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3861 |
上一章 十二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大渊献,尽重光单阏,凡五年。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 ◎ 垂拱三年丁亥,公元六八七年 舂,闰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 二月,丙辰,突厥骨笃禄等寇昌平,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帅诸军讨之。 三月,乙丑,纳言韦思谦以太中大夫致仕。 夏,四月,命苏良嗣留守西京。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京苑,将鬻苑中蔬果以收其利。良嗣曰:“昔公仪休相鲁,犹能拔葵、去织妇,未闻万乘之主鬻蔬果也。”乃止。 壬戌,裴居道为纳言。五月,丙寅,夏官侍郞京兆张光辅为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凤阁侍郞、同凤阁鸾台三品刘祎之窃谓凤阁舍人永年贾大隐曰:“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大隐密奏之,太后不悦,谓左右曰:“祎之我所引,乃复叛我!”或诬祎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又与许敬宗妾有私,太后命肃州刺史王本立推之。本立宣敕示之,祎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太后大怒,以为拒捍制使;庚午,赐死于家。祎之初下狱,睿宗为之上疏申理,亲友皆贺之,祎之曰:“经乃所以速吾死也。”临刑,浴沐,神⾊自若,自草谢表,立成数纸。麟台郞郭翰、太子文学周思均称叹其文。太后闻之,左迁翰巫州司法,思钧播州司仓。 秋,七月,壬辰,魏玄同检校纳言。 岭南俚户旧输半课, ![]() ![]() ![]() 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击之,以右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为之副,大破突厥于⻩花堆,追奔四十馀里,突厥皆散走碛北。多祚世为靺鞨酋长,以军功得⼊宿卫。黑齿常之每得赏赐,皆分将士;有善马为军士所损,官属请笞之,常之曰:“奈何以私马笞官兵乎!”卒不问。 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郞将,矫制于都市募人 ![]() 冬,十月,庚子,右监门卫中郞将爨宝璧与突厥骨笃禄、元珍战,全军皆没,宝璧轻骑遁归。 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功,表请穷追馀寇。诏与常之计议,遥为声援。宝璧 ![]() 命魏玄同留守西京。 武承嗣又使人诬李孝逸自云“名中有兔,兔,月中物,当有天分。”太后以孝逸有功,十一月,戊寅,减死除名,流儋州而卒。 太后 ![]() 是岁,天下大饥,山东、关內尤甚。 ◎ 垂拱四年戊子,公元六八八年 舂,正月,甲子,于神都立⾼祖、太宗、⾼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之仪。又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太后命有司议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周悰请为七室,又减唐太庙为五室。舂官侍郞贾大隐奏:“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悰别引浮议,广异述文,直崇临朝权仪,不依家国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家国宗庙不应辄有变移。”太后乃止。 太宗、⾼宗之世,屡 ![]() ![]() 夏,四月,戊戌,杀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象贤,处俊之孙也。 初,太后有憾于处俊,会奴诬告象贤反,太后命周兴鞫之,致象贤族罪。象贤家人诣朝堂,讼冤于监察御史乐安任玄殖。玄殖奏象贤无反状,玄殖坐免官。象贤临刑,极口骂太后,发扬宮中隐慝,夺市人柴以击刑者;金吾兵共格杀之。太后命支解其尸,发其⽗祖坟,毁棺焚尸。自是终太后之世,法官每刑人,先以木丸塞其口。 武承嗣使凿⽩石为文曰:“圣⺟临人,永昌帝业。”末紫石杂物药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称获之于洛⽔。太后喜,命其石曰“宝图”,擢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诏当亲拜洛,受“宝图”;有事南郊,先谢昊天;礼毕,御明堂,朝群臣。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集神都。乙亥,太后加尊号为圣⺟神皇。 六月,丁亥朔,⽇有食之。 壬寅,作神皇三玺。 东 ![]() 河南道巡抚大使、冬官侍郞狄仁杰以吴、楚多 ![]() 秋,七月,丁巳,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为永昌洛⽔,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 ![]() ![]() 太后潜谋⾰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刑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公譔、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虢王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灵夔子范 ![]() ![]() 譔谬为书与贞云:“內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及太后召宗室朝明堂,诸王因递相惊曰:“神皇 ![]() ![]() 冲募兵得五千馀人, ![]() ![]() ![]() ![]() ![]() ![]() 越王贞闻冲起,亦举兵于豫州,遣兵陷上蔡。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将兵十万以讨之,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削贞、冲属籍,更姓虺氏。贞闻冲败, ![]() ![]() ![]() ![]() ![]() 初,范 ![]() 贞之将起兵也,遣使告寿州刺史越环,环 ![]() ![]() ![]() 及贞败,太后 ![]() ![]() 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 ![]() ![]() ![]() ![]() 时张光辅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 ![]() ![]() 丁卯,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郞王本立并同平章事。 太后之召宗室朝明堂也,东莞公融密遣使问成均助教⾼子贡,子贡曰:“来必死。”融乃称疾不赴。越王贞起兵,遣使约融,融仓猝不能应,为官属所 ![]() ![]() 济州刺史薛顗、顗弟绪、绪弟驸马都尉绍,皆与琅 ![]() 十一月,辛酉,顗、绪伏诛,绍以太平公主故,杖一百,饿死于狱。 十二月,乙酉,司徒、青州刺史霍王元轨坐与越王连谋,废徙黔州,载以槛车,行至陈仓而死。江都王绪、殿中监成公裴承先皆戮于市。承先,寂之孙也。 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礼于殿中侍御史周矩,屡言其不能了事。会有罗告味道者,敕矩按之。矩谓味道曰:“公常责矩不了事,今⽇为公了之。”乙亥,味道及其子辞⽟皆伏诛。 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內外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辛亥,明堂成,⾼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一丈,饰以⻩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栭栌棤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宮。宴赐君臣,赦天下,纵民⼊观。改河南为合宮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级三,则俯视明堂矣。僧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图以丹青,铁鷟⼊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不报。太后 ![]() ![]() ![]() ![]() ![]() ![]() ◎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六八九年 舂,正月,乙卯朔,大飨万象神宮,太后服衮冕,搢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先诣昊天上帝座,次⾼祖、太宗、⾼宗,次魏国先王,次五方帝座。太后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丁巳,太后御明堂,受朝贺。戊午,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己未,御明堂,飨群臣。 