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0429 |
上一章 四纪周后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执徐三月,尽強圉大荒落,凡一年有奇。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 ◎ 显德三年丙辰,公元九五六年 三月,甲午朔,上行视⽔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砲,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 太祖皇帝乘⽪船⼊寿舂壕中,城上发连弩 ![]() 唐主复以右仆 ![]() ![]() 南汉甘泉宮使林延遇, ![]() 光、舒、⻩招安巡检使、行光州刺史何超以安、随、申、蔡四州兵数万攻光州。丙申,超奏唐光州刺史张绍弃城走,都监张承翰以城降。 丁酉,行舒州刺史郭令图拔舒州。唐蕲州将李福杀其知州王承巂,举州来降。遣六宅使齐蔵珍攻⻩州。彰武留后李彦頵, ![]() ![]() ![]() 秦、凤之平也,上赦所俘蜀兵以隶军籍,从征淮南,复亡降于唐。癸卯,唐主表献百五十人;上悉命斩之。 舒州人逐郭令图,铁骑都指挥使洛 ![]() 马希崇及王延政之子继沂皆在扬州,诏抚存之。 丙午,孙晟等至上所。庚戌,上遣中使以孙晟诣寿舂城下,示刘仁赡,且招谕之。仁赡见晟,戎服拜于城上。晟谓仁赡曰:“君受国厚恩,不可开门纳寇。”上闻之,甚怒,晟曰:“臣为唐宰相,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 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至, ![]() ![]() ![]() 李德明盛称上威德及甲兵之強,劝唐主豁江北之地,唐主不悦。宋齐丘以割地为无益,德明轻佻,言多过实,国人亦不之信。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征古素恶德明与孙晟,使王崇质异其言,因谮德明于唐主曰:“德明卖国求利。”唐主大怒,斩德明于市。 吴程攻常州,破其外郭,执唐常州团练使赵仁泽,送于钱唐,仁泽见吴越王弘亻叔不拜,责以负约。弘亻叔怒,抉其口至耳。元德昭怜其忠,为傅良药,得不死。 唐主以吴越兵在常州,恐其侵 ![]() ![]() 时唐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数千人皆羸老,枢密使李征古复以铠仗之朽蠹者给之。克宏诉于征古,征古慢骂之,众皆愤恚,克宏怡然。至润州,征古遣使召还,以神卫统军硃匡业代之。燕王弘冀谓克宏:“君但前战,吾当论奏。”乃表克宏才略可以成功,常州危在旦莫,不宜中易主将。克宏引兵径趣常州,征古复遣使召之,克宏曰:“吾计⽇破贼,汝来召吾,必 ![]() 初,鲍修让、罗晟在福州,与吴程有隙,至是,程抑挫之,二人皆怨。先是,唐主遣中书舍人乔匡舜使于吴越,壬子,柴克宏至常州,蒙其船以幕,匿甲士于其中,声言 ![]() ![]() 甲寅,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李廷珪为左右卫圣诸军马步都指挥使,仍分卫圣、匡圣步骑为左右十军,以武定节度使吕彦琦等为使,廷珪总之,如赵廷隐之任。 初,柴克宏为宣州巡检使,始至,城堑不修,器械皆阙,吏云:“自田頵、王茂章、李遇相继叛,后人无敢治之者。”克宏曰:“时移事异,安有此理!”悉缮完之。由是路彦铢攻之不克,闻吴程败,乙卯,引归。唐主以克宏为奉化节度使,克宏复请将兵救寿州,未至而卒。 河 ![]() ![]() 唐主命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景达将兵拒周,以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中书舍人韩熙载上书曰:“信莫信于亲王,重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为!”唐主不从。遣鸿胪卿潘承祐诣泉、建召募骁勇,承祐荐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建州人郑彦华、林仁肇。唐主以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彦华、仁肇皆为将。仁肇,仁翰之弟也。 夏,四月,甲子,以侍卫新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部署。 唐右卫将军陆孟俊自常州将兵万馀人趣泰州,周兵遁去,孟俊复取之,遣陈德诚戍泰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帝遣张永德将兵救之,令坤复⼊扬州。帝又遣太祖皇帝将兵屯合六。太祖皇帝令曰:“扬州兵有过合六者,折其⾜!”令坤始有固守之志。帝自至寿舂以来,命诸军昼夜攻城,久不克。会大雨,营中⽔深数尺,攻具及士卒失亡颇多,粮运不继,李德明失期不至,乃议旋师。或劝帝东幸濠州,声言寿州已破,从之。己巳,帝自寿舂循淮而东,乙亥,至濠州。 韩令坤败唐兵于城东,擒陆孟俊。初,孟俊之废马希萼立希崇也,灭故舒州刺史杨昭恽之族而取其财。杨氏有女美,献于希崇。令坤⼊扬州,希崇以杨氏遗令坤,令坤嬖之。既获孟俊,将械送帝所。杨氏在帘下,忽抚膺恸哭。令坤惊问之,对曰:“孟俊昔在潭州,杀妾家二百口。今见之,请复其冤。”令坤乃杀之。 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合六二十馀里,设栅不进。诸将 ![]() 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太祖皇帝 ![]() 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涡口奏新作浮梁成。丁亥,帝自濠州如涡口。帝锐于进取, ![]() ![]() 北汉葬神武帝于 ![]() 五月,壬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 丙申,唐永安节度使陈诲败福州兵于南台江,俘斩千馀级。唐主更命永安曰忠义军。诲,德诚之⽗也。 戊戌,帝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围寿州,自涡口北归,乙卯,至大梁。 六月,壬申,赦淮南诸州系囚,除李氏非理赋役,事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 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焚其攻具。 唐驾部员外郞硃元因奏事论用兵方略,唐主以为能,命将兵复江北诸州。 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卒多骄横,行逢壹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 ![]() ![]() ![]() ![]() ![]() ![]() ![]() ![]() ![]() ![]() 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 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 ![]() 自刘言、王逵以来,屡举兵,将吏积功及所羁縻蛮夷,检校官至三公者以千数。前天策府学士徐仲雅,自马希广之废,杜门不仕,行逢慕之,署节度判官。仲雅曰:“行逢昔趋事我,奈何为之幕吏!”辞疾不至。行逢迫胁固召之,面授文牒,终辞不取,行逢怒,放之邵州,既而召还。会行逢生⽇,诸道各遣使致贺,行逢有矜⾊,谓仲雅曰:“自吾兼镇三府,四邻亦畏我乎?”仲雅曰:“侍中境內,弥天太保,遍地司空,四邻那得不畏!”行逢复放之邵州,竟不能屈。有僧仁及,为行逢所信任,军府事皆预之,亦加检校司空,娶数 ![]() 辛亥,宣懿皇后符氏殂。 唐将硃元取舒州,刺史郭令图弃城走。李平取蕲州。唐主以元为舒州团练使,平为蕲州刺史。元又取和州。 初,人唐以茶盐強民而征其粟帛,谓之博征,又兴营田于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师至,争奉牛酒 ![]() ![]() ![]() 唐诸将请据险以邀周师,宋齐丘曰:“如此,则怨益深,不如纵之,以德于敌,则兵易解也。”乃命诸将各自守,毋得擅出击周兵。由是寿舂之围益急。齐王景达军于濠州,遥为寿州声援,军政皆出于陈觉,景达署纸尾而已。拥兵五万,无决战意,将吏畏觉,无敢言者。 八月,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司天少监王处讷撰《显德钦天历》,上之。诏自来岁行之。 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屯下蔡,唐将林仁肇以⽔陆军援寿舂。