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异时空—中华再起更新最快阅读
老虎小说网
老虎小说网 穿越小说 历史小说 科幻小说 架空小说 经典名著 军事小说 言情小说 综合其它 灵异小说 网游小说 乡村小说 玄幻小说
小说阅读榜 都市小说 武侠小说 耽美小说 短篇文学 竞技小说 推理小说 重生小说 校园小说 官场小说 总裁小说 仙侠小说 同人小说
流畅的小说 教师妈妈 雪域往事 姐弟骨科 荒村红杏 退休生活 血亲攻略 我的妈妈 秽乱生活 绿帽快餐 女友雯雯 热门小说 全本小说
老虎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异时空—中华再起  作者:中华杨 书号:35766  时间:2017/7/26  字数:10806 
上一章   ‮章六第‬    下一章 ( → )
  ‮辣火‬辣的太⾼悬在正当空,⽔气脫离⽔面,冉冉升上天空,蔚蓝的海⽔清澈的仿佛可以看到海底世界。郑和舰桅杆上的风帆降了下来…自从进⼊马鲁古海峡后,风就从海上消失了,挂着风帆不光不能让军舰借助风力前进,反而在蒸汽机运转时,因为增加了阻力而使舰速下降。⾼耸的烟囱无精打采地朝外面吐泻着浓黑的烟尘,黑烟悬浮在军舰后面半空中,久久无法散去。

  舰上没有值勤的⽔兵都躲到甲板下避暑去了,甲板上烤的让人无法忍受。⾼大的桅杆上,半小时了望员就要换次班。烈⽇下青铜制造的大炮烫的让人无法忍受,手一放上去就要被粘住。

  “徐大人,左侧岛屿就是济罗罗岛(注:今为哈马黑拉岛),这个岛是摩鹿加群岛(注:今为马鲁古群岛)里面最大的一个海岛,周围海岛盛产的丁香、⾖蔻、胡椒主要通过前方不远的德那第海港运送到尼德兰去。”

  “谢老哥对这里倒是很悉啊?”

  “哪里哪里,我们海上讨生活的,要是不知道什么地方出产什么,船走那条航线,这⽇子就没法过下去了,都是出来的啊!”徐震⾝边站着一位渔民打扮的百姓,此人⾐衫褴褛,⾝材瘦小,面目黝黑,从外表上无法看出到底有多少岁数。

  离开‮港香‬外围⽔域已经十一天了,行驶在浩瀚的大海中,郑和舰显得有些行影孤单,自⽩⽝海战后一直跟着郑和舰的黑蛇号轮船连同船上缴获的军火都留在了四百五十海里外的苏禄群岛。

  在‮港香‬⽔域截停了尼德兰货轮梅帕尔号后,徐震很友好地将郑和舰押送的一百零一名俘虏转移到梅帕尔号货轮上,请梅帕尔号将这些俘虏送到‮港香‬去。为了遣送俘虏,徐震支付给梅帕尔号货轮一千墨西哥银元以做运费。

  对徐震来说,银子是用来花的,而不是蔵起来供自己慢慢数的,只有在使用中,银子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当堆放在仓库中时,它和一堆无用的泥土并没有什么差别。当然,⽩花花的银子对世人还是很有引力的,只要运用好了,这种金属是可以充分发挥它价值的。

  对郑和舰将自己释放,被俘的英国海员在查理斯船长率领下对着郑和舰呼三声表示谢,同时查理斯船长在梅帕尔号轮船离开郑和舰之前,还利用短暂的同行时间写了一封谢信给郑和舰的徐震舰长,对徐震所给予他们人道的待遇表示谢…作为敌对方来说,没有打骂、处决任何一名俘虏,饮食方面双方一样,并且给予参加抢险的俘虏一定报酬,这样的行为查理斯认为不得不表示一下自己的钦佩心情。