二月,丁酉,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后,文⽔陵曰章德陵,咸 ![]() 三月,甲子,张光辅守纳言。 壬申,太后问正字陈子昂当今为政之要。子昂退,上疏,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省赋役,抚 ![]() 癸酉,以天官尚书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內史。 夏,四月,甲辰,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 ![]() 己酉,杀天官侍郞蓝田邓玄 ![]() ![]() ![]() ![]() ![]() ![]() ![]() ![]() 五月,丙辰,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浪穹州蛮酋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来降;以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令统其众。 己巳,以僧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讨突厥。行至紫河,不见虏,于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 诸王之起兵也,贝州刺史纪王慎独不预谋,亦坐系狱;秋,七月,丁巳,槛车徙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八男徐州刺史东平王续等,相继被诛,家徙岭南。 女东光县主楚媛,幼以孝谨称,适司议郞裴仲将,相敬如宾;姑有疾,亲尝药膳;接遇娣姒,皆得 ![]() 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会大雪,粮运不继。待价既无将领之才,狼狈失据,士卒冻馁,死亡甚众,乃引军还。太后大怒,丙子,待价除名,流绣州,斩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璟收其馀众,抚安西土,太后以休璟为西州都督。 戊寅,以王本立同凤阁鸾台三品。 徐敬业之败也,弟敬真流绣州,逃归,将奔突厥,过洛 ![]() ![]() ![]() 乙未,秋官尚书太原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郞元万顷、洛 ![]() ![]() ![]() 九月,壬子,以僧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将兵二十万以讨突厥骨笃禄。 初,⾼宗之世,周兴以河 ![]() ![]() ![]() 彭州长史刘易从亦为徐敬真所引;戊申,就州诛之。易从为人,仁孝忠谨,将刑于市,吏民怜其无辜,远近奔赴,竞解⾐投地曰:“为长史求冥福。”有司平准,直十馀万。 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己未,杀宗室鄂州剌史嗣郑王璥等六人。庚申,嗣滕王修琦等六人免死,流岭南。 丁卯,舂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郞邢文伟并同平章事。 己卯,诏太穆神皇后、文德圣皇后宜配皇地礻氏,忠孝太后从配。 右卫胄曹参军陈子昂上疏,以为:“周颂成、康,汉称文、景,皆以能措刑故也。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太平之朝,上下乐化,不宜有 ![]() ![]() ![]() ![]() ◎ 天授元年庚寅,公元六九零年 十一月,庚辰朔,⽇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以周、汉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国。 凤阁侍郞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姊之子也。 乙未,司刑少卿周兴奏除唐亲属籍。 腊月,辛未,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舂,一月,戊子,武承嗣迁文昌左相,岑长倩迁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郞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內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为地官尚书。攸宁,士彟之兄孙也。 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 ![]() 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丁卯,地官尚书王本立薨。 三月,丁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夏,四月,丁巳,舂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 醴泉人侯思止,始以卖饼为业,后事游击将军⾼元礼为仆,素诡谲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废,徙和州,壬午,杀其子豫章王亶;贞亦族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 ![]() 衡⽔人王弘义,素无行,尝从邻舍乞瓜,不与,乃告县官瓜田中有⽩兔。县官使人搜捕,蹂践瓜田立尽。又游赵、贝,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馀人,擢授游击将军,俄迁殿中侍御史。或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敕弘义按之。安仁不服,弘义即于枷上刎其首;又捕其子,适至,亦刎其首,函之以归。道过汾州,司马⽑公与之对食,须臾,叱⽑公下阶,斩之, ![]() ![]() 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有功,文远之孙也,名弘敏,以字行。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満,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有功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家百。尝廷争狱事,太后厉⾊诘之,左右为战栗,有功神⾊不挠,争之弥切。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景俭,武邑人也。 司刑丞荥 ![]() ![]() 武承嗣使周兴罗告隋州刺史泽王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素节谋反,征诣行在。素节发舒州,闻遭丧哭者,叹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 ![]() ![]() 太后 ![]() ![]() ![]() ![]() ![]() 八月,甲寅,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癸亥,杀尚书左丞张行廉。辛未,杀南安王颍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 ![]() ![]() 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馀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馀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上 ![]() 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数,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丙戌,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妣姒氏曰文定皇后,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妣姜氏曰康惠皇后;太原靖王曰严祖成皇帝,妣曰成庄皇后;赵肃恭王曰肃祖章敬皇帝,魏义康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曰显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曰太祖孝明⾼皇帝,妣皆如考谥,称皇后。立武承嗣为魏王,三思为梁王,攸宁为建昌王,士彟兄孙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皆为郡王,诸姑姊皆为长公主。 又以司宾卿溧 ![]() 敕改州为郡;或谓太后曰:“陛下始⾰命而废州,不祥。”太后遽追止之。命史务滋等十人存抚诸道。癸卯,太后立兄孙延基等六人为郡王。 冬,十月,甲子,检校內史宗秦客坐赃贬遵化尉,弟楚客、晋卿亦以 ![]() 丁卯,杀流人韦方质。 辛未,內史邢文伟坐附会宗秦客贬珍州刺史。顷之,有制使至州,文伟以为诛己,遽自缢死。 壬申,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蔵《大云经》,使僧升⾼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袋。 制天下武氏咸蠲课役。 西突厥十姓,自垂拱以来,为东突厥所侵掠,散亡略尽。