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7017 |
上一章 二纪晋后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作噩,尽著雍阉茂,凡二年。 ⾼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 ◎ 天福二年丁酉,公元九三七年 舂,正月,乙卯,⽇有食之。 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琼不敢拒命。丙辰,重荣奏已视事。景崇,邢州人也。 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李崧、吕琦逃匿于伊阙民间。帝以始镇河东,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责琦。乙丑,以琦为秘书监;丙寅,以崧为兵部侍郞、判户部。 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延光既贵,信重之。延光尝梦蛇自脐⼊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內不自安,以书潜结秘琼, ![]() ![]() ![]() 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籓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馀,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籓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廪,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国中稍安。 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宮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內枢判官黟人周廷⽟为內枢使。自馀百官皆如吴朝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戊子,吴主使宜 ![]() 吴越王元瓘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珦获罪于元瓘,废为庶人。 契丹主自上 ![]() ![]() ![]() ![]() ![]() ![]() ![]() ![]() ![]() 初,吴越王镠少子元术数有军功,镠赐之兵仗。及吴越王元瓘立,元珪为土客马步军都指挥使、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恃恩骄横,增置兵仗至数千,国人多附之。元瓘忌之,使人讽元珪请输兵仗,出判温州,元珪不从。铜官庙吏告元瓘遣亲信祷神,求主吴越江山;又为蜡丸从⽔窦出⼊,与兄元珦谋议。三月,戊午,元瓘遣使者召元术宴宮中,既至,左右称元珪有刃坠于怀袖,即格杀之;并杀元珦。元瓘 ![]() ![]() 或得唐潞王膂及髀骨献之,庚申,诏以王礼葬于徽陵南。 帝遣使诣蜀告即位,且叙姻好;蜀主复书,用敌国礼。 范延光聚卒缮兵,悉召巡內刺史集魏州,将作 ![]() ![]() 吴徐知诰立子景通为王太子,固辞不受。追尊考忠武王温曰太祖武王,妣明德太妃李氏曰王太后。壬申,更名诰。 庚辰,帝发洛 ![]() 汉主以疾愈,大赦。 ![]() 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吴越王元瓘复建国,如同光故事。丙申,赦境內,立其子弘僔为世子。以曹仲达、沈崧、⽪光业为丞相,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丁酉,加宣武节度使杨光远兼侍中。 闽主作紫微宮,饰以⽔晶,土木之盛倍于宝皇宮。又遣使散诣诸州,伺人隐慝。 五月,吴徐诰用宋齐丘策, ![]() 丙辰,敕权署汴州牙城曰大宁宮。 壬申,进范延光爵临清郡王,以安其意。 追尊四代考妣为帝后。己卯,诏太社所蔵唐室罪人首听亲旧收葬。初,武卫上将军娄继英尝事梁均王,为內诸司使,至是,请其首而葬之。 六月,吴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卒。 范延光素以军府之政委元随左都押牙孙锐,锐恃恩专横,符奏有不如意者,对延光手裂之。会延光病经旬,锐密召澶州刺史冯晖,与之合谋 ![]() ![]() 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郞和凝为端明殿学士。凝署其门,不通宾客。前耀州团练推官襄邑张谊致书于凝,以为“切近之职为天子耳目,宜知四方利病,奈何拒绝宾客!虽安⾝为便,如负国何!”凝奇之,荐于桑维翰,未几,除左拾遗。谊上言:“北狄有援立之功,宜外敦信好,內谨边备,不可自逸,以启戎心。”帝深然之。 契丹攻云州,半岁不能下。吴峦遣使间道奉表求救,帝为之致书契丹主请之,契丹主乃命翟璋解围去。帝召峦归,以为武宁节度副使。 丁未,以侍卫使光远为魏府四面都部署,张从宾为副部署兼诸军都虞侯,昭义节度使⾼行周将本军屯相州,为魏府西面都部署。军士郭威旧隶刘知远,当从杨光远北征,⽩知远乞留。人问其故,威曰:“杨公有 ![]() 诏张从宾发河南兵数千人击范延光。延光使人 ![]() ![]() ![]() ![]() ![]() ![]() 方士言于闽主,云有⽩龙夜见螺峰;闽主作⽩龙寺。时百役繁兴,用度不⾜,闽主谓吏部侍郞、判三司候官蔡守蒙曰:“闻有司除官皆受赂,有诸?”对曰:“浮言无⾜信也。”闽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择贤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第令纳赂,籍而献之。”守蒙素廉,以为不可;闽主怒,守蒙惧而从之。自是除官但以货多寡为差。闽主又以空名堂牒使医工陈究卖官于外,专务聚敛,无有盈厌。又诏民有隐年者杖背,隐口者死,逃亡者族。果菜 ![]() 秋,七月,张从宾攻汜⽔,杀巡检使宋廷浩。帝戎服,严轻骑,将奔晋 ![]() 范延光遣使以蜡丸招 ![]() ![]() ![]() ![]() ![]() ⽩奉进在滑州,军士有夜掠者,捕之,获五人;其三隶奉进,其二隶符彦饶,奉进皆斩之;彦饶以其不先⽩己,甚怒。明⽇,奉进从数骑诣彦饶谢,彦饶曰:“军中各有部分,奈何取滑州军士并斩之,殊无客主之义乎!”奉进曰:“军士犯法,何有彼我!仆已引咎谢公,而公怒不解,岂非 ![]() ![]() ![]() ![]() ![]() ![]() ![]() ![]() 杨光远自⽩皋引兵趣滑州,士卒闻滑州 ![]() ![]() ![]() ![]() ![]() ![]() ![]() ![]() ![]() 诏东都留守司百官悉赴行在。 杨光远奏知博州张晖举城降。 