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4154 |
上一章 四十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大荒落六月,尽著雍涒滩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 ◎ 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四六五年 六月,丁酉,李世勣攻⽩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降,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 上之克辽东也,⽩岩城请降,既而中悔。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李世勣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 ![]() ![]() 先是,辽东城长史为部下所杀,其省事奉其 ![]() ![]() 初,莫离支遣加尸城七百人戍盖牟城,李世勣尽虏之,其人请从军自效。上曰:“汝家皆在加尸,汝为我战,莫离支必杀汝 ![]() 己亥,以盖牟城为盖州。 丁未,车驾发辽东,丙辰,至安市城,进兵攻之。丁巳,⾼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丽、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上谓侍臣曰:“今为延寿策有三:引兵直前,连安市城为垒,据⾼山之险,食城中之粟,纵靺鞨掠吾牛马,攻之不可猝下, ![]() ⾼丽有对卢,年老习事,谓延寿曰:“秦王內芟群雄,外服戎狄,立独为帝,此命世之材,今举海內之众而来,不可敌也。为吾计者,莫若顿兵不战,旷⽇持久,分遣奇兵断其运道;粮食既尽,求战不得, ![]() ![]() ![]() 上悉召诸将问计,长孙无忌对曰:“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情。臣适行经诸营,见士卒闻⾼丽至,皆拔刀结旆,喜形于⾊,此必胜之兵也。陛下未冠,⾝亲行陈,凡出奇制胜,皆上禀圣谋,诸将奉成算而已。今⽇之事,乞陛下指踪。”上笑曰:“诸公以此见让,朕当为诸公商度。”乃与无忌等从数百骑乘⾼望之,观山川形势,可以伏兵及出⼊之所。⾼丽、靺鞨合兵为陈,长四十里。江夏王道宗曰:“⾼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 ![]() ![]() 上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勣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自山北出于狭⾕以冲其后。上自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因命有司张受降幕于朝堂之侧。戊午,延寿等独见李世勣布陈,勒兵 ![]() ![]() ![]() 延寿等将馀众依山自固,上命诸军围之,长孙无忌悉撤桥梁,断其归路。己未,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上语之曰:“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坚决胜,故当不及老人,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皆伏地不能对。上简耨萨已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迁之內地,馀皆纵之,使还平壤;皆双举手以颡顿地, ![]() 上驿书报太子,仍与⾼士廉等书曰:“朕为将如此,何如?”更名所幸山曰驻骅山。 秋,七月,辛未,上徙营安市城东岭。己卯,诏标识战死者尸,俟军还与之俱归。戊子,以⾼延寿为鸿胪卿,⾼惠真为司农卿。 张亮军过建安城下,壁垒未固,士卒多出樵牧,⾼丽兵奄至,军中骇扰。亮素怯,踞胡 ![]() 八月,甲辰,候骑获莫离支谍者⾼竹离,反接诣军门。上召见,解缚问曰:“何瘦之甚?”对曰:“窍道间行,不食数⽇矣。”命赐之食,谓曰:“尔为谍,宜速反命。为我寄语莫离支: ![]() 丙午,徙营于安市城南。上在辽外,凡置营,但明斥候,不为堑垒,虽 ![]() 上之将伐⾼丽也,薛延陀遣使⼊贡,上谓之曰:“语尔可汗:今我⽗子东征⾼丽,汝能为寇,宜亟来!”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丽败于驻骅山,莫离支使靺鞨说真珠,啖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九月,壬申,真珠卒,上为之发哀。 初,真珠请以其庶长子曳莽为突利失可汗,居东方,统杂种;嫡子拔灼为肆叶护可汗,居西方,统薛延陀;诏许之,皆以礼册命。曳莽 ![]() 上之克⽩岩也,谓李世勣曰:“吾闻安市城险而兵精,其城主材勇,莫离支之 ![]() 安市人望见上旗盖,辄乘城鼓噪,上怒,世勣请克城之⽇,男子皆坑之。安市人闻之,益坚守,攻久不下。⾼延寿、⾼惠真请于上曰:“奴既委⾝大国,不敢不献其诚, ![]() ![]() 诸军急攻安市,上闻城中 ![]() ![]() ![]() 江夏王道宗督众筑土山于城东南隅,浸 ![]() ![]() ![]() ![]() ![]() ![]() 上以辽左早寒,草枯⽔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先拔辽、盖二州户口渡辽,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上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命李世勣、江夏王道宗将步骑四万为殿。 乙酉,至辽东。丙戌,渡辽⽔。辽泽泥潦,车马不通,命长孙无忌将万人,剪草填道,⽔深处以车为梁,上自系薪于马鞘以助役。冬,十月,丙申朔,上至蒲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暴风雪,士卒沾 ![]() 凡征⾼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岩、卑沙、麦⾕、银山、后⻩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国中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馀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上以不能成功,深悔之,叹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 ![]() 丙午,至营州。诏辽东战亡士卒骸骨并集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临哭尽哀。其⽗⺟闻之,曰:“吾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上谓薛仁贵曰:“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丙辰,上闻太子奉 ![]() 诸军所虏⾼丽民万四千口,先集幽州,将以赏军士,上愍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 ![]() ![]() 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璹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上恶其谄,免元璹官。 丙戌,车驾至定州。 丁亥,吏部尚书杨师道坐所署用多非其才,左迁工部尚书。 壬辰,车驾发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痈,御步辇而行。戊申,至并州,太子为上 ![]() 上之征⾼丽也,使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将突厥屯夏州之北,以备薛延陀。薛延陀多弥可汗既立,以上出征未还,引兵寇河南,上遣左武候中郞将长安田仁会与思力合兵击之。思力羸形伪退, ![]() 初,上留侍中刘洎辅皇太子于定州,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吏、礼、户部三尚书事。上将行,谓洎曰:“我今远征,尔辅太子,安危所寄,宜深识我意。”对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罪者,臣谨即行诛。”上以其言妄发,颇怪之,戒曰:“卿 ![]() ![]() ![]() 中书令马周摄吏部尚书,以四时选为劳,请复以十一月选,至三月毕;从之。 