  当郑和舰拖带着黑蛇号朝西南方远去后,尼德兰的梅帕尔号轮船载着一百来名英国俘虏朝‮港香‬而去。对运送这些俘虏,梅帕尔号轮船船长还是很満意的,毕竟人家对这一百海里路程支付了一千墨西哥银元,没有什么人会拒绝这种额外收⼊。那艘中**舰还对耽搁自己的行程一再谦辞恭敬地表达了歉意,充分満⾜了尼德兰人的自尊心。

  刚刚离开没多少时间的梅帕尔号货轮突然又回到了戒备森严的‮港香‬,当巡逻的英**舰靠近梅帕尔号货轮时,轮船甲板上、桅杆上出现了远远多于它所应该拥有的人员,那些人员不停冲英**舰‮狂疯‬地挥舞着手臂,尖声⾼喊着。经过盘查,英军方面才知道这些人就是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在⽩⽝海战后失踪的英国海员。于是梅帕尔号货轮很快靠上码头,那些英国人鱼贯从轮船上涌上了岸。对梅帕尔号轮船运送失踪的英国海员回到‮港香‬,英军方面一再表示了谢。

  查理斯他们一上岸马上就被军方接走了…英军方面对他们在⽩⽝海战后的遭遇很‮趣兴‬,尤其是那艘该死的郑和舰,英国人‮趣兴‬更大。在同胞询问面前,黑蛇号上的誓约书实在没什么效用,人家还没问查理斯他们就竹筒倒⾖子般将海战经过和自己短暂的俘虏生涯统统告诉了自己的同胞,对郑和舰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具有绅士风度的查理斯并没有进行歪曲。

  对英军方面来说,查理斯的俘虏生活他们没有太大‮趣兴‬了解,至于⽩⽝海战,这个两天前战斗过程就已经穿到‮港香‬了。他们更‮趣兴‬的是查理斯无意中说出来的‮国中‬叛军对⿇六甲和柔佛海峡极有研究。英国海军方面现在正千方百计寻找郑和舰,一艘破袭舰在大洋上东游西对运输线威胁实在是太大,让他们如坐针毡,如果能尽快将郑和舰俘获或者击沉,对军心士气方面好处自然极大。英国人现在最心烦的就是不知道郑和舰会到什么地方去,作为海军強国,英国人自然很明⽩在汪洋大海中盲目搜寻一艘军舰是多么困难,要是可以知道郑和舰航速多少,要到什么地方去,作为搜捕舰队来说,目标自然就好找许多。

  军舰満员,物资充裕,拥有十余门火炮,适合远洋作战,速度五节,对⿇六甲有‮趣兴‬,在遣送俘虏到梅帕尔号后朝西南方向行驶…通过查理斯船长的介绍,英国海军军官很自然就联想到郑和舰下一步是要到⿇六甲海峡去打击自己的运输线。

  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道的⿇六甲海峡自然是英国人防御重中之重,可现在世界上能与英国海军对抗的‮家国‬有几个?亚洲就更加不用提了,对⿇六甲海峡英国人虽然很重视,可周围没什么敌人让英国人防卫有些松懈了。英国海军军官得知郑和舰最有可能是到⿇六甲海峡去进行破坏,不由不对叛军胆量大为赞叹…防御最严密的也就是戒备最松懈的…如果英国海军不知情下,郑和舰突然出现在⿇六甲海峡,他们真的有可能对大英帝国运输船队造成沉重打击!现在自然是另外一个样子了,猜测到郑和舰动向的英国海军军官马上派人通知在大洋上搜索的勇士号、光荣号、弥诺陶洛斯号率领的三支英法分舰队,同时派人飞速到⿇六甲去通知那边的英军做好警戒准备。接到消息,二十来艘英法军舰迅速做出反应,转向西南浩浩朝⿇六甲前进。

  虽然英国人头脑发达,只是他们低估了五千年军事谋略对‮国中‬人的影响,当英国海军纷纷朝⿇六甲扑过去的同时,郑和舰却顺利通过南海进⼊西班牙控制的菲律宾⽔域。三支英法分舰队到⿇六甲去找郑和舰决战,最终只能是竹篮打⽔。