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闻范延光作 ![]() ![]() 范延光知事不济,归罪于孙锐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杨光远以闻,帝不许。 吴同平章事王令谋如金陵劝徐浩受禅,诰让不受。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恐王晖奔吴,遣行军司马张朏将兵会复州兵于要路邀之。晖大掠安州,将奔吴,部将胡进杀之。八月,癸巳,以状闻。李金全至安州,将士之预于 ![]() 吴历 ![]() ![]() ![]() ![]() 乙巳,赦张从宾、符彦饶、王晖之 ![]() 梁、唐以来,士民奉使及俘掠在契丹者,悉遣使赎还其家。 吴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內枢使、忠武节度使王令谋老病无齿,或劝之致仕,令谋曰:“齐王大事未毕,吾何敢自安!”疾亟,力劝徐诰受禅。是月,吴主下诏,禅位于齐。李德诚等复诣金陵帅百官劝进,宋齐丘不署表。九月,癸丑,令谋卒。 甲寅,以李金全为安远节度使。 娄继英未及葬梁均王而诛死,诏梁故臣右卫上将军安崇阮与王故妃郭氏葬之。 丙寅,吴主命江夏王璘奉玺绶于齐。冬,十月,甲申,齐王诰即皇帝位于金陵,大赦,改元升元,国号唐。追尊太祖武王曰武皇帝。乙酉,遣右丞相玠奉册诣吴主,称受禅老臣诰谨拜稽首上皇帝尊号曰⾼尚思玄弘古让皇,宮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悉从吴制。丁亥,立徐知证为江王,徐知谔为饶王。以吴太子琏领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封弘农公。 唐主宴群臣于天泉阁,李德诚曰:“陛下应天顺人,惟宋齐丘不乐。”因出齐丘止德诚劝进书,唐主执书不视,曰:“子嵩三十年旧 ![]() ![]() 闽主命其弟威武节度使继恭上表告嗣位于晋,且请置邸于都下。 十一月,乙卯,唐吴王景通更名璟。唐主赐杨画家杨琏妃号永兴公主;妃闻人呼公主则流涕而辞。戊午,唐主立其子景遂为吉王,景达为寿 ![]() 戊辰,诏加吴越王元瓘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吴越国王。 安远节度使李金全以亲吏胡汉筠为中门使,军府事一以委之。汉筠贪滑忍残,聚敛无厌。帝闻之,以廉吏贾仁沼代之,且召汉筠, ![]() ![]() 十二月戊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明德。 诏加马希范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 是岁,契丹改元会同,国号大辽,公卿庶官皆仿国中,参用国中人,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寻兼政事令。 ◎ 天福三年戊戌,公元九三八年 舂,正月,己酉,⽇有食之。 唐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西平恭烈王周本以不能存吴,愧恨而卒。 丙寅,唐以侍中吉王景遂参判尚书都省。 蜀主以武信节度使、同平章事张业为左仆 ![]() 二月,庚辰,左散骑常侍张允上《驳赦论》,以为:“帝王遇天灾多肆赦,谓之修德。借有二人坐狱遇赦,则曲者幸免,直者衔冤,冤气升闻,乃所以致灾,非所以弭灾也。”诏褒之。帝乐闻谠言,诏百官各上封事,命使部尚书梁文矩等十人置详定院以考之,无取者留中,可者行之。数月,应诏都无十人,乙未,复降御札趣之。 三月,丁丑,敕 ![]() ![]() ![]() 中书舍人李详上疏,以为“十年以来,赦令屡降,诸道职掌皆许推恩,而籓方荐论动逾数百,乃至蔵典、书吏、优伶、奴仆,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 ![]() 夏,四月,甲申,唐宋齐丘自陈丞相不应不豫政事,唐主答以省署未备。 吴让皇固辞旧宮,屡请徙居;李德诚等亦亟以为言。五月,戊午,唐主改润州牙城为丹杨宮,以李建勋为 ![]() 杨光远自恃拥重兵,颇⼲预朝政,屡有抗奏,帝常屈意从之。庚申,以其子承祚为左威卫将军,尚帝女长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宠冠当时。 壬戌,唐主以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圭为监军使,亲吏马思让为丹杨宮使,徙让皇居丹杨宮。宋齐丘复自陈为左右所间,唐主大怒;齐丘归第,⽩⾐待罪。或曰:“齐丘旧臣,不宜以小过弃之。”唐主曰:“齐丘有才,不识大体。”乃命吴王璟持手诏召之。 六月,壬午,或献毒酒方于唐主,唐主曰:“犯吾法者自有常刑,安用此为!”群臣争请改府寺州县名有吴及杨者,留守判官杨嗣请更姓羊,徐玠曰:“陛下自应天顺人,事非逆取,而谄 ![]() 河南留守⾼行周奏修洛 ![]() 己丑,金部郞中经铸奏:“窃见乡村浮户,非不勤稼穑,非不乐安居,但以种木未盈十年,垦田未及三顷,似成生业,已为县司收供徭役,责之重赋,威以严刑,故不免捐功舍业,更思他适。乞自今民垦田及五顷以上,三年外乃听县司徭役。”从之。 秋,七月,中书奏:“朝代虽殊,条制无异。请委官取明宗及清泰时敕,详定可久行者编次之。”己酉,诏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定。 辛酉,敕作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八月,帝上尊号于契丹主及太后,戊寅,以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左仆 ![]() ![]() 初,契丹主既得幽州,命曰南京,以唐降将赵思温为留守。思温子延照在晋,帝以为祁州刺史。思温密令延照言虏情终变,请以幽州內附;帝不许。 契丹遣使诣唐,宋齐丘劝唐主厚贿之,俟至淮北,潜遣人杀之, ![]() 壬午,杨光远奏前澶州刺史冯晖自广晋城中出战,因来降,言范延光食尽穷困;己丑,以晖为义成节度使。杨光远攻广晋,岁馀不下,帝以师老民疲,遣內职硃宪⼊城谕范延光,许移大籓,曰:“若降而杀汝,⽩⽇在上,吾无以享国。”延光谓节度副使李式曰:“主上重信,云不死则不死矣。”乃撤守备,然犹迁延未决。宣徽南院使刘处让复⼊谕之,延光意乃决。九月,乙巳朔,杨光远送延光二子守图、守英诣大梁。己酉,延光遣牙将奉表待罪。壬子,诏书至广晋,延光帅其众素服于牙门,使者宣诏释之,硃宪,汴州人也。 契丹遣使如洛 ![]() ![]() 壬戌,唐太府卿赵可封请唐主复姓李,立唐宗庙。 庚午,杨光远表乞⼊朝;命刘处让权知天雄军府事。己巳,制以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仍赐铁券,应广晋城中将吏军民今⽇以前罪皆释不问;其张从宾、符彦饶馀 ![]() ![]() ![]() 臣光曰:治家国者固不可无信。然彦旬之恶,三灵所不容,晋⾼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之罪,何损于信哉! 