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8519 |
上一章 九纪陈 下一章 ( → ) | |
起重光⾚奋若,尽昭![]() ⾼宗宣皇帝下之下 ◎ 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五八一年 舂,正月,壬午,以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 ![]() ![]() 周改元大定。 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之命,建台置官。丙辰,诏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太子。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宮。甲子,命兼太傅巳公椿奉册,大宗伯赵煚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袍;⼊御临光殿,服衮冕,如元会之仪。大赦,改元开皇。命有司奉册祀于南郊。遣少冢宰元孝矩代太子勇镇洛 ![]() 少內史崔仲方劝隋主除周六官,依汉、魏之旧,从之。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內史、秘书、內侍五省,御史、都⽔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司统职。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以酬勤劳;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有德声者。改侍中为纳言。以相国司马⾼颎为尚书左仆 ![]() 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丙寅,修庙社。立王后独孤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丁卯,以大将军赵煚为尚书右仆 ![]() 初,刘、郑矫诏以隋主辅政,杨后虽不预谋,然以嗣子幼冲,恐权在他族,闻之,甚喜。后知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及禅位,愤惋逾甚。隋主內甚愧之,改封乐平公主,久之, ![]() 隋主与周载下大夫北平荣建绪有旧,隋主将受禅,建绪为息州刺史。将之官,隋主谓曰:“且踌躇,当共取富贵。”建绪正⾊曰:“明公此旨,非仆所闻。”及即位,来朝,帝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帝笑曰:“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 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 ![]() 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颎、杨惠亦依违从之。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主作⾊曰:“君书生,不⾜与议此!”于是周太祖孙谯公乾恽、冀公绚,闵帝子纪公湜,明帝子酆公贞、宋公实,⾼祖子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道公充、蔡公兑、荆公元,宣帝子莱公衍、郢公术皆死。德林由是品位不进。 乙亥,上耕藉田。 隋主封其弟邵公慧为滕王,安公 ![]() 隋主赐李穆诏曰:“公既旧德,且又⽗ ![]() 美 ![]() ![]() ![]() 丁丑,隋以晋王广为并州总管。三月,戊子,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 ![]() 戊戌,以太子少保苏威兼纳言、度支尚书。 初,苏绰在西魏,以国用不⾜,制征税法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颎参掌朝政。帝尝怒一人,将杀之;威⼊邠进谏,帝不纳,将自出斩之,威当帝前不去;帝避之而出,威又遮止。帝拂⾐而⼊,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赐马二匹,钱十余万。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定安梁毘,以威兼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帝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威若逢 ![]() ⾼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帝 ![]() ![]() 太子左庶子卢贲,以颎、威执政,心甚不平,时柱国刘昉亦被疏忌。贲因讽昉及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谋黜颎、威,五人相与辅政。又以晋王广有宠于帝,私谓太子曰:“贲 ![]() ![]() 庚子,隋诏前代品爵,悉依旧不降。 丁未,梁主遣其弟太宰岩⼊贺于隋。 夏,四月,辛巳,隋大赦。戊戌,悉放太常散乐为民,仍 ![]() 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瑳聘于周。辛丑,至长安,隋已受禅,隋主致之介国。 隋主召汾州刺史韦冲为兼散骑常侍。时发稽胡筑长城,汾州胡千余人,在涂亡叛。帝召冲问计,对曰:“夷狄之 ![]() 五月,戊午,隋封邗公雄为广平王,永康公弘为河间王。雄,⾼祖之族子也。 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以其族人洛为嗣。 六月,癸未,隋诏郊庙冕服必依《礼经》。其朝会之服、旗帜、牺牲皆尚⾚,戎服以⻩,常服通用杂⾊。秋,七月,乙卯,隋主始服⻩,百僚毕贺。于是百官常服,同于庶人,皆著⻩袍。隋主朝服亦如之,唯以十三环带为异。 八月,壬午,隋废东京官。 吐⾕浑寇凉州,隋主遣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步骑数万击之。谐击破吐⾕浑于丰利山,又败其太子可博汗于青海,俘斩万计。吐⾕浑震骇,其王侯三十人各帅所部来降。吐⾕浑可汗夸吕帅亲兵远循。隋主以其⾼宁王移兹裒为河南王,使统降众。以元谐为宁州刺史,留行军总管贺娄子⼲镇凉州。 九月,庚午,将军周罗睺攻隋故墅,拔之。萧摩诃攻江北。 隋奉车都尉于宣敏奉使巴、蜀还,奏称:“蜀土沃饶,人物殷⾩。周德之衰,遂成戎首。宜树建籓屏,封殖子孙。”隋主善之。辛未,以越王秀为益州总管,改封蜀王。宣敏,谨之孙也。 壬申,隋以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寇;命尚书左仆 ![]() 初,周、齐所铸钱凡四等,及民间私钱,名品甚众,轻重不等。隋主患之,更铸五铢钱,背、面、好、⾁皆有周郭,每一千重四斤二两。悉 ![]() 隋郑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呼道士醮章祈福,为婢所告,以为巫蛊,译又与⺟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隋主下诏曰:“译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所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 ![]() 初,周法比于齐律,烦而不要,隋主命⾼颎、郑译及上柱国杨素、率更令裴政等更加修定。政练习典故,达于从政,乃采魏、晋旧律,下至齐、梁,沿⾰重轻,取其折衷。时同修者十余人,凡有疑滞,皆取决于政。于是去前世枭、轘及鞭法,自非谋叛以上,无收族之罪。始制死刑二,绞、斩;流刑三,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杖刑五,自六十至百;笞刑五,自十至五十。又制议、请、减、赎、官当之科以优士大夫。除前世讯囚酷法,考掠不得过二百;枷杖大小,咸有程式。民有枉屈,县不为理者,听以次经郡及州省;若仍不为理,听诣阙伸诉。 冬,十月,戊子,始行新律。诏曰:“夫绞以致毙,斩则殊形,除恶之体,于斯已极。枭首、轘⾝,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之杯。鞭之为用,残剥肤体,彻骨侵肌,酷均脔切。虽云远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枭、轘及鞭,并令去之。贵砺带之书,不当徒罚;广轩冕之廕,旁及诸亲。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三岁,变从三祀。其余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条目甚多,备于简策。杂格、严科,并宜除削。”自是法制遂定,后世多遵用之。 隋主尝怒一郞,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岂得轻臣而不顾也?”因置笏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行本,璠之兄子也。 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帝甚宠惮之,宮中称为“二圣”帝每临朝,后辄与帝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候帝退朝。同反燕寝。有司奏称:“《周礼》:百官之 ![]() ![]() ![]() ![]() ![]() 然帝惩周氏之失,不以权任假借外戚,后兄弟不过将军、刺史。