝屡出游猎,从骑伤民禾稼,洛 ![]() ![]() 契丹攻渤海,无功而还。 蜀前山南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以蜀主失德,与王宗弼谋废立,宗弼犹豫未决。庚戌,宗俦忧愤而卒。宗弼谓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曰:“宗俦教我杀尔曹,今⽇无患矣。”光嗣辈俯伏泣谢。宗弼子承班闻之,谓人曰:“吾家难乎免矣。” 乙卯,蜀主以前镇江军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 丁巳,幽州言契丹⼊寇。 冬,十月,辛未,天平节度使李存霸、平卢节度使符习言:“属州多称直奉租庸使贴指挥公事,使司殊不知,有紊规程。”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敕:“朝廷故事,制敕不下支郡,牧守不专奏陈。今两道所奏,乃本朝旧规;租庸所陈,是伪廷近事。自今支郡自非进奉,皆须本道腾奏,租庸征催亦须牒观察使。”虽有此敕,竟不行。 易定言契丹⼊寇。 蜀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择诸军骁勇者万二千人,置驾下左、右龙武步骑四十军,兵械给赐皆优异于它军,以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以裨将安重霸副之,旧将无不愤 ![]() 吴越王镠复修本朝职贡,壬午,帝因梁官爵而命之。镠厚贡献,并赂权要,求金印、⽟册、赐诏不名、称国王。有司言:“故事惟天子用⽟册,王公皆用竹册;又,非四夷无封国王者。”帝皆曲从镠意。 吴王如⽩沙观楼船,更命⽩沙曰 ![]() ![]() 十一月,蜀主遣其翰林学士欧 ![]() 癸卯,帝帅亲军猎于伊阙,命从官拜梁太祖墓。涉历山险,连⽇不止,或夜合围;士卒坠崖⾕死及折伤者甚众。丙午,还宮。 蜀以唐修好,罢威武城戍,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还成都。戊申,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 丁巳,赐护国节度使李继麟铁券,以其子令德、令锡皆为节度使,诸子胜⾐者即拜官,宠冠列籓。 庚申,蔚州言契丹⼊寇。 辛酉,蜀主罢天雄军招讨,命王承骞等二十九军还成都。 十二月,乙丑朔,蜀主以右仆 ![]() 蜀主罢金州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 己巳,命宣武节度使李嗣源将宿卫兵三万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御契丹。 庚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见老者辄思之,请⽗事全义。”帝许之。全义惶恐固辞,再三強之,竟受皇后拜,复贡献谢恩。明⽇,后命翰林学士赵凤草书谢全义,凤密奏:“自古无天下之⺟拜人臣为⽗者。”帝嘉其直,然卒行之。自是后与全义⽇遣使往来问遗不绝。 初,唐僖、昭之世,宦官虽盛,未尝有建节者。蜀安重霸劝王承休求秦州节度使,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妇人,请为陛下采择以献。”蜀主许之,庚午,以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封鲁国公;以龙武军为承休牙兵。 乙亥,蜀主以前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徐延琼为京城內外马步都指挥使。延琼以外戚代王宗弼居旧将之右,众皆不平。壬午,京北言契丹寇岚州。 辛卯,蜀主改明年元曰咸康。 卢龙节度使李存贤卒。 是岁,蜀主徙普王宗仁为卫王。雅王宗辂为幽王,褒王宗纪为赵王,荣王宗智为韩王,兴王宗泽为宋王,彭王宗鼎为鲁王,忠王宗平为薛王,资王宗特为莒王;宗辂、宗智、宗平皆罢军使。 ◎ 同光三年乙酉,公元九二五年 舂,正月,甲午朔,蜀大赦。 丙申,敕有司改葬昭宗及少帝,竟以用度不⾜而止。 契丹寇幽州。 庚子,帝发洛 ![]() 诏平卢节度使苻习治酸枣遥堤以御决河。 初,李嗣源北征,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铠,嗣源牒副留守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帝怒曰:“宪不奉诏,擅以吾铠给嗣源,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往军中取之。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朝, ![]() 二月,甲戌,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 丙子,李嗣源奏败契丹于涿州。 上以契丹为忧,与郭崇韬谋,以威名宿将零落殆尽,李绍斌位望素轻, ![]() ![]() ![]() ![]() ![]() ![]() 己酉,帝发兴唐,自德胜济河,历杨村、戚城,观昔时战处,指示群臣以为乐。 洛 ![]() ![]() ![]() ![]() 庚辰,帝至洛 ![]() ![]() 夏,四月,癸亥朔,⽇有食之。 初,五台僧诚惠以妖妄惑人,自言能降伏天龙,命风召雨;帝尊信之,亲帅后妃及皇弟、皇子拜之,诚惠安坐不起,群臣莫敢不拜,独郭崇韬不拜。时大旱,帝自鄴都 ![]() ![]() 庚寅,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光胤卒。 太后自与太妃别,常忽忽不乐,虽娱玩盈前,未尝解颜;太妃既别太后,亦邑邑成疾。太后遣中使医药相继于道,闻疾稍加,辄不食,又谓帝曰:“吾与太妃恩如兄弟, ![]() ![]() ![]() 闽王审知寝疾,命其子节度副使延翰权知军府事。 自舂夏大旱,六月,壬申,始雨。 帝苦溽暑,于 ![]() ![]() ![]() ![]() 帝将伐蜀,辛卯,诏天下括市战马。 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有疾,徐知诰恐其遗言及继嗣事,遗之医药金帛,相属于道。彦谦临终,密留中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 太后疾甚。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以边事稍弭,表求⼊朝省太后,帝不许。壬寅,太后殂。帝毁过甚,五⽇方食。 八月,癸未,杖杀河南令罗贯。初,贯为礼部员外郞, ![]() ![]() ![]() 丁亥,遣吏部侍郞李德休等赐吴越国王⽟册、金印,红袍御⾐。 