辛未,以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 冬,十月,戊寅,契丹遣使奉宝册,加帝尊号曰英武明义皇帝。 帝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丙辰,建东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为西京,以西都为晋昌军节度。帝遣兵部尚书王权使契丹谢尊号,权自以累世将相, ![]() 初,郭崇韬既死,宰相罕有兼枢密使者。帝即位,桑维翰、李崧兼之,宣徽使刘处让及宦官皆不悦。杨光远围广晋,处让数以军事衔命往来,光远奏请多逾分,帝常依违,维翰独以法裁折之。光远对处让有不平语,处让曰:“是皆执政之意。”光远由是怨执政。范延光降,光远密表论执政过失;帝知其故而不得已,加维翰兵部尚书,崧工部尚书,皆罢其枢密使;以处让为枢密使。 太常奏:“今建东京,而宗庙、社稷皆在西京,请迁置大梁。”敕旨:“且仍旧。” 戊戌,大赦。 杨延艺故将吴权自 ![]() ![]() ![]() ![]() ![]() ![]() ![]() ![]() ![]() ![]() ![]() ![]() ![]() 楚顺贤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既卒,希范始纵声⾊,为长夜之饮,內外无别。有商人 ![]() ![]() 河决郓州。 十一月,范延光自郓州⼊朝。 丙午,以闽主昶为闽国王,以左散骑常侍卢损为册礼使,赐昶赭袍。戊申,以威武节度使王继恭为临海郡王。闽主闻之,遣进奏官林恩⽩执政,以既袭帝号,辞册命及使者。闽谏议大夫⻩讽以闽主 ![]() ![]() ![]() ![]() 帝患天雄节度使杨光远跋扈难制,桑维翰请分天雄之众,加光远太尉、西京留守兼河 ![]() 范延光屡请致仕,甲寅,诏以太子太师致仕,居于大梁,每预宴会,与群臣无异。延光之反也,相州刺史掖人王景拒境不从,戊午,以景为耀州团练使。 癸亥,敕听公私自铸铜钱,无得杂以铅铁,每十钱重一两,以“天福无宝”为文。仍令盐铁颁下模范,惟 ![]() 立右金吾卫上将军重贵为郑王,充开封尹。 庚辰,敕先许公私铸钱,虑铜难得,听轻重从便,但勿令缺漏。 辛丑,吴让皇卒。唐王废朝二十七⽇,追谥曰睿皇帝。是岁,唐主徙吴王璟为齐王。 凤翔节度使李从严,厚文士而薄武人, ![]() ![]() ![]() ![]() 段译 ⾼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下天福二年(丁酉、937) 后晋纪二后晋⾼祖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 [1]舂,正月,乙卯,⽇有食之。 [1]舂季,正月,乙卯(初二),出现⽇食。 [2]诏以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以秘琼为齐州防御使。遣引进使王景崇谕琼以利害。重荣与契丹将赵思温偕如镇州,琼不敢拒命。丙辰,重荣奏已视事。景崇,邢州人也。 [2]后晋⾼祖石敬瑭下诏,任用前北面招收指挥使安重荣为成德节度使,任用秘琼为齐州防御使。派遣引进使王景崇去给秘琼讲明利害。安重荣与契丹将领赵思温相偕来到镇州,秘琼不敢拒绝接受命令。丙辰(初三),安重荣上奏称已经视事。王景崇是邢州人。 [3]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3]契丹把幽州做为南京。 [4]李崧、吕琦逃匿于伊阙民间。帝以始镇河东,崧有力焉,德之;亦不责琦。乙丑,以琦为秘书监;丙寅,以崧为兵部侍郞、判户部。 [4]李崧、吕琦逃匿在伊阙民间。后晋⾼祖认为开始镇守河东时,李崧推举有功,心里 ![]() ![]() [5]初,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时,有术士张生语之云:“必为将相。”延光既贵,信重之。延光尝梦蛇自脐⼊腹,以问张生,张生曰:“蛇者龙也,帝王之兆。”延光由是有非望之志。唐潞王素与延光善,及赵德钧败,延光自辽州引兵还魏州,虽奉表请降,內不自安,以书潜结秘琼, ![]() ![]() ![]() [5]从前,天雄节度使兼中书令范延光微 ![]() ![]() ![]() [6]戊寅,以李崧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充枢密使,桑维翰兼枢密使。时晋新得天下,藩镇多未服从;或虽服从,反仄不安。兵火之余,府库殚竭,民间困穷,而契丹征求无厌。维翰劝帝推诚弃怨以抚藩镇,卑辞厚礼以奉契丹,训卒缮兵以修武备,务农桑以实仓禀,通商贾以丰货财。数年之间,国中稍安。 [6]戊寅(二十五⽇),⾼祖任用李崧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充枢密使,⾼祖任用桑维翰兼枢密使。当时,后晋新得天下,藩镇大多还没有服从;或者虽然服从,但是还反复不定安。战争焚掠之余,官家府库中的金帛财物已经支用净尽,民间生活困难贫穷,而契丹又征调索求没完没了。桑维翰劝说晋⾼祖要诚心诚意、放弃前怨,来安抚各地藩镇;用谦卑的言词和丰厚的献礼,来结好于契丹;训练士卒、修缮兵器,来完善武备力量;勤务农桑生产,来充实仓储;通畅商贾贸易,来 ![]() [7]吴太子琏纳齐王知诰女为妃。 [7]吴国太子杨琏娶了齐王徐知诰的女儿做妃子。 知诰始建太庙、社稷,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曰宮城,厅堂曰殿;以左·右司马宋齐丘、徐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內枢判宮黟人周廷⽟为內枢使。自余百官皆如吴朝之制。置骑兵八军,步兵九军。 徐知诰开始修建太庙、社稷祭坛、更改金陵为江宁府,牙城称作宮城,府中的厅堂称为殿;委任左、右司马宋齐丘和徐为左、右丞相,马步判官周宗、內枢判官黟县人周廷⽟为內枢使。其余百官,都和吴国的制度一样。置建骑兵八个军,步兵九个军。 [8]二月,吴主以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侍中。 [8]二月,吴主杨溥任用卢文进为宣武节度使,兼任侍中。 [9]戊子,吴主使宜 ![]() [9]戊子(初五),吴主让宜 ![]() [10]吴越王元之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元获罪于元,废为庶人。 [10]吴越王钱元的弟弟顺化节度使、同平章事钱元得罪了钱元,被废黜为庶民。 [11]契丹主自上 ![]() ![]() ![]() ![]() [11]契丹主耶律德光从上 ![]() ![]() ![]() ![]() 契丹主过新州,命威塞节度使翟璋敛犒军钱十万缗。初,契丹主阿保机強盛,室韦、奚、皆役属焉。奚王去诸苦契丹贪 ![]() ![]() ![]() ![]() 契丹主经过新州,命令威塞节度使翟璋收集犒劳军队的钱十万缗。以前,契丹主耶律德光的⽗亲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机強盛,室韦、奚、都成为他的属地而为其役使。