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提供资治通鉴更新最快阅读 |
![]() |
|
老虎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4039 |
上一章 二十二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作噩,尽上章困敦六月,凡三年有奇。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 ◎ 神功元年丁酉,公元六九七年 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宮。 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 ![]() 箕州刺史刘思礼学相人于术士张憬蔵,憬蔵谓思礼当历箕州,位至太师。思礼念太师人臣极贵,非佐命无以致之,乃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 ![]() 明堂尉河南吉顼闻其谋,以告合宮尉来俊臣,使上变告之。太后使河內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凡小忤意者皆引之。于是思礼引凤阁侍郞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郞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郞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及王 ![]() 初,懿宗宽思礼于外,使诬引诸人。诸人既诛,然后收思礼,思礼悔之。懿宗自天授以来,太后数使之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来之亚。 来俊臣 ![]() ![]() ![]() 尚乘奉御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侍 ![]() 癸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击破之。 甲子,以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舂,三月,戊申,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唐兵大败,孝杰死之。 孝杰遇契丹,帅精兵为前锋,力战。契丹引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晖先遁,孝杰坠崖死,将士死亡殆尽。管记洛 ![]() 武攸宜军渔 ![]() 阎知微、田归道同使突厥,册默啜为可汗。知微中道遇默啜使者,辄与之绯袍、银带,且上言:“虏使至都,宜大为供张。”归道上言:“突厥背诞积年,方今悔过,宜待圣恩宽宥。今知微擅与之袍带,使朝廷无以复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又,小虏使臣,不⾜大为供张。”太后然之。知微见默啜,舞蹈, ![]() 初,咸亨中,突厥有降者,皆处之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至是,默啜求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并⾕种、缯帛、农器、铁,太后不许。默啜怒,言辞悖慢。姚璹、杨再思以契丹未平,请依默啜所求给之。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郞赞皇李峤曰:“戎狄贪而无信,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治兵以备之。”璹、再思固请与之,乃悉驱六州降户数千帐以与默啜,并给⾕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数万斤,并许其昏。默啜由是益強。 田归道始得还,与阎知微争论于太后前。归道以为默啜必负约,不可恃和亲,宜为之备。知微以为和亲必可保。 夏,四月,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宮。豫州鼎⾼丈八尺,受千八百石;馀州⾼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馀斤。太后 ![]() 前益州长史王及善已致仕,会契丹作 ![]() ![]() ![]() 癸未,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将兵击契丹。五月,癸卯,又以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将兵二十万击契丹。 先是,有硃前疑者,上书云:“臣梦陛下寿満八百。”即拜拾遗。又自言“梦陛下发⽩再玄,齿落更生。”迁驾部郞中。出使还,上书云:“闻嵩山呼万岁。”赐以绯算袋,时未五品,于绿衫上佩之。会发兵讨契丹,敕京官出马一匹供军,酬以五品。前疑买马输之,屡抗表求进阶;太后恶其贪鄙,六月,乙丑,敕还其马,斥归田里。 右司郞中冯翊乔知之有美妾曰碧⽟,知之为之不昏。武承嗣借以教诸姬,遂留不还。知之作《绿珠怨》诗以寄之,碧⽟赴井死。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讽酷吏罗告,族之。 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 ![]() ![]() ![]() 俊臣 ![]() ![]() ![]()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争啖俊臣之⾁,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曰:“宜加⾚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士民皆相贺于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俊臣以告綦连耀功,赏奴婢十人。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 ![]()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铨数百人。俊臣败,侍郞皆自首。太后责之,对曰:“臣负陛下,死罪!臣 ![]() 上林令侯敏素谄事俊臣,其 ![]() ![]() ![]() ![]()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擢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以检校夏官侍郞宗楚客同平章事。 武懿宗军至赵州,闻契丹将骆务整数千骑将至冀州,懿宗惧, ![]() 甲午,孙万荣为奴所杀。 万荣之破王孝杰也,于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险筑城,留其老弱妇女、所获器仗资财,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袭其后,遣五人至黑沙,语默啜曰:“我已破王孝杰百万之人,人唐破胆,请与可汗乘胜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赐以绯袍。二人后至,默啜怒其稽缓,将杀之,二人曰:“请一言而死。”默啜问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杀所获凉州都督许钦明以祭天;围新城三⽇,克之,尽俘以归。使乙冤羽驰报万荣。 时万荣方与唐兵相持,军中闻之,恟惧。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东,息于林下,叹曰:“今 ![]() 戊子,特进武承嗣、舂官尚书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辛卯,制以契丹初平,命河內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懿宗所至残酷,民有为契丹所胁从复来归者,懿宗皆以为反,生刳取其胆。先是,何阿小嗜杀人,河北人为之语曰:“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秋,七月,丁酉,昆明內附,置窦州。 武承嗣、武三思并罢政事。 庚午,武攸宜自幽州凯旋。武懿宗奏河北百姓从贼者请尽族之,左拾遗王求礼庭折之曰:“此属素无武备,力不胜贼,苟从之以求生,岂有叛国之心!懿宗拥強兵数十万,望风退走,贼徒滋蔓,又 ![]() 八月,丙戌,纳言姚璹坐事左迁益州长史,以太子宮尹⾖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凤阁鸾台三品。 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赦天下,改元。 庚戌,娄师德守纳言。 甲寅,太后谓侍臣曰:“顷者周兴、来俊臣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国有常法,朕安敢违!中间疑其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兴、俊臣死,不复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 ![]() ![]() 时人多为魏元忠讼冤者,太后复召为肃政中丞。元忠前后坐弃市流窜者四。尝侍宴,太后问曰:“卿往者数负谤,何也?”对曰:“臣犹鹿耳,罗织之徒 ![]() 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郞,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郞,并同平章事。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家国尽兼之矣。诗人矜薄伐于太原,美化行于江、汉,则三代之远裔,皆家国之域中也。若乃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不⽑之地,得其人不⾜增赋,获其土不可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王之事业也。始皇穷兵极武,务求广地,死者如⿇,至天下溃叛。汉武征伐四夷,百姓困穷,盗贼蜂起;末年悔悟,息兵罢役,故能为天所祐。近者家国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西镇,东戍安东,调发⽇加,百姓虚弊。