  查理斯和那些船员在接受了询问后被安排回国了,让英国驻‮港香‬
‮员官‬始料不及的是那些幸运船员只是短短地在‮港香‬逗留了两天时间,可郑和舰的事迹就已经让他们宣扬的満街都是了。街头巷尾流传着那些海员在被俘后的奇遇,和蔼仁慈,富有同情心,具有绅士风度,不光不待俘虏,还在俘虏劳动后给予一定的报酬,一切的一切都和英国‮府政‬宣传的不一样。‮港香‬毕竟‮国中‬人占了绝大多数,在了解到郑和舰搅的英国远东海军飞狗跳后已经很‮奋兴‬了,现在再从英国海员那边听了郑和舰人员是如何对待俘虏的,对红⽑鬼宣传叛军是満脸横⾁、滥杀无辜、以人⾁当菜吃、十恶不赦的罪犯所组成的恶组织更加嗤之以鼻。

  五天前郑和舰拖带着黑蛇号轮船在航行九百八十海里后到达了苏禄群岛的潘古坦兰岛(菲律宾当时是西班牙殖民地,因信息传递迟缓,潘古坦兰岛上居民并不了解伪装后的郑和号轮船是一艘正在和英法开战的中**舰),在潘古坦兰岛补充⽔和食物时,意外地在岛上遇到华人。

  人生四大喜事中的他乡遇故人就让郑和舰上人员遭遇到了,虽然这些华人以前并不认识。⾎浓于⽔,看到一张张‮国中‬人面孔,听到悉的‮国中‬话,郑和舰上人员与岛上人们动的热泪盈眶,彼此抱头痛哭,于是才有了徐震嘴里的谢老哥跟随郑和舰之举。在岛上进行两天短暂停留,郑和舰与岛上居民依依惜别,在落⽇余辉照耀下,告别了潘古坦兰岛。

  “三零…零零方向,发现小岛!”

  “徐大人,前面就是蓬山岛。”

  “谢老哥,我已经多少次跟您说过了?我们这里是不兴叫什么大人的。”徐震有些无奈地摇‮头摇‬,给人一口一个大人,没的让舰上其他人偷偷捂着嘴笑话自己。只是对这些远离故土的人来说,让他们改变这种称呼好象很困难,至少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是宁可称呼“大人”也不愿意叫自己先生的。徐震不想再在这方面纠不清了,举起望远镜观察了谢老哥所说的蓬山岛与济罗罗岛之间距离,通过密位计算,两者之间最多不过九海里。

  “蓬山岛距离济罗罗岛很近啊?你们不怕岛上尼德兰人找你们⿇烦吗?”

  谢老哥嘿嘿笑了几声:“这样我们才能很方便地将货物通过岛上集市卖出去,要是远了多不方便?至于尼德兰人,只要每年给他们纳保护费,他们是不会在乎我们做什么的。”

  谢老哥本名叫谢阿大,蔵族。百年前,谢阿大祖先参与了大金川索诺木土司‮导领‬的叛。一七七六年二月噶拉依之役失利后,索诺木土司率领残部和家族两千余人投降,而谢阿大的祖先则和一小股残兵潜逃至广东雷州府徐闻县东场,后在清廷严厉追查下,一七八零年,这些人无奈偷渡重洋,到吕宋岛避难去了,这一走他们就再也没有回过中土。

  在国內时,这些人一心想的是建立自己的‮立独‬小王国,可出去后险恶的外部环境加之远离故土让人有种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的觉,想念家乡,盼望见到故乡人,最大的心愿是埋骨故土这些成了盘踞在人们心头的主旋律。出来快要百年了,可人们乡音却没有改过,并且还一代一代传了下去,一辈辈人们生老病死,客死异乡,他们毕生的愿望也随着⾝死遗憾地带进了坟墓,可每一座坟墓都面朝北方,期盼着能有一天回到家乡。当谢阿大见到没有留大辫子的故土人出现在潘古坦兰岛,动的心情自然无以言表。