是岁,右亲卫中郞将裴行方讨茂州叛羌⻩郞弄,大破之,穷其馀 ![]() ◎ 贞观二十年丙午,公元四六六年 舂,正月,辛未,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击薛延陀,大破之,虏获二千馀人。多弥可汗轻骑遁走,部內 ![]() 丁丑,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刺史、县令以下多所贬黜,其人诣阙称冤者,前后相属。上令褚遂良类状以闻,上亲临决,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二月,乙未,上发并州。三月,己巳,车驾还京师。上谓李靖曰:“吾以天下之众困于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上顾问江夏王道宗,具陈在驻骅时乘虚取平壤之言。上怅然曰:“当时匆匆,吾不忆也。” 上疾未全平, ![]() 上尝幸未央宮,辟仗已过,忽于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诘之,曰:“闻辟仗至,惧不敢出,辟仗者不见,遂伏不敢动。”上遽引还,顾谓太子:“兹事行之,则数人当死,汝于后速纵遣之。”又尝乘 ![]() 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假子五百人,与术士公孙常语,云“名应图谶”,又问术士程公颖云:“吾臂有龙鳞起, ![]() ![]() 岁馀,刑部侍郞缺,上命执政妙择其人,拟数人,皆不称旨,既而曰:“朕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狱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朕虽不从,至今悔之。”遂以道裕为刑部侍郞。 闰月,癸巳朔,⽇有食之。 戊戌,罢辽州都督府及岩州。 夏,四月,甲子,太子太保萧瑀解太保,乃同中书门下三品。 五月,甲寅,⾼丽王蔵及莫离支盖金遣使谢罪,并献二美女,上还之。金,即苏文也。 六月,丁卯,西突阙乙毘 ![]() 薛延陀多弥可汗, ![]() ![]() 上遣校尉宇文法诣乌罗护、靺鞨,遇薛延陀阿波设之兵于东境,法帅靺鞨击破之。薛延陀国中惊扰,曰:“唐兵至矣!”诸部大 ![]() 薛延陀馀众西走,犹七万馀口,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归其故地。寻去可汗之号,遣使奉表,请居郁督军山之北;使兵部尚书崔敦礼就安集之。 敕勒九姓酋长,以其部落素服薛延陀种,闻咄摩支来,皆恐惧,朝议恐其为碛北之患,乃更遣李世勣与九姓敕勒共图之。上戒世勣曰:“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己丑,上手诏,以“薛延陀破灭,其敕勒诸部,或来降附,或未归服,今不乘机,恐贻后悔,朕当自诣灵州招抚。其去岁征辽东兵,皆不调发。” 时太子当从行,少詹事张行成上疏,以为:“皇太子从幸灵州,不若使之监国,接对百寮,明习庶政,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宜割私 ![]() 李世勣至郁督军山,其酋长梯真达官帅众来降。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世勣遣通事舍人萧嗣业往招 ![]() 八月,甲子,立皇孙忠为陈王。 己巳,上行幸灵州。江夏王道宗兵既渡碛,遇薛延陀阿波达官众数万拒战,道宗击破之,斩首千馀级,追奔二百里。道宗与薛万彻各遣使招谕敕勒诸部,其酋长皆喜,顿首请⼊朝。庚午,车驾至浮 ![]() ![]() 壬申,上幸汉故甘泉宮,诏以“戎、狄与天地俱生,上皇并列,流殃构祸,乃自运初。朕聊命偏师,遂擒颉利;始弘庙略,已灭延陀。铁勒百馀万户,散处北溟,远遣使人,委⾝內属,请同编列,并为州郡;混元以降,殊未前闻,宜备礼告庙,仍颁示普天。” 庚辰,至泾州;丙戌,逾陇山,至西瓦亭,观马牧。九月,上至灵州,敕勒诸部俟斤遣使相继诣灵州者数千人,咸云:“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甲辰,上为诗序其事曰:“雪 ![]()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 ![]() ![]() ![]() 上尝谓张亮曰:“卿既事佛,何不出家?”瑀因自请出家。上曰:“亦知公雅好桑门,今不违公意。”瑀须臾复进曰:“臣适思之,不能出家。”上以瑀对群臣发言反覆,尤不能平;会称⾜疾不朝,或至朝堂而不⼊见。上知瑀意终怏怏,冬,十月,手诏数其罪曰:“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至若梁武穷心于释氏,简文锐意于法门,倾帑蔵以给僧礻氐,殚人力以供塔庙。及乎三淮沸浪,五岭腾烟,假馀息于熊蹯,引残魂于雀鷇,子孙覆亡而不暇,社稷俄顷而为墟,报施之征,何其谬也!瑀践覆车之馀轨,袭亡国之遗风;弃公就私,未明隐显之际;⾝俗口道,莫辨 ![]() 丙戌,车驾还京师。 冬,十月,己丑,上以幸灵州往还,冒寒疲顿, ![]() 十二月,己丑,群臣累请封禅;从之。诏造羽卫送洛 ![]() 戊寅,回纥俟利发吐 ![]() 癸未,上谓长孙无忌等曰:“今⽇吾生⽇,世俗皆为乐,在朕翻成伤 ![]() ![]() 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弟子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宮。 ◎ 贞观二十一年丁未,公元四六七年 舂,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士廉疾笃;辛卯,上幸其第,流涕与诀;壬辰,薨。上将往哭之,房玄龄以上疾新愈,固谏,上曰:“⾼公非徒君臣,兼以故旧姻戚,岂得闻其丧不往哭乎?公勿复言!”帅左右自兴安门出。长孙无忌在士廉丧所,闻上将至,辍哭, ![]() ![]() 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阙州,奚结为 ![]() ![]() ![]() ![]() 丁酉,诏以明年仲舂有事泰山,禅社首;馀并依十五年议。 二月,丁丑,太子释奠于国学。 上将复伐⾼丽,朝议以为:“⾼丽依山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驾亲征,国人不得耕种,所克之城,悉收其⾕,继以旱灾,民太半乏食。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场,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上从之。三月,以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候将军李海岸副之,发兵万馀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而⼊。又以太子詹事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等副之,将兵三千人,因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两军皆选习⽔善战者配之。 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 ![]() 是月,上得风疾,苦京师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宮为翠微宮。 丙寅,置燕然都护府,统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以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之。素立抚以恩信,夷落怀之,共率马牛为献;素立唯受其酒一杯,馀悉还之。 五月,戊子,上幸翠微宮。冀州进士张昌龄献《翠微宮颂》,上 ![]() 初,昌龄与进士王公治皆善属文,名振京师,考功员外郞王师旦知贡举,黜之,举朝莫晓其故。及奏第,上怪无二人名,诘之。师旦对曰:“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不成令器。若置之⾼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上善其言。 壬辰,诏百司依旧启事皇太子。 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 ![]() ![]() ![]() ![]() ![]() 李世勣军既渡辽,历南苏等数城,⾼丽多背城拒战,世勣击破其兵,焚其罗郭而还。 六月,癸亥,以司徒长孙无忌领扬州都督,实不之任。 丁丑,诏以“隋末丧 ![]() 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秋,七月,牛进达、李海岸⼊⾼丽境,凡百馀战,无不捷。