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明末1625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明末1625 作者:三十二般变化 | 书号:36712 时间:2017/7/30 字数:5932 |
上一章 苗鱼卖大 章七第 下一章 ( → ) | |
当天夜里,郑晓路将家里的⻩⾖拿出来几十斤,尽数泡在⽔里。第二⽇一早,便起了![]() 郑晓路笑道:“这⾖浆却不是给你喝的,这是给鱼苗们喝的。”这时那郑鱼户也走上了门来,却是按约定要来帮着郑晓路养一年的鱼。听说要给鱼苗喝⾖浆,那郑鱼户又有些不服,叫道:“哪有给鱼喝⾖浆的,老头子自祖上养鱼至今,已有数代,我用⾕糠、⽟米面、大米饭喂鱼,人吃了这些都能长得⽩⽩胖胖,那鱼自然喂得也肥。却没听说过鱼喝⾖浆。” 郑晓路心想,你用这些东西喂鱼,却是土法,不讲科学,似你这般喂法,那小小鱼苗哪里吃得下去,便只有強壮一点,适应能力強的鱼苗才能存活,那存活率就太低了,老子的200万条鱼苗只怕活不下来十分之一,搞得和自然界的野生鲤鱼差不多。我这⾖浆喂鱼之法,却是现代科学家们证明了的,最适合鱼苗的食物。这东西也不好解释,于是郑晓路假装怒道:“从今天开始,你便要随着我学阎王爷的养鱼妙法,这阎王爷教的本事,你居然敢心存置疑,你不想活了?快来磨⾖子,休要多言。”郑鱼户一听这话,顿时吓了一跳,想到自己来这里的目的,也就不敢再说,赶紧坐到石磨边,接过郑晓路的活儿,卖力地磨起⾖子来。 此时郑佳怡也已起 ![]() 磨好了⾖浆,郑晓路就将⾖浆弄在几个大⽔桶里,让郑鱼户和长工们一人挑了两桶,上得山来,郑晓路却不直接喂食,而是用力地敲打木桶,弄得咚咚地直响,众人都不解其意。那站得老远看戏的郑佳怡又忍不住了,便大声问道:“你又在搞什么鬼,似这般敲得咚咚 ![]() 郑晓路道:“我这是在告诉鱼苗,开饭啦!”众人尽皆大笑,那郑佳怡没好气道:“鱼苗又哪里听得懂你的鬼叫,没听说过还要告诉鱼苗开饭了的道理。你看,⽔里的鱼苗 ![]() ![]() 做完这些活儿,郑晓路就对郑鱼户吩咐道:“从明天开始,你就这样喂这鱼苗,连续15天,每次喂食之前必须敲这木桶。而且要边喂边敲,切莫偷懒。”然后郑晓路又转⾝对几个长工说:“你们去通知一下村里的其他鱼户,我们郑家有最好的鱼苗,15天之后大量出售,一两银子可以买一千条。顺便也通知一下另外几个村子里的鱼户,但要买鱼苗的,都可以来我这里买取。价钱都是一两银子一千条。” 众人一听,心中都想,一两银子一千条,是不是太便宜了点。这样算起来一个铜钱就可以买一条鱼苗,这鱼苗如果养大成年,成年鲤鱼是按斤两来卖的,一斤便可卖40文钱,如果将这鱼苗养到3斤,便可卖120文,养成五斤便是卖200文,算起来赚了不止一百倍,就算买回去的鱼苗死掉一半,也大大有得赚啊。那郑佳怡当下就急道:“这却是什么价格,你这般 ![]() 郑晓路心里却算道:“这里有最少200万鱼苗,按我的科学养鱼法,这些鱼苗起码有150万可以存活,拿出100万条来卖掉,一千条卖一两银子,100万条鱼苗就是一千两银子,这笔买卖十分合算,却哪像你们说的那样要大大亏本。何况我 ![]() 郑晓路还是走封建 ![]() ![]() 郑晓路有了郑鱼户这个⽩帮工的,⽇子过得非常闲适。这些⽇子里,他就吩咐那郑鱼户,将自己做好的消过毒的网箱,都搬到长滩湖里,拿几 ![]() ![]() 十五天转眼即过,这天早上,却是到了郑家大卖鱼苗的时候了。⽔田里的鱼苗果然还是死了不少,这年代条件差,郑晓路也知道鱼苗的存活率绝对不像后世那样可以⾼达90%,但200万鱼苗只要有70%的存活率,就够他的计划推行下去了。 