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历丈人观、上清宮,遂至彭州 ![]() 乙未,立皇子继岌为魏王。 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素谄事宣徽使李绍宏,绍宏荐“绍钦有盖世奇才,虽孙、吴不如,可以大任。”郭崇韬曰:“段凝亡国之将, ![]() 自六月甲午雨,罕见⽇星,江河百川皆溢,凡七十五⽇乃霁。 郭崇韬以北都留守孟知祥有荐引旧恩,将行,言于上曰:“孟知祥信厚有谋,若得西川而求帅,无逾此人者。”又荐鄴都副留守张宪谨重有识,可为相,戊申,大军西行。 蜀安重霸劝王承休请蜀主东游秦州。承休到官,即毁府署,作行宮,大兴力役,強取民间女子教歌舞,图形遗韩昭,使言于蜀主;又献花木图,盛称秦州山川土风之美。蜀主将如秦州,群臣谏者甚众,皆不听;王宗弼上表谏,蜀主投其表于地;太后涕泣不食,止之,亦不能得。前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上表几二千言,其略曰:“先帝艰难创业, ![]() ![]() ![]() ![]() 冬,十月,排陈斩斫使李绍琛与李严将骁骑三千、步兵万人为前锋,招讨判官陈乂至宝 ![]() 癸亥,蜀主引兵数万发成都,甲子,至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告唐兵西上,蜀主以为群臣同谋沮己,犹不信,大言曰:“吾方 ![]() 丁丑,李绍琛攻蜀威武城,蜀指挥使唐景思将兵出降;城使周彦禋等知不能守,亦降。景思,秦州人也。得城中粮二十万斛。绍琛纵其败兵万馀人逸去,因倍道趣凤州,李严飞书以谕王承捷。李继严竭凤翔蓄积以馈军,不能充,人情忧恐。郭崇韬⼊散关,指其山曰:“吾辈进无成功,不复得还此矣。当尽力一决。今馈运将竭,宜先取凤州,因其粮。”诸将皆言蜀地险固,未可长驱,宜按兵观衅。崇韬以问李愚,愚曰:“蜀人苦其主荒 ![]() ![]() 戊子,葬贞简太后于坤陵。 蜀主闻王宗勋等败,自利州倍道西走,断桔柏津浮梁;使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将大军守利州,且令斩王宗勋等三招讨。李绍琛昼夜兼行趣利州。蜀武德留后宋光葆遗郭崇韬书,“请唐兵不⼊境,当举巡属內附;苟不如约,则背城决战以报本朝。”崇韬复书抚纳之。己丑,魏王继岌至兴州,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武定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山南节度使兼侍中王宗威以梁、开、通、渠、麟五州,阶州刺史王承岳以阶州,皆降。承肇,宗侃之子也。自馀城镇皆望风款附。 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谋掩击唐军,重霸曰:“击之不胜,则大事去矣。蜀中精兵十万,天下险固,唐兵虽勇,安能直度剑门 ![]() ⾼季兴常 ![]() ![]() 段译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中同光二年(甲申、924) 后唐纪二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甲申,公元924年) [1]舂,正月,甲辰,幽州奏契丹⼊寇,至瓦桥。以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副之,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将兵救幽州。 [1]舂季,正月,甲辰(初五),幽州上奏说契丹人⼊侵,到了瓦桥。后唐帝任命天平军节度使李嗣源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陕州留后霍彦威为副招讨使,宣徽使李绍宏为监军,让他们率军援救幽州。 [2]孔谦复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万机事繁,居第且远,租庸簿书多留滞,宜更图之。”⾖卢⾰尝以手书假省库钱数十万,谦以手书示崇韬,崇韬微以讽⾰。⾰惧,奏请崇韬专判租庸,崇韬固辞。上曰:“然则谁可者?”崇韬曰:“孔谦虽久典金⾕,若遽委大任,恐不叶物望,请复用张宪。”帝即命召之,谦弥失望。 [2]孔谦又对郭崇韬说:“首座相公⾖卢⾰⽇理万机,事务繁忙,而且居住的地方离朝廷很远,租庸簿册等积 ![]() ![]() [3]岐王闻帝⼊洛,內不自安,遣其子行军司马彰义节度使兼侍中继⼊贡,始上表称臣。帝以其前朝耆旧,与太祖比肩,特加优礼,每赐诏但称岐王而不名。庚戌,加继中书令,遣还。 [3]岐王听说后唐帝进⼊洛 ![]() ![]() [4]敕:“內官不应居外,应前朝內官及诸道监军并私家先所畜者,不以贵 ![]() [4]后唐帝下敕:“宦官不应在外面居留,前朝宦官以及各道监军和人私家里所养的人,不论贵 ![]() [5]契丹出塞。召李嗣源旋师,命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戍瓦桥。 [5]契丹军开出边境。后唐帝命令李嗣源率兵回师,命令泰宁节度使李绍钦、泽州刺史董璋驻守在瓦桥。 [6]李继见唐甲兵之盛,归,语岐王,岐王益惧,癸丑,表请正藩臣之礼;优诏不许。 [6]李继见后唐军十分強大,回来告诉岐王,岐王更加 ![]() [7]孔谦恶张宪之来,言于⾖卢⾰曰:“钱⾕细事,一健吏可办耳。魏都 ![]() ![]() [7]孔谦不満张宪的到来,于是对⾖卢⾰说:“钱⾕这些小事,一个精⼲的官吏即可以理办。魏都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反过来不重视呢?兴唐尹王正言品行有余,才能不⾜,不得已的话,可以让他⾝居朝廷,大家来辅佐他,还是胜过专门委任他担一方的军政事务。”⾖卢⾰为孔谦在郭崇韬面前推荐王正言,于是郭崇韬上奏请求把张宪留在东京。甲寅(十五⽇),任命王正言为租庸使。王正言糊涂软弱,孔谦是贪图他容易被控制,才提名他出任租庸使的。 [8]李存审奏契丹去,复得新州。 [8]李存审奏告后唐帝契丹人已经离去,重新得到新州。 [9]戊午,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隶租庸使。 [9]戊午(十九⽇),后唐帝下敕: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一并隶属于租庸使管辖。 [10]上遣皇弟存渥、皇子继岌 ![]() ![]() ![]() ![]() ![]() [10]后唐帝派遣他的弟弟李存渥、他的儿子李继岌到晋 ![]() ![]() ![]() ![]() ![]() [11]二月,已巳朔,上祀南郊,大赦。孔谦 ![]() [11]二月,已巳朔(初一),后唐帝到南郊去祭天,同时对国全罪犯实行大赦。