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已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相率为盗,本 ![]() ![]() 凤阁舍人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 先是历官以是月为正月,以腊月为闰。太后 ![]() ![]() ◎ 圣历元年戊戌,公元六九八年 正月,甲子朔,冬至,太后享通天宮;赦天下,改元。 夏官侍郞宗楚客罢政事。 舂,二月,乙未,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太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 ![]() 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涕泣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舂秋⾼,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主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岂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 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郞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夏,四月,庚寅朔,太后祀太庙。 辛丑,以娄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营田事。 六月,甲午,命淮 ![]() 凤阁舍人襄 ![]() 秋,七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杜景俭罢为秋官尚书。 八月,戊子,武延秀至黑沙南庭。突厥默啜谓阎知微等曰:“我 ![]() ![]() ![]() 默啜移书数朝廷曰:“与我蒸⾕种,种之不生,一也。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二也。我与使者绯紫皆夺之,三也。缯帛皆疏恶,四也。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五也。我为此起兵, ![]() 监察御史裴怀古从阎知微⼊突厥,默啜 ![]() ![]() ![]() 时诸州闻突厥⼊寇,方秋,争发民修城。卫州刺史太平敬晖谓僚属曰:“吾闻金汤非粟不守,奈何舍收获而事城郭乎?悉罢之,使归田,百姓大悦。 甲午,鸾台侍郞、同平章事王方庆罢为麟台监。 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意怏怏,戊戌,病薨。 庚子,以舂官尚书武三思检校內史,狄仁杰兼纳言。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郞一人,仁杰举其子司府丞光嗣,拜地员官外郞,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继祁奚矣!” 通事舍人河南元行冲,博学多通,仁杰重之。行冲数规谏仁杰,且曰:“凡为家者必有储蓄脯醢以适口,参术以攻疾。仆窃计明公之门,珍味多矣,行冲请备物药之末。”仁杰笑曰:“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无也!”行冲名澹,以字行。 以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下邽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将兵三十万以讨突厥默啜;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将兵十五万为后援。 癸丑,默啜寇飞狐,乙卯,陷定州,杀刺史孙彦⾼及吏民数千人。 九月,甲子,以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 改突厥默啜为斩啜。 默啜使阎知微招谕赵州,知微与虏连手蹋《万岁乐》于城下。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谓曰:“尚书位任非轻,乃为虏蹋歌,独无惭乎!知微微 ![]() 戊辰,默啜围赵州,长史唐般若翻城应之。刺史⾼睿与 ![]() ![]() ![]() 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壬申,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复名显。赦天下。 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馀不満千人,及闻太子为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玄 ![]() 蓝田令薛讷,仁贵之子也,太后擢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将行,言于太后曰:“太子虽立,外议犹疑未定;苟此命不易,丑虏不⾜平也。”太后深然之。王及善请太子赴外朝以 ![]() 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馀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 ![]() 冬,十月,制:都下屯兵,命河內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领之。 癸卯,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时河北人为突厥所驱 ![]() ![]() ![]() ![]() ![]() 以夏官侍郞姚元崇、秘书少监李峤并同平章事。 突厥默啜离赵州,乃纵阎知微使还。太后命磔于天津桥南,使百官共 ![]() 褒公段瓚,志玄之子也,先没于突厥。突厥在赵州,瓚邀杨齐庄与之俱逃,齐庄畏怯,不敢发。瓚先归,太后赏之。齐庄寻至,敕河內王武懿宗鞫之;懿宗以为齐庄意怀犹豫,遂与阎知微同诛。既 ![]() 擢田归道为夏官侍郞,甚见亲委。 蜀州每岁遣兵五百人戍姚州,路险远,死亡者多。蜀州刺史张柬之上言,以为:“姚州本哀牢之国,荒外绝域,山⾼⽔深。家国开以为州,未尝得其盐布之税,甲兵之用,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家国惜之。请废姚州以隶巂州,岁时朝觐,同之蕃国。泸南诸镇亦皆废省,于泸北置关,百姓非奉使,无得 ![]() ◎ 圣历二年己亥,公元六九九年 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宮。 壬戌,以皇嗣为相王,领太子右卫率。 甲子,置控鹤临丞、主簿等官,率皆嬖宠之人,颇用才能文学之士以参之。以司卫卿张易之为控鹤监,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监田归道、夏官侍郞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临汾员半千皆为控鹤监內供奉。稷,元超之从子也。半千以古无此官,且所聚多轻薄之士,上疏请罢之;由是忤旨,左迁⽔部郞中。 腊月,戊子,以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郞,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郞,并同平章事。 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弟司农卿晋卿,坐赃贿満万馀缗级第舍过度,楚客贬播州司马,晋卿流峰州。太平公主观其第,叹曰:“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耳!” 辛亥,赐太子姓武氏;赦天下。 太后生重眉,成八字,百官皆贺。 河南、北置武骑团以备突厥。 舂,一月,庚申,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攸宁罢为冬官尚书。 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壬辰,太后不豫,遣给事中栾城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自为牺牲,浴沐伏俎上,请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赏之。丁酉,自缑氏还。 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诸胡畏之。钦陵居中秉政,诸弟握兵分据方面,赞婆常居东边,为国中患者三十馀年。器弩悉弄浸长, ![]() ![]() ![]() 壬辰,以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 太后舂秋⾼,虑⾝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蔵于史馆。 秋,七月,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代会稽王武攸望。 丙辰,吐⾕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內附。 八月,癸丑,突骑施乌质勒遣其子遮弩⼊见。遣侍御史元城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制:“州县长吏,非奏有敕旨,毋得擅立碑。” 內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张易之兄弟每侍內宴,无复人臣礼;及善屡奏以为不可。太后不悦,谓及善曰:“卿既⾼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及善因称病,谒假月馀;太后不问。及善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一⽇不见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太后不许。庚子,以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宮尹⾖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郞、同平章事杨再思罢为左台大夫。