奚王去诸苦于契丹的贪求和 ![]() ![]() ![]() ![]() ![]() 张砺自契丹逃归,为追骑所获,契丹主责之曰:“何故舍我去?”对曰:“臣华人,饮食⾐服皆不与此同,生不如死,愿早就戮。”契丹主顾通事⾼彦英曰:“吾常戒汝善遇此人,何故使之失所而亡去?若失之,安可复得 ![]() 翰林学士张砺从契丹逃归南方,被追赶的契丹骑兵抓获,契丹主责备他说:“你为什么离我而去?”张砺回答说:“我是中原人,饮食、⾐服都同此地不一样,活着还不如死了,我愿意您早⽇把我杀了。”契丹主对着翻译⾼彦英说:“我常常告诫你要优厚地对待这个人,你为什么让他流离失所而逃走?如果失去他,还能到哪里去获得这样的人!”便笞打⾼彦英而向张砺道歉。张砺侍奉契丹主很是忠心和直率,遇到问题往往进言,没有什么隐蔵和躲避的,契丹主很器重他。 [12]初,吴越王少子元,数有军功,赐之兵仗。及吴越王元立,元为土客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恃恩骄横,增置兵仗至数千,国人多附之。元忌之,使人讽请输兵仗,出判温州,元不从。铜官庙吏告元遣亲信祷神,求主吴越江山;又为蜡丸从⽔窦出⼊,与兄元谋议。三月,戊午,元遣使者召元宴宮中,既至,左右称元有刃坠于怀袖,即格杀之;并杀元。元 ![]() ![]() [12]以前,吴越王钱的小儿子钱元,多次建立军功,钱赐给他护从用的兵仗。等到吴越王钱元继立后,钱元被任命为土客马步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令。他依恃恩宠而骄傲蛮横,增设兵仗达数千人,国中的人常常依附他。钱元猜忌他,让人去劝钱元自己请求捐献兵仗,出朝去判理温州,钱元不⼲。铜官庙的司管员官告发钱元派亲信去向神祈祷,求神让他做吴越江山的君主;又告发他制作蜡丸从⽔洞流进流出,与他哥哥钱元密谋策划。三月,戊午(初五),钱元派使者召唤钱元到宮中赴宴,到达后,宮中左右的人声称钱元⾝上有刀坠挂在怀袖里边,就把他捉拿杀了;同时杀了钱元。钱元还要查究将吏中与钱元、钱元有 ![]() ![]() [13]或得唐潞王膂及髀骨献之,庚申,诏以王礼葬于徽陵南。 [13]有人得到后唐潞王李从珂自焚后的脊骨和髋骨,拿来进献,庚申(初七),后晋⾼祖下诏,用王礼葬于徽陵之南。 [14]帝遣使诣蜀告即位,且叙姻好;蜀主复书,用敌国礼。 [14]后晋⾼祖遣派使者到蜀国去通告自己即位的事,并且叙述姻亲之好;蜀后主孟昶用对待平等家国的礼节回了信。 [15]范延光聚卒缮兵,悉召巡內刺史集魏州,将作 ![]() ![]() [15]范延光聚集兵马、修理兵器,把他管辖下的刺史全部召集到魏州,将要作 ![]() ![]() [16]吴徐知诰立子景通为王太子;固辞不受。追尊考忠武王温曰太祖武王,妣明德太妃李氏曰王太后,壬申,更名诰。 [16]吴国齐王徐知诰册立他的儿子徐景通为王太子;徐景通坚决辞谢不接受。徐知诰又追尊他的⽗亲忠武王徐温为太祖武王,他的⺟亲明德太妃李氏为王太后。壬申(十九⽇),更改自己的名字为诰。 [17]庚辰,帝发洛 ![]() [17]庚辰(二十七⽇),后晋⾼祖从洛 ![]() 从宾为东都巡检使。 [18]汉主以疾愈,大赦。 [18]南汉主刘龚因为生病痊愈,实行大赦。 [19] ![]() [19] ![]() [20]夏,四月,丙戌,帝至汴州;丁亥,大赦。 [20]夏季,四月,丙戌(初四),后晋⾼祖到达汴州;丁亥(初五),实行大赦。 [21]吴越王元复建国,如同光故事。丙申,赦境內,立其子弘为世子。以曹仲达、沈崧、⽪光业为丞相,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教令。 [21]吴越王钱元恢复建国,如同后唐庄宗同光时期一样。丙申(十四⽇),在辖境以內实行大赦,册立他的儿子钱弘为世子。任用曹仲达、沈崧、⽪光业为丞相,镇海节度判官林鼎掌管教令。 [22]丁酉,加宣武节度使杨光远兼侍中。 [22]丁酉(十五⽇),后晋朝廷加封宣武节度使杨光远兼任侍中。 [23]闽主作紫微宮,饰以⽔晶,土木之盛倍于宝皇宮。又遣使散诣诸州,伺人隐慝。 [23]闽主王修建紫微宮,用⽔晶做装饰,土木工程的盛大,加倍于宝皇宮。又出派使者分散到所辖各州,暗中侦查人们所隐匿的事情。 [24]五月,吴徐诰用宋齐丘策, ![]() [24]五月,吴国齐王徐诰采用宋齐丘的计谋,想要勾结契丹来取得对中原的统治,遣派使者用美女、珍玩宝货从海上送去以修好,契丹主耶律德光也遣派使者回报他。 [25]丙辰,敕权署汴州牙城曰大宁宮。 [25]丙辰(初五),后晋⾼祖下敕令:暂时把汴州的牙城署名为大宁宮。 [26]壬申,进范延光爵临清郡王,用来安抚他的心意。 [26]壬申(二十一⽇),后晋朝廷进爵范延光为临清郡王,用来安抚他的心意。 [27]追尊四代孝妣为帝后。己卯,诏太社所蔵唐室罪人首听亲旧收葬。初,武卫上将军娄继英尝事梁均王,为內诸司使,至是,诸其首而葬之。 [27]后晋⾼祖追尊四代⽗⺟为皇帝和皇后。己卯(二十八⽇),下诏,太庙所蔵唐室罪人的首级听由其亲属故旧加以收葬。当初,武卫上将军娄继英曾经臣事后梁均王朱友,任內诸司使,到这时,请求收殓均王的首级以便埋葬。 [28]六月,吴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卒。 [28]六月,吴国诸道副都统徐景迁去世。 [29]范延光素以军府之政委元随左都押牙孙锐,锐恃恩专横,符奏有不如意者,对延光手裂之。会延光病经旬,锐密召澶州刺史冯晖,与之合谋 ![]() [29]范延光向来把军府的政事委任给元随左都押牙孙锐理办,孙锐依恃恩宠而独断专横,符文奏章有不如意的当着范延光的面便把它撕碎了。适逢范延光患病已十多天,孙锐暗中召唤澶州刺史冯晖,同他合谋 ![]() 甲午,六宅使张言奉使魏州还,言延光反状;义成节度使符彦饶奏延光遣兵渡河,焚草市;诏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昭信节度使⽩奉进将千五百骑屯⽩马津以备之。奉进,云州人也。丁酉,以东都巡检使张从宾为魏府西南面者部署。戊戌,遣侍卫都军使杨光远将步骑一万屯滑州。己亥。遣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将兵屯卫州。重威,朔州人也,尚帝妹乐平长公主。范延光以冯晖为都部署,孙锐为兵马都监,将步骑二万循河西抵黎 ![]() 甲午(十三⽇),六宅使张言奉晋⾼祖之命出使魏州回朝,奏言范延光造反的情况;义成节度使符彦饶奏报范延光派兵渡过⻩河,烧焚了以草屋为居的滑州城外市里;下诏命令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昭信节度使⽩奉进率领一千五百骑兵屯驻⽩马津,用来加強防备。⽩奉进是云州人。丁酉(十六⽇),任命东都巡检使张从宾为魏府西南面都部署。戊戌(十七⽇),遣派侍卫都军使杨光 远统领步兵、骑兵一万人屯驻滑州。己亥(十八⽇),遣派护圣都指挥使杜重威统兵屯驻卫州。杜重威是朔州人,娶的 ![]() ![]() [30]以翰林学士、礼部侍郞和凝为端明殿学士。凝署其门,不通宾客。前耀州团练推官襄邑张谊致书于凝,以为“切近之职为天子耳目,宜知四方利病,奈何拒绝宾客!虽安⾝为便,如负国何!”凝奇之,荐于桑维翰,未几,除左拾遗。谊上言:“北狄有援立之功,宜外敦信好,內谨边备,不可自逸,以启戎心。”帝深然之。 [30]后晋⾼祖任用翰林学士、礼部侍郞和凝为端明殿学士。和凝在他家的大门上贴出通告,不 ![]() ![]() [31]契丹攻云州,半岁不能下。吴峦遣使间道奉表求救,帝为之致书契丹主请之,契丹主乃命翟璋解围去。帝召峦归,以为武宁节度副使。 [31]契丹进攻云州,半年也攻不下来。守将吴峦派人从便道紧急奉表朝廷求救,后晋⾼祖为他给契丹主写信提出请求,契丹主便下令翟璋解围而去。后晋⾼祖把吴峦召唤回来,任用他为武宁节度副使。 [32]丁未,以侍卫使杨光远为魏府四面都部署,张从宾为副部署兼诸军都虞侯,昭义节度使⾼行周将本军屯相州,为魏府西面都部署。 [32]丁未(二十六⽇),后晋⾼祖任命侍卫使杨光远为魏府四面都部署,张从宾为副部署兼诸军都虞侯,昭义节度使⾼行周统领本军屯驻相州,为魏府西面都部署。 军士郭威旧隶刘知远,当从杨光远北征,⽩知远乞留。人问其故,威曰:“杨公有 ![]() 军士郭威原来隶属于刘知远,应当随从杨光远北征,他向刘知远说明要求留下。人们问他为什么,郭威说:“杨公有 ![]() [33]诏张从宾发河南兵数千人击范延光。延光使人 ![]() ![]() ![]() ![]() ![]() ![]() ![]() [33]后晋⾼祖下诏,命令张从宾派数千河南兵出击范延光。范延光让人去 ![]() ![]() ![]() ![]() ![]() ![]() ![]() [34]方士言于闽主,云有⽩龙夜见螺峰;闽主作⽩龙寺。时百役繁兴,用度不⾜,闽主谓吏部侍郞、判三司侯官蔡守蒙曰:“闻有司除官皆受赂,有诸?”对曰:“浮议无⾜信也。”闽主曰:“朕知之久矣,今以委卿,择贤而授,不肖及罔冒者勿拒,第令纳赂,籍而献之。”守蒙素廉,以为不可;闽主怒,守蒙惧而从之。自是除官但以货多少为差。闽主又以空名堂牒使医工陈究卖官于外,专务聚敛,无有盈厌。又诏民有隐年者杖背,隐口者死,逃亡者族。果菜 ![]() [34]有方士对闽主王言称,有条⽩龙夜间出现在螺峰,闽主便兴建了⽩龙寺。当时,各种劳役接连不断,资金用度很不充⾜,闽主对吏部侍郞、判三司侯官人蔡守蒙说:“听说有关部门委任员官都接受贿赂,有这样的事吗?”回答说:“流言蜚语不⾜为信。”闽主说:“朕知道此事已经很久了,现在把授官任职的事情,委托给你理办,要选择授给贤能的人,不称职和假冒顶替的人也不要拒绝,只是让他们纳贿,立籍造册而加以举荐。”蔡守蒙素称廉洁,认为不能这样办;闽主发怒,蔡守蒙害怕,便依从了。从此任用员官就凭纳钱多少来分差等。闽主又让医工陈究用空⽩不填名姓的委任牒文在外面卖官,专门从事搜刮民财,没有満⾜,贪得无厌。又下诏民间如有隐瞒年龄者用刑杖笞背,隐瞒人口者处死,逃亡者诛杀全族。果、菜、 ![]() [35]秋,七月,张从宾攻汜⽔,杀巡检使宋廷浩。帝戎服,严轻骑,将奔晋 ![]() [35]秋季,七月,张从宾攻打汜⽔,杀巡检使宋廷浩。后晋⾼祖穿着军装,整备轻骑,准备奔向晋 ![]() [36]范延光遣使以蜡丸招 ![]() ![]() ![]() ![]() ![]() [36]范延光派遣使者用蜡丸密书招 ![]() ![]() ![]() ![]() [37]⽩奉进在滑州,军士有夜掠者,捕之,获五人,其三隶奉进,其二隶符彦饶,奉进皆斩之;彦饶以其不先⽩己,甚怒。明⽇,奉进从数骑诣彦饶谢,彦饶曰:“军中各有部分,奈何取滑州军士并斩之,殊无客主之义乎!”奉进曰:“军士犯法,何有彼我!”仆已引咎谢公,而公怒不解,岂非 ![]() ![]() ![]() ![]() ![]() ![]() ![]() ![]() [37]⽩奉进在滑州,有军士在夜间进行抢掠的,便捕捉他们,抓获了五个人,其中三个是⽩奉进的下属,两个是符彦饶的下属,⽩奉进把他们都杀了;符彦饶因为他没有先告诉自己,非常恼怒。第二天,⽩奉进带着几个随从骑兵来拜见符彦饶表示道歉。符彦饶说:“军中各有分属,为什么抓了滑州的军士一起杀了,连一点主人和客人的名份都不顾了!”⽩奉进说:“军士犯了法,怎能分你和我!我已经承担责任来向您道歉,而您还是发怒不止,这岂不成了想与范延光共同造反吗!”一甩袖子起⾝要走,符彦饶不挽留;帐下甲兵大为喧闹,捉住⽩奉进,把他杀了。⽩奉进的随从骑兵走出营帐,在外边大声呼喊,各方军队争着穿铠甲、手执武器,吵嚷之声不能 ![]() ![]() ![]() ![]() ![]() 杨光远自⽩皋引兵趣滑州,士卒闻滑州 ![]() ![]() ![]() ![]() ![]() ![]() 杨光远从⽩皋领兵向滑州进军,士卒听说滑州动 ![]() ![]() ![]() ![]() ![]() 乙卯,以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兼知行府事,以昭义节度使⾼行周为河南尹、东京留守,以杜重威为昭义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侯益为河 ![]() 乙卯(初五),后晋⾼祖任命杨光远为魏府行营都招讨使、兼理行府事务,任用昭义节度使⾼行周为河南尹、东京留守,任用杜重威为昭义节度使、充当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任用侯益为河 ![]() 冯晖、孙锐引兵至六明镇,光远引之渡河,半渡而击之,晖、锐众大败,多溺死,斩首三千级,晖、锐走还魏。 冯晖、孙锐带领兵马到了六明镇,杨光远引 ![]() 杜重威、侯益引兵至汜⽔,遇张从宾众万余人,与战,俘斩殆尽,遂克汜⽔。从宾走,乘马渡河,溺死;获其 ![]() ![]() 杜重威、侯益领兵到达汜⽔,遇到张从宾的兵众一万多人,同他们 ![]() ![]() ![]() ![]() [38]诏东都留守司百官悉赴行在。 [38]后晋⾼祖下诏:东都留守司的百官全部迁赴行在。 [39]杨光远奏知博州张晖举城降。 [39]杨光远奏报,主管博州事务的张晖带领全城投降。 [40]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闻范延光作 ![]() ![]() [40]安州威和指挥使王晖听说范延光作 ![]() [41]范延光知事不济,归罪于孙锐而族之,遣使奉表待罪。戊寅,杨光远以闻,帝不许。 [41]范延光知道造反的事不能成功了,便归罪于孙锐,把他的全族人杀了,出派使者到后晋朝廷上表等待治罪。戊寅(二十八⽇),杨光远报告了朝廷,后晋⾼祖不准许。 [42]吴同平章事王令谋如金陵劝徐诰受禅,诰让不受。 [42]吴国同平章事王令谋到金陵劝徐诰接受吴主的禅让,继位当皇帝,徐诰辞让不接受。 [43]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恐王晖奔吴,遣行军司马张将兵会复州兵于要路邀之。晖大掠安州,将奔吴,部将胡进杀之。八月,癸巳,以状闻。李金全至安州,将士之预于 ![]() [43]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担心王晖投奔吴国,派行军司马张领兵会合复州兵在冲要路上阻挡他。王晖在安州大肆抢掠后将要投奔吴国,部将胡进杀了他。八月,癸巳(十三⽇),把情况报告了朝廷。李金全到达安州,将士中有几百人参预动 ![]() [44]吴历 ![]() ![]() ![]() ![]() [44]吴国历 ![]() ![]() ![]() [45]乙巳,赦张从宾、符彦饶、王晖之 ![]() [45]乙巳(二十五⽇),后晋⾼祖赦免了张从宾、符彦饶、王晖的 ![]() 梁、唐以来,士民奉使及俘掠在契丹者,悉遣使赎还其家。 