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千年修仙记
作者:何守伟
|
书号:39888
时间:2017/9/8
字数:6024
|
上一章 行修家弃阳丹马 真全建创阳重王 回九十二第 下一章 ( → )
|
仙佛圣明只在心,何须泥塑与装金?
点烛烧香跪了拜,怎如坐下修自⾝。
且说周娘子见王孝廉整⽇里痴痴呆呆、呻呻唤唤的样子,忧心忡忡,无奈之下便叫⽟娃去请先生来给他瞧病。
不多时先生请到,周娘子将王孝廉形状情由对先生说明,先生又与王孝廉诊脉。看了半天,并无病脉,于是说道:“是个中风不语的病症,只要多吃几付药,包管痊愈。”说罢,即提笔写了几味药料,收了谢礼而去。
先生走后,周娘子即叫儿子秋郞同⽟娃将药办回,用鑵子熬好了倒在碗內,使秋郞双手捧到书屋来。才叫一声爹爹用药,只见王孝廉圆睁双目,狠狠地跺了一脚,吓得秋郞连忙把碗放下,跑了出去。此后再让他送药,他竟不肯再来。秋郞去后,王孝廉偷着将药倒在僻静处。此后,便只有⽟娃在他房內进进出出,端茶递⽔。使女仆妇不敢到他门前,他若看见,便捶 顿脚,故此都不敢来。就是周娘子念在夫 之情,进来看他,他也不乐意。亲戚朋友来看望他两次,见他如此模样,也不再来。因此众人都说:“好好一个王孝廉,可惜得了坏病。”故人人称他为“王害风”从此他便被冷落,清清静静,独自一人在书屋內悟道修真,修行打坐。
如此过了一年,一⽇钟吕二仙又托梦要他去醴泉。他趁人不注意独自一人离开了家门,在醴泉又遇着钟吕二仙。二仙又授予他道书五卷,而后吕洞宾对他说道:“儒释道虽不同宗,但其理相通,《孝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可参读。”言毕与钟离权一同遁去。
且说吕洞宾昔年云游四海,曾在⻩龙山⻩龙寺遇⻩龙禅师。两人在一起谈道说法,很能谈得来, 情很深,从中吕洞宾悟出了儒释道其理相通的道理。至于后人所传说的吕洞宾和⻩龙禅师相遇先是逗嘴,后是斗法,而后吕洞宾飞剑斩⻩龙的故事,则是后人为了热闹而曲解吕洞宾和⻩龙禅师的友好往来所编造出来的。尤其历史上曾有一个时期佛道两家不和,相互攻击谩骂,那时吕洞宾飞剑斩⻩龙的故事则出现了好多版本。佛教的版本说吕洞宾斗不过⻩龙禅师,而且输得很惨,借以攻击道教。道教的版本则言⻩龙禅师斗不过吕洞宾,同样输得很惨,借以攻击佛教。吕洞宾曾言:“世言我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shen)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一断贪嗔(chen),一断⾊ ,是吾之剑也。”
不过说来也很有意思,那一时期的佛道相争竟促进了佛道两家理念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最后使得佛教在国中本土化,使国中的佛教充分融合了儒道的思想和理念;道教也是如此,后来发展起来的全真道,不仅把道家的经典奉为道经,而且也把佛教和儒家的经典作为修道必读之经书。所以现在有了“三教合一,万法归宗”之说。
闲话少说,且说王孝廉得了道书,站在那里捧着书暗自思量:“我若就此回去,装病之事便会被家人识破,⽇后又会 事如⿇,如此怎还能安心悟道、静心修炼,岂不坏我大事?罢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再说王孝廉私自出了家门,家人不多时就发觉了。周娘子一下子着了急:“这下如何是好,他呆呆傻傻的,可莫跑丢了。”于是慌忙让家人出去找。
家人寻思莫不是又跑到甘河桥上去了,于是径向桥上去找,哪能找得到?家人忙回家禀报,周娘子闻听慌了神,忙央求亲戚邻居四处寻找。
王孝廉背着道书,边走边想,久闻师傅在终南山成仙得道,不如我也到那里去,于是急忙向终南山走去。