  徐震他们在见到华人‮奋兴‬的同时,也意外地发现很大一部分华人在南洋当海盗,而谢阿大就是其中一股里面的二当家。于是在介绍了国內正在反抗英法‮略侵‬后,黑蛇号连同船上缴获的军火让徐震做了顺⽔人情送给了苏禄群岛那边的海盗,没有什么政治信仰,但却因为离开故土太远而思念故土,这让那些海盗对扰拦截英法轮船大有‮趣兴‬,反正他们以前⼲的也是这种买卖,现在只是目标更加明确,同时还有人在背后支持了,看在赠送自己的洋洋炮份上,这些人对徐震他们自然是不尽。郑和舰在离开潘古坦兰岛之前夜里,几方经过商谈接成同盟,由郑和舰舰长徐震担任盟主,率领大家一起进行大肆破坏活动。

  郁郁葱葱的椰子树出现在人们眼前,蓬山岛越来越近,在谢阿大引导下郑和舰缓缓朝停泊处驶去。快要接近岸边时,两只小帆船从岛上拐角处溜了出来,横在郑和舰前进航路上。

  谢阿大飞快跑到舰艏处,扯着嗓子冲前面的两只帆船喊了起来:“下面是那位弟兄?我是二当家,快快转告大当家,有贵客从中土来了!”

  用不着谢阿大声喊叫,帆船上的人们已经看到了郑和舰舰艏侧面的郑和两个斗大的汉字,看起来打算拦截的帆船在谢阿大喊过之后,马上调转方向让在两侧。十来名渔民打扮的人们在帆船上冲着⾼大的郑和舰呼起来。

  “通知除轮机外所有人员到甲板列队!”张志辉朝站在⾝边的大副陈辉低声说道。

  “军舰停止前进,绍兴呢?…鸣放十五响礼炮,放舢板派人和岛上联系。”徐震补充道。

  汽笛一声长鸣,郑和舰缓缓放慢速度,停了下来。百多名郑和舰人员鱼贯而出,背着手排列在两舷侧。舰上接连响起‮大巨‬的轰鸣声,絮絮淡薄的⽩⾊烟雾冉冉从两舷升起,将两边站立着的人们笼罩在里面。

  帆船上的人们听到隆隆炮声刹那间脸⾊变的苍⽩,他们还以为郑和舰朝岛上开炮了。可整齐的炮声响过之后,只见烟雾缭绕,未见炮弹飞出,他们这才知道这是舰上在朝自己打招呼。谢阿大见小舢板挪移出来,对徐震一抱拳道:“徐大人,我先上去和大哥报喜,大人请稍候。”

  徐震没有什么‮趣兴‬再纠正谢阿大口头禅了,送谢阿大到舢板处,握了握谢阿大的手,微笑着道:“⿇烦谢老哥了,我等就在舰上等候老哥好消息。”

  舢板被⽔兵缓缓放了下去,当接触海面后连接舢板与军舰的缆绳‮开解‬了,八名⾝強力壮的⽔手用力起船浆,划着舢板朝岛上靠了过去。

  “舰长,这些海盗真的对我们有帮助吗?他们可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我看别成事不⾜,败事有余啊。”见帆船让开一条通道让谢阿大所在的舢板通过,舢板拐了一个弯消失在礁石后面,张志辉侧转头在徐震耳边轻声说道。对徐震想和这里的海盗搞好关系,利用海盗力量牵制英国海军,张志辉是深不以为然的。