后梁,后唐以来,士民中因为奉出派使或被俘掠而在契丹的,全部派人把他们赎回送回家中。 [46]吴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內枢使、忠武节度使王令谋老病无齿,或劝之致仕,令谋曰:“齐王大事未毕,吾何敢自安!”疾亟,力劝徐诰受禅。是月,吴主下诏,禅位于齐。李德诚复诣金陵帅百官劝进,宋齐丘不署表。九月,癸丑,令谋卒。 [46]吴国司徒、门下侍郞、同平章事、內枢使、忠武节度使王令谋年老有病,连牙齿都没有了,有人劝他退休,王令谋说:“齐王的大事还没完成,我怎么敢自图安逸!”病得快死了,还极力劝说徐诰接受吴主让位。就在这个月里,吴主杨溥下诏书,把帝位禅让给齐王徐诰。李德诚再次到金陵率领百官劝进,宋齐丘不在劝进表上署名。九月,癸丑(初四),王令谋去世。 [47]甲寅,以李金全为安远节度使。 [47]甲寅(初五),后晋⾼祖任用李金全为安远节度使。 [48]娄继英未及葬梁均王而诛死,诏梁故臣右卫上将军安崇阮与王故妃郭氏葬之。 [48]娄继英没有来得及安葬后梁钧王朱友就被杀死,后晋⾼祖下诏后梁旧臣右卫上将军安崇阮与均王旧妃郭氏把他安葬了。 [49]丙寅,吴主命江夏王奉玺绶于齐。冬,十月,甲申,齐王诰即皇帝位于金陵,大赦,改元升元,国号唐。追尊太祖武王曰武皇帝。乙酉,遣右丞相奉册诣吴主,称受禅老臣诰谨拜稽首上皇帝尊号曰⾼尚思玄弘古让皇,宮室、乘舆、服御皆如故,宗庙、正朔、徽章、服⾊悉从吴制。丁亥,立徐知证为江王,徐知谔为饶王。以吴太子琏领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封弘农公。 [49]丙寅(十七⽇),吴主杨溥命江夏王杨奉献皇帝的国玺和绶带给齐王。冬季,十月,甲申(初五),齐王徐诰在金陵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升元,国号唐。追尊他的⽗亲太祖武王徐温称武皇帝。乙酉(初六),遣派右丞相徐奉送上尊号的册文去进诣吴主杨溥,称言受禅老臣诰谨拜稽首上皇帝尊号为⾼尚思玄弘古让皇,宮室、乘舆、服御都照旧,宗庙、正朔、徽章、服⾊都仍按吴国制度。丁亥(初八),册立徐知证为江王,徐知谔为饶王。任用吴太子杨琏领职平卢节度使、兼中书令,封为弘农公。 唐主宴群臣于天泉阁,李德诚曰:“陛下应天顺人,惟宋丘兵不乐。”因出齐丘止德诚劝进书,唐主执书不视,曰:“子嵩三十年旧 ![]() 南唐国主徐诰在天泉阁宴请群臣,李德诚奏称:“陛下应天顺人,只有宋齐丘不愉快。”因而把宋齐丘阻止李德诚劝进的信拿出来作为证明,南唐主拿着这封信而不看,并说:“子嵩是我三十年的老朋友,必定不会负我。”宋齐丘顿首拜谢。 己丑,唐主表让皇改东都宮殿名,皆取于仙经。让皇常服羽⾐,习辟⾕术。辛卯,吴宗室建安王珙等十二人皆降爵为公,而加官增邑。丙申,以吴同平章事张延翰及门下侍郞张居咏、中书侍郞李建勋并同平章事。让皇以唐主上表,致书辞之;唐主表谢而不改。 己丑(初十),南唐主上表让皇,请求更改东都江都的宮殿名称,都是从神仙经书中取名的。让皇经常穿着道士羽⾐,习练辟⾕修仙的法术。辛卯(十二⽇),吴国宗室建安王杨珙等十二人都降爵为公,但加授了官职并增了食邑,以示安 ![]() 丁酉,加宋齐丘大司徒。齐丘虽为左丞相,不预政事,心愠怼,闻制词云“布⾐之 ![]() 丁酉(十八⽇),南唐主加授宋齐丘为大司徒。宋齐丘虽然任左丞相,但不能参预政事,心里怨怒,听说南唐主所作词中称是“布⾐之 ![]() 乙巳,立王后宋氏为皇后。戊申,以诸道都统,判元帅府事景通为诸道副元帅、判六军诸卫事、太尉、尚书令、吴王。 乙巳(二十六⽇),南唐主册立王后宋氏为皇后,戊申(二十九⽇),任命诸道都统、判元帅府事徐景通为诸道副元帅、判六军诸卫事、太尉、尚书令、吴王。 [50]闽主命其弟威武节度使继恭上表告嗣位于晋,且请置邸于都下。 [50]闽主王命令他的弟弟威武节度使王继恭向后晋朝廷上表报告他继承了闽国的君位,并且请求在闽国都建置府邸。 [51]十一月,乙卯,唐吴王景通更名。 [51]十一月,乙卯(初六),南唐吴王徐景通改名为。 唐主赐杨琏妃号永兴公主;妃闻人呼公主则流涕而辞。 南唐主赐杨琏的妃子号为永兴公主,这位妃子听到别人称呼她为公主便流眼泪而推辞。 戊午,唐主立其子景遂为吉王,景达为寿 ![]() 戊午(初九),南唐主立他的儿子徐景遂为吉王,徐景达为寿 ![]() [52]戊辰,诏加吴越王元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吴越国王。 [52]戊辰(十九⽇),后晋⾼祖下诏,加任吴越王钱元为天下兵马副元帅,进封为吴越国王。 [53]安远节度使李金全以亲吏胡汉筠为中门使,军府事一以委之。汉筠贪猾忍残,聚敛无厌。帝闻之,以廉吏贾仁沼代之,且召汉筠, ![]() ![]() [53]安远节度使李金全任用亲信属吏胡汉筠为中门使,军府的事务全部委任他理办。胡汉筠贪猾忍残,搜刮贪求无厌。后晋⾼祖听说后,便任用清廉官吏贾仁沼代替了他,并且召回胡汉筠,准备授给他其他官职,以求保全功臣。胡汉筠很害怕,开始劝李金全作叛离的打算。乙亥(二十六⽇),李金全上表说胡汉筠病了,没有能受诏成行。李金全的老朋友庞令图多次劝谏他说:“贾仁沼是忠义之士,用他来代替胡汉筠,会增加很多好处。”胡汉筠夜里派遣強壮之人跳墙把庞令图的族人都杀了,又去对贾仁沼用毒,贾仁沼⾆头烂掉而死。胡汉筠与推官张玮相勾结,共同谄媚惑 ![]() ![]() 十二月,戊申,蜀大赦,改明年元曰明德。 十二月,戊申(三十⽇),蜀国实行大赦,改明年年号为明德。 [54]诏加马希范江南诸道都统,制置武平、静江等军事。 [54]后晋⾼祖下诏加马希范为江南诸道都统,下令设置武平、静江等事。 [55]是岁,契丹改元会同,国号大辽,公卿庶官皆仿国中,参用国中人,以赵延寿为枢密使,寻兼政事令。 [55]这一年,契丹改年号为会同,国号大辽。公卿庶官的设置都仿效中原,并且参用中原人,任用赵延寿为枢密使,不久,又兼任政事令。 三年(戊戌、938) 三年(戊戌,公元938年) [1]舂,正月,己酉,⽇有食之。 [1]舂季,正月,己酉(初二),出现⽇食。 [2]唐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西平恭烈王周本以不能存吴,愧恨而卒。 [2]南唐德胜节度使兼中书令西平恭烈王周本因为不能保存吴国,愧恨而去世。 [3]丙寅,唐以侍中吉王景遂参判尚书都省。 [3]丙寅(十九⽇),南唐主任用侍中吉王徐景遂参判尚书都省。 [4]蜀主以武信节度使、同平章事张业为左仆 ![]() [4]蜀主孟昶任用武信节度使、同平章事张业为左仆 ![]() [5]二月,庚辰,左散骑常侍张允上《驳赦论》,以为:“帝王遇天灾多肆赦,谓之修德。借有二人坐狱遇赦,则曲者幸免,直者衔冤,冤气升闻,乃所以致灾,非所以弭灾也。”诏褒之。帝乐闻谠言,诏百官各上封事,命吏部尚书梁文矩等十人置详定院以考之,无取者留中,可者行之。数月,应诏者无十人,乙未,复降御札趣之。 [5]二月,庚辰(初三),后晋左散骑常侍张允上书《驳赦论》,他认为:“帝王遇到频繁的天灾便应实行大赦,称作修德。假设有两个人正在坐牢,遇上行赦,那就会出现不老实的人也能侥幸获免,而老实人却要含冤。