孔谦打算搜刮民财来讨好后唐帝,凡赦文中免除征收的人,孔谦仍然要向他们征收。从此以后,每次后唐帝下发诏令,人们都不相信,百姓们忧愁怨恨。 郭崇韬初至汴、洛,颇受藩镇馈遗,所亲或谏之,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藉外材!但以伪梁之季,贿赂成风,今河南藩镇,皆梁之旧臣,主上之仇雠也,若拒,其意能无惧乎!吾特为家国蔵私室耳。”及将祀南郊,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先是,宦官劝帝分天下财赋为內外府,州县上供者⼊外府,充经费,方镇贡献者⼊內府,充宴游及给赐左右。于是外府常虚竭无余而內府山积。及有司办郊祀,乏劳军钱,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倾家所有以助大礼,愿陛下亦出內府之财以助有司。”上默然久之,曰:“吾晋 ![]() 郭崇韬刚到汴梁、洛 ![]() ![]() ![]() ![]() ![]() [12]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榷安邑、解县盐,每季输省课。已卯,以继麟充制置两池榷盐使。 [12]河中节度使李继麟请求专卖安邑、解县的盐,每季给朝廷送一次盐赋。已卯(十一⽇),任命李继麟为制置两池榷盐使。 [13]辛巳,进岐王爵为秦王,仍不名、不拜。 [13]辛巳(十三⽇),进封岐王李茂为秦王,并且允许他朝见时不称名,不下拜。 [14]郭崇韬知李绍宏怏怏,乃置內句使,掌句三司财赋,以绍宏为之,冀弭其意。而绍宏终不悦,徒使州县增移报之烦 [14]郭崇韬知道李绍宏心中不快,于是设置內句使,掌管考核三司财赋,让李绍宏任內句使,希望消除他的不満,但李绍宏始终不⾼兴,结果,只是使州县里增加了移报手续的⿇烦。 崇韬位兼将相,复领节旄,以天下为已任,权俟人主,旦夕车马填门。 ![]() ![]() ![]() ![]() ![]() ![]() ![]() 郭崇韬位兼将相,又兼任地方节度使,他以天下为已任,其权力和皇帝相近,每天早晚门前的车马都是満満的。他的 ![]() ![]() ![]() ![]() ![]() ![]() ![]() ![]() 先是,上 ![]() 在此以前,后唐帝打算把刘夫人立为皇后,因有正妃韩夫人在,皇太后平素又恨刘夫人,郭崇韬也曾多次劝说,因此后唐帝没有把刘夫人立为皇后。于是,亲信们劝郭崇韬说:“您如果请求立刘夫人为皇后,皇帝一定很⾼兴。这样,內有皇后的帮助,那些伶宦们就不会成为您的忧患了。”郭崇韬听从了这些人的意见。于是和宰相带领百官一起上奏,请求立刘夫人为中宮皇后。癸未(十五⽇),后唐帝立魏国夫人刘氏为皇后。皇后出⾝很贫寒,等到她显贵以后,专力集蓄财物,她在魏州时,那些柴草果菜都进行贩卖。等到立为皇后以后,四方送给朝廷的贡品都分为二份,一份送给皇帝,一份送给中宮。因此财宝堆积如山,只用来抄写佛经或馈赠尼师而已。 是时皇太后诰,皇后教,与制敕 ![]() 这时,皇太后发的诰令,皇后发的教令,和皇帝发的制敕在藩镇中相互 ![]() [15]诏蔡州刺史朱浚索⽔,通漕运。 [15]后唐帝下诏,命令蔡州刺史朱疏浚索⽔,使索⽔成为⽔上运输道路。 [16]三月,已亥朔,蜀主宴近臣于怡神亭,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哗自恣。知制诰京兆李⻳祯谏曰:“君臣沈湎,不忧国政,臣恐启北敌之谋。”不听。 [16]三月,已亥朔(初一),前蜀主在怡神亭宴请亲近的大臣们,喝酒喝得正⾼兴时,君主、大臣以及宮人都脫掉了帽子,露出发结,喧哗吵闹,为所 ![]() [17]乙巳,镇州言契丹将犯塞,诏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京北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帅骑兵分道备之;天平节度使李嗣源屯刑州。绍斌本姓赵,名行实,幽州人也。 [17]乙巳(初七),镇州报告说契丹人将要犯侵边境。后唐帝诏令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京北左厢马军指挥使李从珂率领骑兵分路防备。命令天平节度使李嗣源驻守在刑州。李绍斌本姓赵,名行实,幽州人。 [18]丙午,加⾼季兴兼尚书令,进封南平王。 [18]丙午(初八),加封⾼季兴兼任尚书令,进封南平王。 [19]李存审自以⾝为诸将之首,不得预克汴之功, ![]() [19]李存审自认⾝为诸将之首,没有得到参与攻克汴梁之功, ![]() ![]() ![]() [20]庚戌,幽州奏契丹寇新城。 [20]庚戌(十二⽇),幽州上奏说契丹人犯侵新城。 [21]勋臣畏伶官之谗,皆不自安。蕃汉內外马步副总管李嗣源求解兵柄;帝不许。 [21]有功之臣都害怕伶宦毁谤,內心都 ![]() [22]自唐末丧 ![]() ![]() ![]() [22]自从唐末衰 ![]() ![]() [23]唐室诸陵先为温韬所发,庚申,以工部郞中李途为长安按视诸陵使。 [23]唐室先祖的陵墓早先被温韬所挖,庚申(二十二⽇),任命工部郞中李途为长安按视诸陵使。 [24]皇子继岌代张全义判六军诸卫事。 [24]皇子继岌代替张全义判六军诸卫事。 [25]夏,四月,已巳朔,群臣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25]夏季,四月,已巳朔(初一),群臣给后唐帝上尊号曰昭文睿武至德光孝皇帝。 [26]帝遣客省使李严使于蜀,严盛称帝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且言朱氏篡窃,诸侯曾无勤王之举。王宗俦以其语侵蜀,请斩之,蜀主不从。宣徽北院使宋光葆上言:“晋王有凭陵我家国之志,宜选将练兵,屯戍边鄙,积糗粮,治战舰以待之。”蜀主乃以光葆为梓州观察使,充武德节度留后。 [26]后唐帝派遣客省使李严出使前蜀,李严十分夸耀后唐帝的威德,有统一天下的志向。而且还说朱氏篡夺权政时,诸侯们却没有一点儿为唐王室尽力的举动。王宗俦认为他的话是在攻击前蜀,请求把他斩杀,但前蜀主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宣徽北院使宋光葆对前蜀主说:“晋王有进一步 ![]() [27]乙亥,加楚王殷兼尚书令。 [27]乙亥(初七),封楚王马殷兼任尚书令。 [28]庚辰,赐前保义留后霍彦威姓名李绍真。 [28]庚辰(十二⽇),后唐帝赐给原保义留后霍彦威姓名叫李绍真。 [29]秦忠敬王李茂贞卒,遗奏以其子继权知凤翔军府事。 [29]秦忠敬王李茂贞去世,留下奏文,希望任命他的儿子李继代理凤翔军府事。 [30]初,安义牙将杨立有宠于李继韬,继韬诛,常邑邑思 ![]() ![]() [30]当初,巡义牙将杨立很受李继韬宠 ![]() ![]() [31]孔谦贷民钱,使以 ![]() [31]孔谦将钱借贷给百姓,然后让百姓们用低价的丝来偿还款贷,而且经常下发檄文让州县的官吏们来督促。