帝外家吕氏,济南人,素微 ![]() ![]() 壬辰,隋主如岐州。 岐州刺史定安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美,赐束帛及御伞,以厉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质厚,彦光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鄴自齐亡,⾐冠士人多迁⼊关,唯工商乐户移实州郭。风俗险诐,好兴谣讼,目彦光为“著帽饧”帝闻之,免彦光官。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自请复为相州,帝许之。豪猾闻彦光再来,皆嗤之。彦光至,发擿 ![]() ![]() 时又有相州刺史陈留樊叔略,有异政,帝以玺书褒美,班示天下,征拜司农。 新丰令房恭懿,政为三辅之最,帝赐以粟帛。雍州诸县令朝谒,帝见恭懿,必呼至榻前,访以治民之术。累迁德州司马。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体国, ![]() 十一月,丁卯,隋遣兼散骑侍郞郑捴来聘。 十二月,庚子,隋主还长安,复郑译官爵。 广州刺史马靖,得岭表人心,兵甲精练,数有战功。朝廷疑之,遣吏部侍郞萧引观靖举措,讽令送质,外托收督赕物,引至番禺。靖即遣弟子⼊质。 是岁,隋主诏境內之民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时俗从风而靡,民间佛书,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突厥佗钵可汗病且卒,谓其子庵逻曰:“吾兄不立其子,委位于我。我死,汝曹当避大逻便。”及卒,国人将立大逻便。以其⺟ ![]() ![]() 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没,⽇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雠。沙钵略谓其臣曰:“我,周之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乃与故齐营州刺史⾼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武威 ![]() 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突厥,突厥可汗 ![]() ![]() ![]() ![]() ![]() ![]() ![]() ![]() ![]() 始兴王叔陵,太子之次弟也,与太子异⺟,⺟曰彭贵人。叔陵为江州刺史, ![]() ![]() ![]() ![]() ◎ 太建十四年壬寅,公元五八二年 舂,正月,己酉,上不豫,太子与始兴王叔陵、长沙王叔坚并⼊侍疾。叔陵 ![]() ![]() ![]() ![]() ![]() 时众军并缘江防守,台內空虚。叔坚⽩柳后,使太子舍人河內司马申,以太子命召右卫将军萧摩诃⼊见受敕,帅马步数百趣东府,屯城西门。叔陵惶恐,遣记室韦谅送其鼓吹与摩诃,谓之曰:“事捷,必以公为台鼎。”摩诃绐报之曰:“须王心膂节将自来,方敢从命。”步陵遣其所亲戴温、谭骐诣摩诃,摩诃执以送台,斩其首,徇东城。 叔陵自知不济,⼊內,沉其妃张氏及宠妾七人于井,帅步骑数百自小航渡, ![]() ![]() ![]() ![]() 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辛酉,隋置河北道行台于并州,以晋王广为尚书令;置西南道行台于益州,以蜀王秀为尚书令。隋主惩周氏孤弱而亡,故使二子分莅方面。以二王年少,盛选贞良有才望者为之僚佐;以灵州刺史王韶为并省右仆 ![]() 初,李雄家世以学业自通,雄独习骑 ![]() 二王 ![]() 又以秦王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领关东兵。 癸亥,以长沙王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封绥远公,始兴王叔陵家金帛累巨万,悉以赐之。以司马申为中书通事舍人。 乙丑,尊皇后为皇太后。时帝病创,卧承香殿,不能听政。太后居柏梁殿,百司众务,皆决于太后,帝创愈,乃归政焉。 丁卯,封皇弟叔重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隋元景山出汉口,遣上开府仪同三司邓孝儒将卒四千攻甑山。镇将军陆纶以舟师救之,为孝儒所败;涢口、甑山、沌 ![]() 己巳,立妃沈氏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俨为寻 ![]() ![]() ![]() 三月,己巳,以尚书左仆 ![]() ![]() ![]() 夏,四月,庚寅,隋大将军韩僧寿破突厥于 ![]() 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为太子。胤,孙姬之子也,沈后养以为子。 五月,己未,⾼宝宁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发五可汗控弦之士四十万⼊长城。 壬戌,隋任穆公于翼卒。 甲子,隋更命传国玺曰“受命玺” 六月,甲申,隋遣使来吊。 乙酉,隋上柱国李光败突厥于马邑。突厥又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败之于可洛峐。 隋主嫌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宮內多妖异。纳言苏威劝帝迁都,帝以初受命,难之;夜,与威及⾼颎共议。明旦,通直散骑庾季才奏曰:“臣仰观乾象,俯察图记,必有迁都之事。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帝愕然,谓颎、威曰:“是何神也!”太师李穆亦上表请迁都。帝省表曰:“天道聪明,已有征应;太师人望,复抗此请;无不可矣。”丙申,诏⾼颎等创造新都于龙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恺,忻之弟也。 秋,七月,辛未,大赦。 九月,丙午,设无碍大会于太极殿,舍⾝及乘舆御服。大赦。 丙午,以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将军、刺史如故。 冬,十月,癸酉,隋太子勇屯兵咸 ![]() 十二月,丙子,隋命新都曰大兴城。 乙酉,隋遣沁源公虞庆则屯弘化以备突厥。 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将兵二千,与突厥沙钵略可汗遇于周槃,沙钵略有众十余万,军中大惧。长儒神⾊慷慨,且战且行,为虏所冲突,散而复聚,四面抗拒。转斗三⽇,昼夜凡十四战,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被五疮,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什八九。诏以长儒为上柱国,馀勋回授一子。 时柱国冯昱屯乙弗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临洮,上柱国李崇屯幽州,皆为突厥所败。于是突厥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寇,武威、天⽔、定安、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 沙钵略更 ![]() ![]() 隋主既立,待遇梁主,恩礼弥厚。是岁,纳梁主女为晋王妃,又 ![]() 长城公上 ◎ 至德元年癸卯、公元五八三年 舂,正月,庚子,隋将⼊新都,大赦。 壬寅,大赦,改元。 初,上病创,不能视事,政无大小,皆决于长沙王叔坚,权倾朝廷。叔坚颇骄纵,上由是忌之。都官尚书山 ![]() 癸卯,立皇子深为始安王。 二月,己巳朔,⽇有食之。 癸酉,遣兼散骑常侍贺彻等聘于隋。 突厥寇隋北边。 癸巳,葬孝宣皇帝显宁陵,庙号⾼宗。 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既掌机密,颇作威福,多所谮毁。能候人主颜⾊,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谮之;附已者,因机进之。是以朝廷內外,皆从风而靡。 上 ![]() ![]() ![]() ![]() 上创愈,置酒于后殿以自庆,引吏部尚书江总以下展乐赋诗。既醉而命⽑喜。于时山陵初毕,喜见之,不怿; ![]() ![]() ![]() ![]() ![]() ![]() ![]() 三月,丙辰,隋迁于新都。 初令民二十一成丁,减役者每岁十二番为二十⽇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周末榷酒坊、盐池、盐井,至是皆罢之。秘书监牛弘上表,以“典籍屡经丧 ![]() 夏,四月,庚午,吐⾕浑寇隋临洮。洮州刺史⽪子信出战,败死;汶州总管梁远击走之。又寇廓州,州兵击走之。 壬申,隋以尚书右仆 ![]() 突厥数为隋寇。隋主下诏曰:“往者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虑,惧周 ![]() ![]() 于是命卫王 ![]() ![]() ![]() 幽州总管 ![]() 己丑,郢州城主张子讥遣使请降于隋,隋主以和好,不纳。 辛卯,隋主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散骑常侍王劭来聘。劭,松年之子也。 癸巳,隋主大雩。 甲子,突厥遣使⼊见于隋。 隋改度支尚书为民部,都官尚书为刑部。命左仆 ![]() ![]() 五月,癸卯,隋行军总管李晃破突厥于摩那度口。乙巳,梁太子琮⼊朝于隋,贺迁都。 