攻石城,拔之。进至积利城下,⾼丽兵万馀人出战,海岸击破之,斩首二千级。 上以翠微宮险隘,不能容百官,庚子,诏更营⽟华宮于宜舂之凤皇⾕。庚戌,车驾还宮。 八月,壬戌,诏以薛延陀新降,土功屡兴,加以河北⽔灾,停明年封禅。 辛未,骨利幹遣使⼊贡;丙戌,以骨利幹为玄阙州,拜其俟斤为刺史。骨利幹于铁勒诸部为最远,昼长夜短,⽇没后,天⾊正曛,煮羊脾适 ![]() 己丑,齐州人段志冲上封事,请上致政于皇太子;太子闻之,忧形于⾊,发言流涕。长孙无忌等请诛志冲。上手诏曰:“五岳陵霄,四海亘地,纳污蔵疾,无损⾼深。志冲 ![]() 丁酉,立皇子明为曹王。明⺟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 ![]() 戊戌,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 ![]() 冬,十月,庚辰,奴剌啜匐俟友帅其所部万馀人內附。 十一月,突厥车鼻可汗遣使⼊贡。车鼻名斛 ![]() ![]() 癸卯,徙顺 ![]() 壬子,上疾愈,三⽇一视朝。 十二月,壬申,西赵酋长赵磨帅万馀户內附,以其地为明州。 ⻳兹王伐叠卒,弟诃黎布失毕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上怒,戍寅,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将兵击之,仍命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蕃、吐⾕浑连兵进讨。 ⾼丽王使其子莫离支任武⼊谢罪,上许之。 ◎ 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公元四六八年 舂,正月,己丑,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不绝于前,宮室台榭屡有兴作,⽝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或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家国仅安;骄惰奢纵,则一⾝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 中书令兼右庶子马周病,上亲为调药,使太子临问;庚寅,薨。 戊戌,上幸骊山温汤。 己亥,以中书舍人崔仁师为中书侍郞,参知机务。 新罗王金善德卒,以善德妹真德为柱国,封乐浪郡王,遣使册命。 丙午,诏以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副之,将兵三万馀人及楼船战舰自莱州泛海以击⾼丽。 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 戊申,上还宮。结骨自古未通国中,闻铁勒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朝。其国人皆长大,⾚发绿睛,有黑发者以为不祥。上宴之于天成殿,谓侍臣曰:“昔渭桥斩三突厥首,自谓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为怪 ![]()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辛酉,上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汉武帝穷兵三十馀年,疲弊国中,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上营⽟华宮,务令俭约,惟所居殿覆以瓦,馀皆茅茨;然备设太子宮、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乙亥,上行幸⽟华宮;己卯,畋于华原。 中书侍郞崔仁师坐有伏阁自诉者,仁师不奏,除名,流连州。 三月,己丑,分瀚海都督俱罗 ![]() 甲午,上谓侍臣曰:“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每怀首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 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充容长城徐惠以上东征⾼丽,西讨⻳兹,翠微、⽟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 ![]() ![]() ![]() ![]() 段译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 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十九年(乙巳,公元645年) [1]六月,丁酉,李世攻⽩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潜遣腹心请降,临城,投刀钺为信,且曰:“奴愿,城中有不从者。”上以唐帜与其使,曰:“必降者,宜建之城上。”代音建帜,城中人以为唐兵已登城,皆从之。 [1]六月,丁酉(初一),李世攻打⽩岩城西南,太宗亲临城西北。城主孙代音暗中派遣心腹请求投降,约定唐兵临近城池,投刀斧为信号,而且说道:“我本人愿意投降,只怕城中有不投降的。”太宗将唐朝的旗帜 ![]() 上之克辽东也,⽩岩城请降,既而中悔。上怒其反覆,令军中曰:“得城当悉以人物赏战士。”李世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争冒矢石,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柰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而虏其 ![]() ![]() 唐朝军队攻克辽东城后,⽩岩城守军请求投降,中途又有反悔。太宗恼怒其反复无常,对唐军说:“得到这座城,便将城中男女及财物赏赐给士兵们。”李世见太宗将要接受对方投降,便带领几十名⾝穿铠甲的士兵请战说:“士兵们之所以不怕飞矢流石的袭击,不顾生死,正是贪图俘获其男女财物;如今城池垂手可得,为什么要接受他们投降,而辜负士兵们的杀敌决心呢?”太宗下马答谢世,说道:“将军所言极是。然而放纵士兵杀人,虏其 ![]() ![]() 先是,辽东城长史为部下所杀,其省事奉 ![]() 先前,辽东城长史被部下杀死,他的手下吏员省事护送长史的 ![]() 契何力疮重,上自为傅药,推求得刺何力者⾼突 ![]() 契何力伤口严重,太宗亲自为他敷药,并查出刺伤何力的人叫⾼突 ![]() ![]() 初,莫离支遣加尸城七百人戍盖牟城,李世尽虏之,其人请从军自效,上曰:“汝家皆在加尸,汝为我战,莫离支必杀汝 ![]() 起初,莫离支征派加尸城的七百人去戍守盖牟城,李世将他们全部俘获,他们请求跟从唐军效力,太宗说:“你们的家都在加尸城,你们为我征战,莫离支必然要杀掉你们的 ![]() 己亥,以盖牟城为盖州。 己亥(初三),改盖牟城为盖州。 丁未,车驾发辽东,丙辰,至安市城,进兵攻之。丁巳,⾼丽北部耨萨延寿、惠真帅⾼丽、兵十五万救安市。上谓侍臣曰:“今为延寿策有三:引兵直前,连安市城为垒,据⾼山之险,食城中之粟,纵掠吾牛马,攻之不可猝下, ![]() 丁未(十一⽇),太宗车驾从辽东出发,丙辰(二十⽇),到达安市城下,纵兵攻城。丁巳(二十一⽇),⾼丽北部酋长⾼延寿、⾼惠真率领⾼丽、兵十五万人援救安市。太宗对⾝边大臣说:“如今延寿有三种策略:带引兵马直至前沿,与安市城连为保垒,占据⾼山的险恶地势,坐吃城內的粮食,让骑兵抢掠我们的牛马,使我们久攻不下,想要退兵又有泥沼阻隔,以此困住我军,这是上策。与城中的军民一道,乘夜全部逃遁,这是中策。不自量力,来与我方 ![]() ⾼丽有对卢,年老习事,谓延寿曰:“秦王內芟群雄,外服戎狄,立独为帝,此命世之材,今举海內之众而来,不可敌也。可吾计者,莫若顿兵不战,旷⽇持久,分遣奇兵断其运道,粮食既尽,求战不得, ![]() ![]() ![]() ⾼丽有一位官居对卢的人,年老 ![]() ![]() ![]() 上悉召诸将问计,长孙无忌对曰:“臣闻临敌将战,必先观士卒之情。臣适行经诸营,见士卒闻⾼丽至,皆拔刀结旆,喜形于⾊,此必胜之兵也。陛下未冠,⾝亲行阵,凡出奇制胜,皆上禀圣谋,诸将奉成算而已。今⽇之事,乞陛下指踪!”上笑曰:“诸公以此见让,朕当为诸公商度。”乃与无忌等从数百骑乘⾼望之,观山川形势,可以伏兵及出⼊之所。⾼丽、合兵为陈,长四十里。江夏王道宗曰:“⾼丽倾国以拒王师,平壤之守必弱,愿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 ![]() ![]() 太宗召集全体将领询问破敌计谋,长孙无忌答道:“我听说临敌将要战斗时,必要先观察一下士兵的情绪。我刚才经过各处营房,看见士兵们听说⾼丽兵到了,都拔刀扎旗,喜形于⾊,此乃必胜的士兵。陛下年轻的时候,亲自指挥战阵,当年大唐凡是出奇制胜打败对方,都是陛下上呈⾼祖的计谋,众位将领只是按着预定谋略行事。