冤气升闻于天,这正是所以招致天灾,而不是要消除天灾呵。”后晋⾼祖下诏褒奖他。后晋⾼祖乐于听取善言,下诏百官各上封书言事,命吏部尚书梁文矩等十人设置详定院来加以考核,无可取的留在中枢,有可取的就施行。几个月以后,应诏的不⾜十人。乙未(十八⽇),再一次颁下御札催促这件事。 [6]三月,丁丑,敕 ![]() ![]() ![]() [6]三月,丁丑(三十⽇),敕令 ![]() ![]() ![]() [7]中书舍人李详上疏,以为“十年以来,赦令屡降,诸道职掌皆许推恩,而藩方荐论动逾数百,乃至蔵典、书吏、优伶、奴仆,初命则至银青阶,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滥,贵 ![]() [7]中书舍人李详上疏,他认为“十年以来,多次颁布郝令,对于诸道职掌都允许推广扩充,而各地藩镇的荐举动辄超过几百人,乃至管理帑蔵的典吏、书吏、优伶、奴仆,开始任命就要授以银青阶,穿着都是紫⾊官服象牙笏板,以致名号和器物超越本分滥用,贵 ![]() [8]夏,四月,甲申,唐宋齐丘自陈丞相不应不豫政事,唐主答以省署未备。 [8]夏季,四月,甲申(初七),南唐宋齐丘自己陈说丞相不应当不参预政事,南唐主答复说省署还没有准备好。 [9]吴让皇固辞旧宮,屡请徙居;李德诚等亦亟以为言。五月,戊午,唐主改润州牙城为丹杨宮,以李建勋为 ![]() [9]吴国让皇坚决辞让,不住在旧宮,多次请求迁徙别处居住;李德诚等极力主张这样办。五月,戊午(十二⽇),南唐主把润州牙城改名为丹杨宮,任用李建勋为 ![]() [10]杨光远自恃拥重兵,颇⼲预朝政,屡有抗奏,帝常屈意从之。庚申,以其子承祚为左威卫将军,尚帝女长安公主,次子承信亦拜美官,宠冠当时。 [10]杨光远自恃拥有重兵,很是⼲预朝中政事,常常提出抗命的奏事,后晋⾼祖常屈意听从他。庚申(十四⽇),任命他的儿子杨承祚为左威卫将军,娶了后晋⾼祖女儿长安公主为 ![]() [11]壬戌,唐主以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圭为监军使,亲吏马思让为丹杨宮使,徙让皇居丹杨宮。 [11]壬戌(十六⽇),南唐主任用左宣威副统军王舆为镇海留后,客省使公孙圭为监军使,亲近官吏马思让为丹杨宮使,把让皇迁徙到丹杨宮。 宋齐丘复自陈为左右所间,唐主大怒;齐丘归第,⽩⾐待罪。或曰:“齐丘旧臣,不宜以小过弃之。”唐主曰:“齐丘有才,不识大体。”乃命吴王持手诏召之。 宋齐丘再次陈说自己被左右所间隔架空,南唐主大怒;宋齐丘回到自己府第,穿起⽩⾐等待治罪。有人说:“齐丘是旧臣,不应因为小过失而把他抛弃。”南唐主说:“齐丘有才⼲,但是不识大体。”便让吴王徐拿着手诏召唤他。 六月,壬午,或献毒酒方于唐主,唐主曰:“犯吾法省自有常刑,安用此为!”群臣争请改府寺州县名有吴及 ![]() ![]() 六月,壬午(初七),有人献毒酒方给南唐主,南唐主说:“违犯我法律的自有正常刑罚,要这个⼲什么!”群臣争着请求更改府寺州县的名称中有“吴”和“ ![]() ![]() [12]河南留守⾼行周奏修洛 ![]() [12]河南留守⾼行周奏请修缮洛 ![]() [13]己丑,金部郞中张铸奏:“窃见乡村浮户,非不勤稼穑,非不乐安居,但以种木未盈十年,垦田未及三顷,似成生业,已为县司收供徭役,责之重赋,威以严刑,故不免捐功舍业,更思他适。乞自今民垦田及五顷以上,三年外乃听县司徭役。”从之。 [13]己丑(十四⽇),金部郞中张铸奏言:“我看到乡村中没有定籍的浮户,并非不愿勤劳于耕种庄稼,并非不愿乐业安居,只是因为他们种树还不到十年,垦田也不⾜三顷,将要成为生计之业时,就已被县里司管部门收起,要求供应徭役,要求 ![]() [14]秋,七月,中书奏:“朝代虽殊,条制无异。请委官取明宗及清泰时敕,详定可久行者编次之。”己酉,诏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定。 [14]秋季,七月,中书奏言:“朝代虽然不同,条规制度没有变样。请朝廷委命专门员官选择明宗及清泰时期的敕令,详细审定可以长久施行的条规加以编排。”己酉(初四),后晋⾼祖诏命左谏议大夫薛融等详加审定。 [15]辛酉,敕作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15]辛酉(十六⽇),后晋⾼祖敕令制作受命的宝玺,其文字用“受天明命,惟德允昌” [16]帝上尊号于契丹主及太后,戊寅,以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左仆 ![]() ![]() [16]后晋⾼祖给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及述律太后上尊号,戊寅(疑误),任命冯道为太后册礼使,左仆 ![]() ![]() 初,契丹既得幽州,命曰南京,以唐降将赵思温为留守。思温子延照在晋,帝以为祁州刺史。思温密令延照言虏情终变,请以幽州內附;帝不许。 当初,契丹取得幽州后,命名为南京,任用后唐降将赵思温为留守。赵思温的儿子赵延照在后晋朝,后晋⾼祖任用他为祁州刺史。赵思温暗中让他的儿子赵延照上言后晋⾼祖说契丹的情况终必要变更,请求把幽州內附于后晋;后晋⾼祖不答应。 [17]契丹遣使诣唐,宋齐丘劝唐主厚贿之,俟至淮北,潜遣人杀之, ![]() [17]契丹遣派使者到南唐,宋齐丘劝南唐主徐诰给他丰厚的贿赠,待到他回途行至淮河以北时,暗中派人杀了他,打算以此来离间契丹同后晋的关系。 [18]壬午,杨光远奏前澶州刺史冯晖自广晋城中出战,因来降,言范延光食尽究困;己丑,以晖为义成节度使。 [18]壬午(初八),杨光远奏报:前澶州刺史冯晖从广晋城中出战,乘机来投降,言说范延光在城中粮食用尽,情况穷困;己丑(十五⽇),后晋朝廷任用冯晖为义成节度使。 杨光远攻广晋,岁余不下,帝以师老民疲,遣內职朱宪⼊城谕范延光,许移大藩,曰:“若降而杀汝,⽩⽇在上,吾无以享国。”延光谓节度副使李式曰:“主上重信,云不死则不死矣。”乃撤守备,然犹迁延未决。宣徽南院使刘处让复⼊谕之,延光意乃决。九月,乙巳朔,杨光远送延光二子守图、守英诣大梁。己酉,延光遣牙将奉表待罪。壬子,诏书至广晋,延光帅其众素服于牙门,使者宣诏释之。先宪,汴州人也。 杨光远攻打广晋,一年多攻不下来。后晋⾼祖因为师兴过久,百姓困疲,便派在內廷供职的宦者朱宪进⼊广晋城告谕范延光,答应调他镇守大的藩镇,并说:“如果在你投降后杀你,⽩⽇在上,我不能享有家国。”范延光对节度副使李式说:“主上是个看重信用的人,说不死就一定不会死的。”便撤下城中守备,然而还犹豫不决。宣徽南院使刘处让再次进城告谕他,范延光才决意投降。九月,乙巳朔(初一),杨光远把范延光的两个儿子范守图、范守英送往大梁。己酉(初五),范延光遣派牙将奉表朝廷等待治罪。壬子(初八),后晋⾼祖诏书来到广晋,范延光率领他的属众在牙门丧服 ![]() [19]契丹遣使如洛 ![]() ![]() [19]契丹遗派使者到洛 ![]() ![]() [20]壬戌,唐太府卿赵可对请唐主复姓李,立唐宗庙。 [20]壬戌(十八⽇),南唐太府卿赵可封请求南唐主徐诰恢复姓李,建立唐室宗庙。 [21]庚午,杨光远表乞⼊朝;命刘处让权知天雄军府事。己巳,制以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仍赐铁券,应广晋城中将吏军民今⽇以前罪皆释不问;其张从宾、符彦饶余 ![]() [21]庚午(二十六⽇),杨光远上表请求⼊朝;命刘处让暂时主持天雄军府事。