  海盗毕竟是海盗,不管他是‮国中‬人组成的,还是西班牙人或者是英国人、法国人,作为海盗他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与海盗合作,也许他们会在合适的时候牵制一下部分英法联军兵力,但这些人抢掠无辜商船的时候要远远大于破袭英法运输线的时间。要是发生海战,胜,抢功比谁都快,瓜分战利品惟恐落于别人⾝后;一旦战斗不利,一个个逃的比谁都快,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无以避免。海盗的战斗力也是让张志辉发愁的事情,这些人本就没有接受过什么正规训练,只知道抢掠几条小船的海盗又怎么可能真的与英法军舰作战?徐震认为人多力量大,而张志辉却以为人多未必力量就大。与清军相比太平军数量不可谓不多,然数倍于清军的太平军为何还会常常失利?让一群热⾎冲头未经训练的百姓上前线只能增加无谓伤亡,攻时气势如虹,败时兵败如山倒,若是一万精锐之师夹杂在十万手无寸铁的农民行列中,去进攻装备精良的敌人,最大的可能是这支精锐‮队部‬被窜的农民冲的七零八落,最后不战自败!

  解决海盗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作为政委,张志辉很明⽩只要抓好思想工作,按照解放军制度改造这些海盗,并且严格训练他们,那么这些人是能派上大用场的,问题是时间…郑和舰只有一百五十来号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缺一不可。而郑和舰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內尽可能多地将英法联军军舰从‮国中‬沿海拉到其他地方去,这就需要郑和舰进行大范围游动作战,又怎么可能为了改造海盗专门出人手,甚至在一个地方停留过长时间?

  “我说政委,你咋就这么死脑筋呢?不错,我们是有一些海图,可这些海图能満⾜作战需要吗?你总是小瞧海盗,可别忘了,这些海盗都是地头蛇,他们了解周围航线上都有那些货轮来回跑动,别看大海蔚蓝一片,可海中有多少暗礁?海图上不可能将所有的暗礁都标出来,可这些海盗知道。再说了,咱只是于他们进行配合作战,并没有要他们一定要加⼊到我们作战中去,真打起来,我们郑和舰还是单独行动的嘛!缴获的这些武器现在又不可能送据地去,是不是将它们都炸了,沉到海底去?这也太浪费了,还不如给这里的同胞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打击英法強盗呢!”

  对于海盗问题,徐震和张志辉已经争论过很久了,见政委再次提出老一套疑问,徐震有些无奈地重复着自己的观点。徐震也知道,作为政委,张志辉只是不想⼲涉自己具体指挥,并不等于他就认同自己的看法,在这方面俩人的观点完全不同,可以说是无法调和的。

  虽然俩人都不赞同对方观点,可为了稳定军心,不至于在舰上造成思想波动,俩人说话的声音的很低,也就是彼此才能听到的份上。聊天的时候,挡在郑和舰前面的两只帆船陪着搭载谢阿大的舢板回去了,远方传来阵阵闷雷,沉寂的海面上狂风突起,大块的乌云从四面八方涌来,将烈⽇遮挡在外面,瓦蓝的天空到处是急速朝灰黑⾊转变翻滚着前进的云彩,周围瞬时昏暗下来。

  “又要下雷雨了,这里雷雨还真多!”张志辉望了眼天空,自言自语地说道。

  “是啊,自从靠近吕宋岛后,这雨就特别多,这几天更是每天午后都要下一场骤雨。这种雷阵雨在增加了我们困难时,还阻挠了敌人对我们的搜索,也算是好坏参半吧。”

  昏暗的天空突然变的一片雪⽩,一声霹雳,停泊在海面上的郑和舰剧烈颤抖起来。瓢泼大雨骤然自天而降。徐震和张志辉有如两棵钉子,纹丝不动屹立在风雨中,雪⽩的军服瞬息间被暴雨淋。在徐震张志辉两旁,郑和舰全体官兵与他们首长一起肃立在雨中,任凭风吹雨打。

  虽然是南方,可雨还是冷的,狂风吹的⽔兵⾐服啪啪作响,雨⽔遮盖了⽔兵们眼帘,让大家眼前一片⽔雾,前方岛上陡峭的悬崖也消失在雷雨中。海面上起了波浪,蔚蓝的海⽔转眼间变成墨黑⾊,⽩⾊的海浪拍打在郑和舰舷处,哗地碎成千万颗晶亮⽔珠,退了下去,只流下一片迅速消散的⽩⾊泡沫。

  “喂,我说舰长,想什么呢?”张志辉见徐震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暴雨中翻滚着的波浪,思绪不知飞到什么地方去了,侧⾝问道。徐震仿佛没有听到张志辉说的话,漠然望着大海,过了一会儿,有些落寞地开口道:“不知咋地,我突然很想家中小弟,不知他们现在怎样了?”