今天这一仗,还望陛下指示。”太宗笑着说:“诸位这样谦让,朕当为你们谋划。”于是和长孙无忌等人带领几百骑兵登⾼眺望,观察地形,看好可以埋伏兵力以及出⼊的地点。⾼丽、合兵为战阵,长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说:“⾼丽倾尽本国的兵力来抗拒我大唐军队,平壤的守军必然虚弱,希望能给我五千精兵,直捣其京城,则几十万的兵马可以不战而降。”太宗没有答允。派使者欺哄⾼延寿说:“我因为你们国的強臣杀死你们的国王,所以前来兴师问罪;至于两军 ![]() 上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将步骑万五千陈于西岭;长孙无忌将精兵万一千为奇兵,自山北出于狭⾕以冲其后;上自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因命有司张受降幕于朝堂之侧。戊午,延寿等独见李世布陈,勒兵 ![]() ![]() ![]() 太宗当夜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战事,命令李世率领一万五千名步骑兵在西岭布阵;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一千名精锐士兵做为奇兵,从山的北面穿越峡⾕以冲击⾼丽军队的后尾;太宗亲自带领四千步骑兵,挟带鼓和号角,放倒旗帜,登上北山;又敕令各路军听见鼓和号角声一齐出兵进击。又命有关部门在朝堂边上大张接受投降的帷幕。戊午(二十二⽇),延寿等人只见李世在布阵,便勒令士兵 ![]() ![]() ![]() ![]() 延寿等将余众依山自固,上命诸军围之,长孙无忌悉撤桥梁,断其归路。己未,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上语之曰:“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至于摧坚决胜,故当不及老人,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皆伏地不能对。上简耨萨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授以戎秩,迁之內地,馀皆纵之,使还平壤;皆双举手以颡顿地, ![]() ⾼延寿等人带领残余士兵依山固守,太宗命令各路兵马合围,长孙无忌将所有桥梁撤掉,以断绝其归路。己未(二十三⽇),延寿、惠真率领⾼丽士兵三万六千八百人请求投降,走到军门,跪下用膝盖前行,磕头请罪。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可以在僻壤海隅横行,至于摧毁坚固堡垒决战取胜,肯定赶不上一位老年人,今后还敢与大唐天子 ![]() ![]() 上驿书报太子,仍与⾼士廉等书曰:“朕为将如此,何如?”更名所幸山曰驻骅山。 太宗传驿书通报给太子,又写信问⾼士廉等人说:“朕做为带兵的将领怎么样?”将所途经的山改名为驻骅山。 秋,七月,辛未,上徙营安市城东岭。己卯,诏标识战死者尸,俟军还与之俱归。戊子,以⾼延寿为鸿胪卿,⾼惠真为司农卿。 秋季,七月,辛未(初五),太宗将营帐迁到安市城东岭。己卯(十三⽇),太宗诏令将战死的将士尸首标识姓名,等到回师返朝时一同带回。戊子(二十二⽇),任命⾼延寿为鸿胪寺卿,⾼惠真为司农寺卿。 张亮军过建安城下,壁垒未固,士卒多出樵牧,⾼丽兵奄至,军中骇扰。亮素怯,踞胡 ![]() 张亮的队部经过建安城下,尚未坚固壁垒,士兵们便大多出外割柴草打野物,⾼丽兵突然赶到,军中大 ![]() ![]() 八月,甲辰,候骑获莫离支谍者⾼竹离,反接诣军门,上召见,解缚问曰:“何瘦之甚?”对曰:“窃道间行,不食数⽇矣。”命赐之食,谓曰:“尔为谍,宜速反命。为我寄语莫离支: ![]() 八月,甲辰(初八),巡卫骑兵抓住了莫离支手下的间谍⾼竹离,将其反绑双手押送到军营,太宗亲自召见他,为他松绑问道:“你怎么这么瘦呢?”答道:“我偷偷地走小道,已经有几天没吃东西了。”太宗命人赐给他食物,对他说:“你⾝为间谍,应当迅速回去复命。你替我告诉莫离支:想要知道我方军中情形,可以派人直接到我们的营地,何必偷偷摸摸地这么辛苦呢?”⾼竹离光着脚,太宗赐给他草鞋打发他回去。 丙午,徙营于安市城南。上在辽外,凡置营,但明斥候,不为堑垒,虽 ![]() 丙午(初十),唐朝军队将营帐迁到安市城南。太宗在辽东一带,凡是设置军营,只是在明处设置岗哨,而不设沟堑堡垒,即使 ![]() ![]() 上之伐⾼丽也,薛延陀遣使⼊贡,上谓之曰:“语尔可汗,今我⽗子东征⾼丽,汝能为寇,宜亟来!”真珠可汗惶恐,遣使致谢,且请发兵助军;上不许。及⾼丽败于驻骅山,莫离支使说真珠,啖以厚利,真珠慑服不敢动。九月,壬申,真珠卒,上为之发哀。 太宗将要讨伐⾼丽时,正好薛延陀派使者到朝中进献贡品,太宗对来使说:“告诉你们的可汗,如今我们⽗子二人要亲自带兵东征⾼丽,你们想要犯侵,就立刻来!”真珠可汗听此言极为恐惶,忙派使者前来谢罪,并且请求派薛延陀兵前来协助攻打⾼丽;太宗没有答应,等到⾼丽军队在驻骅山被打得大败,莫离支便让人劝说真珠可汗,以丰富的利益加以引 ![]() 初,真珠请以其庶长子曳莽为突利失可汁,居东方,统杂种;嫡子拔灼为肆叶护可汗,居西方,统薛延陀;诏许之,皆以礼册命。曳莽 ![]() 起初,真珠可汗请求让他庶出的长子曳莽做突利失可汗,居住在东部,统率各部族;让其嫡生子拔灼为肆叶护可汗,居住在西部,统领薛延陀本部;太宗下诏答应其请求,并都按照礼仪予以册封。曳莽 ![]() [2]上之克⽩岩也,谓李世曰:“吾闻安市城险而兵精,其城主材勇,莫离支之 ![]() [2]太宗领兵攻克⾼丽⽩岩城后,对李世说:“我听说安市城地势险要、士兵精良,其城主智勇双全,当初莫离支叛 ![]() ![]() 安市人望见上旗盖,辄乘城鼓噪,上怒,世请克城之⽇,男女皆坑之,安市人闻之,益坚守,攻久不下。⾼延寿、⾼惠真请于上曰:“奴既委⾝大国,不敢不献其诚, ![]() ![]() 安市人远无望见太宗的旗帜伞盖,总是登上城楼一起敲鼓呐喊,太宗大怒,李世请求攻下城池当天,将城中男女全部活埋,安市人听说后,更是顽強守城,唐军久攻不下。⾼延寿、⾼惠真向太宗请求道:“我们既然委⾝于大唐帝国,便不敢不献上一份忠诚,这样可以让大唐天子早成大功,我们也得与 ![]() 诸军急攻安市,上闻城中 ![]() ![]() ![]() 各路大军紧急攻打安市城,太宗听见了城中 ![]() ![]() 江夏王道宗督众筑土山于城东南隅,浸 ![]() ![]() ![]() ![]() ![]() ![]() 江夏王李道宗率领部下在城东南角筑土山,渐渐 ![]() ![]() ![]() ![]() ![]() ![]() ![]() 上以辽左早寒,草枯⽔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先拔辽、盖二州户口渡辽,乃耀兵于安市城下而旋,城中皆屏迹不出。城主登城拜辞,上嘉其固守,赐缣百匹,以励事君。命李世、江夏王道宗将步骑四万为殿。 太宗认为辽东一带早寒,草木⼲枯⽔结冰,士兵马匹都不宜久留,而且粮食快要用光了,癸未(十八⽇),便敕令班师还朝。先让辽东、盖牟二城的百姓举家渡过辽⽔,于是在安市城下显耀兵力,而后凯旋,城中⾼丽人都蔵⾝不出。城主登上城楼答礼为唐军送行,太宗称赞他能够坚守城池,赐给城主绸段一百匹,用来鼓励他事奉⾼丽国王。命令李世与江夏王李道宗领步骑兵四万人殿后。 乙酉,至辽东。丙戌,渡辽⽔。辽泽泥潦,车马不通,命长孙无忌将万人,剪草填道,⽔深处以车为梁,上自系薪于马鞘以助役。冬,十月,丙申朔,上至蒲沟驻马,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暴风雪,士卒沾 ![]() 乙酉(二十⽇),唐军到达辽东城。丙戌(二十一月),渡过辽⽔。辽泽一带道路泥泞,车马难以通行,太宗命长孙无忌率领一万人割草填道,⽔深的地方用车做桥梁,太宗亲自将薪木等拴在马鞍后帮助铺路。冬季,十月,丙申朔(初一),太宗到达蒲沟停下,督促填道铺路的各路军渡过渤错⽔,赶上天降暴风雪,士兵们⾐ ![]() 凡征⾼丽,拔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岩、卑沙、麦⾕、银山、后⻩十城,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国中者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战士死者几二千人,战马死者什七、八。上以不能成功,深悔之,叹曰:“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命驰驿祀征以少牢,复立所制碑,召其 ![]() 此次征伐⾼丽,总共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岩、辽东、卑沙、麦⾕、银山、后⻩十座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加⼊唐朝户籍共七万人。新城、建安、驻骅三次较大的战役,杀死⾼丽兵四万多人,唐朝将士死近二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七八。