丁未,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以天官侍郞陆元方为鸾台侍郞、同平章事。 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薨。 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馀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 ![]() 戊申,以武三思为內史。 九月,乙亥,太后幸福昌;戊寅,还神都。 庚子,邢贞公王及善薨。 河溢,漂济源百姓庐舍千馀家。 冬,十月,丁亥,论赞婆至都,太后宠待赏赐甚厚,以为右卫大将军,使将其众守洪源⾕。 太子、相王诸子复出阁。 太后自称制以来,多以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博士、助教亦多非儒士。又因郊丘,明堂,拜洛,封嵩,取弘文国子生为斋郞,因得选补。由是生学不复习业,二十年间,学校殆废,而向时酷吏所诬陷者,其亲友流离,未获原宥。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以为:“时俗侵轻儒学,先王之道,弛废不讲。宜令王公以下弟子,皆⼊国学,不听以它岐仕进。又,自扬、豫以来,制狱渐繁,酷吏乘间,专 ![]() ![]() ![]() ![]() 嗣立,承庆之异⺟弟也。⺟王氏,遇承庆甚酷,每杖承庆,嗣立必解⾐请代;⺟不许,辄私自杖,⺟乃为之渐宽。承庆为凤阁舍人,以疾去职。嗣立时为莱芜令,太后召谓曰:“卿⽗尝言:‘臣有两儿,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诚如⽗言。朕今以卿代兄,更不用它人。”即⽇拜凤阁舍人。 是岁,突厥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笃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二万馀人;其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上,主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馀人,又号为拓西可汗。 ◎ 久视元年庚子,公元七零零年 正月,戊寅,內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郞、平章事吉顼贬安固尉。 太后以顼有⼲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凌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朕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 ![]() ![]() 辞⽇,得召见,涕泣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顼曰:“合⽔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顼顿首曰:“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 太后问鸾台侍郞、同平章事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 元方为人清谨,再为宰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临终,悉取奏稿焚之,曰:“吾于人多 ![]() 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 丁酉,以狄仁杰为內史。 庚子,以文昌左丞书巨源为纳言。 乙巳,太后幸嵩山;舂,一月,丁卯,幸汝州之温汤;戊寅,还神都。作三 ![]() 二月,乙未,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三月,以吐⾕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 ![]() ![]() 五月,己酉朔,⽇有食之。 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六月,改控鹤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內殿曲宴,辄引诸武、易之及弟秘书监昌宗饮博嘲谑。太后 ![]() ![]() 易之、昌宗竞以豪侈相胜。弟昌仪为洛 ![]()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鎉索及骑 ![]() ![]() 段译 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酉、697) 唐纪二十二则天皇后神功元年(丁酉,公元697年) [1]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宮。 [1]正月,己亥朔(初一),太后在通天宮祭祀。 [2]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 ![]() [2]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灵州,带着俘获的唐将许钦明。许钦明到州城下大喊,要求给好酱、梁米和墨,意思是让城中选良将、领精兵,夜袭敌人营垒,而城中竟没有人能领会他喊话所隐含的意思。 [3]箕州刺史刘思礼学相人于术士张憬蔵,憬蔵谓思礼当历箕州,位至太师。思礼念太师人臣极贵,非佐命无以致之,乃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 ![]() [3]箕州刺史刘思礼向术士张憬蔵学相面,张憬蔵说刘思礼将经历箕州刺史,做到太师的职位。刘思礼心想太师在大臣中非常显贵,不是君主的辅佐大臣不能担任,便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图谋造反,秘密勾结朝廷员官,利用相面的办法,为别人预言富贵,等把人说得⾼兴的时候,然后便说:“綦连耀将授命于天,您一定要依靠他才能获得富贵。”凤阁舍人王兼管天官侍郞事,便任用刘思礼为箕州刺史。 明堂尉吉顼闻其谋,以告合宮尉来俊臣,使上变告之。太后使河內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凡小忤意皆引之。于是思礼引凤阁侍郞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郞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郞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翻及王兄泾州刺史、弟监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內名士,穷楚毒以成其狱,壬戌,皆族诛之,亲 ![]() 明堂县尉吉顼知道刘思礼的 ![]() ![]() 初,懿宗宽思礼于外,使诬引诸人。诸人既诛,然后收思礼,思礼悔之。懿宗自天授以来,太后数使之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来之亚。 当初,武懿宗表面向刘思礼表示宽大,以便让他诬告牵连别人。等到被牵连的人处死后,他便逮捕刘思礼,刘思礼后悔了。武懿宗自天授年间以来,太后多次派他审讯囚犯,他喜 ![]() 来俊臣 ![]() 来俊臣想独得这次事件的告发之功,又罗织罪名密告吉顼;吉顼因密告别的谋反事件获得太后召见,才得以幸免。来俊臣因此又得到重用,而吉顼也借此得以升官。 俊臣 ![]() ![]() 来俊臣的 ![]() ![]() [4]尚乘奉御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侍 ![]() [4]尚乘奉御张易之,是张行成的同族侄孙,年轻、貌美,精通音律。太平公主推荐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侍宮中,张昌宗又推荐张易之,兄弟二人都得到太后的宠幸,常涂脂抹粉,穿华丽的⾐服。张昌宗连续升官后任散骑常侍,张易之任司卫少卿;授给他们的⺟亲臧氏、韦氏太夫人的封号,赏赐多得数不清,又命令凤阁侍郞李迥秀为臧氏的姘夫。李迥秀,是李大亮的同族侄孙。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时常等候在张易之家门口,争着为他执马鞭牵马,称张易之为五郞,张昌宗为六郞。 [5]癸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击破之。 [5]癸亥(二十五⽇),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胜州,唐朝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将他们打败。 [6]甲子,以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6]甲子(二十六⽇),朝廷任命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 [7]舂,三月,戊申,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唐兵大败,孝杰死之。 [7]舂季,三月,戊申(十二⽇),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领兵十七万与契丹孙万荣战于东硖石⾕,唐兵大败,王孝杰战死。 孝杰遇契丹,帅精兵为前锋,力战。契丹引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晖先遁,孝杰坠崖死,将士死亡殆尽。管记洛 ![]() 王孝杰和契丹人遭遇,率领精兵为前锋,奋力作战。契丹人后退,王孝杰追击,行进到背靠悬崖的地方,契丹回兵 ![]() ![]() 武攸宜军渔 ![]() 武攸宜进军至渔 ![]() [8]阎知微、田归道同使突厥,册默啜为可汗。知微中道遇突厥使者,辄与之绯袍、银带,且上言:“虏使至都,宜大为供张。”归道上言:“突厥背诞积年,方今悔过,宜待圣恩宽宥。今知微擅与之袍带,使朝廷无以复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又,小虏使臣,不⾜大为供张。”太后然之。知微见默啜,舞蹈, ![]() [8]阎知微、田归道一同出使突厥,封阿史那默嗓为可汗。