辛酉,隋主祀方泽。 隋秦州总管窦荣定帅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突厥阿波可汗相拒于⾼越原,阿波屡败。荣定,炽之兄子也。 前上大将军京兆史万岁,坐事配敦煌为戍卒,诣荣定军门,请自效。荣定素闻其名,见而大悦。壬戌,将战,荣定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而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土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请盟,引军而去。 长孙晟时在荣定军中为偏将,使谓阿波曰:“摄图每来,战皆大胜。阿波才⼊,遽即奔败,此乃突厥之 ![]() ![]() 沙钵略素忌阿波骁悍;自⽩道败归,又闻阿波贰于隋,因先归,袭击北牙,大破之,杀阿波之⺟。阿波还,无所归,西奔达头。达头大怒,遣阿波帅兵而东,其部落归之者将十万骑,遂与沙钵略相攻,屡破之,复得故地,兵势益強。贪汗可汗素睦于阿波,沙钵略夺其众而废之,贪汗亡奔达头。沙钵略从弟地勤察,别统部落,与沙钵略有隙,复以众叛归阿波。连兵不已,各遣使诣长安请和求援。隋主皆不许。 六月,庚辰,隋行军总管梁远破吐⾕浑于尔汗山。 突厥寇幽州,隋幽州总管广宗壮公李崇帅步骑三千拒之。转战十余⽇,师人多死,遂保砂城。突厥围之,城荒颓,不可守御。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虏营,得六畜以继军粮。突厥畏之,厚为其备,每夜中结陈以待之。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及明,奔还城者尚百许人,然多伤重,不更堪战。突厥意 ![]() ![]() ![]() ![]() 敏娶乐平公主之女娥英,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女。既而将侍宴,公主谓敏曰:“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婿,当为尔求柱国;若余官,汝慎勿谢。”及进见,帝授以仪同及开府,皆不谢。帝曰:“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得于其婿而惜官乎!今授汝柱国。”敏乃拜而蹈舞。 八月,丁卯朔,⽇有食之。 长沙王叔坚未之江州,复留为司空,实夺之权。 壬午,隋遣尚书左仆 ![]() 九月,癸丑,隋大赦。 冬,十月,甲戌,隋废河南道行台省,以秦王俊为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隶焉。 丁酉,立皇弟叔平为湘东王,叔敖为临贺王,叔宣为 ![]() ![]() 戊戌,侍中建昌侯徐陵卒。 癸丑,立皇弟叔俭为安南王,叔澄为南郡王,叔兴为沅陵王,叔韶为岳山王,叔纯为新兴王。 十一月,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隋。帝闻隋主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大骇曰:“吾不 ![]() 隋既班律令,苏威屡 ![]() 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満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多;吏卒增培,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家国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苏威亦请废郡。帝从之。甲午,悉罢诸郡为州。 十二月,乙卯,隋遣兼散骑常侍曹令则、通直散骑常侍魏澹来聘。澹,收之族也。 丙辰,司空长沙王叔坚免。叔坚既失恩,心不自安,乃为厌媚,醮⽇月以求福。或上书告其事,帝召叔坚,囚于西省,将杀之,令近侍宣敕数之。叔坚对曰:“臣之本心,非有他故,但 ![]() 隋以上柱国窦荣定为右武卫大将军。荣定 ![]() ![]() 帝以李穆功大,诏曰:“法备小人,不防君子。太师申公,自今虽有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 礼部尚书牛弘请立明堂,帝以时事草创,不许。 帝览刑部奏,断狱数犹至万。以为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又敕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千余条,唯定留五百条,凡十二卷。自是刑网简要,疏而不失。仍置律博士弟子员。 隋主以长安仓廪尚虚,是岁,诏西自蒲、陕,东至卫、汴,⽔次十三州,募丁运米。又于卫州置黎 ![]() 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治书侍御史柳彧上表曰:“昔汉光武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任职。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千子为巳州刺史。千子前任赵州,百姓歌之曰:‘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千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帝善之。千子竟免。 彧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谏曰:“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是谓钦明。舜任五臣,尧咨四岳,垂拱无为,天下以治。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比见陛下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取判天旨,闻奏过多。乃至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伏愿察臣至言,少减烦务,若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伏愿详决,自余细务,责成所司;则圣体尽无疆之寿,臣下蒙覆育之赐。”上览而嘉之,因曰:“柳彧直士,国之宝也!” 彧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然灯游戏,奏请 ![]() ![]() ![]() 段译 ⾼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辛丑、581) 陈纪九 陈宣帝太建十三年(辛丑,公元581年) [1]舂,正月,壬午,以晋安王伯恭为尚书左仆 ![]() ![]() [1]舂季,正月,壬午(初一),陈朝任命晋安王陈伯恭为尚书左仆 ![]() ![]() [2]周改元大定。 [2]北周静帝改年号为大定。 [3]二月,甲寅,隋王始受相国、百揆、九锡,建台置官。丙辰,诏进王妃独孤氏为王后,世子勇为太子。 [3]二月,甲寅(初四),隋王杨坚始接受相国、统辖百官的职务和九锡礼仪,并建立隋国台省、设置官吏。丙辰(初六),北周静帝诏令进封隋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隋王世子杨勇为太子。 开府仪同大将军庾季才,劝隋王宜以今月甲子应天受命。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亦劝之。于是周主下诏,逊居别宮。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册,大宗伯赵奉皇帝玺绂,禅位于隋。隋主冠远游冠;受册、玺,改服纱帽、⻩袍;⼊御临光殿,服兖冕,如元会之仪。大赦,改元开皇。命有司奉舂册祀于南郊。遣少冢宰元孝矩代太子勇镇洛 ![]() 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庾季才劝说隋王杨坚应该在本月甲子⽇顺应天命,接受皇位。太傅李穆、开府仪同大将军卢贲也向杨坚劝进。于是,北周静帝颁下诏书,让位迁居别宮。甲子(十四⽇),北周静帝命令兼太傅杞公宇文椿捧着册书,大宗伯赵捧着皇帝的玺印,禅位于隋王杨坚。隋文帝戴着远游冠,接受了册书、御玺,又改戴⽩纱帽,穿上⻩袍;然后进⼊临光殿,再戴上冠冕,穿上衮服,按照皇帝每年正月初一朝见百官群臣的元会礼仪登基称帝。隋文帝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皇。并命令有关员官捧着册书前往南郊祭天,禀告上天隋已承天受命。又派遣小冢宰元孝矩替代太子杨勇镇守洛 ![]() 少內史崔仲方劝隋主除周六官,依汉、魏之旧,从之。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內史、秘书、內侍五省。御史、都⽔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司统职。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以酬勤劳;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以加文武官之有德声者。改侍中为纳言。以相同司马⾼为尚书左仆 ![]() 小內史崔仲方劝说隋文帝废除北周建立的六官制度,而恢复汉、魏旧制,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隋朝设置了太师、太傅、太保三师和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以及尚书、门下、內史、秘书、內侍五省,御史、都⽔二台,太常等十一寺,左、右卫等十二府,以分别执掌和统领各类职事政务。