王孝廉走到终南县南时村,时年乃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他见此地人善地灵,乃是修道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他在南时村掘地为⽳,四周封⾼数尺,上书“活死人墓”他还在地⽳四周各植海棠一株,言道:“吾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尔。”并且,他还改名嚞(zhe),字知明,号重 子。王重 这个道号,后来居然名扬四海,流传千古。
家人及亲朋邻里在家四处寻他,自是寻不到他。周娘子哭了几场,无奈之下,也只好由他去了。
王重 在活死人墓里遵照师傅吕洞宾的嘱咐,研读道书及儒释经典,潜心修道。如此修炼了三年,大丹初成,遂离开了那个活死人墓,并迁于刘蒋村与和⽟蟾、李灵 真人为友,各结茅舍而居,至大定丁亥年(1167年)夏,已能出 神,并有神通变化。他举火将茅舍烧焚,离开刘蒋村开始云游。
王重 东游至山东宁海(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手提一个铁罐,以乞讨为名,探访修行之人,寻机度人,在这里他度化了马员外夫妇。
宁海的这个马员外,家中巨富,号称“马半州”名从义,字宜甫。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子时。原籍扶风(今陕西),五代时因躲战 迁居宁海。马员外年轻时, 读五经,才艺超群,但不愿举士做官。曾有一道士李无梦相之道:“额有三山,手垂过膝,真大仙之材。”并为其 诗一首:
⾝体堂堂面圆耳长,眉秀目俊准直口方。
相好具⾜顶有神光,宜甫受记同步蓬庄。
马员外娶 孙氏,孙氏乃宁海豪族孙忠羽之幼女,名富舂, 名渊贞,出生于金太祖天辅三年(1119年)正月初五。她生而柔淑,心 幽静,且聪明伶俐,容貌端庄,诗词歌赋,无不精通。
孙、马婚后,郞才女貎,夫唱妇随,一时倾动宁海。后来生了三子,依次取名为庭珍、庭瑞、庭圭。夫 两人轻财重义,乐善好施,遇有借贷无资可还者,即将借据烧掉。
一⽇马员外偶然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两个穿着深褐⾊⾐服的人,其中一人两肩补着⽩⾊的补丁,哭着对马员外道:“我辈十万人 命由公所主宰。”说完奔⼊南巷屠夫刘清家的猪圈里。又见壁上有字写道:“我辈已亥十万人,大半已经辛巳被杀。此门若是不慈悲,后世轴上必遭殃。”马员外醒来后听到猪叫之声。他披上⾐服出去一看,见刘清的小儿子捆了两头猪正 宰杀,其中一头两肩为⽩⾊。马员外马上想到,已亥既是猪,遂怀疑其梦不甚吉祥,便去找术士孙子元算卦。孙道:“公寿不过四十九。”马员外 叹道:“生死果不由人啊!”又对孙说道:“我 寻有道之士,学长生久视之道。”此后马员外每每与客人下棋,常自语道:“此一着不错,当不死啊。”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马员外与乡人战师同、辽 ⾼巨才同游于范明叔的怡老亭,酒兴大发,赋诗一首:
报元守一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无。
终⽇衔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