濛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其馀众六七万人⼊居內地,拜左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 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族,秋官郞中徐有功固争不能得。秋官侍郞周兴奏有功故出反囚,当斩,太后虽不许,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雅重有功,久之,复起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疱厨,势使之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远近闻者相贺。 是岁,以右卫大将军泉献诚为左卫大将军。太后出金宝,命选南北牙善 ![]() ![]() ![]() ◎ 天授二年辛卯,公元六九一年 正月,癸酉朔,太后始受尊号于万象神宮,旗帜尚⾚。甲戌,改置社稷于神都。辛巳,纳武氏神主于太庙;唐太庙之在长安者,更命曰享德庙。四时唯享⾼祖已下三庙,馀四室皆闭不享。又改长安崇先庙为崇尊庙。乙酉,⽇南至,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享,唐三帝亦同配。 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以酷吏纵横,上疏,以为:“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恐有凶慝 ![]() ![]() 饶阻尉姚贞亮等数百人表请上尊号曰上圣大神皇帝,不许。 侍御史来子珣诬尚⾐奉御刘行 ![]() 己亥,废唐兴宁、永康、隐陵署官,唯量置守户。 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勣以罪诛。 纳言史务滋与来俊臣同鞫刘行 ![]() ![]() ![]()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取。取大甕,以炭四周炙之,令囚⼊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甕,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內状推史,请兄⼊此甕。”兴惶恐,叩头服罪。法当死,太后原之。二月,流行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 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兴、元礼所杀各数千人,俊臣所破千馀家。元礼残酷尤甚,太后亦杀之以 ![]() 徙左卫大将军千乘王武攸暨为定王。 立故太子贤之子光顺为义丰王。 甲子,太后命始祖墓曰德陵,睿祖墓曰乔陵,严祖墓曰节陵,肃祖墓曰简陵,烈祖墓曰靖陵,显祖墓曰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显义陵为顺陵。 追复李君羡官爵。 夏,四月,壬寅朔,⽇有食之。 癸卯,制以释教开⾰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命建安王攸宜留守长安。 丙辰,铸大钟,置北阙。 五月,以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中道召还,军竟不出。 六月,以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与鸾台侍郞乐思晦、凤阁侍郞任知古并同平章事。思晦,彦之子也。 秋,七月,徙关內户数十万以实洛 ![]() 八月,戊申,纳言武攸宁罢为左羽林大将军;夏官尚书欧 ![]() 庚申,杀⽟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来俊臣鞫虔勖狱,虔勖自讼于徐有功;俊臣怒,命卫士以刀 ![]() 义丰王光顺、嗣雍王守礼、永安王守义、长信县主等皆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皆幽闭宮中,不出门庭者十馀年。守礼、守义,光顺之弟也。或告地官尚书武思文初与徐敬业通谋;甲子,流思文于岭南,复姓徐氏。 九月,乙亥,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鞫之,不问一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其杀张虔勖亦然。敕旨皆依,海內钳口。 鸾台侍郞、同平章事傅游艺梦登湛露殿,以语所亲,所亲告之;壬辰,下狱,杀自。 癸巳,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郞,与冬官侍郞裴行本并同平章事。太后谓仁杰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 ![]() 先是,凤阁舍人修武张嘉福使洛 ![]() ![]() 王庆之见太后,太后曰:“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对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太后谕遣之。庆之伏地,以死泣请,不去。太后乃以印纸遗之曰:“ ![]() ![]() ![]() 昭德因言于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食矣。”太后亦以为然。昭德,乾祐之子也。 壬辰,杀鸾台侍郞、同平章事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安静,纲之孙也。太后将⾰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劝进,安静独正⾊拒之。及下制狱,来俊臣诘其反状,安静曰:“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俊臣竟杀之。 太生学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太后许之。狄仁杰曰:“臣闻君人者唯杀生之柄不假人,自馀皆归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为其渐贵故也。彼生学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则天下之事几敕可尽乎!必 ![]() 段译 则天顺圣皇后上之下垂拱三年(丁亥、687) 唐纪二十则天皇后垂拱三年(丁亥,公元687年) [1]舂,闰正月,丁卯,封皇子成美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 [1]舂季,闰正月,丁卯(初二),唐朝封皇子李成美为恒王,李隆基为楚王,李隆范为卫王,李隆业为赵王。 [2]二月,丙辰,突厥骨笃禄等寇昌平,命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帅诸军讨之。 [2]二月,丙辰(二十二⽇),突厥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唐朝命令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率领诸军讨伐他们。 [3]三月,乙丑,纳言韦思谦以太中大夫致仕。 [3]三月,乙丑(初一),纳言韦思谦以太中大夫退休。 [4]夏,四月,命苏良嗣留守西京。时尚方监裴匪躬检校京苑,将鬻苑中蔬果以收其利。良嗣曰:“昔公仪休相鲁,犹能拔葵、去织妇,未闻万乘之主鬻蔬果也。”乃止。 [4]夏季,四月,唐朝命令苏良嗣留守西京。当时尚方监裴匪躬查核西京 ![]() [5]壬戌,裴居道为纳言。五月,丙寅,夏官侍郞京兆张光辅为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5]壬戌(二十九⽇),裴居道任纳言。五月,丙寅(初三),夏官侍郞京兆人张光辅任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6]凤阁侍郞、同凤阁鸾台三品刘之窃谓凤阁舍人永年贾大隐曰:“太后既废昏立明,安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正以安天下之心。”大隐密奏之,太后不悦,谓左右曰:“之我所引,乃复叛我!”或诬之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金,又与许敬宗妾有私,太后命肃州刺史王本立推之。本立宣敕示之,之曰:“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太后大怒,以为拒捍制使;庚午,赐死于家。 [6]凤阁侍郞、同凤阁鸾台三品刘之私下对凤阁舍人永年人贾大隐说:“太后既然废昏庸立贤明,哪里用得着临朝行使皇帝权力!不如归政于皇帝,以定安天下人心。”贾大隐向太后密奏这件事,太后不⾼兴,对⾝边的人说:“刘之是我一手提拔的,竟然又背叛我!”有人诬告刘之接受归诚州都督孙万荣的⻩金,又与许敬宗妾私通,太后命令肃州刺史王本立审讯他。王本立向他宣布并出示太后的敕令,刘之说:“不经过凤阁鸾台,怎么能称为敕令!”太后大怒,认为这是抵制君主的使者;庚午(初七),命令他在家里自尽。 之初下狱,睿宗为之上疏申理,亲友皆贺之,之曰:“此乃所以速吾死也。”临刑,浴沐,神⾊自若,自草谢表,立成数纸。麟台郞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称叹其文。太后闻之,左迁翰巫州司法,思钧播州司仓。 刘之初⼊狱时,睿宗曾为他上疏申辩,亲友都向他祝贺。刘之却说:“这是速加我的死期。”临刑前,他先浴沐,神⾊安然自若,自己起草给太后的谢恩表,很快就写出几张纸。麟台郞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称赞叹赏他的文章。太后知道后,将郭翰降职为巫州司法,周思钧降职为播州司仓。 [7]秋,七月,壬辰,魏玄同检校纳言。 [7]秋季,七月,壬辰(三十⽇),魏玄同任检校纳言。 [8]岭南俚户旧输半课, ![]() ![]() ![]() [8]岭南俚户过去只 ![]() ![]() ![]() ![]() [9]突厥骨笃禄、元珍寇朔州,遣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击之,以左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为之副,大破突厥于⻩花堆,追奔四十余里,突厥皆散走碛北。多祚世为酋长,以军功得⼊宿卫。黑齿常之每得赏赐,皆分将士;有善马为军士所损,官属请笞之,常之曰:“奈何以私马笞官兵乎!”卒不问。 [9]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侵扰朔州。唐朝派遣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反击,以左鹰扬大将军李多祚为他的副手,大败突厥人于⻩花堆,追逐四十余里,突厥人都逃往沙漠以北。李多祚世代任酋长,因军功得以⼊宮担任警卫。黑齿常之每次得到赏赐,都分给将士;有好马被军士损伤,属官请鞭打他,黑齿常之说:“怎么能因人私的马而鞭打官府的兵呢!”始终没有追究。 [10]九月,己卯,虢州人杨初成诈称郞将,矫制于都市募人 ![]() [10]九月,己卯(十八⽇),虢州人杨初成伪称郞将,假传太后命令在都邑招募人去房州 ![]() [11]冬,十月,庚子,右监门卫中郞将爨宝璧与突厥骨笃禄、元珍战,全军皆没,宝璧轻骑遁归。 [11]冬季,十月,庚子(初九),右监门卫中郞将爨宝璧与突厥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 ![]() 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功,表请穷追余寇。诏与常之计议,遥为声援。宝璧 ![]() 爨宝璧见黑齿常之有军功,上表请求穷追残余敌人。太后命令他与黑齿常之商议,遥相声援。爨宝璧想独占功劳,不等待黑齿常之便率领精兵一万三千人率先出发,跨出边塞二千余里,想出其不意袭击突厥部落;到达以后,又先派人告诉人家,使得人家能够严密防备,于是战败。太后处死爨宝璧;改阿史那骨笃禄的名字为不卒禄。 [12]命魏玄同留守西京。 [12]唐朝命令魏玄同留守西京。 [13]武承嗣又使人诬李孝逸自云”名中有兔,兔,月中物,当有天分。”太后以孝逸有功,十一月,戊寅,减死除名,流儋州而卒。 [13]武承嗣又指使人诬告李孝逸自己说”名字中有兔,兔是月亮中的东西,当会有作天子的名分”太后因李孝逸有功劳,十一月,戊寅(十八⽇),减免他的死罪,削除名籍,流放儋州而死。 [14]太后 ![]() [14]太后准备派遣韦待价领兵进击吐蕃,凤阁侍郞韦方质上奏,请求按照以前的制度派遣御史监军,太后说:“古时贤明的君主派遣将领,城门以外的事情全都委托给他,近来听说御史监军,军中大小事情都要禀报他,以下控制上,不是家国的制度,况且这如何能要求将领取得成功!”于是作罢。 [15]是岁,天下大饥,山东、关內尤甚。 [15]本年,天下大饥荒,山东、关內尤为严重。 四年(戊子、688) 四年(戊子,公元688年) [1]舂,正月,甲子,于神都立⾼祖、太宗、⾼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之仪。又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太后命有司议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周请为七室,又减唐太庙为五室。舂官侍郞贾大隐奏:“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今周别引浮议,广述异闻,直崇临朝权仪,不依家国常度。皇太后亲承顾托,光显大猷,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家国宗庙不应辄有变移。”太后乃止。 [1]舂季,正月,甲子(初五),唐朝在神都建立唐⾼祖、唐太宗、唐⾼宗三座庙,舂夏秋冬祭祀的礼仪和西京的太庙一样。又立崇先庙以祭祀武氏祖先。太后命令有关部门讨论崇先庙的室数,司礼博士周请设七室,并将李唐太庙减为五室。舂官侍郞贾大隐奏:“按照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这是百代不能更改的道理。如今周引用没有 ![]() [2]太宗、⾼宗之世,屡 ![]() ![]() [2]太宗、⾼宗在位的时候,多次准备建立明堂,因儒家学者们讨论它的制度没有结果而停止。到太后临朝行使皇帝权力,独自与北门学士讨论它的制度,不征求学者们的意见。学者们认为明堂应当在都城南郊居中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內。太后认为离皇宮太远。二月,庚午(疑误),拆毁乾元殿,在原地基建明堂,任命和尚怀义为监造明堂使者,共役使数万人。 [3]夏,四月,戊戌,杀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象贤,处俊之孙也。 [3]夏季,四月,戊戌(十一⽇),唐朝处死太子通事舍人郝象贤。郝象贤是郝处俊的孙子。 初,太后有憾于处俊,会奴诬告象贤反,太后命周兴鞫之,致象贤族罪。象贤家人诣朝堂,讼冤于监察御史乐安任玄殖。玄殖奏象贤无反状,玄殖坐免官。象贤临刑,极口骂太后,发扬宮中隐慝,夺市人柴以击刑者;金吾兵共格杀之。太后命支解其尸,发其⽗祖坟,毁棺焚尸。自是终太后之世,法官每刑人,先以木丸塞其口。 当初,太后对郝处俊不満意,正好有奴仆诬告郝象贤谋反,太后命令周兴审讯,判郝象贤灭族罪。郝象贤家里的人前往朝堂,向监察御史乐安人任玄殖诉冤。任玄殖上奏说郝象贤没有谋反的事实,因此获罪被免官。郝象贤临刑前,破口大骂太后,揭发宮中隐秘的的丑事,夺取市上人的木柴打行刑人;金吾卫士兵共同把他打死。太后命令支解他的尸体,挖他⽗亲、祖⽗的坟墓,毁棺材焚尸休。从此直到太后在位终了,法官每次执行死刑,都先用木丸塞住犯人的嘴。 [4]武承嗣使凿⽩石为文曰:“圣⺟临人,永昌帝业。”末紫石杂物药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称获之于洛⽔。太后喜,命其石曰“宝图”擢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诏当亲拜洛,受“宝图”;有事南郊,告谢昊天;礼毕,御明堂,朝群臣。命诸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以拜洛前十⽇集神都。乙亥,太后加尊号为圣⺟神皇。 [4]武承嗣指使人在⽩石上凿上文字:“圣⺟临人,永昌帝业。”然后把紫石捣成粉末掺上物药将字填平。庚午(疑误),指使雍州人唐同泰上表献石,声称这石头是从洛⽔中获得的。太后⾼兴,将这石头命名为“宝图”,提拔唐同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十一⽇),太后下诏,将亲自祭拜洛⽔,接受“宝图”;祭祀于南郊,告谢昊天上帝;祭典结束,驾临明堂,接受群臣朝见,命令各州都督、刺史以及皇族、外戚在祭拜洛⽔前十天在神都洛 ![]() [5]六月,丁亥朔,⽇有食之。 [5]六月,丁亥朔(初一),出现⽇食。 [6]壬寅,作神皇三玺。 [6]壬寅(十六⽇),唐朝制作神皇的三个玺印。 [7]东 ![]() [7]东 ![]() ![]() [8]江南道巡抚大使、冬官侍郞狄仁杰以吴、楚多 ![]() [8]江南道巡抚大使、冬官侍郞狄仁杰因吴、楚多滥设祠庙,奏请烧焚其中的一千七百余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座祠庙。 [9]秋,七月,丁巳,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为永昌洛⽔,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 ![]() ![]() [9]秋季,七月,丁巳(初一),唐朝大赦天下。“宝图”改名为“天授圣图”;洛⽔改名为永昌洛⽔,封洛⽔神为显圣侯,加特进, ![]() ![]() 太后潜谋⾰命,稍除宗室。绛州刺史韩王元嘉、青州刺史霍王元轨、邢州刺史鲁王灵夔、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元嘉子通州刺史⻩公撰、元轨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虢王凤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灵夔子范 ![]() ![]() 太后私下图谋取代唐朝,逐渐清除皇族。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邢州刺史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越王李贞及李元嘉的儿子通州刺史⻩公李、李元轨的儿子金州刺史江都王李绪、虢王李凤的儿子申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李灵夔的儿子范 ![]() ![]() ![]() 撰谬为书与贞云:“內人病浸重,当速疗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及太后召宗室朝明堂,诸王因递相惊曰:“神皇 ![]() ![]() 李写信给李贞假称:“ ![]() ![]() ![]() 冲募兵得五千余人, ![]() ![]() ![]() ![]() ![]() ![]() 李冲募兵得到五千余人,想横渡⻩河,夺取济州;先进攻武⽔,武⽔县令郭务悌前往魏州求救。莘县县令马玄素领兵一千七百人在中途截击李冲,因怕兵力不⾜以抗敌,便进⼊武⽔县城,闭门防守。李冲推草车堵塞该城南门,趁风纵火烧焚城门,想乘火势冲⼊城中;不料火起后风向逆转,李冲的军队不能前进,因此士气低落。堂邑人董玄寂为李冲领兵进攻武⽔,对人说:“琅 ![]() ![]() ![]() ![]() 越王贞闻冲起,亦举兵于豫州,遣兵陷上蔡。