他起了个大早,便在郑家大院里放了一张长桌,翘着个二郞腿,坐在那长桌旁边等着看好戏。虽然这鱼苗都是他鼓捣出来的,但说起来,也都是郑家的财产,却不是他一个人的,郑家老爷子自然对这等大事要过问一二。 老爷子一想,这郑小路却是个不识字的(二姐小还没把郑小路识字的事抖出来呢),如果让他来负责卖鱼苗,搞不好他把一两银子记成个一钱银子,岂不是完蛋大吉。自己亲自去坐镇卖鱼苗,这可不符合读书人的⾝份。想让儿子去,又怕郑俊材年幼不晓事,把事情做得一塌糊涂。于是只好让自己的闺女抛头露面,让大姐小郑佳忻负责和乡亲们洽谈卖鱼苗的事项,让二姐小郑佳怡在一旁帮忙记帐。 那大姐小郑佳忻自从⺟亲去世之后,就一直管理着家里的帐务,处理这等事自然顺心顺手,一大早,便拉了二姐小,备好笔墨纸砚,坐在那长桌边儿等着鱼户们上门买鱼苗,让郑佳怡和郑晓路分别坐在自己两边。郑佳怡看到大姐另一边坐得歪不拉叽的郑晓路,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有气,向他嘲笑道:“一大早,就坐得没个正形,却不知道是犯了什么软骨病。” 郑晓路对郑佳怡早就没了惧怕之意,但凡和郑佳怡 ![]() ![]() ![]() 郑佳怡无奈,又将椅子移了回来,刚刚坐定,郑晓路的鬼手又伸了过来,却又在她 ![]() ![]() 那边郑俊材跑去开门,院门一开,几个人顿时就吓了一跳,门外密密⿇⿇,全都是人,七乡八里的鱼户们,有的拿着盆子,有的拿着大锅,有的还拿着木桶,那准备多买些鱼苗的人,便把家里能用来装⽔的器物统统都搬了来。还有几个穿着丝绸⾐服,看上去像是有点小钱的乡绅之流,带着大批的仆人和长工,也挤在门口观望。 郑晓路心里一乐,暗道:“我就知道是这种结果,买回去养上半年,就可以翻100倍钱赚的鱼苗,谁不想抢。便是那从来没养过鱼的人家,也被这大巨的 ![]() 大门一开,乡农们自然一拥而⼊。便在长桌前推推嚷嚷,都争着要先买鱼苗,唯恐卖完了,就没他们的份儿,那气势,直吓得温婉大方的郑佳忻花容失⾊。郑晓路见美女受惊,顿生护花之间,气冲丹田,将那长桌用一拍,大吼道:“通通排队,敢 ![]() ![]() 当先一人却是同村一个姓郑的鱼户,郑晓路十分头痛这古代人的姓名,一个郑家村,便全是些姓郑的人,搞得郑晓路到现在都弄不清楚他们各自的姓名。那郑姓鱼户却是个穷人家,抠出全部家底,也就二两银子,因此他也特别慎重,在长桌前站定,也不急着说买,便道:“都听说你们郑家大卖鱼苗,却不知道这鱼苗质量如何?若是面⻩肌瘦,疲病将死之鱼,我等却不敢买去。” 郑晓路却早有准备,便叫帮工的郑鱼户从屋里端出一大盆鱼苗来,这是昨晚他们从⽔田里捞起来的,用作今天当样品使用。众人齐向那盆里一看,却是好美一盆鱼苗,条条都精神旺盛,在⽔盆里不停地追逐,每条的个头都在一寸以上。郑晓路却是用的现代度量,这一盆鱼在他看来,条条都是3-4厘米长的顶级鲤鱼鱼苗。古时的人喂鱼,别说营养学了,连该喂些什么也搞不清楚,哪见过长得如此漂亮的鱼苗。 那当先的鱼户一见这鱼苗如此健状,便立即摸出二两银子道:“我买两千条。”大姐小点了点头,便拿眼去盯二姐小,二姐小郑佳怡就拿出一个帐薄来,在上面记下:“同村郑鱼户,购鱼苗两千,收银二两整。”她这边记帐,双手不得空闲,郑晓路就伸出贼手,在二姐小的 ![]() ![]() 郑晓路这人也是个怪人,别人疯,他就更疯,别人老实了,他就疯不起来了,见郑佳怡任由自己胡闹,他反而没了兴致,也就不再欺辱郑佳怡,收回贼手,认认真真帮扶着卖起鱼苗来。 只见那些鱼户一个一个轮流上前,穷人家就买一两银子或者二两银子的鱼苗,富点的却一次买十两银子的鱼苗。