太宗认为未能最后取胜,深自懊悔, ![]() ![]() ![]() 丙午,至营州。诏辽东战亡士卒骸骨并集柳城东南,命有司设太牢,上自作文以祭之,临哭尽哀。其⽗⺟闻之,曰:“吾儿死而天子哭之,死何所恨!”上谓薛仁贵曰:“朕诸将皆老,思得新进骁勇者将之,无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丙午(十一⽇),唐军回到营州。太宗下诏令将在辽东阵亡的士兵的尸骨一并汇集在柳城东南,命令有关部门摆设牛羊猪祭祀,太宗亲自写文祭奠亡灵,并亲临灵堂痛哭,十分悲哀。死者的⽗⺟们听说此事后,都说:“我们的儿子死了,皇上亲自为他们哭灵,死还有什么遗憾!”太宗对薛仁贵说:“朕手下的各位将领都已经老了,考虑能得到骁勇善战的后起之秀为统兵将领,没有人能赶得上你了,朕对于得到辽东并不⾼兴,⾼兴的是得到了你。” 丙辰,上闻太子奉 ![]() 丙辰(二十一⽇),太宗听说皇太子出 ![]() 诸军所虏⾼丽民万四千口,先集幽州,将以赏军士,上愍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 ![]() ![]() 各路军马所俘虏的⾼丽百姓有一万四千多人,先是集中在幽州,准备用来赏给将士们做奴隶,太宗怜悯他们⽗子、夫 ![]() ![]() ![]() ![]() ![]() 庚辰,过易州境,司马陈元使民于地室蓄火种蔬而进之;上恶其谄,免元官。 庚辰(十六⽇),太宗经过易州境內,易州司马陈元让当地百姓在地下用火烧增温来种蔬菜,此时进献给太宗;太宗讨厌他过于谄媚,罢免了陈元的官职。 丙戌,车驾至定州。 丙戌(二十二⽇),太宗车驾到达定州。 丁亥,吏部尚书杨师道坐所署用多非其才,左迁工部尚书。 丁亥(二十三⽇),吏部尚书杨师道因任用官吏大多不称职而获罪,降职为工部尚书。 壬辰,车驾发定州。十二月,辛丑,上病痈,御步辇而行。戊申,至并州,太子为上 ![]() 壬辰(二十八⽇),太宗车驾从定州出发。十二月,辛丑(初七),太宗背上长痈,坐着轿子前行。戊申(十四⽇),到达并州,太子李治为太宗 ![]() ![]() 上之征⾼丽也,使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将突厥屯夏州之北以备薛延陀。薛延陀多弥可汗既立,以上出征未还,引兵寇河南,上遣左武候中郞将长安田仁会与思力合兵击之。思力羸形伪退, ![]() 太宗征伐⾼丽时,让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统领厥兵驻扎在夏州以北,以防备薛延陀的进攻。薛延陀多弥可汗即位后,乘着太宗出征⾼丽未归之机,领兵犯侵北河以南一带,太宗派左武侯中郞将长安人田仁会与执失思力合兵进击。思力假装抵御不住后退, ![]() [3]初,上留侍中刘洎辅皇太子于定州,仍兼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吏、礼、户部三尚书事。上将行,谓洎曰:“我今远征,尔辅太子,安危所寄,宜深识我意。”对曰:“愿陛下无忧,大臣有罪者,臣谨即行诛。”上以其言妄发,颇怪之,戒曰:“卿 ![]() ![]() ![]() [3]起初,太宗留下侍中刘洎在定州辅佐皇太子,仍然兼任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理吏、礼、户三部尚书事。太宗将要出发前,对刘洎说:“朕如今带兵远征,你辅佐太子,家国的安危都寄托在你⾝上,望你深深体会朕的心思。”刘洎答道:“望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太宗认为他出言妄自发论,颇为奇怪,告诫他说:“你的 ![]() ![]() ![]() 中书令马周摄吏部尚书,以四时选为劳,请复以十一月选,至三月毕;从之。 中书令马周代理吏部尚书,认为四时选官过于劳累,请求恢复十一月选官,到次年三月完毕;太宗依从其意见。 [4]是岁,右亲卫中郞将裴行方讨茂州叛羌⻩郞弄,大破之,穷其余 ![]() [4]这一年,右亲卫中郞将裴行方领兵讨伐茂州反叛的羌族人⻩郞弄,将其打得大败,追击其残余势力,向西直到乞习山,临近弱⽔而后还朝。 二十年(丙午、646) 二十年(丙午,公元646年) [1]舂,正月,辛未,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击薛延陀,大破之,虏获二千余人。多弥可汗轻骑遁去,部內 ![]() [1]舂,正月,辛未,(初八),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人进攻薛延陀,将其打得大败,俘虏二千多人。多弥可汗乘轻骑逃走,薛延陀內部 ![]() ![]() [2]丁丑,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六条巡察四方,刺史、县令以下多所贬黜,其人诣阙称冤者,前后相属。上令褚遂良类状以闻,上亲临决,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2]丁丑(十四⽇),太宗派大理寺卿孙伏伽等二十二人以汉朝考察员官的六条诏书巡察国全各地,刺史、县令以下的官吏多被罢职贬官,这些人到朝中喊冤的前后不断。太宗令褚遂良按类写明情况上呈,太宗亲自裁决,确定其中能够提拔的有二十人,论罪当死的七人,流放以下免除官职的有成百上千人。 [3]二月,乙未,上发并州。三月,己巳。车驾还京师。上谓李靖曰:“吾以天下之众困于小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上顾问江夏王道宗,具陈在驻骅时乘虚取平壤之言。上怅然曰:“当时匆匆,吾不忆也。” [3]二月,乙未(初二),太宗从并州出发。三月,己巳(初七),太宗车驾回到了京城长安。太宗对李靖说:“我倾国全兵力却受困于小小的⾼丽,这是什么缘故?”李靖说:“这一点李道宗能够解释。”太宗又问江夏王李道宗,李道宗详细陈述在驻骅山时曾提出过乘机攻取平壤的话。太宗怅然若失,说道:“当时匆匆忙忙,我已经记不起来了。” [4]上疾未全平, ![]() [4]太宗的病并未完全好,想要专心保养一段时间,庚午(初八),诏令朝中军国大事一并委托皇太子李治处理。于是太子每隔一⽇便在东宮处理政务,事情一毕就进⼊皇宮侍侯太宗服药用饭,不离⾝边左右。太宗命令太子暂时出外游玩,太子辞谢不愿出宮;太宗便在寝殿旁设置别院,让太子居住。褚遂良请求太子每十天回东宮一次,与太师太傅们讲论道义,太宗依准。 上尝幸未央宮,辟仗已过,忽于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诘之,曰:“闻辟仗至,惧不敢出,辟仗者不见,遂仗不敢劝。”上遽引还,顾谓太子:兹事行之,则数人当死,汝于后速纵遣之。”又尝乘 ![]() 太宗曾游幸未央宮,清道的卫士已经走过去了,忽然在路边草丛里看见一人掖下带刀,便质问此人,答道:“我听见清道的卫士经过,因为害怕,不敢走出来,清道卫士们没有看见我,于是就潜伏着不敢动。”太宗便带着他回到宮中,对太子说:“这件事严格执行起来,则当有几名卫士因失职被处死,你从后面立即将此人放走。”太宗又曾乘坐轿,亲卫、勋卫、翊卫人员中有个人无意间碰着太宗的⾐服,那人十分害怕,脸⾊都变了。太宗说:“这里没有御史,我不怪罪你。” [5]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假子五百人,与术士公孙常语,云“名应图”,又问术士程公颖曰:“吾臂有龙鳞起, ![]() ![]() [5]陕州人常德玄告发刑部尚书张亮豢养义子五百人,曾对方术之士公孙常说:“我的名字正与图应验。”又问方术之士程公颖:“我的手臂上长有龙鳞,想要举事造反,可以吗?”太宗命令马周等人按察其事,张亮坚决不服。太宗说:“张亮养有义子五百人,养这么多人做什么?不正是要谋反吗?”命文武百官议定其罪行,众人都说张亮谋反,应当处死。惟独将作少监李道裕说:“张亮谋反证据不⾜,不应当判死罪。”太宗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说:“法令是天下公平之物,朕与你共同遵守。你自己不谨慎,与恶人往来,深陷于法,如今已毫无办法挽回。你好好地去吧。”己丑(二十七⽇),张亮与程公颖一同在西市被处斩,家产被抄。 岁余,刑部侍郞缺,上命执政妙择其人,拟数人,皆不称旨,既而曰:“朕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狱云‘反形未具’,此言当矣,朕虽不从,至今悔之。”遂以道裕为刑部侍郞。 一年多后,刑部侍郞空缺,太宗命宰相们遴选人选,拟定了几个人,都不称太宗的心意,过后太宗说道:“朕得到这个人了。前一段李道裕曾议论张亮的狱案说‘谋反证据不⾜’,这话有道理,朕虽然没有听从,至今仍在后悔。”于是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郞。 [6]闰月,癸巳朔,⽇有食之。 [6]闰三月,癸巳朔(初一),出现⽇食。 [7]戊戌,罢辽州都督府及岩州。 [7]戊戌(初六),唐朝罢除辽州都督府及岩州建置。 [8]夏,四月,甲子,太子太保萧解太保,乃同中书门下三品。 [8]夏季,四月,甲子(初三),解除萧太子太保职务,仍然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9]五月,甲寅,⾼丽王蔵及莫离支盖金遣使谢罪;并献二美女,上还之。金,即苏文也。 [9]五月,甲寅(二十三⽇),⾼丽国王⾼蔵以及莫离支盖金派使者前来谢罪;并献两个美女,太宗让其回国。盖金即是盖苏文。 [10]六月,丁卯,西突厥乙毗 ![]() [10]六月,丁卯(初七),西突厥乙毗 ![]() [11]薛延陀多弥可汗, ![]() ![]() [11]薛延陀多弥可汗, ![]() ![]() 上遣校尉宇文法诣乌罗护、,遇薛延陀阿波设之兵于东境,法帅击破之。薛延陀国中惊扰,曰:“唐兵至矣!”诸部大 ![]() 太宗派校尉宇文法到乌罗护、,在薛延陀东部边境与薛延陀阿波设的兵马遭遇,宇文法统率兵将其击败。薛延陀国內震动,纷纷言道:“唐朝大兵到了!”各部落大 ![]() 薛延陀余众西走,犹七万余口,共立真珠可汗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归其故地。寻去可汗之号,遣使奉表,请居郁督军山之北;使兵部尚书崔敦礼就安集之。 薛延陀残余队部向西溃逃,还有七万多人,他们共同拥立真珠可汗的侄子咄摩支为伊特勿失可汗,回到了故地。不久又去掉了可汗称号,派使者上表,请求居住在郁督军山北麓;太宗让兵部尚书崔敦礼去郁督军山将他们就地安置。 敕勒九姓酋长,以其部落素服薛延陀种,闻咄摩支来,皆恐惧,朝议恐其为碛北之患,乃更遣李世与九姓敕勒共图之。上戒世曰:“降则抚之,叛则讨之。”己丑,上手诏,以“薛延陀破灭,其敕勒诸部,或来降附,或未归服,今不乘机,恐贻后悔,朕当自诣灵州招抚。其去岁征辽东兵,皆不调发。” 敕勒九个部落首领,由于一直归附薛延陀,听说咄摩支要到郁督军山北面居住,都非常害怕。唐朝大臣议论,担心咄摩支会成为漠北的祸患,于是又派李世与九个敕勒部落共同图谋对付咄摩支。太宗告诫李世说:“咄摩支如降服就安抚他们,反叛就讨伐他们。”己丑(二十九⽇),太宗手书诏令,认为:“薛延陀被消灭后,其敕勒各部落,有的前来归降,有的并未归顺,如今要是不乘机图谋,恐怕将来会后悔,朕应当亲自去灵州招抚各部落。去年出征辽东的士兵,此次都不做征调。” 时太子当从行,少詹事张行成上疏,以为:“皇太子从幸灵州,不若使之监国,接对百寮,明习庶政,既为京师重镇,且示四方盛德。宜割私 ![]() 当时太子理应跟随太宗一同去,少詹事张行成上奏疏称:“皇太子跟陛下巡幸灵州,倒不如留下来监国,接待百官商议朝政, ![]() [12]李世至郁督军山,其酋长梯真达官帅众来降。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世遣通事舍人萧嗣业往招 ![]() [12]李世到了郁督军山,薛延陀部落首领梯真达官率领兵众前来降附。薛延陀咄摩支向南投奔荒⾕,李世派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去招抚,咄摩支投降嗣业。他的部落仍然犹豫不定,李世带兵追击,共杀死五千多人,俘虏男女三万多人。秋季,七月,咄摩支到达京城。官拜右武卫大将军。 [13]八月,甲子,立皇孙忠为陈王。 [13]八月,甲子(初五),太宗立皇孙李忠为陈王。 [14]己巳,上行幸灵州。 [14]己巳(初十),太宗行幸灵州。 [15]江夏王道宗兵既渡碛,遇薛延陀阿波达官众数万拒战,道宗击破之,斩首千余级,追奔二百里。道宗与薛万彻各遣使招谕敕勒诸部,其酋长皆喜,顿首请⼊朝。庚午,车驾至浮 ![]() ![]() [15]江夏王李道宗的兵马既已渡过沙漠,遇见薛延陀阿波达官兵众数万人抵抗,李道宗将其击败,杀死一千多人,乘胜追击二百里。李道宗与薛万彻各自派遣使者招抚敕勒各部,他们的首领都十分⾼兴,磕头拜谢请求⼊京朝见。庚午(十一⽇),太宗车驾到浮 ![]() ![]() 壬申,上幸汉故甘泉宮,诏以“戎、狄与天地俱生,上皇并列,流殃构祸,乃自运初。朕聊命偏师,遂擒颉利;始弘庙略,已灭延陀。铁勒百馀万户,散处北溟,远遣使人,委⾝內属,请同编列,并为州郡;混元降,殊未前闻,宜备礼告庙,仍颁示普天。” 壬申(十三⽇),太宗行幸汉朝旧甘泉宮,颁布诏令称:“戎、狄等族与天地一同生存,与上古帝王伏羲并列称雄,他们制造祸端,是从大唐兴国之初才开始的。朕随意任命偏师进击,就生擒颉利;刚刚施展朝迁谋略,就已经灭掉了薛延陀。铁勒族一百多万户,散处在北部,万里迢迢派遣使者,要求委⾝归附于內地,请求同为编户齐民,一并改为州郡建置;开天辟地以来,前所未闻,应当预备礼仪上告祖庙,并且颁示给普天之下的百姓。” 庚辰,至泾州;丙戎,逾陇山,至西瓦亭,观马牧。九月,上至灵州;敕勒诸部俟斤遣使相继诣灵州者数千人,咸云:“愿得天至尊为奴等天可汗,子子孙孙常为天至尊奴,死无所恨。”甲辰,上为序其事曰:“雪 ![]() 庚辰(二十一⽇),太宗车驾到达泾州;丙戌(二十七⽇),穿越陇山,到达西瓦亭,观看放牧。九月,太宗到达灵州,敕勒各部落首领相继派使者到灵州拜谒太宗,共有几千人,都说:“非常希望大唐至尊天子做我们的天可汗,我们子子孙孙做您的奴隶,至死也不遣憾。”甲辰(十五⽇),太宗亲自做诗记叙此事说:“雪 ![]() [16]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 ![]() ![]() ![]() [16]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 ![]() ![]() ![]() 上尝谓张亮曰:“卿既事佛,何不出家?”因自请出家。上曰:“亦知公雅好桑门,今不违公意。”须臾复进曰:“臣适思之,不能出家。”上以对群臣发言反覆,尤不能平;会称⾜疾不朝,或至朝 ![]() ![]() 出家,寻复违异。一回一惑,在乎瞬息之间;自可自否,变于帷之所。乖栋梁之体,岂具瞻之量乎!朕隐忍至今,全无悛改。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 太宗曾对张亮说:“你既然敬事佛祖,为什么不出家呢?”萧于是请求出家做和尚。太宗说:“朕也知道你素来喜好佛门,现在不违背你的意思。”过了一会儿萧又进言说:“我刚刚考虑过了,不能出家。”太宗认为萧当着大臣们讲话反复无常,心中愤愤不平;又赶上萧声称有脚病不上朝,或者到了朝堂而不进去面见太宗,太宗知道他心情不快。冬季,十月,手书诏令数落其罪过说:“朕对佛教,无意遵从。那此求佛的人并未能验证将来福祉,却反而在过去受尽苦罪。至于象梁武帝潜心于佛教,梁简文帝执意于法门,倾尽府库所蔵财物供给僧寺,耗费人力修筑塔庙。直至造成三淮五岭,到处发生变 ![]() ![]() ![]() [17]上自⾼丽还,盖苏文益骄恣,虽遣使奉表,其言率皆诡诞;又待唐使者倨慢,常窥伺边隙。屡敕令勿攻新罗,而侵陵不止。壬申,诏勿受其朝贡,更议讨之。 [17]太宗从⾼丽班师还朝后,盖苏文更加傲慢胡作非为,虽然也曾派使者上表,但其言语多怪诞诡秘;而且对待唐朝使者十分傲慢,经常窥测等待 ![]() [18]丙戌,车驾还京师。 [18]丙戌(二十八⽇),太宗车驾回到京城。 冬,十月,己丑,上以幸灵州往还,冒寒疲顿, ![]() 冬季,十月,己丑(疑误),太宗认为行幸灵州一去一还,冒着严寒,旅途疲劳,想要在年前专事保养。十一月,己丑(初一),诏令祭祀郊庙社稷明堂、大臣及四方上表疏、四方朝贡客人、征调与宿卫换防、发放鱼符传符、任命五品以上员官以及拜官解职、处决死罪等,都上奏皇帝知悉,其余事务一并 ![]() [19]十二月,己丑,群臣累请封禅;从之。诏造羽卫送洛 ![]() [19]十二月,己丑(疑误),众位大臣多次请求行封禅礼;太宗依从。诏令制作封禅仪仗送到洛宮太子处。 [20]戊寅,回纥俟利发吐 ![]() [20]戊寅(二十⽇),回纥首领吐 ![]() [21]癸未,上谓长孙无忌等曰:“今⽇吾生⽇,世 ![]() ![]() ![]() [21]癸未(二十五⽇),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今⽇是朕的生⽇,对世俗人们这是个 ![]() ![]() ![]() [22]房玄龄尝以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攻,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缙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弟子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宮。 [22]房玄龄曾因太宗小有谴责令回家中,褚遂良上奏疏称:“房玄龄从⾼祖举义旗反隋时就有辅佐之功,武德九年又冒死罪建议陛下在玄武门发动政变,贞观初年选拔贤才、执掌朝政,大臣中以玄龄最为辛劳。如果不是罪不可赦,被士大夫所共同反对,则不应把他远远抛弃而不用。陛下如果认为他老迈无用,也应当劝告他让他退休回家,以礼节辞退;不可以其小小的过失,就抛弃他几十年的旧功绩。”太宗听后急忙召房玄龄回朝。过了不久,房玄龄又离开职位回到家中。过了几天,太宗巡幸芙蓉园,房玄龄让晚辈们立即洒扫门庭,说道:“皇上的乘辇就要到了。”过了一会儿,太宗果然临幸他的宅第,于是用车马载着玄龄一同返回宮中。 