阎知微中途遇到突厥使者,即送给他红袍、银带,并且上奏说:“突厥使者到达都城,应当大设帷帐 ![]() ![]() ![]() 初,咸亨中,突厥有降者,皆处之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至是,默啜求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并⾕种、缯帛、农器、铁,太后不许。默啜怒,言辞悖慢。姚、杨再思以契丹未平,请依默啜所求给之。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郞赞皇李峤曰:“戎狄贪而无信,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治兵以备之。”、再思固请与之,乃悉驱六州降户数千帐以与默啜,并给⾕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四万斤,并许其昏。默啜由是益強。 当初,咸亨年间,突厥人有投降的,唐朝都安置他们在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这时候阿史那默啜便要求这六州的降户和单于都护府所辖的地方,以及⾕种、丝帛、农具、铁,太后不答应。阿史那默啜大怒,言词违逆傲慢。姚、杨再思因契丹尚未平定,请求満⾜他的各项要求。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郞赞皇人李峤说:“戎狄贪婪而不讲信用,答应他的要求就是所谓‘借给敌寇兵员、资助盗贼粮食’,不如加強军备以防备他。”姚、杨再思坚持请求満⾜他,于是全部送还六州降户数千帐,并给⾕种四万斛,各种丝织品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答应他女儿的求婚。阿史那默啜从此⽇益強大。 田归道始得还,与阎知微争论于太后前。归道以为默啜必负约,不可恃和亲,宜为之备。知微以为和亲必可保。 田归道这才得以回国,他与阎知微在太后面前展开争论。田归道认为阿史那默啜一定会背约,不可依仗和亲,应当做好防备工作。阎知微认为和亲一定可以依靠。 [9]夏,四月,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宮。豫州鼎⾼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州⾼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太后 ![]() [9]夏季,四月,朝廷铸成九鼎,移置于通天宮。豫州鼎⾼一丈八尺,能容纳一千八百石;其余各州鼎各⾼一丈四尺,能容纳一千二百石;分别在鼎上铸山川物产的图象,共用铜五十六万零七百余斤。太后想用一千两⻩涂鼎,姚说:“九鼎是神器,可贵的是天质自然。而且我看它五⾊光芒相互辉映,不须靠金⾊才放光采。”太后听从他的意见。九鼎自玄武门拽⼊,命令宰相、诸王率领南北衙 ![]() [10]前益州长史王及善已致仕,会契丹作 ![]() ![]() ![]() [10]前益州长史王及善已退休,遇契丹作 ![]() ![]() ![]() [11]癸未,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将兵击契丹。五月,癸卯,又以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将兵二十万击契丹。 [11]癸未(十八⽇),朝廷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领兵进攻契丹。五月,癸卯(初八),又任命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领兵二十万进攻契丹。 先是,有朱前疑者上书云:“臣梦陛下寿満八百。”即拜拾遗。又自言“梦陛下发⽩再玄,齿落更生”迁驾部郞中。出使还,上书曰:“闻嵩山呼万岁。”赐以绯算袋,时未五品,于绿衫上佩之。会发兵讨契丹,敕京官出马一匹供军,酬以五品。前疑买马输之,屡抗表求进阶;太后恶其贪鄙,六月,乙丑,敕还其马,斥归田里。 这以前,有个叫朱前疑的人上书说:“我梦见陛下寿満八百岁。”太后当即授给他拾遗职务;又自称“梦见陛下头发⽩了又变黑,牙齿脫落又再生”,又升任驾部郞中。他出使回来,上书说:“听到嵩山呼万岁。”又赐给他红算袋,当时他还不是五品官,只能在绿⾊⾐服上佩带。遇上发兵讨伐契丹,朝廷命令京官献马一匹供军用,赐给五品官,朱前疑买马进献后,一再上表要求提升官阶;太后讨厌他贪鄙,六月,乙丑(初一),命令发还他的马,将他逐回农村。 [12]右司郞中冯翊乔知之有美妾曰碧⽟,知之为之不昏。武承嗣借以教诸姬,遂留不还。知之作《绿珠怨》以寄之,碧⽟赴井死。承嗣得于裙带,大怒,讽酷吏罗告,族之。 [12]右司郞中冯翊人乔知之有美妾名叫碧⽟,乔知之因为有了她而不结婚。武承嗣借她来教诸姬妾,便留下她不让回去。乔知之写作《绿珠怨》送给她,她于是投井杀自。武承嗣从她裙带中搜得《绿珠怨》,大怒,示意酷吏罗织罪名上告,将乔知之灭族。 [13]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 ![]() ![]() ![]() [13]司仆少卿来俊臣仗势贪求女⾊,官民 ![]() ![]() ![]() 俊臣 ![]() ![]() ![]() 来俊臣想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想诬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衙 ![]() ![]()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争啖俊臣之⾁,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曰:“宜加⾚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士民皆相贺于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丁卯(初三⽇),李昭德、来俊臣一同在闹市被处死并暴尸,当时人无不痛惜李昭德,而为处死来俊臣拍手称快。仇家争相吃来俊臣的⾁,片该之间便吃光,挖眼睛,剥面⽪,剖腹取心,展转践踏成泥。太后知道天下人憎恨他,才下诏指责他的罪恶,而且说:“应该诛灭他全家族,以伸雪百姓的愤恨,可依法查抄他的家产。”官吏和百姓在路上相见时都互相庆贺说:“今后觉睡的人背部才可以贴着席子了。” 俊臣以告綦连耀功,赏奴婢十人。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 ![]() 来俊臣因告发綦连耀有功,太后赏给他奴婢十人。来俊臣查看司农寺管辖的官奴婢,没有合意的,因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小婢,善于歌舞,来俊臣想获得她充作赏赐的奴婢,便指使人诬告斛瑟罗谋反。各酋长到宮门前阙楼下割耳划脸为他诉冤的有数十人。遇到来俊臣被处死,斛瑟罗才幸免于难。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铨数百人。俊臣败,侍郞皆自首。太后责之,对曰:“臣负陛下,死罪!臣 ![]() 来俊臣还掌权的时候,每次铨选,吏部受他嘱托越级授官的有数百人。来俊臣垮台后,侍郞都向朝廷自首。太后责备他们,他们说:“我们辜负陛下,该当死罪!但我们扰 ![]() 上林令侯敏素谄事俊臣,其 ![]() ![]() ![]() ![]() 上林令侯敏一贯巴结奉承来俊臣,他 ![]() ![]() ![]()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擢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太后征召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提升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14]以检校夏官侍郞宗楚客同平章事。 [14]朝廷任命检校夏官侍郞宗楚客为同平章事。 [15]武懿宗军至赵州,闻契丹将骆务整数千骑将至冀州,懿宗惧, ![]() [15]武懿宗领军至赵州,听说契丹将领骆务整的数千骑兵将到冀州,武懿宗畏惧,想向南逃跑。有人说:“敌人没有辎重,靠抢掠作给养,我们若屯兵拒守,他们势必瓦解,然后乘机进击,可获得大的成功。”武懿宗不同意,退守相州,丢弃军用物资和武器很多。契丹于是在赵州城进行大杀屠。 甲午,孙万荣为奴所杀。 甲午(三十⽇),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万荣之破王孝杰也,于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险筑城,留其老弱妇女,所获器仗资财,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袭其后,遣五人至黑沙,语默啜曰:“我已破王孝杰百万之众,人唐破胆,请与可汗乘胜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赐以绯袍。二人后至,默啜怒其稽缓,将杀之,二人曰:“请一言而死。”默啜问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杀所获凉州都督许钦明以癸天;围新城三⽇,克之,尽俘以归。使乙冤羽驰报万荣。 孙万荣打败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留守,自己领精兵侵扰幽州。他恐怕突厥阿史那默啜袭击他的背后,便派五个人到黑沙,对阿史那默啜说:“我已打败王孝杰的百万大军,唐朝人已被吓破了胆,请与您乘胜共同攻取幽州。”其中三人先到,阿史那默嗓⾼兴,赐给他们红袍。二人后到,阿史那默啜因他们迟缓拖延而发怒,要杀死他们。这二人说:“请进一言而后再死。”阿史那默啜问为什么,二人报告了契丹的实真用意。阿史那默啜于是杀死先到的三个人,赐给后到的二人红袍,让他们充当向导,发兵进取契丹所筑新城,杀死被他们俘虏的原唐朝凉州都督许钦明祭天;突厥包围新城,三天后攻陷,全部俘虏该城的契丹人,让乙冤羽迅速报告孙万荣新城失守的消息。 时万荣方与唐兵相持,军中闻之,惧。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东,息于林下,叹曰:“今 ![]() 当时孙万荣正与唐兵对峙,军中听到新城失守的消息,震惊不安,奚人背叛孙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攻击他前面,奚人攻击他后面,俘获他的将领何阿小。孙万荣军溃散,孙万荣率轻骑数千向东逃走。唐前军总管张九节派兵在中途截击,孙万荣走投无路,与家奴逃至潞⽔东边,在树林下休息,叹息说:“现在想归降唐朝,罪恶已大。归降突厥是死,归降新罗也是死。将向何处去呢!”家奴砍下他的脑袋向唐朝投降,他的脑袋被挂在四方馆门前示众。他的余众及奚人、人都向突厥投降。 [16]戊子,特进武承嗣、舂官尚书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16]戊子(二十四⽇),特进武承嗣、舂官尚书武三思并任同凤阁鸾台三品。 [17]辛卯,制以契丹初平,命河內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懿宗所至残酷,民有为契丹所协从复来归者,懿宗皆以为反,生刳取其胆。先是,何阿小嗜杀人,河北人为之语曰:“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17]辛卯(二十七⽇),太后下令,因契丹刚平定,命河內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路到⻩河以北各地安顿抚恤百姓。河內王武懿宗所到之处使用刑法非常残酷,百姓有被迫跟从契丹而后又回来的,武懿宗都认为是反叛,将他们活活剖腹取胆。这以前,契丹何阿小好杀人,这时候⻩河以北的人就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18]秋,七月,丁酉,昆明內附,置窦州。 [18]秋季,七月,丁酉(初三),昆明归附唐朝,唐朝在该地设置窦州。 [19]武承嗣、武三思并罢政事。 [19]武承嗣、武三思一起罢除相职。 [20]庚午,武攸宜自幽州凯旋。武懿宗奏河北百姓从贼者请尽族之,左拾遗王求礼庭折之曰:“此属素无武备,力不胜贼,苟从之以求生,岂有叛国之心!懿宗拥強兵数十万,望风退走,贼徒滋蔓,又 ![]() [20]庚午(二十四⽇),武攸宜从幽州凯旋。武懿宗奏请将⻩河以北跟从契丹的百姓全部灭族,左拾遗王求礼在朝廷驳斥他说:“这些百姓从来没有武装,没有力量打败敌人,一时顺从敌人以求生存,哪里有叛国的用心!武懿宗拥有強兵数十万,看到敌人的气势就退走,结果使敌人的势力蔓延,他又想把罪过推卸给民间受连累的人,这是作臣下的不忠,请先斩武懿宗以向⻩河以北的百姓致歉!”武懿宗哑口无言。司刑卿杜景俭也上奏说:“这些百姓都是被迫跟从契丹的,请全部原谅他们。”太后听从他的意见。 [21]八月,丙戌,纳言姚坐事左迁益州长史,以太子宮尹⾖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凤阁鸾台三品。 [21]八月,丙戌(二十三⽇),纳言姚因事获罪降职为益州长史。朝廷任命太子宮尹⾖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凤阁鸾台三品。 [22]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大赦,改元。 [22]九月,壬辰(疑误),太后合祭于通天宮,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23]庚戌,娄师德守纳言。 [23]庚戌(十七⽇),娄师德代理纳言。 [24]甲寅,太后谓侍臣曰:“顷者周兴、来俊臣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国有常法,朕安敢违!中间疑其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兴、俊臣死,不复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 ![]() ![]() [24]甲寅(二十一⽇),太后对⾝边的大臣说:“近期以来周兴、来俊臣审理案件,多牵连朝廷大臣,说他们谋反;家国有固定的法律,朕怎么敢违反!有时怀疑它不实真,指派亲信大臣到监狱提问,得到犯人的自供状,都是自己承认的,朕便不加怀疑。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不再听说有谋反的人,这样看来,以前被处死的人不是有冤枉吗?”夏官侍郞姚元崇回答说:”自垂拱年间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概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亲近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被问的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仰赖上天启迪圣心,周兴等被诛灭,我以一家百口人的生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內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稍有谋反的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过。”太后⾼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顺着周兴他们,使他们得逞,贻误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姚元崇钱一千缗。 时人多为魏元忠讼冤者,太后复召为肃政中丞。元忠前后坐弃市流窜者四。尝侍宴,太后问曰:“卿往者数负谤,何也?”对曰:“臣犹鹿耳,罗织之徒 ![]() 当时有很多人为魏元忠诉冤,太后又召回他担任肃政中丞。魏元忠前后被判处死刑和流放共有四次。有一次曾陪从太后宴饮,太后问他:“你从前多次蒙受诽谤,为什么?”回答说:“我好比鹿,罗织罪名的人想得到我的⾁作羹,我如何能躲过他们!” [25]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郞,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郞,并同平章事。 [25]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郞,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郞,一并任同平章事。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家国尽兼之矣。诗人矜薄伐于太原,美化行于江、汉,则三代之远裔,皆家国之域中也。若乃用武方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不⽑之地,得其人不⾜增赋,获其土不可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王之事业也。始皇穷兵极武,务求广地,死者如⿇,致天下溃叛。汉武征伐四夷,百姓困穷,盗贼蜂起;末年悔悟,息兵罢役,故能为天所。近者家国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加,百姓虚弊。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已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相率为盗,本 ![]() ![]()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家国都已经全部兼并了。诗人夸耀周宣王北伐到达太原、周文王美好的教化推行于江、汉流域,可见三代边远的地方,现在都成为家国的內地了。若还用武于境外之地,求取功利于极远的地方,耗尽府库的积蓄去争夺贫脊不⽑之地,得到那里的民人不能增加赋税收⼊,得到那里的土地不可以耕种纺织,姑且追求使远夷成为文明之邦的名声,而不致力于巩固 ![]() ![]() ![]() [26]凤阁舍人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 [26]凤阁舍人李峤主持天官铨选职官之事,开始设置员外官数千人。 [27]先是历官以是月为正月,以腊月为闰。太后 ![]() ![]() [27]这以前,朝廷历官以本月为正月,以腊月为闰月。太后想以正月甲子朔为冬至,便下诏以为“上月晦⽇仍然看见月亮,偏离天道常规。可以本月为闰月,下月为正月。” 圣历元年(戊戌、698) 圣历元年(戊戌,公元698年) [1]正月,甲子朔,冬至,太后享通天宮;赦天下,改元。 [1]正月,甲子朔(疑误),冬至,太后在通天宮祭祀;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2]夏官侍郞宗楚客罢政事。 [2]夏官侍郞宗楚客罢免相职。 [3]舂,二月,乙未,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3]舂季,二月,乙未(初四),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4]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 ![]() [4]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太宗文皇帝不避风雨,亲自冒着刀 ![]() ![]() 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流涕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舂秋⾼,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非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 孙万荣包围幽州,传送檄文给朝廷说:“为何不送回我们的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张昌宗都任控鹤监供奉,张易之兄弟与吉顼亲近。吉顼不慌不忙地劝他二人说:“您们兄弟如此贵显得宠,但并不是靠品德功业取得的,天下对你们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人很多。没有大功劳于天下,用什么保全自己?我为你们担忧!”二人畏惧,流着泪询问计策。吉顼说:“天下官民还未忘记唐朝的恩德,都还思念着庐陵王。皇上年事已⾼,皇帝的大业需有所付托;武氏诸王不是她注意的对象,您何不从容地劝皇上立庐陵王以维系百姓的期望!这样,不但可以免祸,也可以长期保持富贵了。”二人认为对,趁机一再劝说太后。太后知道这个主意出自吉顼,就召他询问,吉顼又为太后备陈利害,太后的主意才最后定下来。 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郞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三月,己巳(初九),朝廷假托庐陵王有病,派遣职方员外郞瑕丘人徐彦伯召庐陵王和他的妃、儿子们到太后驻地治病。戊子(二十八⽇),庐陵王到达神都洛 ![]() [5]夏,四月,庚寅朔,太后祀太庙。 [5]夏季,四月,庚寅朔(初一),太后祭祀太庙。 [6]辛丑,以娄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营田事。 [6]辛丑(十二⽇),朝廷派娄师德充任陇右诸军大使,并检校屯田事。 [7]六月,甲午,命淮 ![]() [7]六月,甲午(初六),太后命令淮 ![]() 凤阁舍人襄 ![]() 凤阁舍人襄 ![]() ![]() [8]秋,七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杜景俭罢为秋官尚书。 [8]秋季,七月,凤阁侍郞、同平章事杜景俭罢相职,改任秋官尚书。 [9]八月,戊子,武延秀至黑沙南庭。突厥默啜谓阎知微等曰:“我 ![]() ![]() ![]() [9]八月,戊子(初一),武延秀到达黑沙南庭。突厥阿史那默啜对阎知微等说:“我想把女儿嫁给李氏,哪里要武氏的儿子呢!这难道是天子的儿子吗!我们突厥累世受李氏的恩典,听说李氏全被消灭,只有两个儿子还在,我现在要带兵去辅助他登上帝位。”于是他拘 ![]() 默啜移书数朝廷曰:“与我蒸⾕种,种之不生,一也。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二也。我与使者绯紫皆夺之,三也。缯帛皆疏恶,四也。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五也。我为此起兵, ![]() 阿史那默啜发文书指责唐朝廷说:“给我蒸过的⾕种,播种后不生长,这是一。送来的金银器皿都质地极差,不是真货,这是二。我赐给使者红、紫⾊官服都被没收,这是三。送来的缯帛都稀疏 ![]() 监察御史裴怀古从阎知微⼊突厥,默啜 ![]() ![]() ![]() 监察御史裴怀古随从阎知微⼊突厥,阿史那默啜想让他当官,他不接受。他被囚 ![]() ![]() 时诸州闻突厥⼊寇,方秋,争发民修城。卫州刺史太平敬晖谓僚属曰:“吾闻金汤非粟不守,奈何舍收获而事城郭乎?”悉罢之,使归田,百姓大悦。 当时,各州听说突厥⼊侵,正当秋收,争相征调农民修缮城池。卫州刺史太平人敬晖对僚属说:“我听说极坚固的城池,如果没有粮食也守不住,怎么能放弃收割而专门修缮城郭呢?”下令全部停工,放农民回田间生产,百姓很⾼兴。 [10]甲午,鸾台侍郞、同平章事王方庆罢为麟台监。 [10]甲午(初七),鸾台侍郞、同平章事王方庆被罢免为麟台监。 [11]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意怏怏,戊戌,病薨。 [11]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怨恨自己不能当太子,心里不⾼兴,戊戌(十一⽇),病死。 [12]庚子,以舂官尚书武三思检校內史,狄仁杰兼纳言。 [12]庚子(十三⽇),朝廷任命舂官尚书武三思为检校內史,狄仁杰兼纳言。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郞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拜地员官外郞,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继祁奚矣。” 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郞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员官外郞,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通事舍人河南元行冲,博学多通,仁杰重之。行冲数规谏仁杰,且曰:“凡为家者必有储蓄脯蓄醢以适口,参术以攻疾。仆窃计明公之门,珍味多矣,行冲请备物药之末。”仁杰笑曰:“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无也!”行冲名澹,以字行。 通事舍人河南人元行冲,学识渊溥,通晓的事情多,狄仁杰器重他。元行冲多次规劝狄仁杰,并且说:“凡居家的人必定储备⼲⾁、⾁酱以适应口味,储存人参、⽩术等药材以治病。我私下估计您家里山珍海味很多,我只请求列居物药的末位。”狄仁杰笑着说:“你是我药笼里的东西,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呢!”元行冲,名叫澹,字行冲,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字。 [13]以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下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将兵三十万以讨突厥默啜;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将兵十五万为后援。 [13]朝廷任命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下人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领兵三十万以讨伐突厥阿史那默啜;又任命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领兵十五万为后援队部。 癸丑,默啜寇飞狐,乙卯,陷定州,杀刺史孙彦⾼及吏民数千人。 癸丑(二十六⽇),阿史那默啜侵扰飞狐县,乙卯(二十八⽇),攻陷定州,杀州刺史孙彦⾼及官民数千人。 [14]九月,甲子,以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 [14]九月,甲子(初七),朝廷任命复官尚书武攸宁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5]改默啜为斩啜。 [15]朝廷改称阿史那默啜为斩啜。 默啜使阎知微招谕赵州,知微与虏连手蹋《万岁乐》于城下。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谓曰:“尚书位任非轻,乃为虏蹋歌,独无惭乎!”知微微呤曰:“不得已,《万岁乐》。” 阿史那默啜指派阎知微招抚晓示赵州官民,阎知微与突厥人在赵州城下手拉手、脚踏地唱《万岁乐》曲。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说道:“尚书职位不轻,却为敌人踏地歌唱,难道不 ![]() ![]() 戊辰,默啜围赵州,长史唐般若翻城应之。刺史⾼睿与 ![]() ![]() ![]() 戊辰(十一⽇),阿史那默啜围攻赵州。长史唐般若出城接应敌人。刺史⾼睿和 ![]() ![]() ![]() [16]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壬申,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复名显。赦天下。 [16]皇嗣坚持请求让位于庐陵王,太后同意。壬申(十五⽇),立庐陵王李哲为皇太子,恢复原来的名字李显,大赦天下。 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余不満千人,及闻太子为元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甲戌(十七⽇),朝廷任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伐突厥。这以前,朝廷招募人,经过一个多月还招不満一千人,等到听说太子任元帅,应募的人非常多,不久便招満五万人。 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元 ![]() 戊寅(二十一⽇),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元 ![]() 蓝田令薛讷,仁贵之子也,太后擢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将行,言于太后曰:“太子虽立,外议犹疑未定;苟此命不易,丑虏不⾜平也。”太后深然之。王及善请太子赴外朝以 ![]() 蓝田县令薛讷,是薛仁贵的儿子,太后提升他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将出行,他对太后进言说:“虽然已经立太子,但外面的议论,还疑虑不定;如果立太子的命令不改变,突厥完全可以平定。”太后很赞同。王及善请求让太子和群臣一起在外庭朝见太后,以定安人心,获得同意。 [17]以天官侍郞苏味道为凤阁侍郞、同平章事。味道前后在相位数岁,依阿取容,尝谓人曰:“处事不宜明⽩,但摸棱持两端可矣。”时人谓之“苏摸棱” [17]朝廷任命天官侍郞苏味道为凤阁侍郞、同平章事。苏味道在宰相任上前后数年,曲意奉 ![]() [18]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 ![]() [18]癸未(二十六⽇),突厥阿史那默啜全部杀死在赵、定等州抢掠的一万余人,从五回道退走,所经过的地方,杀的人和抢掠的东西无法计算。沙吒忠义等只领兵跟随,不敢迫近。狄仁杰领兵十万追击,没有追上。阿史那默啜返回漠北,拥兵四十万,占据土地一万里,西北各族都归附他,很有轻视国中的想法。 [19]冬,十月,制:都下屯兵,命河內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领之。 [19]冬季,十月,太后命令:都城的驻军,由河內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率领。 [20]癸卯,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时北人为突厥所驱 ![]() ![]() ![]() ![]() ![]() [20]癸卯(十七⽇),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当时河北道百姓被突厥所驱赶 ![]() ![]() ![]() ![]() ![]() ![]() ![]() ![]() ![]() ![]() ![]() [21]以夏官侍郞姚元崇、秘书少监李峤并同平章事。 [21]朝廷任命夏官侍郞姚元崇、秘书少监李李峤同为同平章事。 [22]突厥默啜离赵州,乃纵阎知微使还。太后命磔于天津桥南,使百官共 ![]() [22]突厥阿史那默啜撤离赵州,便释放阎知微,让他返回洛 ![]() ![]() ![]() 褒公段瓒,志玄之子也,先没于突厥。突厥在赵州,瓒邀杨齐庄与之俱逃,齐庄畏懦,不敢发。瓒先归,太后赏之。齐庄寻至,敕河內王武懿宗鞫之;懿宗以为齐庄意怀犹豫,遂与阎知微同诛。既 ![]() 褒公段瓒是段志玄的儿子,原先已被突厥俘虏。突厥占领赵州,段瓒约杨齐庄一起逃跑,杨齐庄胆怯懦弱,不敢逃跑。段瓒先回来,太后赏赐他。杨齐庄不久也回来,太后命令河內王武懿宗审讯他;武懿宗认为杨齐庄心怀犹豫,于是与阎知微一同被处死。