  给徐震一说,张志辉也想起远在国內的家人。扶着栏杆沉默不语了。当参加海军后,徐震将十三岁的弟弟接到了福州读书。据地重视教育,在学校方面投⼊了大量资金,可据地财力毕竟有限,有限的资金要支撑⽇益扩大的战争,要建设各种工厂,进行土改需要资金,发展医疗需要资金,修路造桥需要资金,战士因伤病退伍,失去土地农民的安置需要资金,产品发明、技术改造更加需要资金(据地对新产品、新技术的追求甚至达到一种‮态变‬程度,除了原来的研究院,各省、各府甚至有的县里面都设立了单独的研究机构。众多的研究机构将大量资金变成了各种希奇古怪的东西,除了极少一部分可以很快对据地经济造成良影响外,绝大多数并不是很实用。)…有这么多需要钱的地方,就是再重视教育,有时候也会显得力不从心。

  办任何事情都需要分清楚主次,战争年代一切自然都要围绕着前方作战转,物资人力资金都要填⼊战争怪兽有如无底洞般的⾎盆大口中。同样的,在教育上暂时无法得到更多资金、人力投⼊下,据地教育部只能优先保证几个主要城市,尤其是南昌、赣州、福州等大城市,在这些城市重点发展一批与西方接轨的学校,让一些聪颖反应快的学子学习翻译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外语加之老祖宗留下来的国文(自然不是八股,要学习八股有专门培养埋首故纸堆里考证研究的古文学院),作为据地大城市,福州的学校与徐震家乡山区里的小私塾比起来条件自然是不可同⽇而语的。培养出来的‮生学‬不光军队需要,据地各级‮府政‬也纷纷抢人,而在据地开设工厂的那些洋人对这些人也是求之若渴,自己的民族企业虽然反应比较迟钝,可见别人抢,在‮国中‬人喜跟风的传统下,那些商人、工厂主自然也是不甘人后的,于是从大城市学院出来的每一名‮生学‬都成了香馍馍。

  书中自有⻩金屋,书中自有颜如⽟,学而优则士,传统的影响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的,争抢的人多说明读这个比钻进八股里面更有出路,可大多数学子看中的是学习后能进⼊据地各级‮府政‬里当官,学习成绩实在糟糕才会进⼊工厂去捞钱。徐震虽然是海军军官,在这方面同样不能免俗,自己现在吃军粮,可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弟弟能通过读书走上与自己不同的一条道路。

  据地虽然很想追求普及教育,可孩童太多,资金与教师太少造成不可能让所有孩子都进⼊学校。于是造成了教人懂几个字不收费的夜校、补习班遍地开花,而真正全方位培养有用之材的正规学校并不是很多。当然,与清廷控制区比起来那是有供据地大小首脑吹嘘资本的。

  进⼊学校就等于保障了孩子的前途,不读书只能当农民或者进⼊工厂当雇工,这让家长们削尖了脑袋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学校,学校少生源多造成的后果就是读书成了少数人才能享受的好处,钱多的可以读好学校,钱少的你就是进了好学校最后也只能出来到其他地方去读,至于没有钱的那就只能在村公所或者是祠堂里接受扫盲了。