不一会儿,就卖出了几万条。 那付了银子的鱼户,便有一个长工领着,自去⽔田边网鱼。郑家长工本就只有八个,少了郑晓路这一个之后,只剩下七个长工。当下七个长工轮流领着鱼户们上山网鱼,人手终究有点偏少,只得不停的回来跑,但是如此也赶不及众多的买主,有许多买主得不到长工指引,就跟着前面的往山上跑。一时间人头动耸,好不热闹。 郑俊材叫道:“这么许多人往山上跑,也没个人照看着,难道任由他们 ![]() ![]() 那买主越来越多,大姐小郑佳忻不清楚⽔田的情况,就开始有些担心了,她转头低声对郑晓路道:“刚刚这一会儿,便卖出三万条鱼苗了,这后面还有许多人争着要买。我们田里真有那么多鱼苗么?别收了人家的银子,却拿不出鱼苗,⽩⽩损了郑家的名声。”这大姐小郑佳忻端的是温婉如⽔,便说这几句话,也是轻飘飘的毫不着力,便似柔到了骨头里。郑晓路最怕这种女人,赶紧应道:“不打紧,你就数着,卖到100万条时便可停手。”郑佳忻吃了一惊,但她修⾝功夫却是极好,不会像郑佳怡一样惊呼出声,她只是微微惊得一抖,便马上明⽩了家里将要赚一大笔银子。惊喜之余,那脸上的笑容顿时更加温和了,于是转过⾝去,继续招呼下一个买主。 她和面前的人谈,郑佳怡就在旁边拼命记录,不一会儿,就又卖了二十万条鱼苗。每卖一笔,郑晓路就将银子接过来,放进⾝后一个大箱子里,便这一会儿功夫,箱子里已经堆了两百多两银子了。 却见下面走过来的一个买主,大硕的个头,穿着一⾝丝绸⾐服,一⾝肥⾁崩得⾐服就似要裂开一般,手上拿着个旱烟 ![]() 郑晓路吓了一跳,心想,你这胖子莫在我家院子里坐烂椅子摔伤了,到时找我郑家赔医药费,却是十分划不来。那胖子倒是直接,向旁边的仆人挥了挥手,那仆人将一大堆元宝哗地一下倒在桌上,顿时银光闪烁,好不吓人。只听那胖子笑道:“我买50万条鱼苗。”郑晓路大喜,嘿,终于有个大买主了,老是一两二两银子的,看得我都烦腻了起来,这才终于来了个像样的买主。 郑晓路大喜,伸手就去桌上捡银子,却见那大姐小郑佳忻突然站了起来,对着那胖子就福了一福,轻声道:“呀,怎么惊动公公您亲自前来。” “公公?”郑晓路大惊,难道这胖大男人竟然是个太监?可转念一想,不对呀,这乡下小村,哪里去找个太监来,那这“公公”一称,啊!郑晓路猛然醒悟,大姐小郑佳忻早已许给了邻村李氏,只不过因为李氏长子一直出征未归,才几年没有过门,这胖子,莫不就是那邻队的李氏了? 果然,那胖子笑道:“乖女儿不必行礼,咱今天是来买鱼苗的,没那么多规矩。” 编者按:莫急莫急,俺是个种田流,急着看打仗的朋友再多等会儿,我们的郑晓路大侠还得种上很久的田呢,咱们继续山沟里混着,不急不急。 另,本文所引用的鲤鱼价格问题。明朝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记》记录万历年间的五斤重大鲤鱼是1钱银子一条,也就是5斤100文,但实际上明末年间,因为灾荒,粮食价格飞涨,米价涨了四倍有余,本文设定此时的时间是天启五年,也就是马上就要暴发农民起义的前两年,这个时候食物价格还没有涨到离谱的4倍,但笔者估计涨到两倍是应该有的,因此将五斤重的大鲤鱼设定为200文一条,也就是1斤40文钱,应该还算是合理。 wWw.lAoHUXs.CC |
上一章 明末1625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三十二般变化最新小说明末1625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明末1625是三十二般变化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