永德与之战,仁肇以船实薪刍,因风纵火, ![]() 九月,丙午,以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户部侍郞,充枢密副使。 冬,十月,癸酉,李重进奏人唐寇盛唐,铁骑都指挥使王彦升等击破之,斩首三千馀级。彦升,蜀人也。 丙子,上谓侍臣:“近朝征敛⾕帛,多不俟收获、纺绩之毕。”乃诏三司,自今夏税以六月,秋税以十月起征,民间便之。 山南东道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安审琦镇襄州十馀年,至是⼊朝,除守太师,遣还镇。既行,上问宰相:“卿曹送之乎?”对曰:“送至城南,审琦深 ![]() ![]() 壬午,张永德奏败唐兵于下蔡。是时唐复以⽔军攻永德,永德夜令善游者没其船下,縻以铁锁,纵兵击之,船不得进退,溺死者甚众。永德解金带以赏善游者。 甲申,以太祖皇帝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太祖皇帝表渭州军事判官赵普为节度推官。 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悦,永德密表重进有二心,帝不之信。时二将各拥重兵,众心忧恐。重进一⽇单骑诣永德营,从容宴饮,谓永德曰:“吾与公幸以肺腑俱为将帅,奚相疑若此之深 ![]() ![]() 初,唐使者孙晟、钟谟从帝至大梁,帝待之甚厚,每朝会,班于中书省官之后。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无二心。”及得唐蜡书,帝大怒,召晟,责以所对不实。晟正⾊抗辞,请死而已。问以唐虚实,默不对。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军巡院,更以帝意问之。翰与之饮酒数行,从容问之,晟终不言。翰乃谓曰:“有敕,赐相公死。”晟神⾊怡然,索鞋笏,整⾐冠,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国!”乃就刑。并从者百馀人皆杀之,贬钟谟耀州司马。既而帝怜晟忠节,悔杀之,召谟,拜卫尉少卿。 帝召华山隐士真源陈抟,问以飞升、⻩⽩之术。对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戊申,遣还山,诏州县长吏常存问之。 十二月,壬申,以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 分命中使发陈、蔡、宋、亳、颍、兗、曹、单等州丁夫数万城下蔡。 是岁,唐主诏淮南营田害民尤甚者罢之。遣兵部郞中陈处尧持重币,浮海如契丹乞兵。契丹不能为之出兵,而留处尧不遣。处尧刚直有口辩,久之,忿怼,数面责契丹主,契丹主亦不之罪也。 蜀陵、荣州獠叛,弓箭库使赵季文讨平之。 吴越王弘亻叔括境內民捕,劳扰颇多,判明州钱弘亿手疏切谏,罢之。 ◎ 显德四年丁巳,公元九五七年 舂,正月,己丑朔,北汉大赦,改元天会。以翰林学士卫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內客省使段恒为枢密使。 宰相屡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诸子皆幼,且功臣之子皆未加恩,而独先朕子,皆自安乎!” 周兵围寿舂,连年未下,城中食尽。齐王景达自濠州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都军使边镐、北面招讨使硃元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军于紫金山,列十馀寨如连珠,与城中烽火晨夕相应,又筑道甬抵寿舂, ![]() ![]() ![]() ![]() 议者以唐援兵尚強,多请罢兵,帝疑之。李⾕寝疾在第。二月,丙寅,帝使范质、王溥就与之谋,⾕上疏,以为:“寿舂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上悦。 庚午,诏有司更造祭器、祭⽟等,命国子博士聂崇义讨论制度,为之图。 甲戌,以王朴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內都巡检,以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京城內外都巡检。乙亥,帝发大梁。先是周与唐战,唐⽔军锐敏,周人无以敌之,帝每以为恨。返自寿舂,于大梁城西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胜唐兵。至是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军数千自闵河沿颍⼊淮,人唐见之大惊。 乙酉,帝至下蔡。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舂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命太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斩获三千馀级,断其道甬,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至暮,帝分兵守诸寨,还下蔡。 唐硃元恃功,颇违元帅节度;陈觉与元有隙,屡表元反覆,不可将兵,唐主以武昌节度使杨守忠代之。守忠至濠州,觉以齐王景达之命,召元至濠州计事,将夺其兵。元闻之,愤怒, ![]() ![]() 帝虑其馀众沿流东溃,遽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将⽔军数千沿淮而下。壬辰旦,帝军于赵步,诸将击唐紫金山寨,大破之,杀获万馀人,擒许文稹、边镐、杨守忠。馀众果沿淮东走,帝自赵步将骑数百循北岸追之,诸将以步骑循南岸追之,⽔军自中流而下,唐兵战溺死及降者殆四万人,获船舰粮仗以十万数。晡时,帝驰至荆山洪,距赵步二百馀里。是夜,宿镇淮军,癸酉,从官始至。刘仁赡闻援兵败,扼吭叹息。甲午,发近县丁夫数千城镇淮军,为二城,夹淮⽔,徙下蔡浮梁于其间,扼濠、寿应援之路。会淮⽔涨,唐濠州都监彭城郭廷谓以⽔军溯淮, ![]() 唐齐王景达及陈觉皆自濠州奔归金陵,惟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戊戌,以淮南节度使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将兵戍镇淮军。 己亥,上自镇淮军复如下蔡。庚子,赐刘仁赡诏,使自择祸福。 唐主议自督诸将拒周,中书舍人乔匡舜上疏切谏,唐主以为沮众,流抚州。唐主问神卫统军硃匡业、刘存忠以守御方略,匡业诵罗隐诗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存忠以匡业言为然。唐主怒,贬匡业抚州副使,流存忠于饶州。既而竟不敢自出。 甲辰,帝耀兵于寿舂城北。唐清淮节度使兼侍中刘仁赡病甚,不知人,丙午,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遣使奉之来降。丁未,帝赐仁赡诏,遣阖门使万年张保续⼊城宣谕,仁赡子崇让复出谢罪。戊申,帝大陈甲兵,受降于寿舂城北,廷构等舁仁赡出城,仁赡卧不能起,帝 ![]() 庚戌,徙寿州治下蔡,赦州境死罪以下。州民受唐文书聚山林者,并召令复业,勿问罪。有尝为其杀伤者,毋得仇讼。曏⽇政令有不便于民者,令本州条奏。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是⽇,卒,追赐爵彭城郡主。唐主闻之,亦赠太师。帝复以清淮军为忠正军,以旌仁赡之节,以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忠正节度使、同平章事。 前许州司马韩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也。令坤领镇安节度使,伦居于陈州,⼲预政事,贪污不法,为公私患,为人所讼,令坤屡为之泣请。癸丑,诏免伦死,流沙门岛。伦后得赦还,居洛 ![]() ![]() 诏开寿州仓振饥民。丙辰,帝北还,夏,四月,己巳,至大梁。 诏修永福殿,命宦官孙延希董其役。丁丑,帝至其所,见役徒有削柿为匕,瓦中啖饭者,大怒,斩延希于市。 帝之克秦、凤也,以蜀兵数千人为怀恩军。乙亥,遣怀恩指挥使萧知远等将士八百馀人西还。壬午,李⾕扶疾⼊见,帝命不拜,坐于御坐之侧。⾕恳辞禄位,不许。 甲申,分江南降卒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乙酉,诏疏汴⽔北⼊五丈河,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五月,丁酉,以太祖皇帝领义成节度使。 诏以律令文古难知,格敕烦杂不壹,命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唐郭迁谓将⽔军断涡口浮梁,又袭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于定远,行德仅以⾝免。