  人生来就平等,只要你的智力达到某种程度,你就应该接受相应的教育。据地两大巨头的观点虽然并不为‮府政‬上下所有首首脑脑都接受,可这种说法却如同舂天成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到据地角角落落,弄了个人尽皆知。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同样的,既然据地说是‮民人‬自己的‮府政‬,而且他也真的说话算话,为‮民人‬做了些事情,那么这自古未有的全民接受同样教育就应该贯彻下来,不管你有钱没钱。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一个个学校明着都说自己收费低廉,贴钱让大家读书,可你真要进了学校,明文规定低廉的学费之外还有⾼额的住宿费(在培养‮立独‬能力、集体意识幌子下你也不能不在学校住宿,学校大门每天二十四小时是关闭着的,要是在外面租房子总不成‮墙翻‬上课。)、搭伙费、生活用品费、统一制服费(与西方接轨‮生学‬穿着均为一⾊黑⾊西服,价格自然不斐了。)教材翻译费、课桌使用费…杂七杂八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一般人本无法承受。接受良好教育成了少数有钱人才能享受的权利,这自然让一些头脑反应快,可口袋里并没多少钱的人大为不満,于是报纸痛斥者有之,‮访上‬
‮府政‬者有之,街头闹事者有之,上吊跳河者皆有之,焦头烂额的据地教育部吃力不讨好不说,还成了过街老鼠,人皆喊打的对象。

  投⼊学校资金不⾜是明摆着的事情,开办的一家家学校又想同工矿商业一样,在出新一批‮生学‬的同时还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工厂生产产品赚取利润,商店卖出商品赚取利润,而‮生学‬就是学校的产品,不从‮生学‬⾝上‮钱赚‬又到什么地方去赚?教育部明知这些事情也没什么太好办法改变现状,只能一个检查接一个检查,想方设法让学校少赚一点。可要让学校将进去的⾁吐出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每当教育部下去检查,学会了哭穷的学校就一个劲抱怨自己资金紧张,收上来的金钱还不够给老师付工资,要是少收一分钱学校就要关门了。

  学校违,明里一套暗里一套,狡猾的如同狐狸让教育部轻易抓不到小辫子,加之胳膊肘不能朝外拐,再怎么说学校也是要开下去的,真的急了,学校关门也非教育部所愿见到的事。而社会对教育的质疑也一浪⾼过一浪。迫于社会力,教育部只能在文字上玩弄一些小花招,在让学校象征退一些钱的同时,还连番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有利自己的观点,理由很多,一种说法为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也是人,他们也需要过⽇子,总不能让人家饿死吧?加之采办翻译教学教材都需要大量金钱,学校收费无可厚非,而办学经费应该由从教育中得到好处的人来承担,既是教育费用应该来自百姓自⾝。一种是让所谓经济学家出来说为培养一名‮生学‬,‮府政‬每年需要投⼊多少资金,而现在从一名‮生学‬⾝上收的各种费用加起来还不到应该投⼊资金的零头,收这么一点钱自然是象征意义的,不光应该收,而且应该再多收一些。一种说法为现在学校数量奇缺,而应该读书的学子又奇多,供求之间差距太大,如学校多学子少,这费用自然就降了下来。一种说法是偌大‮国中‬除了据地有这些学校,而且‮府政‬每学期都贴大量资金到学校去,这样的好事清廷控制区还没有呢,那里的学子想掏钱读书都不可得,意思就是你们已经很幸福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一片质疑浪中,教育部的辩解显得苍⽩无力,反而很容易起公愤。福州罢工事件过去后,人们发现团结起来对‮府政‬
‮威示‬会引起最⾼上层⾼度重视(当然,‮民人‬军队的口是不会对准‮民人‬的。),而最⾼层的重视带来的好处就是那些民愤极大的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聪明人孜孜不倦学习前人的经验,蠢汉用‮觉睡‬和吵架消磨时间。‮国中‬人都是聪明人,自然很懂得如何学习前人经验。于是工过去没多少⽇子,要读书、要有受教育的权利、反对学校成为⾎鬼的学就在几个大城市相继展开。据地‮府政‬陷⼊前方打仗,后方动这种被动局面,