二十一年(丁未、647) 二十一年(丁未,公元647年 [1]舂,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士廉疾笃;辛卯,上幸其第,流涕与诀;壬辰,薨。上将往哭之,房玄龄以上疾新愈,固谏,上曰:“⾼公非徒君臣,兼以故旧姻戚,岂得闻其丧不住哭乎!公勿复言!”帅左右自兴安门出,长孙无忌在士廉丧所,闻上将至,辍哭, ![]() ![]() [1]舂季,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士廉病情加重;辛卯(初四),太宗亲临他的家中,流着泪与他告别;壬辰(初五),⾼士廉去世。太宗想要前往⾼宅哭灵,房玄龄以太宗的病刚好,执意谏阻,太宗说:“⾼公与我并非只是君臣关系,还兼有故旧姻亲的亲系,岂有听说他的噩耗而不去哭灵呢?你不必再多说了!”说完带领⾝边的人从兴安门出宮,长孙无忌正在⾼士廉住所灵堂,听说太宗将要到来,停止哭泣,出门拦住御马劝谏道:“陛下正在吃长生药,按照方药说法不能哭丧,为什么不为宗庙社稷考虑而自珍自重呢!而且我舅舅临终有遗言,非常不愿意因自己的死,而让陛下屈驾前来。”太宗不听其劝告。长孙无忌横卧在道中间,流着眼泪执意谏阻,太宗这才返回东苑,望着南面痛哭,泪如雨下。等到灵柩走出横桥,太宗登上长安旧城西北楼,遥望灵柩失声恸哭。 [2]丙申,诏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林府,思结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阙州,奚结为 ![]() ![]() ![]() ![]() [2]丙申(初九),太宗诏令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林府,思结部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阙州,奚结为 ![]() ![]() ![]() ![]() [3]丁酉,诏以明年仲舂有事泰山,禅社首;余并依十五年议。 [3]丁酉(初十),太宗诏令明年仲舂将要行幸泰山,封禅社首山;其余事项都按照贞观十五年议定的理办。 [4]二月,丁丑,太子释奠于国学。 [4]二月,丁丑(二十⽇),皇太子李治到国子学行释奠礼。 [5]上将复伐⾼丽,朝议以为:“⾼丽依山为城,攻之不可猝拔。前大驾亲征,国人不得耕种,所克之城,悉收其⾕,继以旱灾,民太半乏食。今若数遣偏师,更迭扰其疆易,使彼疲于奔命,释耒⼊堡,数年之间,千里萧条,则人心自离,鸭绿之北,可不战而取矣。”上从之。三月,以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候将军李海岸副之,发兵万余人,乘楼船自莱州泛海而⼊。又以太子詹事李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朗等副之,将兵三千人。因营州都督府兵自新城道⼊。两军皆选习⽔善战者配之。 [5]太宗准备再次讨伐⾼丽,朝臣们议论认为:“⾼丽傍山为城堡,很难短时间攻克。上次大驾亲征,国中百姓不能够耕种,所攻克的城,都要全部没收其粮食,再加上遇着早灾,百姓们有一多半缺乏粮食。如今若是再多派偏师深⼊,轮番 ![]() ![]() [6]辛卯,上曰:“朕于戎、狄所以能取古人所不能取,臣古人所不能臣者,皆顺众人之所 ![]() [6]辛卯(初五),太宗说:“朕对于北方戎、狄所以能够取得古人所不能取得的胜利,并做到古人难以做到的让他们臣服于大唐,都是因为顺应众人愿望的结果。过去大禹率领九州的百姓,开山砍伐树木,疏导条条河流归⼊大海,够疲劳的了,然而百姓并无怨言,就是因为顺应民心,利用地势,与民同利的缘故。” [7]是月,上得风疾,苦京师盛暑,夏,四月,乙丑,命修终南山太和废宮为翠微宮。 [7]这一月,太宗染风寒,苦于京城炎热酷暑,夏季,四月,乙丑(初九),命人修缮终南山废弃的太和宮,改名为翠微宮。 [8]丙寅,置燕然都护府,统瀚海等六都督、皋兰等七州,以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之。素立抚以恩信,夷落怀之,共率马牛为献;素立唯受其酒一杯,余悉还之。 [8]丙寅(初士),唐府政设置燕然都护府,统辖瀚海等六都督府、皋兰等七个州,任命扬州都督府司马李素立为都护。李素立以恩信安抚当地民众,各族人都归顺他,纷纷进献牛马;素立只接受一杯酒,其余一概退还。 [9]五月,戊子,上幸翠微宮。冀州进士张昌龄献《翠微宮颂》,上 ![]() [9]五月,戊子(初三),太宗临幸翠微宮。冀州进士张昌龄进献《翠微宮颂》,太宗喜 ![]() 初,昌龄与进士王公治皆善属文,名振京师,考功员外郞王师旦知贡举,黜之,举朝莫晓其故。及奏第,上怪无二人名,诘之。师旦对曰:“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不成令器。若置之⾼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上善其言。 起初,张昌龄与进士王公治都擅长做文章,在京城有名声,考功员外郞王师旦掌管贡举事,没取中他们,朝內外都不明⽩是何缘故。等到上奏给太宗进士及第名单,太宗奇怪没有这二人名字,便质问王师旦,师旦答道:“此二人虽然文辞华丽,然而其文体轻薄,终究成不了大器。如果让他们中⾼第,恐怕后来的人一意效法,有伤陛下的雅正之道。”太宗赞许他的回答。 [10]壬辰,诏百司依旧启事皇太子。 [10]壬辰(初七),太宗诏令文武百官上奏疏仍旧给皇太子。 [11]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 ![]() ![]() ![]() ![]() ![]() [11]庚辰(疑误),太宗亲临翠微殿,问⾝边大臣:“自古以来帝王虽然能够平定中原,却不能制服北方各部族。朕的才能远不及古代帝王而取得成果却比他们大,我自己不明说其原因,你们各位当直率地如实说说。”众大臣齐声说道:“陛下的功德与天地等量齐观,难以一语言明。”太宗说:“不是这样。朕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因为五点缘由:自古以来帝王大多嫉妒能力超过自己的,朕看见别人的长处,便如同看见自己的一样;人不可能全知全能,朕对人常常要扬长避短;君王们往往引进有才能的人便想着放置在自己怀抱,摒弃无能之辈则恨不能落井下石,朕看见有才能的人则非常敬重,遇见无能者亦加以怜悯,有才能与无才能的人都能各得其所;君王们大多讨厌正直之人,明诛暗罚,没有一个朝代不存在,朕自即位以来,正直的大臣在朝中比肩接踵,未曾贬黜斥责一人;自古以来帝王都尊贵中原, ![]() ![]() [12]李世军既渡辽,历南苏等数城,⾼丽多背城拒战,世击破其兵,焚其罗郭而还。 [12]李世的队部已渡过辽⽔,途经南苏等几座城,⾼丽兵多背靠城墙拼战,李世将他们打败,并烧焚其外城后回师。 [13]六月,癸亥,以司徒长孙无忌领扬州都督,实不之任。 [13]六月,癸亥(初八),任命司徒长孙无忌兼领扬州都督,实际上并未赴任。 [14]丁丑,诏以“隋末丧 ![]() [14]丁丑(二十二⽇),太宗下诏称:“隋朝末年天下动 ![]() [15]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 [15]癸未(二十八⽇),任命司农寺卿李纬为户部尚书。当时房玄龄留守京城,有人从京城前来太宗处,太宗问道:“房玄龄讲些什么?”答道:“玄龄听说陛下拜李纬为户部尚书,只是说李纬是个美髯公。”太宗即刻改任李纬为洛州刺史。 [16]秋,七月,牛进达、李海岸⼊⾼丽境,凡百余战,无不捷,攻石城,拔之。进至积利城下,⾼丽兵万余人出战,海岸击破之,斩首二千级。 [16]秋季,七月,牛进达、李海岸的队部进⼊⾼丽境內,大小经历一百多次战斗,战无不胜,又攻克石城。进军到积利城下,⾼丽兵一万多人出城 ![]() [17]上以翠微宮险隘,不能容百官,庚子,诏更营⽟华宮于宜舂之凤皇⾕。庚戌,车驾还宮。 [17]太宗认为翠微宮地势险要狭窄,容纳不下百官,庚子(十六⽇),诏令在宜舂县的凤凰⾕再营造⽟华宮。庚戌(二十六⽇),太宗车驾回到皇宮。 [18]八月,壬戌,诏以薛延陀新降,土功屡兴,加以河北⽔灾,停明年封禅。 [18]八月,壬戌(初八),诏令因薛延新近投降,屡兴土木工程,加上河北地区遭受⽔灾,停止明年封禅泰山事。 [19]辛未,骨利遣使⼊贡;丙戌,以骨利为玄阙州,拜其俟斤为刺史。骨利于铁勒诸部为最远,昼长夜短,⽇没后,天⾊正曛,煮羊脾适 ![]() [19]辛未(十七⽇),骨利派使者前来进贡;九月,丙戌(初三),唐朝廷将骨利改为玄阙州,其首领官拜刺史。骨利是铁勒各部中地处最为遥远的一个,⽩天长夜间短,太 ![]() ![]() ![]() [20]己丑,齐州人段志冲上封事,请上致政于皇太子;太子闻之,忧形于⾊,发言流涕。长孙无忌等请诛志冲。上手诏曰:“五岳陵霄,四海亘地,纳污蔵疾,无损⾼深。志冲 ![]() [20]己丑(初五),齐州人段志冲上书议事,请求太宗将朝政 ![]() ![]() ![]() [21]丁酉,立皇子明为曹王。明⺟杨氏,巢剌王之妃也,有宠于上,文德皇后之崩也, ![]() [21]丁酉(十四⽇),立皇子李明为曹王。