又设置了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爵,用来酬劳勤苦和立功的将帅;设置了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用来加封有德行和声望的文武大臣。还将门下长省官侍中改称纳言。任命原相国府司马⾼为尚书左仆 ![]() 乙丑,追尊皇考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丙寅,修庙社。立王后独孤为皇后,王太子勇为皇太子。丁卯,以太尉赵为尚书右仆 ![]() 乙丑(十五⽇),隋文帝诏令追尊皇考杨忠为武元皇帝,庙号太祖;皇妣吕氏为元明皇后。丙寅(十六⽇),又诏令修建祖庙社庙。同时,册立原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丁卯(十七⽇),任命太尉赵为尚书右仆 ![]() 初,刘、郑矫诏以隋主辅政,杨后虽不预谋,然以嗣子幼冲,恐权在他族,闻之,甚喜。后知其⽗有异图,意颇不平,形于言⾊,及禅位,愤惋逾甚。隋主內甚愧之,改封乐平公主,久之, ![]() 起初,刘、郑译假传北周天元皇帝诏命引用隋文帝辅政,天元杨皇后虽崐然没有参预谋划,却因为静帝年幼,恐怕权政落⼊别族手中,所以听说杨坚辅政非常⾼兴。后来杨皇后察觉到她⽗亲怀有异图,密谋篡权,心中愤愤不平,往往从言语态度上表现出来;及至北周静帝禅位于隋文帝,她异常愤怒和悲伤。隋文帝也 ![]() 隋主与周载下大夫北平荣建绪有旧,隋主将受禅,建绪为息州刺史;将之官,隋主谓曰:“且踌躇,当共取富贵。”建绪正⾊曰:“明公此旨,非仆所闻。”及即位,来朝,帝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 位非除广,情类杨彪。”帝怒曰:“朕虽不晓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 隋文帝和原北周载师下大夫北平人荣建绪有 ![]() ![]() 上柱国窦毅之女,闻隋受禅,自投堂下,抚膺太息曰:“恨我不为男子,救舅氏之患!”毅及襄 ![]() 原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得知隋文帝接受了禅让后,气愤得扑倒在殿阶下,捶 ![]() ![]() ![]() ![]() 虞庆则劝隋主尽灭宇文氏,⾼、杨惠亦依违从之,李德林固争,以为不可,隋主作⾊曰:“君书生,不⾜与议此!”于是周太祖孙谯公乾恽、冀公绚,闵帝子纪公,明帝子公贞、宋公实,⾼祖子汉公赞、秦公贽、曹公允、道公充、蔡公兑、荆公元,宣帝子莱公衍、郢公术皆死。德林由此品位不进。 內史监虞庆则劝说隋文帝斩尽杀绝北周帝室宇文氏,尚书左仆 ![]() [4]乙亥,上耕藉田。 [4]乙亥(二十五⽇),南陈宣帝亲自耕种藉田。 [5]隋主封其弟邵公慧为滕王,安公 ![]() [5]隋文帝封皇弟邵公杨慧为滕王、安公杨 ![]() [6]隋主赐李穆诏曰:“公既旧德,且又⽗ ![]() [6]随文帝赐给并州总管李穆诏书说:“您既素有德望,并且又是家⽗的同辈好友。您劝我顺天受命的来函,我不敢违背。已经于本月十三⽇恭承天命,登上帝位。”不久李穆自并州⼊朝,文帝即任命李穆为太师,。特许他在朝拜时不称名。李穆的子孙即使还在襁褓之中,也一律授予仪同三司。因此,李穆一门手持牙笏⾝居官位的多达一百余人,贵盛无比。隋文帝又任命上柱国窦炽为太傅、幽州总管于翼为太尉。李穆上表请求辞职归养,隋文帝下诏书说:“古代姜太公吕尚以百岁⾼龄辅佐周文王、武王成就王业,张苍以⽩发老人担任汉文帝的丞相,⾼才伟人佐命当世,不能拘泥于常礼。”于是以李穆年事已⾼,敕免崐除正常朝会。遇有军国大事,朝廷派人到府上征询他的意见。 美 ![]() ![]() ![]() 美 ![]() ![]() [7]丁丑,隋以晋王广为并州总管。三月,戊子,以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和州刺史河南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隋主有并 ![]() ![]() [7]丁丑(二十七⽇),隋朝任命晋王杨广为并州总管。三月,戊子(疑误),又任命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守广陵;任命和州刺史河南人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守庐江。当时隋文帝有 ![]() 戊戌,以太子少保苏威兼纳言、度支尚书。 戊戌(疑误),隋朝任命太子少保苏威兼任纳言、度支尚书。 初,苏绰在西魏,以国用不⾜,制征税法颇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驰之!”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隋主悉从之,渐见亲重,与⾼参掌朝政。帝尝怒一人,将杀之;威⼊进谏,帝不纳,将自出斩之,威当帝前不去;帝避之而出,威又遮止。帝拂⾐而⼊,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赐马二匹,钱十余万,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当初,苏绰在西魏时,因为经常国用不⾜,所以制定的税收很重。颁行后他慨然叹道:“我今天所制定的重税法,就譬如张満的弓,只是为了在战 ![]() 治书侍御史定安梁毗,以威兼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帝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威若逢 ![]() 治书侍御史定安人梁毗认为苏威一⾝兼领五项职务,安于繁碎,眷恋于烦杂,没有举荐贤才接替自己的念头,于是就上表弹劾他,隋文帝说:“苏威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而且志向远大,抱负不凡,你为何突然提出要他让贤?”并因此对百官朝臣说:“苏威如果没有遇到我,就无法施展他的抱负;我如果没有苏威,又如何能够推行安邦定国之道呢?清河公杨素虽然辩才无崐双,至于博古通今,辅助我宣扬教化,就远不能和苏威相比。苏威如果遭逢 ![]() ![]() ⾼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帝 ![]() ![]() 尚书左仆 ![]() ![]() 太子左庶子卢贲,以、威执政,心甚不平,时柱国刘亦被疏忌。贲因讽及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谋黜、威,五人相与辅政。又以晋王广有宠于帝,私谓太子曰:“贲 ![]() ![]() 太子左庶子卢贲因为⾼、苏威执掌朝政,心中愤愤不平。当时柱国刘也受到隋文帝的猜忌和疏远,于是卢贲就暗中鼓动刘以及上柱国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人密谋废黜⾼、苏威,由他们五人共同辅政。同时,卢贲又因为晋王杨广正受到隋文帝的宠 ![]() ![]() [8]庚子,隋诏前代品爵,皆依旧不降。 [8]庚子(疑误),隋文帝颁下诏令,百官大臣凡在前代北周所受封的官品爵位,都仍旧不予降低。 [9]丁未,梁主遣其弟太宰岩⼊贺于隋。 [9]丁未(疑误),后梁国主派遣弟弟太宰萧岩⼊隋庆贺。 [10]夏,四月,辛巳,隋大赦。戊戌,悉放太常散乐为民,仍 ![]() [10]夏季,四月,辛巳(初二),隋朝大赦天下罪人。戊戌(十九⽇),全部释放录属于太常寺演奏散乐的乐户为平民百姓,但仍然 ![]() [11]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聘于周。辛丑,至长安,隋已受禅,隋主致之介国。 [11]陈朝派遣散骑常侍韦鼎、兼通直散骑常侍王到北周聘问。辛丑(二十二⽇),韦鼎等人到达长安,当时隋朝已接受了北周的禅让,于是隋文帝就把他们送到北周静帝受封的介国。 [12]隋主召汾州刺史韦部冲为眯兼散骑常侍。时发稽胡筑长城,汾州胡千余人,在涂亡叛。帝召冲问计,对曰:“夷狄之 ![]() [12]隋文帝征召汾州刺史韦冲⼊朝,任命他为兼散骑常侍。当时征发稽胡族修筑长城,汾州胡人有一千多人在征发途中叛逃。隋文帝召见冲问计,韦冲回答说:“夷狄之族反复无常,都是由于州郡长官不称职造成的。我请求前去以理安抚他们,这样可不劳用兵而平定叛 ![]() [13]五月,戊午,隋封邗公雄为广平王,永康公弘为河间王。雄,⾼祖之族子也。 [13]五月,戊午(初十),隋朝封邗公杨雄为广平王,永康公杨弘为河间王。杨雄是⾼祖杨坚的族子。 [14]隋主潜害周静帝而为之举哀,葬于恭陵;以其族人洛为嗣。[14]隋文帝暗害了北周静帝,并为他举行了葬礼,把他埋葬在恭陵;然后以静帝的族人宇文洛为他的后代。 [15]六月,癸未,隋诏郊庙冕服必依《礼经》。其朝会之服、旗帜、牺牲皆尚⾚,戎服以⻩,常服通用杂⾊。秋,七月,乙卯,隋主始服⻩,百僚毕贺。于是百官常服,同于庶人,皆著⻩袍;隋主朝服亦如之,唯以十三环带为异。 [15]六月,癸未(二十九⽇),隋文帝诏令內外百官,在郊祀上天和庙祭先祖时,冠冕服饰都必须依据《礼经》;在朝会时所穿的朝服和家国所用的各种旗帜、祭祀所用的牲畜都崇尚红⾊,将帅兵士的军服使用⻩⾊,官吏平民的常服通用杂⾊。秋季,七月乙卯(初八),隋文帝首次穿⻩⾊⾐服,百官群臣都表示祝贺。于是百官大臣的常服与庶民百姓相同,都穿⻩袍;隋文帝的朝服也是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系以十三环金带。 [16]八月,壬午,隋废东京官。 [16]八月,壬午(初五),隋朝废除东京洛 ![]() [17]吐⾕浑寇凉州,隋主遣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步骑数万击之。