己巳(二十五⽇),后晋⾼祖下制令任用范延光为天平节度使。仍然赐给他铁券,答应广晋城中将吏军民在今⽇以前的罪行都释除不再究问;那些属于张从宾、符彦饶的余 ![]() 初,河 ![]() ![]() 以前,河 ![]() ![]() 臣光曰:治家国者固不可无信。然彦之恶,三灵所不容,晋⾼祖赦其叛君之愆,治其杀⺟之罪,何损于信哉! 臣司马光曰:治理家国的人固然不可以不讲求信用。然而李彦的罪恶,天神地祗人鬼所不容。如果晋⾼祖赦了他背叛君主的过错,惩罚他杀⺟的罪行,有什么损害信用的呢! [22]辛未,以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 [22]辛未(二十七⽇),后晋⾼祖任用杨光远为天雄节度使。 [23]冬,十月,戊寅,契丹遣使奉宝册,加帝尊号曰英武明义皇帝。 [23]冬季,十月,戊寅(初五),契丹派遣使者奉献宝册,加尊后晋⾼祖为英武明义皇帝。 [24]帝以大梁舟车所会,便于漕运,丙辰,建东京于汴州,复以汴州为开封府,以东都为西京,以西都为晋昌军节度。 [24]后晋⾼祖认为大梁是船车所汇聚的地方,便于漕运,丙辰(疑误),在汴州建立东京。又把汴州立为开封府,把东都洛 ![]() [25]帝遣兵部尚书王权使契丹谢尊号,权自以累世将相, ![]() [25]后晋⾼祖派遣兵部尚书王权出使契丹表示对上尊号的谢意。王权以为自己累世任中原朝廷的将相, ![]() ![]() [26]初,郭崇韬既死,宰相罕有兼枢密使者。帝即位,桑维翰、李崧兼之,宣徽使刘处让及宦官皆不悦。杨光远围广晋,处让数以军事衔命往来,光远奏请多逾分,帝常依违,维翰独以法裁折之。光远对处让有不平语,处让曰:“是皆执政之意。”光远由是怨执政。范延光降,光远密表论执政过失;帝知其故而不得已,加维翰兵部尚书,崧工部尚书,皆罢其枢密使;以处让为枢密使。 [26]以前,郭崇韬死后,宰相很少有兼任枢密使。后晋⾼祖即位,桑维翰、李崧兼任了,宣徽使刘处让和宦官都不⾼兴。杨光远围攻广晋时,刘处让几次以军事⾝份带着后晋⾼祖命令往来传达,杨光远奏请事情往往超越本份,后晋⾼祖常常不作可否,唯独桑维翰按法规加以裁定和批驳。杨光远为此对刘处让表示过不満,刘处让说:“这些都是执政者的意思。”杨光远因此怨恨执政者。范延光投降以后,杨光远秘密上表论说执政者的过失;后晋⾼祖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但又无法解决,便加官给桑维翰为兵部尚书,李崧为工部尚书,把二人的枢密使都罢免了;任命刘处让为枢密使。 [27]太常奏:“今建东京,而宗庙、社稷皆在西京,请迁置大梁。”敕旨:“且仍旧。” [27]太常寺奏道:“现在已建东京,而宗庙、社稷的祭祀都在西京,请求把它们迁到大梁。”后晋⾼祖下敕旨:“暂且照旧不动。” [28]戊戌,大赦。 [28]戊戌(二十五⽇),实行大赦。 [29]杨延艺故将吴权自 ![]() ![]() ![]() ![]() ![]() ![]() ![]() ![]() ![]() ![]() ![]() ![]() [29]杨延艺的旧将吴权从 ![]() ![]() ![]() ![]() ![]() ![]() ![]() ![]() ![]() ![]() ![]() ![]() ![]() [30]楚顺贤夫人彭氏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既卒,希范始纵声⾊,为长夜之饮,內外无别。有商人 ![]() ![]() [30]楚国顺贤夫人彭氏去世。彭夫人相貌长得并不好看,但是治家很得法,楚王马希范畏惧她。她死了以后,马希范开始纵情声⾊,做通宵的饮宴乐娱,不分內外。有个商人的 ![]() ![]() [31]河决郓州。 [31]⻩河在郓州决口。 [32]十一月,范延光自郓州⼊朝。 [32]十一月,范延光从郓州来⼊京朝拜。 [33]丙午,以闽主昶为闽国王,以左散骑常侍卢损为册礼使,赐昶赭袍。戊申,以威武节度使王继恭为临海郡王。闽主闻之。遣进奏官林恩⽩执政,以既袭帝号,辞册命及使者。闽谏议大夫⻩讽以闽主 ![]() ![]() ![]() ![]() [33]丙午(初三),后晋朝廷册命闽主王昶为闽国王,委命左散骑常侍卢损为册礼使,赐予王昶天子服用的褚袍。戊申(初五),任命威武节度使王继恭为临海郡王。闽主听说后,遣派进奏官林恩向执政者告⽩,认为闽主已经承袭了闽国帝号,辞却晋廷的册命和使者。闽国谏议大夫⻩讽认为闽主荒 ![]() ![]() ![]() ![]() ![]() [34]帝患天雄节度使杨光远跋扈难制,桑维翰请分天雄之众,加光远太尉、西京留守兼河 ![]() [34]后晋⾼祖顾虑天雄节度使杨光远跋扈难以制服,桑维翰请求分散天雄军的兵力,给杨光远加官为太尉、西京留守兼河 ![]() 辛亥,建邺都于广晋府;置彰德军于相州,以澶、卫隶之;置永清军于贝州,以博、冀隶之。澶州旧治顿丘,帝虑契丹为后世之患,遣前淄州刺史汲人刘继勋徙澶州跨德胜津,并顿丘徙焉。以河南尹⾼行周为广晋尹、邺都留守,贝州防御使王廷胤为彰德节度使,右神武统军王周为永清节度使。廷胤,处存之孙;周,邺都人也。 辛亥(初八),后晋朝廷在广晋府恢复建立邺都;在相州设置彰德军,把澶州、卫州划属于它;在贝州设置永清军,把博州、冀州划属于它,澶州的州治过去设在⻩河北岸的顿丘,后晋⾼祖顾虑契丹以后为患于中原,遣派前淄州刺史汲州人刘继勋把澶州迁移到⻩河南岸的德胜津,连同顿丘一起划归澶州统辖。任命河南尹⾼行周为广晋尹、邺都留守,贝州防御使王廷胤为彰德节度使,右神武统军王周为永清节度使。王廷胤是王处存的孙子;⾼行用是邺都人。 [35]范延光屡请致仕,甲寅,诏以太子太师致仕,居于大梁,每预宴会,与群臣无异。 [35]范延光几次请求退休,甲寅(十一⽇),后晋⾼祖下诏:以太子太师退休,居住在东京大梁,每逢参加宴会,与群臣没有不同 延光之反也,相州刺史掖人王景拒境不从,戊午,以景为耀州团练使。 范延光造反时,相州刺史掖地人王景在边境抗拒不跟随他,戊午(十五⽇),任用王景为耀州团练使。 [36]癸亥,敕听公私自铸铜钱,无得杂以铅铁,每十钱重一两,以“天福元宝”为文,仍令盐铁颁下模范。惟 ![]() [36]癸亥(二十⽇),后晋⾼祖下敕令:听由公私自铸侗钱,但不得掺杂进铅和铁,每十钱重一两,用“天福元宝”作文字,仍然由盐铁使司颁行钱模作规范。惟独 ![]() [37]立左金吾卫上将军重贵为郑王,充开封尹。 [37]后晋立左金吾卫上将军石重贵为郑王,充任开封府尹。 [38]癸亥,敕先许公私铸钱,虑铜难得,听轻重从便,但勿令缺漏。 [38]癸亥(二十⽇),后晋⾼祖敕令先行准许公私铸造钱币,又考虑铜料难以得到。便听任轻重可以从便,只是不要使钱币流通缺漏。 [39]辛丑,吴让皇卒,唐主废朝二十七⽇,追谥曰睿皇帝。是岁,唐主徙吴王为齐王。 [39]辛丑(疑误),吴国让皇杨溥去世。南唐主徐诰停止上朝二十七⽇,追谥让皇为睿皇帝。这一年,南唐主徙封吴王徐为齐王。 [40]凤翔节度使李从,厚文士而薄武人, ![]() ![]() ![]() ![]() [40]凤翔节度使李从,对文士厚重而对武人轻薄,对农民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