唐主以廷谓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陆应援使。 蜀人多言左右卫圣马步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廷珪为将败覆,不应复典兵,廷珪亦自请罢去。六月,乙丑,蜀主加廷珪检校太尉,罢军职。李太后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谓蜀主曰:“吾昔见庄宗跨河与梁战,及先帝在太原,平二蜀,诸将非有大功,无得典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远出于厮养,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皆膏粱 ![]() 丁丑,以前华州刺史王祚为颍州团练使。祚,溥之⽗也。溥为宰相,祚有宾客,溥常朝服侍立。客坐不安席,祚曰:“犭屯⽝不⾜为起。” 秋,七月,丁亥,上治定远军及寿舂城南之败,以武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河 ![]() 北汉主初立七庙。 司空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卧疾二年,凡九表辞位,八月,乙亥,罢守本官,令每月肩舆一诣便殿议政事。 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郞王朴检校太保,充枢密使。 怀恩军至成都,蜀主遣梓州别驾胡立等八十人东还,且致书为谢,请通好。癸未,立等至大梁。帝以蜀主抗礼,不之答。蜀主闻之,怒曰:“朕为天子郊祀天地时,尔犹作贼,何敢如是!” 九月,中书舍人窦俨上疏请令有司讨论古今礼仪,作《大周通礼》,考正钟律,作《大周正乐》。又以:“为政之本,莫大择人;择人之重,莫先宰相。自有唐之末,轻用名器,始为辅弼,即兼三公、仆 ![]() ![]() 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等科。 癸亥,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降,以为麟州防御使。 己巳,以王朴为东京留守,听以便宜从事。以三司使张美充大內都点检。 壬申,帝发大梁;十一月,丙戌,至镇淮军,是夜五鼓,济淮;丁亥,至濠州城西。濠州东北十八里有滩,人唐栅于其上,环⽔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戊子,帝自攻之,命內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太祖皇帝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李重进破濠州南关城。癸巳,帝自攻濠州,王审琦拔其⽔寨。人唐屯战船数百于城北,又植巨木于淮⽔以限周兵。帝命⽔军攻之,拔其木,焚战船七十馀艘,斩首二千馀级,又攻拔其羊马城,城中震恐。丙申夜,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言:“臣家在江南,今若遽降,恐为唐所种族,请先遣使诣金陵禀命,然后出降。”帝许之。辛丑,帝闻唐有战船数百艘在泗⽔东, ![]() 北汉主自即位以来,方安集境风,未遑外略。是月,契丹遣其大同节度使、侍中崔勋将兵来会北汉, ![]() 十二月,乙卯,唐泗州守将范再遇举城降,以再遇为宿州团练使。上自至泗州城下, ![]() ![]() 郭廷谓使者自金陵还,知唐不能救,命录事参军鄱 ![]() 壬戌,帝济淮,至楚州,营于城西北。 乙丑,唐雄武军使、知涟⽔县事崔万迪降。 丙寅,以郭廷谓为亳州防御使。 戊辰,帝攻楚州,克其月城。 庚午,郭廷谓见于行宮,帝曰:“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败亡相继,独卿能断涡口浮梁,破定远寨,所以报国⾜矣。濠州小城,使李璟自守,能守之乎!”使将濠州兵攻天长。帝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将骑数百趋扬州,至⾼邮。人唐悉焚扬州官府民居,驱其人南渡江。后数⽇,周兵至,城中馀癃病十馀人而已;癸酉,守琦以闻。帝闻泰州无备,遣兵袭之,丁丑,拔泰州。 南汉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卢膺卒。 南汉主闻唐屡败,忧形于⾊,遣使⼊贡于周,为湖南所闭,乃治战舰,修武备。既而纵酒酣饮,曰:“吾⾝得免,幸矣,何暇虑后世哉!” 唐使者陈处尧在契丹,⽩契丹主请南游太原,北汉主厚礼之。留数⽇,北还,竟卒于契丹。 段译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 后周纪四后周世宗显德三年(丙辰,公元956年) [1]三月,甲午朔,上行视⽔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太祖皇帝乘⽪船⼊寿舂壕中,城上发连弩 ![]() [1]三月,甲午朔(初一),后周世宗巡视⽔寨,到达淝桥,亲自捡取一块石头,骑在马上拿着到寨中供炮使用,随从员官过桥的每人也携带一块石头。宋太祖皇帝乘坐牛⽪船进⼊寿舂护城河中,城上用连弩发 ![]() ![]() ![]() ![]() 唐主复以右仆 ![]() ![]() 南唐主又任命右仆 ![]() ![]() [2]南汉甘泉宮使林延遇, ![]() [2]南汉甘泉宮使林延遇,为人 ![]() [3]光·舒·⻩招安巡检使、行光州刺史何超以安、随、申、蔡四州兵数万攻光州。丙申,超奏唐光州刺史张绍弃城走,都监张承翰以城降。 [3]光、舒、⻩招安巡检使、行光州刺史何超率领安、随、申、蔡四州军队数万人进攻光州。丙申(初三),何超奏报南唐光州刺史张绍弃城逃跑,都监张承翰率城投降。 丁酉,行舒州刺史郭令图拔舒州,唐蕲州将李福杀其知州王承,举州为降。遣六宅使齐蔵珍攻⻩州。 丁酉,(初四),行舒州刺史郭令图攻克舒州,南唐蕲州将领李福杀死知州王承,率州前来投降。后周派遣六宅使齐蔵珍进攻⻩州。 [4]彰武留后李彦, ![]() ![]() ![]() [4]彰武留后李彦,生 ![]() ![]() ![]() ![]() [5]秦、凤之平也,上赦所俘蜀兵以隶军籍,从征淮南,复亡降于唐。癸卯,唐主表献百五十人;上悉命斩之。 [5]秦州、凤州平定时,后周世宗赦免所俘获的后蜀士兵将他们编⼊军籍,跟随征伐淮南,他们又逃亡向南唐投降。癸卯(初十),南唐主上表献出降卒一百五十人;世宗命令将他们全部斩首。 [6]舒州人逐郭令图,铁骑都指挥使洛 ![]() [6]舒州人驱逐郭令图,铁骑都指挥使洛 ![]() [7]马希崇及王延政之子继沂皆在扬州;诏抚存之。 [7]马希崇和王延政的儿子王继沂都在扬州,后周世宗下诏安抚 ![]() [8]丙午,孙晟等至上所。庚戌,上遣中使以孙晟诣寿舂城下,且招谕之。仁赡见晟,戎服拜于城上。晟谓仁赡曰:“君受国厚恩,不可开门纳寇。”上闻之,甚怒,晟曰:“臣为宰相,岂可教节度使外叛 ![]() [8]丙午(十三⽇),孙晟等人到达后周世宗所在之处。庚戌(十七⽇),后周世宗派遣朝廷使者带孙晟到寿舂城下,并且让他招安南唐守将。刘仁赡见到孙晟,在城上⾝着戎装行拜礼。孙晟对刘仁赡说:“您⾝受国君深厚恩泽,不可打开城门 ![]() [9]唐主使李德明、孙晟言于上,请去帝号,割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诸将捷奏⽇至, ![]() ![]() ![]() [9]南唐主派遣李德明、孙晟对后周世宗说,请求废除帝号,割让寿州、濠州、泗州、楚州、光州、海州等六州之地,并且每年进贡⻩金绢帛百万,以求休兵停战。世宗因为淮南之地已经一半被后周占有,各路将领捷报连⽇到达,便打算取得全部长江以北的地方,不答应唐主所请。李德明眼看后周军队⽇益推进,上奏称述:“唐主不知道陛下的兵力如此強盛,希望给臣下五天不作讨伐的宽限,使臣下得以返归禀告唐主,献出全部长江以北之地。”世宗于是准许他。孙晟便奏请派王崇质与李德明一道返归。世宗派遣供奉官安弘道送李德明等人返归金陵,赐南唐主书信,信中大致说:“只管保存帝号,为什么要失去松柏不怕天寒地冻依旧郁郁葱葱的品格!倘若能坚定自己事奉大周的信念,终究不会被人 ![]() 李德明盛称上威德及甲兵之強,劝唐主割江北之地;唐主不悦。宋齐丘以割地为无益;德明轻佻,言多过实,国人亦不之信。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素恶德明与孙晟,使王崇质异其言,因谮德明于唐主曰:“德明卖国求利。”唐主大怒,斩德明于市。 李德明盛赞后周世宗声威德行和军队強盛,规劝南唐主割让长江以北之地,南唐主不⾼兴。宋齐丘认为割让土地无济于事;李德明为人轻浮,经常言过其实,国中之人也不相信他的话。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徵古素来憎恶李德明和孙晟,让王崇质说得同李德明不一样,趁势对南唐主说李德明的坏话道:“李德明出卖家国求取私利。”南唐主 ![]() [10]吴程攻常州,破其外郭,执唐常州团练使赵仁泽,送于钱唐。仁泽见吴越王弘不拜,责以负约;弘怒,决其口至耳。