  徐震离开马尾前不久,学刚刚平息,为了平息学,教育部上自部长,下到普通办事人员⾜⾜撤了三十余名,同时‮府政‬宣布对学校收费进行控制,各学校在没有经过批准情况下不得多收一分钱。低学费的同时,参议院还与工商会进行沟通,想方设法另他们出钱资助学校。在‮府政‬出资,‮生学‬纳学费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商会所出的教育赞助,‮府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愿意出资的工商会得到了优先从学校招收结业‮生学‬的权力,同时教育部还允许‮人私‬开办学校,招收‮生学‬,在教材必须采纳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教材下,‮人私‬学校还是很自由的,学费自定,招生自招,学多少时间由学校自己决定学历在经过统一‮试考‬后教育部承认。而公立学校在学费低廉的同时,对‮生学‬要求就多许多了,‮生学‬必须‮试考‬成绩好,要在规定时间內通过教育部‮试考‬,不然只有回家一途。

  作为海军上校,与其他人比起来徐震供养弟弟读书还是绰绰有余的,不管时公立还是私立。让徐震心烦的是自己的弟弟有些不学好。作为贫困农家出来的孩子,自己的弟弟破天荒有了条件读书,可他却热中参加什么学,带头起来闹事。徐震认为闹什么学就是反对据地,而反对据地就是反对解放军,反对解放军就是杨首长的敌人,同样,也就是自己的敌人,作为军人,徐震的头脑中这个世界很简单,大家要么是朋友,要么就是敌人,没有什么第三者存在。弟弟的所作所为自然让当哥哥的徐震无法忍受了,要不是自己亲兄弟,同时上级严军队任何人员参合到‮生学‬与‮府政‬纠葛中去,徐震真的想将弟弟连同那些闹事的统统抓起来,先送上‮场战‬再说。让他们在林弹雨中先体会一下自己能有安宁的学习环境,同时‮府政‬还负担了很大一部分学习费用是多么不容易。

  徐震不満,他的弟弟对哥哥敌视学同样不満,军舰是哥哥的武器,而学就是‮生学‬用来维护自⾝利益的武器,大家都是为了追求一个公平合理社会,还有什么好多说的?两兄弟为此就差打架了。而作为郑和舰的政委,张志辉在解决舰上人员思想问题同时,还得在徐震和他弟弟之间当一把和事佬,苦口婆心地劝说俩人不要太过了。

  作为和事佬的张志辉,他也有自己的难处,徐震是弟弟在学校参加学,而张志辉他是自己的小妹也参加了学,就张志辉在私下里统计,学中起带头作用的好象大多数都是军人家庭‮弟子‬。而且这些人思想尤其偏,也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他们追求的不是什么公平合理的社会,而是极端‮主民‬,绝对公平,追求最大限度的満⾜自己自⾝权利。张志辉就想不明⽩,怎么昨天他们还在为能否填肚子而发愁,今天大家就知道那么多新鲜名词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要是事情走了极端那还可能是好事情吗?张志辉自己也是参加了解放军后才了解到什么‮主民‬、自由,什么天赋人权,大家生来平等,那些小孩只是在学校读了几天书就満嘴跑新鲜名词,有些词语让搞政治工作的张志辉听的也一愣一愣的,不能不慨自己在这方面实在是太落伍了。

  离开了‮陆大‬,徐震和张志辉算是远离了国內各种是非,现在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他们的事情只是单纯地扰、破坏敌人运输线,国內的那些事情算是与他们无关了,可这时候⾝在大洋,他们却又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不知道他们现在⽇子过的怎样了?

  “舰长!载着谢阿大的舢板回来了!”桅杆上的了望兵⾼声大喊起来。徐震和张志辉一振,将思绪从纷的思念中了出来望向前方,瓢泼大雨还在继续下着,海面上一条小舢板正被⽔兵用力划了回来,透过雨幕,俩人可以看到舢板前面站着俩人。 wWW.lAOHuxS.cc
上一章   异时空—中华再起   下一章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中华杨最新小说异时空—中华再起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异时空—中华再起是中华杨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