九月,丙辰,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将兵十万以讨之,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削冲属籍,更姓虺氏。贞闻冲败, ![]() ![]() ![]() ![]() 越王李贞听说李冲起兵,也在豫州起兵,派兵攻陷上蔡。九月,丙辰(初一),朝廷任命左豹韬大将军麴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领兵十万人讨伐他,又命张光辅为诸军节度。朝廷削除李贞、李冲在皇族名册中的名字,改姓虺氏。李贞听说李冲失败,本想捆绑自己到皇宮前请罪,正遇上他所任命的新蔡县令傅延庆招募到勇士二千余人,李贞便向大家宣告说:“琅 ![]() ![]() ![]() 初,范 ![]() 当初,范 ![]() 贞之将起兵也,遣使告寿州刺史赵, ![]() ![]() ![]() 李贞将起兵时,派使者告诉寿州刺史赵,赵的 ![]() 及贞败,太后 ![]() ![]() 到李贞失败,太后打算全部处死韩、鲁等诸王,命令监察御史蓝田人苏清查他们密谋的情况。苏经过审讯,都没有得到明确的罪证,有人密告苏与韩、鲁等诸王串通,太后召苏责问,苏直言争论,不改变自己的看法。太后说:“你是才德⾼雅的读书人,朕将另有任用,这个案子不用你理办了。”便命令苏到河西监军,改由周兴等审理,于是收捕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公李、常乐公主等到东都洛 ![]() ![]() 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 ![]() ![]() ![]() ![]() 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正惩治越王李贞的 ![]() ![]() ![]() ![]() 时张光辅尚在豫州,将士恃功,多所求取,仁杰不之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 ![]() ![]() 当时张光辅还在豫州,将士依仗有功,肆意勒索,狄仁杰不予理采。张光辅大怒说:“州将敢轻视全军主将!”狄仁杰说:“河南作 ![]() [10]丁卯,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郞王本立并同平章事。 [10]丁卯(十二⽇),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夏官侍郞王本立都任同平章事。 [11]太后之召宗室朝明堂也,东莞公融密遣使问成均助教⾼子贡,子贡曰:“来必死。”融乃称疾不赴。越王贞起兵,遣使约融,融苍猝不能应,为官属所 ![]() ![]() [11]太后召皇族到明堂朝见,东莞公李融暗中派使者问成均助教⾼子贡,⾼子贡回答说:“来,必定死。”李融便声称有病不来。越王李贞发难,派使者约他一同起兵,他匆促间不能响应,在属官 ![]() 济州刺史薛、弟绪、绪弟驸马都尉绍,皆与琅 ![]() 济州刺史薛、薛的弟弟薛绪、薛绪的弟弟附马都尉薛绍,都同琅 ![]() ![]() 十二月,乙酉,司徒、青州刺史霍王元轨坐与越王连谋,废徙黔州,载以槛车,行至陈仓而死。江都王绪、殿中监公裴承先皆戮于市。承先,寂之孙也。 十二月,乙酉(初一),司徒、青州刺史霍王李元轨因犯与越王李贞通谋罪,被废黜并流放到黔州,用囚车运送,行至陈仓死去。江都王李绪、殿中监公裴承先都被处死于街市。裴承先是裴寂的孙子。 [12]命裴居道留守西京。 [12]唐朝命令裴居道留守西京。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素不礼于殿中侍御史周矩,屡言其不能了事。会有罗告味道者,敕矩按之。矩谓味道曰:“公常责矩不了事,今⽇为公了之。”乙亥,味道及其子辞⽟皆伏诛。 [13]左肃政大夫、同平章事骞味道一贯不尊重殿中侍御史周矩,多次说他不会解决问题。正好有人罗织罪名告发骞味道,太后命令周矩审讯。周矩对骞味道说:“你常责备我不会解决问题,今天我就为你解决问题。”己亥(疑误),骞味道和他的儿子骞辞⽟都被处死。 [14]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內外文武百官、蛮夷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14]己酉(二十五⽇),太后祭拜洛⽔,接受“天授圣图”,皇帝、皇太子都随从,內外文武百官、蛮夷首领各按方位排列站立。珍禽、奇兽、各种珍宝陈列于坛前,礼乐仪仗的盛大,是唐朝开国以来所未有过的。 [15]辛亥,明堂成,⾼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施铁凤,⾼一丈,饰以⻩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栌籍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宮。宴赐群臣,赦天下,纵民⼊观。改河南为合宮县。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级三,则俯视明堂矣。僧怀义以功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15]辛亥(二十七⽇),明堂落成,⾼二百九十四尺,三百尺见方。共三层:下层按照四季划分,四方各用本方的颜⾊;中层按十二时辰划分;上为圆顶,由九条龙捧起,顶上安置铁凤,⾼一丈,用⻩金装饰。中间有十围 ![]()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曰:“古之明堂,茅茨不翦,采椽不斫。今者饰以珠⽟,涂以丹青,铁⼊云,金龙隐雾,昔殷辛琼台,夏癸瑶室,无以加也。”太后不报。 侍御史王求礼上书说:“古代明堂,用茅草为顶不加修剪,以柞木作椽不加砍削。现在用珠宝⽟石装饰,涂上各种颜⾊,铁凤⾼⼊云端,金龙蔵进云雾,从前殷纣王的琼台、夏桀的瑶室,都无法超过它。”太后不予理睬。 [16]太后 ![]() ![]() ![]() ![]() ![]() ![]() [16]太后准备征发梁、凤、巴等地百姓,从雅州凿山开通道路,出击生羌,从而袭击吐蕃。正字陈子昂上书认为:“雅州边地的羌人,从唐朝开国以来未曾作过盗贼,现在一旦无罪而杀戮他们,他们的怨恨一定很深;而且害怕被消灭,必蜂起作盗贼。西山羌族盗贼兴起,则蜀地边城不得不接连派兵防守。兵士长期集结不散,我以为西蜀的灾祸,从此就结下了。我听说吐蕃贪图蜀地富饶,想窃取它已经很久了,只是因山川隔绝,道路阻塞不通,形势使他们无法行动。现在家国却扰 ![]() ![]() ![]() 永昌元年(己丑、689)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689年) [1]舂,正月,乙卯朔,大飨万象神宮,太后服衮冕,大圭,执镇圭为初献,皇帝为亚献,太子为终献。先诣昊天上帝座,次⾼祖、太宗、⾼宗,次魏国先王,次五方帝座。太后御则天门,赦天下,改元。丁巳,太后御明堂,受朝贺。戊午,布政于明堂,颁九条以训百官。己末,御明堂,飨群臣。 [1]舂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唐朝合祭于万象神宮,太后穿戴帝王的礼服礼帽, ![]() ![]() [2]二月,丁酉,尊魏忠孝王曰周忠孝太皇,妣曰忠孝太后,文⽔陵曰章德陵,咸 ![]() [2]二月,丁酉(十四⽇),太后追尊⽗亲魏忠孝王为周忠孝太皇,⺟亲为周忠孝太后,称武氏在文⽔的陵墓为章德陵,在咸 ![]() [3]三月,甲子,张光辅守纳言。 [3]三月,甲子(十一⽇),张光辅守纳言。 [4]壬申,太后问正字陈子昂,当今为政之要。子昂退,上疏,以为“宜缓刑崇德,息兵⾰,省赋役,抚 ![]() [4]壬申(十九⽇),太后问正字陈子昂,什么是当前要抓的重要政事。陈子昂退朝后,上疏认为:“应当宽缓刑罚,崇尚德政,停止军事行动,减省赋税徭役,抚恤 ![]() [5]癸酉,以天官尚书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內史。 [5]癸酉(二十⽇),唐朝任命天官尚书武承嗣为纳言,张光辅守內史。 [6]夏,四月,甲辰,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 ![]() [6]夏季,四月,甲辰(二十二⽇),唐朝处死辰州别驾汝南王李炜、连州别驾鄱 ![]() 己酉,杀天官侍郞蓝田邓玄 ![]() ![]() ![]() ![]() ![]() ![]() ![]() ![]() 己酉(二十七⽇),唐朝处死天官侍郞蓝田人邓玄 ![]() ![]() ![]() ![]() ![]() ![]() ![]() [7]五月,丙辰,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 [7]五月,丙辰(初五),唐朝任命文昌右相韦待价为安息道行军大总管,以进攻吐蕃。 [8]浪穹州蛮酋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先附吐蕃,至是来降;以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令统其众。 [8]浪穹州蛮族酋长傍时昔等二十五部,原先依附吐蕃,这时候投降唐朝;唐朝任命傍时昔为浪穹州刺史,统率他的部众。 [9]己巳,以僧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讨突厥。行至紫河,不见虏,于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 [9]己巳(十八⽇),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新平军大总管,北伐突厥。进军到紫河,没有遇见突厥人,在单于台刻石纪功而回。 [10]诸王之起兵也,贝州刺史纪王慎独不预谋,亦坐系狱;秋七月,丁巳,槛车徙巴州,更姓虺氏,行及蒲州而卒。八男徐州刺史东平王续等,相继被诛,家徙岭南。 [10]唐朝诸王起兵时,只有贝州刺史纪王李慎没有参与谋划,但也被牵连⼊狱;秋季,七月,丁巳(初七),被用囚车移送巴州,改姓虺氏,走到蒲州而死。他的八个儿子,如徐州刺史东平王李续等,相继被处死,家属被迁移岭南。 女东光县主楚媛,幼以孝谨称,适司议郞裴仲将,相敬如宾;姑有疾,亲尝药膳;接遇娣姒,皆得 ![]() 李慎的女儿东光县主李楚媛,年幼时就以孝顺恭谨著名,嫁司议郞裴仲将,夫 ![]() ![]() ![]() ![]() ![]() ![]() ![]() [11]韦待价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战,大败。待价既无将领之才,狼狈失据,士卒冻馁,死亡甚众,乃引军还。太后大怒,丙子,待价除名,流绣州,斩副大总管安西大都护阎温古。安西副都护唐休收其余众,抚安西土,太后以休为西州都督。 [11]韦待价进军至寅识迦河,与吐蕃 ![]() ![]() [12]戊寅,以王本立同凤阁鸾台三品。 [12]戊寅(二十八⽇),唐朝任命王本立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3]徐敬业之败也,弟敬真流绣州,逃归,将奔突厥。过洛 ![]() ![]() ![]() [13]徐敬业失败后,他的弟弟徐敬真流放绣州,以后逃回,准备投奔突厥。他路过洛 ![]() ![]() 乙未,秋官尚书太原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郞元万顷、洛 ![]() ![]() ![]() 乙未(十五⽇),秋官尚书太原人张楚金、陕州刺史郭正一、凤阁侍郞元万顷、洛 ![]() ![]() ![]() ![]() [14]九月,壬子,以僧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将兵二十万讨突厥骨笃禄。 [14]九月,壬子(初三),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领兵二十万讨伐突厥阿史那骨笃禄。 [15]初,⾼宗之世,周兴以河 ![]() ![]() ![]() [15]当初,⾼宗在位时,周兴任河 ![]() ![]() 彭州长史刘易从亦为徐敬真所引;戊申,就州诛之。易从为人,仁孝忠谨,将刑于市,吏民怜其无辜,远近奔赴,竞解⾐投地曰:“为长史求冥福。”有司平准,直十余万。 彭州长史刘易从也被徐敬真诬告;戊申(二十九⽇),在彭州被处死。刘易从为人仁 ![]() 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徵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周兴等诬告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常之被召回送进监狱。冬季,十月,戊午(初九),黑齿常之上吊⾝亡。 己未,杀宗室鄂州刺史嗣郑王等六人。庚申,嗣滕王琦等六人免死,流岭南。 己未(初十),武后处死皇族鄂州刺史嗣郑王李等六人。庚申(十一⽇),嗣滕王李琦等六人免去死罪,流放岭南。 [16]丁卯,舂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郞刑文伟并同平章事。 [16]丁卯(十八⽇),舂官尚书范履冰、凤阁侍郞邢文伟都任同平章事。 [17]己卯,诏太穆神皇后、文德圣皇后宜配皇地祗,忠孝太后从配。 [17]己卯(三十⽇),太后下令,祭皇地祗时以太穆神皇后、文德圣皇后配享,周忠孝太后随从配享。 [18]右卫胄曹参军陈子昂上疏,以为:“周颂成、康,汉称文、景,皆以能措刑故也。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太平之朝,上下乐化,不宜有 ![]() ![]() ![]() ![]() [18]右卫胄曹参军陈子昂上疏认为:“周朝歌颂成王、康王,汉朝称赞文帝、景帝,都因为他们能弃刑罚而不用的缘故。现在陛下的政治,虽然尽善了,但太平的朝代,上下都乐于教化,不应当有 ![]() ![]() ![]() ![]() 天授元年(庚寅、690) 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1]十一月,庚辰朔,⽇南至。太后享万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以周、汉之后为二王后,舜、禹、成汤之后为三恪,周、隋之嗣同列国。 [1]十一月,庚辰朔(初一),冬至,太后祭万象神宮,大赦天下。开始用周历,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历正月为一月。封周朝、汉朝王室的后代为“二王后”,舜、禹、成汤的后代为“三恪”,北周、隋朝皇帝的后代享受封国的待遇。 [2]凤阁侍郞河东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字以献,丁亥,行之。太后自名“”,改诏曰制。秦客,太后从⽗姊之子也。 [2]凤阁侍郞河东人宗秦客,改造“天”“地”等十二个字进献,丁亥(初八),朝廷下令推行。太后自己命名为“”,改称“诏”为“制”宗秦客是太后堂姊的儿子。 [3]乙未,司刑少卿周兴奏除唐亲属籍。 [3]乙未(十六⽇),司刑少卿周兴奏请废除唐朝帝室亲属的家族名册。 [4]腊月,辛未,以僧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爵鄂国公。 [4]腊月,辛未(二十三⽇),唐朝任命和尚怀义为右卫大将军,赐给鄂国公爵位。 [5]舂,一月,戊子,武承嗣迁文昌左相,岑长倩迁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郞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內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为地官尚书。攸宁,士之兄孙也。 [5]舂季,一月,戊子(初十),武承嗣升任文昌左相,岑长倩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郞武攸宁为纳言,邢文伟守內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罢除相职,改任地官尚书。武攸宁是武士哥哥的孙子。 时武承嗣、三思用事,宰相皆下之。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疾,承嗣、三思往问之,方质据 ![]()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当权,宰相都对他们很谦让。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有病在家,武承嗣、武三思前往问候,韦方质靠着 ![]() [6]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6]二月,辛酉(十四⽇),太后亲自在洛城殿考各地⼊京应举的人。⼊京应举的人参加殿试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7]丁卯,地官尚书王本立薨。 [7]丁卯(二十⽇),地官尚书王本立去世。 [8]三月,丁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 [8]三月,丁亥(初十),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去世。 [9]夏,四月,丁巳,舂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坐尝举犯逆者下狱死。 [9]夏季,四月,丁巳(十一⽇),舂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因曾荐举犯叛逆罪的人,被关进监狱后死去。 [10]醴泉人侯思止,始以卖饼为业,后事游击将军⾼元礼为仆,素诡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一判司,判司使思止告贞与舒王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元名坐废,徙和州,壬午,杀其子豫章王;贞亦族灭。擢思止为游击将军。时,告密者往往得五品,思止求为御史,太后曰:“卿不识字,岂堪御史!”对曰:“獬豸何尝识字,但能触 ![]() [10]醴泉人侯思止,起初靠卖饼谋生,后来给游击将军⾼元礼当仆人,一贯诡诈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一名判司,判司指使侯思止诬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秋季,七月,辛巳(初七),李元名因此被废黜,迁移到和州,壬午(初八),处死他的儿子豫章王李;裴贞也被灭族。朝廷提拔侯思止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的人往往能当五品官,侯思止要求担任御史,太后说:“你不识字,怎么能担任御史!”回答说:“獬豸哪里识字,只能用角触 ![]() 衡⽔人王弘义,素无行,尝从邻舍乞瓜,不与,乃告县官,瓜田中有⽩兔;县官使人搜捕,蹂践瓜田立尽。又游赵、贝,见闾里耆老作邑斋,遂告以谋反,杀二百余人。擢授游击将军,俄迁殿中侍御史。或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敕弘义按之。安仁不服,弘义即于枷上刎其首;又捕其子,适至,亦刎其首,函之以归。道过汾州,司马⽑公与之对食,须臾,叱⽑公下阶,斩之, ![]() 衡⽔人王弘义,一贯品行不好,曾向邻居讨瓜吃,邻居不给,便向县官报告说,瓜田中有⽩兔;县官派人搜捕,结果瓜田都被踩坏了。他又游历赵州、贝州,见乡间⽗老作佛事活动,便诬告他们谋反,结果杀死二百余人。王弘义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很快又升任殿中侍御史。