元德昭怜其忠,为傅良药,得不死。 [10]吴程进攻常州,攻破常州外城,抓获南唐常州团练使赵仁泽,解送到钱唐。赵仁泽见到吴赵王钱弘不下跪叩拜,斥责钱弘背信负约;钱弘发怒,把他的嘴一直撕裂到耳边。元德昭怜惜他的忠诚,为他敷用好药,得以不死。 唐主以吴越兵在常州,恐其侵 ![]() ![]() 南唐主因吴越军队在常州城下,害怕他们犯侵进 ![]() ![]() ![]() 龙武都虞候柴克宏,再用之子也,沈默好施,不事家产,虽典宿卫,⽇与宾客博弈饮酒,未尝言兵,时人以为非将帅材。至是,有言克宏久不迁官者,唐主以为抚州刺史。克宏请效死行陈,其⺟亦表称克宏有⽗风,可为将,苟不胜任,分甘孥戮。唐主乃以克宏为右武卫将军,使将兵会袁州刺史陆孟俊救常州。 龙武都虞候柴克宏是柴再用的儿子,沉默寡言、乐善好施,不管家产,虽然典领宮廷警卫,但仍每天与宾客们下棋喝酒,不曾谈论军事,当时人认为他不是将帅的材料。到这时,有人说柴克宏很久没迁升官职,南唐主便任命他为抚州刺史。柴克宏请求在军队效命,他⺟亲也进表称柴克宏有⽗亲遗风,可以为将,如果不能胜任,甘愿満门抄斩。南唐主于是任命柴克宏为右武卫将军,让他领兵会合袁州刺史陆孟俊救援常州。 时唐精兵悉在江北,克宏所将数千人皆羸老,枢密使李徵古复以铠仗之朽蠢者给之。克宏诉于徵古,徵古慢骂之,众皆愤恚,克宏怡然。至润州,徵古遣使召还,以神卫统军朱匡业代之。燕王弘冀谓克宏:“君但前战,吾当论奏。”乃表克宏才略可以成功,常州危在旦莫,不宜中易主将。克宏引兵径趣常州,徵古复遣使召之,克宏曰:“吾计⽇破贼,汝来召吾,必 ![]() 当时南唐精锐队部都在长江以北,柴克宏所率领的数千人都瘦弱年迈,枢密使李徵古又将铠甲兵器中锈蚀破烂的给他。柴克宏向李徵古申诉,李徵古傲慢地辱骂他,部众都忿忿不平,柴克宏却安然如常。到达润州,李徵古派遣使者召他回来,任命神卫统军朱匡业取代他。燕王钱弘冀对柴克宏说:“您只管在前面打仗,我自会安排奏报。”于是上表说柴克宏才能谋略可以成就功业,常州危在旦夕,不适宜中途调换主将。柴克宏领兵直奔常州,李徵古又派遣使者召他,柴克宏说:“我估计数⽇可以破敌,你来召我回去,必定是 ![]() 初,鲍修让、罗晟在福州,与吴程有隙,至是,程抑挫之,二人皆怨。先是,唐主遣中书舍人乔匡舜使于吴越,壬子,柴克宏至常州,蒙其船以幕,匿甲士于其中,声言 ![]() ![]() 当初,鲍修让、罗晟在福州时,与吴程有裂隙,到这时,吴程 ![]() ![]() ![]() [11]甲寅,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李廷为左右卫圣诸军马步都指挥使,仍分卫圣、匡圣步骑为左右十军,以武定节度使吕彦琦等为使,廷总之,如赵廷隐之任。 [11]甲寅(二十一⽇),后蜀主任命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李廷为左右卫圣诸军马步都指挥使,仍旧分卫圣、匡圣步兵、骑兵为左右十个军,任命武定节度使吕彦琦等为军使,李廷总领,如同赵廷隐的职务。 [12]初,柴克宏为宣州巡检使,始至,城堑不修,器械皆阙,吏云:“自田、王茂章、李遇相继叛,后人无敢治之者。”克宏曰:“时移事异,安有此理!”悉缮完之。由是路彦铢攻之不克,闻吴程败,乙卯,引归。唐主以克宏为奉化节度使,克宏复请将兵救寿州,未至而卒。 [12]当初,柴克宏为宣州巡检使,开始到达时,城墙、护城河长年失修,战备器具都有损缺,官吏说:“自从田、王茂章、李遇相继叛变,后来的人没有敢修治城池器械的。”柴克宏说:“时代变换事情不同,哪有这种道理!”全部修缮完好。因此路彦铢攻城不克,听说吴程兵败,乙卯(二十二⽇),撤退返回。南唐主任命柴克宏为奉化节度使,柴克宏又请求领兵救援寿州,没有到达而去世。 [13]河 ![]() ![]() [13]河 ![]() ![]() ![]() [14]唐主命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景达将兵拒周,以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中书舍人韩熙载上书曰:“信莫信于亲王,重莫重于元帅,安用监军使为!”唐主不从。 [14]南唐主命令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领兵抵抗后周军队,任命陈觉为监军使,前武安节度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中书舍人韩熙载上书说:“论信任,没有比亲王更可信的;论权重,没有比元帅更重要的,哪里用得上监军使呢!”南唐主没听从。 遣鸿胪卿潘承诣泉、建召募骁勇,承荐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建州人郑彦华、林仁肇。唐主以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彦华、仁肇皆为将。仁肇,仁翰之弟也。 派遣鸿胪卿潘承到泉州、建州召募矫健勇猛的人材,潘承推荐前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建州人郑彦华、林仁肇。南唐主任命许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郑彦华、林仁肇都为将领。林仁肇是林仁翰的弟弟。 [15]夏,四月,甲子,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部署。 [15]夏季,四月,甲子(初二),后周世宗任命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归德节度使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任命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部署。 [16]唐右卫将军陆孟俊自常州将兵万余人趣泰州,周兵遁去,孟俊复取之,遣陈德诚戍泰州。孟俊进攻扬州,屯于蜀冈,韩令坤弃扬州走。帝遣张永德将兵救之,令坤复⼊扬州。帝又遣太祖皇帝将兵屯合六。太祖皇帝令曰:“扬州兵有过合六者,折其⾜!”令坤始有固守之志。 [16]南唐右卫将军陆孟俊从常州领兵一万多人赶赴泰州,后周军队逃遁离去,陆孟俊收复泰州,派遣陈德诚守卫泰州。陆孟俊进攻扬州,屯驻在蜀冈,韩令坤丢弃扬州逃跑。后周世宗派遣张永德领兵救援,韩令坤再⼊扬州。世宗又派遣宋太祖皇帝领兵屯驻合六。宋太祖皇帝下令说:“扬州士兵有过合六的,折断他的脚!”韩令坤这才有固守的决心。 帝自至寿舂以来,命诸军昼夜攻城,久不克;会大雨,营中⽔深数尺,攻具及士卒失亡颇多,粮运不继,李德明失期不至,乃议旋师。或劝帝东幸濠州,声言寿州已破;从之。己巳,帝自寿舂循淮而东,乙亥,至濠州。 世宗亲自到达寿舂以来,命令各军昼夜攻城,长久未能攻克;适逢大雨,军营中⽔深数尺,攻城器材以及士兵损失逃亡很多,粮草运输接应不上,李德明超过期限没有到达,于是商议回师。有人劝说世宗往东巡视濠州,声称寿州已经攻破;世宗听从。己巳(初七),世宗从寿舂沿着淮河东进,乙亥(十三⽇),到达濠州。 韩令坤败唐兵于城东,擒陆孟俊。初,孟俊之废马希萼立希崇也,灭故舒州刺史杨昭恽之族而取其财,杨氏有女美,献于希崇。令坤⼊扬州,希崇以杨氏遗令坤,令坤嬖之。既获孟俊,将械送帝所;杨氏在帘下,忽抚膺恸哭,令坤惊问之,对曰:“孟俊昔在潭州,杀妾家二百口,今⽇见之,请复其冤。”令坤乃杀之。 韩令坤在扬州城东击败南唐军队,擒获陆孟俊。当初,陆孟俊废黜马希萼拥立马希崇,诛灭原舒州刺史杨昭恽全家而取得杨家财产,杨家有个女儿长得美丽,陆孟俊把她献给马希崇。韩令坤进⼊扬州,马希崇把杨氏送给韩令坤,韩令坤宠 ![]() ![]() ![]() [17]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距合六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 ![]() [17]南唐齐王李景达领兵二万从瓜步渡过长江,距离合六二十余里,设置栅栏不再前进。后周众将领想出击,宋太祖皇帝说:“他们设置栅栏固守,是怕我们啊。如今我们部众不満二千,倘若前往攻击,他们就看出我们人数的多少了;不如等待他们来而出击,必定可打败他们了。”过了几天,南唐出兵赶赴合六,宋太祖皇帝奋勇出击,大败敌军,杀死抓获近五千人,余下部众还有一万多,逃奔渡江,争船淹死的很多,于是南唐的精锐队部丧失殆尽。 是战也,士卒有不致力者。太祖皇帝 ![]() 这场战斗,士兵有不卖力的。宋太祖皇帝假装督战,用剑砍那些战不卖力的士兵的⽪斗笠。第二天,普遍检查⽪斗笠,上面有剑砍痕迹的有数十人,全部推出斩首,从此所部士兵没有敢不拼死作战的。 先是,唐主闻扬州失守,命四旁发兵取之。己卯,韩令坤奏败扬州兵万余人于湾头堰,获涟州刺史秦进崇;张永德奏败泗州万余人于曲溪堰。 在此之前,南唐主听说扬州失守,命令四周州军发兵夺取扬州。己卯(十七⽇),韩令坤奏报在湾头堰击败扬州军队一万多人,抓获涟州刺史秦进崇;张永德奏报在曲溪堰击败泗州军队一万多人。 [18]丙戌,以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18]丙戌(二十四⽇),后周世宗任命宣徽南院使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 涡口奏新作浮梁成。丁亥,帝自濠州如涡口。 涡口奏报新建浮桥落成。丁亥(二十五⽇),世宗从濠州前往涡口。 帝锐于进取, ![]() ![]() 世宗锐意进取,打算亲自到扬州,范质等人认为军队疲乏粮食缺少,哭着劝谏而阻止。世宗曾经生翰林学士窦仪的气,想杀他;范质进去救窦仪,世宗远远望见,知道来意,立即起⾝避他,范质急步向前伏在地上,磕头进谏说:“窦仪的罪不至于死,臣下⾝为宰相,导致陛下错杀近臣,罪都在臣下⾝上。”接着哭泣。世宗怒气消解,于是释放窦仪。 [19]北汉葬神武帝于 ![]() [19]北汉在 ![]() [20]五月,丙辰朔,以涡口为镇淮军。 [20]五月,壬辰朔(初一),后周将涡口改为镇淮军。 [21]丙申,唐永安节度使陈诲败福州兵于南台江,俘斩千余级。唐主更命永安曰忠义军。晦,德诚之⽗也。 [21]丙申(初五),南唐永安节度使陈诲在南台江击败福州军队,俘虏斩首一千余级。南唐主将永安军改名为忠义军。陈诲是陈德诚的⽗亲。 [22]戊戌,帝留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围寿州,自涡口北归;乙卯,至大梁。 [22]戊戌(初七),世宗留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等围攻寿州,从涡口北上返归;乙卯(二十四⽇),到达大梁。 [23]六月,壬申,赦淮南诸州系囚,除李氏非理赋役,事有不便于民者,季长吏以闻。 [23]六月,壬申(十一⽇),后周赦免淮南各州关押的囚犯,废除南唐李氏不合理的赋税徭役,事情有不便利百姓的,委托州县官吏奏报。 [24]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焚其攻具。 [24]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彰信节度使李继勋在寿州城南安营,南唐刘仁赡等候李继勋没有防备,出兵袭击,杀死士兵数百人,焚毁后周军队的攻城器具。 [25]唐驾部员外郞朱元因奏事论用兵方略,唐主以为能,命将兵复江北诸州。 [25]南唐驾部员外郞朱元利用奏报政事论述用兵策略,南唐主认为他有才能,命他统领军队收复长江以北各州。 [26]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 [26]秋季,七月,辛卯朔(初一),后周世宗任命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周行逢既已兼管洞庭湖、湘⽔地区,于是就矫正前人的弊端,关心百姓生计,全部废除马氏的横征暴敛,贪官污吏扰民成为百姓祸害的全部⾰去,选择廉洁平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 郞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多骄横,行逢壹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 ![]() ![]() 郞州地区华夏、蛮夷之民共同居住,刘言、王逵旧⽇将领大多骄横不法,周行逢一律用法制来管理,没有一点宽容姑息,众人既怨恨又恐惧。有个大将与其 ![]() ![]() ![]() ![]() 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 ![]() ![]() ![]() ![]() 周行逢⾜智多谋,善于抉发隐患,将吏士兵有 ![]() ![]() ![]() 行逢 ![]() ![]() ![]() ![]() 周行逢 ![]() ![]() ![]() ![]() ![]() 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 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要求补任官吏,周行逢说:“你的才能不配做官吏,我如今私下照顾你倒是可以的;但如你当官不像样,我不敢用法来宽容你,那亲戚间的情谊就断绝了。”给他耕牛、农具而遣送回家。 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 ![]() 周行逢年轻时曾经因事定罪受黥刑,发配辰州铜,有人劝说周行逢:“您脸上刺有字,恐怕会被朝廷使者所嗤笑,请用药来除去。”周行逢说:“我听说汉代有个黥布,并不因此妨碍他成为英雄,我何必为此 ![]() ![]() 自刘言、王逵以来,屡举兵,将吏积功所羁縻蛮夷,检校官至三公者以千数。前天策府学士徐仲雅,自马希广之废,杜门不出,行逢慕之,署节度判官。仲雅曰:“行逢昔趋事我,柰何为之幕吏!”辞疾不至。行逢迫胁固召之,而授文牒,终辞不取,行逢怒,放之邵州,既而召还。会行逢生⽇,诸道各遣使致贺,行逢有矜⾊,谓仲雅曰:“自吾兼镇三府,四邻亦畏我乎?”仲雅曰:“侍中境內,弥天太保,遍地司空,四邻那得不畏!”行逢复放之邵州,竟不能屈。有僧仁及,为行逢所信任,军府事皆预之,亦加检校司空,娶数 ![]() 从刘言、王逵以来,多次起兵,将领官吏积累功劳以及所属羁縻州县的蛮夷部落首领,赏赐加封得到司徒、司马、司空三公散官头衔的数以千计。前天策府学士徐仲雅,从马希广被废黜以后,闭门不出,周行逢仰慕他,任命他代理节度判官。徐仲雅说:“周行逢昔⽇在我手下做事,我怎么能做他幕府的官吏!”推辞有病而不到职。周行逢強迫威胁再三征召,当面授予任职文书,终究坚辞不就,周行逢发怒,将他流放到邵州,不久又召回。遇上周行逢生⽇,各府州分别派遣使者表示祝贺,周行逢面有骄⾊,对徐仲雅说:“从我总领武平、武安、静江三府之后,四方比邻也都畏服我吗?”徐中雅说:“侍中您管辖境內,満天太保,遍地司空,四邻八方哪能不畏服呢!”周行逢再次将他流放到邵州,最后没能使他屈服。有个叫仁及的僧人,得到周行逢信任,军府事务都参与,也加封为检校司空,娶了好几个 ![]() [27]辛亥,宣懿皇后符氏殂。 [27]辛亥(二十一⽇),后周宣懿皇后符氏去世。 [28]唐将朱元取舒州,刺史郭令图弃城走。李平取蕲州。唐主以元为舒州团练使,平为蕲州刺史。元又取和州。 [28]南唐将领朱元攻取舒州,后周刺史郭令图弃城逃跑。李平攻取蕲州。南唐主任命朱元为舒州团练使,李平为蕲州刺史。朱元又攻取和州。 初,人唐以茶盐強民而征其粟帛,谓之博征,又兴营田于淮南,民甚苦之;及周师至,争奉牛酒 ![]() ![]() 当初,南唐将茶、盐強行配给农民而征收粮食布帛,称为“博征”,又在淮南兴造营田,农民很吃苦头;及至后周军队到达,农民争相奉送牛酒来 ![]() ![]() ![]() 唐之援兵营于紫金山,与寿舂城中烽火相应。淮南节度使向训奏请以广陵之兵并力攻寿舂,俟克城,更图进取,诏许之。训封府库以授扬州主者,命扬州牙将分部按行城中,秋毫不犯,扬州民 ![]() 南唐的救援队部在紫金山安营,与寿舂城中的烽火遥相呼应。淮南节度使向训上奏请求派广陵的军队合力进攻寿舂,等待攻克寿舂城,再计划进取,后周世宗下诏同意。向训封好都府仓库 ![]() ![]() 唐诸将请据险以邀周师,宋齐丘曰:“如此,则怨益深。”乃命诸将各自保守,毋得擅出击周兵。由是寿舂之围益急。齐王景达军于濠州,遥为寿州声援,军政皆出于陈觉,景达署纸尾而已,拥兵五万,无决战意,将吏畏觉,无敢言者。 南唐众将请求占据险要来 ![]() [29]八月,戊辰,端明殿学士王朴、司天少监王处纳撰《显德钦天历》,上之。诏自来岁行之。 [29]八月,戊辰(初九),端明殿学士王朴、司天少监王处纳撰成《显德钦天历》上奏。后周世宗诏令从来年开始施行。 [30]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屯下蔡,唐将林仁肇以⽔陆军援寿舂;永德与之战;仁肇以船实薪刍,因风纵火, ![]() [30]殿前都指挥使、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屯驻下蔡,南唐将领林仁肇率⽔军、陆军救援寿舂;张永德与他 ![]() ![]() [31]九月,丙午,以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户部侍郞,充枢密副使。 [31]九月,丙午(十七⽇),后周世宗任命端明殿学士、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户部侍郞,充任枢密副使。 [32]冬,十月,癸酉,李重进奏人唐寇盛唐,铁骑都指挥使王彦升等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彦升,蜀人也。 [32]冬季,十月,癸酉(十四⽇),李重进奏报南唐军队犯侵盛唐,铁骑都指挥使王彦升等击败来敌,斩首三千多级。王彦升是蜀人。 [33]丙子,上谓侍臣:“近朝征敛⾕帛,多不俟收获、纺绩之毕。”乃诏三司,自今夏税以六月,秋税以十月起征,民间便之。 [33]丙子(十七⽇),后周世宗对侍从大臣说:“近代各朝征收粮食布帛,大多不等到收获、纺织完毕。”