他⾝上中的箭就像刺猬一样,但气息奄奄未死;行刑人又打开他部腹,割下心脏扔在地上,心还跳跃不停。 擢田归道为夏官侍郞,甚见亲委。 田归道被提升为夏官侍郞,很受亲近信任。 [23]蜀州每岁遣兵五百人戍姚州,路险远,死亡者多。蜀州刺史张柬之上言,以为:“姚州本哀牢之国,荒外绝域,山⾼⽔深。家国开以为州,未尝得其盐布之税,甲兵之用,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家国惜之。请废姚州以隶州,岁时朝觐,同之蕃国。泸南诸镇亦皆废省,于泸北置关,百姓非奉使,无得 ![]() [23]蜀州每年派遣五百名士兵戍守姚州,路途艰险遥远,死亡的人很多。蜀州刺史张柬之进言认为:“姚州本是哀牢夷的土地,是极为荒远的地区,山⾼⽔深。家国在这里设置州,未曾得到当地盐和布的税收,也没有征用过那里的士兵,而只是耗尽府库的钱财,驱使一般百姓,在蛮、夷族地区受役使,惨遭死难,我私下为家国 ![]() 二年(己亥、699) 二年(己亥,公元699年) [1]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宮。 [1]正月,丁卯朔(疑误),太后在通天宮行“告朔”之礼。 [2]壬戌,以皇嗣为相王,领太子右卫率。 [2]壬戌(初六),朝廷封皇嗣为相王,领太子右卫率。 [3]甲子,置控鹤监丞、主簿等官,率皆嬖宠之人,颇用才能文学之士以参之。以司卫卿张易之为控鹤监,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监田归道、夏官侍郞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临汾员半千皆为控鹤监內供奉。稷,元超之从子也。半千以古无此官,且所聚多轻薄之士,上疏请罢之;由是忤旨,左迁⽔部郞中。 [3]甲子(初八),朝廷设置控鹤监丞、主簿等官,他们大多是受太后宠 ![]() ![]() [4]腊月,戊子,以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郞,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郞,并同平章事。 [4]腊月,戊子(初二),朝廷任命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郞,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郞,一并任同平章事。 [5]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弟司农卿晋卿,坐赃贿満万余缗及第舍过度,楚客贬播州司马,晋卿流峰州。太平公主观其第,叹曰:“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耳。” [5]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弟弟司农卿宗晋卿,因贪赃受贿达万余缗钱和住宅过度豪华,宗楚客被降职为播州司马,宗晋卿被流放峰州。太平公主观看他们的住宅后, ![]() [6]辛亥,赐太子姓武氏;赦天下。 [6]辛亥(二十五⽇),太后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 [7]太后生重眉,成八字,百官皆贺。 [7]太后长出重叠的眉⽑,呈八字形,百官都祝贺。 [8]河南、北置武骑团以备突厥。 [8]唐朝在⻩河南北设置武骑团,以防备突厥 。 [9]舂,一月,庚申,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攸宁罢为冬官尚书。 [9]舂季,一月,庚申(初四),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攸宁被罢免为冬官尚书。 [10]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壬辰,太后不豫,遣给事中栾城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自为牺牲,浴沐伏俎上,请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赏之。丁酉,自缑氏还。 [10]二月,己丑(初四),太后前往嵩山,途经缑氏县时,参拜升仙太子庙。壬辰(初七),太后得病,派遣给事中栾城人阎朝隐向少室山神求福。阎朝隐自己作祭品,浴沐后伏在盛祭品的礼器上,请求代替太后承担病痛。太后病稍好,便给他丰厚的赏赐。丁酉(十二⽇),太后从缑氏返回。 [11]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诸胡畏之。钦陵居中秉政,诸弟握兵分据方面,赞婆常居东边,为国中患者三十余年。器弩悉弄浸长, ![]() ![]() ![]() [11]当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还年幼,论钦陵兄弟掌权,他们都有勇力谋略,各部胡人都畏惧他们。论钦陵在朝中执政,几位弟弟领兵在外镇守各地,其中论赞婆常驻守东边,构成对唐朝的祸患三十多年。器弩悉弄逐渐成长,秘密与大臣论岩谋划处死他们。遇上论钦陵外出,赞普便假称出去打猎,召集士兵逮捕并杀死论钦陵的亲属、 ![]() ![]() [12]壬辰,以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12]壬辰(初八),朝廷任命魏元忠为检校并州长史,充任天兵军大总管,以防备突厥。 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 娄师德任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任陇右诸军大使,专门掌管安抚投降的吐蕃人。 [13]太后舂秋⾼,虑⾝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蔵于史馆。 [13]太后年纪大了,恐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氏诸王等不能相容。壬寅(十八⽇),命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等拟定互不伤害的誓词,在明堂向天地立誓,并将誓词铭刻在铁契上,收蔵于史馆中。 [14]秋,七月,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代会稽王武攸望。 [14]秋季,七月,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接替会稽王武攸望。 [15]丙辰,吐⾕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內附。 [15]丙辰(初四),吐⾕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归附唐朝。 [16]八月,癸巳,突骑施乌质勒遣其子遮弩⼊见。遣侍御史元城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6]八月,癸巳(十二⽇),突骑施乌质勒派遣他儿子遮弩前来朝见,朝廷派遣侍御史元城人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7]制:“州县长吏,非奉有敕旨,毋得擅立碑。” [17]太后命令:“州县长官,没有奉君主的命令,不得擅自立碑。” [18]內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张易之兄弟每侍內宴,无复人臣礼;及善屡奏以为不可。太后不悦,谓及善曰:“卿既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及善因称病,谒假月余;太后不问。及善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一⽇不见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太后不许。庚子,以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宮尹⾖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郞、同平章事杨再思罢为左台大夫。丁未,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以天官侍郞陆元方为鸾台侍郞、同平章事。 [18]內史王及善虽然没有学问,但清廉正直坚定,有大臣的气节。张易之兄弟每次陪侍太后在宮內宴钦,无视作为臣下应遵循的礼仪,王及善一再上奉认为不能这样。太后不⾼兴,对王及善说:“你年事已⾼,不宜于再陪侍游乐宴钦,只要检查所掌管的官署就可以了。”王及善因此声称有病,请假一个多月,太后也不过问。王及善 ![]()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薨。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去世。 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 ![]() 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多年,谦恭勤奋,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定安。他秉 ![]() ![]() [20]戊申,以武三思为內史。 [20]戊申(二十七⽇),朝廷任命武三思为內史。 [21]九月,乙亥,太后幸福昌;戊寅,还神都。 [21]九月,乙亥(二十四⽇),太后到福昌县;戊寅(二十七⽇),回到神都。 [22]庚子,邢贞公王及善薨。 [22]庚子(疑误),邢贞公王及善去世。 [23]河溢,漂济源百姓庐舍千余家。 [23]⻩河⽔滥泛,冲走济源百姓房屋千余家。 [24]冬,十月,丁亥,论赞婆至都,太后宠待赏赐甚厚,以为右卫大将军,使将其众守洪源⾕。 [24]冬季,十月,丁亥(初六),吐蕃论赞婆来到神都,太后给予的荣宠礼遇和赏赐都很优厚,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派他率领他的部众驻守洪源⾕。 [25]太子、相王诸子复出阁。 [25]太子、相王的几个儿子结束幽 ![]() [26]太后自称制以来,多以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博士、助教亦多非儒士。又因郊丘,明堂,拜洛,封嵩,取弘文国子生为斋郞,因得选补。由是生学不复习业,二十年间,学校殆废。而时酷吏所诬陷者,其亲友流离,未获原宥。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以为:“时俗浸轻儒学,先王之道,弛废不讲。