翰林学士承旨、代理汴州知州卢质上书后唐帝说:“梁国的赵岩曾任租庸使,因为他利用借款来向百姓搜刮财物,和百姓们结下怨仇。陛下破旧立新,为民除害,但有关部门没有改掉他们的所作所为,这就像赵岩又复活一样。今年舂季因霜寒损害了庄稼,收获的茧丝也很少,只收正税还怕有人逃亡躺税,何况又增加了借贷,百姓怎么能忍受得了。臣下只侍奉天子,不侍奉租庸使,敕旨还没有颁发,租庸使就频繁地下达文书,希望能够及早颁发明确的命令。”但后唐帝没有答复他。 [32]汉主引兵侵闽,屯于汀、漳境上;闽人击之,汉主败走。 [32]南汉主率兵⼊侵闽国,军队驻扎在汀州、漳州的边境上。闽人还击,南汉主被击败逃走。 [33]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汴之⽇,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內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是以不行。逾年,伶人屡以为言,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五月,壬寅,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 [33]当初在胡柳战役中,优伶周匝被梁人抓获,后唐帝经常思念他。到后唐军进⼊汴梁的那天,周匝在马前拜见后唐帝,后唐帝十分⾼兴。周匝在后唐帝面前哭诉说:“臣之所以能够全安活到今天,全靠梁教坊使陈俊、內园栽接使储德源的帮助,希望陛下能把两个州封赏给他们,以此来报答他们的恩情。”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郭崇韬劝后唐帝说:“陛下要封赏的应该是那些和你共同夺取天下的人,这些人都是英豪忠勇之士。今天大功刚刚告成,这些人中还没有一个得到封赏,而首先任命一个优伶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们的心。”因此周匝的建议没有实行。一年之后,优伶经常提起这件事,后唐帝对郭崇韬说:“我已经答应过周匝,我 ![]() [34]乙巳,右谏议大夫薛昭文上疏,以为:“诸道僭窃者尚多,征伐之谋,未可遽息。又,士卒久从征伐,赏给未丰,贫乏者多,宜以四方贡献及南郊羡余,更加颁赉。又,河南诸军皆梁之精锐,恐僭窃之国潜以厚利 ![]() [34]乙巳(初八),右谏议大夫薛昭文给后唐帝上疏,认为:“诸道对抗朝廷的人很多,征伐的手段不可一下子止息不用。此外,士卒们长时间出征作战,赏给不丰厚,很多人贫穷,应当把各方的贡品以及为南郊祭祀收徼的杂税赏赐给他们。再者,⻩河以南的各路军队都是过去梁国的精锐队部,恐怕那些和朝廷对抗的藩镇官吏们会偷偷地用丰厚的利益来引 ![]() [35]戊申,蜀主遣李严还。初,帝因严⼊蜀,令以马市宮中珍玩,而蜀法 ![]() ![]() ![]() ![]() [35]戊申(十一⽇),前蜀主派李严回归后唐。当初,后唐帝派李严进⼊前蜀,让他用马 ![]() ![]() ![]() ![]() ![]() ![]() [36]帝以潞州叛故,庚戌,诏天下州镇无得修成浚隍,悉毁防城之具。 [36]后唐帝因为潞州反叛的缘故,庚戌(十三⽇),下诏命令国全各州镇不得擅自修筑深沟城垒,全部拆毁原来的防城设施。 [37]壬子,新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卒于幽州。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蔵之,曰:“尔曹生于膏梁,当知尔⽗起家如此也。” [37]壬子(十五⽇),新上任的宣武节度使兼中书令、蕃汉马步总管李存审在幽州去世。李存审出⾝贫寒,他经常告诫孩子们说:“你们的⽗亲小时候拿着一把剑离开了家乡,四十多年来,爵位一直升到将相,在这期间,死里逃生不是一两次,剖开头骨取出箭头就有一百多次。”因而把从⾝上取出的箭头 ![]() [38]幽州言契丹将⼊寇,甲寅,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充东北面行营招讨使,将大军渡河而北。契丹屯幽州东南城门之外,虏骑充斥,馈运多为所掠。 [38]幽州方面报告说契丹人又将⼊侵,甲寅(十七⽇),命令横海节度使李绍斌出任东北面行营招讨使,并让他率领大军渡过⻩河向北进军。契丹的人军队驻扎在幽州东南城门外,到处都是敌人的骑兵,他们所用的粮草大多是从当地抢夺来的。 [39]壬戌,以李继为凤翔节度使。 [39]壬戌(二十五⽇),任命李继为凤翔节度使。 [40]乙丑,以权知归义留后曹义金为节度使。时瓜、沙与吐蕃杂居,义金遣使间道⼊贡,故命之。 [40]乙丑(二十八⽇),任命代理归义留后曹义金为归义节度使。当时,瓜州、沙州的人和吐蕃人杂居在一起,曹义金派遣使者从小道上朝⼊贡,所以后唐帝才任命他为节度使。 [41]李嗣源大军前锋至潞州,⽇已暝;泊军方定,张廷蕴帅麾下壮士百余辈逾堑坎城而上,守者不能御,即斩关延诸军⼊。比明,嗣源及李绍荣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悦。丙寅,嗣源奏潞州平。六月,丙子,磔杨立及其 ![]() [41]李嗣源率领的队部的前锋到达潞州时已经夕 ![]() ![]() ![]() [42]丙戌,以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留宿卫,宠遇甚厚。帝或时与太后、皇后同至其家。帝有幸姬,⾊美,尝生子矣,刘后妒之。会绍荣丧 ![]() ![]() [42]丙戌(十九⽇),后唐帝任命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并留他在宮中,担任警卫,给他的待遇十分丰厚。后唐帝有时和太后、皇后一起到他家串门。后唐帝有个宠姬,长得很漂亮,曾生过一个儿子,刘皇后很嫉妒她。这时李绍荣的 ![]() ![]() [43]壬辰,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代李存审为蕃汉內外马步总管。 [43]壬辰(二十五⽇),后唐帝任命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宣武节度使,并代替李存审为藩汉內外马步总管。 [44]秋,七月,壬寅,蜀以礼部尚书许寂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44]秋,七月,壬寅(初五),前蜀主任命礼部尚书许寂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45]孔谦复短王正言于郭崇韬,又厚赂伶官,求租庸使,终不获,意怏怏,癸卯,表求解职;帝怒,以为避事,将置于法,景进救之,得免。 [45]孔谦又在郭崇韬面前说王正言的坏话,同时用丰厚的礼物来贿赂那些伶人宦官,想求得租庸使,最终还是没有得到,心里很不⾼兴。癸卯(初六),他给后唐帝上表请求解除他的职务,后唐帝看了很生气,认为他想逃避事务,准备以法处理他,景进到后唐帝面前求情解救,才使他免于处分。 [46]梁所决河连年为曹、濮患,甲辰,命右监门上将军娄继英督汴、滑兵塞之,未几,复坏。 [46]当初后梁把⻩河的堤坝打开,连续几年使曹州、濮州受害,甲辰(初七),后唐帝命令右监门上将军娄继英督率汴州、滑州的士卒,把决口堵住。但没过多久,河堤又被冲坏了。 [47]庚申,置威塞军于新州。 [47]庚申(二十三⽇),在新州设置了威武军。 [48]契丹恃其強盛,遣使就帝求幽州以处卢文进。时东北诸夷皆役属契丹,惟 ![]() ![]() ![]() [48]契丹人依仗自己的強大,派遣使者到后唐帝那里请求用幽州安置卢文进。当时,东北地区各夷族都已经归属契丹,并受其役使,只有 ![]() ![]() ![]() [49]八月,戊辰,蜀主以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帅二十一军屯洋州;乙亥,以长直马军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戍利州以备唐。 [49]八月,戊辰(初二),前蜀主任命右定远军使王宗锷为招讨马步使,率领二十一军驻扎在洋州。乙亥(初九),任命长直马军使林思锷为昭武节度使,率兵戍守在利州,防备后唐军。 [50]租庸使王正言病风,恍惚不能治事,景进屡以为言。癸酉,以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右威卫大将军孔循为副使。循即赵殷衡也,梁亡,复其姓名。谦自是得行其志,重敛急徵以充帝 ![]() [50]后唐租庸使王正言中风得病,神志恍惚,不能处理政事,景进在后唐帝面前反复说这件事情。癸酉(初七),后唐帝任命租庸副使、卫尉卿孔谦为租庸使,任命右威卫大将军孔循为租庸副使。孔循就是赵殷衡,后梁灭亡时才恢复了实真姓名。孔谦从此才实现他的愿望,他为了満⾜后唐帝的 ![]() [51]帝复遣使者李彦稠⼊蜀,九月,已亥,至成都。 [51]后唐帝又派遣使者李彦稠⼊前蜀国,九月,已亥(初三),李彦稠到达成都。 [52]癸卯,帝猎于近邻。时帝屡出游猎,从骑伤民禾稼,洛 ![]() ![]() [52]癸卯(初七),后唐帝在近郊打猎。当时后唐帝经常出去游玩打猎,随从的骑兵们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洛 ![]() ![]() ![]() [53]契丹攻渤海,无功而还。 [53]契丹人向渤海国发起进攻,无功而还。 [54]蜀前山南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以蜀主失德,与王宗弼谋废立,宗弼犹豫未决。庚戌,宗俦忧愤而卒。宗弼谓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曰:“宗俦教我杀尔曹,今⽇无患矣。”光嗣辈俯伏泣谢。宗弼子承班闻之,谓人曰:“吾家难乎免矣。” [54]前蜀国前山南志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俦认为前蜀主已经丧失了品德,与王宗弼谋划把前蜀主废掉,王宗弼犹豫不决。庚戌(十四⽇),王宗俦因为忧愁愤恨而死。王宗弼对枢密使宋光嗣、景润澄等说:“王宗俦曾让我杀掉你们,今⽇王宗俦一死就没有后患了。”宋光嗣等人边哭边跪向王宗弼表示 ![]() [55]乙卯,蜀主以前镇江军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 [55]乙卯(十九⽇),前蜀主任命前镇江军节度使张武为峡路应援招讨使。 [56]丁巳,幽州言契丹⼊寇。 [56]丁巳(二十一⽇),幽州方面报告契丹人⼊侵。 [57]冬,十月,辛未,天平节度使李存霸、平卢节度使符习言:“属州多称直奉租庸使帖指挥公事,使司殊不知,有紊规程。”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敕:“朝廷故事,制敕不下支郡,牧守不专奏陈。今两道所奏,乃本朝旧规;租庸所陈,是伪廷近事。自今支郡自非进奉,皆须本道腾奏,租庸征催亦须牒观察使。”虽有此敕,竟不行。 [57]冬季,十月,辛未(初六),天平节度使李存霸、平卢节度使符习上奏说:“所属州官多称他们只按照租庸使的柬帖来行公事,节度使司 ![]() ![]() ![]() [58]易定言契丹⼊寇。 [58]易定方面报告说契丹人⼊侵。 [59]蜀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择诸军骁勇者万二千人,置驾下左、右龙武步骑四十军,兵械给赐皆优异于他军,以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以裨将安重霸副之,旧将无不愤 ![]() [59]前蜀国宣徽北院使王承休请准在各军中选择一万两千勇敢善战的士卒,安置在属于国主管辖的左、右龙武步骑四十军里,武器及供给都要优于其他军队,任命王承休为龙武军马步都指挥使,裨将安重霸为副指挥使,旧将们对此事无不 ![]() ![]() ![]() [60]吴越王复修本朝职贡,壬午,帝因梁官爵而命之。厚贡献,并赂权要,求金印、⽟册、赐诏不名、称国王。有司言:“故事惟天子用⽟册,王公皆用竹册;又,非四夷无封国王者。”帝皆曲从意。 [60]吴越王钱又开始向本朝贡献物品,壬午(十七⽇),后唐帝依据他在后梁时的官爵重新任命。钱贡献的物品很多,并且贿赂那些掌握大权的人们,请求后唐帝发给他金印、⽟册,赐诏允许他朝见不称姓名,称为国王。主管官吏说:“按旧的规定,只有天子用⽟册,王公们都用竹册。而且,不是四方夷族,一律不封国王。”但皇帝还是委曲顺从了钱的意思。 [61]吴王如⽩沙观楼船,更命⽩沙曰 ![]() ![]() [61]吴王到⽩沙观看叠层的大船,下命令把⽩沙改名叫 ![]() ![]() [62]十一月,蜀主遣其翰林学士欧 ![]() [62]十一月,前蜀主派遣其翰林学士欧 ![]() ![]() [63]癸卯,帝帅亲军猎于伊阙,命从官拜梁太祖墓。涉历山险,连⽇不止,或夜合围;士卒坠崖⾕死及折伤者甚众。丙午,还宮。 [63]癸卯(初九),后唐帝率领他的亲军在伊阙打猎,命令跟随他的官吏们谒拜后梁太祖的坟墓。后唐帝一行在伊阙翻山越岭,连⽇不停,有时夜里合围野兽。随从后唐帝的士卒有不少人掉在深崖狭⾕中摔死,有不少人被摔伤。丙午(十二⽇),回到皇宮中。 [64]蜀以唐修好,罢威武城戍,召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还成都。