于是诏令三司,从今夏税在六月开始征收,秋税在十月开始征收,乡里民间 ![]() [34]山南东道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安审琦镇襄州十余年,至是⼊朝,除守太师,遣还镇。既行,上问宰相:“卿曹送之乎?”对曰:“送至城南,审琦深 ![]() ![]() [34]山南东道节度使、守太尉兼中书令安审琦坐镇襄州十几年,到这时进京⼊朝,授官守太师,遣送返回镇所。上路以后,后周世宗问宰相:“ ![]() ![]() ![]() [35]壬午,张永德奏败唐兵于下蔡。是时唐复以⽔军攻永德,永德夜令善游者没其船下,縻以铁锁,纵兵击之,船不得进退,溺死者甚众。永德解金带以赏善游者。 [35]壬午(二十三⽇),张永德奏报在下蔡击败南唐军队。当时南唐再次用⽔军进攻张永德,张永德夜晚命令善于游泳的士兵潜没到敌船底下,系上铁锁,发兵攻击,船只不能前进后退,淹死的南唐兵很多。张永德解下⾝上的金带赏给善于游泳的士兵。 [36]甲申,以太祖皇帝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太祖皇帝表渭州军事判官赵普为节度推官。 [36]甲申(二十五⽇),后周世宗任命宋太祖皇帝为定国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宋太祖皇帝表举渭州军事判官赵普为节度推官。 [37]张永德与李重进不相悦,永德密表重进有二心,帝不之信。时二将各拥重兵,众心扰恐。重进一⽇单骑诣永德营,从容宴饮,谓永德曰:“吾与公幸以肺附俱为将帅,奚相疑若此之深 ![]() ![]() [37]张永德和李重进关系不和,张永德秘密上表说李重进有外心,后周世宗不相信。当时两位将领各自握有重兵,众人心里担忧恐惧。李重进有一天单人匹马到张永德营帐,从容自如地 ![]() ![]() 初,唐使者孙晟、钟谟从帝至大梁,帝待之甚厚,每朝会,班于中书省官之后,时召见,饮以醇酒,问以唐事。晟但言“唐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无二心。”及得唐蜡书,帝大怒,召晟,责以所对不实。晟正⾊抗辞,请死而已。问以唐虚实,默不对。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军巡院,更以帝意问之;翰与之饮酒数行,从容问之,晟终不言。翰乃谓曰:“有敕,赐相公死。”晟神⾊怡然,索袍笏,整⾐冠,南向拜曰:“臣谨以死报国。”乃就刑。并从者百余人皆杀之,贬钟谟耀州司马,既而帝怜晟忠节,悔杀之,召谟,拜卫尉少卿。 当初,南唐使者孙晟、钟谟跟随世宗到达大梁,世宗待他们很优厚,每次朝会,让他们排在中书省员官的后面,时常召见,给他们喝美酒,询问南唐情况。孙晟只说:“唐主畏服陛下神武,事奉陛下别无二心。”及至获得南唐蜡丸中的书信,世宗 ![]() ![]() ![]() [38]帝召华山隐士真源陈抟,问以飞升、⻩⽩之术,对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戊申,遣还山,诏州县长吏常存问之。 [38]后周世宗召见华山隐士真源人陈抟,询问羽化升仙、冶炼金子的法术,陈抟回答:“陛下是天子,应当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哪里用得着这些呢!”戊申(二十⽇),世宗遣送他回山,诏令州县长官经常看望问候。 [39]十二月,壬申,以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 [39]十二月,壬申(十四⽇),后周世宗任命张永德为殿前都检点。 [40]分命中使发陈、蔡、宋、亳、颍、兖、曹、单等州丁夫城下蔡。 [40]后周世宗分别命令宮中使者征发陈州、蔡州、宋州、亳州、颍州、兖州、曹州、单州等地壮丁民夫修筑下蔡城。 [41]是岁,唐主诏淮南营田害民尤甚者罢之。遣兵部郞中陈处尧持重币浮海诣契丹乞兵;契丹不能为之出兵,而留处尧不遣。处尧刚直有口辩,久之,忿怼,数面责契丹主,契丹主亦不之罪也。 [41]这一年,南唐主诏令取消损害百姓特别严重的部分淮南营田。派遣后部郞中陈处尧携带厚礼渡海到契丹乞求出兵;契丹不能为南唐出兵,因而留下陈处尧不送还。陈处尧刚強直率,有口才善辩,时间久了,忿怼怨恨,多次当面指责契丹主,契丹主也不怪罪他。 [42]蜀陵、荣州獠反,弓箭库使赵季文讨平之。 [42]后蜀陵州、荣州僚人造反,弓箭库使赵季文讨伐平定叛 ![]() [43]吴越王弘括境內兵民,劳扰颇多,判明州钱弘亿手疏切谏,罢之。 [43]吴越王钱弘搜求境內的百姓当兵,烦劳 ![]() 四年(丁巳、957) 四年(丁巳,公元957年) [1]舂,正月,己丑朔,北汉大赦,改元天会。以翰林学士卫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內客省使段恒为枢密使。 [1]舂季,正月,己丑朔(初一),北汉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天会。任命翰林学士卫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內客省使段恒为枢密使。 [2]宰相屡请立皇子为王,上曰:“诸子皆幼;且功臣之子皆未加恩,而独先朕子,能自安乎!” [2]后周宰相多次请求册立皇子为王,世宗说:“儿子们都还年幼;况且功臣的儿子都没加封,反而独自先封朕的儿子,能心安理得么!” [3]周兵围寿舂,连年未下,城中食尽。齐王景达自濠州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都军使边镐、北面招讨使朱元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军于紫金山,列十余寨如连珠,与城中烽火晨夕相应,又筑道甬抵寿舂, ![]() [3]后周军队围攻寿舂,连年没有攻下,城中粮食吃光。齐王李景达从濠州派遣应援使、永安节度使许文稹和都军使边镐、北面招讨使朱元领兵数万,沿淮⽔而上救援寿舂,军队驻扎在紫金山,排列十几个营寨如同串连的珠子,与城中的烽火早晚相呼应,又修筑两旁有墙的通道直达寿舂,准备运输粮食来供应城中,绵延横亘长达几十里。通道将要修到寿舂城下,李重进拦截出击,大败南唐军,死的有五千人,夺取两个营寨。丁未(十九⽇),李重进奏报。戊申(二十⽇),世宗下诏宣布于下月亲临淮⽔之上。 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景达不许,仁赡愤邑成疾。其幼子崇谏夜泛舟渡淮北,为小校所执,仁赡命 ![]() ![]() ![]() 刘仁赡请求让边镐守城,自己率领部众决一死战;齐王李景达不准许,刘仁赡因气抑郁成疾。刘仁赡的小儿子刘崇谏夜晚乘船准备渡到淮北,被军中小校抓获,刘仁赡命令 ![]() ![]() ![]() ![]() ![]() ![]() 议者以唐援兵尚強,多请罢兵,帝疑之。李寝疾在第,二月,丙寅,帝使范质、王溥就与之谋,上疏,以为:“寿舂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驾亲征,则将士争奋,援兵震恐,城中知亡,必可下矣!”上悦。 议事的人认为南唐援军还強大,大多请求撤兵,世宗怀疑所议。李卧病在家,二月,丙寅(初八),世宗派范质、王溥前去与他商议,李上书,认为:“寿舂危难困苦,朝夕之间可以攻破,倘若皇上亲自出征,将士就会奋勇争先,南唐援军震惊恐慌,城中守军知道危亡,就必定可以攻下了!”世宗很⾼兴。 [4]庚午,诏有司更造祭器、祭⽟等,命国子博士聂崇义讨论制度,为之图。 [4]庚午(十二⽇),后周世宗诏令有关部门另外制造祭器、祭⽟等,命国子博士聂崇义探讨研究礼仪制度,画出图来。 [5]甲戌,以王朴权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以三司使张美为大內都巡检,以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京城內外都巡检。 [5]甲戌(十六⽇),后周世宗任命王朴暂时代理东京留守兼判开封府事,任命三司使张美为大內都巡检,任命侍卫都虞候韩通为京城內外都巡检。 乙亥,帝发大梁。先是周与唐战,唐⽔军锐敏,周人无以敌之,帝每以为恨。返自寿舂,于大梁城西汴⽔侧造战舰数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战,数月之后,纵横出没,殆胜唐兵。至是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将⽔军数千自闵河沿颍⼊淮,人唐见之大惊。 乙亥(十七⽇),世宗从大梁出发。在这之前后周与南唐 ![]() 乙酉,帝至下蔡;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舂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军于紫金山南,命太祖皇帝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斩获三千余级,断其道甬,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至暮,帝分兵守诸寨,还下蔡。 