宜令王公以下弟子,皆⼊国学,不听以他岐仕进。又,自扬、豫以来,制狱渐繁,酷吏乘间,专 ![]() ![]() ![]() ![]() [26]太后自称帝以来,多用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博士、助教,也多不是通儒学的人。又因为在南郊圜丘祭天,在明堂祭祀,拜洛河神,封嵩山,都用弘文馆和国子学生学作斋郞,他们因此得以选任为员官。由此生学不再研习学业,二十年间,学校几乎荒废。而不久前被酷吏所诬陷的人,他们的亲友离散,还未获得宽赦。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认为:“现在社会风气⽇益轻视儒学,古代帝王的圣道都废弃不复讲求。应当命令王公以下的弟子都⼊国学,不让他们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官职。还有,自从徐敬业起兵扬州、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以来,奉诏令特设的监狱中的案件⽇渐繁多,酷吏钻空子,专想以杀人谋求升官。幸亏陛下圣明,周兴、丘神、王弘义、来俊臣相继被处死,朝廷和民间都庆祝平安,好比再次看到舂天的 ![]() ![]() ![]() ![]() 嗣立,承庆之异⺟弟也。⺟王氏,遇承庆甚酷,每杖承庆,嗣立必解⾐请代;⺟不许,辄私自杖,⺟乃为之渐宽。承庆为凤阁舍人,以疾去职。嗣立时为莱芜令,太后召谓曰:“卿⽗尝言,‘臣有两儿,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诚如⽗言。朕今以卿代兄,更不用他人。”即⽇拜凤阁舍人。 韦嗣立是韦承庆的同⽗异⺟弟弟。他⺟亲王氏,对待韦承庆很苛刻,每次杖责韦承庆,韦嗣立必定开解⾐服请求代替韦承庆受杖责;⺟亲不允许,他即私下自己杖责自己,⺟亲因此而逐渐宽容。韦承庆任凤阁舍人,因病离职。韦嗣立当时任莱芜县令,太后将他召回,说:“你⽗亲曾经说,‘我有两个儿子,可以事奉陛下。’你们兄弟在任上,确实像你们⽗亲所说的那样称职。朕现在用你接替你哥哥的职务,再不用别人。”当天即任韦嗣立为凤阁舍人。 [27]是岁,突厥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笃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二万余人;其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上,主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余人,又号为拓西可汗。 [27]本年,突厥阿史那默啜立他的弟弟阿史那咄悉匐为左厢察,阿史那骨笃禄的儿子阿史那默矩为右厢察,各领兵二万余人;他的儿子阿史那匐俱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厢察之上,主管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余人,又号称拓西可汗。 久视元年(庚子、700) 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 [1]正月,戊寅,內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郞、同平章事吉顼贬安固尉。 [1]正月,戊寅(二十八⽇),內史武三思被罢免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郞、同平章事吉顼降职为安固县尉。 太后以顼有⼲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陵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污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 ![]() ![]() 太后因吉顼有才⼲谋略,所以以他为亲信。吉顼与武懿宗在太后面前争在赵州和突厥作战的功劳。吉顼体格魁梧能言善辩,武懿宗矮小驼背,吉顼怒视武懿宗,声⾊俱厉。太后因此不⾼兴,说:“吉顼在朕面前,还敢轻视我们姓武的,以后难道还可以依靠吗?”后来,吉顼面奏事情,正引证古今,太后发怒说:“你所说的,朕听够了,不要多说了!太宗有马名叫师子骢,肥壮任 ![]() ![]() ![]() ![]() 辞⽇,得召见,涕泣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顼曰:“合⽔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顼顿首曰:“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辞行的那天,他获得太后召见,流着泪对太后说:“我现在远离朝廷,永远没有再见到陛下的机会,请准许进一言。”太后让他坐下,问他想说什么,他说:“⽔和土合成泥,有争斗吗?”太后说:“没有。”又说:“分一半给佛家,一半给道教,有争斗吗?”太后说:“这就有争斗了”吉顼叩头说:“皇族、外戚各守本分,则天下定安。现在已经立太子而外戚还当王,这是陛下驱使他们以后必然相互争斗,双方都不得安生。”太后说:“朕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 [2]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 [2]腊月,辛巳(初一),朝廷立原皇太孙李重润为邵王,立他弟弟李重茂为北海王。 [3]太后问鸾台侍郞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 [3]太后向鸾台侍郞、周平章事陆元方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回答说:“我凑数充任宰相,有大事不敢不向陛下报告;民间细小的事情,不值得扰 ![]() 元方为人清谨,再为宰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临终,悉取奏藁焚之,曰:“吾于人多 ![]() 陆元方为人清廉谨慎,两次任宰相,太后每逢提升或任命员官,多征求他的意见,他将自己的意见密封后进呈,从未向别人透露。临终前,将原来进呈奏疏的底稿全部烧掉,说:“我对别人多有 ![]() [4]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 [4]朝廷任命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守碎叶。 [5]丁酉,以狄仁杰为內史。 [5]丁酉(十七⽇),朝廷任命狄仁杰为內史。 [6]庚子,以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6]庚子(二十⽇),朝廷任命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乙巳,太后幸嵩山;舂,一月,丁卯,幸汝州之温汤;戊寅,还神都。作三 ![]() 乙巳(二十五⽇),太后来到嵩山;舂季,一月,丁卯(十七⽇),来到汝州温泉;戊寅(二十八⽇),返回神都。朝廷在告成县石淙营造三 ![]() [7]二月,乙未,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7]二月,乙未(十五⽇),同凤阁鸾台三品⾖卢钦望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8]三月,以吐⾕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8]三月,朝廷任命吐⾕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9]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 ![]() ![]() [9]夏季,四月,戊申(二十九⽇),太后前往三 ![]() ![]() [10]五月,己酉朔,⽇有食之。 [10]五月,己酉朔(初一),出现⽇食。 [11]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11]太后指派洪州和尚胡超配制长生不老药,三年而成,耗费资财数以亿计。太后服用后,病稍好转。癸丑(初五),太后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久视;取消天册金轮大圣的称号。 [12]六月,改控鹤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內殿曲宴,辄引诸武、易之及弟秘书监昌宗钦博嘲谑。太后 ![]() [12]六月,朝廷改控鹤监为奉宸府,任命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次在內宮私宴,即召来武姓亲贵、张易之和他弟弟秘书监张昌宗一起钦酒、博赌、调笑。太后为了掩盖这种劣迹,便命令张易之、张昌宗和文学侍从李峤在內宮编撰《三教珠英》。武三思上奏说张昌宗是古代周灵王太子晋转世。太后便命令张昌宗穿羽⽑做的⾐服,吹笙,在內宮庭院乘坐木鹤。文学侍从们都作诗赞美他。 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內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陛下內宠有易之、昌宗,⾜矣。近闻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炫,丑慢不 ![]() 太后又挑选许多美貌少年充任奉宸內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进谏说:“陛下的內宮宠臣有张易之、张昌宗,已⾜够了。近来听说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人,公开自我介绍与炫耀,丑恶放肆而无 ![]() 易之、昌宗竞以豪侈相胜。弟昌仪为洛 ![]() 张易之、张昌宗以豪华奢侈相攀比。他们的弟弟张昌仪任洛 ![]() ![]() [13]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 ![]() ![]() [13]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老虎小说网提供司马光最新小说资治通鉴未删节阅读全文阅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写的一部情节文笔俱佳的作品,值得网友阅读,老虎小说网最值得网友收藏的排行榜小说阅读网 |