戊申,又罢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 [64]前蜀主认为已经和后唐帝互通友好了,于是就撤了戍守在威武城的士卒,又把关宏业等二十四军调回成都。戊申(十四⽇),又撤了武定、武兴招讨刘潜等三十七军。 [65]丁巳,赐护国节度使李继麟铁券,以其子令德、令锡皆为节度使,诸子胜⾐者即拜官,宠冠列藩。 [65]丁巳(二十三⽇),后唐帝赐给护国节度使李继麟世世代代享受特殊待遇的铁契,并任命他的儿子李令德、李令锡都为节度使,李继麟的儿子凡是能自己穿⾐的都给封了官,他家受到的宠 ![]() [66]庚申,蔚州契丹⼊寇。 [66]庚申(二十六⽇),蔚州方面报告说契丹人⼊侵。 [67]辛酉,蜀主罢天雄军招讨,命王承骞等二十九军还成都。 [67]辛酉(二十七⽇),前蜀主撤了天雄军的招抚讨伐任务,命令王承骞等二十九军回到成都。 [68]十二月,乙丑朔,蜀主以右仆 ![]() [68]十二月,乙丑朔(初一),前蜀主任命右仆 ![]() ![]() [69]蜀主罢金州屯戍,命王承勋等七军还成都。 [69]前蜀主撤了戍守在金州的队部,下令让王承勋等七军回到成都。 [70]己巳,命宣武节度使李嗣源将宿卫兵三万七千人赴汴州,遂如幽州御契丹。 [70]己巳(初五),后唐帝命令宣武节度使李嗣源率领三万七千名警卫队部赶到汴州,不久又去幽州抵御契丹人的略侵。 [71]庚午,帝及皇后如张全义第,全义大陈贡献;酒酣,皇后奏称:“妾幼失⽗⺟,见老者辄思之,请⽗事全义。”帝许之。全义惶恐固辞,再三強之,竟受皇后拜,复贡献谢恩。明⽇,后命翰林学士赵凤草书谢全义,凤密奏:“自古无天下之⺟拜人臣为⽗者。”帝嘉其直,然卒行之。自是后与全义⽇遣使往来问遗不绝。 [71]庚午(初六),后唐帝和皇后到张全义的住处,张全义把贡献给皇帝的物品全部摆出来。酒喝得正⾼兴的时候,皇后奏请后唐帝说:“妾从小失去⽗⺟,一见老人就想念自己的⽗⺟,请把张全义当作⽗亲来侍奉他。”后唐帝答应了她的请求。张全义惶恐不安,一再推辞。皇后再三坚持,最后张全义接受了皇后的拜礼,于是又拿出一些贡品送给皇后表示 ![]() ![]() [72]初,唐僖、昭之世,宦官虽盛,未尝有建节者。蜀安重霸劝王承休求秦州节度使,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妇人,请为陛下采择以献。”蜀主许之,庚午,以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封鲁国公;以龙武军为承休牙兵。 [72]当初,唐朝僖宗、昭宗的时候,宦官们虽然十分強盛,但没有出任节度使建节的人。前蜀国安重霸劝王承休请求出任秦州节度使,王承休对前蜀主说:“秦州美女特别多,我请求为陛下去选择一些贡献上来。”前蜀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庚午(初六),前蜀主任命王承休为天雄节度使,并封他为鲁国公。把龙武军作为王承休的卫队。 [73]乙亥,蜀主以前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徐延琼为京城內外马步都指挥使。延琼以外戚代王宗弼居旧将之右,众皆不平。 [73]乙亥(十一⽇),前蜀主任命原来的武德节度使兼中书令徐延琼为京城內外马步都指挥使。徐延琼以外戚的⾝份代替王宗弼位列旧将领的上面,大家都 ![]() [74]壬午,京北言契丹寇岚州。 [74]壬午(十八⽇),太原方面报告说契丹人⼊侵岚州。 [75]辛卯,蜀主改明年元曰咸康。 [75]辛卯(二十七⽇),前蜀主改明年的年号为咸康。 [76]卢龙节度使李存贤卒。 [76]卢龙节度使李存贤去世。 [77]是岁,蜀主徙普王宗仁为卫王,雅王宗辂为豳王,褒王宗纪为赵王,荣王宗智为韩王,兴王宗泽为宋王,彭王宗鼎为鲁王,忠王宗平为薛王,资王宗特为莒王;宗辂、宗智、宗平皆罢军役。 [77]在这一年里,前蜀主调普王宗仁为卫王,雅王宗辂为豳王,褒王宗纪为赵王,荣王宗智为韩王,兴王宗泽为宋王,彭王宗鼎为鲁王,忠王宗平为薛王,资王宗特为莒王。同时撤了宗辂、宗智、宗平三人的军队职务。 三年(乙酉、925) 三年(乙酉,公元925年) [1]舂,正月,甲午朔,蜀大赦。 [1]舂季,正月,甲午朔(初一),前蜀国实行大赦。 [2]丙申,敕有司改葬昭宗及少帝,竟以用度不⾜而止。 [2]丙午(初三),后唐帝下令有司,改葬昭宗和少帝。最后竟因费用不⾜而停止。 [3]契丹寇幽州。 [3]契丹人⼊侵幽州。 [4]庚子,帝发洛 ![]() [4]庚子(初七),后唐帝从洛 ![]() [5]诏平卢节度使符习治酸枣遥堤以御决河。 [5]后唐帝下诏,命令平卢节度使符习在离酸枣较远的地方修筑河堤以防御⻩河决口。 [6]初,李嗣源北征,过兴唐,东京库有供御细铠,嗣源牒副留守张宪取五百领,宪以军兴,不暇奏而给之;帝怒曰:“宪不奉诏,擅以吾铠给嗣源,何意也!”罚宪俸一月,令自往军中取之。 [6]当初,李嗣源北征契丹时,路过兴唐,东京的武库中有供给皇帝用的精细的铠甲,李嗣源写了牒文给副留守张宪,取走五百具铠甲,张宪因军队在行军中,没有时间奏告后唐帝就给了李嗣源。后唐帝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地说:“张宪不遵守诏令,擅自把我的铠甲给了李嗣源,这是什么意思?”于是罚了张宪一个月的俸禄,并命令他亲自去军中把铠甲取回。 帝以义武节度使王都将⼊朝, ![]() 后唐帝因为义武节度使王都即将来朝拜,打算开辟一块球场,张宪说:“近来把行宮阙廷做为球场,前年陛下在那里即位,这个坛不能毁掉,请在宮西开辟球场”几天过去了,球场还没有修成,后唐帝下令毁掉即位时用的坛。张宪对郭崇韬说:“这个坛是皇帝用来给上帝祭祀的,是皇帝一开始受命于上帝的地方,怎么能它毁掉呢?”郭崇韬很从容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后唐帝,后唐帝反而马上命令马军虞候和步军虞候把坛毁掉。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忘天背本,这是最大的不吉祥。” [7]二月,甲戌,以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 [7]二月,甲戌(十一⽇),任命横海节度使李绍斌为卢龙节度使。 [8]丙子,李嗣源奏败契丹于涿州。 [8]丙子(十三⽇),李嗣源奏告后唐帝在涿州击败了契丹人。 [9]上以契丹为忧,与郭崇韬谋,以威名宿将零落殆尽,李绍斌位望素轻, ![]() ![]() ![]() [9]后唐帝认为契丹人的存在是个忧患,和郭崇韬谋划,因有名望的老将们差不多都不在了,李绍斌的威望平时也不⾼,于是就想调李嗣源去镇守真定,作为李绍斌的后援,郭崇韬深 ![]() ![]() ![]() [10]汉主闻帝灭梁而惧,遣宮苑使何词⼊贡,且觇国中強弱。甲申,词至魏。及还,言帝骄 ![]() [10]南汉主听到后唐帝消灭了后梁 ![]() ![]() [11]帝 ![]() ![]() [11]后唐帝 ![]() ![]() [12]己酉,帝发兴唐,自德胜济河,历杨村、戚城,观昔时战处,指示群臣以为乐。 [12]己酉(十七⽇),皇帝从魏州出发,从德胜渡过⻩河,经历杨村、戚城,去观看了一下过去打过仗的地方,并指示群臣们要以此为乐。 [13]洛 ![]() ![]() ![]() ![]() [13]洛 ![]() ![]() 庚辰,帝至洛 ![]() ![]() 庚辰(疑误),后唐帝到了洛 ![]() ![]() [14]夏,四月,癸亥朔,⽇有食之。 [14]夏季,四月,癸亥朔(初一),出现⽇食。 [15]初,五台僧诚惠以妖妄惑人,自言能降伏天龙,命风召雨,帝尊信之,亲帅后妃及皇弟、皇子拜之,诚惠安坐不起,群臣莫敢不拜。时大旱,帝自邺都 ![]() ![]() [15]当初,五台山的僧人诚惠用虚妄的 ![]() ![]() ![]() ![]() ![]() [16]庚寅,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光胤卒。 [16]庚寅(二十八⽇),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光胤去世。 [17]太后自与太妃别,常忽忽不乐,虽娱玩盈前,未尝解颜;太妃既别太后,亦邑邑成疾。太后遣中使医药相继于道,闻疾稍加,辄不食,又谓帝曰:“吾与太妃恩如兄弟, ![]() ![]() ![]() [17]太后自从和太妃分别之后,经常恍恍忽忽不⾼兴,虽然乐娱玩耍的东西在她面前到处都是,但也不能使她开颜而笑。太妃和太后分别之后,也闷闷不乐而生病。太后派遣宮廷医生连续不断地去给她看病,后来听说太妃的病情加重,她愁得连饭也吃不下去。于是她对后唐帝说:“我和太妃恩如姐妹,我想亲自去看望一下她。”后唐帝借口天气热,道路远,苦苦规劝她不要去,好长时间才阻止了太后,只是派遣皇弟李存渥等前去 ![]() ![]() [18]闽王审知寝疾,命其子节度副使延翰权知军府事。 [18]闽王王审知得病卧 ![]() [19]自舂夏大旱,六月,壬申,始雨。 [19]从舂天到夏天一直天旱,六月,壬申(十一⽇),才开始下了雨。 [20]帝苦溽暑,于 ![]() ![]() ![]() ![]() [20]后唐帝受不了盛夏 ![]() ![]() ![]() ![]() ![]() ![]() [21]帝将伐蜀,辛卯,诏天下括市战马。 [21]后唐帝将讨伐前蜀国,辛卯(三十⽇),下诏天下,收买战马。 [22]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有疾,徐知诰恐其遗言及继嗣事,遗之医药金帛,相属于道。彦谦临终,密留书遗徐温,请以所生子为嗣。 [22]吴镇海节度判官、楚州团练使陈彦谦⾝体有病,徐知诰害怕他留下遗言谈及继嗣的事,于是送给他药品和金银丝帛,运送物品的车在路上接连不断。陈彦谦临终时偷偷留下了一封遗书送给了徐温,请求能让他的亲生儿子继承他的爵位。 [23]太后疾甚。秋,七月,甲午,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以边事稍弭,表求⼊朝省太后,帝不许。壬寅,太后殂。帝哀毁过甚,五⽇方食。 [23]太后病得很厉害。秋季,七月,甲午(初三),成德节度使李嗣源以边境战事逐渐停下来为理由,上表请求进朝廷看望一下太后。但后唐帝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壬寅(十一⽇),太后去世。后唐帝由于过份的悲痛,五天以后才开始吃饭。 [24]八月,癸未,杖杀河南令罗贯。初,贯为礼部员外郞, ![]() ![]() ![]() [24]八月,癸未(二十三⽇),河南县令罗贯被杖打而死。起初,罗贯任礼部员外郞, ![]() ![]() ![]() [25]丁亥,遣吏部侍郞李德休等赐吴越国王⽟册、金印,红袍御⾐。 [25]丁亥(二十七⽇),后唐帝派遣吏部侍郞李德休等前去赏赐给吴越国王⽟册、金印、红袍御⾐。 [26]九月,蜀主与太后、太妃游青城山,历丈人观、上清宮,遂至彭州 ![]() [26]九月,前蜀主和太后、太妃到青城山游玩,经过丈人观、上清宮,又到了彭州 ![]() [27]乙未,立皇子继岌为魏王。 [27]乙未(初五),后唐立皇子李继岌为魏王。 [28]丁酉,帝与宰相议伐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素谄事宣徽使李绍宏,绍宏荐“绍钦有盖世奇才,虽孙、吴不如,可以大任。”郭崇韬曰:“段凝亡国之将, ![]() [28]丁酉(初七),后唐帝与宰相商议讨伐前蜀,威胜节度使李绍钦平时巴结讨好宣徽使李绍宏,李绍宏推荐说:“李绍钦有盖世奇才,孙子、吴起都不如他,可以委任他⼲大事。”郭崇韬说:“李绍钦是亡国之将,他 ![]() ![]() [29]自六月甲午雨,罕见⽇星,江河百川皆溢,凡七十五⽇乃霁。 [29]自从六月甲午(疑误)下雨以来,很少能看见太 ![]() [30]郭崇韬以北都留守孟知祥有荐引旧恩,将行,言于上曰:“孟知祥信厚有谋,若得西川而求帅,无逾此人者。”又荐邺都副留守张宪谨重有识,可为相。戊申,大军西行。 [30]郭崇韬为了报答北都留守孟知祥过去引荐他的旧恩,临出发以前,对后唐帝说:“孟知祥忠厚诚实,又有谋略,如果能夺得西川而寻求统帅,那没有人能够超过他。”郭崇韬还推荐邺都副留守张宪稳重有见识,可以任他为相。戊申(十八⽇),大军向西出发。 [31]蜀安重霸劝王承休请蜀主东游秦州。承休到官,即毁府署,作行宮,大兴力役,強取民间女子教歌舞,图形遗韩昭,使言于蜀主;又献花木图,盛称秦州山川土风之美。蜀主将如秦州,群臣谏者甚众,皆不听;王宗弼上表谏,蜀主投其表于地;太后涕泣不食,止之,亦不能得。前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上表几二千言,其略曰:“先帝艰难创业, ![]() ![]() ![]() ![]() [31]前蜀国安重霸劝王承休请求前蜀主到东面的秦州去游玩。王承休到任后,马上就拆除了府署的房子,修建行宮,大兴土木,让人们来服劳役。他又強夺民女教她们唱歌跳舞,并画出这些歌舞的图像送给韩昭,请韩昭言于前蜀主。王承休又将秦州产的好花木画成图画献上,盛夸秦州山川土风的美丽。前蜀主将要去秦州游玩,大臣中有很多人劝说,前蜀主不听。王宗弼上表进行观劝,前蜀主把他的表章扔在地上。太后痛哭吃不下饭,劝他不要去,也没有听从。原来的秦州节度判官蒲禹卿给前蜀主上表将近二千多字,大概意思是说:“先帝创业时十分艰难,打算流传万世。陛下从小生长在富贵人家, ![]() ![]() ![]() [32]冬,十月,排陈斩斫使李绍琛与李严将骁骑三千、步兵万人为前锋,招讨判官陈义至宝 ![]() [32]冬季,十月,排陈斩斫使李绍琛和李严率领勇敢善战的三千骑兵、一万步兵为前锋,招讨判官陈义到了宝 ![]() [33]癸亥,蜀主引兵数万发成都,甲子,至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告唐兵西上,蜀主以为群臣同谋沮己,犹不信,大言曰:“吾方 ![]() [33]癸亥(初四),前蜀主率领数万大军从成都出发。