李明的⺟亲杨氏,原先是巢剌王李元吉的妃子,受太宗的宠 ![]() [22]戊戌,敕宋州刺史王波利等发江南十二州工人造大船数百艘, ![]() [22]戊戌(十五⽇),太宗敕令宋州刺史王波利等人征发江南十二州的工匠修造大船几百艘,想要用这些船征伐⾼丽。 [23]冬,十月,庚辰,奴刺啜匐俟友帅其所部万余人內附。 [23]冬季,十月,庚辰(二十七⽇),奴刺部落的啜匐俟友率领所部一万多人归附朝廷。 [24]十一月,突厥车鼻可汗遣使⼊贡。车鼻名斛 ![]() ![]() [24]十一月,突厥车鼻可汗派使者进献贡品。车鼻名斛 ![]() [25]癸卯,徙顺 ![]() [25]癸卯(二十一⽇),改封顺 ![]() [26]壬子,上疾愈,三⽇一视朝。 [26]壬子(三十⽇),太宗病痊愈,三天一上朝。 [27]十二月,壬申,西赵酋长赵磨帅万余户內附,以其地为明州。 [27]十二月,壬申(二十⽇),西赵蛮族首领赵磨率领一万多户归附唐朝,唐朝将其所居地改为明州。 [28]⻳兹王伐叠卒,弟诃黎布失毕立,浸失臣礼,侵渔邻国。上怒,戊寅,诏使持节·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将兵击之,仍命铁勒十三州、突厥、吐藩、吐⾕浑连兵进讨。 [28]⻳兹国王伐叠死后,他的弟弟诃黎布失毕即位,逐渐失却臣属国的礼节,侵扰邻近家国。太宗大怒,戊寅(二十六⽇),诏令使持节、任命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副大总管、右骁卫大将军契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人领兵进攻⻳兹,仍然命令铁勒族十三州、突厥、吐藩、吐⾕浑联合进军讨伐。 [29]⾼丽王使其子莫离支任武⼊谢罪,上许之。 [29]⾼丽王让他的儿子莫离支任武⼊朝谢罪,太宗依准。 二十二年(戊申、648) 二十二年(戊申,公元648年) [1]舂,正月,己丑,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不绝于前,宮室台榭屡有兴作,⽝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家国仅安;骄惰奢纵,则一⾝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域!” [1]舂季,正月,己丑(初八),太宗写成《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各篇名是《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太宗说道:“修⾝治理家国的道理,都在这十二篇之中了。我一旦逝去,就没有别的话可说了。”又说:“你应当以古代的先哲圣王为师,象我,则不⾜效法。古人说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得其下。我即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不断于⾝前,又不停地修筑宮室台榭,⽝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回顾起来我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没有怨言;功劳大过失小,所以王业稳固;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你没有我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家国仅得定安;如果骄奢懒惰,则自⾝都难保。而且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是指家国而言;失去容易得之较难,是指皇位;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 [2]中书令兼右庶子马周病,上亲为调药;使太子临问;庚寅,薨。 [2]中书令兼右庶子马周得病,太宗亲自为他调制物药,又让太子前去询问病情。庚寅(初九),马周去世。 [3]戊戌,上幸骊山温汤。 [3]戊戌(十七⽇),太宗巡幸骊山温泉。 [4]己亥,以中书舍人崔仁师为中书侍郞,参知机务。 [4]己亥(十八⽇),任命中书舍人崔仁师为中书侍郞,参知机务。 [5]新罗王金善德卒,以善德妹真德为柱国,封乐浪郡王,遣使册命。 [5]新罗国王金善德去世,唐朝任命善德的妹妹真德为柱国,封为乐浪郡王,并派使者前去册封。 [6]丙午,诏以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副之,将兵三万余人及楼船战舰自莱州泛海以击⾼丽。 [6]丙午(二十五⽇),太宗下诏任命右武卫大将军薛万彻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卫将军裴行方为副总管,领兵三万多人以及楼船战舰,从莱州渡海进攻⾼丽。 [7]长孙无忌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省事。 [7]长孙无忌代理中书令,掌管尚书省、门下省事宜。 [8]戊申,上还宮。 [8]戊申(二十七⽇),太宗回到宮中。 [9]结骨自古未通国中,闻铁勒诸部皆服,二月,其俟利发失钵屈阿栈⼊朝。其国人皆长大,⾚发绿睛,有黑发者以为不祥。上宴之于天成殿,谓侍臣曰:“昔渭桥斩三突厥首,自谓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为怪 ![]() [9]结骨自古以来从未与中原王朝建立过联系,听说铁勒各部都已归服唐朝,二月,其首领失钵屈阿栈到唐朝。结骨国人⾝材都很⾼大,红头发绿眼睛,长黑头发便被认为不吉祥。太宗在天成殿宴请结骨首领,对⾝边大臣说:“当年武德九年时我在渭桥斩杀三名突厥首领,自以为功劳大,如今有这个人在宴席上,更不会认为奇怪了吧!”失钵屈阿栈请求封他一个官职,“手执王笏归国,实在是百代的荣幸。”戊午(初七),以结骨所在地为坚昆都督府,任命失钵屈阿栈为右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隶属于燕然都护。又在阿史德时健部落所在地设置祁连州,隶属于营州都督。 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辛酉,上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国中,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当时四方大小国的君主首领争先恐后派使者进贡朝见,往来不绝,每年正月初一前来朝贺的人数成百上千。辛酉(初十),太宗召见各国各族使者,对⾝边的大臣们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多年,使得中原疲弊,所获却很少;岂能与今⽇以德服远、使不⽑之地都成为大唐编户相比!” [10]上营⽟华宮,务令俭约,惟所居殿覆以瓦,余皆茅茨;然备设太子宮、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乙亥,上行幸⽟华宮;己卯,畋于华原。 [10]太宗营造⽟华宮,命令务必节俭,只将居住的殿宇用瓦覆盖,其余均用茅茨 ![]() [11]中书侍郞崔仁师坐有伏阁自诉者,仁师不奏,除名,流连州。 [11]中书侍郞崔仁师因有人伏在衙署门前上诉,他并未上奏,被除掉名籍,流放到连州。 [12]三月,己丑,分瀚海都督俱罗 ![]() [12]三月,己丑(初九),唐府政将瀚海都督俱罗 ![]() [13]甲午,上谓侍臣曰:“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生怀首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 [13]甲午(十四⽇),太宗对⾝边的大臣说:“朕年轻时在军中长大,颇能料敌制胜;如今出兵昆丘道,处月、处密二部落以及⻳兹执政者羯猎颠、那利每每怀有二心,一定会先被消灭,接着就是布失毕。” [14]庚子,隋萧后卒,诏复其位号,谥曰愍;使三品护葬,备卤簿仪卫,送至江都,与炀帝合葬。 [14]庚子(二十⽇),隋朝萧皇后去世,诏令恢复其皇后称号,谥号为愍;让三品以上员官治葬,为其配备仪仗,护送到江都,与隋炀帝合葬一处。 [15]充容长城徐惠以上东征⾼丽,西讨⻳兹,翠微、⽟华,营缮相继,又服玩颇华靡,上疏谏,其略曰:“以有尽之农功,填无穷之巨浪;图未获之他众,丧已成之我军,昔秦皇并 ![]() ![]() ![]() ![]() [15]宮中九嫔之一的充容、长城县人徐惠,认为太宗东征⾼丽,西讨⻳兹,又相继营造翠微、⽟华二宮,而且穿用颇为华丽奢靡,便上奏疏劝谏,大略说道:“陛下以有限的农业收成,去填充无穷尽的 ![]() ![]() ![]() ![]() ![]()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