谐击破吐⾕浑于丰利山,又败其太子可博汗于青海,俘斩万计。吐⾕浑震骇,其王侯三十人各帅所部来降。吐⾕浑可汁夸吕帅亲兵远循。隋主以其⾼宁王移兹裒为河南王,使统降众。以元谐为宁州刺史,留行军总管贺娄子⼲镇凉州。 [17]吐⾕浑犯侵凉州,隋文帝派遣行军元帅乐安公元谐等统率步、骑兵数万人反击吐⾕浑。乐谐率军先在丰利山打败吐⾕浑军队,又在青海湖打败吐⾕浑太子可博汗,共俘虏、斩杀一万多人。于是吐⾕浑举国震骇,共有王、侯三十人各自率领部落前来投降。吐⾕浑可汗夸吕带领亲兵逃奔远方。隋文帝封吐⾕浑⾼宁王移兹裒为河南王,让他统领归降的吐⾕浑部族。又任命元谐为宁州刺史,留下行军总管贺娄子⼲镇守凉州。 [18]九月,庚午,将军周罗攻隋故墅,拔之。萧摩诃攻江北。 [18]九月,庚午(二十四⽇),陈朝将军周罗率军攻打隋朝的故墅城,并夺取了它。萧摩诃也率军攻打隋江北地区。 [19]隋奉车都尉于宣敏奉使巴、蜀还,奏称:“蜀土沃饶,人物殷⾩,周德之衰,遂成戎首。宜树建藩屏,封殖子孙。”隋主善之。辛未,以越王秀为益州总管,改封蜀王。宣敏,谨之孙也。 [19]隋朝奉车都尉于宣敏奉命出使巴、蜀还朝,上奏说:“蜀地土壤沃饶,人才辈出,物产丰富,因为周朝衰败,于是王谦得以在那里起兵作 ![]() [20]隋以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并为行军元帅,发兵⼊寇;命尚书左仆 ![]() [20]隋朝任命上柱国长孙览、元景山同为行军元帅,发兵攻打南陈;又下令尚书左仆 ![]() [21]初,周、齐所铸钱凡四等,及民间私钱,名品甚众,轻重不等。隋主患之,更铸五铢钱,背、面、⾁、好皆有周郭,每一千重四斤二两。悉 ![]() [21]当初,北周、北齐官府所铸造的钱币先后共有四种,加上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名称和品种很多,轻重也不一样。隋文帝对此深为忧虑,于是下令重新铸造五铢钱。所铸钱的背面、正面、钱⾝、钱孔的边缘都有起凸的轮廓,每一千枚重四斤二两。完全 ![]() [22]隋郑译以上柱国归第,赏赐丰厚。译自以被疏,呼道士醮章祈福,为婢所告,以为巫蛊,译又与⺟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隋主下诏曰:“译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无所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 ![]() [22]隋朝郑译以上柱国退休归家养老,隋文帝给予他丰厚的赏赐。郑译自认为被文帝疏远,于是请来道士设坛做法事,为他消灾祈福。事情被他家的婢女告发,被认为是巫师诅咒;郑译又因为和⺟亲分开居住,也遭到御史台弹劾,因此销除了郑译的所有官爵。隋文帝还下诏书说:“如果把郑译留在世上,他就成了不守臣道的人;如果把他处死于朝,他到了 ![]() ![]() ![]() ![]() [23]初,周法比于齐律,烦而不要,隋主命⾼、郑译及上柱国杨素、率更令裴政等更加修定。政练习典故,达于从政,乃采魏、晋旧律,下至齐、梁,沿⾰重轻,取其折衷。时同修者十余人,凡有疑滞,皆取决于政。于是去前世枭、及鞭法,自非谋叛以上,无收族之罪。始制死刑二,绞、斩;流刑三,自二千里至三千里;徒刑五,自一年至三年;杖刑五,自六十至百;笞刑五,自十至五十。又制议、请、减、赎、官当之科以优士大夫。除前世讯囚酷法,考掠不得过二百;枷杖大小,咸有程式。民有枉屈,县不为理者,听以次经郡及州;若仍不为理,听诣阙伸诉。 [23]当初,北周的法令和北齐相比,条文烦琐而不得要领,于是隋文帝下令⾼、郑译以及上柱国杨素、率更令裴政等人重新加以修订。裴政 ![]() 冬,十月,戊子,始行新律。诏曰:“夫绞以致毙,斩则殊彤,除恶之体,于斯已极。枭首、⾝,义无所取,不益惩肃之理,徒表安忍之怀。鞭之为用,残剥肤体,彻骨侵肌,酷均脔切。虽云往古之式,事乖仁者之刑。枭、及鞭,并令去之。贵带砺之书,不当徒罚;广轩冕之荫,旁及诸亲。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余以轻代重,化死为生,条目甚多,备于简策。杂格、严科,并宜除削。”自是法制遂定,后世多遵用之。 冬季,十月,戊子(十二⽇),隋朝开始执行新律。隋文帝下诏书说:“绞刑可致人毙命,斩刑能使人⾝首异处,除灭作恶的罪犯,这样做已经是非常严厉了。前代的枭首、⾝等极刑,于道义上讲并不可取,因为它并不具有惩恶肃纪的功能,只不过表现了忍残苛刻的心 ![]() 隋主尝怒一郞,于殿前笞之。谏议大夫刘行本进曰:“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少宽之。”帝不顾。行本于是正当帝前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若非,当致之于理。”因置笏于地而退。帝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行本,之兄子也。 隋文帝曾经恼怒一位郞官,就下令在殿前笞打他。谏议大夫刘行本上奏说:“此人平时为官清廉,现在所犯过错又小,希望能够宽免他。”文帝置之不理。刘行本于是站在文帝面前说:“陛下不以我不肖,把我安置在您的⾝边任职,我说的如果对,陛下怎能不听从;我说的如果不对,陛下可将我送到大理寺治罪。”说着就把朝会用的笏板扔在地上,想要退朝以示议抗。于是隋文帝郑重向刘行本道歉,赦免了被笞打的郞官,刘行本是刘的侄子。 独孤皇后,家世贵盛而能谦恭,雅好读书,言事多与隋主意合,帝甚宠惮之,宮中称为“二圣”帝每临朝,后辄与帝方辇而进,至阁乃止。使宦官伺帝,政有所失,随即匡谏。候帝退朝,同反燕寝。有司奏称:“《周礼》百官之 ![]() ![]() ![]() ![]() ![]() 隋文帝皇后独孤氏的家族世代尊贵昌盛。但她 ![]() ![]() ![]() ![]() ![]() ![]() 然帝惩周氏之失,不以权任假借外戚,后兄弟不过将军、刺史。帝外家吕氏,济南人,素微 ![]() ![]() 但是,隋文帝 ![]() ![]() ![]() ![]() [24]壬辰,隋主如岐州。 [24]壬辰(十六⽇),隋文帝驾幸岐州。 岐州刺史定安梁彦光,有惠政,隋主下诏褒美,赐束帛及御伞,以厉天下之吏;久之,徙相州刺史。岐俗质厚,彦光以静镇之,奏课连为天下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自齐亡,⾐冠士人多迁⼊关,唯工商乐户移实州郭,风俗险,好兴谣讼,目彦光为“著帽饧”帝闻之,免彦光官。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自请复为相州,帝许之。豪猾闻彦光再来,皆嗤之。彦光至,发 ![]() ![]() 岐州刺史定安人梁彦光治理有政绩,隋文帝下诏书予以表扬,并且赏赐给他一束绢帛和一把御伞,以勉励天下的官吏。过了一段时间,又调梁彦光为相州刺史。岐州民风质朴纯厚,梁彦光无为而治,每年上奏报给朝廷的户口、垦田和赋税都是国全第一。及至迁为相州刺史后,仍然采用在岐州的治理办法。但是相州治所邺城自北齐灭亡以来,⾐冠士大夫多迁⼊关中居住,只有那些手工业者、商人、乐户都迁居邺城,因此民风险诈刻薄,人们喜 ![]() ![]() ![]() ![]() 时又有相州刺史陈留樊叔略,有异政,帝以玺书褒美,班示天下,征拜司农。 当时又有相州刺史陈留人樊叔略,因为有特别突出的政绩,隋文帝颁下玺书于国全表扬他,并征召他⼊朝拜授司农卿。 新丰令房恭懿,政为三辅之最,帝赐以粟帛。雍州诸县令朝谒,帝见恭崐懿,必呼至榻前,咨以治民之术。累迁德州司马。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志存体国, ![]() 新丰县令房恭懿的政绩是三辅地区最好的,于是隋文帝赏赐给他粟米绢帛。每当雍州所属县令朝谒天子时,文帝见到房恭懿,一定把他叫到坐榻前,向他征询治理百姓的方略。并多次加以提拔,后任命他为德州司马。隋文帝还对各州朝集使说:“房恭懿一心想着家国, ![]() ![]() [25]十一月,丁卯,隋遣兼散骑侍郞郑来聘。 [25]十一月,丁卯(二十三⽇),隋文帝派遣兼散骑侍郞郑到陈朝聘问。 [26]十二月,庚子,隋主还长安,复郑译官爵。 [26]十二月,庚子(二十五⽇),隋文帝返回长安,恢复了郑译的官爵。 [27]广州刺史马靖,得岭表人心,兵甲精练,数有战功。朝廷疑之,遣吏部侍郞萧引观靖举措,讽令送质,外托收督赕物,引至番禺。靖即遣弟子⼊质。 [27]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地区深得人心,手下兵強马壮,屡立战功。朝廷因此猜疑他,派吏部侍郞萧引前去观察他的动静,并含蓄提出让他向朝廷送 ![]() ![]() [28]是岁,隋主诏境內之民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时俗随风而靡,民间佛书,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28]这一年,隋文帝下诏听任黎民百姓出家为僧,并下令按人口出钱,营造佛经、佛像。于是社会风气随风而倒,崇尚佛教,民间的佛教书籍,多于《六经》几十、几百倍。 [29]突厥佗钵可汁病且卒,谓其子庵逻曰:“吾兄不立其子,委位于我。我死,汝曹当避大逻便。”及卒,国人将立大逻便。以其⺟ ![]() ![]() [29]突厥佗钵可汗病重将死,对儿子庵逻说:“我哥哥木杆可汗没有立他的儿子大逻便,而传位于我。我死后,你们兄弟应该让位于大逻便。”佗钵可汗去世后,突厥国人将要拥立大逻便为可汗。但是因为他的⺟亲出⾝微 ![]() ![]() 隋主既位,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灭,⽇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雠。沙钵略谓其臣曰:“我,周之亲也。