中秋节时几人再次在怡老亭聚会,时逢王重 自终南县而来。王重 径直来到怡老亭,有人问道:“布袍竹笠,冒暑而来,何故如此勤快?”王重 道:“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以寻有仙缘的知己。”他坐下吃瓜,却从瓜蒂开始吃,问其缘故,他说道:“甜从苦中来。”马员外心想:上次所作的一首诗中,有醉中人扶之语,此人是如何知道?遂问其姓名,王重 答道:“五行不到处,⽗⺟未生时。”范明叔道:“此十字曲尽妙意,非神仙不能出此语!”于是众人与其谈道论玄,很谈得来。马员外便将其请到家中,出示自作的《罗汉颂》一十六首,王重 都随口和之,马员外心悦诚服,便拜其为师,并 为王重 筑一茅庵以供其修道之用。
以前的一天傍晚,曾有两只鹤落于马员外家的南园菜园里。王重 来此竟直指鹤落处为结庵之地,马员外更是惊异。茅庵筑好后,王重 将庵名取为“全真”并将其书于庵上。
孙氏对马员外说道:“我观王公面如芙蕖红,目胜琉璃碧,声若巨钟,语如涌泉,堂堂然有正 之采,当可倾心礼敬。”当晚马员外在梦中作歌唱道:“烧得⽩,炼得⻩,便是长生不老方。”次⽇王重 为马员外更名为钰,字玄宝,号丹 子。
王重 在马丹 家住下来后,千方百计地说服这对夫妇弃家⼊道。马丹 虽口头称是却迟疑观望。孙氏虽尊重其人品,却不信其道法。但王重 在全真庵大力宣道扬教,惊动了宁海全州和附近州县的民众,前来听讲和看热闹的,每⽇络绎不绝。
王重 在全真庵宣教两个月后,十九岁的青年丘长舂自昆嵛山前来拜师⼊道,接着四十四岁的中年学人谭⽟抱病而至,愿拜师⼊道。
谭⽟(公元1123-1185),字伯⽟,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涉猎经史,善书法,为人慷慨重孝义。谭⽟⾝患风痹,久治不愈。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谭听说来了个王重 道术⾼明,能治百病,便拄着拐杖前往求治。王重 闭门不见,一直到傍晚谭守在门旁不走,突然庵门自开,王重 以为“仙缘”所致,便将其叫进庵內同 而眠。次⽇清晨谭下 ,竟发现多年的风痹好了。谭随即拜王重 为师,王重 为其取道名处端,并赐道号长真子。其后,谭处端即⼊道乞讨,并服侍在王重 的左右。
这些马、孙夫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而弃家⼊道之事却仍在考虑中。尽管如此,夫妇二人一直都是尽心款待王重 ,从不怠慢。
金大定七年九月底,王重 对马丹 夫妇说道:“得道之人可不食人间烟火。”马丹 夫妇将信将疑。王重 便又对夫妇二人说道:“我 锁庵百⽇不食。”于是马丹 夫妇与王重 商定,将全真庵筑以环堵,把王重 环锁在庵內百⽇,起初每⽇只送一餐,每旬送一梨。锁庵之⽇王重 赐马丹 一枚梨令其食之,并画一骷髅且题诗一首赠马丹 夫妇,劝二人随其修道,其诗为:
堪笑人生忧里愁,我今须画一骷髅。
生前只会贪冤业,不到如斯不肯休。
一个月后,每六⽇只给王重 送芋栗各六个,每旬送梨递增一个,隔窗送进。到了冬天,风雪卷⼊庵內,庵內只有笔砚枕席、草垫铺盖而已,但王重 却在庵內形神充畅,看似温暖如舂。十月十一⽇,王重 又将一梨分成两块,令夫妇各吃一块。思其寓意乃是:梨即离,分梨即分离。后来王重 又每六⽇赐芋栗令夫妇二人吃,思其寓意乃是:芋栗即遇离,遇而分离之意。王重 为他们所赐芋栗越来越少,六次以后便不再赐之,意在离其亲戚乡里,以至无所不离。
马丹 每次送梨,王重 都以诗赠之,马丹 也随韵和答。王重 曾作《洞中仙》赠马丹 夫妇:
你待坚心走,我待坚心守。栗子甘甜美芋头,翁⺟同张口。
开取四时花,绽取三舂柳。一 昭然全待他,⽟ 琼浆酒。
马丹 夫妇深致谢意,由马丹 代笔和道:
不敢心狂走,极谢师真守。芋栗今番六次餐,美味常开口。
不作东牟叟,不恋东风柳。参从风仙物外游,共饮长生酒。
金大定八年正月十一⽇,王重 锁庵百⽇期到启锁,马丹 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决定遵从师意,弃家随师修道,并给 子孙氏写了一封离书,就此两人了却了夫 关系并以道友相称。此时马丹 还写了一首《辞家》诗:
正做 火院人,苦中受苦更兼辛。
偶因得遇通玄妙,岂肯耽家恋富舂。
诗中富舂即孙氏之名。孙氏起初对王重 不大相信,只是见他举止不凡,便对其格外敬重而已。但王重 的锁庵之举使她震动不小,尤其她见王重 虽锁环百⽇,但在出环之时却红光満面,神采奕奕。她开始相信王重 ,支持马丹 离家修道,但她自己却不因丈夫出家和王重 的启发规劝而动心出家,依然决定在家看守着家产及子子孙孙们。马丹 见孙氏仍在恋家不悟,曾多次劝说催促,并以词赠勉,促其及早出家⼊道,炼功超脫。王重 也曾画一天堂图给孙氏看,并对其说道:“汝能出家定有此报。”但孙氏仍不为其所动。
同年二月,马丹 跟随王重 及丘长舂、谭长真、王⽟ 三师弟同赴昆嵛山,居于烟霞洞修炼。一⽇马丹 忽患头疼,王重 命其回家医治。这⽇王重 突然对一弟子说道:“马公破坏了道规。”弟子问何以见得?王重 道:“昨夜我梦到他饮酒了。”他派弟子前去查实,弟子去后回报道:“饮酒乃作药引子,不过喝得太多了。”马丹 的病越发严重了起来,忽有人来报:“马公就要死了。”王重 闻听拍手笑道:“我三千里外寻知友,怎会就这样让他死掉?他是因为信道不诚,故此得病。”王重 遂赐⽔于马丹 ,马丹 饮后其病即刻痊愈。王重 寄语马丹 道:“凡人学道,先须依此一十二字,断酒⾊财气、攀缘 念、忧愁思虑。自今后更无言可说,如不依此,便作灵丹, 命已不能了。”
同年八月,王重 率众弟子离开烟霞洞到了文登县的姜实庵,建立“三教七宝会”不少信众纷纷加⼊。一⽇王重 对弟子说道:“马公来了不要让他进来。”九月初马丹 来到姜实庵,王重 将其拒之门外。马丹 只好住到了文登县北面的苏氏庵。十月王重 要马丹 立下誓言,并将其写到纸上烧掉。之后马丹 来见王重 ,王重 赠诗一首:
掷下金钩恰一年,方 香饵任纶牵。
⽟京山上为鹏化,随我扶摇⼊洞天。
金大定九年舂天,王重 又率丘、谭、马、郝四弟子回到宁海州,本州名士周伯通建“金莲堂”并特邀王重 及其弟子来住。王重 等人住下后,大力宣道讲经,来参访的人络绎不绝。
再说孙氏虽未随王重 一起出家修道,但她也曾听王重 在自己家的“全真”庵里谈经说道,故也常常在家独自打坐修炼。一⽇孙氏正在自己房內打坐,忽见王重 掀开门帘走进房来。孙氏猛然一惊,慌忙站起⾝,正要开言问他,却见王重 笑着说道:“道理精微,道法无边,一体贯通,万派朝宗。要活活泼泼做来,自自然然行去,方为有功。如你这般冷冷清清,孤孤单单,坐在这里,总是无益。岂不知孤 不生,独 不长,似你这样死坐,使 不能相通,怎能怀胎,怎能产婴儿?”几句话把孙氏说得満脸通红,愧羞难当,退到房门口站下问道:“先生不在金莲堂打坐,来此闺阁作甚?”王重 又笑说道:“因你背了造化炉,坐静孤修气转枯,大道不分男和女,离了 定不成。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 是旷夫。我今明明对你讲,一 一 不可无, 配合是正理,⻩婆劝饮手提壶,西家女,东家郞,彼此和好两相当,只因⻩婆为媒证,配合夫妇⼊洞房,二八相当归 ,结成胎孕在⾝傍,十月工夫温养⾜,产个婴儿比人強。你今依我这样做,立到天宮朝⽟皇!”
孙氏闻言气得浑⾝打颤,掀开门帘跑出房去。她越想越懊恼,不由心中暗暗骂道:“好你个王重 ,平⽇里道貌岸然,骨子里却禽兽不如!我家对你不薄,不想你今⽇竟做出此等下流之事。也不想想我孙某岂是那种轻薄之人,今⽇侮辱与我,羞煞我了。”孙氏越想越气,她叫来轿子,坐上轿子直奔金莲堂。
来到金莲堂一看,见王重 坐在那里在和信徒们讲道,不由暗想:“你来的好快!”她忙叫下人去叫马丹 ,心中又骂道:“还再装模作样,畜牲!”
WwW.LaOhuxS.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