甲子(初五),到达汉州。武兴节度使王承捷报告说后唐兵从西面上来,前蜀主以为是大臣们合谋阻止他,对王承捷所讲的不大相信,于是他夸口说:“我正想炫耀一下武力,显示一下我的威风。”于是向东前进。在路上还和大臣们 ![]() ![]() [34]丁丑,李绍琛攻蜀威武城,蜀指挥使唐景思将兵出降;城使周彦等知不能守,亦降。景思,秦州人也。得城中粮二十万斛。绍琛纵其败兵万馀人逸去,因倍道趣凤州。李严飞书以谕王承捷。李继竭凤翔蓄积以馈军,不能充,人情忧恐。郭崇韬⼊散关,指其山曰:“吾辈进无成功,不得复还此矣。当尽力一决。今馈运将竭,宜先取凤州,因其粮。”诸将皆言蜀地险固,未可长驱,宜按兵观衅。崇韬以问李愚,愚曰:“蜀人苦其主荒 ![]() ![]() [34]丁丑(十八⽇),李绍琛率军向前蜀威武城进攻,前蜀指挥使唐景思率兵投降。城使周彦等知道难以坚守,也投降了。唐景思是秦州人。李绍琛夺得城中的粮食二十万斛。李绍琛放走了前蜀军败兵一余人,然后兼程直奔凤州。李严飞速向王承捷报信。后唐凤翔节度使李继把凤翔积蓄的粮食全部馈送军士,但还不能満⾜,人心有点担忧和害怕。郭崇韬进⼊散关后,指着这里的山说:“我们如果进攻不能成功,就不能再回到这里来。应当尽力决一死战。现在运来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应当首先夺取凤州,用那里的粮食。”各位将领都说蜀地险要坚固,不可长驱直⼊,应当按兵不动,观察一下蜀兵的动向。郭崇韬以此询问李愚,李愚回答说:“蜀人对蜀主荒 ![]() ![]() 己卯,蜀主至利州,威武败卒奔还,始信唐兵之来。王宗弼、宋光嗣言于蜀主曰:“东川、山南兵力尚完,陛下但以大军扼利州,人唐安敢悬兵深⼊!”从之。庚辰,以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兼侍中王宗昱为三招讨,将兵三万逆战。从驾兵自绵、汉至深渡,千里相属,皆怨愤,曰:“龙武军粮赐倍于他军,他军安能御敌!” 己卯(二十⽇),前蜀主到达利州,威武城被打败的士卒逃了回来,他才相信后唐兵已经到来。王宗弼、宋光嗣对前蜀主说:“东川、山南的军队还是很完整的,陛下只要用大军据守利州,人唐怎么敢孤军深⼊。”前蜀主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庚辰(二十一⽇),任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王宗俨、兼侍中王宗昱为三招讨,率兵三万 ![]() 李绍琛等过长举,兴州都指挥使程奉琏将所部兵五百来降,且请先治桥栈以俟唐军,由是军行无险阻之虞。辛巳,兴州刺史王承鉴弃城走,绍琛等克兴州,郭崇韬以唐景思摄兴州刺史。乙酉,成州刺史王承朴弃城走。李绍琛等与蜀三招讨战于三泉,蜀兵大败,斩首五千级,余众溃走。又得粮十五万斛于三泉,由是军食优⾜。 李绍琛等率军经过长举,兴州都指挥使程奉琏率领他的所属队部五百人前来投降,请求首先修治桥梁和栈道,等待后唐军的到来,这样后唐军行进就不用提心有什么险 ![]() [35]戊子,葬贞简太后于坤陵。 [35]戊子(二十九⽇),在坤陵埋葬了贞简太后。 [36]蜀主闻王宗勋等败,自利州倍道西走,断桔柏津浮梁;命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将大军守利州,且令斩王宗勋等三招讨。 [36]前蜀主听说王宗勋等战败,从利州快速向西逃跑,沿途拆除了桔柏津的浮桥。并令中书令、判六军诸卫事王宗弼率领大军坚守利州,又令将王宗勋等三个招讨斩杀。 李绍琛昼夜兼行趣利州。蜀武德留后宋光葆遗郭崇韬书,“请唐兵不⼊境,当兴巡属內附;苟不如约,则背城决战以报本朝。”崇韬复书抚纳之。乙丑,魏王继岌至兴州,光葆以梓、绵、剑、龙、普五州,武定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山南节度使王宗威以梁、开、通、、渠、麟五州,阶州刺史王承岳以阶州,皆降。承肇,宗侃之子也。自余城镇 皆望风款附。 李绍琛昼夜兼程直奔利州。前蜀国武德留后宋光葆送给郭崇韬一封信,信中说:“请求唐军不要进⼊境內,如果办到,我就将管辖范围內的地方全部归附于唐军。如果不能按约定办,我就背城一战,以此来报答蜀主。”郭崇韬回信表示愿如约接纳他们。乙丑(疑有误),魏王李继岌到达兴州,宋光葆率梓、绵、剑、龙、普五州,武定节度使王承肇率洋、蓬、壁三州,山南节度使王宗威率梁、开、通、渠、麟五州,阶州刺史王承岳率阶州,全部投降了后唐军。王承肇是王宗侃的儿子。其余城镇都望风归附后唐军。 天雄节度使王承休与副使安重霸谋掩击唐军,重霸曰:“击之不胜,则大事去矣。蜀中精兵十万,天下险固,唐兵虽勇,安能直度剑门 ![]() 天雄节度使王承休和副使安重霸谋划伏击后唐军,安重霸说:“袭击如果不能取得胜利,那么大事就完了。蜀国有十万精兵,地形险要牢固,唐军虽然勇敢,怎么能够顺利到达剑门呢?家国对你的恩情很大,听到家国有危难不可不赴难,我希望和你一起向西回朝。”王承休平素很信任安重霸,认为他讲得对。安重霸请求贿赂一下羌族人,买通文、扶二州的道路以便回蜀时通过,王承休也听从了他的意见,并让安重霸率领龙武军以及招募来的一万二千多士卒跟随他一起回朝。临行前,州人在城外为他饯行。王承休上路后,安重霸在他的马前跪拜说:“家国用全部力量夺得秦、陇二州,如果我也跟随你回朝,谁来坚守这里呢?你走之后,我请求为你坚守在这里。”王承 休已经上路,对安重霸没有办法,于是与招讨副使王宗从扶、文二州向南前进。这里都是不⽑之地,羌族人从后面抄袭他们,王承休率军边战边走,士卒们又冻又饿,到茂州时只剩下二千人。于是安重霸就率秦、陇二州投降了后唐军。 [37]⾼季兴常 ![]() ![]() [37]⾼季兴经常想夺取三峡,只是害怕前蜀峡路招讨使张武的威名,不敢前进。到这个时候,乘后唐军的优势,让其子司马⾼从诲暂管军府事务,他亲自率领⽔军进⼊三峡夺取施州。张武用铁链子封锁了长江上的通路,⾼季兴派遣勇士乘船去砍断了铁锁链。这时正好刮起大风,后唐军的船只挂在了铁链子上,不能进退,前蜀军用箭石一起攻击,打坏了后唐军的战船,⾼季兴乘坐轻便的小船逃离。后来张武听说北路陷落战败,因此让夔、忠、万三州派使者到后唐魏王那里请求投降。 [38]郭崇韬遗王宗弼等书,为陈利害;李绍琛未至利州,宗弼弃城引兵西归。王宗勋等三招讨追及宗弼于⽩,宗弼怀中探诏书示之曰:“宋光嗣令我杀尔曹。”因相持而泣,遂合谋送款于唐。 [38]郭崇韬给王宗弼等送去一封信,向他们说明利害关系。此时李绍琛还没有到达利州,王宗弼就弃城率兵向西撤退。王宗勋等三个招讨在⽩追上了王宗弼,王宗弼从怀中取出诏书给他们看,并对他们说:“宋光嗣命令我杀死你们。”三个招讨使和王宗弼一起哭了起来,最后他们合谋准备与唐军议和。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