今隋主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乃与故齐营州刺史⾼宝宁合兵为寇。隋主患之,崐敕缘边修保障,峻长城,命上柱国武威 ![]() 隋文帝即位后,对突厥的礼遇冷淡,突厥非常怨恨。千金公主因为隋朝灭了自己的宗族 ,⽇夜向沙钵略进言,请他为北周宇文氏复仇。于是沙钵略对他的大臣们说:“我是周室的亲戚,现在隋文帝代周自立,而我却不能制止,还有何面目再见夫人可贺敦呢?”于是突厥与原北齐营州刺史⾼宝宁合兵来⼊侵。隋文帝忧惧,就下敕书令沿边增修要塞屏障,加固长城,又任命上柱国武威人 ![]() 初,奉车都尉长孙晟送千金公主⼊突厥,突厥可汗 ![]() ![]() ![]() ![]() 当初,奉车都尉长孙晟奉命送北周千金公主⼊突厥成婚,突厥可汗 ![]() ![]() 及突厥⼊寇,晟上书曰:“今诸夏虽安,戎虏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相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有以攘之。玷厥之于摄图,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属,內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 ![]() ![]() ![]() ![]() ![]() 及至突厥兴兵⼊侵,长孙晟上书说:“现在华夏虽然定安,但是北方突厥仍然不遵王命。如果兴兵讨伐,条件还不成 ![]() ![]() ![]() ![]() ![]() ![]() ![]() ![]() [30]始兴王叔陵,太子之次弟也,与太子异⺟,⺟曰彭贵人。叔陵为江州刺史, ![]() ![]() ![]() ![]() [30]陈朝始兴王陈叔陵是太子陈叔宝的二弟,与太子同⽗异⺟,他的生⺟是彭贵人。陈叔陵任江州刺史, ![]() ![]() ![]() ![]() ![]() ![]() 十四年(壬寅、582) 十四年(壬寅,公元582年) [1]舂,己酉,正月,上不豫,太子与始兴王叔陵、长沙王叔坚并⼊侍疾。叔陵 ![]() ![]() ![]() ![]() ![]() [1]舂季,正月,己酉(初五),陈宣帝患病,太子陈叔宝与始兴王陈叔陵、长沙王陈叔坚一同⼊宮侍疾。陈叔陵心怀不轨,对掌管药品的官吏下令说:“切药草的刀太钝了,应该磨一磨。”甲寅(初十),陈宣帝去世。仓促之际,陈叔陵命令左右随从到宮外取剑,随从没有明⽩他的用意,取来他朝服上作为装饰用的木剑进呈,陈叔陵见了大怒。陈叔坚在一旁,看到了陈叔陵的所作所为,怀疑将有变故,于是就暗中监视陈叔陵的举动。乙卯(十一⽇),陈宣帝遗体⼊殓,太子俯伏痛哭。陈叔陵乘机 ![]() ![]() ![]() ![]() ![]() 时众军并缘江防守,台內空虚。叔坚⽩柳后,使太子舍人河內司马申,以太子命召右卫将军萧摩诃⼊见受敕,帅马步数百趣东府,屯城西门。叔陵惶恐,遣记室韦谅送其鼓吹与摩诃,谓曰:“事捷,必以公为台辅。”摩诃绐报之曰:“须 王心膂节将自来,方敢从命。”叔陵遣其所亲戴温、谭骐诣摩诃,摩诃执以送台,斩其首,徇东城。 当时陈朝军队都被部署在沿江一带防守,宮廷內兵力空虚。陈叔坚启奏柳皇后,派遣太子舍人河內人司马申以太子的名义征召右卫将军萧摩诃⼊宮接受敕令,统率步、骑兵数百人进军东府城,部署在城西门外。陈叔陵惶恐不安,派遣记室参军韦谅把他的鼓吹仪仗送给萧摩诃,并对他说:“如果你帮助我举事成功,我一定任命你为辅政大臣。”萧摩诃骗韦谅说:“必须让始兴王的心腹大将亲自来说,我才能听从命令。”于是陈叔陵又派亲信戴温、谭骐来到萧摩诃军营,被萧摩诃抓起来送往台省,斩首后于东府城示众。 叔陵自知不济,⼊內,沈其妃张氏及宠妾七人于井,帅步骑数百自小航渡崐, ![]() ![]() ![]() ![]() 陈叔陵自知不能成功,于是回到府內,把妃子张氏和宠妾七人沉⼊井中溺死,然后率领步、骑数百人从小航渡过秦淮河,想要逃往新林,再乘船投奔隋朝。走到⽩杨路,遭到府政军队截击。陈伯固看见朝廷大军来到,就躲进街巷想独自逃命,陈叔陵发现后驱马拔刀追赶,陈伯固只好又和他一起返回。陈叔陵的部下丢盔弃甲,纷纷溃逃。萧摩诃的马容陈智深 ![]() ![]() ![]() ![]() 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大赦。 丁巳(十三⽇),陈朝皇太子陈叔宝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2]辛酉,隋置河北道行台于并州,以晋王广为尚书令;置西南道行台于益州,以蜀王秀为尚书令。隋主惩周氏孤弱而亡,故使二子分莅方面。以二王年少,盛选贞良有才望者为之僚佐;以灵州刺史王韶为并省右仆 ![]() [2]辛酉(十七⽇),隋朝在并州设置河北道行台,任命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又在益州设置西南道行台,任命蜀王杨秀为尚书令。隋文帝 ![]() ![]() 初,李雄家世以学业自通,雄独习骑 ![]() 当初,李雄的家族世代都是通过儒学而获取功名的,只有李雄喜 ![]() ![]() ![]() 二王 ![]() 晋王杨广、蜀王杨秀经常想违犯制度规定追求奢侈享受,王韶、元岩总是拒绝执行二王的指令,或者自锁请罪,或者闯进去切实劝谏。因此二王非常惧怕他们,凡事总是先与他们商议后再去实行,不敢做违法 ![]() 又以秦王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领关东兵。 隋朝又任命秦王杨俊为河南道行台尚书令、洛州刺史,统领关东地区的军队。 [3]癸亥,以长沙王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封绥远公,始兴王家金帛累巨万,悉以赐之。以司马申为中书通事舍人。 [3]癸亥(十九⽇),陈朝任命长沙王陈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封爵绥远公,并把始兴王陈叔崐陵的万贯家产全都赏赐给他。又任命司马申为中书通事舍人。 乙丑,尊皇后为皇太后。时帝病创,卧承香殿,不能听政。太后居柏梁殿,百司众务,皆决于太后,帝创愈,乃归政焉。 乙丑(二十一⽇),陈后主诏令尊称柳皇后为皇太后。当时陈后主伤势很重,居住在承香殿休养,不能临朝听政。于是皇太后就住在柏梁殿,百官大臣禀奏的国事政务,都由皇太后裁决处理。直到陈后主伤势痊俞,皇太后才归政于他。 丁卯,封皇弟叔重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 丁卯(二十三⽇),陈后主封弟弟陈叔重为始兴王,作为昭烈王陈道谈的后嗣。 [4]隋元景山出汉口,遣上开府仪同三司邓孝儒将卒四千攻甑山。镇将军陆纶以舟师救之,为孝儒所败;口、甑山、沌 ![]() [4]隋朝行军元帅元景山率军出兵汉口,派遣上开府仪同三司邓孝儒率军四千人巩打甑山。陈朝镇将陆纶率领⽔军前往救援,被邓孝儒打败,于是口、甑山、沌 ![]() [5]己巳,立妃沈氏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俨为寻 ![]() ![]() ![]() [5]己巳(二十五⽇),陈后主册立妃子沈氏为皇后。辛未(二十七⽇),又册封皇弟陈叔俨为寻 ![]() ![]() ![]() [6]隋⾼奏,礼不伐丧;二月,己丑,隋主诏等班师。 [6]隋朝尚书左仆 ![]() ![]() [7]三月,己巳,以尚书左仆 ![]() ![]() ![]() [7]三月,己巳(二十五⽇),陈朝任命尚书左仆 ![]() ![]() ![]() [8]夏,四月,庚寅,隋大将军韩僧寿破突厥于 ![]() [8]夏季,四月,庚寅(十一⽇),隋朝大将军韩僧寿在 ![]() [9]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为太子。胤,孙姬之子,沈后养以为子。 [9]丙申(十七⽇),陈后主册立皇子永康公陈胤为皇太子。陈胤是孙姬的儿子,沈皇后养为己子。 [10]五月,己未,⾼宝宁引突厥寇隋平州,突厥悉发五可汁控弦之士四十万⼊长城。 [10[五月,己未(十六⽇),原北齐营州刺史⾼宝宁带领突厥军队进犯隋朝平州,突厥出动了五个可汗的全部军队共四十万人侵⼊长城以南。 [11]壬戌,隋任穆公于翼卒。 [11]壬戌(十九⽇),隋朝任穆公于翼去世。 [12]甲子,隋更命传国玺曰:“受命玺。” [12]甲子(二十一⽇),隋朝改传国玺名为受命玺。 [13]六月,甲申,隋遣使来吊。 [13]六月,甲申(十二⽇),隋朝派遣使者到陈朝吊唁。 [14]乙酉,隋上柱国李光败突厥于马邑。突厥又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败之于洛可。 [14]乙酉(十三⽇),隋朝上柱国李光在马邑打败突厥军队。突厥军队又进犯兰州,被隋朝凉州总管贺娄子⼲在可洛打败。 [15]隋主嫌长安城制度狭小,又宮內多妖异。纳言苏威劝帝迁都,帝以初受命,难之;夜,与威及⾼共议。明旦,通直散骑庾秀才奏曰:“臣仰观乾象,俯察图记,必有迁都之事。且汉营此城,将八百岁,⽔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帝愕然,谓、威曰:“是何神也!”太师李穆亦上表请迁都。帝省表曰:“天道聪明,已有征应;太师人望,复抗此崐请;无不可矣。”丙申,诏⾼等创造新都于龙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恺有巧思,领营新都副监。恺,忻之弟也。 [15]隋文帝嫌长安宮城的规模狭小,而且宮中经常出现妖妄怪异现象。纳言苏威劝文帝迁都,文帝因为受命登基不久,不宜轻动,因此 ![]() ![]() [16]秋,七月,辛未,大赦。 [16]秋季,七月,辛未(二十九⽇),陈朝大赦天下。 [17]九月,丙午,设无大会于太极殿,舍⾝及乘舆御服。大赦。 [17]九月,丙午(初五),陈朝在太极殿举行佛教布施天下的无遮大法会,陈后主舍⾝寺庙并捐献了天子的舆车、⾐服,又大赦天下。 [18]丙午,以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将军、刺史如故。 [18]丙午(初五),陈朝任命长沙王陈叔坚为司空,他的骠骑将军、扬州刺史职务仍旧。 [19]冬,十月,癸酉,隋太子勇屯兵咸 ![]() [19]冬季,十月,癸酉(初三),隋朝皇太了杨勇率军驻扎咸 ![]() [20]十二月,丙子,隋命新都曰大兴城。 [20]十二月,丙子(初七),隋朝命名新都为大兴城。 [21]乙酉,隋遣沁源公虞庆则屯弘化以备突厥。 [21]乙酉(十六⽇),隋朝派遣沁源公虞庆则率军驻扎弘化郡以防备突厥。 行军总管达奚长儒将兵二千,与突厥沙钵略可汗遇于周,沙钵略有众十余万,军中大惧。长儒神⾊慷慨,且战且行,为虏所冲,散而复聚,四面抗拒。转斗三⽇,昼夜凡十四战,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骨见,杀伤万计。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被五疮,通中者二;其战士死者什八九。诏以长儒为上柱国,余勋回授一子。 隋朝行军总管达奚长儒率军两千人,与突厥沙钵略可汗在周相遇,沙钵略的军队有十万多人,隋军官兵大为恐惧。达奚长儒神⾊慷慨 ![]() ![]() 时柱国冯昱屯乙弗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守临洮,上柱国李崇屯幽州,皆为突厥所败。于是突厥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寇,武威、天⽔、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 当时隋朝柱国冯昱率军驻扎乙弗泊,兰州总管叱列长叉率军镇守临洮,上柱国李崇率军驻扎幽州,他们都被突厥打败。于是突厥纵兵从木硖、石门分两路⼊侵,武威、天⽔、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的牲畜都被劫掠一空。 沙钵略更 ![]() ![]() 沙钵略可汗还想进一步南侵,达头可汗不从,率部退去。长孙晟又游说沙钵略可汗的儿子染⼲,染⼲谎报沙钵略说:“铁勒等部族起兵造反,打算袭击您的牙帐。”沙钵略害怕了,于是回兵出塞退去。 [22]隋主既立,待遇梁主,恩礼弥厚。是岁,纳梁主女为晋王妃,又 ![]() ![]() 长城公上至德元年(癸卯、583) 陈长城公至德元年(癸卯,公元583年) [1]舂,正月,庚子,隋将⼊新都,大赦。 [1]舂季,正月,庚子(初一),隋朝将要迁⼊新都大兴城,大赦天下。 [2]壬寅,大赦,改元。 [2]壬寅(初三),陈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至德。 [3]初,上病创,不能视事,政无大小,皆决于长沙王叔坚,权倾朝廷。叔坚颇骄纵,上由是忌之。都官尚书山 ![]() [3]当初,陈后主由于受伤,不能处理政事,朝廷的大小政事都由长沙王陈叔坚裁决处理,陈叔坚因此权倾朝廷。陈叔坚十分骄横,因此受到陈后主的猜忌。都官尚书山 ![]() [4]癸卯,立皇子深为始安王。 [4]癸卯(初四),陈后主封皇子陈深为始安王。 [5]二月,己巳朔,⽇有食之。 [5]二月,己巳朔(初一),出现⽇食。 [6]癸酉,遣兼散骑常侍贺彻等聘于隋。 [6]癸酉(初五),陈朝派遣兼散骑常侍贺彻等人到隋朝聘问。 [7]突厥寇隋北边。 [7]突厥兴兵犯侵隋朝北部边境。 [8]癸巳,葬孝宣皇帝于显宁陵,庙号⾼宗。 [8]癸巳(二十五⽇),陈朝葬孝宣皇帝于显宁陵,庙号为⾼宗。 [9]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既掌机密,颇作威福,多所谮毁。能候人主颜⾊,有忤己者,必以微言谮之;附己者,因机进之。是以朝廷內外,皆从风而靡。 [9]陈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司马申掌管机密后,恣意作威作福,经常向陈后主诬谄诽谤别人。他善于观察陈后主的脸⾊行事,百官大臣如有不顺从自己的,必定进谗言加以诬陷;如有依附于自己的,就会相机加以荐用,因此,朝廷內外随风而倒,莫不奉承巴结司马申。 上 ![]() ![]() ![]() ![]() 陈后主打算任用侍中、吏部尚书⽑喜为尚书仆 ![]() ![]() ![]() ![]() 上创愈,置酒于后殿以自庆,引吏部尚书江总以下展乐赋。既醉而命⽑喜。于时山陵初毕,喜见之,不怿, ![]() ![]() ![]() ![]() ![]() ![]() ![]() 陈后主伤势痊愈,在后殿置办酒席以示庆贺,让吏部尚书江总以下的公卿大臣奏乐赋诗。陈后主酒醉以后,命令⽑喜赋诗。当时陈宣帝刚安葬不久,⽑喜见陈后主在服丧期间竟如此寻 ![]() ![]() ![]() ![]() ![]() [10]三月,丙辰,隋迁于新都。 [10]三月,丙奈(十八⽇),隋朝宮廷迁⼊新都。 初令民二十一成丁,减役者每岁十二番为二十⽇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周末权酒坊、盐池、盐井,至是皆罢之。 隋朝颁布法令,规定平民百姓二十一岁为成年人,服徭役由每年三十天减为二十天,不服役的纳绢四丈减为二丈。北周末年官府专营酒坊、盐池、盐井的 ![]() 秘书监牛弘上表,以“典籍屡经丧 ![]() 隋朝秘书监牛弘上表,认为“官府收蔵的典籍屡经丧 ![]() [11]夏,四月,庚午,吐⾕浑寇隋临洮。洮州刺史⽪子信出战,败死;汶州总管梁远击走之。又寇廓州,州兵击走之。 [11]夏季,四月,庚午(初三),吐⾕浑兴兵犯侵隋朝临洮郡。洮州刺史⽪子信率军出战,兵败⾝亡;汶州总管梁远率军击退了⼊侵敌军。吐⾕浑又兴兵犯侵廓州,廓州兵击退了⼊侵敌军。 [12]壬申,隋以尚书左仆 ![]() [12]壬申(初五),隋朝任命尚书右仆 ![]() [13]突厥数为隋寇。隋主下诏曰:“往者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 ![]() ![]() [13]突厥多次兴兵犯侵隋朝,隋文帝下诏书说:“以前周朝和齐朝对峙,裂分华夏,突厥与双方都通使往来,乘机渔利。周朝忧虑东面,害怕齐朝与突厥 ![]() ![]() ![]() ![]() ![]() 于是命卫王 ![]() ![]() ![]() 隋文帝于是任命卫王杨 ![]() ![]() ![]() 幽州总管 ![]() 幽州总管 ![]() ![]() [14]己丑,郢州城主张子讥遣使请降于隋,隋主以和好,不纳。 [14]己丑(二十二⽇),陈朝郢州守将张子讥派遣使节请求归降隋朝,隋文帝因为两国和好,不予接纳。 [15]辛卯,隋主遣兼散骑常侍薛舒、兼散骑常侍王劭来聘。劭,松年之子也。 [15]辛卯(二十四⽇),隋文帝派遣兼散骑常侍薛舒、王劭到陈朝聘问。王劭是王松年的儿子。 [16]癸巳,隋主大雩。 [16]癸巳(二十六⽇),隋文帝举行祈雨祭祀。 [17]甲子,突厥遣使⼊见于隋。 [17]甲子(疑误),突厥派遣使节出使隋朝。 [18]隋改度支尚书为民部,都官尚书为刑部。命左仆 ![]() ![]() [18]隋文帝改尚书省度支尚书为民部,都官尚书为刑部。又令尚书左仆 ![]() ![]() [19]五月,癸卯,隋行军总管李晃破突厥于摩那度口。 [19]五月,癸卯(初六),隋朝行军总管李晃在摩那度口打败突厥军队。 [20]乙巳,梁太子琮⼊朝于隋,贺迁都。 [20]乙巳(初八),后梁太子萧琮⼊隋朝见,祝贺隋朝迁都。 [21]辛酉,隋主祀方泽。 [21]辛酉(二十四⽇),隋文帝祭祀大泽。 [22]隋秦州总管窦荣定帅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与突厥阿波可汗相拒于⾼越原,阿波屡败。荣定,炽之兄子也。 [22]隋朝秦州总管窦荣定率领九总管步、骑兵三万人兵发凉州,与突厥阿波可汗在⾼越原相对峙,阿波可汗屡战屡败。窦荣定是太傅窦炽的侄子。 [23]前上大将军京兆史万岁,坐事配敦煌为戌卒,诣荣定军门,请自效,荣定素闻其名,见而大悦。壬戌,将战,荣定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而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请盟,引军而去。 [23]前上大将军京兆人史万岁,因犯罪被发配到敦煌为戌卒,他来到窦荣定军营,请求效力以立功赎罪,窦荣定早就听说他骁勇善战,见到非常⾼兴。壬戌(二十五⽇),双方将要 ![]() ![]() ![]() ![]() 长孙晟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他派人对阿波可汗说:“沙钵略可汗摄图每次率军犯侵,都能获胜,而你刚率军⼊侵,很快就失败而归,这是突厥的 ![]() ![]() 沙钵略素忌阿波骁悍;自⽩道败归,又闻阿波贰于隋,因先归,袭击北牙,大破之,杀阿波之⺟。阿波还,无所归,西奔达头。达头大怒,遣阿波帅兵而东,其部落归之者将十万骑,遂与沙钵略相攻,屡破之,复得故地,兵势益強。贪汗可汗素睦于阿波,沙钵略夺其众而废之,贪汗亡奔达头。沙钵略从弟地勤察,别统部落,与沙钵略有隙,复以众叛归阿波。连兵不已,各遣使诣长安请和求援。隋主皆不许。 沙钵略可汗素来嫌忌阿波可汗骁勇骠悍,他自⽩道败归途中,听说阿波可汗与隋朝 ![]() ![]() ![]() [23]六月,庚辰,隋行军总管梁远破吐⾕浑于尔汗山。 [23]六月,庚辰(十四⽇),隋朝行军总管梁远在尔汗山打败吐⾕浑军队。 [24]突厥寇幽州,隋幽州总管广宗壮公李崇帅步骑三⼲拒之。转战十余⽇,师人多死,遂保砂城。突厥围之,城荒颓,不可守御,晓夕力战,又无所食,每夜出掠虏营,得六畜以继军粮,突厥畏之,厚为其备,每夜中结陈以待之。崇军苦饥,出辄遇敌,死亡略尽,及明,奔还城者尚百许人,然多重伤,不堪更战。突厥意 ![]() ![]() ![]() ![]() [24]突厥兴兵犯侵幽州,隋朝幽州总管广宗壮公李崇率领步、骑兵三千人抗击敌军。隋军转战十多天,士卒死亡众多,于是退保砂城。