乙酉(二十七⽇),世宗到达下蔡;三月,己丑(初二),夜晚,世宗渡过淮⽔,抵达寿舂城下。庚寅(初三)早晨,亲自穿上盔甲,驻军紫金山南面,命令宋太祖皇帝攻击南唐先锋寨以及山北营寨,全都击破,斩获三千多首级,掐断敌军通道,由此南唐军队首尾无法互相救援。到傍晚,世宗诏令分兵把守各个营寨,返回下蔡。 [6]唐朱元恃功,颇违元帅节度;陈觉与元有隙,屡表示反覆,不可将兵,唐主以武昌节度使杨守忠代之。守忠至濠州,觉以齐王景达之命,召元至濠州计事,将夺其兵;元闻之,愤怒, ![]() ![]() [6]南唐朱元倚仗有战功,常常违抗元帅指挥;陈觉与朱元有裂隙,屡次上表说朱元反复无常,不可领兵,南唐主任命武昌节度使杨守忠取代他。杨守忠到达濠州,陈觉用齐王李景达的命令,召见朱元到濠州计划军事,准备夺取他的兵权;朱元听说此事,异常愤怒,想要杀自,门下客人宋劝朱元说:“大丈夫到哪里不能富贵,何必为了 ![]() 帝虑其馀众沿流东溃,遽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将⽔军数千沿淮而下。壬辰旦,帝军于赵步,诸将击唐紫金山寨,大破之,杀获万余人,擒许文稹、边镐、杨守忠。余众果沿淮东走,帝自赵步将骑数百循北岸追之,诸将以步骑循南岸追之,⽔军自中流而下,唐兵战溺死及降者殆四万人,获船舰粮仗以十万数。晡时,帝驰至荆山洪,距赵步二百馀里,是夜,宿镇淮军,癸酉,从官始至。刘仁赡闻援兵败,扼吭叹息。 世宗考虑南唐其余部众会沿着⽔流向东溃逃,赶紧命令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带领数千⽔军沿着淮⽔而下。壬辰(初五)早晨,世宗驻扎在赵步,众将攻击南唐紫金山营寨,大败唐军,杀死俘获一万多人,活捉许文稹、边镐、杨守忠。其余队部果然沿着淮⽔向东逃跑,世宗从赵步率领数百骑兵沿北岸追赶,众将率步兵、骑兵沿南岸追赶,⽔军从淮⽔中流而下,南唐军队战死淹死和投降的将近四万人,缴获船舰粮食兵器数以十万计。⻩昏时分,世宗奔驰到荆山洪,距离赵步二百多里。当夜,住宿在镇淮军,癸酉(疑误),随从员官才到达。刘仁赡听说援兵溃败,气噎喉咙而叹息。 甲午,发近县丁夫城镇淮军,为二城,夹淮⽔,徙下蔡浮梁于其间,扼濠、寿应援之路。会淮⽔涨,唐濠州都监彭城郭廷谓以⽔军溯淮, ![]() 甲午(初七),后周征发附近州县壮丁民夫修筑镇淮军城,建造两座城,中夹淮⽔,将下蔡浮桥迁移到两城之间,掐断濠州、寿州接应救援的道路。适逢淮⽔上涨,南唐濠州都监彭城人郭廷谓率⽔军沿淮⽔而上,想乘不备之时突然袭击,焚毁浮桥;右龙武统军赵匡赞窥察知道,埋伏军队拦击,打败南唐军。 唐齐王景达及陈觉皆自濠州奔归金陵,惟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南唐齐王李景达和陈觉都从濠州逃回金陵,只有静江指挥使陈德诚全军而还。 戊戌,以淮南节度使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将兵戍镇淮军。 戊戌(十一⽇),后周世宗任命淮南节度使向训为武宁节度使、淮南道行营都监,领兵戍守镇淮军。 己亥,上自镇淮军复如下蔡。庚子,赐刘仁赡诏,使自择祸福。 己亥(十二⽇),后周世宗从镇淮军再次前往下蔡。庚子(十三⽇),赐刘仁赡诏书,让他自己选择吉凶祸福。 唐主议自督诸将拒周,中书舍人乔匡舜上疏切谏,唐主以为沮众,流抚州。唐主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刘存忠以守御方略,匡业诵罗隐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存忠以匡业言为然。唐主怒,贬匡业抚州副使,流存忠于饶州。既而竟不敢自行。 南唐主拟议亲自督率众将抵抗后周,中书舍人乔匡舜上书恳切劝谏,南唐主认为动摇军心,流放抚州。南唐主问神卫统军朱匡业、刘存忠防御策略,朱匡业背诵罗隐的诗道:“时机到来天地都同力助,气运离去英雄也⾝不由己。”刘存忠认为朱匡业的话很对。南唐主发怒,贬谪朱匡业为抚州副使,将刘存忠流放到饶州。不久他自己也居然不敢出行。 甲辰,帝耀兵于寿舂城北。唐清淮节度使兼侍中刘仁赡病甚,不知人,丙午,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遗使奉之来降。丁未,帝赐仁赡诏,遣门使万年张保续⼊城宣谕,仁赡子崇让复出谢罪。戊申,帝大陈甲兵,受降于寿舂城北,廷构等舁仁赡出城,仁赡卧不能起,帝 ![]() 甲辰(十七⽇),后周世宗在寿舂城北显示兵力。南唐清淮节度使兼侍中刘仁赡病得很重,不省人事,丙午(十九⽇),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以刘仁赡的名义起草表书,派遣使者拿着前来投降。丁未(二十⽇),世宗赐刘仁赡诏书,派遣门使万年人张保续⼊城宣示安抚,刘仁赡儿子刘崇让又出城告罪。戊申(二十一⽇),世宗大陈军旅,在寿舂城北面接受投降,周廷构等抬着刘仁赡出城,刘仁赡躺着不能起来,世宗 ![]() 庚戌,徙寿州治下蔡,赦州境死罪以下。州民受唐文书聚山林者,并召令复业,勿问罪;有尝为其杀伤者,毋得雠讼。向⽇政令有不便于民者,令本州条奏。辛亥,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是⽇,卒,追赐爵彭城郡王。唐主闻之,亦赠太师。帝复以清淮军为忠正军以旌仁赡方节,以右羽林统军杨信为忠正节度使、同平章事。 庚戌(二十三⽇),将寿州府治迁到下蔡,赦免州境內死罪以下全部囚犯。州中百姓因受到南唐刑法处理而聚集山林的,一并召回让他们重 ![]() ![]() [7]前许州司马韩伦,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令坤之⽗也。令坤领镇安节度使,伦居于陈州,⼲预政事,贪污不法,为公私患,为人所讼,令坤屡为之泣请。癸丑,诏免伦死,流沙门岛。 [7]前许州司马韩伦,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亲。韩令坤兼领镇安节度使,韩伦居住在陈州,⼲预当地政事,贪污违法,成为官府、百姓的祸患,被人起诉,韩令坤屡次为他哭泣求情。癸丑(二十六⽇),后周世宗下诏韩伦免于处死,流放沙门岛。 伦后得赦还,居洛 ![]() ![]() 韩伦后来得到赦免返回,居住洛 ![]() ![]() ![]() [8]诏开寿州仓振饥民。丙辰,帝北还;夏,四月,己巳,至大梁。 [8]后周世宗诏令打开寿州粮仓救济饥民。丙辰(二十九⽇),世宗北上返回;夏季,四月,己巳(十二⽇),到达大梁。 [9]诏修永福殿,命宦官孙延希董其役。丁丑,帝至其所,见役徒有削为匕,瓦中啖饭者,大怒,斩延希于市。 [9]后周世宗诏令修缮永福殿,命令宦官孙延希监督工程。丁丑(二十⽇),世宗到达修缮场所,看到役徒有使用木片削成的勺子,在瓦片中盛饭吃的, ![]() [10]帝之克秦、凤也,以蜀兵数千人为怀恩军。乙亥,遣怀恩指挥使萧知远等将士八百余人西还。 [10]后周世宗攻克秦州、凤州后,将后蜀士兵数千人组建为怀恩军。乙亥(十八⽇),派遣怀恩指挥使萧知远等率领将士八百多人向西返回。 [11]壬午,李扶疾⼊见,帝命不拜,坐于御坐之侧。恳辞禄位,不许。 [11]壬午(二十五⽇),李抱病⼊朝谒见,世宗命令不必不拜,让他坐在天子座位的旁边。李恳切辞去俸禄职位,但世宗不答应。 [12]甲申,分江南降卒为六军、三十指挥,号怀德军。 [12]甲申(二十七⽇),后周将江南投降的士兵分编成六军、三十指挥,号称怀德军。 [13]乙酉,诏疏汴⽔北⼊五丈河,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13]乙酉(二十八⽇),后周世宗诏令疏通汴⽔让其向北流⼊五丈河,从此齐、鲁一带的船只都能直达大梁。 [14]五月,丁酉,以太祖皇帝领义成节度使。 [14]五月,丁酉(十一⽇),后周世宗任命宋太祖皇帝兼领义成节度使。 [15]诏以律令文古难知,格敕烦杂不壹,命御史知杂事张等训释,详定为《刑统》。 [15]后周世宗诏令因法律条令文字古奥艰深难以明⽩,格式、敕令繁杂众多互为统一,命令御史知杂事张等训诂诠释,缜密编定为《刑统》。 [16]唐郭廷谓将⽔军断涡口浮梁,又袭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于定远,行德仅以⾝免。唐主以廷谓为滁州团练使,充上淮⽔陆应援使。 [16]南唐郭廷谓率领⽔军切断涡口浮桥,并且在定远偷袭击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武行德仅仅自己逃脫。南唐君主任命郭廷谓为滁州国练使,充任上淮⽔陆应援使。 [17]蜀人多言左右卫圣马步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廷为将败覆,不应复典兵;廷亦自请罢去。六月,乙丑,蜀主加廷检校太尉,罢军职。李太后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谓蜀主曰:“吾昔见庄宗跨河与梁战,及先帝在太原,平二蜀,诸将非有大功,无得典兵,故士卒畏服。