有人密告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太后命令王弘义审讯他,王安仁不服,王弘义就在他戴着枷锁的时候砍下他的脑袋;又搜捕他的儿子,他的儿子恰好来到,他便也砍下他的脑袋,用盒子 盛着带回。路过汾州,汾州司马⽑公和他一起进餐,突然间,他怒喝⽑公下台阶,砍下脑袋,用 ![]() ![]() 时置制狱于丽景门內,⼊是狱者,非死不出,弘义戏呼曰“例竟门”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 ![]() 当时太后的特别监狱设在丽景门內,被关⼊这个监狱的,不死不能出狱,所以王弘义戏称丽景门为“例竟门”朝廷员官人人自危,相见时不敢 ![]() 时法官竞为深酷,唯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存平恕,被告者皆曰:“遇来、侯必死,遇徐、杜必生。” 当时执法的官吏竞相施行严刑峻法,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保持公平宽恕,被告发的人都说:“遇到来俊臣、侯思止一定死,遇到徐有功、杜景俭一定生还。” 有功,文远之孙也,名弘敏,以字行。初为蒲州司法,以宽为治,不施敲朴。吏相约有犯徐司法杖者,众共斥之。迨官満,不杖一人,职事亦修。累迁司刑丞,酷吏所诬构者,有功皆为直之,前后所活数十家百。尝廷争狱事,太后厉⾊诘之,左右为战粟,有功神⾊不挠,争之弥切。太后虽好杀,知有功正直,甚敬惮之。景俭,武邑人也。 徐有功是徐文远的孙子,名叫弘敏字有功,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字。他初任蒲州司法参军,以宽大为治狱原则,不动用刑杖。属吏互相约定,有犯法使徐有功动用刑杖的,大家一致叱责他。直到他职任期満,也没有杖责过一名犯人,任內的事务也得到治理。他连续升官至司刑丞。对被酷吏诬陷的人,徐有功都为他们平反,前后救活数十上家百。徐有功曾在朝廷争辩有关刑狱的事,太后严厉责问他,左右都替他胆颤心惊,而他神⾊不变,争辩更加坚决。太后虽然好杀人,但知道他为人正直,对他很恭敬也很畏惧。杜景俭是武邑人。 司刑丞荥 ![]() ![]() 司刑丞荥 ![]() [11]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制颁于天下。 [11]东魏国寺和尚法明等撰写《大云经》四卷,上奏表将书进献,书中说太后是弥勒佛降生,当取代唐朝作为人间的主宰。太后下令将它颁布于天下。 [12]武承嗣使周兴罗告隋州刺史泽王上金、舒州刺史许王素节谋反,徵诣行在。素节发舒州,闻遭丧哭者,叹曰:“病死何可得,乃更哭 ![]() ![]() [12]武承嗣指使周兴罗织罪名告发隋州刺史泽王李上金、舒州刺史许王李素节谋反,他们被征召到太后所在地。李素节从舒州出发时,听见有人因遇丧事而痛哭,便 ![]() [13]太后 ![]() ![]() ![]() ![]() ![]() [13]太后想将她女儿太平公主嫁给她伯⽗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武攸暨当时任右卫中郞将,太后秘密指使人杀死他的 ![]() ![]() [14]八月,甲寅,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癸亥,杀尚书左丞张行廉。辛未,杀南安王颖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杀故太子贤二子,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又诛其亲 ![]() ![]() [14]八月,甲寅(十一⽇),朝廷杀太子少保、纳言裴居道;癸亥(二十⽇),杀尚书左丞张行廉;辛未(二十八⽇),杀南安王李颖等皇族十二人,又用鞭子打死故太子李贤的两个儿子,唐朝皇族于是差不多被清除净尽了,年幼还活着的也都流放岭南,又处死他们的亲 ![]() ![]() ![]() [15]九月,丙子,侍御史汲人傅游艺帅关中百姓九百余人诣阙上表,请改国号曰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不许;擢游艺为给事中。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沙门、道士合六万余人,俱上表如游艺所请,皇帝亦上表自请赐姓武氏。戊寅,群臣上言:有凤皇自明堂飞⼊上 ![]() [15]九月,丙子(初三),侍御史汲县人傅游艺率领关中百姓九百余人到皇宮前上奏表,请求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氏。太后没有允许;但提升傅游艺任给事中。于是百官以及帝室的同宗亲属、远近百姓、四夷的酋长、和尚、道士共六万余人,都上表提出同傅游艺一样的请求,皇帝也上表自己请求赐姓武氏。戊寅(初五),群臣进言:有凤凰从明堂飞⼊上 ![]() 庚辰,太后可皇帝及群臣之请。壬午,御则天楼,赦天下,以唐为周,改元。乙酉,上尊号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嗣,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庚辰(初七),太后同意皇帝及群臣的请求。壬午(初九),太后上则天门城楼,宣布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更改年号。乙酉(十二⽇),上尊号称圣神皇帝,以皇帝为皇位继承人,赐姓武氏;以皇太子为皇孙。 丙戌,立武氏七庙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妣姒氏曰文定皇后;平王少子武曰睿祖康皇帝,妣姜氏曰康睿皇后;太原靖王曰严祖成皇帝,妣曰成庄皇后;赵肃恭王曰肃祖章敬皇帝,魏义康王曰烈祖昭安皇帝,周安成王曰显祖文穆皇帝,忠孝太皇曰太祖孝明⾼皇帝,妣皆如考谥,称皇后。立武承嗣为魏王,三思为梁王,攸宁为建昌王,士兄孙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皆为郡王,诸姑姊皆为长公主。 丙戌(十三⽇),太后在神都洛 ![]() 又以司宾卿溧 ![]() 又任命司宾卿溧 ![]() 敕改州为郡;或谓太后曰:“陛下始⾰命而废州,不祥。”太后遽追止之。 太后下令改州为郡;有人对太后说:“陛下刚改换朝代而废除州,不吉利。”太后立即追回成命。 命史务滋等十人巡抚诸道。太后立兄孙延基等六人为郡王。 命令史务滋等十人巡视安抚各道。太后又封她哥哥的孙子武延基等六人为郡王。 [16]冬,十月,甲子,检校內史宗秦客坐赃贬遵化尉,弟楚客亦以 ![]() [16]冬季,十月,甲子(二十一⽇),检校內史宗秦客因贪赃获罪,降职为遵化县尉,他弟弟宗楚客也因非法获取财物被流放岭外。 [17]丁卯,杀流人韦方质。 [17]丁卯(二十四⽇),朝廷杀死被流放人员韦方质。 [18]辛未,內史邢文伟坐附会宗秦客贬珍州刺史。顷之,有制使至州,文伟以为诛己,遽自缢死。 [18]辛未(二十八⽇)內史邢文伟因依附宗秦客而获罪,降职为珍州刺史。不久,有太后派的使者到珍州,邢文伟以为要杀他,便连忙自缢而死。 [19]壬申,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蔵《大云经》,使僧升⾼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袋。 [19]壬申(二十九⽇),太后命令两京和各州分别修建大云寺一座,收蔵《大云经》,让和尚升座讲解,为《大云经》撰写注疏的和尚云宣等九人都赐爵县公,还赐给他们紫袈裟、银⻳袋。 [20]制天下武氏咸蠲课役。 [20]太后下令,天下姓武氏的人都蠲免赋税徭役。 [21]西突厥十姓,自垂拱以来为东突厥所侵掠,散亡略尽。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其余众六七万人⼊居內地,拜右卫大将军,改号竭忠事主可汗。 [21]西突厥十姓,自垂拱年间以来被东突厥侵扰掠夺,几乎逃散净尽。池都护继往绝可汗斛瑟罗收集西突厥余众六七万人⼊居內地,唐朝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改称号为竭忠事主可汗。 [22]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为酷吏所陷,当族,秋官郞中徐有功固争不能得。秋官侍郞周兴奏有功出反囚,当斩,太后虽不许,亦免有功官;然太后雅重有功,久之,复起为侍御史。有功伏地流涕固辞曰:“臣闻鹿走山林而命悬庖厨,势使之然也。陛下以臣为法官,臣不敢枉陛下法,必死是官矣。”太后固授之,远近闻者相贺。 [22]道州刺史李行褒兄弟被酷吏诬陷,罪当灭族,秋官郞中徐有功坚持争辩也不能平反。秋官侍郞周兴控告徐有功故意为谋反囚犯开脫,应当斩首,太后虽然没有批准,但也免去他的官职;但太后很器重徐有功,以后又起用他为侍御史。徐有功跪伏在地上流着泪坚决推辞说:“我听说鹿奔跑在山林中而命掌握在厨师手里,这是地位造成的。陛下任用我为执法的员官,我不敢歪曲陛下的法律,必定死在这法官任上了。”太后坚持要他任侍御史,远近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相互庆贺。 [23]是岁,以右卫大将军泉献诚为左卫大将军。太后出金宝,命选南北牙善 ![]() ![]() ![]() [23]本年,太后任命右卫大将军泉献诚为左卫大将军。太后拿出金银财宝,命令选拔南北衙 ![]() ![]() ![]() ![]() 二年(辛卯、691) 二年(辛卯,691年) [1]正月,癸酉朔,太后始受尊号于万象神宮,旗帜尚⾚。甲戌,改置社稷于神都。辛巳,纳武氏神主于太庙;唐太庙之在长安者,更命曰享德庙。四时唯享⾼祖已下,余四室皆闭不享。又改长安崇先庙为崇尊庙。乙酉,⽇南至,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飨,唐三帝亦同配。 [1]正月,癸酉朔(初一),太后首次在万象神宮接受尊号,旗帜崇尚⾚⾊。