突厥军队又围攻砂城,砂城荒凉,城墙颓坏,很难守御。隋军⽇夜⾎战,加上没有粮食,只得每天夜里前去劫掠敌军营寨,夺取牛羊等牲畜充作军粮。突厥军队害怕了,就加強戒备,每天夜里摆开阵势等待隋军。李崇军队被饥饿所困扰,出城就碰上敌人,以致死亡殆尽,到了天明,奔回城中的还有一百多人,但大多受了重伤,不能再战。突厥想使李崇投降,就派遣使节对他说:“你如果前来投降,就封你为特勒。”李崇料知难免一死,就对部下士卒说:“我失地丧师,罪该万死。今⽇只有效命战死,以谢家国。你们等我死后,可暂时投降敌军,然后再乘机逃走,争取还乡。如果有人见到皇上,可转告我的话。”于是拔剑冲阵,又杀敌军两人,突厥军队 ![]() ![]() 敏娶乐平公主之女娥英,诏假一品羽仪,礼如尚帝女。既而将侍宴,公主谓敏曰:“我以四海与至尊,唯一婿,当为尔求柱国;若余官,汝慎勿谢。”及进见,帝授以仪同及开府,皆不谢。帝曰:“公主有大功于我,我何不得于其婿韦而惜官乎!今授汝柱国。”敏乃拜而蹈舞。 李敏娶乐平公主的女儿娥英为 ![]() [25]八月,丁卯朔,⽇有食之。 [25]八月,丁卯朔(初一),出现⽇食。 [26]长沙王叔坚未之江州,复留为司空,实夺之权。 [26]陈朝长沙王陈叔坚还没有到江州赴任,陈后主又留他在京师担任司空,其实夺了他的实权。 [27]壬午,隋遣尚书左仆 ![]() [27]壬午(十六⽇),隋朝派遣尚书左仆 ![]() [28]九月,癸丑,隋大赦。 [28]九月,癸丑(十八⽇),隋朝大赦天下。 [29]冬,十月,甲戌,隋废河南道行台省,以秦王俊为秦州总管,陇右诸州尽隶焉。 [29]冬季,十月,甲戌(初九),隋朝为除河南行台省,任命秦王杨俊为秦州总管,陇右地区各州全部归他统辖。 [30]丁酉,立皇弟叔平为湘东王,叔敖为临贺王,叔宣为 ![]() ![]() [30]丁酉(疑误),陈后主封皇弟陈叔平为湘东王,陈叔敖为临贺王,陈叔宣为 ![]() ![]() [31]戊戌,侍中建昌侯徐陵卒。 [31]戊戌(疑误),陈朝侍中建昌侯徐陵去世。 [32]癸丑,立皇弟叔俭为安南王,叔澄为南郡王,叔兴为沅陵王,叔韶为岳山王,叔纯为新兴王。 [32]癸丑(疑误),陈后主封皇弟陈叔俭为安南王,陈叔澄为南郡王,陈叔兴为沅陵王,陈叔韶为岳山王,陈叔纯为新兴王。 [33]十一月,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隋。帝闻隋主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大骇曰:“吾不 ![]() [33]十一月,陈朝派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到隋朝聘问。陈后主听说隋文帝相貌奇异,与常人不同,就让袁彦画下文帝的像带回。陈后主见像大吃一惊,说:“我不想再看到这个人。”急忙下令去掉画像。 [34]隋既班律令,苏威屡 ![]() [34]隋朝颁布新律令以后,纳言苏威曾多次想修改某些条款,內史令李德林说:“当初制定律令时,您为什么不说话?现在新律令既已颁行,就应该严格遵守,如果不是大害于民的条款,不能轻易更改。” 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満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家国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苏威亦请废郡。帝从之。甲午,悉罢诸郡为州。 隋朝河南道行台后部尚书杨尚希上奏:“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成倍。 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数县;有的户口不満一千,却分别属于两郡管辖。致使郡县属官僚佐冗员众多,家国开支逐年增多;差役事吏卒成倍增加,租调收⼊逐年减少;官吏几乎比黎民百姓还多,十只羊倒有九个牧人;目前应该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官职,把小的郡县合并成为大的郡且。这样,不但崐家国不用多耗费粟帛俸禄,选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贤才俊杰。”纳言苏威也请求废郡,隋文帝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甲午(疑误),隋朝把郡全都改为州。 [35十二月,乙卯,隋遣兼散骑常侍曹令则、通直散骑常侍魏澹来聘。澹,收之族也。 [35]十二月,乙卯(二十二⽇),隋朝派遣兼散骑常侍曹令则、通直散骑常侍魏澹出使陈朝。魏澹是魏收的族人。 [36]丙辰,司空长沙王叔坚免。叔坚既失恩,心不自安,乃为厌媚,醮⽇月以求福。或上书告其事,帝召叔坚,囚于西省,将杀之,令近侍宣敕数之。叔坚对曰:臣之本心,非有他故,但 ![]() [36]丙辰(二十三⽇),陈朝司空、长沙王陈叔坚被免官。陈叔坚自从失去了陈后主的恩宠,心中不安,于是用厌媚之术,祭祀⽇月以祈求福佑。有人上书将他告发,陈后主就传唤陈叔坚,把他困 ![]() ![]() [37]隋以上柱国窦荣定为右武卫大将军。荣定 ![]() ![]() [37]隋朝任命上柱国窦荣定为右武卫大将军。窦荣定的 ![]() 帝以李穆功大,诏曰:“法备小人,不防君子。太师申公,自今虽有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 隋文帝因为太师李穆有大功劳,下诏书说:“法律是为了防备小人犯罪,不是为了防备正人君子。太师申公从今以后如果有犯罪行为,只要不是谋逆造反,即使有百死之罪,终不追究。” 礼部尚书牛弘请立明堂,帝以时事草创,不许。 隋朝礼部尚书牛弘请求建立明堂,隋文帝因为权政初立,百废待兴,没有允许。 帝览刑部奏,断狱数犹至万,以为律尚严密,故人多陷罪。又敕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除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千余条,唯定留五百条,凡十二卷。自是刑网简要,疏而不失。仍置律博士弟子员。 隋文帝省阅刑部奏章,发现每年断狱结案仍有数万起,于是认为现行法令还是订得过于严密,所以人们多犯法获罪。因此,又敕令纳言苏威、礼部尚书牛弘等人重新修订新律令,删除了旧律令中的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余条,只确定保留各种治罪条款五百条,总共十二卷。从此以后,隋朝法律简明切要,疏而不漏。同时,隋朝仍旧设置律学博士及其生徒弟子。 [38]隋主以长安仓廪尚虚,是岁,诏西自蒲、陕,东至卫、汴,⽔次十三州,募丁运米。又于卫州置黎 ![]() [38]隋文帝因为长安仓库空虚,这一年,下诏令西起蒲州、陕州,东至卫州、济州,沿⻩河十三州招募丁壮运米。又在卫州建造黎 ![]() 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治书侍御史柳可上表曰:“昔汉光武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任职。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子前任赵州,百姓歌之曰:‘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千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众,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帝善之。千子竟免。 当时隋朝的州刺史多任用武将,因此大都不称职。治书侍御史柳上表说:“从前汉光武帝与二十八位大将一起披荆斩棘,平定天下,及至功业成就以崐后,这些将军都没有担任职务。我拜读陛下诏书,任命上柱国和千子为杞州刺史。和千子以前任赵州刺史时,老百姓用歌谣嘲讽他道:‘枯老的稻禾不及早割去,稻种脫落就会使良田荒芜。’和千子是行伍出⾝,骑马 ![]() 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上疏谏曰:“臣闻上古圣帝,莫过唐、虞,不为丛脞,是谓钦明。舜任五臣,尧咨四岳,垂拱无为,天下以治。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比见陛下留心治道,无惮疲劳,亦由群官惧罪,不能自决,取判天旨,闻奏过多。乃至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一⽇之內,酬答百司。至乃⽇旰忘食,夜分未寝,动以文簿忧劳圣躬。伏愿察臣至言,少减烦务,若经国大事,非臣下裁断者,伏愿详决,自余细务,责成所司;则圣体尽无疆之寿,臣下蒙覆育之赐。”上览而嘉之,因曰:“柳直士,国之宝也。” 柳见隋文帝勤于听政理事,百官大臣奏请过于烦碎,于是上疏谏道:“我听说古代的圣明帝王,没有比得上唐尧、虞舜的。唐尧、虞舜不过问细小的事务,所以被称作圣明君主。虞舜委任禹、稷、契、皋陶、伯益五位大臣处理政务,唐尧则经常向掌管四方的诸侯询问治国方针,都垂⾐拱手,无为而天下大治。这就是所谓劳于求贤,逸于任使。近来见陛下留心沼国安民之道,不惮辛苦疲劳,这也是由于百官大臣惧怕获罪,遇事不敢自己决定,只好禀承陛下裁决,因此奏请过多。以至于像营造等细小事情,支出少量财物等琐碎条务,也都禀奏陛下。陛下在一⽇之內,须回复众多大臣的奏请,以致常常天晚忘食,夜半未寝,整⽇为公文表章 ![]()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然灯游戏,奏请 ![]() ![]() ![]() 柳因为近来民间风俗,在每年正月十五⽇夜里,人们都要点燃灯笼,游戏玩耍,于是上奏请求 ![]() ![]()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