今王昭远出于厮养,伊审徵、韩保贞、赵崇韬皆膏粱 ![]() [17]后蜀人大多议论左右卫圣马步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廷担任将领而兵败覆没,不应该再统领军队;李廷自己也请求罢免。六月,乙丑(初十),后蜀主诏令李廷加官检校太尉,罢去军队职务。李太后因为统领军队的将帅大多不是合适人选,就对后蜀主说:“我从前看见唐庄宗跨越⻩河与梁朝作战,以及先帝在太原任职,其后平定西川、东川,各位将领没有重大战功,不得统领军队,所以士兵畏惧服从。如今王昭远出⾝役徒下人,伊审征、韩保贞、赵崇韬都是膏粱纨、 ![]() ![]() [18]丁丑,以前华州刺史王祚为颍州团练使。祚,溥之⽗也。溥为宰相,祚有宾客,溥常朝服侍立;客坐不安席,祚曰:“⽝不⾜为起。” [18]丁丑(二十二⽇),后周世宗任命前华州刺史王祚为颍州团练使。王祚是王溥的⽗亲。王溥担任宰相,遇到王祚有宾客,王溥经常穿着朝服立着侍候,客人们坐在席上很不安,王祚说:“⽝子不值得诸位为他起⾝。” [19]秋,七月,丁亥,上治定远军及寿舂城南之败,以武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河 ![]() [19]秋季,七月,丁亥(初二),后周世宗处理定远军和寿舂城南的失败,任命武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河 ![]() [20]北汉主初立七庙。 [20]北汉主开始设立祖宗七庙。 [21]司空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卧疾二年,凡九表辞位;八月,乙亥,罢守本官,令每月肩舆一诣便殿议政事。 [21]司空兼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卧病二年,前后共九次上表辞职;八月,乙亥(二十一⽇),后周世宗诏令免去李同平章事之职保留原官,让他每月坐着轿子到便殿一次,议论朝廷政事。 [22]以枢密副使、户部侍郞王朴检校太保,充枢密使。 [22]后周世宗任命枢密副使、户部侍郞王朴为检校太保,充任枢密使。 [23]怀恩军至成都,蜀主遣梓州别驾胡立等八十人东还,且致书为谢,请通好。癸未,立等至大梁。帝以蜀主抗礼,不之答;蜀主闻之,怒曰:“朕为天子郊礼天地时,尔犹作贼,何敢如是!” [23]怀恩军到达成都,后蜀主派遣梓州别驾胡立等八十人向东返回,并且致书信表示 ![]() [24]九月,中书舍人窦俨上疏请令有司讨论古今礼仪,作《大周通礼》,考正锺律,作《大周正乐》。又以为:“为政之本,莫大择人;择人之重,莫先宰相。自有唐之末,轻用名器,始为辅弼,即兼三公、仆 ![]() ![]() [24]九月,中书舍人窦俨上书请求命令有关员官研讨纂集古今的礼仪,撰作《大周通礼》,考究校正⻩钟律度,撰作《大周正乐》。同时认为:“治理政事的 ![]() ![]() ![]() ![]() ![]() [25]冬,十月,戊午,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等科。 [25]冬季,十月,戊午(初五),后周设立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等科荐举人材。 [26]癸亥,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举城降,以为麟州防御使。 [26]癸亥(初十),北汉麟州刺史杨重训率城投降,后周世宗任命他为麟州防御使。 [27]己巳,以王朴为东京留守,听以便宜从事。以三司使张美充大內都点检。 [27]己巳(十六⽇),后周世宗任命王朴为东京留守,准许他 ![]() 壬申,帝发大梁;十一月,丙戌,至镇淮军,是夜五鼓,济淮;丁亥,至濠州城西。濠州东北十八里有滩,人唐栅于其上,环⽔自固,谓周兵必不能涉。戊子,帝自攻之,命內殿直康保裔帅甲士数百,乘橐驼涉⽔,太祖皇帝帅骑兵继之,遂拔之。李重进破濠州南关城。癸巳,帝自攻濠州,王审琦拔其⽔寨。人唐屯战船数百于城北,又植巨木于淮⽔以限周兵。帝命⽔军攻之,拔其木,焚战船七十余艘,斩首二千余级,又攻拔其羊马城,城中震恐。丙申夜,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言:“臣家在江南,今若遽降,恐为唐所种族,请先遣使诣金陵禀命,然后出降。”帝许之。辛丑,帝闻唐有战船数百艘在涣⽔东, ![]() 壬申(十九⽇),世宗从大梁出发。十一月,丙戌(初四),到达镇淮军,当夜五更,渡过淮⽔。丁亥(初五),到达濠州城西。濠州东北十八里有个滩,南人唐在滩上设置栅栏,四周环⽔据以固守,认为后周军队必定无法渡河。戊子(初六),世宗亲自攻打,命令內殿直康保裔率领全副武装士兵数百人,乘着骆驼涉⽔,宋太祖皇帝率领骑兵随后,于是拔取。李重进攻破濠州南关城。癸巳(十一⽇),世宗亲自进攻濠州,王审琦攻取了南唐军⽔寨。南唐军队在城北面聚集数百条战船,又在淮⽔中竖起大木头来阻拦后周军队。世宗命令⽔军进攻,拔掉大木头,烧毁战船七十多艘,斩首二千多级,又攻破羊马城,城中震动恐慌,丙申(十四⽇)夜晚,南唐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给后周世宗说:“臣下家在江南,如今倘若马上投降,恐怕被人唐诛灭全族,请求先派遣使者到金陵请命,然后出城投降。”世宗答应了他。辛丑(十九⽇),世宗听说南唐有数百艘战船在涣⽔东面,准备救援濠州,便亲自领兵夜晚出派⽔军、陆军进攻。癸卯(二十一⽇),在洞口大败南唐军队,斩首五千余级,投降士兵二千多人,后周军队乘势击鼓向东行进,所到之处都被攻克。乙巳(二十三⽇),到达泗州城下,宋太祖皇帝先攻城南,乘势烧焚城门,攻破⽔寨和月城。世宗住在月城楼上,监督将士攻打泗州城。 [28]北汉主自即位以来,方安集境內,未遑外略。是月,契丹遣其大同节度使、侍中崔勋将兵来会北汉, ![]() [28]北汉主从即位以来,正忙于定安国內,没空对外攻略。当月,契丹派遣大同节度使、侍中崔勋领兵来会合北汉军队,准备共同⼊侵后周,北汉君主派遣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存领兵会合崔勋的军队,南下犯侵潞州,到达城下而返回。北汉主知道契丹靠不住而不敢立即与之断绝关系,便赠送给崔勋很丰厚的礼物。 [29]十二月,乙卯,唐泗州守将范再遇举城降,以再遇为宿州团练使。上自至泗州城下, ![]() ![]() [29]十二月,乙卯(初三),南唐泗州守将范再遇率城投降,后周任命范再遇为宿州团练使。世宗亲自到达泗州城下,下令军中割草打柴的人不得犯侵农民田地,农民都 ![]() ![]() 戊午,上自将亲军自淮北进,命太祖皇帝将步骑自淮南进,诸将以⽔军自中流进,共追唐兵。时淮滨久无行人,葭苇如织,多泥淖沟堑,士卒乘胜气茇涉争进,皆忘其劳。庚申,追及唐兵,且战且行,金鼓声闻数十里。辛酉,至楚州西北,大破之。唐兵有沿淮东下者,帝自追之,太祖皇帝为前锋,行六十里,擒其保义节度使、濠·泗·楚·海都应援使陈承昭以归。所获战船烧沈之余得三百余艘,士卒杀溺之余得七千余人。唐之战船在淮上者,于是尽矣。 戊午(初六),世宗亲自率领警卫队部从淮⽔北岸 ![]() ![]() ![]() 郭廷谓使者自金陵还,知唐不能救,命录事参军鄱 ![]() 郭廷谓的使者从金陵回来,得知南唐朝廷不能救援,便命令录事参军鄱 ![]() ![]() 壬戌,帝济淮,至楚州,营于城西北。 壬戌(初十),世宗渡过淮⽔,到达楚州,在城西北安营。 乙丑,唐雄武军使、知涟⽔县事崔万迪降。 乙丑(十三⽇),南唐雄武军使、知涟⽔县事崔万迪投降。 丙寅,以郭廷谓为毫州防御使。 丙寅(十四⽇),任命郭廷谓为毫州防御使。 戊辰,帝攻楚州,克其月城。 戊辰(十六⽇),世宗进攻楚州,攻克城外的月城。 庚午,郭廷谓见于行宮,帝曰:“朕南征以来,江南诸将败亡相继,独卿能断涡口浮梁,破定远寨,所以报国⾜矣。濠州小城,使李自守,能守之乎!”使将濠州兵攻天长。帝遣铁骑左厢都指挥使武守琦将骑数百趋扬州,至⾼邮;人唐悉焚扬州官府民居,驱其人南渡江,后数⽇,周兵至,城中余癃病十余人而已,癸酉,守琦以闻。 庚午(十八⽇),郭廷谓在行宮拜见,世宗说:“朕南下征伐以来,江南众将相继战败逃亡,只有 ![]() 帝闻泰州无务,遣兵袭子,丁丑,拔泰州。 世宗闻悉泰州没有防备,派兵袭击。丁丑(二十五⽇),拔取泰州。 [30]南汉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卢膺卒。 [30]南汉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卢膺去世。 [31]南汉主闻唐屡败,忧形于⾊,遣使⼊贡于周,为湖南所闭,乃治战舰,修武备;既而纵酒酣饮,曰:“吾⾝得免,幸矣,何暇虑后世哉!” [31]南汉主闻悉唐军屡遭失败,忧愁溢于言表,派遣使者向后周进贡,道路被湖南所阻塞,于是建造战舰,进行军事准备;不久纵酒狂饮,说:“我自⾝能免于战火,就很幸运了,还有什么闲暇来考虑后代呢!” [32]唐使者陈处尧在契丹,⽩契丹主请南游太原,北汉主厚礼之;留数⽇,北还,竟卒于契丹。 [32]南唐使者陈处尧在契丹,禀报契丹主请求南下太原游玩,北汉主对他厚礼相待;停留数⽇,北上返回,陈处尧最终死在契丹。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