甲戌(初二),改为在神都洛 ![]() [2]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以酷吏纵横,上疏,以为:“今告事纷纭,虚多实少,恐有凶匿 ![]() ![]() [2]御史中丞知大夫事李嗣真因酷吏横行,上疏认为:“现在告发的事情很多,其中虚妄的多,确实的少,恐有 ![]() ![]() [3]饶 ![]() [3]饶 ![]() [4]侍御史来子诬尚⾐奉御刘行 ![]() [4]侍御史来子诬告尚⾐奉御刘行 ![]() [5]舂,一月,地官尚书武思文及朝集使二千八百人,表请封中岳。 [5]舂季,一月,地官尚书武思文和朝集使二千八百人,上表请求封中岳嵩山。 [6]己亥,废唐兴宁、永康、隐陵署官,唯量置守户。 [6]己亥(二十七⽇),废除唐朝兴宁陵、永康陵、隐陵的官署和员官,只酌量设置守陵户。 [7]左金吾大将军丘神以罪诛。 [7]左金吾大将军丘神因罪被处死。 [8]纳言史务滋与来俊臣同鞫刘行 ![]() ![]() ![]() [8]纳言史务滋与来俊臣一同审讯刘行 ![]() ![]() [9]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中,何事不承!”俊臣及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內状推兄,请兄⼊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法当死,太后原之,二月,流兴岭南,在道,为仇家所杀。 [9]有人告发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串通谋反,太后命令来俊臣审讯他。来俊臣与周兴正讨论事情一起进餐,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多不认罪,应当采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取一个大瓮,用炭火在四周烤它,让囚犯进⼊瓮中,还有什么事情不承认?”来俊臣便找来大瓮一个,按周兴说的办法四周用火烤,然后站起来对周兴说:“有宮內的文书要审问老兄,请老兄进这大瓮!”周兴惶恐叩头认罪。依法应判周兴死刑,太后原谅他,二月,流放岭南,途中被仇人杀死。 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为暴刻,兴、元礼所杀各数千人,俊臣所破千余家。元礼残酷尤甚,太后亦杀之以 ![]() 周兴与索元礼、来俊臣竞相施行暴 ![]() ![]() [10]徙左卫大将军千乘王武攸暨为定王。 [10]朝廷改封左卫大将军千乘王武攸暨为定王。 [11]立故太子贤之子光顺为义丰王。 [11]朝廷立原太子李贤的儿子李光顺为义丰王。 [12]甲子,太后命始祖墓曰德陵,睿祖墓曰乔陵,严祖墓曰节陵,肃祖墓曰简陵,烈祖墓曰靖陵,显祖墓曰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显义陵为顺陵。 [12]甲子(二十二⽇),太后下令称始祖墓为德陵,睿祖墓为乔陵,严祖墓为节陵,肃祖墓为简陵,烈祖墓为靖陵,显祖墓为永陵,改章德陵为昊陵,显义陵为顺陵。 [13]追复李君羡官爵。 [13]朝廷追复李君羡的官职爵位。 [14]夏,四月,壬寅朔,⽇有食之。 [14]夏季,四月,壬寅朔(初一),出现⽇食。 [15]癸卯,制以释教开⾰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 [15]癸卯(初二),太后下令,因佛教为朝代的改换开辟阶梯,把它的地位提⾼到道教之上。 [16]命建安王攸宜留守长安。 [16]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长安。 [17]丙辰,铸大钟,置北阙。 [17]丙辰(十五⽇),朝廷铸大钟,放置在宮殿北门外的阙楼上。 [18]五月,以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击吐蕃,中道召还,军竟不出。 [18]五月,朝廷任命岑长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进击吐蕃,中途又将他召还,军队最终没有出征。 [19]六月,以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与鸾台侍郞乐思晦、凤阁侍郞任知古并同平章事。思晦,彦之子也。 [19]六月,朝廷任命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与鸾台侍郞乐思晦、凤阁侍郞任知古一并任同平章事。乐思晦是乐彦的儿子。 [20]秋,七月,徙关內户数十万以实洛 ![]() [20]秋季,七月,朝廷迁移关中地区数十万户充实洛 ![]() [21]八月,戊申,纳言武攸宁罢为左羽林大将军;夏官尚书欧 ![]() [21]八月,戊申(初十),纳言武攸宁被罢免为左羽林大将军;夏官尚书欧 ![]() [22]庚申,杀⽟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来俊臣鞫虔勖狱,虔勖自讼于徐有功;俊臣怒,命卫士以刀 ![]() [22]庚申(二十二⽇),朝廷杀⽟钤卫大将军张虔勖。来俊臣审讯张虔勖案件,张虔勖自己向徐有功申诉;来俊臣大怒,命令卫士 ![]() [23]义丰王光顺、嗣雍王守礼、永安王守义、长信县主等皆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皆幽闭宮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守礼、守义,光顺之弟也。 [23]义丰王李光顺、嗣雍王李守礼、永安王李守义、长信县主等都赐姓武氏,与睿宗诸子都幽 ![]() [24]或告地官尚书武思文初与徐敬业通谋;甲子,流思文于岭南,复姓徐氏。 [24]有人告发地官尚书武思文当初与他侄儿徐敬业串通谋反;甲子(二十六⽇),流放武思文于岭南,恢复本姓徐氏。 [25]九月,乙亥,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鞫之,不问一款,先断其首,乃伪立案奏之,其杀张虔勖亦然。敕旨皆依,海內钳口。 [25]九月,乙亥(初八),朝廷杀岐州刺史云弘嗣。来俊臣审讯他,不问一句口供,先砍下他脑袋,然后伪造案情上奏,杀张虔勖时也采取这种办法。太后的谕旨都照准,天下人都闭口不敢说话。 [26]鸾台侍郞、同平章事傅游艺梦登湛露殿,以语所亲,所亲告之;壬辰,下狱,杀自。 [26]鸾台侍郞、同平章事傅游艺做梦登上湛露殿,事后告诉了亲近的人,亲近的人告发他;壬辰(二十五⽇),他被捕⼊狱,杀自⾝亡。 [27]癸巳,以左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郞,与冬官侍郞裴行本并同平章事。太后谓仁杰⽇:“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 ![]() [27]癸巳(二十六⽇),朝廷任命左羽林卫大将军建昌王武攸宁为纳言,洛州司马狄仁杰为地官侍郞,与冬官侍郞裴行本一并任同平章事。太后对狄仁杰说:“你在汝南时,很有善政,你想知道诬陷你的人的姓名吗?”狄仁杰 ![]() ![]() [28]先是,凤阁舍人修武张嘉福使洛 ![]() ![]() [28]在这以前,凤阁舍人修武人张嘉福指使洛 ![]() ![]() ![]() ![]() 王庆之见太后,太后曰:“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庆之对曰:“‘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太后谕遣之。庆之伏地,以死泣请,不去,太后乃以印纸遗之曰:“ ![]() ![]() ![]() 王庆之朝见太后,太后说:“皇嗣是我的儿子,为何要废黜他?”王庆之回答说:“‘神灵不享受别族人的祭品,百姓不祭祀别族的鬼神。’现在是谁拥有天下,却要以李氏为继承人吗?”太后指示将他遣送出去。王庆之趴在地上,以死哭请,不愿离去,太后便送给他盖有印章的一纸凭证说:“以后想见我,拿它让守门人看。”从此,王庆之屡次求见,太后很不⾼兴,命令凤阁侍郞李昭德赐王庆之杖刑。李昭德将他领出光政门外,指着他对员官们说:“这个坏蛋想废黜我朝皇嗣,立武承嗣为太子”,命令将他摔倒,摔得他耳朵眼睛都流⾎,然后用刑杖打死,他的 ![]() 昭德因言于太后曰:“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食矣。”太后亦以为然。照德,乾之子也。 李昭德于是向太后进言说:“天皇,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儿子。陛下自己拥有天下,应当传给子孙作为万代家业,怎么能用侄子为继承人呢!自古以来没有听说侄子作天子而为姑⺟立庙的!况且陛下受天皇临终托付,如果将天下 ![]() [29]壬辰,杀鸾台侍郞·同平章事乐思晦、右卫将军李安静。安静,纲之孙也。太后将⾰命,王公百官皆上表劝进,安静独正⾊拒之。及下制狱,来俊臣诘其反状,安静曰:“以我唐家老臣,须杀即杀!若问谋反,实无可对。”俊臣竟杀之。 [29]壬辰(疑误),朝廷杀鸾台侍郞、同平章事乐思晦和右卫将军李安静。李安静是李纲的孙子。太后准备称帝,王公、百官都上表劝进,只有李安静严正地拒绝。及至他被关⼊太后的特别监狱,来俊臣责问他谋反的情况,李安静说:“因我是唐家老臣,要杀就杀!若问谋反,实在无可奉告。”来俊臣终于将他处死。 [30]太生学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太后许之。狄仁杰曰:“臣闻君人者唯杀生之柄不假人,自余皆归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为其渐贵故也。彼生学求假,丞、簿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则天下之事几敕可尽乎!必 ![]() [30]太生学王循之上表,请假回家;太后批准了他。狄仁杰说:“我听说作君主的只有生杀的大权不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